在第二次设计中,我虽然对课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但还是没有处理好故事教学与语音教学的关系,前三十分钟都花在分析故事上,讲授新单词,提问故事情节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大意。导入部分不够直接,拖泥带水,整节课下来又像是一节阅读课。但是其中又没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大部分都是老师在读课文,所以最后根本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表演展示。后来,我听从孙老师的建议,开始直接以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人公。接着在领学生学习故事的同时将目标单词呈现出来,引起学生的关注。随着故事的深入,目标词汇也逐一展示在黑板上。另外课上我也注重学生朗读训练,通过自由读、跟录音读、跟老师读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大意,感受目标单词的发音。再由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单词,总结出单词的相同点及字母组合-le的发音规律。随后进行拓展,找到更多含有字母组合le的单词并尝试自己读出来。另外我舍弃了书上给出的Look,listen and write板块,而是设计了三个更贴合这个故事的句子,使整节课更流畅。最后一个环节到底采用分角色讲故事还是表演故事,我也犹豫了一下。试了几次课之后,发现这节课的容量比较大,保守起见选择了朗读故事,因为害怕学生根本表演不出来。但是区实验小学的孩子还是给了我们很多惊喜,竟能不由自主地表演出来。所以有时候是我们太小看孩子们的能力了。之前几节课输出的效果没有这么好,其实还是老师前期的输入工作做得不够扎实。这一次我在课件上也做了不少的尝试,比如怎么样能让故事显得更有趣,一些必要的电脑技术还是要掌握的,加上特效,学生会觉得这个故事更好玩,会更加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