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大模块教学——围绕主问题组织教学——以《编码》一课为例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1-1 04:06
标题: 大模块教学——围绕主问题组织教学——以《编码》一课为例
城厢区第一实验小学谢智孟副校长在《“师让学·读思达”实证研究之“主问题”》的报告中指出:“主问题,就是那些直指学科本质、涵盖教学重难点、具有高水平的、以探究为主的问题”。本节课徐老师设计了三个主问题:“邮政编码有何奥秘”、“身份证号码是如何进行编码的”、“如何科学合理的编学号”。
1.主问题一:邮政编码有何奥秘。

这一主问题意在解决学习目标一:会通过具体的编码了解邮政编码的含义。在这一环节徐老师采用“力合作”的小组合作形式,并对学生提出了以下的学习提示:

(1)观察信封结合收集的有关邮政编码的信息。

(2)思考:邮政编码上的数字有什么含义?

(3)把你的想法与同伴说一说。(时间:3分钟)

观察这个学习提示,我首先发现第一句话是一个病句“观察信封结合收集的有关邮政编码的信息”后面要做什么,直接断掉了,教师设计学习提示时,(1)应该和(2)中的“思考”连起来,这样学生理解起来会更简单。

在主问题一的交流汇报中,徐老师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鼓励学生进行质疑、补充,这样的做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还能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引导学生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主问题二:身份证号是如何进行编码的。

这一主问题意在解决学习目标一:会通过具体的编码了解身份证号的含义。在这一环节徐老师仍然采用“力合作”的小组合作形式,并对学生提出了以下的学习提示:

(1)结合你收集的有关身份证号码的信息,读一读自己的身份证号码。

(2)思考:身份证号码有什么含义?

(3)与同桌说一说你了解到的信息。(时间:5分钟)

在本环节徐老师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身份证号码中数字表达的信息与编写规则,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主问题二的一开始,徐老师就直接出示了学习提示,开始小组学习活动。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学生对身份证号码是完全陌生的吗?很显然,并不是。那么这一环节,教师是否需要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去看收集的信息。

身份证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许多学生对身份证号码都有简单的了解,知道身份证上需要体现出生日期、籍贯等等。这一环节完全可以让学生先来说一说自己对身份证号码的了解,遇到不明白的再看一看自己收集的信息,逐步完善自己对身份证号码的认知。

3.主问题三:如何科学合理的编写学号。

主问题三在“尝试编码、实践应用”环节,意在解决学习目标二:会科学合理的编码。徐老师仍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并对学生提出了以下的学习提示:

(1)阅读课本第78页,给自己编一个学号,填在课本登记表中。

(2)思考:学号中数字有什么含义?

(3)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时间:3分钟)

本环节应该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编写学号至少需要什么信息、如何取舍信息、如何排序,从而找到编写学号的最好方法;像这样应用编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正是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数学核心素养的最佳时机。但本环节徐老师并没有把时间交给学生,而是直接阅读课本,了解学号的编写方法,仿照课本上的形式编写学号,这样的做法会禁锢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