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学习《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心得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下册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4-15 09:27
标题: 学习《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心得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下册
为了全面的了解各年级数学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我通过阅读王永春老师的《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来进行全面的了解。首先我阅读了关于一年级数学(上)(下)两册的内容。
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比较和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也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比较和分类思想,掌握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作了很好的准备。而分类思想与集合思想也有比较密切的联系,知识的分类无时不渗透着集合的思想,集合思想也离不开分类,一个元素是否属于一个集合标准是明确的,在一年级学生学习分类思想时就要抓住全面、有序的思考特点,让学生感受分类思想的优势,有条理的思考的优越性。
在一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当中,要增加学生的实际生活操作体验,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例如在图形的拼组教学中进行一定的操作,想一想、拼一拼、说一说议一议,才能让学生发现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大胆猜测,积极验证的学习态度。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4-15 09:29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人教版)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
学习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课 时 数:58课时
设计教师:张晓婧
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
一、课程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整理数据的关系。
5.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二、课程内容
单元序号 | 主题内容 | 课时安排 |
第一单元 | 认识图形(二) | 3课时 |
第二单元 |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 13课时 |
第三单元 | 分类与整理 | 3课时 |
第四单元 | 100以内数的认识 | 9课时 |
第五单元 | 认识人民币 | 5课时 |
第六单元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 17课时 |
第七单元 | 找规律 | 4课时 |
第八单元 | 总复习 | 4课时 |
三、课程实施
教学方式:
通过主动探索、观察体验、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实施对策: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重视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和优化。
4.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重视复习整理能力的培养。
5.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6.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每个知识点落实到位。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4-15 09:29
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课程评价
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3、收集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
4、单元学习进行整理复习,及时互评。
5、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6、卷面测试:计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6—8题;空间与同行错误率1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0%以内。
7、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测试。
8、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对规范书写,认真作业的好习惯加以检测。
9、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