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特点(规律) | 原因 | 影响 | ||
名称 | 内容 | |||
空间分布规律 |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 |
时间变化 | 季节变化 |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
年际变化 |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 ||
降水的南北差异 |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
干湿地区 | 干湿状况 | 分布地区 | 植被 |
湿润地区 | 年降水量>800mm降水量>蒸发量 |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黑龙江西北、内蒙古东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 森林 |
半湿润地区 | 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 |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 森林草原 |
半干旱地区 | 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 |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 草原 |
干旱地区 | 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 |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 多荒漠 |
季风名称 | 成因 | 发源地 | 风向 | 性质 | 影响范围(地区) |
冬季风 |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 陆地→海洋 偏北(西北、东北) | 寒冷干燥 |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等) |
夏季风 | 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海面 | 海洋→陆地 偏南(东南、西南) | 温暖湿润 | 东南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洲地区 |
基 本 特 点 | 内 容 |
河流众多 | 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 |
水量丰富 | 河流年径流量达27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
水能蕴藏量极大 | 水力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 |
流域区域 | 分界线 | 占全国总面积 | 主要大河 |
外流区域 | 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 2/3 |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
内流区域 | 1/3 | 流入沙漠或内陆湖泊:塔里木河 |
影响因素 | 对我国河流的影响 | |
地形(地势) | 地势西高东低,河水滚滚东流入海,成为外流河,位于外流区 | |
气候 | 气温 | 夏季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河水就多 冬季降低,高山冰雪融水减少,河水就少 |
降水 | 增多,外流河水就增多,水位就上涨 减少,外流河水就减少,水位就下降 |
河段 | 黄河的忧患 | 治理措施 | |
表现 | 成因 | ||
上游(源头——河口) | 气候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有凌汛 | 降水少,放牧过度,植被破坏,纬度高,解冻迟 | 造林种草,合理放牧,修建水库、水电站,及时疏通河道 |
中游 | 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 乱伐森林、滥垦草地、流经黄土高原 | 禁止破坏森林、草地 治沙 退耕还林、还草 造林种草、打坝淤地 并举 修建梯田,承包治理 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防洪 |
下游 | 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洪水泛滥,有凌汛 | 大量泥沙入河,下游河床抬高而形成,解冻迟 | 加固大堤,引黄淤灌,疏通河道 |
起、终点 | 地位 | 长度 | 经过省、市 | 沟通水系 | 航运量 |
北京到杭州 | 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 1800千米 | 京、津、冀、鲁、苏、浙 |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 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
发展 现状 | 发展成就 | 举世瞩目:产量、位次、生产能力等 |
面临挑战 | 问题严重: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 |
发展方向与对策 |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 |
②建立商品粮基地 | ||
③科技兴农 |
铁路线 | 联系 | 命名法 | 类似线 |
京沪线 | 京是北京的简称,沪是是上海的简称 | 用起止点城市命名 | 哈大线、成昆线 |
湘黔线 | 湘是湖南简称,黔是贵州简称 | 以起止点城市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命名 | 浙赣线、青青藏线 |
兰新线 | 兰为兰州简称,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 以起点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一个终点城简称命名 | 陇海线 |
南疆线 | 南疆为新疆南部 | 以铁路线所在的位置命名 | 北疆线 |
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 | 1、京沪线 |
2、京九线 | |
3、京哈线——京广线 | |
4、同蒲线(大同—孟塬)——太焦线——焦柳线 | |
5、包兰线——宝中级(宝鸡—中卫)——宝成线——成昆线 | |
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 | 6、大秦线——京包线——包兰线 |
7、陇海线——兰新线 | |
8、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
运输方式 | 优点 | 缺点 | |
航空运输 | 速度最快 | 运量最小,费用最高 | |
铁路运输 | 速度快、费用低、运量大、连续性好 | 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 |
公路运输 |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 |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 |
水路运输 | 费用最低、运量最大 |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