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论文 从“倾听”开始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10-10 10:16
标题: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论文 从“倾听”开始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音乐教学,从小训练学生专心倾听音乐的习惯,对学生的将来无论是做一个专业的音乐工作者,或是一个纯粹的音乐爱好者、欣赏者都有特殊的意义,但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现在有一点似乎已经形成一种共识:主动参与就是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动起来,或游戏或讨论或表演。这让我在实际教学中一度走入了音乐教学的误区。比如:我在教学歌曲《龙咚锵》时,从情景入手,以“春节联欢晚会”开场的视听同步情景画面导入,使学生沉浸在过新年的喜庆气氛中,接下来在《龙咚锵》的音乐中,学生一会儿敲锣打鼓,一会儿律动表演,教室里不时传来开心的嬉笑声,好不热闹。又如:让学生在欣赏完《百鸟朝风》第二音乐片段后,要求学生扮演各种各样的鸟儿向凤凰祝寿。我只是根据故事情节来让学生想象表演,但并没有明确抓住这段音乐中最能充分体现这一情节的各种鸟叫声的典型特点,来引导学生表演。所以,学生只是模仿鸟儿飞来飞去向凤凰拜寿,纯粹表演情节,流于形式表面。虽然整个过程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但没有抓住音乐本质来进行聆听,因而得不到应有的音乐审美体验。

后来我不断反思:课堂上学生外显的“动”是否就是主动参与教学的最佳模式或唯一模式呢?我认为不是。有一位哲人曾说过:“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心灵语言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沟通。静穆中,音乐融及灵魂,在人的精神上空升腾、泛化,那才是欣赏音乐的最高境界。课堂上,师生表面的“静”深层的动——内心深处的感动,这何尝不是主动参与呢?这恰似音乐中休止符的作用 ——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一年级的第一节课,上课一开始,我就用音乐语言规范了课堂礼仪:老师弹奏上行音阶,学生全体起立,师生问好!下行音阶就坐下,让学生一上来就觉得倾听无处不在,逐渐形成倾听意识;《加伏特舞曲》活泼明快又略含幽默色彩,作曲家用紧凑跳跃的八分音符和顿挫有力的四分音符一前一后、八度大跳来表现,非常特别。在欣赏这个曲子时,我就抓住这个特点,选最主要的旋律让学生把每一个音的节奏都用脚踩出来,就能充分感受音乐的情绪和幽默特点。我记得学生听得格外仔细,而且喜欢得不得了,一遍又一遍的要求重做,说明他们从这个律动中真正感受到了轻快幽默的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调皮的小闹钟》这首曲子的主要特点是第一部分用秒针俏皮走动的声音来表现小闹钟的顽皮形象(是短短的声音)以及第二部分四次用音乐模仿闹钟铃声(那种长长的声音),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小闹钟,仿佛是一个有生命的孩子。因此我抓住这个特点引导学生仔细聆听两段音乐中的“特殊声音”,并让他们用图示、线条来表示秒针走动音乐和闹钟铃声音乐,孩子们的答案可形象了,这关键得益于专心听音乐,真正地听进去了,而且就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体验到了小闹钟顽皮的形象。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10-10 10:16
总之,老师如何去理解乐曲并充分抓住乐曲的主要音乐要素特点去引导学生喜欢听音乐、专心听音乐,形成倾听音乐的习惯。“听”是进入学习音乐的基础,有目的有方向地听、辨别比较地听,唤起对音乐的感知与好奇,这样学生就会更专注地听音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学习音乐从“倾听”开始!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10-10 10:16
从“倾听”开始
       马良可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