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课程,在教师心中的地位 ——读《教师即课程》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2-5-26 11:56
标题: 课程,在教师心中的地位 ——读《教师即课程》有感
打开电脑,一篇《教师即课程》博文首先映入眼帘,迫不及待地品读,再品读! 田局提出:“教师即课程”的理念,已经成为道德课堂建设实践的诉求,它强调教师要真正地走进课程,时刻用自己独有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课程,将自己的教学智慧、人格魅力、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渗透在课程实施过程之中,并创造出鲜活的课程,进而教师本身成为课程的内在要素之一。

在经过了素质教育、调节教学等课改实践与反思后,真正的课程是什么?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创造的教育经验,是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情景过程中再次生成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小组之间不断的对话与讨论达成在课堂之上的一种共识,从而生成 与学科密切相关的课程,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英语课程等。

正如田局在文章中所说“教师确立了课程意识,拥有了课程知识,形成了课程能力,才能真正走进课程。”

在学校、在课堂,每一位学生,每一节课堂进行中的情景都是在发展与变化的。而教师在课程的设计、实施、创造的过程中也是应该预知课堂上所隐存的变化与发展。毕竟,在网络时代,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某些知识点,或许学生早已知道,甚至知道的更全、更多, 因为,知识信息无时不刻地流动和变化,特别是语文学科知识的延伸、联想更为丰富与广阔,教师除了对本专业的理解以及关于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程度的变化,教师还要领悟,还要反思, 只有经过不断更新、不断反思,教师才能真正走进课程。田局在博文中也提到:“教师要真正走进课程。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拥有“课程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程就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技术的教育专业实践。”

课程的变革使我们教师重新面临角色的转变与观念挑战,而要正真意义上说“我就是语文、我就是数学、我就是课程......”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高标准地塑造自身的人格, 这样才能符合课程变革的要求。

“教师即课程”强调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要重视课程意识在教师心中的地位。唯有如此,教师才能真正地进入课程,才能使静态的课程设计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施,才能使预设的课程转化为创生的课程。才能由衷地感慨“我就是语文、我就是数学、我就是课程......”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