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件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5
标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4、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5、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而___;为___而___;为___而___。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5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

    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6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发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引导学生背诵6~8自然段。


【课前准备】

  1、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录像片。

  2、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要求:

  1、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生字:檐、江、擎、泽、钮、瞻。

    新词:典礼、协商、汇集、擎着、诞生、瞻仰、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思考:
    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自主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三、交流

  1、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2、理清文章思路: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指导朗读:

    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书写生字及词语。

  3、练习读熟全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6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二部分

  1、请学生默读,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2、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3、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激动、兴奋、喜悦。)

  4、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5、找出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6、试练习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而_____;为_____而_____;为_____而_____。
 

三、阅读第四部分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3、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⑴ 讨论内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情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⑵ 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

     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

    ① 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

    ② 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

    ③ 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五、作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6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2、过渡:
    (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

    (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⑴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⑵ 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

     擎(qǐnɡ qínɡ)  檐(zhān yán)  瞻(zhān yán)

     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

     瞻仰:恭敬地看。(造句练习)

     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2、质疑解疑:

    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1、练习分段:

   ⑴ 默读思考:

     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⑵ 学生讨论:

     明确: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2、披文入境:

    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

    明确七个镜头: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3、合作研读:

    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口头准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2、小组合作完成解说词:

    将讲解说词准备成文字稿(可以结合收集的课外资料)。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6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快速阅读全文,说说课文大意。


二、研读交流

  交流给“难忘镜头”配写的解说词。

  1、交流“大典前的会场”的解说词:

   ⑴ 出示相关图片,小组代表解说,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他们的解说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⑵ 出示填空,使学生明确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参加的总人数等问题。

     开国大典于__年__月__日在__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估计总数__。会场在____。主席台设在____。

   ⑶ 说说从他们的解说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可以从天安门广场布置和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场景来谈。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出示: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体会参加大典群众的激动和热切的心情。)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体会开国大典时盛大的场景。)
 



   ⑷ 试背给你留下印象较深的语句或段落。

  2、交流“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的解说词:

   ⑴ 小组代表解说,出示相关图片、录像。说说听了他们的解说,你有什么感受?

   ⑵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请你对比地读读下列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对比句: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发出一阵掌声,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人的目光看向主席台。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体会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和新中国的无比热爱。)

  2、三十万人脱帽站立,抬起头,看着国旗。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体会中国人民为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⑶ 通过展开思维想象,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请你展开想象,当听到毛主席庄严的宣告时,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全中国人民和海外的中华儿女又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心情呢?

     明确:毛主席的宣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这句话震动了全中国,震动了全世界,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激动、自豪。

   ⑷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在典礼进行中,有几处写了掌声?从这三次不同的写法中你体会到什么?

     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表达了人民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

     当国旗升起,礼炮响起时,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会场上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表达了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爱。)

     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表现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毛主席的拥护。)

   ⑸ 试背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3、交流“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的解说词:

   ⑴ 小组代表解说。

   ⑵ 观看相关录像资料。

   ⑶ 评价解说词:

     读读下列语句,再评价哪组的解说词配写得好?

    ①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②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③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这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④ 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后无比幸福的心情。)

   ⑹ 试背给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4、交流”大典结束”的解说词:

    小组代表解说: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光明(光亮)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也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三、回归全文

  过渡:1949年的开国大典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岁月流转,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中国科技的发展了,我们也实现了飞天梦;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我们也要举办举世闻名的奥运会了……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每到她生日这一天,我们就用最真挚的形式为她庆祝!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一次地回味那令人难忘的日子吧!


四、布置作业

  1、试着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可以抄录有关句子。

  2、收集毛泽东主席的生平资料后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对他如此地崇敬、热爱?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2、难点:

    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4、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5、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而_______;为_______而_______;为_______而_______。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6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

    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欣赏课文插图(《开国大典》油画)。
   
  2、看图说话:

    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情景?
  
  3、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4、根据画面,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比较引疑:

    画家用他的画笔留下了历史的光辉瞬间,那么作者用他的语言记录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内容?自由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2、生交流归纳。
  

三、重点研读
   
  1、整体感知大典主体部分:

    自由轻声朗读5~10自然段,从文章的语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重点体会:
   
    板块A: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⑴ 引导学生抓住欢呼、欢跃等重点词体会人民群众激动与兴奋的心情。
    
   ⑵ 提问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朗读、理解。)
   
    板块B: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⑴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⑵ 质疑(站),出示背景资料写话释疑。
   
    板块C:
    
   ⑴ 抓住某一处描写人民群众掌声的语句。
   
   ⑵ 引导找出另外的语句。
    
   ⑶ 以读促悟。
   
  4、观看宣布成立电影视频,随机采访学生观后心情。
   
  5、激情朗读重点语段。
   
  6、质疑。
  

四、课堂小结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7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简单回顾,典礼主体部分场面描写的方法及人民群众的激动、自豪的心情。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重点研读

  1、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阅兵式或群众游行),交代学习任务。

  2、交流学习体会:

    板块A:阅兵式:
 
   ⑴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⑵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 抓重点词谈感受。
      
    ② 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 感情朗读。
   
    板块B:群众游行:
     
   ⑴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⑵ 角色体验。
    
   ⑶ 理解重点句: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⑷ 感情朗读。
  

三、课堂延伸
    
  简单交流开国大典历史资料。
  

四、课堂小结

  1、文章场面描写的方法;
   
  2、场面所表达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及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五、课外作业
    
  课外收集建国五十周年大庆图片及其他资料。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7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典礼开始前的内容,重点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2、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略)


二、重点研读

  1、学生自读课文1~4自然段,了解作者怎样介绍大典开始前的情况。
 
  2、交流学习体会:

   ⑴ 参加大典人员的语句: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⑵ 会场布置的语句:
     
    ① 简笔画感知。
     
    ② 抓住重点词体会。

    ③ 感情朗读。

    ④ 重点句理解:
   
     A、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B、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三、回顾全文
  

四、片断练习

  1、交流建国五十周年大庆的资料。
   
  2、观看建国五十周年录像。
   
  3、学生选取其中一个场面片断练笔。
  
  4、交流、评价。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7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9个新词的意思,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学写排比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8自然段。

  4、能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设想】

  1、课前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盛况的资料。

  2、本课的学习采用感悟与朗读结合的方法。

  3、本课安排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尤其要注意典礼过程和群众场面的描写。由于本文是第八单元第一篇,所以要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破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国庆节是哪一天吗?
  
  2、对呀,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板书:

   
开国大典

 



  3、解题:

    开国:新创立的国家。大典:隆重的典礼。
  
    “开国大典”就是指什么样的典礼呢?
  
  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当年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吗?(出示多媒体课件。)
  

二、通读课文,理清段落
  
  1、用你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⑴ 标出自然段,圈出课文中的字词。

   ⑵ 想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板书:

   
            会前
            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3、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大典前  大典中  大典后

  4、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导读导语,讲读第一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完成题目:

    开国大典__年__月__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有__,还有__,估计总数__。会场在__。主席台设在__。

  2、课文是怎样介绍会场和主席台的呢?
  
    指名分别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在黑板上画“T”字形。学生在它周围写出各地点。)

  3、典礼要在下午三点钟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哪些词句反映了人们来得很早?这又说明了什么?
  
    小组交流:

    (早已汇集、老远的、清早、五更天摸黑等都说明人们都想早点赶到会场。早点看到大典的盛况。也说明心情很兴奋。)
  
    相机学习新词:汇集,擎着,提着,给它们找近义词。

  4、播放多面体课件看会场的场面,你准备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呢?
  
    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呢?
  
    出示句子:“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指导朗读。
  
  5、小结:
  
    学到这里,我们了解了哪些情况?
  
  6、齐读第一段,读出当时人们激动、兴奋之情。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7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第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二、继续讲析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⑴ 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⑵ 学生自由发言。

   ⑶ 教师小结并板书  

   ⑷ 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⑸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② 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③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⑹ 播放课件:

     (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⑺ 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⑴ 指名读书,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⑵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

     (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⑶ 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课文写了典礼顺序后又写群众情绪?
  
  4、划出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体会它所表达的感情。
  

三、总结
  
  本文生动描写了新中国诞生时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的情景,表现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反映了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四、完成课后练习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7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发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引导学生背诵6~8自然段。


【课前准备】

  1、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录像片。

  2、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要求:

  1、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生字:檐、江、擎、泽、钮、瞻。

    新词:典礼、协商、汇集、擎着、诞生、瞻仰、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思考:

    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自主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三、交流

  1、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2、理清文章思路: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指导朗读:

    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书写生字及词语。

  3、练习读熟全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7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二部分

  1、请学生默读,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2、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3、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激动、兴奋、喜悦。)

  4、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5、找出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6、试练习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而_____;为_____而_____;为_____而_____。


三、阅读第四部分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3、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内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情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

    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

   ⑴ 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

   ⑵ 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

   ⑶ 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五、作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7
【教材内容】
  《开国大典》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第26课(需2课时)。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结合课文,训练学生适当加快阅读的速度。

  3、学会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课文要求背诵课文。


【教学理念】

  了解内容、想象场景、体会感情、感情朗读、积累拓展。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掌握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并能够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分段,会列段落提纲。

  2、结合课文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课文的方法,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3、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8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4、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5、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五、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8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重点,难点】

  1、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列出段落提纲。

  2、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⑴ 正确读生字:

     (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⑵ 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瞻”字左半部是“目”。“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泽”注意右半部“_”的下面是“_”,而不是“丰”。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听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3、列出段落提纲: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五、作业

  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8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段课文

  1、指名读第1段课文:

    (老师强调朗读要求,有感情地一句一句地认真读。)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⑴ 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

     (指出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以上五个问题。)

   ⑵ 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

   ⑶ 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为什么?

   ⑷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学生对第1段课文质疑,老师解释:

    (擎着:举,往上托。宣读:在公开场合向众人朗读布告,文件等。)

  4、齐读课文第1段。

  5、归纳:

    课文第1段写出了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先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和总人数。然后描述了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入场的热烈场面。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⑴ 在第2段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说出是哪三件事?

     第一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第二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第三件: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⑵ 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

     说出“排山倒海”“一齐投向”的意思。

   ⑶ 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这句话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⑷ 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三十万群众表现得怎样?这说明什么?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说明他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⑸ 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

     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3、齐读第2段课文。

  4、归纳:

    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主要写了以上三件事。

  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这段课文的背诵共6小节,难度较大。引导学生一小节一小节地背诵。每小节在背诵中要反复读,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边记。背诵前学生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先质疑。两个同学互相背诵。

  1、男生背4、5、6小节;女生背7、8、9小节。男女生交换背。

  2、然后指名背诵。

  3、用投影做填空练习:

   ⑴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___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___主席台。

   ⑵ 毛泽东主席宣布:______。

   ⑶ 这___的宣告,这___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___,传到___,使全中国人民的心___。

   ⑷ 他读到___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___。观礼台上同时___。
 

四、小结
 

五、作业

  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8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第3、4、5段。进一步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用词准确,多处运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2、理解文章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3、学习文中用词准确,多处运用修辞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

  2、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哪三种?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3、讨论: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⑴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⑵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⑶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4、齐读第3段。
 

二、学习第4段课文

  1、读课文(默读或指名读)。

  2、说出这段的主要内容。

  3、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第5段

  1、指名读课文第5段。

  2、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话的意思?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3、学生齐读第5段课文。
 

四、学生合上书,再次听配乐朗读课文,边听边回忆全文内容
 

五、说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六、巩固练习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用投影出现下列句子: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小结
 

八、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8
【教材分析】

  课文描写了新中国诞生时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庆祝的情景,着重写了“会场、大典、阅兵、游行”四个场面的盛况。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9个新词的意思,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学写排比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8自然段。

  4、能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难点】

  能领会文中的中心思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

    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2、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典礼、城防部队、观礼台、擎、五更天、就位、迎风招展、汇集、排山倒海、肃立、瞻仰。

  3、自由读课文。

  4、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板书:

   
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

    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

    (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8

第二课时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⑴ 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⑵ 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⑶ 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⑷ 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⑴ 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⑵ 学生自由发言。

   ⑶ 教师小结并板书。

   ⑷ 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⑸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② 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③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⑹ 播放课件。

   ⑺ 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⑴ 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⑵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

   ⑶ 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会前:广场布置 群众入场

       典礼: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

──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

       阅兵式:检阅部队 群众欢呼

       群众游行:天上…… 地下……

          光明充满北京城
 



【教后感】

  分几个部分来学习,因为课文比较长,这样教学更易于学生消化。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8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中国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sǒnɡ)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qú)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niǔ),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zhì)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任检阅司令员,聂(niè)荣臻(zhēn)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作者: 1102031845wst    时间: 2013-12-4 16:54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