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校 | 平师附小 | 研训 时间 | 8.31 | 研训 地点 | 白马校区学生教室 |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朱永强 | 研训 人数 | 6人 | 研训 模式 | 讨论、研究 | |
参加对象 | 全校美术老师 | 联络员 | 郑姣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一、朱永强老师布置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 1.针对松风校区学校在建造,美术专业教室没有的问题,统一将本学期涉及到的国画形式表现的课程改编成以其他表现形式进行。 2.关于版画工作室的设立,决定将我校的版画工作室安排在白马校区,并详细说明了版画工作室需要的材料和筹备工作。 3.对于教学工作的指导,每位教师可以将四大领域的课程进行研究,选择一种类型着重尝试,寻找自己的亮点,将自己的特长课展示出来。 二、组内成员自由交流本学期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想法,两校区的原任美术教师介绍各校区学生美术水平和美术学习状态的基本情况。 |
学 校 | 平师附小 | 研训 时间 | 9.19 | 研训 地点 | 白马校区美术教室 |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朱永强 | 研训 人数 | 8人 | 研训 模式 | 讨论、研究 | |
参加对象 | 全校美术老师 | 联络员 | 郑姣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朱永强老师布置接下来的教学工作: 1.朱永强老师参加平湖市教研组会议,对会议精神的传达,对美术讲座的志愿申报工作。 2.版画工作室的陆续筹备工作,具体安排在白马校区的哪个教室,需要的器材有哪些,对版画的几种创作方式做了详细的指导。 3.全组教师对教研组计划进行审定。 4.关于三位浙师大美术实习老师工作来校实习,具体的听课安排和美术教学工作的初步指导。 |
学 校 | 平师附小 | 研训 时间 | 10.13 | 研训 地点 | 松风小区大办公室 |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朱永强 | 研训 人数 | 10人 | 研训 模式 | 听课、讨论、研究 | |
参加对象 | 全校美术老师 | 联络员 | 郑姣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针对今天郑姣老师在松风校区一(1)班的美术调研课,我们美术教研组进行了本学期第三次教研活动。 朱永强老师说:小学美术课堂要不断创新,不能用过去的老一套框死学生,在课堂中要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让学生自己发现,要不断的将作业信息反馈给学生,一步步的把美术知识做扎实了! 邱萍老师说:要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拼一拼摆一摆,作业的评价内容要与教学目标呼应! 朱红梅老师说:作业要求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方说黑白线描型、图案型等等,评价过程也可以别出心裁,可以让学生做成头饰表演一下! 钱雪琴老师说:可以把故事中的可爱形象带到课堂,在评价过程中,万一有学生画小了,怎么办,比方说可以加大翅膀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郑姣老师说:听了前辈们的指导受益匪浅,只有把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吃懂吃透,要把课堂主人公的地位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而不是把知识硬塞给学生! |
学 校 | 平师附小 | 研训 时间 | 10.14 | 研训 地点 | 松风小区大办公室 |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朱永强 | 研训 人数 | 7人 | 研训 模式 | 听课、讨论、研究 | |
参加对象 | 松风校区美术老师、浙师大实习生、钟埭小学两位美术教师 | 联络员 | 郑姣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钟埭小学方彩燕老师在我校四(1)班上了《印·像》一课,在这一课中,方老师把中国传统篆刻艺术融入到小学美术课堂,这种探索精神是值得我组老师学习的。 钟埭小学彭晓宁老师、方彩燕老师对这一课前期准备作了介绍。 听课老师对由一个字来演绎所有环节的教学手段,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统一意见。 朱永强老师就方老师的《印·像》一课的教学流程,逐一进行了点评,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了重点阐述。课堂中方老师对如何把变好的字合理的布局到印面之上,没有很好的进行演绎,学生也没有对之一知半解。朱老师提出了分割图形转化,多项联接的方法,以丰富学生的图识印象,建立学生字型创编到图形合理分布的知觉通道。 对展示方式朱老师建议,每一小组一个印屏,统一悬挂展出。 |
学 校 | 平师附小 | 研训 时间 | 11.2 | 研训 地点 | 松风校区大办公室 |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朱永强 | 研训 人数 | 10人 | 研训 模式 | 听课、讨论、交流 | |
参加对象 | 松风校区美术老师、林埭冯国健老师、王老虎老师、天妃沈中良老师、方薇老师、浙师大实习生 | 联络员 | 郑姣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今天上午,来自林埭中心小学的冯国健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五年级欣赏课《富春山居图》,课中冯老师用现实中得富春江美景与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历史名画《富春山居图》做对比,给学生以视觉上的美感享受,使学生对古代文人山水画有了浓厚的兴趣。 除此之外,由乍浦天妃小学的沈中良老师带来的生动的泥画课《那泥那浆》也使我们受益匪浅,沈老师用到了深色陶泥做成的底板,配上浅色的泥浆,出人意料的用针管代替画笔在泥板上作画,学生创作的作品非常独特,极具想象力,带有中国传统民间工艺木板年画的味道。 上述两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欣赏课和造型表现课,课后朱老师对课做了精彩的点评和讨论,美术老师们都相互交流,汲取经验。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