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提前过渡,优化教学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打印本页]
作者:
lspjy
时间:
2008-8-22 07:13
标题:
提前过渡,优化教学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提前过渡,优化教学
———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浅谈
(风云天下)
小学低年级阶段,应用题教学是一上较难处理的问题,应用题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强,逻辑思维较差,针对这一特点,做好应用题教学的提前过渡,优化课堂结构,是一上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例如:九义教材第五册例9:“学校栽了85棵柳树,栽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5倍,栽杨树多少棵?”
这是一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题中给出已知条件:杨树是柳树的5倍,已知柳树85棵,求杨树。
为便于学生理解,题中给出下面的图:
?棵
┏┻━┓
杨树:┕━━┛
85棵
┏━━━━━━┻━━━━━━━┓
柳树 :┗━━┻━━┻━━┻━━┻━━┛ 是杨树的5倍
同时给出提示:要求栽杨树多少棵,就要把85平均分成5份,算出一份是多少?
在前面的教材中已学过,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 得条件实现逐步过渡,在教学例9之前,做好逐步过渡。
前面的课时中首先应渗透一些简单的文字题,如:
(1)12的4倍是多少?
8的5倍是多少?
(2)一上数的4倍是12,这个数是多少?
(3)把45平均分成9份,求一份。
同时出现一些简单的图示应用题,如:
(1) 12
┏┻━┓
┕━━┛
┕━━┻━━┻━━┻━━┛
┗━━━━━┳━━━━━┛
?
(2) ?
┏┻━┓
┕━━┛
┕━━┻━━┻━━┻━━┛
┗━━━━━┳━━━━━┛
48
通过这些简单的文字应用题,图示应用题的反复出现,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一在倍数应用题的意义,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的解题方法,这类题目短小,占用的时间不多,可以在前面的课时中反复练习,这是第一阶段——感知。
第二阶段:导向难点。有了第一阶段的感性认识,就可以逐步导向难点,为解决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准备阶段,教学例9的准备阶段,可以利用50页中 准备题与例8。
如复习题:1、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
问: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几倍?
2、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是第一行的4倍
问: 第二行摆多少个 ○ ?
在例8,已经从复习题导入例9的类型,“已知一上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一阶段,是从感知导向难点问题,从直观认识逐步导向逻辑分析。
第三阶段:突破难点,有了第一、二阶段,分散了难点,解决了初步的问题,就可以正式进行例9的教学了。在这一课题中,为了与旧知识对比,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也是为了从第二阶段的直观认识向逻辑思维过渡,可以先出示这样的准备题:
15棵
┏┻━┓
杨树:┕━━┛
?棵
┏━━━━━━━┻━━━━━━┓
柳树:┕━━┻━━┻━━┻━━┻━━┛
┗━━━━━━┳━━━━━━━┛
是杨树的5倍
然后从准备题导出例9的应用题,有了前面的逐层推进,难点在前面逐步解决,就可以顺利地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
总之,针对学生实际,从感性认识开始,逐步寻向难点,层层推进,优化课堂结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二○○一年四月二十三日星期一晚上08:10:42秒)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