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让我们和农村孩子一起享受课外阅读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10-8 06:55
标题: 让我们和农村孩子一起享受课外阅读
浙江省常山县同弓小学 徐勋贵 戴小荣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1—2年级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要求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如此之规定,让我们感受到了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才能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然而,农村小学较城市小学明显不足的是课外书不足,没有图书馆,没有书店;家长意识也不够,关注的更多是课内书本的学习,常有“课本都学不好,何谈课外书”的说法;教师认识也不够深,对课外阅读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实际中。由此,要真正让农村孩子享受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实效,就必须努力解决好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从课外阅读活动获取更多的语文营养。



一、广开路子集书源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课外书何谈课外阅读。农村小学不比城市小学,有图书馆,有各种各样的书店,而农村小学能看的书不多,即使学校有图书馆,也只是摆设而已,很少为学生开开放的。因此,我们建立了班级移动图书馆,通过广开路子,化整为零或化零为整,将各种课外书集中到班级图书馆来。



1.化整为零。与其让学校图书室作为摆设(许多农村小学只为应付学校评估和验收使用)不如化整为零,将图书室里的书分借到各个班级移动图书馆,如此,能更好地充实班级图书馆里的课外书。



2.化零为整。平时学生手中或多或少地也买过一些书,看过了就不再去看了,如此就成了废纸。为此,我们发动学生将自己看过的课外书捐到班级图书馆来,使零散的课外书汇在一起,起到了更好的交流与学习。另外,我们还可发动学生通过借的途径把朋友或亲戚家里用过的课外书借来,充实到班级图书馆来。



3.“每天节省一毛钱,一学期多看50本课外书”。农村小学生自己买书很少,再说,家长也不太赞成。所以,我们就积极地倡导“每天节省一毛钱,一学期多看50本课外书”这样一种阅读理念,鼓励学生每天从自己的零花钱里省下一毛钱存起来,一学期下来,再用这些钱去书店购买新书,如此,班级图书馆就经常能得新鲜血液的补充。



二 、兴趣引路促阅读



要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意识,首先要使学生愿意读,有兴趣地读,而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老师艺术性地点燃。



1.现身说法,抛砖引玉。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但农村孩子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他们大多愿花两小时看电视,或者在野外闲逛、玩耍,却不愿花30分钟看课外书,这是我们目前农村教育的危机。而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教师用艺术去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有时,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慨:“我都反复多次对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教育,可学生就是听不进去……”不难看出教师的教育之言更多的是空洞的说教,对学生来说太间接了。于是,我经常利用学生身边的人或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效果甚好。如我请当年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来校给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其中就特别安排了“我是如何通过阅读课外书本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内容”,或者请班上语文成绩优异的,尤其是写作文、讲故事水平高的,介绍自己阅读课外书的体会,这种现身说法,直观形象,说服力强,让学生看到了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从而萌发了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2.故事引路,诱发阅读。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当教师(或学生)讲完故事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课外,学生有广泛的自主权,只要爱读书,都会读到自己喜爱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催化剂,主讲者,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听者,在享受故事带来的世界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3.课外延伸,及时推荐。



要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乐趣,教师还得会见机行事。抓住机会,趁热打铁,及时推荐,让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情走出课堂,进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如语文课学习了《草船借箭》;推荐读《三国演义》;学习了《十里长街送总理》,推荐读《大地的儿子》、《一月的哀思》,学习了《少年闰土》,推荐读《故乡》等等。如此,在课后结语中,教师要通过创设语言情境,使学生产生渴望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发展,人物变化的欲望,带着许多未知去探究、去学习,此时产生的学习是主动积极的的。



三、学习理念促改变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良好的课外阅读家庭氛围难以形成。农村的小学生家长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初中、小学文化水平的居多。尽管它们也渴望自己的孩子能走读书成才的道路,但受经济条件和个人素质影响,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工作劳动之余,家长无闲暇时间去阅读书籍,也很少督促孩子博览群书。在它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他们有的对“课外阅读”这一概念表示不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书本上的知识都未吃透,还读什么课外书,简直就是“不务正业”。因此转变家长这一传统观念是开展课外阅读的关键,于是我们便通过“学校沟通卡”、“家长会”等途径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使“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语)以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等等成为家长的口头禅。以此,让家长明确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目标,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阅读教育观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积累”,不断“获得”,把教师的“招数”变成学生自己的能力。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10-8 06:55
标题: 回复:让我们和农村孩子一起享受课外阅读
四、活动竞赛促有效



农村小学往往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都很明确,有的只凭兴趣,有的是老师让我读我就读,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获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有的只是走马观花,虽读过,却没在头脑里留下什么印象。因此,要进一步引导它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读的更好、更有收获。那就需要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一些平台,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种阅读竞赛活动,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阅读经典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学生往往会三分钟热度,最后不了了之。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的质量,把活动引向深入,我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展示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1.读书交流会──展示的舞台。



有学者认为阅读的本质是一种互动,用读书交流会来检阅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持久保持,还能深化阅读的效果。学生在阅读中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积淀解读经典,实现了自我与文本的对话。而交流则是完成对文本的再度理解和超越,甚至是灵魂的唤醒、心灵的充实、精神的重塑、思想的升华和美化。我们的读书交流会形式多样,有时是好书推荐,名著导读,有时是对同一本书的探讨,有时则是童话剧表演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思维越来越活跃,而且语言也越来越生动,越来越有滋味,阅读的幸福感也在慢慢膨胀。



2.故事演讲会──以讲促阅读。



选择一些故事性比较强,便于学生讲述的故事内容,像“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动物故事”等等。比赛前,先确定一个阅读范围,让学生自由地搜集材料进行阅读,然后确定一个时间进行比赛。比赛时,先是组内进行选拔赛,每组选拔两名学生参加班级比赛。五名由组内推荐出来的评委根据各位选手的表现以及所选的材料进行打分,最后决出名次,老师再给予适当的奖励。如这个学期的文化节上,我们举行了一个童话故事演讲比赛。要求学生熟读《安徒生童话选》,然后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参加演讲比赛。学生的兴趣很浓,讲得绘声绘色,吸引了在场很多的学生。这种以讲促读的课外阅读形式,使学生不仅阅读、理解了故事的内容,通过演讲比赛更加提高了自己的阅读兴趣。



3.知识小竞赛──较量中提升。



一般以知识块为单位,学生根据老师确定的一个阅读大方向,通过一个阶段的课外阅读后,最后在班里开展了一次阅读知识大竞赛。一则可以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则可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竞赛的方式也尽量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可模仿电视上的“正大综艺”、“开心词典”、“精彩的人物”等。也可以通过笔试的方式,以便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如可以开展“优秀古诗文对抗赛”、“漫游古诗园”、“趣填对联”、“走进三国”等,真是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如此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种形式的阅读竞赛,可使他们在激烈而又友好的竞赛中,体验乐趣,进一步增强阅读的的信心与兴趣。我们学校还定期举行“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比赛”、“经典诵读表演”、“人物评论会”、“读书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幸福。重要的是不管什么活动,最后都要给学生戴上“高帽子”,让他们的阅读激情得到激励和鼓舞,使经典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阅读课外经典,本着一份宽容,一份期待,呼吸一缕书香,品尝人生百味……让我们与农村孩子一起享受课外阅读吧!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