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西门豹》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21 17:42
标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西门豹》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西门豹》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本课PPT课件教学下载地址:
http://www.lspjy.com/forum-6-1.html

西门豹
教学目的
   知识传授: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复述能力。
   思想教育:知道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利的人物。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
教学难点
理解西门豹为什么要将计就计。
教学准备
    西门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读书——展示。
   三、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记叙了西门豹在邺地,破除迷信,惩治首恶为民除害及兴修水利的事。)
   四、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小组交流——集体讨论
      (一)(1——9)调查情况了解原因。
      (二)(10——13)惩治首恶教育百姓。
      (三)(14)开渠引水兴修水利。
   五、交流字词重点内容。
     荒(   )灾(   )徒(   )溉(   )
     慌(   )灭(   )陡(   )概(   )
     谎(   )
     凿(业)部魏(鬼)部
     荒芜——田地因无人看管而长满野草。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提心吊胆——心和胆都好像悬着没有着落。形容很害怕。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六、作业。
熟读课文,写生字。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21 17:42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了解内容,学习复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这节课我们讲一个我国战国时代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修水利的故事。
  二、探究学习。
   (一)分段学习1—9自然段。
   出示:①西门豹向老大爷问了哪几个问题?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了哪几个问题呢?
    1.学生读懂题意。
    2.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用笔画一画,小组讨论。
    3.汇报:
      了解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与真相。
     (1)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
     (2)首恶分子是巫婆和地方官绅。
     (3)给河伯送的媳妇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4)漳河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4.指名读1—9段,记住内容的先后顺序。
    5.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朗读课文——讨论:这部分主要写西门豹到邺后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摸清了原因,了解了官绅与巫婆勾结坑害百姓的真相。
    6.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些内容说出来。
      学生复述
  (二)学习10——13自然段。
    1.西门豹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呢?
      请你们读10——13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
    2.默读、边读边思考。
      交流——汇报
     (1)西门豹先以姑娘不漂亮,麻烦巫婆去说一声为由,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2)又以巫婆怎么不回来,让官绅去催一催为由,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3)当西门豹又要让其他官绅们去催时,那些官绅们知道根本没有河伯,把他们投进漳河是死路一条,跪下来求饶。。周围的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也明白了官绅和巫婆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载体河伯娶媳妇,这一大害就铲除了。
    3.朗读10——13自然段。
    4.练习复述这部分内容。
     组内练习、评议
     指名复述、评议
  小结:这部分记叙了西门豹在给河伯娶媳妇那天,将计就计,巧妙的揭露了巫婆官绅的鬼把戏,惩治了首恶分子,教育了百姓。
  (三)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浇田地,邺这个地方变得怎么样呢?
    学习第14自然段。
    默读思考——讨论——汇报
    由于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这个地方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学生朗读——练习复述
  三、朗读全文,练习看板书复述。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21 17:42
30.西门豹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重点理解“荒芜”、“官绅”、“收成”“提心吊胆”等词语,正确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设计:
  1.彩用从整体到部分,先粗后细的教学方法,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不露退迹、不动声色的绝妙办法。
2.教给学生找关键词语的方法:
(1)是找与前后内容不相一致的词;
(2)是找表面看似乎多余的词;
(3)是找描写人物异常表现的词。
  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当时的实景,学习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简介西门豹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一各官员,姓西门,名豹。
  二、简介课文,了解大意。
  
(一)简介课文我们现在学习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历史故事,讲的是距今两千年前,战国时期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文中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严惩了河伯娶妇的组织者,废除这一迷信活动,使百姓大兴水利建设,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2.再读课文,正字音,理解下列词意在课文中的含义。“荒芜”、巫婆、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灌溉。
  三、理清线索,分好段落。
  
整体感知课文,根据“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一九自然段)摸清底细。(调查)
  第二段:(第十十五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段:(第十六自然段)兴修水利。(开渠)
  四、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一)导读、自读课文。
  1.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先做了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是谁给河伯娶媳妇的?
  (3)新娘从哪里来?
  (4)漳河有无发过大水。
  2.指导朗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问话和答话。
 (二)再读课文,深入讨论。
  1.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
  (1)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妇。
  (2)巫婆和官绅勾结,是首恶分子。
  (3)巫婆和官绅骗钱又害人,使有女孩子的人家纷外逃。
  (4)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旱灾。
  2.联系句子理解“荒芜”、“人烟稀少”等词,想象当时邺地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3.学生动手划词,结合讲解巫婆、官绅、眼睁睁“等词。
  4.小结:西门豹成功地调查出四个问题的成果,成为他治邺的可靠依据。
 (三)将计就计,惩办巫绅。
  1.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地严惩巫婆和官绅的?
  (1)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
  (2)西门豹借口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3)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发问,迫使官绅的骗局。
  2.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呢?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
  (这个问题,是课文难点所在。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为以后兴修水得,打下坚实基础。)
  3.体会西门豹不说一个“杀”字,不提一个“打”从从容容、惩办巫绅,破除迷信的从政本领。
  4.朗读第十自然段,深究重点词语。
  (1)“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中的“站满”和课文前面的哪些描写不一致?
  (2)“西门豹真的带着卫土来了。”中的“真的”说明了什么?
  (3)小结找关键词语的方法。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含义。
  (把“不行”、“不漂亮”、“不会满意”的三个“不”字读得诚恳些;把“另外……送去”读得正经些;“把……说一声”读得强狠些;把“抱、投、催”几个动词读得坚定有力些。)
  6.指导按提纲复述课文第二段内容。
 (四)讲读第三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思考:漳河年年闹旱灾,西门豹是怎样解决的?
  3.为什么要先破除迷信,后兴修水利?
  五、板书设计。
  
示例一:西门豹→调查摸底→破除迷信↓↓受到爱戴→获得丰收→兴修水利
  示例二:原因首恶者 摸清底细 调查了解
      受害者漳河情况 西门豹 破除迷信 迎接新娘 惩办巫绅 惩治巫婆 巧妙 惩处官绅 兴修水利(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21 17:43
《西门豹》是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使这里年年得到好收成。

  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的经过。而作者在叙述这一重点,难点时,是通过西门豹惩治巫婆,惩治官绅头子,惩治官绅们来突出的。因此,教学《西门豹》时,紧紧抓住“三惩”,并有机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想象,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呢?
  教学时我分这样三步进行的:

  第一次想象:“给河伯娶媳妇”这个主意是巫婆想出来的,故而惩治巫婆是西门豹治理邺要走的第一步妙棋:

  教学时,抓住“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句话让学生边读边注意带点词语,并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不难明白:西门豹并不是真的要为河伯重新选媳妇,只是以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为借口,把巫婆投入漳河,从而达到破除迷信,教育群众,惩治巫婆的目的。紧接着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巫婆当时的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学生仔细看图,经过讨论后,有的学生说:“巫婆嘴张得大大的,乱喊乱叫,好像在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手伸得长长的,乱抓乱舞,似乎想抓到一棵救命草。”有的学生说:“巫婆听说西门豹要将自己投入漳河,吓得屁滚尿流,平时作威作福,得意忘形的神气劲儿早已不知跑到哪儿去了。”……通过想象,使学生明白西门豹聪明过人,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地惩治了邪恶,为老百姓报了仇,出了气,并产生怀疑:为什么巫婆这么害怕见河伯?她不是年年给河伯办喜事吗?

  第二次想象:在教学惩治官绅头子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抓住“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这句话要求学生注意带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就会懂得西门豹并不是真的在等巫婆回来,而是做样子给官绅们和围观的百姓看。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巫婆回来只是为了找借口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达到惩治邪恶的目的。接着提出问题:围观的群众表现怎样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说:“老百姓会质问官绅们,漳河里真有河神吗?”有的学生说:“老百姓在交头接耳,他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

  第三次想象:当西门豹杀一儆百,官绅们吓得丑态百出:

  教学这一部分时,首先让学生读读课文中的内容,并要求划出描写官绅们极度恐惧的词、句。学生们能很快找出“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等。教师应趁热打铁,再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官绅们如此害怕?围观的老百姓都明白了什么?有的学生说:“那些官绅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他们明白,用‘河伯娶媳妇’这种骗钱害人的把戏被戳穿了,他们活不成了。”有的学生说:“官绅们看到他们的头子被投进漳河里,下边该轮到他们了,个个吓得没了魂。”有的学生说:“官绅们知道他们罪恶大,西门豹不会饶了他们,老百姓也不会饶了他们。”教师这时进一步追问:这时的老百姓会怎么认为呢?有的学生说:“老百姓会想,哪有什么河神啊,都是这些巫婆官绅们编出来骗人的,害得我们家破人亡,他们一个个发了财,应该让他们受到惩罚,把钱还给老百姓。”有的学生说:“要不是西门豹来做官,还不知道要害多少人家的女儿,西门豹真是一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官。”教师稍一启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就都展开了,并且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

  联想是桥梁,想象是翅膀。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21 17:43
师:这一天(给河伯娶媳妇),河边站着许多人(点击课件出示画面),有小孩、村妇、老大爷、官绅等,他们看到这个场面会说些什么呢?仔细观察画面,结合课文,展开想象,选其中一个对象写话。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等一会儿来交流。(学生写话)

  师:好,咱们来交流。交流时先报一下你选的对象,然后再说;如果能描述说话人的动作、神态那更妙。

  生:我选的是一位胖乎乎的中年妇女。她看到这个场面,动情地说:“谢谢您,西门豹!是您救了咱整个村子。如果不是您,我们不知要被蒙骗到什么时候,也不知还要白白断送多少条人命。今天,您不但使我们看清了那些狗官的真面目,还让我们明白了迷信的罪恶。”

  生:我选官绅。当时他磕头拜地,全身直哆嗦,口中念念有词:“西门豹真厉害,完了、完了,今天如果能保住性命,那我以后再也不干这伤天害理的事了!”

  生:我选小孩。他用小手擦干挂在腮边的眼泪,边跳边拍手:“太好了,姐姐得救了,我以后又有糖吃了!”

  生:我选的是一位书生。他摇着蒲扇,踱着方步,文绉绉地说:“西门豹真是高明、高明,后生佩服、佩服,哈哈哈……”

  生:我选的是一位老大爷。他摸着后脑勺,恍然大悟:“噢!我想起来了,这官儿前几天向我打听这事,没想到他是为惩治这些贪官,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官呀!你真是青天大老爷。”说完双手合十,跪拜于地。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投入、真切。我们从调查中知道造成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天灾人祸”。现在人的祸根已铲除;那么天灾该怎么办呢?

  (先让学生自行研读最后一节,然后集体朗读,引读感悟。)

  师:学到这里,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课文中说由于给河伯娶媳妇老百姓都逃到外地去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站在河边?

  生:我还是不明白,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杀了官绅,而要在给河伯娶媳妇的那一天,费那么多的功夫和口舌?

  生:为什么不把所有的官绅杀了?他们可都是贪官呢!

  师:下节课,我们带着这些新问题研读课文。


【反思】

  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告诉”,更重要的是“感悟”。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语文学科,更要注重通过情境,引导学生去实践、去体验、去经历、去探究、去感受。片断利用课文插图,借助文本,创设了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引导想象,创造形象,拓展背景。在表达、交流、评价中吸收知识,丰富内蕴,熏陶情感,培养能力。如:选一个对象,想象他看到这个场面会说些什么?学生在不同对象的选择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展示不同的心灵自由。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又加强了对课文内涵的深入感悟,同时进行了语言文字的实践。

  如果借助想象能加深语文的理解,得到感悟。那么质疑则能更进一步引发多思,深入感悟。这不仅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唤醒,更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其实,教学就是让学生的天空中永远挂着一串串奇异的问号,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这天空中画上一个个问号,并激起他们的探索冲动。片断中学生的质疑,不正是灵性的闪动、悟性的涌动、探索的冲动吗?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21 17:43
1、默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划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词句。(写上“巧妙1,巧妙2……”)

  2、四人小组研究:
    你们觉得哪一处最能体现西门豹惩治的巧妙?

    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议一议,这句话巧妙在哪里;赛一赛,谁能读出这句话巧妙。

  3、小组研究,教师指导。

  4、汇报交流,展示点拨: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泊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⑴ 四人小组起立,小组长主持汇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其他组的同学同意他的说法吗 有补充吗 )(板书:救姑娘,投巫婆)

   ⑵ 你们从哪里体会到的:

    ① “不漂亮”:

      姑娘真的不漂亮吗?为什么要说新娘不漂亮?

    ② “麻烦”:

      “麻烦”是什么意思?这里的“麻烦”与平常的意思一样吗?

    ③ “河伯不会满意的”:

      西门豹真的相信有河伯吗?

    ④ “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说明巫婆已经淹死了。

  5、你觉得西门豹这样说高明在哪里?

   ⑴ 救出新娘。

   ⑵ 惩治巫婆。

   ⑶ 破除迷信。

   ⑷ 教育百姓。
 

【反思】

  本案例中,我以“这个借口到底巧妙在哪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读探究,小组合作钻研讨论。这个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他们自主地阅读,主动地合作,自奋其力,自求其果。在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合作过程中,学生读读,写写,争争,议议。课堂上形成了探究,讨论,争辩,认同的热烈气氛,真正体现了生命激情的参与,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21 17:43
1、会认的字,可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淌”(后鼻音);会写的字,注意区别形近字,如“淹”与“掩”、“官”与“管”、“旱”与“早”,注意“淹、渠、灌、溉”中三点水在田字格的不同位置。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西门豹治邺的事迹,表现在三个方面:调查→除害→开渠。如果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变化,可分为:故事发生(邺地田园荒芜、人烟稀少)→故事发展(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故事高潮(严办首犯、为民除害)→故事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课文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因此,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课文的对话主要有如下特点:

   ⑴ 以对话反映故事内容。西门豹初到邺地,看到土地荒废,民不聊生,于是进行调查。文章妙在没有细致描写西门豹怎样查看,怎样专访,怎样研究,只用他的“四问”与老大爷的“回答”来反映,省却了许多烦琐的叙述交代,显得干净利落,真实可信。

   ⑵ 以对话表现人物机智。西门豹弄清了邺地田荒人少的原因后,说道“河伯还真灵啊”!表面上似乎相信,似乎赏识,实际上是欲擒故纵。“我也送新娘”,一语双关,他要借送新娘惩办首犯的计划已然成竹在胸,这样说只是防止过早泄露,避免打草惊蛇而已。如此话语,无不表现了人物的机巧和智慧,这是对话的妙处。

   ⑶ 以对话揭示矛盾斗争。到了送新娘的日子,西门豹借口新娘不漂亮,“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麻烦你去催一催”,他不直接戳穿坏人骗局,而是用既幽默又客气的话语,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惩治了邪恶,教育了百姓。

   3、通过大胆提问,以问题的探究来把握课文内容也是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比如,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可明确以下几点:

   ⑴ 从课文第一部分可看出西门豹是一个善于调查研究的人,他精心选择调查对象,问得也很巧。

   ⑵ 从课文的主要部分可看出西门豹是一个有智慧、讲策略的人。当西门豹从老大爷那里了解到真实情况后,他并没有马上揭穿事情的真相,也没有立刻采取措施,反而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这一番话,表面看来仿佛是西门豹对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一事表示赞同,而实际上西门豹此时早已识破巫婆、官绅愚弄百姓、骗取钱财的那一套,并且想好了将计就计、揭穿骗局的一整套方案。这足以说明西门豹智慧过人。如果有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西门豹罢官的故事(详见参考资料),增加对西门豹的了解。又比如,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呢?这个问题,是课文难点所在。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为以后兴修水利打下坚实基础。

  4、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应在重点理解课文的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完成。这一部分生动地记叙了西门豹是怎样一步步地实施揭穿骗局、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策略的。巧妙之一,安排周密。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这样一方面可以以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满意为由先救下姑娘。巧妙之二,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以“麻烦”巫婆向河伯通报情况为借口,将巫婆投进漳河。巧妙之三,假戏真做。西门豹以巫婆久久不归、麻烦官绅头子催一催为借口,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以巫婆和官绅很久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为借口,又要把官绅们扔下漳河;官绅们跪下磕头求饶,西门豹并没有立刻放过他们,而是说“再等一会儿”(这“一会儿”对官绅们的震慑可想而知);过了一会儿,西门豹才让官绅们起来,并让他们回去。(这时西门豹知道官绅们是彻底被制服了,达到了破除迷信,教育老百姓的目的。)巧妙之四,讲究策略,区别对待。在这一连串的过程中,西门豹胸有成竹、不露声色地实施了惩治恶人、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预定计划,表现了他的过人的智慧和谋略。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办法很巧妙,但是不是唯一的办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吗?这样,可以引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5、进行角色表演:

    课文第二部分故事性强,情节吸引人,适宜进行角色表演。

    表演要以熟读课文为基础,注意层次性。首先,基本上按照课文的描写表演。可以让学生先分小组练习表演,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其次,可以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官绅等)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21 17:43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划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二是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难点是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21 17:4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并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制作课件,布置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由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历史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名叫“西门豹”。(板书课题)

  2、“西门豹”姓“西门”,(教师同时用彩笔在“西门”下画横线。)名“豹”,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一位官员。
 

二、听录音,看录像,总体感悟课文内容

  1、那么,课文中讲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下面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看屏幕动画。

    (教师点击鼠标,放录音,显示录像。)

  2、通过听录音,看录像,你觉着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西门豹的什么是事?

    (指二、三名学生回答,只要学生答对了大意教师都给以肯定。)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三、小组讨论,自主探究

  这篇课文同学们已经回家预习了,通过预习你知道了那些问题?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下面请你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交流交流:把你知道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你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让小组的同学帮你解决,若小组同学解决不了的请组长把它记下来,待回儿,咱全班同学解答好不好?(教师参入其中的一个小组。)
 

四、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感悟

  各小组首先产生一名发言人,然后由他(她)向全班同学汇报你小组同学知道的问题。(各小组发言人说的时候不能重复同一个问题,教师同时给以准确的肯定及适当的表扬。)

  小组各发言人提出本组同学不明白的问题,首先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若同学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或予以解答。

  教师查缺补漏,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可能漏落下列问题。)

  你觉着西门豹惩治巫婆和管绅的办法怎么样?(非常巧妙。)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教师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下列问题。

  请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西门豹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这个姑娘是不是真的不漂亮 西门豹真的要重新选更漂亮的姑娘吗 西门豹为什么这样说?)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巫婆真的能回来吗 那西门豹为什么这样说?)

  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

  (西门豹是个勇于破除迷信,敢于惩治坏人,重视调查研究,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做事讲究方法的人。)
 

五、教师小结同时板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来到邺这个地方,首先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板书)可见,这个地方非常“贫穷落后”。(板书)他并没有坐在高官厚位上指手画脚,他却深入实际了解民情,走访了一位老大爷。了解到这里贫穷落后的原因是河伯娶媳妇给闹得。然后,他将计就计破除了“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板书“破除迷信”)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最后,他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板书)灌溉了农田,使这里年年获得大丰收。(板书“年年获丰收”)


六、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想?(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予以适当的鼓励。)


【板书设计】

                西门豹

                田地荒芜

          贫穷落后──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年年获丰收

                人烟稀少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21 17:43
【教材分析】

  课文刻画了百姓的愚味与迷信,官绅巫婆的奸诈与狼狈,西门豹的智彗勤政等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人群形象。当然,主角无疑是西门豹。课文就是通过他诒邺的历史事件,颂扬他的千古功绩。

  改编者按事情先后顺序,分别叙述了西门豹的三件事:先是写一到邺就着手调查,故事是西门豹精心设计询问老大爷的四个问题,其实质是他要弄明白三个面:

  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就──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到底是谁在害人──那是官司绅与巫婆勾结。

  谁是受害人──最终是哪些有钱的化钱消灾,没钱的家破人亡。

  “老大爷”的回答虽然很详细,而透过他话中的三个“闹”字,含蓄地表达出当时当地的老百姓被逼无奈又是迷信河神。掌握了第一手材料,西门豹却不动声色,着手谋划并实施了他惩治无巫婆官绅,破除迷信的妙计。这是故事的重点,情节的高潮。作者先渲染了河伯娶妻的盛大而热烈的场面: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巫波、官绅“急忙迎接”西门豹的到来。初显这伙人勾结西门豹的企图。然后,西门豹借口“这个姑娘不漂亮”,“麻烦”巫婆、官绅头子去通报河伯而投入障河。西门豹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不治其人之身,不动声色又冠冕堂皇地惩办了首恶。之后,课文又描述了西门豹惩戒“那些官绅”,使之“提心吊胆”“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而“老百姓终于明白了”“巫波和官绅都是骗人钱害人的”,于是迷信得以破除。最后,课文用最简约的文字,讲述了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获得了好收成,用事实反映了西门豹治邺的业绩,显示了西门豹非凡的管理才能。实地调查,掌握实情,为确定妙计基础,而调查时西门豹对老大爷说的那一语双关的结语,又为将计就计救出姑娘,惩治首恶警戒官绅打下伏笔:一个“明白”则为后来的“发动”群众有了无穷的号召力。作者这种写作思路,使故事情节相关且环环相扣,张弛有度,读来引人入胜。

  这篇课文着力锻造刻画人物语言。西门豹作为主角,他的语言具有特色。首先,他调查时的问话,简明而有层次,直奔要旨。最精彩的要数西门豹在惩恶这个情节中的语言描写,细细品读,不仅显示了最高长官那种不可违背的气势,同时句句又在情在理──在巫婆与官绅所说的情理之中,“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这似乎毫不经意,很是随便却无需人防范;“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是一片“好心”,无可厚非;而“麻烦巫波去跟河伯说一声”,继而又“麻烦官绅头子去催一催”,两首恶竟连半句托词也找不出,无可奈何地被投入漳河自食恶果。接着一句“请你们也去催催”,让那帮官绅丑态毕露,又起到杀鸡敬猴的效果,“那你们都回去”,以后该干些什么,给人留下猜想的空白。纵观之,这人物的语言,话中有话,精彩在让人觉悟西门豹以敬河神为借口,请君入瓮,始作俑者下场可笑可悲;精彩在让人感激西门豹将凛然正气,腾腾杀机暗藏于客套礼仪、平静轻飘之中;精彩在让人领悟西门豹首恶必除,惩戒帮凶那宽严有度,处置有别的铁腕。总之,作者把西门豹这个人物故事一一道来,铺陈了他那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的全过程的一个个亮点,读来耐人寻味,然后无不拍手称快,充分体现了西门豹的政治家风采。然而,课文几次用“叫”字转述了他给卫士下达惩处命令,虽极其简约、模糊,却是对前述一系列人物语言的反衬写法,突出了重点。同时,又为读者设置了空白,窃以为也是极有开发创造价值的几个点。另外,老大爷回答西门豹的三个语段,都用对话形式写,占了不少的篇幅,但都是“实话实说”明明白白。与其说是讲给西门豹听的,不如说是写给读者的,让读者也十分清楚地了解来龙去脉。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老人三次用了“闹”字,颇具匠心,除了意思有别的外,更应体会到,当地的老百姓,连应是阅历不浅的老人也被迷信蒙骗了,他们目前还“闹”不清楚旱灾连年的真正原因。这也为西门豹“河伯还真灵啊”一语双关的感叹铺设了台阶,也为他设计借神除魔,救民于水火作了铺垫。总而言之,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包括转述,不仅是朗读训练的重点,也是阅读思维、说话训练的重点。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悟,边悟边议,读议结合。惟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悟出“话中之话”。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其次,课文里人物众多,篇幅较长,理请关系,感悟特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帮助指导;要打破段落的界限,以人物为经线,由易到难地搜读有材料加以品析;然后再将人物之间的利害关系,综合重组,加深对课文的把握,进进而让课文里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头脑里鲜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融汇思想教育之任务──强化学生的爱与恨的情感。故而,还须将阅读过程的课外活动方向延伸,凭借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指导学生创编课本剧,充分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在表演过程中的念白、动作、表情等外化出来,感染“观众”,引起共鸣。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题村,或记实某个过程,或评判某个剧中人物,或想象某个后继情节,写一篇作文,将这学习经历或体验感悟想象倾吐出来。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要设法让学生不仅能在课文中走了几个来回,为学习课文语言,积累语言提供广阔的场景与舞台,而且能很好地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自觉主动地投入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之中。

  本文拟用三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把着眼点放在读通课文,把握课文三个主要情节上,进而整体感知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些基础上,引导学生以故事中的人物为线索,事件为依据,以小群体讨论式的读议方式研读课文语言,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凸现课文人物的形象。研读第一板块:
  1、调查:

    解读问话的目的,体会那每句话的双关意思。第二课时,主要解读关于西门豹在参加送新娘时的一言一行。

  2、惩恶:

    着重解读西门豹的语中之话。想象内心活动,并以抓住巫婆、官绅一伙的反应与老百胜事后的“明白”来陪衬人物形象。并通过反复的表情朗读训练,来外化对西门豹这个角色形象的把握。

  3、修渠:

    这是次要内容。可以放入第三教时,从上一节“不敢再提”作为引趣点,让学生说说向谁“敢提”那些话?—补白式的想象练说后,再诵读全段,体验情感。至于对课文的分段训练,笔者认为可以转移到后面的改编课本剧时,“以全剧可分几场”一问来落实。


【教学目标】

  1、研读第10~14自然段,抓住西门豹三次说的话读、评、议,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进行说的训练和展开想像写人们的议论的表达训练。

  2、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生接答),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昨天我们大伙儿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知道了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

    二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⑴ 河伯闹是假,巫婆、官绅闹是真。

   ⑵ 给河伯娶媳妇是假,搜刮民脂民膏是真。

   ⑶ 选新娘是假,拉穷孩子掩饰自己是真。

   ⑷ 发大水是假,闹旱灾是真。

  2、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天灾人祸)


二、引入主题

  1、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一般的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2、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出示主问题: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3、学生读课文10~14,找找西门豹在处理这件事情上的说法和做法,多读读,体会体会它的巧妙之处。


三、品读感悟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1、说说妙在何处。从以下几处引导:

   ⑴ “不漂亮”:姑娘真的不漂亮吗?为什么要说新娘不漂亮?

   ⑵ “麻烦”:“麻烦”平常用在什么时候?这里的为什么这么客气?

   ⑶ “河伯不会满意的”西门豹真的相信有河伯吗?

   ⑷ “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说明巫婆已经淹死了。

  2、用“是假,是真!”来说说。

  3、仔细观察图中巫婆当时的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4、如果西门豹不这样说,而说“不行,这个姑娘不能去。我知道,给河伯娶媳妇是骗人的,是你这巫婆在捣的鬼。来人,把巫婆扔进漳河去!”行不行?

    不行!这样一来,会造成混乱局面,官绅们趁机会捣乱!

    老百姓长期受巫婆和官绅的蒙骗,万一漳河发大水,老百姓会责怪西门豹得罪河伯的。

    这样老百姓只是将信将疑,不利于西门豹彻底破除迷信,也不利于他带领百姓兴修水利。

  5、当时,西门豹会怎样说这句话?谁来学西门豹?你觉得他的朗读怎样?为什么?(朗读引导:三个“不”读得坚决,“麻烦”、“漂亮”等词语得稍客气又含有命令口气。)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1、交流,体会“催一催”、“催催”。

  2、用“是假,是真!”来说说:

    西门豹的目的达到了吗?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们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

  1、他们在磕头的时候,会怎么说?

  2、西门豹说:“你们都回去吧。”却没有交代他们以后该干些什么事情?请你读读第14自然段,官绅们明白了西门豹对他们说的这句话里的意思了吗?为什么?

  小结填空:

  西门豹的办法真是(  )!他要巫婆和官绅头子下漳河去找河伯说事情,如果他们下漳河去,就会被(   ),他们如果怕下河而不愿下去,就说明漳河里根本没有(   )。他们进退两难,就证明了给河伯娶媳妇是(    )的。这样既救出了(  )又惩治了(  ),既破除了(  ),又教育了(  )。


四、拓展想像

  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那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人,有老人、小孩,有新娘、卫士,有外地的青年、官绅,看到西门豹巧妙惩治恶人的精彩一幕,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21 17:44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老大爷说:“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何伯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西门豹问:“这话是谁说的?”
  老大爷说:“巫婆说的。地方上的官绅每年出面给河伯办喜事,硬逼着老百姓出钱。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西门豹问:“新娘是哪儿来的?”
  老大爷说:“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带着人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儿钱就过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放一条苇席,把女孩儿打扮好了,让她坐在苇席上,顺着水漂去。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儿一起沉下去了。有女孩儿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
  西门豹问:“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
  老大爷说:“没有发过。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那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褂的女徒弟。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姿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熄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