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信息技术课外阅读资料 [打印本页]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7 09:54
标题: 小学信息技术课外阅读资料

着手四大方面彻底优化电脑的全攻略







俺的名字叫Computer,或许你对这个名字感到很陌生,但是一提俺的中文名字相信大家就非常熟悉──计算机或电脑。虽然现在许多家庭都有俺的影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蹉跎,发现俺最近有点力不从心,身手也没有以前那么矫捷,而且还患上了各种疾病。于是现在有许多人想用各种办法让俺“老迈”的身体重新灵活起来,有的人很懂医术就让俺恢复的很好,重现当年雄风;但是精明的医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庸医,搞得越来越糟,身体还不如以前那么好,真是让俺着急──。为了不遭到主人的淘汰,俺只好来给自己治病……

启动如飞──设置启动选项

首先要做的优化是缩短俺的启动速度,给主人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在“开始”菜单里面选择“运行”,这时候会弹出来一个对话框,你在这里输入字母MsConfig,然后就可以进入系统配置实用程序。在“常规”当中可以看到启动选项,这里面你选择“选择性启动”,接着进入“启动”这个选项,这时候你可以看到俺在启动的时候所加载的东东。虽然多加载东西会提高很多的性能,也能增加很多的功能,但是却会大大增加启动时间。尤其对一些配置并不是很好的机器有着很大的影响,启动速度无法让人忍受。如果你有选择地给俺加载东东的话,那么在启动的时候就会节省很多时间。如果你给俺配置的是Windows 98或者更低的操作系统,里面还有一个名字为Autoexec.bat的文字,她也是负责启动的。

俺的秘密──“我的电脑”优化攻略

给主人留个好印象之后,接下来的具体优化从俺的什么地方开始呢?就从“我的电脑”开始吧,因为有许多设置都是跟她有关系的,如果能正确地进行设置,那么优化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在这里为了照顾更多朋友的需要,俺选择了目前最流行的Windows Me和Windows XP这两款操作系统分别加以介绍。

一、Windows Me系统

用鼠标单击“我的电脑”图标按右键,这时候会弹出一个菜单,你选择“属性”就可以进行设置。

1、设备管理器。安装最新的驱动可以使机器的性能提高很多,但是俺的建议是最好给俺安装一个比较稳定的驱动比较好;如果主板是VIA芯片,在“硬盘控制器”中选择最后面的一个VIA BusMaster PCI IDE Controller,这时候会出现“双IDE通道设置”,这里你选择“起用两个IDE通道”,这样在以后访问硬盘文件的时候会快上15%左右的速度。你的光驱如果不是很“古董”的话,在“光驱”这个选项中将“DMA”这个选项打开,这样访问光盘的速度也会比以前快上很多。

2、性能。由于文件存取速度对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来说很重要,因此虚拟内存的设定也会对机器的速度产生影响。这里可将“虚拟内存”的最大值设为磁盘可用空间的80%左右,最小值设为100MB左右。如果俺的“身体”是健康的,那么你可以在“高级图形设置”里面将“硬件加速”调到全部,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显卡的威力。

3、文件系统→硬盘。该属性可以将硬盘的用途调成“网络服务器”,并且预读式优化调成全部,这样可以增加硬盘的使用效率。启动时禁止扫描软盘,这样也可以增加启动速度,而且可以避免每次启动的时候对磁头的损害,选取软盘页并取消对“每次启动计算机时都搜索新的软驱”即可。“CD-ROM”这里你可以将高速缓存调到最大,而光盘访问方式调到“四倍或更高速”,这样可以提高光驱的速度。其高速缓存的原理是将内存的一部分当作光驱的缓存,从而增加光驱的性能,与虚拟内存比较相似。

4、系统还原。系统还原是微软从Windows Me这个操作系统开始新增加的一项重要功能。该功能默认情况下是启用的,一旦计算机中的文件被破坏,Windows可使用该功能进行还原。Windows Me把还原信息保存在_Restore文件夹中。计算机的每个硬盘驱动器上都会创建一个_Restore文件夹,重新启动计算机将更新这些文件夹。在这里就认为这个东东对俺的实际帮助不是很大,而且还把俺的身材搞得那么臃肿。所以决心要把系统还原去掉,在“疑难解答”当中将最下面的“禁止系统还原”选上即可。

二、Windows XP系统

Windows XP和Windows Me对“我的电脑”进行优化调整的区别不是很大,在这里俺就将不同之处跟大家加以介绍。

在系统属性里面选择“高级”选项,在“性能”设置里面可以对XP的一些视觉特效进行调整,这里你可以根据俺的配置来调整为是最佳性能还是最佳外观。如果硬件配置很低的话,还是选择最佳性能比较好,这样可以让俺更加流畅地运行;如果硬件配置是顶尖的那种配置,那你千万不要客气,打开所有XP的特效,会给你一个从未有过的视觉享受。后面的“高级选项”当中在处理器和内存计划都选择为将程序作为优化优先对象,这样在运行程序的时候就可以将内存和CPU优先放到程序上面,也对程序的运行速度增加许多。

如果你没有什么特殊需要的话,请不要将俺身上的“自动更新”这个功能启动。因为微软更新的一些东东并不是俺需要的,而且在下载那些无用东东的时候还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硬盘空间。在“远程”这一项里面最好也不要将“远程桌面”和“远程协助”选择上,如果你选择上就相当于给俺留了一个后门,那些黑客入侵俺就方便很多,为了不想让陌生人更多的了解我的话,请禁止这两个选项^o^。

核心──用注册表进行全面优化

注册表相当于俺的神经系统,可以说俺的一切都是用注册表来进行修改的。如果你熟练地掌握注册表,那么进行优化就非常容易,即使现在的那些所谓的优化软件大多数都是通过修改注册表来完成优化的。由于注册内容非常丰富,在本文中俺就举几个对俺速度比较有影响的方面进行介绍。

一、一次点击即可关机

适用:Windows 98

方法:

1、打开HKEY_CLASSES_ ROOTDirectoryshell主键,新建名为“Close”的主键,双击“Close”子键窗口右面的“默认”,并在“键值”栏内输入“关闭计算机”(用来显示在鼠标右击“开始”菜单中),可在&&后面定义快捷键。

2、在“Close”下建立一级子键“Command”,双击该子键窗口右面的“默认”,并在“键值”栏内输入“RUNDLL32.EXE USER.EXE,EXITWINDOWS”。

3、输入完后,右击“开始”菜单选“关闭计算机”就可关闭计算机了。

二、去掉出错时发出的声音

适用:Windows 98/Me/NT/2000/XP

方法:打开HKEY_LOCAL_USERControl PanelSound子键,在右侧窗口中新建一个名为“Beep”字符串值,双击该值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No”,如果用户需要恢复声音,只有将数值改成“Yes”即可。

三、加速菜单显示

适用:Windows 98/Me/NT/2000/XP

方法:打开HKEY_CURRENT_ USERControlPanelDesktop子项,双击右边窗口中的“MenuShowDelay”,在对数据框中输入0~100000(单位为毫秒)之间数值,一般将数值设成20到400之间,数字越小,菜单显示的速度就越快,建议用户不要设置过低的值,俺在设置此值为“40”时就感到有些头晕了。

四、删除“开始→收藏夹”选项

适用:Windows 98/Me/NT/2000/XP

方法:打开HKEY_CURRENT 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xplorer子键,在右侧窗口中建立双字节值,命名为“NoFavoritesMent”,数值为1。

五、改变光标的闪烁速度

适用:Windows 98/Me/NT/2000/XP

方法:打开HKEY_CURRENT _USERControl Paneldesktop子键,在右侧窗口中找到“CursoBlinkRate”,双击“CurrsorBlinkRate”,输入的数字即为光标闪烁的速度,系统默认的数字一般是200~400。如果用户输入的是“-1”的话,光标就不会再闪烁了。

六、磁盘整理前自动关闭屏保

适用:Windows 98

方法:打开HKEY_CURRENT 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Applets,新建子键Defrag,在其下再新建一个子键Settings,然后在右边窗口中新建一个字符串值,命名为“DisableScreenSaver”,将其值设置为“YES”即可。

七、加快关机速度

适用:Windows 98

方法:打开HKEY_LOCAL_ 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hutdown子项,在右边窗口中新建一个“字符串值”,命名为“FastReboot”,同时将“数值数据”设为1,修改之后可以感受到关机速度有了明显加快。

八、关机时自动删除交换文件

适用:Windows 2000

方法:打开HKEY_LOCAL_ MACHINESYSTEMControlSet001ControlSession ManagerMemory Management子键,双击右边窗口中的“ClearPageFileAtShutDown”,将十六进制“数值数据”设为1,现在在关闭系统时就会自动删除Pagefile.sys文件了。

给俺一双慧眼──显示优化设置

显示这部分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部分直接关系到眼睛的好与坏。如果能对显示部分进行正确的优化的话,那么对眼睛将是很好的保护……

1、屏幕保护:屏幕保护的时间选择15分钟为宜,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定;

2、电源使用方案:其中“关闭监视器”建议选择30分钟为宜,而“关闭硬盘”这里选择“从不”,因为对硬盘进行关闭的话,再重新启动对磁头有很大的伤害;

3、在“休眠”这个选项当中可以取消机器的休眠,这样可以节省100MB的硬盘空间,另外还可以释放一部分内存。“外观”选项里面你可以选择为“Windows经典”样式,这样虽然没有XP华丽的样式,但是可以大大加快菜单运行速度。

4、刷新率。一般情况下你把刷新率设置在75Hz以上显示器就没有闪烁感,你就会感觉很舒服。而刷新率和显示器的带宽有关系,带宽越大其刷新率就越高。另外,俺建议你不要使用额外的刷新率,因为这相当于是对显示器进行超频,而且和对CPU的超频相比伤害更大!只要你的显示器刷新率达到85Hz就足够了,而不必刻意追求更高的刷新率,反而会大大减少了显示器的寿命。

Internet的秘诀──全面优化网络

对网络进行优化的话,即主要是对IE进行优化。进入IE的“Internet选项”窗口,在“常规”选项里面你可以将首页设置为空白页,这样可以加快打开IE的速度。而且可以在这里删除Internet的临时文件,节省一部分硬盘空间,但所换来的代价是浏览网页的速度会慢一些,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硬盘空余空间设置合适的Internet临时文件夹的大小,一般可设为10MB~30MB左右即可。养成清除历史记录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因为这样别人就不知道你访问过什么网站,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在这里最好是将历史记录的日期设置为0天,这样就会自动删除历史记录。

在安全设置里面将安全级别设置高一些,而且将一些危险的控件都关闭掉,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减少受攻击的几率。而且你可以在“高级”设置当中将一些多媒体特效给去掉。

如果你使用的是Windows 98或者以前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加快一些网速:

1、打开控制面板,进入“系统”中的“设备管理”页面,选择“通讯端口COM2”的属性,进入端口设置的对话框,将“波特率B”调到最高,即921600,将“流控制”设置为硬件,随后选择“高级”,将“接收缓冲区”改为最大;

2、打开控制面板,选择“调制解调器”中的属性,将最大连接速度设成最大,即115200。进入“拨号网络”,单击鼠标右键选择一个已经建立的连接进入“属性”,选择“服务器类型”,在页面中只保留“启用软件压缩”和“TCP/IP”两个选项;

3、查找Windows目录下的system.ini文件,用记事本打开,在在[386Enh]段下加入“Com?Buffer=1024”,存盘退出(其中的“?”是你的Modem所安装的端口,比如你的Modem装在了Com1上,那么这句就应该为Com1Buffer=1024)。

硬盘的问题──基本的解决之道

1、磁盘整理。在整理磁盘碎片的时候,记得要关闭其他所有的应用程序,包括屏幕保护程序,最好将虚拟内存的大小设置为固定值。不要对磁盘进行读写操作,一旦整理程序发现磁盘的文件有改变,它将重新开始整理。而且整理磁盘碎片的频率要控制合适,过于频繁的整理也会缩短磁盘的寿命。一般经常读写的磁盘分区最多一周整理一次。

2、磁盘清理。整理完硬盘碎片之后,你还可以通过“磁盘清理”程序来对硬盘当中的一些多余的文件进行清理,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硬盘空间。

3、磁盘扫描。虽然它的速度实在不怎么样,但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经过这个程序对磁盘完整而详细的扫描后,相信系统中的绝大多数错误已经被修复。

4、备份。你可以通过微软自带的备份工具对文档和计算机上面的信息进行备份,这样就算以后俺生什么病了都可以用来恢复,不过需要的是牺牲一部分硬盘空间罢了。

(作者: 阎皓 摘自: 赛迪网)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7 09:54

记事本中的两个小秘密







“记事本”可以说是Windows系统中最基础、界面最简洁的文本编辑软件了。而且“记事本”的启动速度较快,所以我常用它来编辑或保存从网上复制下来的文章。而且一直以来我都把“记事本”中的文字字体设置为“楷体”,大小为“四号”或者是更大的字号。因为这种字体的大小在“四号”或更大字号的时候,才显得美观、圆滑。近日,笔者发现了“记事本”中的两个小秘密,现贡献出来与大家共享!

1、有一次,我对另一台电脑中的“记事本”进行了同样的设置以后,字体却依然那么粗糙。结果搞了半天才发现其中秘密,并找到了解决方法 先在桌面空白处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然后在弹出来的对话框中选择“效果”。再选中“效果”框中的“圆整屏幕字体边角(S)”即可。

2、我在一个论坛上把一篇带有繁体字的文章保存到“记事本”中后,打开一看却发现每个繁体字都变成空格了。只剩下简体字能正常显示。后来才知道这是因为字体中的“楷体”不支持繁体字而造成的。所以只需把“记事本”中的字体由“楷体”改成“宋体”就行了。

(摘自统一教学网)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7 09:55
巧用“回收站”给文件装上“双保险”







你有没有想过将自己要保密的文件放在“回收站”中而让别人又看不到呢?只要对“回收站”的属性稍稍改动一下即能实现这一功能。

首先对“文件夹选项”进行设置,将其设为“显示所有文件”,这样在硬盘的每个分区中都可以看到一个名为“Recycled”的回收站图标。如果我们想把文件隐藏在D盘的“回收站”中,就先查看D盘“回收站”的属性,将属性中的“只读”去掉,并选中“启用缩略图查看方式”,“确定”后再次查看它的属性,发现又变回了“只读”,我们再次将“只读”去掉,确定后你可以看到“回收站”图标已经变成了一个普通文件夹的图标了。

此时就可以把要保密的文件放到这个文件夹中了。接下来我们要恢复这个文件夹的“回收站”属性,即将“只读”选中,将“启用缩略图查看方式”去掉,确定后再看一看,怎么样?又变成回收站图标了吧。

这个时候对“回收站”进行常规的操作既不能看到我们要保密的文件,也不会删除这些文件,而且通过“查找”也不能找到这些文件,不知道方法的人是绝对打不开的。如果再将“文件夹选项”设回“不显示隐藏文件”,那就上了双保险了。

(作者:胡博 摘自:赛迪网)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7 09:55
杀毒软件的一些使用习惯与技巧







在现在的个人电脑上边,我相信除了安装了操作系统之外,有一种软件是大家都会安装的,那就是杀毒软件。随着病毒的越来越猖狂,病毒数量的不断增多,病毒的不断传播,杀毒软件现在已经成为必备的软件之一出现在大家的电脑上了。特别是像去年2001年,被称为是病毒年,像库尔尼科娃病毒、欢乐时光病毒、SIRCAM病毒、尼姆达病毒、求职信病毒等等的病毒不断泛滥,中毒的电脑不断增多,那么大家是否能够好好的利用手上的这些杀毒软件来保卫我们的电脑不受病毒困扰呢?我现在就说一说一些常用的杀毒软件应该有的使用习惯以及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大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杀毒软件并使之成为阻挡电脑病毒入侵的有用工具。

1、对于杀毒软件的使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定期更新。因为新的病毒层出不穷,我们必须要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才能够防范新病毒的,要不杀毒软件就会失去效用了,所以定期的升级对于杀毒软件来说是最重要的一点。现在国内的杀毒软件像金山毒霸、KVW3000、瑞星2002等一般都是一周至少更新一次的,所以建议大家一周至少更新一次杀毒软件,以防范新病毒的入侵。

2、定期对硬盘进行全面的查毒。也许有些网友说这个没有必要吧?但是如果我们中了新的病毒,但是那时候没有更新的杀毒软件还没有查出来,我们只好靠事后用杀毒软件杀毒补救了,所以定期查毒还是有一定必要的,何况我们还可以使用杀毒软件的定时查毒这样的设置,我们就可以利用空闲的时间对硬盘进行全面的查毒工作了,像金山毒霸、KVW3000、瑞星2002等都有定时查毒的设置的。如下图就是金山毒霸的定时查毒的设置,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查毒设置选项还是很丰富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设置的。

3、要按时制作DOS杀毒盘、备份盘,这个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来的。但是一般用户只是会升级WINDOWS下的杀毒软件完毕就算了,并不会升级杀毒软件的DOS杀毒盘的。我们知道有时候有些病毒在WINDOWS下边不可以完全清除,我们就必须到DOS下边去清除,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我们的杀毒软件的DOS杀毒盘了,而且升级DOS杀毒盘也不是很花费时间的事情,所以还是建议大家一般在升级完毕杀毒软件以后都要升级DOS杀毒盘一次,以备不时之需。下图就是以金山毒霸作为例子说明如何升级DOS杀毒盘的。

另外,如果我们细心我们可以发现在我们制作的金山毒霸DOS杀毒盘中,是可以找到一个名字为hd0.dat的文件的,其实这个就是我们硬盘的引导区数据的备份来的,这个是金山毒霸在制作DOS杀毒盘时候自动备份的。平时它可不一定有用,但是如果像是碰到一些杀掉引导型病毒以后等等的硬盘出现异常的情况我们还是可以利用金山毒霸的硬盘修复工具KAVFIX和这个引导区备份数据来修复硬盘的,所以我们制作DOS杀毒盘除了可以杀病毒以外还是有其他的用处的。同样的,KVW3000也是有这个功能的,不过是需要用户的自己手动备份。同样如下图红色框就是可以利用KVW3000来备份引导区数据到软盘的:

这些都是一些平时的备份,平时或许用处不大,但是到了真是需要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在平时的备份是很必要的,所以建议大家一般来说都是做一做这样的备份为好,我们要充分利用杀毒软件的功能哦。

4、杀毒软件的防火墙一定不要关上。一般来说,我们最好还是开着实时监控防火墙,如下载软件、解压缩文件我们都是需要防火墙的监控的,以免病毒有机可成。一般人可能认为下载的、外来的文件只要我们使用杀毒软件查毒以后如果报告没有病毒,我们就可以放心使用了,但是其实未必就是这样的,所以建议大家最好不论何时都不要关闭实时监控防火墙,毕竟可以多一分保障。

5、防火墙的设置要合理。我们打开防火墙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我们的电脑不受病毒入侵,所以防火墙的设置一定要合理,以免出现漏洞。以下就是以金山毒霸作为例子说明一下。首先我们可以看到金山毒霸防火墙的设置中,我们可以选上所有文件、压缩文件、启发式查毒、清除病毒前备份文件这些选项,这样我们的防火墙就是处于最严格的设置之下了,这样设置相对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因为设置了查压缩文件就会出现花费时间过多的问题,另外设置了启发式查毒也有可能带来误报,但是如果用户是为了确保尽可能的安全,我建议还是选上这些选项吧。毕竟花多一点点时间查毒而来换取相对比较的安全还是可以接受的,至于误报我们也是可以通过把金山毒霸报告未知病毒的文件上报金山公司而获得这个是否真正病毒的答复的,还有就是像清除病毒前备份文件这类的选项一定要选上,这样就可以在免清除失败以后我们还是可以找回原来的文件,以免数据丢失。最后就是一般都不要选择删除病毒文件这一项,以免数据丢失。所以如果可以我建议大家还是把防火墙设置得严格一些,以免有漏洞。其他的杀毒软件的设置也是大同小异,一般来说都是建议设置查得严格一点以及一定记住选上清除病毒前备份这一项选项。

6、定期到杀毒软件厂商的主页看看最近的反病毒信息,获取更多的安全信息以及杀毒软件的升级信息。

附:

金山毒霸主页:www.iduba.net?     毒霸在线──金山反病毒资讯网

瑞星主页:?  www.rising.com.cn? 瑞星杀毒软件主页

江民主页:??www.jiangmin.com??KVW3000杀毒软件主页

以上是我个人的关于杀毒软件的一些使用习惯以及技巧,这里只是说了其中一些常用的、基本的习惯、技巧。希望能够做到抛砖引玉,使大家看完以后可以更加好的利用手头的杀毒软件来保护自己的电脑免受病毒的困扰。

(摘自:金山反病毒资讯网)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7 09:55
DVCD将走进我们的生活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叫“DVCD”的影碟可以放100分钟,DVCD就是“高密CD格式”,把光盘的轨道密度增加一倍,不改变激光参数,所以达到完美的兼容性。DVCD的出现给DVD带来了致命的冲击,因为DVD具有不兼容性,它把激光参数都改了。众所周知,CDROM光驱不能读取DVD光盘,而DVCD(DoubleVCD)具有VCD一样的物理特性,旧的VCD机都能直接播放,普通CDROM也能正常读取,但有些CD-R和旧CDROM光驱例外。因为光驱是采用激光自动定位轨道的,所以在轨道密度增加一倍,普通CDROM光驱依然能正确寻找并定位轨道位置,因为DVCD不改变激光参数,所以普通CDROM光驱能读取数据。而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光驱是采用激光自动定位,都能支持DVCD。目前,《超级解霸》5.5支持这种新的DVCD,包括将来可能出现的DCVD、DSVCD。


象DVCD这样的“高密CD格式”完全可以应用于普通数据光盘,只要有能刻录成1.2GB的CD-R刻录光驱就可以制作“高密CD格式”。DVCD的出现也刚好是时候,因为超级VCD需要采用4张普通光盘才能容纳,采用“高密CD格式”的DSVCD只需要2张就够了。但是普通光盘的“逻辑特性”限制了“高密CD格式”容量的进一步提高。而原来的CD是74分钟的容量(74×60×75×2048÷1024÷1024=650M),因为CD采用两位BCD码表示轨道扇区地址,所以“高密CD格式”容量最大只能是100分钟(即数据光盘容量为:100×60×75×2048÷1024÷1024=879M)存放VCD时一个扇区的容量是2352,即DVCD的最大容量是:100×60×75×2352÷1024÷1024=1009M=1.009G,除非更改CDROM驱动程序软件,使用16进制的扇区地址表示方法。为了兼容使用新扩充的“模式3”,其最大播放时间能到256分钟,容量就可达到256×60×75×2352÷1024÷1024=3273M=3.2G,这是目前普通光驱的物理极限!“模式3”扇区的地址采用16进制表示而不是BCD码表示。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7 09:56
电磁辐射标准







假如您使用电脑,您就一定要了解电磁辐射标准(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tandards)。而这一标准主要用于显示器上。因此,当今购买显示器,一定要把该标准作为首选指标,如果您不听我的话,那么您就会......,您可别说我威胁了您,我什么也没说。


目前显示器市场上有这样的几个标准,主要有MPR-II,TCO-92,TCO-95。MPR-II标准是由瑞典劳工部提出的,它制定了显示器电磁辐射量的最高范围。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标准,它颁布了静电场、磁场和电场强度的最高/低限度;TCO-92标准也是瑞典的杰作,是在1991年TCO组织制定的比MPR-II更为严格的标准,特别为交流电场而制定,对电场的强度比MPR-II更严格;TCO-95是最新的综合性的环保及人体工程学设计标准,包括:基于TCO92、ISO、环境保护MPR-II,人体工程学-ISO9241、安全性-IEC950。低电磁辐射、低电磁场辐射(EMC,EMI),电源监控(NUTEK),可再循环使用的材料等等,相当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MPR-II和TCO-92的规定距离是人眼离屏幕50厘米,而TCO-95是离屏幕30厘米距离标准。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我的老式显示器肯定辐射强,我怎么办?假如您把电脑显示器放远一点儿,打字时字体选的大一些,劣质的显示器自然就不会对您有多大影响了。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7 09:56

语音识别技术及种类







最近一个新的词汇语音识别渐渐热了起来,并不断见诸报端,虽然语音识别技术还处在非常幼稚的年代,但它却是计算机技术重要的未来方向,简单地说,这一技术就是让电脑听懂人的话,并作出正确反应,这是电脑在拟人化上迈出的一大步,它已经从各个方向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目前关于语音识别的研究以及应用重点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1.语音控制(Voice-Command):即用人声控制机器的动作。目前单独支持中文或英文的语音控制环境已经比较成熟,市场上的各产品都能较好地实现,但同时支持中文和英文语音控制的产品并不多见,而目前中国众多电脑使用者大多同时使用中英文软件。


2.电子发声(Voice-Text):即让电脑念文章,这是人与电脑沟通的一个重要方面,英文电子声研究成果很多,中文还处于起步状况.但此类软件还未有实质性突破,主要问题在于电子味道较浓。单词的电子发音相对较好,但连续语音方面效果较差,而且大多设置复杂,无法直接使用。不过如果将其使用在娱乐休闲等产品上,将给人特别的感觉。


3.连续语音识别(ContinualSpeech):中英文连续语音识别技术都已进入使用阶段,IBMVIAVOICE是典型产品,但同样存在无法实现中英文混合识别问题。连续语音识别目前主要的识别目前主要问题集中在:


1)在非标准音的用户需要较长的学习适应过程。


2)对于中文由于使用隐马尔科夫算法,对多音字的识别有了很大进展,但依旧存在对多音字识别的问题,目前主要的识别错误基本都来自此类问题。


4.非连续语音识别(WordRecognize):对有限词的识别技术相对较完善,但大词汇量非特定人等方面识别效果很差。尤其是对其中爆破音,后鼻音的识别十分困难。


5.语音学习(Training):这是语音识别的一个较新方向,它的侧重点与传统的语音识别不同,通常意义的语音识别是通过电脑适应人的发音来识别人的说话,而它则要求人模仿标准发音,其面临的困难是如何衡量人模仿的好坏。金洪恩公司的《随心所欲说英语》就是采用“语音学习”的技术制作的,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目前所有的语音识别系统在有较大背景京噪声下的识别率都会显著降低,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7 09:56

内存的ECC是什么







ECC的全文是ErrorCheck&Correct,意即错误检查与纠正。是新一代的,功能更强的价格昂贵的内存校验功能。在586时代,只有用于服务器的Intel430HX芯片组具有该功能。在PII流行的今天,Intel440FX/LX/BX都支持该特性,已经成为芯片组的标准功能。因此,了解它是必要的。


ECC的功能就象它的含义一样,不但能够查错而且可以纠正错误。与传统的针对8位数据的1位奇偶校验相比,ECC方法在内存校验方面的投入太多了,使用4位来检查8位数据的正确性。


如果CPU在读取数据时,发现有1位错误,就会反向追查原来的4个校验位,定位并纠正错误。


综上所述,ECC校验内存更稳定、可靠,多应用于服务器。对应的内存、芯片组及相关的主板都更贵一些。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采用Intel82430HX芯片组的旧主板多比其它(FX,VX,TX)主板更可靠,只不过是过时了。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7 09:57

什么是内存刷新







初听“内存刷新”,很术语化,但看完这里的介绍后,也许您会有新的感觉,其中有种动态的美。


通常主板上使用的内存条应该叫做动态DRAM,其中的数据是靠电容特性存储的。由于电容会放电,要维持数据,就要不断的给它充电。给动态DRAM定期充电的机制就叫做数据刷新时钟电路,即内存刷新电路。


细品味起来感觉有些问题,“DRAM”中的“D”实际上就是动态的含义,似乎语意上有所重复。不过请大家原谅,因为生活中类似的地方很多。比如俄罗斯的苏伯汤,实际上苏伯就是俄语的汤。姑且就叫做动态DRAM吧,比动态RAM亲切。


一般情况下,内存刷新电路必须在数毫秒(ms)之内对DRAM刷新一次,否则数据就会丢失。很象是一个流沙漏斗,一旦不加沙就会完全漏光。


在标准的PC电路设计中,每隔15微秒(us)对DRAM充电一次,整个充电操作必须在4ms之内完成。


近年来,由于CPU的速度越来越快,使得DRAM越来越跟不上CPU的速度,使二者的匹配关系失去平衡。这使CPU大材小用,不得不停下来,插入几个等待周期来配合慢速的内存刷新速度。因此产生了AT时代主板上的交叉(Interleave)刷新内存方法,这种设计要求至少有两个BANK。当一个BANK与CPU交换数据时,另一个BANK借机进行数据刷新。偷闲的刷新工作,使CPU总在工作。也许您应该知道电脑主板上的内存条为什么要分为BANK了,显然只让一个BANK插慢内存条势必使该方法失效;另外一种方法是DRAMPageMode,也即动态DRAM页面模式。其原理是:在CPU对DRAM进行读写的一个周期中,只能对一个地址进行存取。可是如果把列地址固定,只连续改变内存的行地址,就可以得到一块连续的内存(可以称为一页),从而使CPU可以存取范围更大(页面)的数据,加快了数据存取过程。从单一地址到多个地址,从线性到页面的方法大大提高了CPU的效率,而且再也不依赖BANK的物理条件了。


单单靠改进存取设计方法是不够的。使用新的内存材质,改进数据读写周期的触发电路,更高级的调整CMOS中关于DRAM的刷新周期进行优化设计等都可以提高CPU的效率,可喜的是动态的DRAM速度正在提高PC133标准正在流行,PC155也指日可待。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7 09:57
电脑千年虫发作的13个关键日







从公元1999年4月9日起,至2001年12月31日止总共有13个相关日期,将可能引爆千年虫危机!在一般人的观念,大都认为只有公元2000年1月1日,才会发生千年虫(Y2K)危害全球电脑的情形。但是,根据最近美国联邦金融检查局(FFIEC)对全美国的金融机构,所作的千年虫全面检查,金融业必须检查事项当中,已显示不只在公元2000年1月1日,才会发生因千年虫而造成电脑乱码当机的情形。根据美国联邦金检局的公告显示,其实在公元1999年4月9日到2001年12月31日这期间(请见附表),总共将会有十三个日子可能发生千年虫危机!因此,包含资讯业者、政府、企业界与金融界在极力着手解决千年虫问题之际,更必须在进行电脑测试时,将以上的日期纳入必项测试的项目。千万不要以为安全度过2000年1月1日,就可天下太平,而忽略尚有其他相关日期,也可能引爆千年虫危机


日期原因


1999年04月09日9999在罗马日志中为1999年的第99日,而在很多电脑程序中9999又是最大值。


1999年09月09日9999在希腊日志中代表最大值。


1999年12月31日1999年的最后一日


2000年01月01日公元2000年的第一日


2000年01月03日公元2000年的第一个营业日


2000年01月10日栏位第一次出现七位数的日期(1/10/2000)


2000年01月31日公元2000年第一个月的最后一日


2000年02月29日闰年


2000年03月31日公元2000年第季度结束


2000年10月10日栏位第一次出现八位数的日期(10/10/2000)


2000年12月31日公元2000年的最后一日


2001年01月01日公元2001年的第一日


2001年12月31日公元2001年的最后一日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7 09:57
WAP是什么?







WAP(无线应用协议)是在数字移动电话、因特网或其他个人数字助理机(PDA)、计算机应用之间进行通讯的开放全球标准。它是由一系列协议组成,用来标准化无线通信设备,可用于Internet访问,包括收发电子邮件,访问WAP网站上的页面等等。WAP将移动网络和Internet以及公司的局域网紧密地联系起来,提供一种与网络类型、运行商和终端设备都独立的移动增值业务。


通过这种技术,无论你在何地、何时只要你需要信息,你就可以打开你的WAP手机,享受无穷无尽的网上信息或者网上资源。如:综合新闻、天气预报、股市动态、商业报道、当前汇率等。电子商务、网上银行也将逐一实现。


你还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体育比赛结果、娱乐圈趣闻以及幽默故事,为生活增添情趣,也可以利用网上预定功能,把生活安排的有条不紊。


WAP协议包括以下几层:


1、WirelessApplicationEnvironment(WAE)


2、WirelessSessionLayer(WSL)


3、WirelessTransactionLayer(WTP)


4、WirelessTransportLayerSecurity(WTLS)


5、WirelessTransportLayer(WDP)


其中,WAE层含有微型浏览器、WML、WMLSCRIPT的解释器等等功能。WTLS层为无线电子商务及无线加密传输数据时提供安全方面的基本功能。


WAP协议的诞生是WAP论坛成员多年努力的结果。它是针对不同的协议层定义了一系列协议,这些协议使得各方面的厂商和公司可以协同工作,开发无线通信网络的应用。目前有超过100个成员加入WAP论坛,包括有终端和基础设备的制造商,有移动通信的网络运营商,有业务提供商,有软件公司,也有网络内容提供商等,共同为移动设备开发服务和应用。


但是,目前由于无线网的带宽等等因素的限制,WAP手机的在多媒体上的应用如:可视会议、多媒体教学等等,还须一段时日。


WAP规范还在不断地完善,WAP论坛成员们在加紧开发功能完善的WAP设备,这无疑加快其在无线因特网综合服务领域的扩展速度。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7 09:57
ADSL详解







随着上网人数的猛增,传统Modem提供的56Kbps的速度已经让人无法忍受。尽管ISDN业务在各大城市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它最多也只能提供128Kbps的速度。在日新月异的快速上网技术中,一种更快的上网方式——ADSL能让你真正领略到什么是飞速的感觉。作为一种高速度访问Internet的方式,ADSL在我国经过数年的试验运行,已经在一些大城市(广州、深圳)正式展开了。现在已经有许多人开始采用ADSL来上网了。


ADSL(AsymmetricalDigitalSubscriberLoop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环路)是xDSL家族成员中的一员,被欧美等发达国家誉为“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快车”。它因其速率高、频带宽、性能优等特点而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成为MODEM、ISDN之后的又一种全新的更快捷、更高效的接入方式。通过一条电话线,人们便可以比普通MODEM快一百倍的速度浏览因特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娱乐、购物,更可享受到网上视频会议、视频点播、网上音乐、网上电视、网上MTV的乐趣,还能够以很高的速率下载文件。


与普通Modem和ISDN相比,ADSL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是网络传输速率。普通Modem的最高速率只有56Kbps,ISDN最高为128Kbps,二者仅仅是理论值,实际上还不可能达到。而ADSL的速率是下行8Mbps和上行1Mbps,其速度优势不言而喻。另外,用普通Modem和ISDN上网还要支付电话费,话费高昂。而使用ADSL上网,数据信号并不通过电话交换机设备,减轻了电话交换机的负载,并且不需要拨号,一直在线,属于专线上网方式。这意味着使用ADSL上网并不需要缴付另外的电话费,而且ADSL一般都是采用包月(一般为500-600/月)的方式,对于经常上网的朋友来说更划算。


其次,与CableModem相比,ADSL技术也有着相当大的优势。CableModem


是利用有线电视网来实现上网的。它将单向CATV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成双向HFC(光纤同轴混合)网后才能工作。HFC从头端到各个光纤节点用模拟光纤连接,构成一个星形网。光纤节点下是同轴电缆组成的树形总线网。这无疑是成本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有线电视网是一种单向数据传输网,这也就意味着用户只能用CableModem下载数据,而上传数据则必须由普通Modem或ISDN通过电话线送至ISP,否则就必须对现有的线路、设备进行改造使之可以实现双向数据传输,但这又要增加大量成本。再者,由于通过CableModem上网是在有线电视网上进行数据传输的,因此它必须兼顾现有的有线电视节目所必需的带宽,同时由于其本身网络结构是一个粗糙的总线型网络,因此用户必须和其邻近的用户分享本已经有限的带宽,当用户数量激增时速度将大大减慢。而ADSL的网络拓扑结构是星型结构,较之CableModem更先进,它的每一个用户通过已有的电话线成为一条单独线路与ADSL局端相连,其数据传输带宽由每一个用户独享,不会因为用户数量的增加而降低速率。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7 09:57
网海向导

──Archie





Archie是一种文件搜索系统。一般人和Internet连线之后,除了不知道要取用那些文件外,更重要的是,即使你知道你想要找寻的文件名称,但却不知道这些文件流落何方。而Archie文件搜索服务系统便正是提供此项服务的程序。当然您可以连上全世界各地的任何一部Archie主机来查询文件的所在,不过为了减少网络上的负荷,您最好连上一个离您最近的Archie主机为上策。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7 09:58
BBS







BBS(BulletinBoardSystem)中文名叫做电子布告栏,在Internet尚未普及的时候是个十分热门的信息交流园地。举凡聊天、信件交换、下载文件、甚至于游戏都有。那时许多学生都热衷拥有一个BBS站,想当个版主(boardmanager)过过瘾。


总的来说,多数的BBS站都是对外开放的,通常您只要完成一定的注册手续即可(如输入个人基本档案等)成为此站的正式会员。在国内几乎大部份的大专院校都有BBS站,也成为学生休闲的一种模式。


想要一窥各BBS站的精彩内容,NetTerm称得上是打开这扇大门的唯一钥匙。虽然有时候从Gopher中也可以进入BBS站,但这实际上还是通过Telnet来连上BBS,如何使用NetTerm直接与提供BBS服务的主机连线呢?


①使用NetTerm连接到BBS站点


②按提示输入你的登录帐号、密码等信息,


如是新用户请先注册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7 09:58
方兴未艾的第四媒体



叶平



众所周知,信息社会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是媒体。报纸、广播和电视代表着传统的三大媒体。因特网特别是万维网一经出现,立即被称为“第四媒体”——最多的信息、最快的传播和独特交互性的新媒体,发展势头极其强劲,这是人类献给21世纪的一份厚礼。


无论电脑业界的人欢迎还是反对,越来越多的媒体公司正削尖脑袋向因特网里钻。在这个拥挤不堪的网络上,推行24小时广播的网络电台已从1997年300多家,猛增到1998年1100多家;截至1997年底,全球上网的报纸总数也超过了3600家。一个著名的实例是美国《视窗杂志》,1999年8月该杂志宣布终止印刷版,因为那时它已经拥有每月600万网页浏览量。另一个典型例子是美国犹他州的Orem日报社,在发行了9个月印刷版报纸后,也匆忙宣布将仅仅在网络上来出版自己报纸;据美国一家研究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1998年有13%的美国家庭因为上网而退掉了自己订阅的报纸。反过来讲,众多的电脑硬软件公司,又在努力设法扮演传媒公司的角色。1997年,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和康柏公司联手提出数字电视标准,要把他们的PC机“电视化”,并准备抢占电视的传统阵地,以各种新型的电脑或终端来充当媒体装置。


任何一种媒体,只有当它达到一定的规模时,才能在传播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从而被称为“大众传媒”。根据美国学者的界定,这一规模的数量标准是:用户数达到占全国人口的1/5以上。根据这一标准判断,在美国能够冠以“大众传媒”必须拥有5000万人以上的用户。为了达到这个标准,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有线电视用了10年,而万维网从1993年诞生到1997年为止,5年时间便成为名符其实的“大众传媒”。所谓“第四传媒”的概念,也得到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官方机构认可——1998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公开宣称:“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传媒——互联网。”


就在“千禧年”刚刚拉开帷幕之际,互联网舞台又上演了一出新媒体兼并旧媒体的喜剧,在20世纪末网络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AOL)公司宣布以1810亿美元收购时代华纳公司,成为美国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宗企业兼并案。两公司合并后,将跻身于世界第七大公司,市值总额和认股权证的交易总额达到3500亿美元。新公司冠名为AOL时代华纳公司(AOLTimeWarnerInc)。新公司董事长史蒂夫·凯斯(S.Case)在美国在线网站上兴奋地欢呼说:?/FONT>今天是一个里程碑!?/FONT>而各类大众传媒则一致惊呼:仅有16年历史、1.5万名员工的网络媒体企业,居然吞并了有79年历史、7万员工的美国王牌媒体企业!


在许多美国人眼里,时代华纳公司就是电影,就是杂志,就是有线电视。因为它不仅是美国第二大有线电视运营商,同时还是美国最著名的电影娱乐公司。该公司旗下有六个核心业务:有线电视网、出版、音乐、电影娱乐、有线电视系统以及数字媒体。它拥有包括《时代》、《人物》、《体育博览》和《财富》等杂志以及华纳图书出版社;拥有声名显赫的华纳兄弟等多家电影公司;拥有如雷贯耳的有线电视网,如CNN、TBS、卡通等。从公司经营的业务看,它囊括了从第一媒体到第三媒体几乎全部领域。史蒂夫·凯斯领导的美国在线,则是世界上最大的ISP(网络接入服务商),成立于1985年,初期叫Quantum电脑服务公司;后来更名AOL,仅拥有20万用户。凯斯从小性格沉静腼腆,酷爱音乐、摄影和文学,大学时学习成绩平平,学的专业是政治学。可笑的是,他最不喜欢的课程就是计算机编程,甚至认为所谓的编程语言会把自己清醒的头脑搞糊涂。只有一件事让他着迷,那就是计算机可以帮助他与别的地方的人通话,以致后来,他对使用先进的技术进行人际交流的兴趣越来越浓。1992年,没有技术背景的凯斯接任了美国在线CEO职务,在因特网高速成长得天独厚的形势下,他终于带领着历尽坎坷的AOL走上了坦途。凯斯力促公司股票上市,大刀阔斧地推动公司发展,兼并了包括网景公司在内的一批新型网络企业。至1999年,AOL的用户数超过2200万人。在与时代华纳合并前,AOL已经是极少数开始盈利的因特网公司之一,在很多方面被人看成互联网革命中的佼佼者。


由于企业发展的共同需要,40岁史蒂夫·凯斯与60岁的时代华纳董事长杰拉尔德·莱文(G.Levin)站在一起,代表了两代媒体两代人。合并后AOL时代华纳是一家集电视、电影、杂志和因特网为一体的超级媒体公司,跻身于全球《财富》500强行列。在美国,有一半的家用电脑用户都通过它上网;以7种文字进入到15个国家的2700万个家庭,全世界每天通过它传递的信件数量超过了美国邮政总署投递的信件总量,


美国报刊评价说,这一事件是“21世纪传媒取代20世纪传媒的历史见证”。在“两强合并”新闻发布会上,凯斯与莱文历史性的握手,清晰地向全世界传递了一条信息:互联网将主导新世纪发展,网络新媒体将站在21世纪的潮流前。时隔一年后,莱文到中国访问,当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主持人问他对于合并的看法时,他风趣地回答到:“如果不合并,你们还会采访我吗?”而凯斯则断言:“我们做出的决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目的是要将互联网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促进大众传播业完成向网络世界的转变。互联网将像电话、电视一样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现在,正是我们实现这个理想的千载难逢的时机。”


*****


第四媒体拥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点。有学者提出,这种媒体有10个方面的特征,即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全球化、小众化、多媒体化、实时性、交互性、广容性、易检性。当然,其最大的优势,首先在于传播信息的快捷性。


当今世界的突发新闻,通过互联网不仅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而且由于其信息形态是多媒体,更能够引起网民的关注和讨论,极大地改变了已往新闻发布的格局。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绯闻事件。1998年9月12日,独立检察官斯塔尔在网上公布了一份长达445页的调查报告。一时间,发布这份报告的网站门庭若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网站访问率高达每分钟34万人次,美联社的网站访问率是平时的20倍。美国在线则专为这份报告设了一个网址,结果每分钟有75万人次涌上这个网址,并有62万网民下载了这份报告的全部内容。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不是通过报纸、广播或电视,而是通过网络了解到一件重大新闻的详情,因此,“斯塔尔报告”上网事件,被认为是网络传播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再如2001年,在震惊世界的“9.11”美国遭受恐怖分子袭击事件发生的当天晚上,即9月11日北京时间20:51,恐怖分子劫持的第一架飞机撞上纽约世界贸易大楼,突发事件仅4分钟后,新浪网就率先在网上发布了第一则快讯。10月8日北京时间0:28,美国和英国打响了针对阿富汗塔利班和本·拉丹恐怖组织的报复行动第一枪;突发事件仅2分钟后新浪网再次全国首家报道这一新闻。目前,很多类似新浪这样的新闻网站,都开设了每分钟自动刷新一次的“滚动新闻”,其新闻报道的及时性,是任何其他类型的媒体都无法企及的。


网络媒体更大的优势是交互性和个人化。尼葛洛庞帝认为,后信息社会最重要的特征是“真正的个人化”,它必须具有双向互动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媒体就像某种交互式电视,它不仅能播放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而且可以交互式进行人机对话。以往的传媒把它的用户通称为“受众”,意味着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网络媒体却把主动权交还给用户,使他们变成真正的主人。不是媒体让你看什么,你就只能看什么;而是你想看什么就可以看什么。所以,这种传播方式也可以称之为“点播”,即所有的信息都是根据你的要求而专门为你播出的。由此一来,面对大众的“广播”就演变为针对个人的“窄播”。这种“窄播”即“网播”模式,在互联网上变得越来越炙手可热,正如太阳公司技术副总裁施密特所说:“为广播与个人的结合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同时,这种双向交互也为网络媒体带来更为丰富的内容。仍以新浪网为例,据该网站技术负责人介绍,在若干次的突发事件报道中,有相当多的消息是由国内外网友主动提供,许多人还给新浪网发来电子邮件,预告几小时后事件发展的动向。这种互动性也是传统媒体很难做到的。此外,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个人在家里“制作”比特。通过建立自己的网页,人人都可以开办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发布个人信息,出版自己的著作和作品。如果你有兴趣,马上就能访问本书作者的个人网站,浏览本书的“电子版”(e-Book),或者下载作者撰著的其他作品。人人都可以在网络新闻组、聊天室和电子公告牌(BBS)中,与全世界的其他“个人”相互交流感兴趣的任何问题。“网虫”们都知道ICQ(网络寻呼)这个名称,它集寻呼、聊天、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多种功能于一身。当用户把ICQ软件安装在个人电脑上,就构成了一台超级“网上寻呼机”。你可以知道朋友是否在网上,及时进行双向交流。由深圳腾讯公司推出的网上中文ICQ服务——OICQ,被中国“网虫”亲切地叫做“QQ”。QQ把网络寻呼与聊天室相结合,使用户有了一个即时的“公众交流场所”。从某种意义来说,QQ正在构筑国内最大的虚拟社区,它的载体就是整个网络。当你打开QQ登陆网络时,你就登陆了这个社区,可以与认识的或不认识的网友聊天,交流信息或发送邮件,也可到论坛去贴“帖子”,如果使用语音版,还可以打IP电话和发送语音邮件。同时,QQ也能与传统无线寻呼网相互连通,支持发送手机短信息和BP机短讯。这样一来,QQ上的“昵称”、“头像”和QQ号码就成了所有“新新人类”身份象征,是他们的虚拟人生。截止2000年6月,这个QQ社区的注册用户数竟然达到了900万人,同时在线人数达13万人,而且每天还在以8万人的速度递增。


*****


第四媒体是时髦的,然而,浩如烟海的互联网络渐渐成为让人头痛的地方,要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实在是太难了。即将有了搜索引擎,这项工作的难度也因万维网页面的高速增加而有增无减,普通用户既使想要寻找一项信息,需要对付的也是成百上千万个域名或页面。我们可以做个实验:在著名中英文搜索引擎Google上,搜索英文关键词“Computer”(电脑),你将会发现,回应给你的结果是4490万个网页;搜索“Internet”(互联网),回应结果将是8620万个网页。既使仅搜索中文网页,分别搜索“电脑”和“网络”两个中文关键词,回应给你的网页数也分别达到409万和793万——这些仍只占万维网相关网页的一小部分,而且每天还在高速增加其内容。此外,网络信息也存在大量重复现象,相互转贴严重,以致有人把ICP(网络内容提供商)讥讽为“InternetCopyandPaste”(网络拷贝和粘贴),充斥着平面化的冗余信息。


在这种态势下,用户需要应付四面八方数不尽的链接,忍耐网络拥挤和蜗牛式的缓慢,承受徒劳往返的错误。一旦费尽心思找到了所需的信息站点,还必须花大量时间对它进行浏览,检查这些信息是否已经更新,是否值得下载。在万维网信息迷宫里东游西逛“寻宝”的网民越来越多,这个网络总有一天会不堪重负而崩溃。


如果把电脑比做电视,上网者其实只需要经常收看自己关心的几个频道。由于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强,“第四媒体”正在寻找各种方便用户接收解决信息过载的途径。其中,一个热门的软件技术叫做“推”(Push)技术。


使用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查找信息可称为“拉”(Pull)技术,它是数据库查询、检索技术的扩展。而“推”技术是由信息源将信息主动推送给用户,这种技术也并非什么全新的概念,传统的无线电广播与电视采用的就是推技术。不过,传统的“推”送信息的方式属于“广而告之”,不论何人,在同一时间被电台或电视台“推”送得到的信息都是同一的。互联网上的“推”技术与之不同,它又叫“主动定时服务”。它把万维网上每个人需要的不同内容,自动“推送”到用户面前,而不需要用户亲自上网寻找。当它与智能技术结合成为所谓“智能推送”后,将实现对不同用户所要求信息的按需推送。在这种技术支持下,用户首先选定信息“频道”目录,例如天气预报、国际新闻、股票行情等等,向信息服务商登记下你的要求,这叫“个人化定制”;然后,在预订时间间隔里按每个人的“定制”自动更新内容,使你能够及时获得网上最新的内容;最后,由网播软件把信息自动传送到你的个人电脑里,供你随时阅读。


*****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了网络基础设施之外,还有一种技术设备的应用将直接影响到第四媒体的发展,这就是移动电话(手机)。当前上网需要与固定的有线网络连接,这个限制就使人们无法满足在移动中获取信息的需求,而移动电话采用无线通信,恰恰具有互联网所不具备的条件。据国际电信联盟的统计,1999年世界移动电话用户已达4亿,而且还在以每天25万户以上的速率递增,到2004年将超过10亿。为了探索这两种技术结合,实现所谓“移动的因特网”,1997年,世界著名手机厂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公司,成立了一个“WAP论坛”组织,并制定出“无线应用协议”(WAP)标准。


WAP也是一种通信协议,应用目标就是使人们可以像使用PC机一样,用手机发送电子邮件和浏览因特网,其相关技术就称为WAP技术。经过近两年的努力,WAP技术方案已初步得到解决,在此基础上,诺基亚公司率先推出了基于WAP的手机,配有较大的显示屏和滚动式鼠标,以及内置的微型浏览器软件。由于WAP技术支持用户在移动中访问因特网,这个网络将无时不在、无所不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新媒体来接受信息和发布信息。


除了手机上网,新媒体的发展也要求把其他设备,如个人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语音装置等数字设备,以无线连接的方式构成网络。1998年,另一项新技术——“蓝牙”(Bluetooth)由瑞典电信企业爱立信公司推向市场,初步形成了商品。“蓝牙”取自丹麦开国君王的名字,用来支持各种电子产品相互之间用短距离无线电系统进行连接。它的主要优点是消除令人头痛的电缆线。用蓝牙技术设计的电子设备配置了一种专用芯片,能使这种设备在短距离范围内发送无线电信号;一旦找到另一个蓝牙设备,相互之间便可以交换信息。蓝牙技术使电脑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不必借助电缆就能联网,其应用范围还可以拓展到各种家电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等信息家电,组成一个巨大的无线通信网络。据报导,2001年初,爱立信展示了全球第一个可在10米范围内无线收听的蓝牙耳机,标志着新媒体开始拥有了这种崭新的传播工具。


影响第四媒体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因特网带宽不足,即允许信息传输的道路不够畅通。目前,互联网开向宽带时代迈进,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的时刻就要来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预言说:“在10年的时间内,我们将拥有无限带宽。”看来,这个预言将随着高速宽带网进入千家万户很快成为现实。


所谓高速宽带网,通常是指的是用户传输速率超过1Mbps(每秒1兆比特)、24小时连接、非拨号接入的网络基础设施及其服务,分为宽带骨干网、宽带城域网和宽带接入网等类别。与基于传统电信网的传统互联网不同,高速宽带互联网将全面采用分组交换和全光传输技术,把目前的电信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网融合”,其信息传输速度是传统互联网的1000倍。宽带网的传输手段有很多,当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普通电话双绞线的DSL或ADSL;还有一种就是采用有线电视同轴电缆传送。


高速宽带网正在孕育着一场新的网络技术运用革命。据中国网通公司负责人介绍,将要建成的中国宽带高速互联网,可以同时传递1.5万部VCD,1万部电影,7秒钟完成16部74卷大百科全书的下载,240万用户同时拨打IP电话……。由于24小时在线的网络连结,高速宽带网不仅具有普通网络的浏览、收发电子邮件等功能,而且可以满足语音、图像等大量信息传递的需求,实现视频点播、网络电话、在家炒股、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等功能。2001年5月28日,继日本《产经新闻》宽带报纸之后,我国第一份宽带报纸——宽带《北京晨报》正式在北京上网“发行”,成为世界上第二份宽带报纸。宽带社区的读者坐在家中电脑前,就可阅读到与纸质《北京晨报》完全一样内容和版式的报纸,它意味着“宽带”距离普通百姓的生活又近一步了。2001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上,有关专家预测说,21世纪新闻传媒必全面将走向数字传媒,成为传媒的主流,其特点表现为传播网络化、信息多媒体化、通信移动化、服务个性化和管理现代化。传统的新闻媒体,包括报纸、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都将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殊途同归,共同走上了数字化之路。未来不同的新闻媒体,在信息处理的中间过程所采用的技术几乎是相同或相似的,只是最初的采集方式和最后的发布形态不同而已。这些专家都认为,以因特网为主体的第四媒体,其影响力在10到20年之内将可能超过前三种媒体。


从这个趋势中可以发现,农业时代的基础设施是以大运河为代表的水网,工业时代是以公路、铁路为代表的路网,信息时代基础设施的代表就是高速宽带网。高速宽带不断向家庭延伸,比特传输的涓涓细流将变成喷射的瀑布。到那时,“真正的个人化”的第四媒体将伴随“无限带宽”全面走进我们的生活。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7 09:59
计算机发展史







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电脑,已历经了50多个春华秋实。50余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电脑却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回顾电脑发展的历史,并依此上溯它的起源,真令人惊叹沧海桑田的巨变;历数电脑史上的英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发明故事,将给后人留下了长久的思索和启迪。请读者随着我们的史话倒转时空,从电脑最初的源头说起。


谁都知道,电脑的学名叫做电子计算机。以人类发明这种机器的初衷,它的始祖应该是计算工具。英语里“Calculus”(计算)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既有“算法”的含义,也有肾脏或胆囊里的“结石”的意思。远古的人们用石头来计算捕获的猎物,石头就是他们的计算工具。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说,人类最早的计算工具是手指,英语单词“Dight”既表示“手指”又表示“整数数字”;而中国古人常用“结绳”来帮助记事,“结绳”当然也可以充当计算工具。石头、手指、绳子……,这些都是古人用过的“计算机”。


不知何时,许多国家的人都不约而同想到用“筹码”来改进工具,其中要数中国的算筹最有名气。商周时代问世的算筹,实际上是一种竹制、木制或骨制的小棍。古人在地面或盘子里反复摆弄这些小棍,通过移动来进行计算,从此出现了“运筹”这个词,运筹就是计算,后来才派生出“筹”的词义。中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最先算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第6位,使用的工具正是算筹,这个结果即使用笔算也很不容易求得。


欧洲人发明的算筹与中国不尽相同,他们的算筹是根据“格子乘法”的原理制成。例如要计算1248×456,可以先画一个矩形,然后把它分成3×2个小格子,在小格子边依次写下乘数、被乘数的各位数字,再用对角线把小格子一分为二,分别记录上述各位数字相应乘积的十位数与个位数。把这些乘积由右到左,沿斜线方向相加,最后就得到乘积。1617年,英国数学家纳皮尔把格子乘法表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印刻在一些狭长条的算筹上,利用算筹的摆放来进行乘、除或其他运算。纳皮尔算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欧洲人主要的计算工具。算筹在使用中,一旦遇到复杂运算常弄得繁杂混乱,让人感到不便,于是中国人又发明了一种新式的“计算机”。


著名作家谢尔顿在他的小说《假如明天来临》里讲过一个故事:骗子杰夫向经销商兜售一种袖珍计算机,说它“价格低廉,绝无故障,节约能源,十年中无需任何保养”。当商人打开包装盒一看,这台“计算机”原来是一把来自中国的算盘。世界文明的四大发源地──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先后都出现过不同形式的算盘,只有中国的珠算盘一直沿用至今。珠算盘最早可能萌芽于汉代,定型于南北朝。它利用进位制记数,通过拨动算珠进行运算:上珠每珠当五,下珠每珠当一,每一档可当作一个数位。打算盘必须记住一套口诀,口诀相当于算盘的“软件”。算盘本身还可以存储数字,使用起来的确很方便,它帮助中国古代数学家取得了不少重大的科技成果,在人类计算工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15世纪以后,随着天文、航海的发展,计算工作日趋繁重,迫切需要探求新的计算方法并改进计算工具。1630年,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使用当时流行的对数刻度尺做乘法运算,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若采用两根相互滑动的对数刻度尺,不就省得用两脚规度量长度吗?他的这个设想导致了“机械化”计算尺的诞生。奥特雷德是理论数学家,对这个小小的计算尺并不在意,也没有打算让它流传于世,此后二百年,他的发明未被实际运用。18世纪末,以发明蒸汽机闻名于世的瓦特,成功地制出了第一把名副其实的计算尺。瓦特原来就是一位仪表匠,他的蒸汽机工厂投产后,需要迅速计算蒸汽机的功率和气缸体积。瓦特设计的计算尺,在尺座上多了一个滑标,用来“存储”计算的中间结果,这种滑标很长时间一直被后人所沿用。


1850年以后,对数计算尺迅速发展,成了工程师们必不可少的随身携带的“计算机”,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它仍然是代表工科大学生身份的一种标志。


凝聚着许许多多科学家和能工巧匠智慧的早期计算工具,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过巨大作用,但也将随着科学发展而逐渐消亡,最终完成它们的历史使命。


第一台真正的计算机是著名科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的机械计算机。


帕斯卡1623年出生在法国一位数学家家庭,他三岁丧母,由担任着税务官的父亲拉扯他长大成人。从小,他就显示出对科学研究浓厚的兴趣。


少年帕斯卡对他的父亲一往情深,他每天都看着年迈的父亲费力地计算税率税款,很想帮助做点事,可又怕父亲不放心。于是,未来的科学家想到了为父亲制做一台可以计算税款的机器。19岁那年,他发明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台机械计算机。


帕斯卡的计算机是一种系列齿轮组成的装置,外形像一个长方盒子,用儿童玩具那种钥匙旋紧发条后才能转动,只能够做加法和减法。然而,即使只做加法,也有个“逢十进一”的进位问题。聪明的帕斯卡采用了一种小爪子式的棘轮装置。当定位齿轮朝9转动时,棘爪便逐渐升高;一旦齿轮转到0,棘爪就“咔嚓”一声跌落下来,推动十位数的齿轮前进一档。


帕斯卡发明成功后,一连制作了50台这种被人称为“帕斯卡加法器”的计算机,至少现在还有5台保存着。比如,在法国巴黎工艺学校、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都可以看到帕斯卡计算机原型。据说在中国的故宫博物院,也保存着两台铜制的复制品,是当年外国人送给慈僖太后的礼品,“老佛爷”哪里懂得它的奥妙,只把它当成了西方的洋玩具,藏在深宫里面。


帕斯卡是真正的天才,他在诸多领域内都有建树。后人在介绍他时,说他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流体动力学家和概率论的创始人。凡是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一个关于液体压强性质的“帕斯卡定律”,这个定律就是他的伟大发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甚至还是文学家,其文笔优美的散文在法国极负盛名。可惜,长期从事艰苦的研究损害了他的健康,1662年英年早逝,死时年仅39岁。他留给了世人一句至理名言:“人好比是脆弱的芦苇,但是他又是有思想的芦苇。”


全世界“有思想的芦苇”,尤其是计算机领域的后来者,都不会忘记帕斯卡在浑沌中点燃的亮光。1971年发明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PASCAL语言,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先驱,使帕斯卡的英名长留在电脑时代里。


帕斯卡逝世后不久,与法兰西毗邻的德国莱茵河畔,有位英俊的年轻人正挑灯夜读。黎明时分,青年人站起身,揉了一下疲乏的腰部,脸上流露出会心的微笑,一个朦胧的设想已酝酿成熟。虽然在帕斯卡发明加法器的时候,他尚未出世,但这篇由帕斯卡亲自撰写的关于加法计算机的论文,却使他似醍醐灌顶,勾起强烈的发明欲。他就是德国大数学家、被《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为“西方文明最伟大的人物之一”的莱布尼茨(G.Leibnitz)。


莱布尼茨早年历经坎坷。当幸运之神降临之时,他获得了一次出使法国的机会。帕斯卡的故乡张开臂膀接纳他,为他实现计算机器的夙愿创造了契机。在巴黎,他聘请到一些著名机械专家和能工巧匠协助工作,终于在1674年造出一台更完美的机械计算机。


莱布尼茨发明的新型计算机约有1米长,内部安装了一系列齿轮机构,除了体积较大之外,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不过,莱布尼茨技高一筹,他为计算机增添了一种名叫“步进轮”的装置。步进轮是一个有9个齿的长圆柱体,9个齿依次分布于圆柱表面;旁边另有个小齿轮可以沿着轴向移动,以便逐次与步进轮啮合。每当小齿轮转动一圈,步进轮可根据它与小齿轮啮合的齿数,分别转动1/10、2/10圈……,直到9/10圈,这样一来,它就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法。


稍熟悉电脑程序设计的人都知道,连续重复计算加法就是现代计算机做乘除运算采用的办法。莱布尼茨的计算机,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一应俱全,也给其后风靡一时的手摇计算机铺平了道路。


不久,因独立发明微积分而与牛顿齐名的莱布尼茨,又为计算机提出了“二进制”数的设计思路。有人说,他的想法来自于东方中国。


大约在公元1700年左右某天,友人送给他一幅从中国带来图画,名称叫做“八卦”,是宋朝人邵雍所摹绘的一张“易图”。莱布尼茨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八卦的每一卦象,发现它们都由阳(—)和阴(--)两种符号组合而成。他挠有兴趣地把8种卦象颠来倒去排列组合,脑海中突然火花一闪──这不就是很有规律的二进制数字吗?若认为阳(—)是“1”,阴(--)是“0”,八卦恰好组成了二进制000到111共8个基本序数。正是在中国人睿智的启迪下,莱布尼茨最终悟出了二进制数之真谛。虽然莱布尼茨设计的计算机用的还是十进制,但他率先系统提出了二进制数的运算法则,直到今天,二进制数仍然左右着现代电脑的高速运算。


帕斯卡的计算机经由莱布尼茨的改进之后,人们又给它装上电动机以驱动机器工作,成为名符其实的“电动计算机”,并且一直使用到本世纪20年代才退出舞台。尽管帕斯卡与莱布尼茨的发明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计算机,但它们毕竟昭示着人类计算机史里的第一抹曙光。


要让机器听人类的话,按人类的意愿去计算,就要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对话,或者说,要把人类的思想传送给机器,让机器按人的意志自动执行。


说来也怪,实现人与机器对话的始作俑者却不是研制计算机的那些前辈,而是与计算机发明毫不相干的两位法国纺织机械师。他们先后发明了一种指挥机器工作的“程序”,把思想直接“注入”到了提花编织机的针尖上。


顾名思义,提花编织机具有升降纱线的提花装置,是一种能使绸布编织出图案花纹的织布机器。


应该是,提花编织机最早出现在中国。在我国出土的战国时代墓葬物品中,就有许多用彩色丝线编织的漂亮花布。据史书记载,西汉年间,钜鹿县纺织工匠陈宝光的妻子,能熟练地掌握提花机操作技术,她的机器配置了120根经线,平均60天即可织成一匹花布,每匹价值万钱。明朝刻印的《天工开物》一书中,还赫然地印着一幅提花机的示意图。可以想象,当欧洲的王公贵族对从“丝绸之路”传入的美丽绸缎赞叹不已时,中国的提花机也必定会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欧洲。


不过,用当时的编织机编织图案相当费事。所有的绸布都是用经线(纵向线)和纬线(横向线)编织而成。若要织出花样,织工们必须细心地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在适当位置“提”起一部分经线,以便让滑梭牵引着不同颜色的纬线通过。机器当然不可能自己“想”到该在何处提线,只能靠人手“提”起一根又一根经线,不厌其烦地重复这种操作。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7 09:59
1725年,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B.Bouchon)突发奇想,想出了一个“穿孔纸带”的绝妙主意。布乔首先设法用一排编织针控制所有的经线运动,然后取来一卷纸带,根据图案打出一排排小孔,并把它压在编织针上。启动机器后,正对着小孔的编织针能穿过去钩起经线,其他的针则被纸带挡住不动。这样一来,编织针就自动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去挑选经线,布乔的“思想”于是“传递”给了编织机,而编织图案的“程序”也就“储存”在穿孔纸带的小孔之中。真正成功的改进是在80年后,另一位法国机械师杰卡德(J.Jacquard),大约在1805年完成了“自动提花编织机”的设计制作。


那是举世瞩目的法国大革命的年代──攻打巴士底狱,推翻封建王朝,武装保卫巴黎,市民们高唱着“马赛曲”,纷纷走上街头,革命风暴如火如荼。虽然杰卡德在1790年就基本形成了他的提花机设计构想,但为了参加革命,他无暇顾及发明创造,也扛起来福枪,投身到里昂保卫战的行列里。直到19世纪到来之后,杰卡德的机器才得以组装完成。


杰卡德为他的提花机增加了一种装置,能够同时操纵1200个编织针,控制图案的穿孔纸带后来也换成了穿孔卡片。据说,杰卡德编织机面世后仅25年,考文垂附近的乡村里就有了600台,在老式蒸气机噗嗤噗嗤的伴奏下,把穿孔卡片上的图案变成一匹匹漂亮的花绸布。纺织工人最初强烈反对这架自动化的新鲜玩意的到来,因为害怕机器会抢去他们的饭碗,使他们失去工作,但因为它优越的性能,终于被人们普遍接受。1812年,仅在法国已经装配了万余台,并通过英国传遍了西方世界,杰卡德也因此而被受予了荣誉军团十字勋章和金质奖章。


杰卡德提花编织机奏响了19世纪机器自动化的序曲。在伦敦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和中国出版的《英汉科技词汇大全》两部书中,“JACQUARD”(杰卡德)一词的词条下,英语和汉语的意思居然都是“提花机”,可见,杰卡德的名字已经与提花机融为了一体。杰卡德提花机的原理,即使到了电脑时代的今天,依然没有更大的改动,街头巷尾小作坊里使用的手工绒线编织机,其基本结构仍与杰卡德编织机大体相似。


此外,杰卡德编织机“千疮百孔”的穿孔卡片,不仅让机器编织出绚丽多彩的图案,而且意味着程序控制思想的萌芽,穿孔纸带和穿孔卡片也广泛用于早期电脑以存储程序和数据。或许,我们现在把“程序设计”俗称为“编程序”,就引申自编织机的“编织花布”的词义。


今天出版的许多计算机书籍扉页里,都登载着巴贝奇(C.Babbage)的照片:宽阔的额,狭长的嘴,锐利的目光显得有些愤世嫉俗,坚定的但绝非缺乏幽默的外貌,给人以一个极富深邃思想的学者形象。


巴贝奇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的儿子,1792年出生在英格兰西南部的托特纳斯,后来继承了相当丰厚的遗产,但他把金钱都用于了科学研究。童年时代的巴贝奇显示出极高的数学天赋,考入剑桥大学后,他发现自己掌握的代数知识甚至超过了教师。毕业留校,24岁的年青人荣幸受聘担任剑桥大学“路卡辛讲座”的数学教授。这是一个很少有人能够获得的殊荣,牛顿的老师巴罗是第一名,牛顿是第二名。在教学之余,巴贝奇完成了大量发明创造,如运用运筹学理论率先提出“一便士邮资”制度,发明了供火车使用的速度计和排障器等等。假若巴贝奇继续在数学理论和科技发明领域耕耘,他本来是可以走上鲜花铺就的坦途。然而,这位旷世奇才却选择了一条无人敢于攀登的崎岖险路。


事情还得从法国讲起。18世纪末,法兰西发起了一项宏大的计算工程──人工编制《数学用表》,这在没有先进计算工具的当时,是件极其艰巨的工作。法国数学界调集大批数学家,组成了人工手算的流水线,算得天昏地暗,才完成了17卷大部头书稿。即便如此,计算出的数学用表仍然存在大量错误。据说有一天,巴贝奇与著名的天文学家赫舍尔凑在一起,对两大部头的天文数表评头论足,翻一页就是一个错,翻两页就有好几处。面对错误百出的数学表,巴贝奇目瞪口呆,他甚至喊出声来:“天哪,这些计算错误已经充斥弥漫了整个宇宙!”


这件事也许就是巴贝奇萌生研制计算机构想的起因。巴贝奇在他的自传《一个哲学家的生命历程》里,写到了大约发生在1812年的一件事:“有一天晚上,我坐在剑桥大学的分析学会办公室里,神志恍惚地低头看着面前打开的一张对数表。一位会员走进屋来,瞧见我的样子,忙喊道:‘喂!你梦见什么啦?’我指着对数表回答说:‘我正在考虑这些表也许能用机器来计算!’”巴贝奇的第一个目标是制作一台“差分机”。所谓“差分”的含义,是把函数表的复杂算式转化为差分运算,用简单的加法代替平方运算。那一年,刚满20岁的巴贝奇从法国人杰卡德发明的提花编织机上获得了灵感,差分机设计闪烁出了程序控制的灵光──它能够按照设计者的旨意,自动处理不同函数的计算过程。


巴贝奇耗费了整整十年光阴,于1822年完成了第一台差分机,它可以处理3个不同的5位数,计算精度达到6位小数,当即就演算出好几种函数表。由于当时工业技术水平极低,第一台差分机从设计绘图到机械零件加工,都是巴贝奇亲自动手完成。当他看着自己的机器制作出准确无误的《数学用表》,高兴地对人讲:“哪怕我的机器出了故障,比如齿轮被卡住不能动,那也毫无关系。你看,每个轮子上都有数字标记,它不会欺骗任何人。”以后实际运用证明,这种机器非常适合于编制航海和天文方面的数学用表。


成功的喜悦激励着巴贝奇,他连夜奋笔上书皇家学会,要求政府资助他建造第二台运算精度为20位的大型差分机。英国政府看到巴贝奇的研究有利可图,破天荒地与科学家签订了第一个合同,财政部慷慨地为这台大型差分机提供出1.7万英镑的资助。巴贝奇自己也贴进去1.3万英镑巨款,用以弥补研制经费的不足。在当年,这笔款项的数额无异于天文数字──有资料介绍说,1831年约翰·布尔制造一台蒸汽机车的费用才784英磅。


然而,第二台差分机在机械制造工厂里触上了“暗礁”。


第二台差分机大约有25000个零件,主要零件的误差不得超过每英寸千分之一,即使用现在的加工设备和技术,要想造出这种高精度的机械也绝非易事。巴贝奇把差分机交给了英国最著名的机械工程师约瑟夫·克莱门特所属的工厂制造,但工程进度十分缓慢。设计师心急火燎,从剑桥到工厂,从工厂到剑桥,一天几个来回。他把图纸改了又改,让工人把零件重做一遍又一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到又一个10年过去后,巴贝奇依然望着那些不能运转的机器发愁,全部零件亦只完成不足一半数量。参加试验的同事们再也坚持不下去,纷纷离他而去。巴贝奇独自苦苦支撑了第三个10年,终于感到无力回天。


那天清晨,巴贝奇走进车间,偌大的作业场空无一人,只剩下满地的滑车和齿轮,四处一片狼藉。他呆立在尚未完工的机器旁,深深地叹了口气。在痛苦的煎熬中,他无计可施,只得把全部设计图纸和已完成的部分零件送进伦敦皇家学院博物馆供人观赏。1842年,在巴贝奇的一生中是极不平常的一年。英国政府宣布断绝对他的一切资助,连科学界的友人都用一种怪异的目光看着他。英国首相讥讽道:“这部机器的唯一用途,就是花掉大笔金钱!”同行们讥笑他是“愚笨的巴贝奇”。皇家学院的权威人士,包括著名天文学家艾瑞等人,都公开宣称他的差分机“毫无任何价值”……


就在痛苦艰难的时刻,孤独苦闷的巴贝奇意外地收到一封来信,写信人不仅对他表示理解而且还希望与他共同工作。娟秀字体的签名,表明了她不凡的身份──伯爵夫人。


接到信函后不久,巴贝奇实验室门口走进来一位年轻的女士。她身披素雅的斗蓬,鬓角上斜插一朵白色的康乃馨,显得那么典雅端庄。巴贝奇一时愣在那里,他与这位女士似曾相识,又想不起曾在何处邂逅。女士落落大方地作了自我介绍,正是那位写信人。


“您还记得我吗?”女士低声问道,“十多年前,您还给我讲过差分机原理。”看到巴贝奇迷惑的眼神,她又笑着补充说:“您说我像野人见到了望远镜。”巴贝奇恍然大悟,想起已经十分遥远的往事。面前这位女士和那个小女孩之间,依稀还有几分相似。原来,伯爵夫人本名叫阿达·奥古斯塔(AdaAugusta),是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独生女。她比巴贝奇的年龄小20多岁,1815年出生。阿达自小命运多舛,来到人世的第二年,父亲拜伦因性格不合与她的母亲离异,从此别离英国。可能是从未得到过父爱的缘由,小阿达没有继承到父亲诗一般的浪漫热情,却继承了母亲的数学才能和毅力。


还是在阿达的少女时代,母亲的一位朋友领着她们去参观巴贝奇的差分机。其他女孩子围着差分机叽叽喳喳乱发议论,摸不着头脑。只有阿达看得非常仔细,她十分理解并且深知巴贝奇这项发明的重大意义。或许是这个小女孩特殊的气质,在巴贝奇的记忆里打下了较深的印记。他赶紧请阿达入座,并欣然同意与这位小有名气的数学才女共同研制新的计算机器。


就这样,在阿达27岁时,她成为巴贝奇科学研究上的合作伙伴,迷上这项常人不可理喻的“怪诞”研究。其时,她已经成了家,丈夫是洛甫雷斯伯爵。按照英国的习俗,许多资料在介绍里都把她称为“洛甫雷斯伯爵夫人”。


30年的困难和挫折并没有使巴贝奇屈服,阿达的友情援助更坚定了他的决心。还在大型差分机进军受挫的1834年,巴贝奇就已经提出了一项新的更大胆的设计。他最后冲刺的目标,不是仅仅能够制表的差分机,而是一种通用的数学计算机。巴贝奇把这种新的设计叫做“分析机”,它能够自动解算有100个变量的复杂算题,每个数可达25位,速度可达每秒钟运算一次。


今天我们再回首看看巴贝奇的设计,分析机的思想仍然闪烁着天才的光芒。


由于巴贝奇晚年因喉疾几乎不能说话,介绍分析机的文字主要由阿达替他完成。阿达在一篇文章里介绍说:“这台机器不论在可能完成的计算范围、简便程度以及可靠性与精确度方面,或者是计算时完全不用人参与这方面,都超过了以前的机器。”巴贝奇把分析机设计得那样精巧,他打算用蒸汽机为动力,驱动大量的齿轮机构运转。巴贝奇的分析机大体上有三大部分:其一是齿轮式的“存贮库”,巴贝奇称它为“仓库”(Store),每个齿轮可贮存10个数,齿轮组成的阵列总共能够储存1000个50位数。分析机的第二个部件是所谓“运算室”,它被巴贝奇命名为“作坊”(Mill),其基本原理与帕斯卡的转轮相似,用齿轮间的啮合、旋转、平移等方式进行数字运算。为了加快运算速度,他改进了进位装置,使得50位数加50位数的运算可完成于一次转轮之中。第三部分巴贝奇没有为它具体命名,其功能是以杰卡德穿孔卡中的“0”和“1”来控制运算操作的顺序,类似于电脑里的控制器。他甚至还考虑到如何使这台机器处理依条件转移的动作,比如,第一步运算结果若是“1”,就接着做乘法,若是“0”就进行除法运算。此外,巴贝奇也构思了送入和取出数据的机构,以及在“仓库”和“作坊”之间不断往返运输数据的部件。


阿达“心有灵犀一点通”,她非常准确地评价道:“分析机‘编织’的代数模式同杰卡德织布机编织的花叶完全一样”。于是,为分析机编制一批函数计算程序的重担,落到了数学才女的肩头。阿达开天辟地第一次为计算机编出了程序,其中包括计算三角函数的程序、级数相乘程序、伯努利函数程序等等。阿达编制的这些程序,即使到了今天,电脑软件界的后辈仍然不敢轻易改动一条指令。人们公认她是世界上第一位软件工程师。众所周知,美国国防部据说是花了250亿美元和10年的光阴,把它所需要软件的全部功能混合在一种计算机语言中,希望它能成为军方数千种电脑的标准。1981年,这种语言被正式命名为ADA(阿达)语言,使阿达的英名流传至今。


不过,以上讲的都是后话,殊不知巴贝奇和阿达当年处在怎样痛苦的水深火热之中!由于得不到任何资助,巴贝奇为把分析机的图纸变成现实,耗尽了自己全部财产,弄得一贫如洗。他只好暂时放下手头的活,和阿达商量设法赚一些钱,如制作什么国际象棋玩具,什么赛马游戏机等等。为筹措科研经费,他们不得不“下海”搞“创收”。最后,两人陷入了惶惶不可终日的窘境。阿达忍痛两次把丈夫家中祖传的珍宝送进当铺,以维持日常开销,而这些财宝又两次被她母亲出资赎了回来。贫困交加,无休止的脑力劳动,使阿达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1852年,怀着对分析机成功的美好梦想,软件才女英年早逝,死时年仅36岁。阿达去世后,巴贝奇又默默地独自坚持了近20年。晚年的他已经不能准确地发音,甚至不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他仍然百折不挠地坚持工作。1871年,为计算机事业贡献毕生精力的先驱者巴贝奇,终于满怀着对分析机无言的悲怅,孤独地离开了人世。有人把他的大脑用盐渍着保存起来,想经过若干年后,有更先进技术来研究他大脑保存的精神。


分析机终于没能造出来,巴贝奇和阿达失败了。巴贝奇和阿达的失败是因为他们看得太远,分析机的设想超出了他们所处时代至少一个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可能,使得他们注定要成为的悲剧人物。尽管如此,巴贝奇和阿达为电脑科学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精神遗产,包括30种不同设计方案,近2000张组装图和50000张零件图……,更包括那种在逆境中自强不息,为追求理想奋不顾身的拼搏精神。


巴贝奇巨星陨落后,世人已逐渐将他淡忘,20世纪已经来临。计算机的历史等待着,等待着巴贝奇式的人物再世,等待着人类划时代的壮举。


大约在1936年,美国青年霍德华·艾肯(H.Aiken)来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恰好在世纪之交来到人世的艾肯,属于大器晚成的科学家。由于家庭贫困,他不得不以半工半读的方式艰难地读完高中。大学期间,也是一边工作,一边刻苦学习,直到毕业后才谋到一份工程师的工作。36岁那年,他毅然辞去收入丰厚的职务,重新走进大学校门。由于博士论文的研究涉及到空间电荷的传导理论,需要求解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微分方程,在进行繁琐的手工计算之余,艾肯很想发明一种机器代替人工求解的方法,幻想能有一台计算机帮助他解决数学难题。


三年之后,正如莱布尼茨在书里“找到”帕斯卡一样,艾肯也是在图书馆里“发现”的巴贝奇和阿达。巴贝奇和阿达的论文,令年轻人心摇旌动。70多年过去后,巴贝奇仿佛还在对他娓娓而谈:“任何人如果不接受我失败的教训,还仍然下决心去研制一台把数学分析的全部工作都包括在内的机器的话,我不怕把自己的名誉交给他去作出应有的评价,因为只有他才完全了解我工作的性质及其成果的价值”。以艾肯所处时代的科技水平,也许已经能够完成巴贝奇未竞的事业,造出通用计算机。为此,他写了一篇《自动计算机的设想》的建议书,提出要用机电方式,而不是用纯机械方法来构造新的“分析机”。然而,正在求学的读书人根本没有可能筹措到那么大的一笔经费。


取得博士学位的艾肯进入了美国海军军械局。一名小小的中尉,他仍然没有钱。“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对于艾肯实现计算机梦想来说,“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否则只会重蹈巴贝奇和阿达的复辙。


年轻的海军中尉想到了制表机行业的IBM公司。


艾肯从他一位老师口中得知IBM董事长沃森的大名,他的老师此时正在一所由IBM出资创办的“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局”里任职,非常乐意为学生写了份推荐信。艾肯连续通宵达旦地准备材料,拟好了一份详细的可行性报告,直接跑去找沃森。他听老师讲,沃森的作风从来就是独断专行,不设法说服此人,研制计算机的计划一准泡汤。


IBM的总部座落在一幢古色古香的建设物里。沃森坐在宽大的写字台后,一言不发听艾肯陈述。在他的背后,是整整齐齐摆满各种书籍的大书柜,书柜的上方贴着只有一个单词的格言──思考(THINK),这是沃森最为推崇的行动准则。


艾肯说完了该说的话,忐忑不安地望着对面这位爱好“思考”的企业家。


“至少需要多少钱?”沃森开口询问。“恐怕要投入数以万计吧”,艾肯喃喃地回答,“不过……”


沃森摆了摆手,打断了艾肯的话头,拿起笔来,在报告上划了几下。


艾肯心里一紧:“没戏了!”出于礼貌,他还是恭敬地用双手接过那张纸,随即低头一瞅,顿时喜上眉稍──沃森的大笔一挥,批给了计算机100万美元!


有了IBM作坚强后盾,新的计算机研制工作在哈佛物理楼后的一座红砖房里开了场,艾肯把它取名为“马克1号”(MarkⅠ),又叫做“自动序列受控计算机”。IBM又派来莱克、德菲和汉密尔顿等工程师组成攻关小组,财源充足,兵强马壮。比起巴贝奇和阿达,艾肯的境况实在要幸运得多。IBM也因此从生产制表机、肉铺磅秤、咖啡碾磨机等乱七八糟玩意的行业里,正式跨进了计算机的“领地”。


艾肯设计的马克1号已经是一种电动的机器,它借助电流进行运算,最关键的部件,用的是普通电话上的继电器。马克1号上大约安装了3000个继电器,每一个都有由弹簧支撑着的小铁棒,通过电磁铁的吸引上下运动。吸合则接通电路,代表“1”;释放则断开电路,代表“0”。继电器“开关”能在大约1/100秒的时间内接通或是断开电流,当然比巴贝奇的齿轮先进得多。


为马克1号编制计算程序的也是一位女数学家格雷斯·霍波(G.Hopper)。这位声名遐迩的数学博士,1944年参加到哈佛大学计算机研究工作,她说:“我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型计算机MarkⅠ的第三名程序员。”霍波博士后来还为第一台储存程序的商业电子计算机UNIVAC写过程序,又率先研制成功第一个编译程序A-O和计算机商用语言COBOL,被公认是计算机语言领域的带头人。有一天,她在调试程序时出现了故障,拆开继电器后,发现有只飞蛾被夹扁在触点中间,从而“卡”住了机器的运行。于是,霍波恢谐地把程序故障统称为“臭虫”(bug),而这一奇怪的“称呼”,后来成为计算机领域的专业行话,如DOS系统中的调试程序,程序名称就叫DEBUG。


1944年2月,马克1号计算机在哈佛大学正式运行。从外表看,它的外壳用钢和玻璃制成,长约15米,高约2.4米,自重达到31.5吨,是个像恐龙般巨大身材的庞然大物。据说,艾肯和他的同事们,为它装备了15万个元件和长达800公里的电线。这台机器能以令当时人们吃惊的速度工作──每分钟进行200次以上的运算。它可以作23位数加23位数的加法,一次仅需要0.3秒;而进行同样位数的乘法,则需要6秒多的时间。只是它运行起来响声不绝于耳,有的参观者说:“就象是挤满了一屋子编织绒线活的妇女”,也许你会联想到,马克1号计算机也与杰卡德编织机有天然的联系。马克1号代表着自帕斯卡以来,人类所制造的机械计算机或电动计算机之顶尖水平,当时就被用来计算原子核裂变过程。它以后运行了15年,编出的数学用表我们至今还在使用。1946年,艾肯和霍波联袂发表文章说,这台机器能自动实现人们预先选定的系列运算,甚至可以求解微分方程。


马克1号终于实现了巴贝奇的夙愿。事隔多年后,已经担任大学教授的艾肯谈起巴贝奇其人其事来,仍然惊叹不已,他曾感慨地说,如果巴贝奇晚生75年,我就会失业。但是,马克1号是早期计算机的最后代表,从它投入运行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过时,因为此时此刻,人类社会已经跨进了电子的时代。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8 10:34
20世纪信息技术领域十大产品







1、ENIAC: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2月10日诞生,8英尺高,3英尺宽,100英尺长,总重量30吨。


2、IC:"集成电路",全球第一片IC诞生于1958年,并迅速成为所有电子器件的核心部分。


3、MODEM:"调制解调器",俗称"猫",1960年诞生,用以计算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在长途电话网络中传输。


4、BASIC:1964年诞生的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彻底打破了电脑语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垄断。


5、INTEL4004:"英特尔4004芯片",1971年诞生的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


6、APPLEII:"苹果2型",1977年4月诞生的世界上第一台有彩色图像界面的微电脑。


7、PC:"个人计算机",1981年诞生的个人电脑,在设计时第一次采纳"兼容机"的思想。


8、WINDOWS:1985年WINDOWS1.0版本问世,1995年WINDOWS95面世时,四天内售出100万套。


9、JAVA:"以平台为内核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面向用户、动态交互操作与控制、动画显示等优点。


10、MOSALC:世界上第一款网络"浏览器软件",使互联网变成了每个用户的计算平台。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8 10:34
DNS问答







问:什么是"DNS"?其中文为何?


答:DNS,简单的说,就是Domain Name System,翻成中文来讲,就是「领域名称系统」。


问:DNS有什么用途?


答:简单来说,在一个TCP/IP架构的网路(例如Internet)环境中,DNS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常用的系统。主要的功能就是将人易于记忆的Domain Name与人不容易记忆的IP Address做转换。而上面执行DNS伺服软件的这台网路主机,就可以称之为DNSServer。


基本上,通常我们都认为DNS只是将Domain Name转换成IP Address,然后再使用所查到的IP Address去做连线。(称「正查」)


事实上,将IP Address转换成Domain Name的功能也是相当常使用到的,当login到一台Unix工作站时,工作站就会去做反查,找出你是从哪个地方连线进来的。(称「反查」)


问:DNS是怎么运作的?


答:简单来说,DNS是使用阶层式的方式来运作的。例如:


人教社的DomainName为www.pep.com.cn.这个DomainName当然不是凭空而来的,是从.com.cn所分配下来的.


.com.cn又是从.cn授与(delegation)的.


.cn是从哪里来的呢?


答案是从".",也就是所谓的「根领域」(rootdomain)来的.


根领域已经是DomainName的最上层.而"."这层是由InterNIC (InternetNetworkInformationCenter,网际网路资讯中心)所管理。全世界的DomainName就是这样,一层一层的授与下来。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8 10:35
电子书本e-Book







ReadBook是国内较早出现的专用于小说等文本阅读的工具软件,同e-BOOK相比,该软件除了界面较为老气外,在其它方面都较为成熟,如具有文本编辑、全屏显示、字体调整、书签标注、界面设置等功能,另外打开文件的速度也很快,当然,操作设置也相对复杂。ReadBook的下载地址为http://magician.yeah.net。该软件为共享软件。


e-BOOK又叫“电子小说阅读器”,它是由国内的软件爱好者李晓东用VB开发的专用文本浏览工具软件,该软件在电脑屏幕上模拟传统印刷书籍的式样,提供了诸如自动翻阅、智能分段、GB/BIG5码识别等方便功能,是休闲时在电脑上阅读电子小说的理想工具。


安 装


e-BOOK作为网上发布的自由软件,一般是从因特网上下载来获得该软件,下载地址为作者的主页http://www.eb.com,下载的版本为1.04,下载文件大小为209KB。e-BOOK的安装文件有两种:一种是ZIP压缩文件,一种是自安装程序。用自安装程序安装e-BOOK很简单,运行安装程序后,只要一路点“下一步”按钮就可以了。


但如果软件是从e-BOOK作者主页下载的压缩文件,则安装就要麻烦一些。


●首先,将下载的ZIP文件解压到硬盘某个目录上。


●安装VB5?0运行库文件,如果电脑操作系统是Win98,则不需再安装VB运行库文件。如果是Win95,则先确定在系统目录“Windows\System”中是否有MSVBVM50.DLL这个VB运行库文件,如果没有就须要找到该文件并拷贝到“Windows\System”目录中。该VB运行库文件可从e-BOOK主页上下载。


●安装控件: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如上步骤正确安装后,如果仍然不能正常启动e-BOOK,则可能须把解压后的COMDLG32.OCX和Big2GB.OCX两个文件也复制到“\Windows\System”目录下。


●注册控件:打开Win9x的“开始”菜单,选择“运行”,在运行命令输入窗口中输入如下两个命令“REGSVR32COMDLG32.OCX”和“REGSVR32BIG2GB.OCX”,将这两个程序控件文件在系统注册表中登记注册,然后直接运行eBOOK.exe程序就可以了。


●当然,为了运行方便,可以在桌面或开始菜单中手工创建一个快捷图标。


轻松使用e-BOOK


1.书本似的界面


启动e-BOOK,会弹出其程序界面。e-BOOK的界面真的很像一本书,可以看到“书”的页码、厚薄,并没有一般程序的菜单、工具条。首次启动e-BOOK后,程序将自动打开e-BOOK的帮助文件来供使用者阅读。


2.多种方式翻“书”


e-BOOK虽然在屏幕上展现了书本似的文字阅读窗口,但要翻阅这本“书”,就必须依靠键盘和鼠标了。


上下翻一页:使用键盘上的左、右光标键;鼠标点击屏幕“书本”左侧或右侧空白处。


上下翻十页:使用键盘上的“PageDown”和“PageUp”翻页键。


任意翻页:鼠标移动到“书本”的页边,这时鼠标指针旁就显示出页数,点击即可翻到此页。


3.打开新书


在e-BOOK的书页上点击鼠标右键,程序会弹出如图3的菜单,选择“打开新书”,e-BOOK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这时只要选择想要打开的文件,再单击界面中的“打开”按钮,一本电子书就呈现在眼前了。e-BOOK能够打开“TXT”、“HTM”、“HTML”、“WPS”、“GB”等类型的文本文件。e-BOOK对大陆的GB码文本和港澳台地区的BIG5码文本都能较好支持,但当文件中混有两种编码时只有BIG5码能够正常显示出来。


4.设置“书”的大小


同样右键菜单中选择“书页尺寸”项(图3),可以设置窗口中“书”的大小。一般使用“自动适应”选项。但e-BOOK中缺少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整字体的大小,以适合阅者自己的视力水平。另外,“书”的大小不能调整到满屏,白白浪费不少屏幕空间。


5.文章自动分段


由于目前各种文本小说的段落格式比较混乱。e-BOOK设计了两种分段方式。一种是按段首空格分段,忽略换行符分段,这对于绝大多数的文本文件都很有效。如果碰到段落开头没有空格或每行都有空格的情况,可以选用另一种分段方式——按段末标点分段。一般选择“智能分段方式”自动设定分段方式。


6.自动翻“书”


e-BOOK中一个很体贴用户的设计是自动翻页,可以选择翻页间隔的时间。另外,在自动翻页的过程中,字里行间会出现一条不断移动的阅读红线。


7.快捷打开“书”


在想要用e-BOOK打开的文件上点击右键,选择“用e-BOOK阅读”一项即可打开文件,当然只有在e-BOOK所能识别的文件类型上才有此功能。另外,在菜单中选择“最近看过的书”,就能在最后打开的十本书任调一本出来阅读。


摘自:新手冲浪网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8 10:35

是谁创造了电子邮件系统?



光明日报 王邦宁




电子邮件现在已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主要通讯工具,但人们在热衷于收发电子邮件时,却很少关心是谁创造了电子邮件系统。


著名国际组织Sendmail.org的领导者EricAllman是电子邮件基本系统SendmailOpenSource的发明人,并始终领导着国际电子邮件系统的标准。1998年EricAllman在许多国际大投资公司和社会知名团体的支持下建立了Sendmail软件公司。该公司在EricAllman的领导下将SendmailOpenSource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并推出了Sendmail电子邮件系统的商业版,它比免费版本在网络安全方面、邮件的规模化和效率方面、异种系统的兼容和管理方面有了质的飞跃。除此之外,更增加了无线邮件信息传送的功能。


2002年7月24日至28日,EricAllman将第一次来中国访问并在清华大学进行学术交流。还将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行“当代邮件系统的最新发展学术交流会”,在会上EricAllman将作题为“下一代互联网上的信息传送系统”的演讲。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8 10:35

WWW浏览提示信息释义







在你使用浏览器(这里,以Netscape的浏览器为例)时,有时输入网址后,过了一会儿并没有出现你想访问的网页,而是一些数字或英文提示,那么它们是什么意思呢?


1.404NOTFOUND


含义:这是最常见的提示信息,它表示该网页不存在或者URL地址输入错误。


解决:检查URL地址或隔一段时间再试。


2.403Forbidden


含义:表示该页受到保护,禁止访问。


解决:提供合法口令。


3.409FirefloodandPestilence


含义:无意义。


解决:重新连接。


4.TooManyUsers


含义:限制访问的网站,比如限制访问人数或访问时间。


解决:稍后再试。


5.PleaseEnterUsernameandPassword


含义:该网站需要用户名和口令才能进入。


解决:输入合法用户名和口令。


6.ConnectionRefusedByHost


含义:连接被拒绝。


解决:稍后再试。


7.FailedDNSLookup


含义:域名解析出错。


解决:检查URL地址输入是否正确。


8.DocumentContainsNoData


含义:网页存在,但无数据。


解决:稍后再试。


9.TheLocationIsNotRecognized


含义:URL地址出错。


解决:检查URL地址。


10.TheServerDoesNotHaveaDNSEntry


含义:URL地址不存在或地址有错。


解决:检查URL地址。


11.NetscapeIsOutMemory


含义:内存溢出。


解决:重新启动Netscape浏览器。


12.ConnectionRefused


含义:线路忙。


解决:稍后再试。


13.ANetworkErrorOccured


含义:主机繁忙或URL地址出错。


解决:检查URL地址或稍后再试。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8 10:35
赫曼·霍列瑞斯

──数据处理之父





在计算机发展史上,曾记录了一批业余发明家的丰功伟绩。他们既不是数学家,也不是专门从事电器设计的工程师,美国人口调查局的统计专家赫曼·霍列瑞斯(HermanHollerith,1860-1929)博士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公元1880年,美利坚合众国举行了又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为当时5000余万美国人登记造册。在人口调查局从事统计工作的霍列瑞斯,静静地坐在他的办公室里,望着那汗牛充栋的人口登记册发愁。据他的估算,分析这些千辛万苦收集到的数据,人口调查局普查至少要花费7年时间。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和公民们,几乎要到下一次人口普查时,才能得知这次普查的人口状况,这岂不是太误事?


霍列瑞斯曾多次与同事们一起,走乡串户收集资料,深知每个数据都来之不易。他也曾终日埋在“数据堆”里,用手摇计算机“摇”得满头大汗,一天下来,也算不出几张表格。他心里默默地想,此时此刻再来作什么改进,当然于事无补。但是,“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为下一次人口普查“未雨绸缪”的事,应该早一点提到议事日程。想着想着,他随手取过手摇计算机,“摇”出了更一个惊人的数字:到1890年,美国人口还将增加1200万,若按老办法统计,即使再添加人手,没有10年以上的功夫,是根本搞不出什么结果的。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机器,帮助完成繁重的统计制表任务。


霍列瑞斯1860年诞生于纽约州北部一个德国侨民家庭。他从小喜爱数学,一般人看来枯燥乏味的数字,他却有浓厚的兴趣。19岁那年,他从哥仑比亚大学矿业学院毕业,获得博士学位。虽然学的是采矿专业,却在人口调查局谋到了一份职位,充当他老师特里布里奇的助手。调查局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不仅掌握技术知识,而且经过了严格的科学训练和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而霍列瑞斯在大学里就承担过研究课题,他特别注意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除掌握必修的物理、化学等课程,他也涉猎过几何、制图、测量和统计分析等各种知识。此外,他还经常到工厂和商店考察和实习,接触社会。这一切,都给他后来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在人口调查局工作期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霍列瑞斯爱上了一位名叫凯特·比林斯的漂亮姑娘。热恋和求婚的过程,使他有机会接近凯特的父亲——约翰·比林斯(J.Billings)博士,美国陆军派往人口调查局主管卫生统计的军医。比林斯博士学识渊博,曾长期担任美国军医署署长,主持制定了7种医药管理制度,亲手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医药文献中心,担任卡内基协会主席长达10年之久。尽管比林斯肩负重任,但他特别关心有才华的青年人,在与霍列瑞斯交往过程中,丝毫没有“权威”派头。


在一次交谈中,两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人口普查统计机械化的问题,也同时想到这种机器可以由杰卡德编织机改造而成。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他们与巴贝奇的灵感同出一辙,都受到“穿孔纸带”的启示,只是霍列瑞斯和比林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他们提出:纸带上的这些“小孔”不仅能控制机器操作的步骤,而且能用来运算和储存数据。德高望重的比林斯,后来谦虚地把全部荣誉归功于青年人的创意,但霍列瑞斯坚持认为,比林斯在机器发明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他告诉我,机器完全可以承担制表和其他统计工作。他的构想是某种分布式的机械,采用卡片来储存个人资料,这种卡片可以用小刀刻出槽口,槽口就是杰卡德的‘小孔’……”


得到比林斯的鼓励,霍列瑞斯信心倍增,从此以全部身心投入到制表机的研制中。他设法弄到一台杰卡德编织机,剖析它的构造和原理。在此期间,他曾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一边教书,一边刻苦学习机械和电气技术。为了掌握发明的技巧和熟悉专利法,霍列瑞斯还到一家专利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


霍列瑞斯最初设计的制表机,几乎就是杰卡德编织机的“翻版”。将人口普查的数据制成“穿孔纸带”没有多大的困难,每个人的调查数据有若干项,诸如性别、籍贯、年龄等等,他可以把所有的调查项目依次排列,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在每人的相应项目位置上穿孔。例如,约翰先生是40岁的男性公民,就在“性别”栏目“男”的名下打个小孔,在“年龄”栏目“40”之下也打个小孔,如此等等。当穿孔纸带的栏目统统被打上小孔之后,它就详细记录了某一次调查的结果。霍列瑞斯在他的专利申请书里描述过这种方法:“每个人的不同统计项目,将由适当的小孔来记录,小孔分布于一条纸带上,由引导盘牵引控制前进。”


基于这种设想,1884年,霍列瑞斯制作完成了第一台制表机。机器上装备着一个计数器,当穿孔纸带被牵引移动时,一旦有孔的地方通过鼓形转轮表面,计数器电路就被接通,完成一次累加统计。当年,他把机器运到巴尔的摩人口登记办公室去进行实验,尽管存在着许多问题,机器统计的先进性还是受到人们的欢迎。


原始的制表机工作不太可靠,迫使霍列瑞斯继续寻求改进。问题之一在于用“穿孔纸带”输入只能统计出总数,无法对个人数据进行分类和修改,也无法重新登记。


那一天,霍列瑞斯乘火车出差到美国西部办事,仍在苦苦思考改进的办法。他慢慢走向检票口,从口袋里掏出火车票,低头一看,一道灵感突然闪现,他顿时愣在那里。


检票员不断地催促:“先生,请您剪票!”


霍列瑞斯把车票递上前,检票员不耐烦地一把夺过去,只听“卡嚓”一响,属于他“个人”的这张车票,当即被“穿”了一个小孔。霍列瑞斯眼睛一亮,车也不上了,转过身,居然朝车站大门口走去。


此时,他的脑子里不断有个声音在说话:“一个人一张车票,车票就是每个人身份的个人记录。”穿孔纸带造成数据无法分类的困难就这样迎刃而解,解决的办法竟然如此简单:“把连续的“穿孔纸带”换成每人一张“穿孔卡片”,这是比林斯早就预言过的,我怎么就把它给忘记了呢?”


由于改用“穿孔卡片”输入数据,霍列瑞斯把他的制表机做了较大的改动。他用一种压力装置替代了牵引盘,数据卡片被夹在上下两个压力板中,下部压力板静止不动,上部压力板则带动卡片向前移动。更为巧妙的设计在于“自动统计”。改进的机器有若干只盛满水银的小杯,穿好孔的卡片必须经过水银杯。卡片正上方有几排精心调好的机针,连接在电路的一端,而那些水银杯则连接于电路的另一端。当机针遇到某张卡片有孔的地方,便自动跌落下去与水银接触,把电流接通,启动旁边的计数装置前进一个刻度。


统计分类问题解决之后,打孔的困难接踵而至。过去给穿孔纸带打孔,他用的是一种小型手持式装置,常常因用力过猛把纸带打破;而改换较厚的卡片后,打孔却变得非常费力。为了做试验,霍列瑞斯几乎每天都要不间断地给许多卡片打孔。他的岳母回忆说:“霍列瑞斯先生星期五从巴尔的摩回来,看来疲惫不堪。他说每天都要处理1000张卡片,每张卡片至少要打一个孔。可怜的孩子只好亲自动手做完这一切,手臂疼得都抬不起来……”不久之后,当霍列瑞斯再次回家,他告诉岳母,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因为他改造了这种费力的打孔装置,设计出一个被他称为“缩放仪”的东西,即一种半自动打孔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还高兴地讲,因为有了新的打孔设备,他已经雇佣了一些女职员来从事过去繁重的体力劳动,平均每个人一天能轻松地处理700张卡片。以我们今天的眼光看,这些女职员可能就是世界上第一批“数据录入员”。


霍列瑞斯的制表机现在已经可以经受实战考验了。1888年,这台机器被比林斯介绍给一家军队医院,用于医药资料的统计,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还被送往巴黎国际博览会展出。美国军方对这种制表机大感兴趣,向霍列瑞斯提供了资助,使他有了进一步改进机器的财力,满怀信心迎接人口普查的挑战。


1890年,第12次人口普查即将开始,人口调查局以向社会招标的方式,征集计算设备和统计方案。前来应征的共有三个人。霍列瑞斯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威廉姆·亨利和查尔斯·皮格金,其中,亨利还是人口调查局的头头。他俩提供的方案都是用有色卡片来记录资料,以便于区分数据类型,但统计工作仍然靠手工完成。只有霍列瑞斯运来了一套前所未有的自动制表机。


招标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以相同的数据完成统计任务,并根据时间快慢决定胜负。经过数天的紧张“比赛”,结果已见分晓:录入数据的过程,亨利和皮格金分别用了144小时和100小时,霍列瑞斯的机器只用了72小时;数据统计的过程,亨利和皮格金分别耗费44小时和55小时,霍列瑞斯制表机再次夺冠,仅仅用了5小时28分钟。制表机以无可置疑的优势,让霍列瑞斯赢得了这个合同。


第12次人口普查共设立了235个调查点,动用了超过5万人来负责组织登记和填写表哥。调查内容也比往年增添加了许多,包括性别、婚姻状况、有无孩子等40个项目,数据总量比1870年的普查增加了6倍以上。从正式登记日起,霍列瑞斯机器的速度和可靠性一直令人感到惊讶。每一台制表机都连接着40台计数器,处理高峰期,一天能统计2000~3000个家庭数据,总共处理的人数达到600万人。在霍列瑞斯制表机支持下,第12次人口普查的统计工作仅用了6个星期时间,其中一部分时间还被用来处理上次普查的遗留问题。这种制表机为人口调查局节省了约500万美元费用,是霍列瑞斯本人估计的10倍。人口调查局在报告中写道:“用这种机器,在不增加费用的前提下,过去许多无法编制的表格现在都有可能统计出来了。”


霍列瑞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使他看到了一个有巨大前景的市场。1896年,他趁热打铁创办了一家专业制表机公司,影响力甚至扩大到俄罗斯、加拿大和挪威等国。然而,统计学家毕竟缺乏经商才干,他的公司不久便因资金周转不灵陷入窘境,只好任别人收购。经过几次改组,这家公司最终发展为著名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公司)。


虽然霍列瑞斯的发明并不是通用计算机,除了能统计数据制造表格外,制表机几乎没有别的什么用途,然而,制表机的穿孔卡第一次把数据转变成二进制信息。在早期计算机系统里,这种用穿孔卡片输入数据的方法,一直沿用到20世纪70年代,数据处理也发展成为电脑的主要功能之一。


1923年,霍列瑞斯博士出版了关于计算机的著作,对计算机未来做出了许多正确的预见,为穿孔卡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此,他还获得了西方好几个国家的近50项专利,几乎垄断了这一领域的全部发明权,并使他跻身于“数据处理之父”的行列。


摘自:赛伯时空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8 10:36
克兰德·楚泽

──数字计算机之父





1945年,就在盟军攻陷法西斯德国的首都柏林后不久,从阿尔卑斯山区偏僻小镇欣特斯泰因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一个粮仓地窖里发现了德国研制的先进计算机。


两名英国情报官闻讯匆匆赶到了欣特斯泰因。在攻占该镇的法国士兵带领下,打开了粮仓地窖大门。地窖里面确实存放着一台机器。情报官凑上前仔细打量,这机器怎么看也不像是德国的“先进计算机”,充其量是某个印刷厂遗弃的排字机。两人互相对视着苦笑了一阵:“德军再傻,也不会把这么重要的设备放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山区。”过了很长时间之后,西方计算机界终于认识到,这台貌不惊人的机器,的确是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它研制成功的时间,要比美国、英国的同类发明更早;更重大的意义还在于,它是最先采用程序控制的数字计算机。这台机器的名称是Z-4,它的发明人叫克兰德·楚泽(KonradZuse,1910-1995),一位靠自费起家的土木建筑工程师。


克兰德·楚泽1910年6月22日生于德国维尔梅斯多夫,在东普鲁士接受的早期教育。东普鲁士的文化传统相当保守,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他进入一所比较开放的学校,直到高中毕业。1927年,楚泽考进柏林工业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建筑专业。他从小爱好绘画,具有非常好的美术功底,因此很快就学会了如何设计房屋结构和外观。多才多艺的楚泽兴趣广泛,修理机器的活也很拿手,时常动手制作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玩艺,让班上的同学大吃一惊。


求学期间,楚泽需要完成许多力学计算的功课,诸如桥梁、材料强度设计等等,必须自己动手根据公式算出结果,往往一整天都算不完一道强度核算题目。一天,在疲惫不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楚泽突然发现,写在教科书里的力学公式是固定不变的,他们要做的只是向这些公式中填充数据,这种单调的工作,应该可以交给机器做。


1935年,楚泽获得了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在柏林一家飞机制造厂找到了工作,主要任务恰好是他最挠头的飞机强度分析,繁琐的计算现在变成了他的主要职业,而辅助工具只有计算尺可用。楚泽想制造一台计算机的愿望愈来愈强烈,他在这家工厂里只呆了短短的几个月,便辞职回家做他的“发明梦”。


在父母的帮助下,他把家中的起居室隔出一间,改造成“实验室”兼“制造厂”,孤身一人开始了漫长的研制生涯。楚泽生活在法西斯统治下的德国,无从得知美国科学家研制计算机的消息,甚至没有听说巴贝奇和霍列瑞斯的名字。在这一点上,他远没有美国发明家幸运,无法得到大学或政府机构的任何资助,只有几个朋友“赞助”了很少的一点钱。


几乎用了两年时间在黑暗中摸索,楚泽凭着顽强的毅力独自奋斗。他认为,计算机最重要的部分不一定是计算本身,而是过程和计算结果的传送和储存。因此,他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存储器上,设计了一种可以存储64位数的机械装置——数千片薄钢板用螺栓拧在一起的笨重部件,体积约1立方米——然后与机械运算机构连接起来。朋友们都不太懂他想干什么,只能提供有限的帮助,例如,帮他用切割设备加工了数以百计的金属片。其它的薄钢板,只好靠手锯在圆钢上一片一片锯下来。以这种简陋的条件,1938年,楚泽居然完成了一台可编程数字计算机Z-1。他花光了仅有的几千马克,还是无法买到更合适的零件。因此,Z-1计算机实际上是一台实验模型,虽然可以完成3×3矩阵运算过程,但始终未能投入实际使用。


Z-1计算机最大的贡献是楚泽第一次采用了二进制数,在薄钢板组装的存储器中,楚泽用一个在细孔中移动的针,指明数字“0”或“1”。他的这种选择,明显地受到莱布尼茨著作的启发,他后来发表的研究报告,副题就是“向莱布尼茨致敬”。这台机器也采用了“穿孔带”输入程序,不过不是纸带,而是35毫米电影胶片;数据则由一个数字键盘敲入,计算结果用小电灯泡显示。由于纯机械式Z-1计算机性能不理想,第二年,楚泽的朋友给了他一些电话公司废弃的继电器,楚泽用它们组装了第二台电磁式计算机Z-2,这台机器已经可以正常工作。这时,他的工作引起德国飞机实验研究所的关注,使他得到了一笔资助。1941年,第三台电磁式计算机Z-3完成,使用了2600个继电器,用穿孔纸带输入,实现了二进制数程序控制。程序控制思想虽然过去也有人提倡,但楚泽是把它付诸实施的第一人。Z-3能达到每秒3~4次加法的运算速度,或者在3~5秒内完成一次乘法运算。1942年,在紧张研究的间隙里,他写作了世界上第一个下国际象棋的计算机程序。Z-3计算机正常工作了3年。1944年,美国空军对柏林实施空袭,楚泽的住宅连同Z-3计算机一起被炸得支离破碎。在德国法西斯即将毁灭前夕,楚泽于1945年又建造了一台比Z-3更先进的电磁式Z-4计算机,存储器单元也从64位扩展到1024位,继电器几乎占满了一个房间。为了使机器的效率更高,楚泽甚至设计了一种编程语言Plankalkuel,这一成果使楚泽也跻身于计算机语言先驱者行列。


因害怕再次被炸,楚泽把Z-4搬来搬去,四处转移,最后带着它飞往德国南部,搬到了阿尔卑斯山区欣特斯泰因小镇,于是才有了前面那一幕。


希特勒战败后,楚泽辗转流落到瑞士一个荒凉的村庄,一度转向研究计算机软件理论,最早提出了“程序设计”的概念。1949年,楚泽把他的Z-4计算机安装在瑞士苏黎士技术学院,并且一直稳定地运行到1958年。这时,美、英计算机界才相信德国有位建筑工程师,比他们更早地研制出程序控制数字计算机的事实。目前,在慕尼黑一家博物馆里,仍然存放着一台Z-3原型机,只是它已经无法正常运作。


随后,楚泽创办了“楚泽计算机公司”,1958年研制出电子管通用计算机Z-22R,距离第一台电子管通用计算机ENIAC诞生已经过去了12年之久。电脑史学家认为,如果楚泽不是生活在法西斯统治下的德国,他可能早就把Z型计算机系列升级为电子计算机,世界计算机的历史将会改写。事实上,早在1938年,楚泽和他的朋友已经在考虑用2000个电子管和其他电子元件组装新的计算机。当他在战后听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早已研制出电子管计算机的消息,不禁感叹地说:“我所能做的,仅仅是摇摇头而已。”


早在1938年就发明了计算机的楚泽,几乎被人遗忘了几十年。他在1941年为Z-3计算机提出的专利申请,到了1967年,法官仍然拒绝受理,理由是“缺乏创造性”。直到1962年,他才被确认为计算机发明人之一,得到了8个荣誉博士头衔以及德国大十字勋章。后来,柏林博物馆还重新建造了Z-1计算机。


20世纪60年代初,楚泽计算机公司已发展为数千员工的企业,销售了近300台各类计算机。1966年,他的公司被著名的西门子公司收购,楚泽担任了西门子公司的顾问。


楚泽活到85岁高龄,一直与夫人居住在富尔达附近的一幢简朴住宅里,于1995年12月19日逝世。值得欣慰的是,全世界都已经承认他是“数字计算机之父”。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8 10:36

您了解防火墙吗?



陈升、世杰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要想保证网络的安全,应做好对服务器漏洞、操作系统漏洞、网络传输入侵的防御。其中,针对网络传输入侵,我们可采用防火墙来进行防御。


防火墙能干什么


要想知道防火墙能干什么,首先就要了解防火墙的定义,因为防火墙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因此其定义也比较晦涩:防火墙是建立在两个网络边界上的实现安全策略和网络通信监控的系统或系统集,它强制执行对内部网络(如校园网)和外部网络(如Internet)的访问控制。通过建立一整套规则和策略来监测、限制、转换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实现保护内部网络的目的。防火墙的功能主要有访问控制、授权认证、地址转换、均衡负载等。


防火墙的分类


防火墙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依据采用的技术的不同,防火墙产品可分为软件防火墙、硬件防火墙和软硬一体化防火墙;按照应用对象的不同,防火墙产品可分为企业级防火墙与个人防火墙;根据防御方式的不同,防火墙产品又可分为包过滤型(PacketFiltering)防火墙、应用级网关型(ApplicntionLevelGateway)防火墙和代理服务型(ProxyService)防火墙。


防火墙的防御机理


想要真正了解防火墙,就得了解一下它们的防御机理。防火墙技术很深奥,以下我们将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它阐述清楚。


1、包过滤型防火墙:数据包过滤技术是在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选择、过滤,选择、过滤的标准是以网络管理员事先设置的过滤逻辑(即访问控制表)为依据的。防火墙通过检查数据流中每个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所用端口号、协议状态等信息,来确定是否允许该数据包通过。包过滤型防火墙的优点是效率比较高。


2、应用级网关型防火墙:应用级网关是在网络应用层上建立协议、实现过滤和转发功能的。它针对特定的网络应用服务协议,采用不同的数据过滤逻辑,并在过滤的同时对数据包进行必要的分析、登记和统计,形成报告,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应用级网关型防火墙和包过滤型防火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仅仅依靠特定的逻辑判定是否允许数据包通过。一旦满足逻辑,则防火墙内外的计算机系统就建立起直接的联系,防火墙外部的用户便有可能直接了解防火墙内部的网络结构和运行状态,从而使非法访问和攻击容易得逞。


3、代理服务型防火墙:代理服务也称链路级网关(CircuitLevelGateways)或TCP通道(TCPTunnels),也有人将它归于应用级网关一类。它是针对包过滤和应用级网关技术存在的缺陷而引入的防火墙技术,其特点是将所有跨越防火墙的网络通信链路分为两段。防火墙内外计算机系统间应用层的“链接”由代理服务器实现,外部计算机的网络链路只能到达代理服务器,从而起到了隔离防火墙内外计算机系统的作用。此外,代理服务器也对过往的数据包进行分析、注册登记,形成报告。当发现被攻击迹象时,代理服务器会向网络管理员发出警报。


应用级网关型和代理服务型防火墙大多是基于主机的,价格比较贵,但性能很好,其安装和使用也比采用数据包过滤技术的防火墙复杂一些。


配置防火墙的小例子


在对防火墙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防火墙的配置。


笔者曾将学生机房局域网内的PC通过Linux路由器与校园网相连,并进一步通过校园网进入Internet,同时在Linux路由器上配置了防火墙,实践证明,防火墙有效地控制了学生对非法IP地址的访问,并成功地记录下每个IP地址的网络流量,为计费和网络管理提供了依据。Linux的防火墙配置可以通过简单的命令逐条进行,也可编好Shell程序放到系统的启动目录下自动执行。其命令格式非常简单,现举例如下:


#ipfwadm-A


#ipfwadm-I-aaccept-s192.168.0.0/16/*接受来自192.168.0.0的所有数据包*/


#ipfwadm-I-adeny-s10.89.0.0/16/*丢掉来自10.89.0.0的所有数据包*/


#ipfwadm-O-areject-s202.102.32.0/18/*丢掉来自202.102.32.0的所有数据包,并发送拒绝信息包给请求者*/


摘自:《中国电脑教育报》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8 10:36
黑客简史







黑客的早期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麻省理工学院(MIT)率先研制出“分时系统”,学生们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电脑终端。不久后,MIT学生中出现了大批狂热的电脑迷,他们称自己为“黑客”(Hacker),即“肢解者”和“捣毁者”,意味着他们要彻底“肢解”和“捣毁”大型主机的控制。


1961年,拉塞尔等三位大学生,在PDP-1上编制出第一个游戏程序“空间大战”。其他学生也编制出更多更“酷”的玩艺,例如象棋程序、在分时系统网络里给别人留言的软件等等。MIT的“黑客”属于第一代,他们开发了大量有实用价值的应用程序。


60年代中期,起源于MIT的“黑客文化”开始弥散到美国其他校园,逐渐向商业渗透,黑客们进入或建立电脑公司。他们中最著名的有贝尔实验室的邓尼斯·里奇和肯·汤姆森,他俩在小型电脑PDP-11/20编写出UNIX操作系统和C语言,推动了工作站电脑和网络的成长.


MIT的理查德·斯德尔曼后来发起成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成为国际自由软件运动的精神领袖。他们都是第二代“黑客”的代表人物。


1975年,爱德华·罗伯茨发明第一台微型电脑“牛郎星”。美国很快出现了一个电脑业余爱好者在汽车库里组装微电脑的热潮,并组织了一个“家庭酿造电脑俱乐部”,相互交流组装电脑的经验。以“家酿电脑俱乐部”为代表的“黑客”属于第三代,他们发动了一场个人电脑的革命。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人创办了苹果和微软公司,后来都成了重量级的IT企业。


新一代“黑客”伴随着“嬉皮士运动”出现。艾比·霍夫曼是这代黑客的“始作俑者”。霍夫曼制造了许多恶作剧,常常以反对越战和迷幻药为题。1967年10月,他领导了一次反战示威,号召黑客们去“抬起五角大楼”。他还创办了一份地下技术杂志TAP,告诉嬉皮士黑客如何在现存的体制下谋生,并大量介绍电话偷窃技术。


从70年代起,新一代黑客已经逐渐走向自己的反面。1970年,约翰·达帕尔发现“嘎吱船长”牌麦圈盒里的口哨玩具,吹出的哨音可以开启电话系统,从而借此进行免费的长途通话。他在黑客圈子里被叫做“嘎吱船长”,因盗用电话线路而多次被捕。


苹果公司乔布斯和沃兹奈克也制作过一种“蓝盒子”,成功侵入了电话系统。


1982年,年仅15岁的凯文·米特尼克闯入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这是首次发现的从外部侵袭的网络事件。他后来连续进入到美国多家大公司的电脑网络,把一些重要合同涂改得面目全非。1994年,他向圣迭戈超级计算机中心发动攻击,将整个互联网置于危险的境地。米特尼克曾多次入狱,指控他偷窃了数以千计的文件以及非法使用2万多个信用卡。他是著名的“世界头号黑客”,


80年代初,计算机地下组织开始形成,出现了早期的计算机窃贼。1984年,德国汉堡出现了一个名叫“混沌”计算机俱乐部(CCC),其成员竟然通过网络将10万美元从汉堡储蓄银行转到CCC账号上。1987年,CCC的成员攻入了美国宇航局的SPAN网络。


1984年,美国黑客戈德斯坦创办著名的黑客杂志2600:TheHackerQuarterly;10年后,这份杂志已有可观的发行量,1995年达到了2万册。


1988年11月2日,美国康奈尔大学23岁学生罗伯特·莫里斯,向互联网络释放了“蠕虫病毒”,美国军用和民用电脑系统同时出现了故障,至少有6200台受到波及,约占当时互联网络电脑总数的10%以上,用户直接经济损失接近1亿美元,造成了美国高技术史上空前规模的灾难事件。


1995年,俄罗斯黑客列文在英国被捕。他被控用笔记本电脑从纽约花旗银行非法转移至少370万美元到世界各地由他和他的同党控制的账户。


1999年3月,美国黑客戴维·史密斯制造了“梅利莎”病毒,通过因特网在全球传染数百万台计算机和数万台服务器。


2000年2月,全世界黑客们联手发动了一场“黑客战争”,把整个网络搅了个天翻地覆。神通广大的神秘黑客,接连袭击了因特网最热门的八大网站,包括亚马逊、Yahoo和微软,造成这些网站瘫痪长达数小时。FBI仅发现一个名为“黑手党男孩”的黑客参与了袭击事件,对他提出的56项指控只与其中几个被“黑”网站有关,估计造成了达17亿美元的损失。


2000年5月,菲律宾学生奥内尔·古兹曼炮制出“爱虫”病毒,因电脑瘫痪所造成的损失高达100亿美元。全世界反黑客、反病毒的斗争呈现出越来越激烈的趋势。


摘自:赛伯时空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8 10:36

网上安家







要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首先你的电脑上应该有一个Modem。目前常用的都是56K的。在选择时,最好选硬“猫”。


当电话接通后,你就可以上网了。上网可以有三种方式:


1.直接拨163:打开控制面版,点击新建链接,在电话号码内写上“163”。完成“我的链接”后,点击它开始上网,在用户名内填“163”,密码也是“163”,点击连接就可上网。这里有个选项问:是否保存密码,如果你保存了,下一次就不用输入密码了,如果该项前不打对勾,每次连接网络时都必须重新写密码,不过重新写的好处就是不泄露你的密码。这种上网方式价格最贵。


2.申请帐号上网:电话接通后你就可以到邮局申请互联网帐号了。目前的资费标准是:163的开户费为100元,上网后每小时2元的网络使用费和4元的电话费,共6元/小时。263有两种包月标准,第一种“60元/月”,最多网费为60元,但是你不上网,每月也交60元。另一种是“80元/月”包月,当网费不到80元时,按实际网费收取,该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当网费超过80元时,按80元收取。


3.电话卡上网:该项也比较方便,价格也不是太贵。1小时的网络使用费不足2元。在建立“新建连接”时电话号码一定要写上网卡上的号码,如我买了20元的163上网卡,在电话号码栏内必须填成“163”。


如果你还没有电子信箱,你上网后应该首先申请一个电子信箱。许多大网站都有这项业务:如网易、搜狐、洪恩等。打开它们的网页,击“免费信箱”即可。


要在网上安家,下一步就要申请一个主页空间了,网易、搜狐都有100M的免费主页空间可以申请,其它网站如多来米、深圳在线等也都有这项业务。


申请了主页空间,就要上传你的网页了。先制作一个精美的页面,然后配上丰富的内容,就可以让大家浏览你的网页了。


最后一步是宣传你的网站,在大网站的搜索引挚上注册你的网站,在你的网上放上友情链接。这样才会增加别人对你的网站的了解。


在网上建一个家,最重要的是丰富的内容和对读者负责的态度,这些都是你的网站赢得大量读者的法宝。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8 10:36

ISDN简介







ISDN,英文全称是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network,中文称呼是"综合业务数字网",是一个采用数字传输与数字交换的网络,它将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电信业务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数字网络进行传输和处理,用户需通过一个电话端口即可实现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的传送。中国电信称其为"一线通"。


ISDN起源于1967年。CCITT(现ITU-T)对ISDN是这样定义的:“ISDN是以综合数字电话网(IDN)为基础发展演变而成的通信网,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用来支持包括话音在内的多种电信业务,用户能够通过有限的一组标准化的多用途用户──网络接口接入网内。"


ISDN主要应用于Internet接入、话音新业务、公司网络的互连或远程接入、大型商业用户专线连接备份和流量溢出备用、桌面可视系统及视频会议等应用。是专为高速数据传输和高质量语音通信而设计的一种高速、高质量的通信网络,用户可以用申请模拟电话线相同的方式申请ISDN线。作为一个全数字的网络,ISDN是与其他计算机系统、其他网络,诸如Internet、LAN进行通信的理想工具。


ISDN入网具有以下特点:1.上网速度更快,最低传输速率64Kbit/s(1B信道),最高可到128Kbit/s(2B信道)。拨通时间只需几秒钟;2.上网的同时还可接、打电话或收发传真(ISDN线有两个信道,利用一个信道上网时,另一个信道照常可以接听电话);3.稳定可靠,数字传输比模拟传输更不会受到静电和噪音的干扰,更少错误和重传;4.可支持局域网或多台PC机单向接入互联网。


最近几年,由于Internet、居家办公和远程接入等综合业务的发展,人们对信息传递方式的多样性和信息传递高速率的要求不断增加,ISDN的发展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8 10:37

计算机之父

──冯·诺依曼





现在使用的计算机,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它是由世界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约翰·冯·诺依曼(JohnVonNouma,1903-1957),美藉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他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6岁时就能用古希腊语同父亲闲谈,其中最擅长德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然如此。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两人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1921年至1923年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1927年至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1931年成为该校终身教授。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的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土。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


1954年夏,冯·诺依曼被使现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

1954年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是人类智力解放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西方的经济学家称之为现代新产业革命的一个标志。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现在使用的计算机,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它是由世界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


约翰·冯·诺依曼(JohnVonNouma,1903-1957),美藉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他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6岁时就能用古希腊语同父亲闲谈,其中最擅长德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然如此。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两人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1921年至1923年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1927年至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1931年成为该校终身教授。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的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土。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


1954年夏,冯·诺依曼被使现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


冯·诺依曼在数学的诸多领域都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他主要从事算子理论、鼻子理论、集合论等方面的研究。1923年他作了关于集合论中超限序数的论文,这篇论文显示了冯·诺依曼处理集合论问题所特有的方式和风格。他把集会论加以公理化,他的公理化体系奠定了公理集合论的基础。他从公理出发,用代数方法导出了集合论中许多重要概念、基本运算、重要定理等。特别在1925年的一篇论文中,冯·诺依曼就指出了任何一种公理化系统中都存在着无法判定的命题.


1933年,冯·诺依曼解决了希尔伯特第5问题,即证明了局部欧几里得紧群是李群。1934年他又把紧群理论与波尔的殆周期函数理论统一起来。他还对一般拓扑群的结构有深刻的认识,弄清了它的代数结构和拓扑结构与实数是一致的。他对其子代数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莫定了它的理论基础,从而建立了算子代数这门新的数学分支。这个分支在当代的有关数学文献中均称为冯·诺依曼代数。这是有限维空间中矩阵代数的自然推广。冯·诺依曼还创立了博奕论这一现代数学的又一重要分支。1944年发表了奠基性的重要论文《博奕论与经济行为》。论文中包含博奕论的纯粹数学形式的阐述以及对于实际博奕应用的详细说明。文中还包含了诸如统计理论等教学思想。冯·诺依曼在格论、连续几何、理论物理、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气象计算、原子能和经济学等领域都作过重要的工作。


冯·诺依曼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的开拓性工作。


现在一般认为ENIAC机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是由美国科学家研制的,于1946年2月14日在费城开始运行。其实由汤米、费劳尔斯等英国科学家研制的“科洛萨斯”计算机比ENIAC机问世早两年多,于1944年1月10日在布莱奇利园区开始运行。ENIAC机证明电子真空技术可以大大地提高计算技术,不过,ENIAC机本身存在两大缺点:(1)没有存储器;(2)它用布线接板进行控制,甚至要搭接见天,计算速度也就被这一工作抵消了。ENIAC机研制组的莫克利和埃克特显然是感到了这一点,他们也想尽快着手研制另一台计算机,以便改进。


冯·诺依曼由ENIAC机研制组的戈尔德斯廷中尉介绍参加ENIAC机研制小组后,便带领这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科技人员,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军.1945年,他们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棗EDVAC(ElectronicDiscreteVariableAutomaticComputer的缩写).在这过程中,冯·诺依曼显示出他雄厚的数理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了他的顾问作用及探索问题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EDVAC方案明确奠定了新机器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并描述了这五部分的职能和相互关系.EDVAC机还有两个非常重大的改进,即:(1)采用了二进制,不但数据采用二进制,指令也采用二进制;(2建立了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便可一起放在存储器里,并作同样处理.简化了计算机的结构,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速度.1946年7,8月间,冯·诺依曼和戈尔德斯廷、勃克斯在EDVAC方案的基础上,为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研制IAS计算机时,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初探》.以上两份既有理论又有具体设计的文件,首次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计算机热”,它们的综合设计思想,便是著名的“冯·诺依曼机”,其中心就是有存储程序。


原则上指令和数据一起存储.这个概念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指导着以后的计算机设计.自然一切事物总是在发展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天人们又认识到“冯·诺依曼机”的不足,它妨碍着计算机速度的进一步提高,而提出了“非冯·诺依曼机”的设想.冯·诺依曼还积极参与了推广应用计算机的工作,对如何编制程序及搞数值计算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冯·诺依曼于1937年获美国数学会的波策奖;1947年获美国总统的功勋奖章、美国海军优秀公民服务奖;1956年获美国总统的自由奖章和爱因斯坦纪念奖以及费米奖。


冯·诺依曼逝世后,未完成的手稿于1958年以《计算机与人脑》为名出版。他的主要著作收集在六卷《冯·诺依曼全集》中,1961年出版。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8 10:37
计算机名词解释







1、IP地址和域名


任何连在Internet上的电脑,我们都叫做主机(host),任何一部主机都有一个如同我们身份证号码一样独一无二的号码,这就称为IP地址。我们可以靠IP地址来辨别各个不同的主机。


IP地址由四组数构成(每组8位,共32位);而且每组数的范围为0~255。例如下面的IP地址:


11010010110100010001011011010010↑↑↑↑21020922210 在IP地址的四组数字中,包含了两部分的信息:即网络代号(NetID)和主机代号(HostID)。


在Internet上,共有A、B、C三类网络类型,其中A类网络采用IP地址的第一组数字标识网络,后面的三组数字均用来识别主机;B类网络采用IP地址的前两组数字标识网络,后两组数字标识主机;C类网络则用IP地址的前三组数字标识网络,最后一组数字标识主机。应此,A类网络可容纳的主机数量最大,B类网络次之,C类网络最小。


IP地址的通用模式如下:


0~255.0~255.0~255.0~255


再来看看域名这个Internet上司空见惯的玩意儿又是什么。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IP地址是一大串枯燥的数字,既难记又不易理解。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就引入了域名(Domain)用以替代冗繁拗口的IP地址。简而言之,域名就是IP地址的一种英文替代。这样,有了域名,就可以轻松记住Internet上的各台主机地址啦!域名的一般格式如下:


主机名.机构名.类别名.地区名


例如:新浪网的域名为:WWW.sina.com.cn


2、网页(WebPage)与主页(HomePage)


WWW网站上的供人阅读的文件,我们称为Web(网页)。


所谓主页(HomePage),简单地讲就是进入WWW网站的第一个网页。该页面也是进入该网站其他网页的“入口”。通过主页上的介绍或说明,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该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项目。


3、什么是浏览器(Browser)?


浏览器就是装在我们的电脑上的一种软件,通过它才能方便的看到Internet上提供的远程登陆(Telnet)、电子邮件、文件传输(FTP)、网络新闻组(NetNews)、电子公告栏(BBS)等服务资源。主要的浏览器有IE和Netscape,版本越高支持的网页效果就越多,所以要经常升级啊(免费的)。


4、什么是超链接(Hyperlink)?


超链接是WWW上的一种链接技巧,它通过已定义好的关键字和图形,只要您点取某个图标或某段文字,就可以自动连上相对应的其他文件。所以在WWW的站点画面中,您可以通过超链接点取的方式,从一个网页链接到另一个网页。


5、什么是超文本文件(Hypertext)?


超文本则是指具有超链接功能的文件。它可以将文件中已经定义好的关键字(Keyword),通过鼠标的点取(Click),便可以取得该关键字的相关解释。这种新的阅读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更方便!例如目前Office2000的在线帮助或网页内的叙述文件,大都以超文本的方式来提供给用户进行信息的阅读。


6、HTML


我们常看到Internet上的文件扩展名为*.html;这个.html就是指这份文件是以HTML语言编写完成的。在WWW上除了接受一般文字形态文件外,大部分网页都采用HTML来表达文件信息。HTML文件基本上就是一种文字文件,所以不但学习起来颇为简单,一般只要用简单的文字编辑器(Word,NotePad等)来编写就可以了。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8 10:37
Internet的服务功能







1、万维网WWW(WorldWideWeb)


WWW是目前Internet中最流行的服务项目。由于电脑技术不断的进步,许多程序软件都是以结合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媒体的形式出现。我们一般都是通过WWW来浏览这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精彩信息。

2、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TransferProtocol)


FTP主要是提供Internet使用者在Internet上正确传送及接收大量文件。特别是许多共享软件(Shareware)和免费软件(Freeware)都放在FTP的资源中心。您只要使用FTP文件传输程序连上所需软件所在的主机地址,就可以将软件下载到您的硬盘中了。


3、文件搜寻系统Archie


对FTP而言,就像是一座巨型宝藏,奇珍异宝应有尽有。但是入宝山可总得要一份藏宝图吧!而Archie无疑是在FTP中快速寻找所需要文件和程序的搜寻工具。更确切地说,Archie就是可提供FTP中的免费或共享软件的列表清单,它能帮助用户在短时间内轻松找到所需文件。


4、电子邮件Email(Electronicmail)


电子邮件(Electronic-mail:E-mail)可以说是Internet上最广泛使用的服务。尤其现在的电子邮件不只是传送单纯的文字信息;更可以包括声音、影像、动画等。而且写上对方网络上的地址,就可以全天候24小时通过Internet,让对方收到。


5、电子布告栏BBS(BulletinBoardSystem)


BBS提供较小型的区域性在线讨论服务(不像网络新闻组规模那样大)。它在Internet尚未流行之前已随处可见。通过BBS可进行信息交流、文件交流、信件交流、在线聊天等。


6、网络新闻组(Netnews)


NetNews拥有上千个新闻讨论组(NetsGroup),可供网虫们谈天说地、交换信息。尤其在Internet的网络新闻组上,各种各样的讨论区比比皆是,多如牛毛!其实网络新闻组也就是BBS各种讨论区的大集合!


7、多人实时聊天IRC(InternetRelayChat)


和BBS站的功能相似,都是闲话家常的好去处。不过唯一不同的是在IRC上有许多频道(channel),并且在我们进入某个频道后,都可以跟来自五湖四海朋友同时一起用文字的方式交谈。后面将会特别介绍MicrosftChat,它是目前试用人数最多、最快捷的一种工具。


8、网络会议(NetMeeting)


网络会议(NetMeeting)是最近随着网络电话(I-Phone)发展环境成熟,才在Internet上逐渐风行的功能,说明白一点就是很多在不同地方的人可以一起来个电话会议。如果再配合视频设备的话,还可以来个临场感十足的视频会议。


9、远程登陆(Telnet)


远程登陆功能曾经是Internet最强大的功能之一。您可以使用Telnet和Internet上某一台电脑连线,只要拥有这台主机的帐号及密码(例如有些电脑是对外开放的BBS站),就可以使用这台电脑主机上的资源了。


以上介绍的是Internet上比较常用的几种服务功能;而实际在Internet上还有很多功能等着您来“挖掘”,比如说像及时播放(RealAudio)、网上理财、网络购物、网络传真、网上电影等等。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Internet肯定会成为每个现代人的必备工具。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8 10:37

什么是新闻组(NEWS)?







新闻组是个人向新闻服务器所投递邮件的集合。也就是就,新闻组就是很多邮件的集合,但这些邮件大多是有着共同主题的,比如体育新闻组、幽默笑话新闻组等等。新闻组存放在“新闻服务器”上,同一个新闻服务器上会有很多新闻组。


怎样订阅新闻组?


在订阅新闻组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知道希望订阅的新闻组的服务器名。比如,我们希望订阅“济南万千”的新闻组,它的域名是:webking.online.jn.sd.cn。然后我们在outlookexpress中单击“阅读邮件”。这时进入“连接新闻服务器”的向导。第一步需要您输入姓名,这里的姓名您可以填写真实姓名。单击下一步。在这里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比如:zzu@163.net。继续。第三步比较重要,您需要输入希望订阅的新闻组,所以我们输入:webking.online.in.sd.cn,也就是“济南万千”的地址。对于国内的很多新闻服务器,都是不需要登陆录的,所以“我的新闻服务器要求登录”项可以不加选择。第四步是输入该新闻服务器的友好名称,推荐使用中文,这样在订阅多个服务器之后,利于区分。例如我们这时输入“济南万千”。下面到了选择连接方式,根据您的情况选择,一般推荐选择“手工建立INTERNET连接”,这样在使用中更为随意。最后是祝贺窗体。请单击“完成”。你可不要以为这样就完成了,刚才做的只是连接新闻服务器,并没有真正的订阅服务器上的新闻组。所以它会提示您,“您目前没有与任何新闻组预定,想现在查看可用的新闻组列表吗?”如果您是目前是在线的,您可以马上选择是。否则,您就要等到在线的时候查看了。查看新闻组列表是自动的,如果在上一步,您选择了是,它就会根据服务器的域名连上该新闻服务器并下载可用的新闻组列表。需要一点时间,请耐心等待。您可以看到下载下来的新闻组有很多。记住。只有订阅才能收到这些新闻组的信息。点击您感兴趣的新闻组,当然可以一次选多个,方法是按住<ctrl>键再点击,您选中的新闻组会是蓝底白字。然后,点击“订阅”,这时您订阅的新闻组左边都加了标记。可别忘了点“确定”按钮呀!这时,您看到的OUTLOOKEXPRESS窗口中,已经显示出您订阅的新闻组了。这说明,你的订阅成功了!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8 10:38
全国少儿计算机考试(NIT)基本介绍







一、什么是计算机NIT考试


NIT考试是NationalAppliedInformationTecnologyCertificate的缩写。即: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它是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推出并主办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与考试系统。该系统借鉴了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举办的剑桥信息技术(CIT)的成功经验并与之接轨。该系统采用了模块化结构,精讲多练的个性化教学,测试技能的规范化考试等先进的系统要素。从而更适合各种行业人员岗位培训和个人的特定需求。


目前,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已在全国部分省市推广并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和成效。


1.NIT的特点


NIT与其它计算机类的培训与考试相比,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1)培训与考试设置的模块化


这里所谓"模块(Module)",是指一个具体的应用软件的学习和考试。如Word97、Excel97、PowerPoint等。它与英国剑桥信息技术证书(CIT)所设模块基本上是相对应的。这种按模块化组织培训起码有许多好处。例如,可以根据培训单位和社会需求,灵活选择某些模块的教学;提供学员多种选择机会,便于满足学员的需要和兴趣,并能体现个性;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随时增加新模块,以满足社会需求


(2)培训考试特点


过程式考核(含上机)+作业设计(培训点作品)+上机考试(教育部统考作品)。


NIT的规定,学员应先参加培训,并在过程式考核与作业设计通过后,方能参加上机考试。


为了解和考核每个学员平时的学习情况,NIT设置了《学员评估记录表》,并由任课教师逐项进行过程式考核;


在培训过程中,要求每个学员能完成一份符合《培训与考试大纲》要求,并能体现个性和创造性的作业设计。


NIT考试基本思想是"重技能、重应用"。培训与考试都是围绕"技能"这一主题展开的,主要表现在: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技能培训目标(若干个知识点和操作要点);培训中,不强调理论,而注重实际操作技能;上机操作的时间比例,要求占整个培训时间的70%以上。


(3)NIT证书的价值


学员(或单位)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NIT模块。每个模块独立进行过程式、作业设计考核和上机考试,均已通过后的学员即可获得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全国通用。从而为用人单位录用、考核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客观、统一、规范的标准。


NIT证书与国际接轨


获得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的学员,可以申办相应的英国剑桥信息技术(CIT)证书。英国剑桥信息技术证书在一定的国际范围内是通用的(42个国家和地区)。


一个NIT证书持有者并不一定是计算机专家,但应具有以下能力:


具有使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


具有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和执行日常事务的能力


具有一定自我开发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二、什么是少儿计算机NIT考试


全国少儿计算机考试(简称少儿NIT)是教育部考试中心新近推出的面向5--16岁少年儿童的计算机培训考试系统。其培训考试的方法和指导思想与成人NIT基本一致,并强调以培训为核心、以第二课堂为基地。内容上紧跟技术的发展、形式活泼有趣、寓教于乐。适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每个考试模块根据少儿的不同年龄设2至3个级别(A级:5--8岁;B级:8--11岁;C级:11--16岁)。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年龄,选择不同的模块和级别报名参加学习,也可根据自身情况跨级别参加学习,不限年龄。


三、少儿计算机NIT考试的培训内容


少儿计算机NIT由十个模块组成,是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定教材,其内容和教材名称如下:


内容教材名称简称涉及级别


电脑画图和简单图形处理快乐的小画家画图A,B


Excel电子表格技巧快乐的小管家Excel表格B,C


汉字输入,多媒体作文技术快乐的小作家Word或WPS2000文字A,B,C


Internet网络基本技能网上冲浪网络B,C


电脑基本知识和操作系统芝麻开门基础B,C


Photoshop5图象处理技巧图象处理小专家Photoshop图象C


FrongtPage2000网页制作网页制作小专家网页C


Access2000数据库基础数据处理小专家数据库C


VB6.0程序设计常识程序设计小专家编程C


PowerPoint2000多媒体制作多媒体报告小专家多媒体


四、少儿计算机NIT考试的考试方法


基础模块采取"过程"式考试,在培训各个阶段中,根据考试中心的统一问卷进行逐项当面测试打分。本模块只评"合格"与否。


其它模块考试试题由"作品"考试和"上机"考试两部分组成。作品考试在培训点的培训过程中陆续完成,上机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在统一时间进行上机考试,并统一阅卷,评出5个等级。


少儿NIT十个考试模块共十个证书。获得3个证书(必须含基础模块)的可以获得铜牌证书;获得6个模块证书的可以得到一个银牌证书;获得十个模块证书,可以得到一个金牌证书。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8 10:38
PC20年







2001年8月12日是个人电脑诞生20周年纪念日,本文简介PC机走过的历程。


1981年8月12日,IBM公司在纽约宣布IBMPC机面世,计算机历史从此进入了个人电脑新纪元。第一台IBMPC采用Intel4.77M的8088芯片,仅64K内存,采用低分辨率单色或彩色显示器,单面160K软盘;并配置了微软公司的MS-DOS操作系统软件。


1983年初,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在介绍上年度风云人物时写到:“在一年的新闻里,这个最吸引人的话题,它代表着一种进程,一种持续发展并被广泛接收和欢迎的进程。这就是为什么《时代》在风云激荡的当今世界中选择了这么一位风云人物,但这完全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台机器。”这台机器就是IBMPC个人电脑。


1982年11月,康柏(Compaq)电脑公司推出第一台“可以提着走的电脑”——便携式PC机Portable,也是第一台非IBM制造的PC兼容机。


1983年5月8日,IBM趁势推出带有10M硬盘的IBMPC/XT。全世界电脑厂商也纷纷转产PC兼容机。从此,个人电脑大量走进学校、机关、工厂、商店,走进了千百万家庭。


1987年4月,IBM新研制出IBMPS/2个人电脑,采用微通道结构(MAC),不与原来的ISA总线兼容,关上了开放的大门。以康柏为首的兼容厂商宣布与IBM分道扬镳,个人电脑市场出现了激烈的竞争。


1986年9月,康柏第一次领先推出16MHz的386芯片个人电脑DeskproPC。到1994年,这家公司登上了个人电脑全球市场的首位。1985年11月微软公司开发成功Windows1.0版视窗系统;1990年5月Windows3.0版面世,终于与386系列个人电脑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共同领导了个人电脑的时代潮流。


1985年6月,我国成功地研制出第一台PC机——长城0520CH,开始了我国批量生产个人电脑的历程。到90年代,我国已经能够与CPU芯片换代同步研制出最新款式的个人电脑。


1989年戴尔(Dell)公司依托直销486芯片的个人电脑,迅速成为个人电脑市场上的新秀。486和奔腾(Pentium)个人电脑相继成为市场的主流。同时,多媒体也开始成为个人电脑的重要配置,CD-ROM光盘、声卡和高分辨率的视频显示使个人电脑登上了新的台阶。


随着互联网络时代的到来,能够上网的个人电脑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用户利用个人电脑进行网上浏览、网上冲浪和发E-Mail。


PC电脑也在向小型、薄型方向发展,笔记本个人电脑越来越受到“办公一族”的青睐。


2000年11月12日,微软宣布推出薄型个人电脑TabletPC,尺寸只有A4纸大小,厚度约为2.5cm,液晶显示器为触摸屏方式,通过电子笔的压力确定光标位置,配备128MB内存和10GB硬盘,在随身携带时可以使用笔输入。


2000年11月,Intel发表“奔腾4”芯片,奔腾4电脑也同时进入市场。个人电脑在网络应用,图像、语音和视频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功能得到了新的提升。在迎接个人电脑诞生20周年的时候,奔腾4型个人电脑正在成为主流和时尚。


摘自:赛伯时空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8 10:38

美国人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







长期以来,中国孩子接受的是灌输教育,美国孩子则不同。一般说来,考试中国孩子胜过美国孩子,但轮到动手或研究时往往就不如美国人了。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笔者发现在美国的孩子看上去是在无忧无虑中长大的。孩子小的时候功课很少,回家主要是以玩为主,到了该上大学之时,也不必像国内高中生那样必须走那道高考独木桥,美国孩子要想上大学只需凭学校的积点、老师的推荐以及社会活动的表现,就可申请大学。录不录取,全凭大学对人才的需要。孩子用不着为上大学而担心,因为这所大学不录取,那所大学也能录取,可谓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虽然美国孩子的成长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笔者通过与当地美国人交流发现,美国家长在如何让孩子尽早具有独立性和智力的潜质开发方面独具匠心,下了很大的功夫。有人说中国孩子是抱大的,而美国孩子则是爬大的,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在美国,无论在哪里,都可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会主动跑上前去,弯腰伸手扶起孩子,而只是叫一声起来,小孩看到没有大人扶,就只好自己站起来,除非摔得个头破血流。无论在公园里,还是在街头抑或是飞机的过道上,都可以看到小孩在前面摇摇晃晃地走,父母在后跟着跑的惊险镜头。


美国的父母对与孩子的交流也十分重视。笔者一次乘机从纽约到明尼那波利,途中整整5个小时,坐在后排的母亲一刻也没有停止与自己2岁和5岁的孩子进行交流,孩子有问必答,同时母亲也像一个循循诱导的教师一样,与孩子促膝谈心,就像是兄弟姐妹那样,非常平等,尊重彼此,没有凌驾于孩子头上的架势。途中孩子问的问题十分有趣,如飞机为何在雪上飞?飞机在飞的时候怎么不动?飞机上的窗子为何不能打开等等?


我的一位美国朋友告诉我,美国家长十分注意与孩子的交流。当孩子呱呱落地时,做父母的就试着与呀呀学语的孩子交流,将父母的感情传给孩子。打开美国的报章,也有鼓励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文章,称美国的父母已达成共识,想要培育出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首先应学会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和宝宝交流。父母不用担心这种交流会变成单方面的意愿,因为宝宝一出生就有了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且愿意和你们交往。


妈妈是宝宝第一个和接触时间最多的交流对象,母子间目光相互注视就是交往的开端。母亲还可利用一切机会与宝宝交流,如:喂奶、换尿布或抱宝宝之际都会和他说话,并展出微笑的面容,说一些诸如“看看妈妈”“宝宝真乖”等亲密的话语。如果宝宝在吃奶时听那些话,就会减慢甚至停止吸吮的速度,说明宝宝在听妈妈讲话。 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除了和宝宝“交谈”,还可以和宝宝逗乐,比如摸摸宝宝的头、轻轻挠宝宝的小肚皮,以引起宝宝的注意,并逗引他微笑。当婴儿微笑时,要给予夸奖,更别忘了妈妈那轻轻一吻也是给宝宝的美好奖励。


利用一切机会和宝宝交往,让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中辨别不同人的人声、语境,认识不同人的脸、不同表情,维持愉快的情绪。笔者认为,美国孩子为何长大上大学后独立性强、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塑性大,这与父母对幼儿的语言开发是分不开的。


据美国朋友介绍,美国孩子很小就与父母分开住,孩子单独睡一个房间。当然也会有孩子怕寂寞,这也好办,就让他从小与小狗为伍。无怪当小狗失踪或去世时,很多孩子都哭得悲痛欲绝,因为孩子与狗的感情胜过了父母!孩子到了18岁时,就得自己挣钱解决生计,这倒不是父母没钱,而是让孩子自己挣钱早日独立。美国孩子从小就经常听到父母的口头禅:“自己照顾好自己”、“让你的生活明天变得更美好”。美国父母是这样看的,让孩子自己挣钱,是让孩子知道挣钱的辛苦和不易,以及挣钱的价值。


上大学后,孩子就可申领信用卡,这是学会理财的第一步,支付账单,如果不及时付账单,个人信誉就有污渍,以后就会遇到许多麻烦。在临近大学毕业时,汽车销售商就会到学校推销汽车。孩子租车后,开始自己租公寓,打零工,不过这时孩子还没有固定工作,买大件得有人给你担保,让你知道这钱不是白挣的。然后,毕业后可以找到固定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收入增长,就会买房子、汽车,以及进一步改善生活,这种体制可以让孩子尽早地适应社会独立的生活。


笔者认为,这种培养孩子成才的体制对中国父母培养孩子不妨是一个良好的借鉴。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8 10:38
阿伦·图灵







正如美国电脑界有冯·诺依曼一样,在英国电脑的进展中,也有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天才,他就是阿伦·图灵(AlanTuring)。此人对于电脑技术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


英国现代计算机的起步的是从纳粹德国的"谜"开始的。"谜"(Enigma)是一种密码电报机,由德国人在一战和二战之间研制成功。"谜"能把日常语言变为代码,通过无线电或电话线路秘密传送。它是一个木箱子,配有一台打字机,箱上有26个闪烁不停的小灯泡,与打字机键盘的26个字母相对应。"谜"的设计无懈可击,有一套极精密的解码设置,非一般的电报密码所能比拟。在内行人看来,平白如话,但在旁人,又是无从索解的天书。因此,这台看似平常的机器,有了"谜"的称号。这样,德国的"谜"引起了英国情报部门高度的兴趣。常规的解码方式奈何不了"谜",怎么办?


这时,天才的数学家图灵出现了。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开始了他的数学天涯。一到那里,图灵开始崭露头角,毕业后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那里就发明过一个解码器(Encipher),二战爆发后回到剑桥。


在剑桥,图灵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怪才,常有出人意表的举动。他每天骑自行车到离公寓3公里的一个叫布雷奇莱公园(BletchleyPark)的地方上班,因常患过敏性鼻炎,一遇花粉,鼻涕不止,图灵就常戴防毒面具骑车上班,招摇过市,成为剑桥的一大奇观。


他的自行车链条经常在半道上掉落,要是换了别人,早就去车铺修理了。而图灵偏不,他在琢磨,发现这链条总是踏到一定的圈数时下滑,图灵在骑车时就特别留心计算,于是能做到在链条下滑前一刹那戛然停车!让旁人叹服不已,以为是在玩杂耍。后来他居然在踏脚旁装了一个小巧的机械计数器,到圈数时就停,好换换脑筋想些别的问题。图灵的脑袋转得比自行车飞轮还快。


用图灵的脑袋来破译德国的"谜"看来不是什么难事。二战爆发后,图灵成为英国外交部通信部门战时公务员,主要负责解码。他果然不负众望,成功破译了"谜"。而德国人还蒙在鼓里,还以为他们的"谜"能一直迷下去,照用不误,泄露了大量的核心机密,在战事上屡屡遭挫,战后,图灵被授予帝国勋章。至于图灵如何破译"谜"的,由于英国政府严格的保密法令,一直没有公之于世。所以图灵破译"谜"也成为一个"谜"。


早在30年代初,图灵就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他提出了一种十分简单但运算能力极强的理想计算装置,用它来计算所有能想象得到的可计算函数。它由一个控制器和一根假设两端无界的工作带组成,工作带起着存储器的作用,它被划分为大小相同的方格,每一格上可书写一个给定字母表上的符号。控制器可以在带上左右移动,控制带有一个读写头,读写头可以读出控制器访问的格子上的符号,也能改写和抹去这一符号。


这一装置只是一种理想的计算模型,或者说是一种理想中的计算机。正如飞机的真正成功得力于空气动力学一样,图灵的这一思想奠定了整个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这就是电脑史上与"冯·诺依曼机器"齐名的"图灵机"。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8 10:38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史







·中国东汉发明的十进位计数法;宋朝发明了珠算盘。


·1617年,苏格兰发明家约翰·奈皮尔(JohnNapier)用骨制工具进行除法、减法以及加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发明了计算尺。


·1622年英格兰的威廉·奥特雷得(WilliamOughtred)发明了滑动计算尺。


在开普勒的积极参与下,谢克哈特终于在1624年在海德堡大学开始研制第一台有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功能的计算器(计算钟),可惜在建造中样机模型毁于一场大火。


1642年,帕斯卡(BlaiscPascal,1623-1662,法国数学家)发明了一台手动计算机器。


1673年,莱布尼茨(G.W.Leibnitz,1646-1716,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建造了一台能进行四则运算的机械计算机器,轰动了整个欧洲。他的机器在进行乘法运算时采用进位-加(shift-add)的方法,这种方法后来演化为二进制,也被现代电子计算机采用。


1822年,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比伦(CharlesBabbage,1791-1871)设计了一台差分机的模型,可以执行算术运算。具有六位数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计算到二次方的任何函数。


1854年,乔治·舒尔茨(GeorgeScheutz)和他学机械工程的儿子爱德华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全操作性的差分机。


1884年,美国工程师赫尔曼·霍勒雷斯(HermanHollerith,1860-1929)制造了第一台电动计算机。在1890年,他用电磁继电器代替一部分机械元件来控制穿孔卡片,在美国人口普查时大显身手,是人类第一台机电式自动计算机。


1937年,德国的康拉德·朱斯(KonradZuse,1910-1995)建造了Z-1机电式计算机;1941年11月5日,Z-3研制成功,这是完全由程序控制的机电式计算机,全部使用继电器,所有材料耗资25000马克(当时合6500美元)。


从1939年4月开始,于1940年1月8日建成,这台名为复数计算机器(ComplesNumberCalculator)像一台高级的桌面计算器。


1944年5月,美国哈佛大学的应用数学教授霍华德·阿肯建成了"哈佛IBM自动序列控制计算机",后来称为"马克1号",它的元件还是继电器。


1942年,爱荷华州立学院数学系教授文森特·阿特纳索夫(VincentAtanasoff,美籍保加利亚人)和他的学生贝利设计的机器模型诞生。它有300个电子管,能做加法和减法运算,以鼓状电容器来存储300个数字。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台用电子管为元件的有再生存储功能的数字计算机。后来他们设计的模型就以他们俩的名字命名,叫"阿特纳索夫-贝利计算机"(Atanasoff-BerryComputer),简称ABC。在数字时代门槛上的ABC,真有点象征意义。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2月10日,美国陆军军机械部和摩尔学院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爱尼亚克"研制成功的消息。它有5种功能:1、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2、每秒50次乘法运算;3、平方和立方计算;4、sin和cos函数数值运算;5、其他更复杂的计算。2月15日,又在学校休斯敦大会堂举行盛大的庆典,由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F·朱维特博士宣布"爱尼亚克"。然后一同去摩尔学院参观那台神奇的"电子脑袋"。


出现在人们面前的"爱尼亚克"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屋子机器,密密麻麻的开关按钮,东缠西绕的各类导线,忽明忽暗的指示灯,人们仿佛来到一间控制室,它就是"爱尼亚克"。这一庞然大物有8英尺高,3英尺宽,100英尺长,装有16种型号的18000个真空管,1500个电磁继电器,70000个电阻器,18000个电阻器,18000个电容器,总重量有30吨之巨。起初,军方的投资预算为15万美元,但事实上,连翻跟斗,总耗资达48.6万美元,合同前前后后修改过二十余次。


1946年底,"爱尼亚克"分装启运,运往阿伯丁军械试验场的弹道实验室。开始了它的计算生涯,除了常规的弹道计算外,它后来还涉及诸多的领域,如天气预报、原子核能、宇宙结、热能点火、风洞试验设计等。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在1949年,经过70个小时的运算,它把圆周率π精密无误地推算到小数点后面2037位,这是人类第一次用自己的创造物计算出的最周密的值。


1955年10月2日,"爱尼亚克"功德圆满,正式退休。自1945年正式建成以来,这一人类的第一台"电子脑袋"实际运行了80223个小时。这十年间,它的算术运算量比有史以来人类大脑所有运算量的总和还要来得多,来得大。


·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爱达赛克"(1949年5月,英国)





作者: aaa    时间: 2008-11-9 10:07

不用手操作的鼠标(头标)问世







(人民网)近日,NaturalPoint公司正式上市了一种不用手就可以实现现有鼠标功能的"头标"。这种完全可以替代鼠标的设备由跟踪器和用户前额的定位标组成。用户只需摆动脑袋就可以使光标在屏幕上自由移动。这一设备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为那些肢体残疾的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了方便。此设备的零售价为129美元。





作者: aaa    时间: 2008-11-9 10:07
什么是TCP/IP协议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简单地说,就是由底层的IP协议和TCP协议组成的。


在Internet没有形成之前,各个地方已经建立了很多小型的网络,称为局域网,Internet的中文意义是"网际网",它实际上就是将全球各地的局域网连接起来而形成的一个"网之间的网(即网际网)"。然而,在连接之前的各式各样的局域网却存在不同的网络结构和数据传输规则,将这些小网连接起来后各网之间要通过什么样的规则来传输数据呢?这就象世界上有很多个国家,各个国家的人说各自的语言,世界上任意两个人要怎样才能互相沟通呢?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能够说同一种语言(即世界语),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TCP/IP协议正是Internet上的"世界语"。


TCP/IP协议的开发工作始于70年代,是用于互联网的第一套协议。





作者: aaa    时间: 2008-11-9 10:07

TELNET是什么?







Telnet是Internet上远程登录的一种程序;它可以让您的电脑通过网络登录到网络另一端的电脑上,甚至还可以存取那台电脑上的文件。当然,不是每一台电脑您都可以登录,前提是这台电脑有对外开放或者是您必须拥有使用者帐号及密码;最重要的是您与所想连接的电脑都得连上Internet。


Telnet早期曾是Internet上最热门的功能之一,不过时至今日它的许多功能也被WWW给取代了;毕竟Telnet只能显示文字,比起WWW所能表现的多媒体影音效果逊色太多了。Telnet现在最普遍的应用是连上BBS站,或是一些图书馆的检索系统等。


使用Telnet登入到远端的主机相当容易,我们可以直接利用Windows95/98内建的Telnet程序来执行远程登录的工作,但目前最好用的远程登录软件是NetTerm。


安装好NetTerm后,执行Windows95/98桌面上的开始/程序/NetTerm/NetTerm指令即可打开NetTerm工作窗口。





作者: aaa    时间: 2008-11-9 10:08
URL是什么?







URL就是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ResourceLocator:URL)。通俗地说,它是用来指出某一项信息的所在位置及存取方式;更严格一点来说,URL就是在WWW上指明通讯协议以及定位来享用网络上各式各样的服务功能。


各位可以想想,在WWW上各种功能的服务器主机何止千万个,如果不靠URL这个单一又简单的方式,怎么能找到您要的文件在哪个服务器主机及这个主机上的哪个目录呢?正是:网海无崖,唯URL是岸!因此我们也可以说URL就是WWW文件的参考(Reference)格式,使用者只要在浏览器输入地址处输入URL的格式内容,便可以得到其所指定的主机相关文件。简单地说,URL就是WWW服务器主机的地址啦!也叫做网址。





作者: aaa    时间: 2008-11-9 10:09
什么是USB?







USB的英文缩写是UniversalSerialBus,翻译成中文就是“通用串行总线”,也称通用串联接口。也许对于这个称呼你并不熟悉,直接称呼“USB”你就应该听说过吧。那么USB又什么功能?它为什么现在能为人们所青睐呢?


计算机硬件飞速发展,外围设备日益增多,键盘、鼠标、调制解调器、打印机、扫描仪早为人所共知,数码相机、MP3随身听接踵而至,要真有了这么多的设备,该接到计算机的哪儿?USB就是基于此产生的。USB是一个使计算机周边设备连接标准化、单一化的接口。USB的规格是由Intel、NEC、Compaq、DEC、IBM、Microsoft、NorthernTelecom联系制定的。


USB标准接口传输速率为12Mbps。但是请读者注意,一个USB设备最多只可以得到6Mbps的传输频宽。因此若要外接光驱,至多能接六倍速光驱而已,无法再高。而若要即时播放MPEG-1的VCD影片,至少要1.5Mbps的传输频宽,这点USB办得到,但是要完成数据量大四倍的MPEG-2的DVD影片播放,USB可能就很吃力了,若再加上AC-3音频数据,USB设备就很难实现即时播放了。


一个USB接口理论上可以支持127个装置,但是目前还无法达到这个数字。其实,对于一台计算机,所接的周边外设很少有超过10个的,因此这个数字是足够我们使用的。


USB还有一个显著优点就是支持热插拔,也就是说在开机的情况下,你也可以安全地连接或断开USB设备,达到真正的即插即用。


不过,并非所有的Windows系统都支持USB。目前,Windows系统中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这些版本中,只有Windows98以上版本的系统对USB的支持较好,而其他的Windows版本并不能完整支持USB。例如Windows95的零售版是不支持USB的,只有后来与PC捆绑销售的Windows95版本才支持USB。



作者: aaa    时间: 2008-11-9 10:09
微处理器







我国科学家培育出新一代"中国芯",再次牵动人们的敏感神经:究竟什么是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又是怎样分类的呢?


自从人类1947年发明晶体管以来,50多年间半导体技术经历了硅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甚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几代,发展速度之快是其他产业所没有的。半导体技术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被称为"产业的种子"。中央处理器是指计算机内部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处理过程进行控制的部件,伴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芯片集成密度越来越高,CPU可以集成在一个半导体芯片上,这种具有中央处理器功能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被统称为"微处理器"。


今天,微处理器已经无处不在,无论是录象机、智能洗衣机、移动电话等家电产品,还是汽车引擎控制,以及数控机床、导弹精确制导等都要嵌入各类不同的微处理器。微处理器不仅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也是各种数字化智能设备的关键部件。国际上超高速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等高端计算机系统也都采用大量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器建造。


根据微处理器的应用领域,微处理器大致可分为三类:通用高性能微处理器、嵌入式微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微控制器。通用处理器追求高性能,它们用于运行通用软件,配备完备、复杂的操作系统;嵌入式微处理器强调处理特定应用问题的高性能,主要用于运行面向特定领域的专用程序,配备轻量级操作系统,主要用于蜂窝电话、CD播放机等消费类家电;微控制器价位相对较低,在微处理器市场上需求量最大,主要用于汽车、空调、自动机械等领域的自控设备。





作者: aaa    时间: 2008-11-9 10:11

何谓宽带网络?







朱镕基总理在"十五"计划纲要报告中,将"新型运载火箭"、"宽带高速信息网络"、"关键集成电路"列为今后五年我国重点扶持的三大高技术工程。什么是宽带网络呢?


所谓宽带网络,即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致力开发的第三代因特网。一般来来说,当传输速度达到1.5MB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输送电视图像。而在国际上也把传输速度在2MB以上的通信技术统称为宽带技术,这是一种能将因特网、有线电视和电话等传统信息网络融合在一起的技术,能在同一条光缆上进行快速、高容量的视频、音频和数据信号传输。据分析,2002年宽带高速网络将占领大部份因特网市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能提供电视般的视频效果和CD一样的音质,而用户也可以通过它快速访问网页并以非常快的速度下载数据资料。通过在社区铺设宽带网,可以创造远程医疗、网上购物、视频点播、网上教育、多媒体游戏等多种服务。此外还可以用来控制小区的智能化管理,实现远程抄表、远程监控、家电网络化等。可以说,宽带网络是真正的信息高速公路。





作者: aaa    时间: 2008-11-9 10:11

域名系统







一、域名系统是什么


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是Internet上解决网上机器命名的一种系统。


就像拜访朋友要先知道别人家怎么走一样,Internet上当一台主机要访问另外一台主机时,必须首先获知其地址,TCP/IP中的IP地址是由四段以“.”分开的数字组成,记起来总是不如名字那么方便,所以,就采用了域名系统来管理名字和IP的对应关系。


二、Internet域名系统的结构及运行Internet域名系统是一个树型结构,其形式如下:


.com(企业)、.net(网络运行服务机构)、.gov(政府机构)、.org(非赢利性组织)、.edu(教育)域由InterNic管理,其注册、运行工作目前由NetworkSolution公司负责。


7个新的顶级域名分别是:


.firm(公司企业)、.shop(商店)、.web(希望突出万维网活动的实体)、.arts(主要从事娱乐文化活动的实体)、.rec(主要从事娱乐文化实体)、.info(主要从事信息服务实体)、.nom(一些希望在互联网上发布个人信息的人)将于1998年启动,这些域名的注册服务由多家机构承担,CNNIC也有幸成为注册机构之一;按照ISO-3166标准制定的国家域名,一般由各国的NIC(NetworkInformationCenter,网络信息中心)负责运行。


我国域名体系分为类别域名和行政区域名两套。


类别域名是指图中最下面一行前面的六个域名,分别依照申请机构的性质依次分为:AC-科研机构;COM-工、商、金融等专业;EDU-教育机构;GOV-政府部门;NET-互联网络、接入网络的信息中心和运行中心;ORG-各种非盈利性的组织。


行政区域名是按照我国的各个行政区划分而成的,其划分标准依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而定,包括“行政区域名”34个,适用于我国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为:BJ-北京市;SH-上海市;TJ-天津市;CQ-重庆市;HE-河北省;SX-山西省;NM-内蒙古自治区;LN-辽宁省;JL-吉林省;HL-黑龙江省;JS-江苏省;ZJ-浙江省;AH-安徽;FJ-福建省;JX-江西省;SD-山东省;HA-河南省;HB-湖北省;HN-湖南省;GD-广东省;GX-广西壮族自治区;HI-海南省;SC-四川省;GZ-贵州省;YN-云南省;XZ-西藏自治区;SN-陕西省;GS-甘肃省;QH-青海省;NX-宁夏回族自治区;XJ-新疆维吾尔自治区;TW-台湾;HK-香港;MO-澳门。


CN域名除?edu?cn由CernNic(教育网)运行外,其他均由CNNIC运行。


三、何谓域名解析


就像我们初次拜访一个人一样,我们要知道人家的门牌号,然后按照地址去找。在Internet上只知道某台机器的域名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办法去找到那台机器。寻找这台机器的任务由网上一种被称为域名服务器的设备来完成的,而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就称为域名解析。


域名解析的过程是:


当一台机器a向其域名服务器A发出域名解析请求时,如果A可以解析,则将解析结果发给a,否则,A将向其上级域名服务器B发出解析请求,如果B能解析,则将解析结果发给a,如果B无法解析,则将请求发给再上一级域名服务器C……如此下去,直至解析到为止。





作者: aaa    时间: 2008-11-9 10:13
网络传奇人物:比尔.盖茨







  如果,按照中国人的讲法: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而依照西方谚语所说:成功需要一分天才加上九十九份血汗;那麽,比尔.盖茨之所以能成为今天举世闻名的比尔.盖茨,不难从中找到答案,而他的成功经验也为这两句话提供了活生生的证实。比尔.盖茨是科学研究者,也是企业家,令人激赏的是两个角色他都扮演得极其成功。而“掌握契机,顺势改变”是比尔.盖茨引领微软公司不断成长茁壮的关键作风。正如他本人在着作中所说:“我个人以为,既然改变一定会发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它,而非阻止它。事实上,能够躬逢其盛,参与一个划时代的改变,我感到无比的幸运。”个人简介比尔.盖茨Bill Gates,原名威廉.盖茨William H. Gates III,现任全球最大电脑软体公司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董事长兼最高执行长(CEO)。身为微软公司最大股东的他,目前身价高达941亿美元。已婚,育有一女。

  成长背景

  比尔.盖茨出生於华盛顿州西雅图市,自小家境富裕,他的父亲威廉.盖茨William H. Gates II是一位杰出的律师,母亲是华盛顿大学评议员及第一州际银行First Interstate Bank董事。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求学时代盖茨的双亲便将盖茨送进管教严格的西雅图湖滨私立中学Lakeside就读,也就是在这里盖茨发现了一生事业的重心──电脑,也遇见了未来的工作伙伴保罗.艾伦Paul Allen。

  创业过程

  自中学8年级起,盖茨便利用闲暇时间从事电脑程式设计的工作,并且从中获利。根据盖茨自己陈述:“我在十叁岁时写了我的第一个软体程式,我拿它来玩井字游戏。当时我所用的电脑体积庞大、笨重、速度缓慢而且相当‘不听话’。”1973年盖茨进入哈佛大学就读,两年後,也就是1975年,自动办理退学,与保罗.艾伦一同写下电脑语言BASIC版本,提供新成立的阿尔它电脑公司Altair Computer使用。稍後,盖茨与艾伦迁往阿尔它公司所在地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奇市Albuquerque,正式创立微软公司Micro-soft,当时盖茨19岁。1977年,苹果、康懋达Commodore和Radio Shack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微软提供BASIC给大多数早期的个人电脑,当时BASIC是最重要的软体元素。根据盖茨自己描述:“在微软草创的前叁年,其他的专业人员大多致力於技术工作,而我则负责销售、财务和行销计画。……我每把BASIC卖给一家公司,就多一份信心。”就这样,在低价授权、以量致胜的方式促销下,微软BASIC很快成了电脑产业的软体标准,当时几乎每一家个人电脑制造商都会使用微软授权的软体。1979年,盖茨将公司迁往西雅图,并将公司名称从“Micro-soft”改为“Microsoft”。1980年是微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捩点,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占有大型电脑百分之八十的市场,也就是在这一年IBM决定开始制造个人电脑,并且找上微软公司,向他们购买作业系统的授权,於是个人电脑作业系统PC-DOS出现了,IBM成了微软新软体的第一个授权使用者。随着IBM的个人电脑独霸市场,微软的软体也如雨後春笋般不断冒出,从而稳住了IBM的江山,也奠定了微软在电脑软体市场上不容轻视的地位。数年後,艾伦因为被诊断获得霍吉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而离开微软公司,後来康复便又重出江湖,不仅拥有自己的篮球队Portland Trailblazers及软体公司Asymetrics,同时也在美国线上公America Online中拥有极大的股份。就这样,比尔.盖茨凭着独到的眼光,坚信个人电脑的触角将深入未来每一个家庭中,也相信结合微处理器与软体将大大改写过去以大型电脑为主的生态,更能在个人电脑革命的初期即掌握稍纵即逝的创业机会,其後又一直保持正确的企业方向,锲而不舍,加上过人的生意头脑,终於成为全球首富与资讯业最具影响力的人士。

  个人理念 坚信科技

  在科技主导人类社会的今天,虽然它所带来的影响究竟利多或弊多仍然受到人们争议,但是这位统率全球最大电脑软体公司的比尔.盖茨却是一位十足的科技拥护者。他不仅熟知新科技的降临刚开始势必遭到人们抗拒,他同时更深信最後人们终将乐意接纳。盖茨在着作中曾说:“每当新科技对人们喜欢或习以为常的事物造成威胁时,就会有人发誓绝不随波逐流。一开始,脚踏车只是呆板的机械装置;汽车,是噪音的入侵者;口袋型计算机,对数学学习的威胁;收音机,人们识字的终结者。但是这种抗拒创新的誓言通常无法持久。由於省时省力,这些机器很快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取得了一席之地,将人类新的创意激发到最高点,并成为我们所信任的工具之一。新一代的人和它们一起成长,将它们变得更人性化,并乐於与之为伍。”不过,盖茨对科技所带来的影响并非一面倒。在引领资讯革命快速进展的同时,他也大声疾呼:“资讯科技并非万灵丹。这点恐怕会令希望知道电脑和网际网路可以如何解决人类问题的人们失望。”盖茨同时也提出资讯科技可能带来的弊病,包括人们对多媒体娱乐上瘾、过度依赖全球互动资讯网以及网路使人们丧失隐私权等等。这样的看法和观念,让人们清楚了解盖茨虽然坚信科技的必要性,却不致迷信科学.虚心好求您也许会认为,以微软公司这样的成功,加上盖茨可谓的年少得志,他一定洋洋自得。不过,出人意料之外的是,盖茨不以成功为终点,而以成功为警惕。他说:“成功非良师,它让聪明人自以为立於不败之地,也无法对未来提供可靠的指引。今日看来完美的计画或最新科技,瞬时便可能成为昨日黄花,八轨磁带机如此、真空管电视机如此、大型主机电脑也是如此。”因此,虽然盖茨自信满满,但是这样谨慎求好的态度,也可以称做是“比尔.盖茨式的谦虚”吧!

  乐观主义

  这样竞争激烈、弱肉强食的资讯世界里,涉足其间如履薄冰,若没有一颗乐观的心,恐怕难以久留。盖茨自称是乐观主义者,他说:“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对於新科技可能产生的冲击抱持着乐观的看法,我认为新科技将增加我们休〖的时间,并藉由资讯传播的扩张,使我们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不过,盖茨也澄清:“乐观并不表示我对即将发生的一切完全没有疑虑,正如同所有重大的改变一样,资讯社会的好处必然伴随着缺点而来。整个社会必须考量资讯高速公路的普遍性、教育的投资、个人隐私权和公共安全等重要问题,并做出明智的决定。”个人财富事实上,除了在资讯业所占居的龙头地位外,比尔.盖茨最受人瞩目的不外乎他的财富。那麽,盖茨到底有多富有呢?就以1995年为基准来说,盖茨拥有的微软股票共有141,159,990股(之後微软股票共分割叁次之多,分别是1996年12月、1998年2月、1999年3月)。不过,纯粹计算公司的股票价值并不能尽数含括盖茨所有的财富,因为盖茨名下的资产还包括他的房子、其他股票、一出生就获赠自祖父母那里数以百千万美元计的信托基金、得自父母亲处的赠与财物、以及盖茨本身在1995年之前利用出售微软部分股票所做的其他投资等等。《财星杂志》Fortune Magazine在谈到微软及盖茨的财力时曾载道:“微软公司的资产就是在不停地增加、又增加当中,他们的最高执行长比尔.盖茨的个人财力足够买下他们百分之九十九的主要竞争公司一年的总生产额。好,就算这些都烧掉了、没了,盖茨剩下的财富还是超过Rupert Murdoch和Ted Turner。而微软公司的25亿美元市场价值也胜过福特汽车、通用汽车、3M、波音、RJR Nabisco、General Mills、Anheuser-Busch及柯达等大公司。”纵然富可敌国,盖茨在慈善事业方面的贡献并不显着。自出生便含着金汤匙的他,在1997年的四十二年岁月中并没有任何值得注意的慈善捐赠项目。一直到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对盖茨提起反托拉斯的法律诉讼时,盖茨才开始捐赠部分财产。不过,这样的慈善行动,看来倒像是继续保有微软公司对市场垄断的手段。

  微软公司

  成立於1975年。位於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公司地址为:No.1 Microsoft Way, Redmond, WA 98052。微软公司开发及制造多项电脑软体,包括操作系统、企业/个人生产应用软体、软体开发工具、网际网路软体与科技等等。截至1999年3月前九个月,微软公司收入高达132亿2千万美元,成长了26%;适用於普通股的净收入为55亿6千万,成长了79 %。而自1999年3月至6月间3个月中,公司收入为5,764,000美元,扣税後利润为2,202,000美元。

  微软公司&网际网路

  1995年11月当比尔.盖茨第一本着作《拥抱未来》(The Road Ahead)初版正式问世後才两个星期时,盖茨当着各国记者和分析师郑重宣布微软公司在未来策略方向上所做的重大转变:他将把整个公司的未来重心定在网际网路上。不到一年後,盖茨不仅将“网际网路版”的微软公司呈现在大家面前,同时也更新了他的畅销书《拥抱未来》绝大部分的篇幅,而推出以网际网路为核心的新版《新.拥抱未来》。正是因为这项策略的转变,使得微软公司在网际网路这条新兴道路上後来居上,让他们从原来的落後角色,转眼间变成主导龙头,甚至被指控垄断市场。事实上,在1993年,当微软公司的视窗软体仍然控制了整个桌上型电脑的市场时,不仅百分之九十的个人电脑都使用视窗操作系统,包括文字处理在内的大部分应用软体也都必须依靠视窗来启用。而就在这时候,网际网路上场了,顿时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於是,微软公司以视窗为导向的未来不再那麽看好。因为,网际网路当时是在UNIX上操作,而不是视窗;连接全世界资讯库的工具是全球资讯网Worldwide Web,而不是视窗;而让电脑使用者能够轻易找寻及阅读网站文件的是新软体程式Mosaic,而不是视窗。更重要的是,当时在网际网路市场上拔得头筹的更是与视窗关系不大的几家公司:网景Netscape、美国线上America Online及升阳Sun Microsystems公司。不过,四年之後,微软公司成功地转型,其成功之彻底甚至令司法部对微软公司展开继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之後规模最大的反托拉斯行动。虽然,转型的路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是最後的成功再次让盖茨稳住了江山,也让微软公司安全度过了一大企业危机。




作者: aaa    时间: 2008-11-9 10:13
网络传奇人物:杰夫瑞.贝索斯  







  如果说网际网路的出现是现代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应该没有多少人会持异议。网际网路串连了每个家庭、公司、政府机关以及各资料库,形成一个绵密交错的资讯交流网。它加速了资讯传递的速度,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改变了人们互动的方式。影响之广,不胜枚举;影响之大,将随时间而日益显露。那麽,在商业上呢?这样一个触角深入、联系直接的工具,如果商家错过了,是不是相当可惜、甚至终将面临淘汰的命运呢?而如果运用得当,适时掌握先机,又能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开创出什麽样的一片天地呢?

  网上书店亚马逊公司Amazon.com便是这所谓的”电子商业”(E-Business)中的个中翘楚,只要提到网上零售业者,亚马逊公司往往名列第一。他们的创办人兼最高执行总裁CEO杰夫瑞.贝索斯Jeffery Bezos也因此成为企业界窜起的新秀,更是各商业杂志凝聚焦点的风云人物。究竟是什麽样的能耐让杰夫瑞.贝索斯以青年才俊之姿写下在商业史如此漂亮的一页?他又是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网际网路中创下这一片令人艳羡的天地呢?且让我们一同来分析探索!

   个人简介

  杰夫瑞.贝索斯(Jeffery Bezos)是AMZN/亚马逊公司Amazon.com的创办人兼最高执行总裁CEO,他在一九八O年毕业於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主修电机工程学及电脑学。毕业後,即进入纽约一家新成立的高科技公司FITEL。两年後,也就是一九八八年,贝索斯转入纽约银行家信托公司Bankers Trust Company,领导发展该公司管理两千五百亿美元资产的电脑系统,进而成为银行家信托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总裁,当时为一九九O年二月,也就是贝索斯进入该公司两年左右後的事。

  自一九九O年至一九九四年,贝索斯服务於华尔街一家知名券商D.E. Shaw & Co.,并成功替该公司建立为数庞大、运作巧妙的对冲基金(Hedge Fund),并在一九九二年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资深副总裁。到了一九九四年,毕梭斯在西雅图郊区的自家车库设立亚马逊公司,就这样为开创出一份他始料所未及的大型企业。

  亚马逊公司总公司设於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网际网路零售商,股票代号为AMZN。成立於一九九四年,於一九九七年五月股票正式公开上市。一九九八年总销售量达6亿1千万美元,成长率为312.7%;到了今年一九九九年总销售量已经提高到14亿美元,客户多达1千2百万人。员工有大约2100人。主要竞争公司有:eBay Inc.、CDnow, Inc.、Barnes & Norble、Toys "R" us以及eToys。

  亚马逊公司最初於一九九四年成立时,是单以书店的姿态出现。但是很快地,到了一九九八年六月,他们便加入了音乐部门,卖起CD来。次年,一九九九年七月,亚马逊更进一步增设玩具及电子产品两大类别。到了上个月,也就是一九九九年十月,亚马逊甚至加设所谓的”zShop”,让其他零售业只要月付9.99美元,就可以透过亚马逊的网站,将他们的产品介绍给亚马逊多达1千2百万名的客户。

  不断快速扩充而将盈馀列在其次的积极拓展态度是贝索斯经营亚马逊的主要精神所在,简单地说,也就是”大,还要再大”这几个字所概括。事实上,在去年六月间,亚马逊推出音乐部门时,很快地便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内抢滩成功,夺下了CDnow在网际网路市场排名第一的地位。现在的亚马逊公司,早已不在只是书店,他们不仅提供为数可观的书籍,也卖有CD、录影带、礼品、卡片、宠物用品、玩具、电子产品,甚至还有拍卖部门,拍卖的项目更是包罗万象,从娃娃、乐器一直到电脑应有尽有。

  网路之外的亚马逊如果您期待走进位在西雅图市中心的亚马逊公司,能够看见他们所号称的叁百多万本书籍汗牛充栋地陈列在一排排书柜上,那麽可就要大失所望了。事实上,要真想了解亚马逊公司的运作方式,不妨将它与”虚拟实境”Virtual Reality联想在一起。因为,充其量,亚马逊公司就像其他电子商业业者一样,不过是连接顾客与其他商家仓库的中间人。亚马逊没有库藏庞大书籍的仓库,也没有装饰幽雅的店面,倘若您真的亲临他们公司的话,看到的恐怕只是一个个堆在架子上的大书箱,以及散落在地上一些准备被登记到电脑资料库的新书吧!而您在电脑终端机上所看到的目录其实都只是虚拟的实境。不过,别担心,只要他们列出来的书,就一定能如您所愿透过邮差送达您家大门。只不过,书的出处,可能不是亚马逊公司,而是其他的书店或出版商了。

  这个虚拟实境,全都仰赖顾客的一个购物决定,只要您决定买下他们的一本书,那麽虚拟的境界就透过一个个电脑指令而现前,买卖的行为也就因此而形成。至於中间的过程,究竟书从何而来,买书的顾客恐怕并不在乎吧!事实上,硬体设备的简化,让亚马逊公司更能提供低价的折扣空间给客户,也让每个顾客在自家的电脑终端机前享受到更个性化的服务。比如说:亚马逊网站能够透过顾客先前的购物内容推测出他们个人的喜好,因而列出适合个人的推荐书单。


作者: aaa    时间: 2008-11-9 10:13
IT偏执狂:安迪·葛洛夫



方兴东



  风云人物

  1998年1月5日,是葛洛夫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他战胜了英国王妃戴安娜、克隆绵羊多莉之父伊安·威尔马特和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成为《时代周刊》新一届的年度世界风云人物。加上1997年英特尔辉煌的业绩,葛洛夫的名声和威望被推上了巅峰。

  葛洛夫选择了急流勇退,1998年5月他将CEO官职卸下,传给公司总裁贝瑞特,只留下更具象征性的董事会主席一职。这一方面与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有关,另一方面是处于战略转折点的CPU市场,迫使他提前让贤。此后,由于公司业绩不佳,加上低端市场操作不力,公司股票比高峰时下跌30%以上。葛洛夫走得恰是时候。这位好斗、爱发脾气、有驾驭力的铁腕人物必须将权力之杖让与一个更和气、更具亲和力的人,才能使英特尔力挽狂澜。同时也能使葛洛夫的财富和名望得到真正的保护。
  移民生涯

  1936年9月2日,葛洛夫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乔治是卖牛奶的,爱交际,好相处,很有头脑,很早就辍学并自学商业知识和会计,对牛奶经营和服务更是得心应手。母亲玛丽亚,是一个可爱的图书管理员。葛洛夫住在一个19世纪的两居室公寓里,从小就被称为资本家的儿子和犹太人。他父母希望他能用勤奋刻苦来消弭这些偏见。

  4岁那年,布达佩斯流行猩红热,小安迪也被传染了,差点一命呜呼。至今,他还记得自己在医院醒来时的想法:“我一定是死了,躺在坟墓里看天空”。高烧留下了后遗症:耳膜由于中耳感染而破得像个漏斗,使他还得使用助听器。

  接下来的经历是他从不言及的隐私。二战开始了,东欧的犹太人都像清晨的雾一样消失了。葛洛夫的父亲于1941年被召集到劳改队后,就失踪了。不过后来还是活着从战线上回来,但已患病不轻。1944年3月,德国人占领了布达佩斯,开始搜捕所有的犹太人。8岁的葛洛夫与母亲一起隐去真名,靠偷来的证件生活,是一个基督教家庭收留了他们。14岁,他加入了当地的青年报,投身记者行列。“我很爱这个工作”。可是很快成了报社不受欢迎的人。40年后,他写道:“我不想要这样一种职业:即主观地、用政治观点来决定我工作的成绩。我从写作转向科学”。不过,后来他还是著书立说,满足了写作的爱好。

  他特别喜欢化学,尤其对分子有本能的直觉。“他无疑是一个天才。他很开朗,你总能听见他唱歌——在体育课上、实验室里。”葛洛夫还有另一爱好:歌剧。受卡门的“斗牛赛”的诱惑,他甚至想当歌剧演员。在逃离匈牙利一周前,还和同学唱了凶杀爱情戏。当苏军进入时,他乘坐军舰逃到美国。当时他20岁,在伯克利一间很小的单人公寓里(是他姨夫提供的),他迷上了艾森豪威尔时代的美国。

  他进入了纽约城市大学,这是移民的“牛津大学”。刚到美国,经济是个问题,而且初来乍到,“……可以读、写一些英语,但说的时候就跟不上了。我常被科学课上的技术名词弄糊涂”。但他最终闯过了这一关,几乎门门成绩都是A。后来,他一年级时的导师说:“我对他如此强烈的事业心感到有点吃惊。饥饿对一个人的成长的确有好处”。

  1957年夏,他在疗养地打工时认识了伊娃,她也是一个避难者。“我走进一间房子,那儿有群人,每个人都和我握手,有一个真正英俊的人拉着我的手,我的感觉,喔!”她笑着回忆。1958年1月,他们结婚了。
  最严厉的老板

  葛洛夫扮演强硬派的角色,正如霍根所言:“如果他母亲碍着他了,他也会把她解雇掉”。考克斯也说:“你得理解这一切,诺宜斯是个很善良的人,这使他深受爱戴。因此公司就得有人去鞭策和训斥后进员工,安迪正好擅长这一手。”一次他对一位女员工叫道:“如果你是男的,我会打断你的腿”。1979年,葛洛夫出任公司总裁。

  1982年,经济形势恶化,公司发展趋缓,他推出了他的“125%的解决方案”。要求雇员必须发挥更高的效率,以战胜咄咄逼人的日本人。这也是“迟到登记表”的由来。公司员工每天得工作10小时,所有在上午8:10以后上班的人都得签下大名。一天上午,《纽约时报》的记者居然看到葛洛夫也签了名。

  在销售会议上,你可以看到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他。他的匈牙利口音使其吐词不清,他用拖长的声调说:“英特尔是美国电子业迎战日本电子业的最后希望所在”。这一刻,几百名青年男女热血沸腾,似乎被一共同的命运所吸引,甘愿牺牲一切去完成一个神圣的使命:把生产出来的芯片卖掉!

  当然经营公司是件难事,让人感觉好像总在最后时刻才绝望地跳进救生船。一天晚上葛洛夫梦见自己被一群野狗追赶。他说:“这是一个压力锅”。著名的风险投资家约翰·道尔在70年代为英特尔工作了6年。“葛洛夫不能忍受迟到或没有目的的会议。他是一头拼命的驴,这是行业的特性,没有答错的机会。”1984年的《幸福》杂志,将他评为美国最严厉的老板之一。有时连他自己也觉得太过分了。

  “125%的解决方案”使英特尔成为血汗工厂,一些不满的工程师在头上系上布条来发泄不满。而且葛洛夫的努力仍无法抵挡日本厂商的进攻。1984年,公司存储器业务衰退。生产出的产品像山一样积压在仓库里:资金周转失灵,公司危机深重。好在葛洛夫创立的目标式管理支撑住了企业运营的轴心。而且大救星微处理器业务也逐渐成熟。1985年的一天,葛洛夫与公司董事长兼CEO的摩尔讨论公司困境。他问:“如果我们下台了,另选一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摩尔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会放弃存储器业务”。葛洛夫说:“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动手?”1986年,公司提出新的口号“英特尔,微处理器公司”。英特尔顺利地穿越了存储器劫难的死亡之谷。
  芯片缺陷和身体缺陷

  有了微处理器这件护身符,英特尔就平步青云。1992年,英特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而且与第二名的距离越拉越大。葛洛夫的传奇色彩也逐渐加深。因为英特尔已不仅仅是微处理器厂商,它逐渐成了整个计算机产业的领导者。  1994年,一个小小的芯片缺陷,一下子将葛洛夫再次置于生死关头。“1994年11月22日。我想给办公室打电话,这时电话铃响了,传播部的领导有急事找我。说CNN将派人来公司,他们已风闻奔腾处理器的浮点缺陷问题。这事就要闹大了”。12月12日,IBM宣布停止发售所有奔腾芯片的计算机。“现在,预期的成功忽成泡影,一切变得不可捉摸。我们的雇员心神不宁,甚至感到恐惧”。

  但葛洛夫不能恐惧。12月19日,他决定改变方针,更换所有芯片,并改进芯片设计。结果公司耗费4?75亿美元之巨,相当于公司研发的半年预算,或奔腾的5年广告费用。

  但英特尔又一次活了下来,而且更加生气勃勃,是葛洛夫的性格和气质救了自己。他的勇气和热情像电流一样传遍英特尔公司。葛洛夫拯救了公司,这一次又该拯救自己了。因为他的身体出现了病情。

  1994年秋,新来的私人医生为他作了一次全面检查。一切都正常,只有一项PSA的化验结果是5,而正常值应是0~4。医生似乎不在意,葛洛夫也没当回事。1995年早春,在一次度假中,他突然想到了PSA化验。决定上网查找相关信息,他发现了前列腺癌的新闻组。休假完毕,立刻又做了一次PSA化验,结果升到了6。肿瘤在扩散!他紧急约见了一位泌尿科大夫,诊断结果不出所料,他患了癌。这一年他58岁!

  他将开刀、化疗和冷冻这三种方法进行分析,最终选择了化疗。一个月后指标正常了。但他知道,对癌症的恐惧将伴随他的余生。由此他得到启示:“调查、选择、去治——而且要快。你需要采取主动进攻的态度。消极等待只能更糟”。这与他经营理念如出一辙。

  葛洛夫曾经许诺,到57岁他就退休。但到了57岁,他干得正欢,英特尔也如日中天。因此即使身体出现问题,也不言退休。但此时,他不得不考虑接班人问题。

  1996年,身兼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的葛洛夫出了新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是他一生理念的总结,其中核心就是战略转折点问题。“穿越战略转折点为我们设下的死亡之谷,是一个企业组织必须历经的最大磨难”。“我常笃信‘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一格言,我不惜冒偏执之名,整天疑虑事情会出岔”。

  但是偏执一生的葛洛夫还是在新的转折点面前遭遇挫折。1997年,在多媒体奔腾和奔腾二代的推动下,英特尔达到了辉煌的顶点。但网络所带来的反冲很快显现。作为摩尔定律的忠实执行者,葛洛夫一直否认低端市场的重要性。但是低端市场却在他的眼皮底下熊熊燃烧起来。1998年,公司公布了第一季业绩,让众人大跌眼镜。这年5月,迫于形势,葛洛夫将CEO一职也交给了贝瑞特,自己从第一线上急流勇退,将跨越新的转折点交给了继任者。
  生活与工作之道

  的确,除了工作,葛洛夫应该享受更多的乐趣:与妻子伊娃滑雪、骑自行车、听歌剧,他偶尔也跳上一阵狂热的、不连惯的舞蹈(两人为了踏上节拍,伊娃曾把脚扭了)。当然他还天天出现在小格间办公室,人们还经常可以听到他的笑声。

  葛洛夫与伊娃的婚姻,是他一生的核心。他一直非常忠于她,他们的接触总是有着无尽的情感。葛洛夫的大眼睛,在会议中能穿透15米外没做好准备的董事的头骨,而当他看伊娃时,却总是他最温柔的一刻。对女儿,他更是充满父爱。他经常带孩子进行商务旅行,但他让女儿们写报告,5分钱一页。“我们就是这样得到零花钱的”。

  公司创始时,葛洛夫没多少股份,但日积月累,他的财富也积累出3亿多美元。他还是十分节俭。他没有把钱花在飞机、豪华住宅或跑车上,生活很简朴。他希望女儿舒适,但将部分财产捐给慈善事业,还给母校纽约城市大学捐赠了10项化学奖学金。

  葛洛夫是幸运的,幸运地逃离了匈牙利,幸运地到了纽约城市大学,幸运地加入英特尔,幸运得一次又一次成功。当然,最大的幸运还是和伊娃结婚并有两个女儿,他要抚养她们并教她们跳舞和微笑,使之成为美丽的美国女人。

作者: aaa    时间: 2008-11-9 10:14
网络传奇人物:杨致远







  时机与远见?杨致远兼而有之

  杨致远在4年前与合作伙伴共同创办的雅虎公司,股票市值已经达到500亿美元,成为全球网络公司与信息时代的某种象征;同时,他自己也拥有了18亿美元的个人资产,由斯坦福大学的一个普通博士生,一变成为最年轻的美国华人首富。
  
  我们是在著名的硅谷———圣荷西,桑塔布拉拉镇的雅虎公司总部见到杨致远的,他像朋友一样有问必答,我们的交谈充满家常气氛。

  成功的偶然与必然

  面对今时今日获得巨大的成功,杨致远很平和地说:“其实,我们当初的主意是个很平常的创意,就是在网上把一大堆网站收集起来,做一个搜索器,方便人家去找,去搜索。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想法,现在谁都可以想到。但是,那是在1994年产生这样的想法,然后碰到一个愿意进行风险投资的人,拿出100万美元来做这个投入,然后再想办法去赚钱,就不是太容易了。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办法赚钱,在网络上做广告的公司也根本没有发展起来。我们决定不用别的办法,就是针对广告市场去赚钱。大概这就是世界上第一第二的了。把这些东西综合起来,可以说是偶然,也可以说是有远见。时间,时机,这是成功一个很大的因素。

  “当时我和我的合作伙伴戴维正在斯坦福大学读博士学位。本来只是因为写博士论文而引发的这个想法,结果论文还未来得及写,却在这个网络上花了很多很多时间。当时,是因特网刚起步的时候。1995年3月,我们拿到风险投资的时候,比别人,比和我们做同样事情的人先进了6个月。这6个月,在因特网上就变成了好几年。因为你一直跑的话,越跑越快,与别人的距离就越拉越大。所以,一拿到钱,我们就去做“YAHOO!”这个品牌,越做越大。如果不把钱放进去,如果不把品牌做出来,我想我们绝对不会成功。接着,我们要想办法赚钱。"

  我们知道,因特网这个东西,如果没有赚钱的办法,不管投进去多少钱,将来都拿不回来。所以,我们建立了一个广告的模型。在1995年,这是一个很新鲜的东西,没有人做,是全球第一。别人只是拿一万元做广告,而我们规模很大,成百万上千万地做,规模也是全球第一。1995年第一年,我们就有了200万美元的收入。1996年的收入是1800万美元。这一年网络整体在美国大受重视,上了市,在美国的市场上有了很大名声。”

  雅虎已经盈利

  杨致远说:“雅虎现在平均利润率是25%,我们财务结算是一季度一次,今年3-6月份,我们的收入是1.15亿美元,利润大约是30000万美元,大部分是广告收入,有一部分是电子商务、贸易。7月份,我们在美国的用户是4000万人,全世界是8000万人。雅虎吸引了最多的网上访客。

  “我的博士学位没有拿到,母亲有点失望。我学的是软件设计,1995年初我必须做出抉择:是继续念书还是做这个风险事业。这是很难兼顾的事。当时我觉得:因特网将来的发展实在是太大了。我已经读了学士、硕士了,所以我决定把博士学位先放在一边,等将来有机会再去读。

  “刚开始的雅虎,公司小,竞争激烈,生死攸关。现在越做越大,完全是靠努力靠奋斗。今天,雅虎公司已有将近2000人,全世界20多个国家都已有了分公司。我觉得,创业的关键不是决定能不能赚钱,而是决定愿意不愿意接受一种失败的经验。做我们这一行,只有万分之一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在硅谷这个地方,有多少人能够接受失败这个现实。很多人都有才能,有好主意,但下不了决心把博士学位放在一旁去冒这个风险。”

  非常理性的合作伙伴

  在谈到他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时,杨致远说:“我和戴维几乎没有意见统一的时候,永远是他说东我说西,他说北我说南。但最后我们不是用感情来解决问题,是用逻辑,用理性。好在我们在大的问题上总是能够一致。做了决定就往前走。我们配合得很好:我对商业与策略有兴趣,他对技术感兴趣。现在,他仍然是公司科技方面最重要的决策者。”

  至于对金钱、财富的看法,杨说,他和戴维都不是在有钱的家庭长大的。有的人家里没有钱,所以很需要钱;也有的人没有钱,但一家人仍然过得很快乐。他们两个都属于后一种家庭。所以,“突然有了一向缺少的东西,也不会使我们改变很大。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看法很一致:我们都认为,有一个快乐的家庭,有很好的朋友;不是在物质上,而是在精神上得到心灵的快乐,这是最重要的。”

  杨致远和戴维在这方面很相似。1995年时,有两个公司想收购雅虎,他们有机会赚很多钱。但他们说:不卖,我们要自己做!

  成了亿万富翁以后,杨致远和他的妻子便成立了一个基金会,把慈善行业行为变成市场行为,把拥有的财富回馈给社会。

  谈到雅虎的未来与华人市场,杨致远说:“雅虎将来的发展,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国际性的发展。最近我们在华人市场上越做越多了。我们的亚洲总公司在香港;在台湾、香港等地都有雅虎……”

  对中国在网络上的发展前景,杨致远认为潜力实在是太大了。他说:“光看一项个人电脑的增长速度就可以知道了。”


作者: aaa    时间: 2008-11-9 10:14
网络传奇人物:惠普女掌门







 1999年七月十九日当惠普公司 Hewlett-Packard 正式对外宣布卡丽登.费欧莉娜就任该公司总裁兼最高执行长 (CEO)时,立即掀起了一阵轰动。惠普公司当日股价甚至一跃而涨了 2 1/4美元,创下另一历史新高──每股 116 1/4美元。惠普公司从朗讯公司 Lucent 挖角而来的这位新总裁兼最高执行长,让不少原先认定惠普将自内拔擢人才的 分析师跌破眼镜,也让媒体多了一个争相报导的主题。自从那时候起,卡丽登.费欧莉娜顿时成了聚光灯下的焦 点。

  事实上,卡丽登.费欧莉娜不仅是全世界少数居高位的女企业家之一,同时也是百年道琼工业平均指数中叁十 家大型企业里唯一的女性总裁。除了杰出的才华而经历外,卡丽登.费欧莉娜亮丽的外型和少壮之姿,也是受人瞩 目的特点所在。究竟是什麽样的因缘使得卡丽登.费欧莉娜能够让惠普这样的跨国企业拱手奉上最高领导人物的头衔呢?相信看了本文之後,您不仅可找到答案,同时也会对惠普公司这项知人善用的明智选择竖起大拇指!

  个人简介

  卡丽登.费欧莉娜现年四十五岁,任职惠普公司总裁兼最高执行长,年薪八千万美元(包括公司配股)。个人 兴趣有慢跑、航海、园艺和艺术等。

  费欧莉娜拥有史丹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历史及哲学学士学位、马里兰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 MBA以及麻省 理工学院 MIT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职业经历

  在进入惠普公司之前,费欧莉娜先後在美国电信电话公司 AT&T以及朗讯 Lucent一共服务长达二十年的时间, 并於过去两年中担任朗讯全球服务供应部门的总裁时,创下了优异的成绩,使得该部门的成长率大幅增加,国际业 务也迅速扩展。一九九六年,费欧莉娜领先筹画及执行朗讯公司初股上市的工作,使得朗讯成为有史以来最大及最 成功的初始股 (IPO)之一。今年七月十七日费欧莉娜正式继承退休的普拉特 Lewis E. Platt,成为惠普公司的总裁兼最 高执行长。七月二十叁日,费欧莉娜获选而成为惠普董事会成员。

  惠普公司 Hewlett-Packard

  总部设在加州帕洛阿图市( Palo Alto)的惠普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电脑制造商,创建於一九叁九年。创始人是自 史丹福大学毕业的两位工程师威廉.惠勒 William Hewlett和大卫.普克 David Packard,惠普公司的名称由来正是两人 的姓氏结合。当时惠勒和普克两位工程师就地在帕洛阿图市(Palo Alto)自家车库中开设公司,任谁也没料到六十年 後惠普成为跨越全球 120个国家、设有 104个分公司、并拥有十二万叁千五百名员工的国际性大公司。

  当前的惠普公司是全美顶尖五百家公司中排名第十二的公司,也是今年被《亚洲商业周刊》评为第叁大最值得信赖的公司。惠普公司生产的商品多达两万多种,若以公司净收入来说,前叁年分别是 29亿美元(1998)、31亿美元(1997)以及 26亿美元(1996)。那麽,究竟是什麽样的条件让惠普公司能够在过去六十年中自一介车库起家的公司而茁壮成为对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国际性公司呢?事实上,这其中的原因早已不是〖密,惠普公司一向注重新产品的开发、讲究品质、并重视客户服务,在历任优秀的领导人带领之下,一直能够掌握商机,进而在传统电子业中稳住屹立不摇的地位。

  迈向电子商务时代 E-Commerce

  然而,随着网际网路的问世,传统公司纷纷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冲击,像惠普公司这样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公司自然不在话下。这也就是为什麽从软体钜子微软公司 Microsoft到零售书店邦诺 Barnes & Noble等大大小小的企业,都不得不踏上转型之路,以搭乘电子商务的时代巨轮,以期在此瞬息万变的商场上免遭淘汰的命运。

  不过,仔细观察,惠普公司似乎并未搭上网际网路的首班列车。事实上,惠普公司的领导阶层也承认:惠普在网际网路发展的第一波中并没有发挥领导作用,不过他们不想在网际网路发展的第二波中再次失去良机。其实,惠普前任最高执行长普拉特 Lewis E. Platt在一九八八年便已预测今後的世界将是「数位世界」(Digital World),并表示惠普必在电子商务的领域中开拓新商机。

  可以想见的是,对惠普这样一个内部庞大、历史悠久的巨型企业来说,任何改变都不是一夕可成之事,更遑论关系公司未来新走向的转型决定了。机构的庞大,势必伴随而来官僚之气;年代的悠久,也很难与保守作风划清界限。这也正说明了为什麽明知电子商务是必然趋势,但惠普却迟迟未搭上此班列车的原因了。

  惠普公司大改组

  所幸,即使遭遇阻碍,惠普仍然果决朝往目标迈进。在彻底转型之前,惠普首先进行了一场内部的大改组。他们根据公司所经营的业务分成四大部门:企业电脑部门(Enterprise Computing)、雷射影像系统部门(Laser Imaging System)、喷墨影像技术部门(Inkject Imaging Solutions)以及电脑产品部门(Computer Product),并且委任各部门的总裁兼执行长,分别是 Ann M. Livemore、Carolyn M. Ticknor、Antonio M. Perez以及 Duane E. Zitzner。这四个部门的总裁兼执行长各司其职,并向公司总裁报告。

  此外,另一大动作是,惠普将旗下专事测试和记量的部门分离出去,独立成立一新公司,定名为艾捷伦科技 Agilent Technologies,专门从事通讯技术等业务。目前艾捷伦有大约 42,000名员工,触角遍及全球四十个国家。同时,艾捷伦也在今年十一月十八日公开上市初始股 IPO,价值 22亿美元,创下矽谷最大的初始股记录。

  经过这次大改组之後,惠普犹如注入一股新力。对最高层主管而言,他们可以明确把握公司整体发展方向;对其下各部门来说,又能掌握职权、确实行动,使得整个公司的运作更加明快,从上到下更能各展所长,同时也为公司迈向新方向奠定了基础。

  费欧莉娜雀屏中选的契机和经过

  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惠普面临企业转型的时机中,卡丽登.费欧莉娜出现了。

  今年叁月,当时担任惠普总裁兼最高执行长的普拉特 Lewis E. Platt决定卸任退休,对於正值转型关键时期的惠普来说,无疑是一大考验。究竟该选择由谁来接任这样重要的职位,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课题。人选的物色工作在普拉特宣布退休後便开始积极展开,惠普甚至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来负责这项工作,普拉特便是叁位负责人的其中一位。该特别工作组列明了未来总裁兼执行长的条件,简单归纳有以下四项:

1. 卓越领导能力、前瞻眼光及制订总体策略能力。
2. 优秀企业管理能力和理财能力。
3. 强烈进取心、竞争能力与活力。
4. 具有网际网路市场开发经验以及管理拓展新市场的能力。

  就这样经过四个月的甄选期间後,惠普公司终於确定了人选。原任朗讯公司 Lucent全球服务供应部门的总裁费欧莉娜自叁百多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惠普公司第五任总裁兼最高执行长。

  这样的决定也许对熟悉内幕的人来说并不意外,但是消息公布後,对外界来说却是相当令人震惊。究竟为什麽惠普会相中这样一位颇为年轻又鲜为人知的女性扮演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又是什麽样的特殊能耐让费欧莉娜足以让惠普公司将她远从朗讯挖角而来,再拱手奉上公司最高职位呢?

  优异的个人条件

  谈到费欧莉娜优秀的资历和背景,相信绝对让人心服口服。事实上,在电子科技行业中,费欧莉娜早已崭露头角而备受瞩目。一九九八年,在《财星杂志》(Foutune)评判全美最有权力的女企业家排名中,费欧莉娜名列榜首。而在来到惠普之前,费欧莉娜在担任朗讯公司 Lucent全球服务供应部门的总裁时,更是曾经创下佳绩,对朗讯的贡献令人咋舌。

  朗讯公司原是美国电信电话公司 AT&T旗下的一个部门,一九九六年时正式分离出去,原先任职 AT&T的费欧莉娜也就随之进入朗讯公司,担任该公司全球服务供应部门的总裁。当时的朗讯相当不被看好,可是在费欧莉娜的领导之下起死回生,甚至成为目前最成功的上市公司之一,从此费欧莉娜的名声也就在同行中迅速传开。

  如果我们回头看看费欧莉娜的学历背景,就会发现她的学识基础包含广阔,有历史、哲学、企业管理和自然科学等。如此多元化的学术经历除了证明费欧莉娜的广学多闻之外,更显示出她个人的灵活特性和聪慧勤奋。对於一个统驭万人的领导人物来说,这样的条件绝对是成功的要件。

  企业目标和理念

  费欧莉娜当前的目标,着重在领导惠普公司踏上求新求变的大道上。此外,使公司盈收增加、提供完善客户服务以及促进网际网路功能化等各项,也是她努力的项目。今年十一月份费欧莉娜接受了《资讯世界杂志 Info World》的访谈,当她被问及惠普现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时,回答道:”我们目前所必须做的事就是让惠普人与六十年前公司初创时所拥有的那种基本创新的精神再次连接起来。其次,就是要革除陋习。我们要快,而不要慢;要明确,而不要含糊;要领先潮流,而不要跟随。我们要大胆去做。这就是我先前所说的:”我们必须保留最好的,而革新其馀的。”意义就在此。”

  至於在谈到惠普公司迈向电子商务及服务 e-Service的新世纪时,费欧莉娜表示:「我们不仅要全心拥抱电子服务,同时更要将电子服务当成一种策略来主导整个公司。这也就是说,目前的经济是朝着服务性质的世界迈进,我们必须同时思考服务本身、传达服务的工具以及支持服务的基层建设等叁者,而惠普公司独特的地方就是它正站在这叁者交集的十字路口上,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个特点结合创新求变的能力,踏入下一个世纪,也许可以说是掀开网际网路的另一新页吧!”

  结论

  在惠普求新、求变的转型期间,他们自外聘入这样一位年轻却不乏经验、明朗却不失稳重的新领导人物,不仅显示出惠普决策人员的智慧和决心,同时也是惠普公司将「创新」的理念和目标先付诸实行的表现。吐故纳新的作法是老字号公司避免日趋迂腐的解药,也是摆脱保守习气、添进活力的有利工具。正是这样勇敢明快的抉择让惠普公司能够化危机为契机,并且让他们这样一个老牌企业能够在深得民众信赖的同时,也兼具迎向挑战、面对多变市场的强劲竞争力。

  在本文近尾声的此时,您是否对费欧莉娜少了一分好奇,而多了一分赞叹呢?”不要问机会何时来,而要问是否自己已做好准备。”不记得是谁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不过,在费欧莉娜获选成为惠普公司总裁兼最高执行长的经过中,确实印证了”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这句话。亲爱的朋友,您是否也有同感呢?


作者: aaa    时间: 2008-11-9 10:14
PC革命的预言大师

──阿伦·凯  





  阿伦·凯(Alan Kay)是Smalltalk面向对象编程环境语言的发明人之一,也是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的创始人之一,他还是笔记本电脑最早的构想者和现代Windows GUI的建筑师。
大师级的天才

  近年来,国内有一句话挺流行:“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不少人张冠李戴,误以为此言出自尼葛洛庞帝之口。实际上,这句话是阿伦·凯的名言。有很多人说布兰德是第一个使用PC一词的人,但布兰德说自己也是顺手牵羊,最早提出“PC”概念的是阿伦·凯。90年代程序员设计的基本模式就是“面向对象”,发明这一术语的也是阿伦·凯。在70年代的一份备忘录上,阿伦·凯还正确预言到,90年代将有成百万的个人计算机,而且都将连接到全球公用的信息设施上(类似今天的互联网)。

  阿伦·凯究竟是怎样一位传奇人物?他不是一位公众人物,但在计算机界,尤其是技术圈内,他是能让大家都心服口服屈指可数的大师之一。成为硅谷的又一位亿万富翁或授予他MIT主席职务,都无法激起他的兴奋。但他会有足够的耐性与一群八岁左右的孩子一起玩电脑。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发明他喜欢的东西。

  凯是PC革命最重要的预言家,但他更是一位技术天才,终生都在实践中摸索。近几年,他的目标是创造一种“梦幻放大器”(Fantasy Amplifier),这是一个创造性思想的动态工具,功能强大,体积轻巧,真正易于使用,而且价格便宜,使世界上每一位学生都能拥有一个。

  凯的形象既不像傲慢自大、反社会的黑客,也不同于一夜暴富的计算机富翁,甚至不像象牙塔里的计算机科学家。他时常穿着跑鞋和灯芯绒裤子,一小撮胡子,短短的、略微零乱的头发,使他看上去极为普通。即使他是你的老板,可能也留不下多深的印象。但这也不是说他很谦逊,他喜欢引用自己的话,经常以这样的词作为发言的开端:“凯的第一法则指出……”

“艺术”和“科学”不分开

  1940年,阿伦出生在麻省的Sprinfield。一岁时,全家到了他父亲的出生地——澳大利亚,他在那里度过了童年生活。他很喜欢这个新环境,屋子里有6000本书和大量的绘画和图片。由于二次大战日本入侵的威胁,全家又迁回到了美国。1945年至1949年,他们住在麻省海德莱城外的约翰逊农舍。他天资聪颖,三岁时在澳大利亚就学会了阅读,而且不断开拓视野,增加知识。这也注定了他不会是一个安分守纪的“好”学生。

  凯很早就受音乐熏陶,他母亲是音乐家和艺术家。凯在学校唱诗班是童声男高音,小时候他还是一名十分出色的吉他手。实际上,他曾经萌生念头,要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家。因为他父亲又是一位设计假肢的生理学家,所以他的早年生活氛围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表达它的方式。他从未把“艺术”和“科学”区分开过,这一点他一生没变。

  凯的外祖母是一名教师、学者和女权运动者,外祖父则是一位相当有名气的书籍配图师、摄影师、作家和音乐家。凯正是在外祖父去世的那一年出生,大家都认为凯是最像外祖父的后代,不仅在兴趣上而且表现在性格上。

  凯从音乐家母亲那里学来的音乐,使他在十几岁就可以靠弹吉他为生了,并且他看到了音乐与计算之间的直接联系。在凯看来,一个计算机程序中同一段指令序列重复了许多遍,这很像一段格列高里圣歌中包含着主旋律的多个变奏。

  1949年凯的父亲到纽约的一家医院工作后,全家又迁往长岛。凯在布鲁克林技术中学学习,由于有不服从学校的行为,被暂时停学。不久又得了风湿病,他以为得重读毕业班了,但他已拿到了足够的学分,可以毕业了。此后,在1961年他因抗议学校犹太人限额问题,而被维吉尼亚的Bethany大学驱逐。他凭借自己的音乐天才,在丹佛讲解吉他课程,以此维生。当他加入志愿兵服务时,又发现了自己另一大潜在的天分。在一次计算机的能力倾向测验中表现出众,他被美国空军派遣到IBM K101工作。

程序员生涯

  “当时程序设计是一种地位很低的工作,大多数程序员都是女的。我的老板就是女的……但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群体。”

  凯离开空军后,被科罗拉多大学录取,学习数学和分子生物学,虽然他曾认真考虑过是否从事音乐工作。1966年毕业后,他又一次面对择业问题,他说:“我考虑过学医,但我觉得自己责任心不够。直到现在我仍这样认为。”他还考虑过哲学,但也放弃了。最后他还是进入了犹他大学学习电气工程。

  在上学期间,他开始使用由Ivan Sutherland开发的Sketchpad程序,并开始用Simula仿真语言编写程序。受这些程序思想的启发,再加上自己生物学的背景,他提出了“生物学类比”理论。凯假定理想的计算机将像生物体一样工作,为完成某个任务,每个“细胞”都要与其它“细胞”协同完成,而每个“细胞”又有自己的功能。为了解决另外的难题或试验另外的功能,“细胞”们可以实现重组。1967年,他为Flex机设计界面,由于过于复杂而没有成功。

  1968年秋,凯在MIT人工智能实验室第一次见到Seymour Papert,开始对Logo语言产生兴趣。当他观看了Papert和他的同事教孩子们如何用Logo时,凯有关计算机社会作用的整套观念受到极大冲击。

  “1968年,我目睹了两三件事,它们彻底改变了我对计算机的全部观念。我过去的观念就像道格·英格巴特所言:大型机就像铁路,由专门机构所拥有,他们决定了你能做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做。英格巴特想努力成为享利·福特这样的人。而个人计算机正如60年代人们所想的,是一辆汽车。1968年,我首次看到Seymour Papert为孩子开发的产品以及Logo,我看到了第一个真正的手写体识别系统。这是一套令人难以置信的系统。它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因为我有种心有灵犀的感觉。当我将这些观念综合起来,计算机的概念就像是一种超级媒体,一种超级纸张。”

  写完一篇有关图形面向对象方面的论文。凯获得犹他大学的博士学位,接着在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担任教学工作。这两年工作期间,他开始构想一本像书本大小的计算机,用户(尤其是儿童)可以用它来代替纸张。他将这个项目称之为“Kiddie Komp”。这期间,他也开始着手Smalltalk语言的研究工作。Smalltalk所使用的就是“鼠标驱动”的“多窗口环境”。

  Smalltalk就是按照凯的单独个体(即“细胞”)生物学模型来设计的,个体之间可通过“信息”相互交流。后来,他的Smalltalk成了面向对象语言的鼻祖之一。

他按照直觉工作

  1970年,施乐建立了一个长期的研究中心,聘请了曾是ARPA的空想家鲍勃·泰勒负责,简称PARC研究中心,凯成了他的第一个雇员。泰勒给凯提供了“按照自己直觉工作”的机会。凯组建了学习研究工作组(LRC),自己勉强出任经理。他在教学研究中使用Smalltalk,让小孩坐在计算机前,分析他们的反应。凯发现,声音和图像要比单纯的文本更能让孩子们学到东西。他和PARC的同事一起,开发了一种简单的计算机补充教材,大量使用图形和动画,许多小孩都能熟练地使用。凯也参与Alto计算机的开发,许多人认为Alto是第一代现代计算机。凯为Alto开发了一个画板程序,用字母识别来改变画图方式。如果用户用鼠标写“D”,他们就可直接徒手来画;如果画“L”,他们就能画直线。Alto也是最早实现在字处理中,文本在屏幕上的图标可拖动功能。Alto对Macintosh的开发有很大影响。

  在领导PARC研究小组期间,凯也做出了一个笔记本电脑的模型,名为Dynabook。凯的Dynabook是现代笔记本电脑的先驱。当时个人计算机技术尚处于襁褓期,但凯的设计中却已包含了许多未来的技术,比如平板显示器和无线通讯系统。1993年,凯的Dynabook理念终于成为现实,化为了苹果公司的Newton,但是这个产品距离凯的梦想还是太遥远了。Newton成了一件缺陷百出的产品,并且成了苹果公司的恶梦。虽然Newton是世界上第一个商品化的PDA,然而1993年苹果总共只售出了8万台。如今PDA正在全球市场开花,作为先驱者,凯应该感到欣慰。

  1979年,在凯的邀请下,乔布斯、Teff Raskin以及其它苹果公司的元老们来到PARC参观。他们一下子被凯的理念所吸引,认为这就是未来之路。他们对视窗图形用户界面印象深刻,对Smalltalk语言的灵活性也大为惊奇。凯在PARC的工作就是苹果Macintosh的种子,甚至今天最流行的操作系统——MS Windows——也是凯理念的孙子。

永远是先驱

  进入80年代,作为技术圣地的PARC中心分崩离析。1983年,凯离开施乐,担任Atari公司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裁。在美国,任何一个在80年代成长起来的儿童,都会对Atari的游戏十分熟悉,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游戏后面有凯的功劳。在Atari,凯与他领导的小组在极其隐秘的状态下工作,有传言说该项目投入达5000万至1亿美元。连大多数公司内部人员也不知道在开发什么产品。但可以肯定凯是在造梦,将他多年的梦想变成现实。但不久,Atari陷入困境。

  1984年,凯加盟苹果,这使凯有时间和金钱开始研究他那长期以来的梦想。同一年,一台以图形界面为中心并为市场广泛接受的计算机——Macintosh诞生。接下来几年中,凯住在洛杉矶,但在全国各地四处奔波。在MIT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也间或为苹果工作。而大多数时间则在加州西好莱坞的自办的学校中教学,教孩子们使用计算机。

  1991年,在接受《Byte》杂志的采访中,凯透露他在研究“基于代理的系统”,且在编写一种新的计算机语言,可在计算机中构建仿真智能,使机器能够自己告诉自己,下一步要干什么。一个“代理”就是计算机的智能内核。在这篇文章中,凯预言基于“代理”的商用系统将在2000年出现。他预想了计算机能够通过用户来学习,并且适应用户的需求。同时他也迫切希望他的“Dynabook”最终能够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凯是现代计算机业的先驱,而且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行业中总是永立潮头。他改变了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人们对计算机的认识。在凯之前,计算机只是一台人性化的盒子,只向你提供文本。如果你想与计算机交流,你必须首先学会计算机的语言。而凯由于对儿童的关注,以及对专利证书的热爱,加上他广泛的知识面、多样化的兴趣以及他的天才,彻底突破了这一束缚。无疑他是现代PC的缔造者之一。

  考虑到整个社会对计算机潜在的能量茫然无知,凯也十分担忧,因为计算机有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并且沦为第二台电视。凯希望计算机能扮演更有益的角色。凯曾为计算机技术的潜在影响而欣喜,但他对专利证书更感兴趣,他希望这项技术能够创造更多“好怀疑的人”,而不是成为计算机的奴仆。他说:“未来的信息检索系统不仅仅是检索观点。数据库的弱点就是只能让你检索事实。而我们千百年文化的力量就在于我们具有吸取各种观点的能力。”(方兴东)


作者: aaa    时间: 2008-11-9 10:15

网络传奇人物:奥米迪







  放眼全球,谁是当今线上拍卖商品最成功的公司?数据会告诉你:是eBay。有谁能想到,当初只为了收集糖果罐而创立的eBay竟有今日成绩?

  《时代》周刊(Time Maga-zine)西元一九九九年十大最佳科技奖出炉了。猜猜看,谁引领风骚?答案揭晓,勇夺第一名的是拍卖网站eBay!

  拍卖是个古老的玩意儿,但是能利用网路科技,把拍卖变成一种时髦的全民运动,而且还能因此赚大钱,并赢得市场尊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方面,eBay显然创造了一项奇迹。

  《时代》周刊指出,eBay也许不是最好的拍卖网站,但是自从西元一九九九年以来,eBay却成为仅次於美国股市之外的一种经济现象。eBay网站上每天新增二十五万种商品,每天有一百五十万人上站竞标,就连美国总统柯林顿也承认曾经到此地交易。eBay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一时念头,无限价值

  eBay成立於四年前,创办人皮尔奥米迪(Pierre M. Omidyar)为了收集女友所喜欢的糖果罐子,特别架设网站,号召各方英雄好汉把手中的收藏品拿到线上来拍卖。没想到获得热烈的响应,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东西统统跑出来,也因此意外开创出一个全新的事业。

  eBay是个人对个人(Consumer to Consumer)的拍卖网站,网站上的产品应有尽有。所有你能想得到的东西,从泰迪熊、芭比娃娃,到热门的Palm Pilot(个人数位助理)、数位相机等都不缺,有些甚至是全新的产品。

  日前它甚至和BMW在线上义卖尚未上市的X5休旅车,获得热烈回应。不过,主力商品还是古董、钱币、邮票、玩具、游戏机及棒球卡等具收藏价值的东西。

  eBay提供一个开放式的线上拍卖交易平台,任何人只要在线上完成注册,就可以开始进行交易。有别於其他以广告收入为主的网站,eBay主要营收来自交易抽成。它对上网卖东西的使用者收取插入费(Insertion Fee),一般介於二十五美分到二美元之间,依拍卖商品底价高低而定。另外,它也抽取成交手续费,一般为产品成交价格的一.二五%到五%之间。

  其他一些额外的服务,如产品摆放在抢眼位置,成交取货付款时专人保护、成交商品保险(以防赝品)等,皆另外收费。最特别的是,对於一般电子商务网站最头痛的商品寄送等问题,eBay并不参与,而是交由买、卖双方自行决定。这也使得eBay完全不需负担钜额的库存成本。或许这正是eBay早已获利,而会员数更多、以B to C为主要市场定位的亚马逊(Amazon)仍赔钱的原因之一。

  eBay网站上目前共有二千大类的产品,每日交易笔数超过二百五十万件,共有七百七十万名注册会员。一九九九年七月到九月的得标金额达七亿四千万美元,为去年的叁.八倍;前叁季总营收一亿五千万美元,平均每季营收成长两成。

  eBay成立以来,一直试图创造一个温暖的线上社区环境,鼓励诚实交易;它并设立了公开的「回馈论坛」(Feedback Forum),鼓励网友上网揪出滥用此机制之徒,例如成交後却不履行交易,或是贩卖赝品、走私货等。

  最令eBay窝心的是,消费者不但经常上eBay网站,而且停留的时间颇长,平均每月近二小时。而根据专业网站流量调查机构Media Matrix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底的调查显示,在所有电子商务网站中,eBay以每日到访者人数超过一百万人居冠,远高於亚马逊。

  eBay在市场及消费者心目中的评价也相当突出。根据GomezAd-visors十一月公布的秋季线上拍卖网站评等显示,eBay排名第一,其次依序是亚马逊、雅虎及Go Network Auctions。

  而根据美国哈瑞斯互动及名声研究中心同月公布的「美国线上消费者心目中名声卓着的四十家科技公司」排名结果显示,电子商务类排名,eBay仅次於亚马逊,领先E*Trade。

  eBay上市以来,股价不断往上冲,目前市值已达一百九十四亿美元。这样的好成绩,是奥米迪创业之初始料未及的,同时也为他带来钜额的财富。

  根据一九九九年九月份《财富》杂志(Fortune)公布的四十岁以下年轻富豪当中,现年不过叁十二岁的奥米迪身价高达三十六亿九千万美元,超过国人所熟知的雅虎创办人杨致远(身价为三十亿五千万美元)。

  eBay的巾帼英雄


虽然eBay早在一九九五年成立,但是,真正大放异彩也不过是这一、二年上市之後的事。eBay的真正操盘者要算是总裁兼执行长惠特曼(Meg Whitman)。现年四十二岁的她,也是把eBay带上上市之路,更是造成股价一路往上狂飙的功臣。

  惠特曼是网路事业里少见的女性执行长,近日才被美国《魅力》杂志封为年度风云女性奖。她本人手中拥有的eBay股票价值,估计至少有十叁亿美元。

  如果说这一个全世界最大的拍卖网站有什麽令消费者不满的地方,大概就是当机了。网站当机其实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可以说所有的网站都曾经历过,就像美国线上(American Online)早期也曾因促销过度,消费者无法拨接上网而被告,最後以赔偿消费者、紧急扩充设备了事。

  但是,由於用户数太多、线上交易密集,即使采用业界公认稳定的升阳(Sun Microsystem)大型主机,并委托网上网(Abovenet)代管,藉以分散上网流量,eBay当机事件依然频传。线上交易被迫休市,惹得消费者抱怨连连。去年六月,甚至曾出现长达二十二个小时的当机;十一月时,则是在五天之内出现四次当机;十二月初在美国推出二十叁个地区性网站後,又发生两次当机。

  当机频率如此高的现象对eBay维系客户忠诚度多少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对於当机问题,eBay除了在六月宣布赔偿消费者损失外,也找来大批工程师处理这个问题,并一再出面解释,强调该公司一定会尽全力解决。但网上网总裁段晓雷有一次在演说中曾指出,现在连升阳最好的机器恐怕也救不了eBay,因为再好的设备在设计之初也没有料到交易量会如此频繁。

  抛开当机问题,在个人对个人拍卖市场上,eBay毫无疑问稳居第一品牌,尽管後面有亚马逊和雅虎虎视眈眈,先後推出拍卖网站,想要抢夺这个市场大饼。

  eBay的客户群来自全球各地,当然也包括台湾。在美国市场站稳後,eBay也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目前它已在澳大利亚、英国、德国以及日本设网站。eBay对大中华网路市场非常有兴趣,预计一月份会先在美国网站上推出中国城,专门拍卖具有东方风味的商品。它并积极计划筹设大陆及台湾分公司,预计最快今年第一季就会登台,届时国人将可一睹其风。



作者: aaa    时间: 2008-11-9 10:15

网络传奇人物:托瓦兹







  2000年八月以来,美国华尔街投资人一听到Linux简直就快疯掉了,凡是与它名号有关的公司,上市后股票都会狂涨,也因此新出炉了一堆亿万富翁。

  首先是2000年八月,开发Linux商业版操作系统的红帽公司(Red Hat),在Nasdaq公开发行股票(IPO),当日股价了狂升了482%。

  最令人震惊的是,十二月九日另一家得到Linux庇荫的计算机公司VA Linux在那斯达克股市以每股三十美元挂牌上市。开盘后每股立即以二百九十九美元起跳,几小时后涨幅更超过960%,最后以二百五十一美元作收。

  VALinux所向披靡VA Linux当日涨幅达736%,创下美国有史以来IPO首日狂涨新纪录,也创下那斯达克指数今年第五十次历史新高,取代去年十一月由TheGlobe.com创下的605.55%。

  目前,VA Linux市值已高达九十五亿美元,三十七岁的首席执政官奥古斯汀(Larry Augustin)更在一夕之间挤身科技富豪之列,身价高达十五亿八千万美元。

  华尔街终于注意到VA Linux的发展潜力了。Internet.com的网络股分析师陶利(Tom Taulli)说:”在股市里,凡是和Linux沾上边的都一定会成功。不过,VA Linux肯定是最成功的其中一个。”于一九九三年成立的VA Linux成长速度的确相当惊人。一九九九会计年度,它的盈余较去年成长了216%,达到一千七百七十万美元。今年八月至十月,它的成长更是惊人。短短三个月内,税前盈余就已高达一千四百八十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了五倍。而它的员工人数更从六年前只有十五人扩大到目前一百七十九人。

   不求名利的穷小子

  不过,当许多公司的身价因依附Linux上涨百倍时,它的创始人、目前年仅二十九岁的芬兰人托瓦兹(Linus Torvalds),仍然只是一介平凡的程序设计师。

  他非但没有能力住进价值连成的豪宅,更没有能力购买美国富豪用以象征财富的私人飞机。现在他仍然住在加州的Santa Clara;每天开着一辆旧车上班,而且他的晚餐多半是在一家低廉的泰国餐厅里打发。

  Linux的成功虽然没有为托瓦兹带来财富,但他的成就已使他在计算机科技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目前,他已被专门开发Linux软件的“红帽”所网络。不久的将来,也许他能够靠着开发Linux应用软件而致富也说不定。

  八年前开始撰写Linux原始程序代码时,1.77米高、棕发、说话和缓、笑起来像个小男孩的托瓦兹还只是个二十一岁、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以UNIX操作系统为模板,开始撰写Linux,并把它放到校园网站上供大家免费下载并改写。不久,下载使用Linux的人当中开始有人将改良后的版本寄回去给托瓦兹。

  八年来,Linux在网络上不停地测试、修改后,终于发展成形,并开始对微软过去在操作系统的霸主地位构成威胁。"一开始,只有五个、十个人使用它,后来逐渐增加至一、二百人。现在我已经数不清到底有多少人在使用它了。"托瓦兹回忆说。

  据估计,目前全球已有至少八百万台计算机使用Linux相关的操作系统,而未来五年,Linux的市占率每年平均将增长25%。

  壮大中的Linux虽有不少优势,但并非所向披靡。对长期依赖微软操作系统的人来说,Linux的使用概念仍很陌生;企业用户也不可能一夜间抛弃windows。虽然计算机大厂纷纷表态支持Linux,但现有支持Linux的应用软件和工具仍比不上微软完备。

  虽然微软windows拥有广大市场(仍占80%以上),但在internet带来的世界革命中,任何新的格局都不会太令人惊讶。


作者: aaa    时间: 2008-11-9 10:15
格鲁夫和盖茨与世界第一台PC


   微软的盖茨和英特尔的格鲁夫来到加州San Jose共庆PC 20周年。在当地的技术革新博物馆里,二人抚摩着IBM 1981年8月13日发布革命性的世界首台PC 5150,抚今追昔,感慨良多。


作者: aaa    时间: 2008-11-9 10:16
CeBit:西门子推出超酷的'虚拟'键盘和鼠标


  西门子公司在CeBit技术展览会上推出一款“虚拟”键盘,其天才的创意将给电脑爱好者们带来全新的概念。请欣赏下面的图片,保证您会禁不住大喊:酷!

  虚拟键盘的大小与普通键盘完全一样,但是您可能在任何地方使用它。当您的手指运动时,虚拟键盘能够判断反射光线方向的改变,继而转化为相应的键盘符。

  西门子公司称,“虚拟键盘”是以色列的VKB公司发明的,它可以应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PDA以及其它通讯领域。据悉,西门子公司还准备在星期三展出另一款“虚拟鼠标”,估计这些天才的发明将引发输入工具的革命。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39

自动删除文档记录四法







Windows是一个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它的出现使得许多不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用户也能够轻松地操纵电脑。但是Windows有时也会“自作聪明”,将用户所操作的过程记录下来,如用户在电脑上最近打开的文件就会出现在“开始→文档”菜单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用户,但是往往有时却给了其它用户一些可乘之机,使他们对我们最近使用过的软件和打开过的文件一览无余。在这里,我们介绍四种自动删除文档记录的方法,其中使用注册表的方法我们曾经介绍过,在此一并列出,以供读者比较和收藏。


1.修改注册表法


只要进行下列操作就可以自动删除文档记录:单击“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exe”打开系统注册表编辑器,进入主键“HKEY_USERS\DEFAULT\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在右边窗口新建一个名为“NoRecentDocsHistory”的DWORD值,并将其值设置为“1”,然后重启电脑即可。


2.批处理文件法


笔者研究认为,在文档中显示的只不过是存放在Windows的Recent文件夹下的一些快捷方式,只要我们在开机时自动地将它们全部删除就可以保证一些项目以后不显示了。注:以下操作假设Windows安装在“C:\Windows”下,如果你的系统安装在不同的文件夹下,请自行修改。拷贝C:\Windows\COMMAND\DELTREE.EXE文件到C盘根目录下,用“记事本”打开C盘根目录下的“AUTOEXEC.BAT”文件,加入以下内容:@echooffEchoDeletingrecentDirectorydeltree/yC:\Windows\recent>nulEchoMakingrecentDirectorymdC:\Windows\recentEchoStartingWindows...重新启动你的计算机。


3.使用系统工具法


除了上面的手动更改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系统工具来实现文档记录的自动删除功能,而这个程序就是在Windows98安装光盘中的TweakUI工具。我们只要将安装光盘插入光驱中,进入“Tools\Reskit\Powertoy”文件夹,找到tweakui.inf文件,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再选择关联菜单的“安装”即可。接着在“控制面板”中双击“TweakUI”图标便可启动它了,单击IE选项卡,在Settings(设置)列表中确认“Cleardocumentruntyped-URLhistoryonexit(在退出时清除文档、运行程序、链接的URL历史纪录)”项的为选中状态,再单击“Apply(应用)”即可,以后系统就不会在文档菜单中显示历史记录了。


4.隐藏文档菜单


此法还是使用TweakUI软件,通过它我们可以隐藏“开始”菜单上的“文档”项目。按第三种方法进入TweakUI,单击IE标签,然后在设置列表的最后找到“ShowDocumentsonStartMenu(在开始菜单中显示文档)”项,除去前面的钩,再单击一下“Apply”就会发现在“开始”菜单中“文档”项目不见了。这样就可以保证以后新打开的文件不再加入到文档菜单中了。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0
电脑一点通



张迎新



在浏览器中使用空格键翻页


当你在浏览器中查看一个比较长的超文本文件时,有好几种翻页的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用空格键,按空格键可以向下翻页,按"shift+空格"则可以向上翻页。


不同的左右键


这里要介绍的是输人法快捷键的使用。通常我们使用"Ctrl+空格"键切换中英文输人法,使用"Ctrl+Shift切换其他输人法(可在输人法属性中设置其他热键),其实,用左边的"Ctrl+Shift"是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切换输人法,而用右边的"Ctrl+Shift"则相反,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切换输人法。


免钥匙盘安装Office97


方法是在"开始菜单-运行"对话框或MS-DOS方式中键入Office97安装文件所在盘符和路径,以及Setup/m,在安装时就不会提示插入钥匙盘了。


提示:不少Win98的应用程序仍然具有命令行参数,了解这些参数有时可以给我们带来便利,查看这些参数的方法通常是运行"程序名/?"或"程序名/h",如"Setup/?"。Office2000的安装文件Setup同样支持命令行参数,朋友们可以自己试试看,这些参数到底有什么功能。


纠正混乱的图标


在Win98使用过程中,有时候开始菜单、控制面板及快速启动栏中的图标一片混乱,张冠李戴,如开始菜单中所有应用程序的图标都变成《东方快车》的图标了,但是这时软件仍然可以正常使用,这就意味着Win98系统中图标缓存出现了问题,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删除这个缓存文件。首先要切换到显示所有文件的方式,这可以在"开始\设置\文件夹选项"的"查看"标签页中选择"显示所有文件",然后在Win98的目录下找到一个名为"ShellIconCache"的隐藏文件,将其删除,重新启动机器后,Win98会自动重建这个文件,同时,你的图标就可以恢复本来面目了。


一个小巧的"音量控制"面板


双击Win98任务栏上的小喇叭,就会弹出"音量控制"面板,如果你觉得这个面板占用桌面太太,不妨按下"Ctrl+S"这个组合键看看,感觉不同了吧?在再次使用"Ctrl+S"组合键之前,"音量控制"面板将保持这样"苗条"的身材。


资源管理器缺省显示窗口的设定


缺省状态下,我们启动资源管理器首先显示的是C盘内容(但是用"Win+E"组合键打开的是"我的电脑"窗口),如果想要资源管理器启动后直接显示自己需要的文件夹,如D:\download,可以修改资源管理器的快捷方式,在目标栏中添加要显示的文件夹名称,如"Explorer/e,d:\download"(注意,参数中有逗号),这样,运行这个快捷方式就可以达到目的了。如果缺少逗号,仍将显示C盘根目录,并且没有左边目录树窗口;如果省略/e参数,则不需要逗号,打开资源管理器后将没有树型文件夹列表这一栏,如同普通的窗口一样。


自制系统恢复盘


在大硬盘多操作系统的今天,"系统崩溃"是一个可怕的词汇,它意味着我们要用很长的时间来重装系统。如何能迅速地重装系统节约宝贵的时间,我想对每个人都是十分必要的。试想一下,系统突然崩溃,而你只需要插入一张软盘,喝一杯咖啡,在这段时间系统恢复了,你又可以正常地继续工作,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既不须要敲一下键盘,也不须要动鼠标,是不是很爽!


首先我们需要有一张软盘,一份NORTONGHOST软件(随处可见)。


第一步:你需要按部就班地装上常用的操作系统和常用的软件(如果你的系统才装完或是运行正常,这一步可以省略)。再安装NORTONGHOST到D:\copy下。


第二步:启动GHOST.EXE,在"local"中选择"partition",再选"toimage"选择你所要克隆的分区(当然是系统所在的分区),再把克隆后的文件存入GHOST所在的文件夹中(例如我设为win98.gho存放在D:\COPY中)。


第三步:把软盘格式化成系统引导盘,在盘中建立自动批处理文件Autoexec.bat,编辑批处理文件如下:


CLS


ECHOOFF


ECHOWARNING!ThiswiIIdestroyallofdataonthefirstpartitioninyourfirstHD!


ECHOPressanykeytocontinueorCTRL+Ctobreak


PAUSE


d:\copy\GHOST-clone,mode=pload,src=fht.gho:l,dst=l:1–sure–rb


存盘退出,大功告成。最后别忘了在CMOS中设为软盘开机。




控制注册表检查器


SCANREG.EXE和SCANREGW.EXE是Windows98新增的注册表检查器,它每天在启动Windows98时会自动产生一个备份文件,其中包括system.dat、user.dat、win.ini、system.ini,它们都是采用CAB压缩格式存放,保存在Windows98的SYSBCKUP目录中,大概每个文件会占用1.3M的空间。


如果你想不让注册表检查器在系统启动时检查和备份:你可以运行"regedit"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定位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在右边你会看到"ScanRegistry",它的值是"C:\Windows\Scanregw.exe/autorun",把它删除即可;如果你不想备份只想它们在启动时检查注册表,请用记事本打开Windows98安装目录下的Scanreg.ini,找到Backup=l这行,将它改为Backup=0就行了。


增加对驱动程序的识别级别


虽然Windows98能检查每个驱动程序的签证情况,但没有签证的驱动程序Windows98也能安装,而且并不提醒你,得到数字签证的驱动程序表示该驱动程序通过Microsoft的测试,为了Widows98的系统稳定,你可以让它只安装通过认证的驱动程序方法是: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定位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DriverSigning,用鼠标双击右边的Policy,将它的第一个值改为01或02;01代表1级,02代表2级。1级作用是如果驱动程序没有注册标志时系统仅仅提示你,但允许继续安装;2级则系统绝不介许你安装没有认证的驱动程序。


别被注册表吓住


我们在删除某些文件目录,或更改它们的名字时Windows98提示:“这个文件或路径与注册表相关,真的要改变吗?”别被它吓着你,只要你启动注册表编辑器,定位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AppPaths下,查看AppPath下面有没有该目录的东西在内,将它们删除系统就不会再提示你,但你必须清楚地知道这个项目已经没用了。


使用不会闪烁的光标


在你的控制面板中,那个设置光标闪烁的功能,并不能完全禁止住光标闪烁。另外一种方法是,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定位到HKEY_CURRENT_USER\ControlPanel\desktop,看看右边有没有"CursorBlinkRate”,如果没有请在右边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字符串",输人名字为"CursorBlinkRate”,再双击它,将值设为-1即可。


改变记事本的字体


Windows98的记事本没有字体选择功能,但你可以替换记事本显示的字体。方法是:打开注册表定位到HKEY_LOCAL_MACHINE\config\000l\Display\settings,修改右边一个名叫fixedfon.fon的值为你想要的字体的文件名,默认的字体是vgafix.fon,虽然理论上可以使用TTF字体,但最好还是选择以fon为扩展名的字体。如果你不知道你的电脑中有哪些字体,请在控制面板中双击"字体"图标,就能查看到。


做个整洁的开始菜单


当你按下你的开始菜单,你就会发现有些东西你是从来也不会用的,例如:注销,这是为多用户而设计;如果你没有上网的话,收藏夹也是个没用的东西,一般方法是无法删除它们的,而修改注册表就能帮你办到。请打开注册表定位到HKEY_CURRENT_USER\Softwa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


删除注销菜单的方法是在右边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进制值",然后输人名字为"NoLogOff",再双击它,将它的值设为01000000即可。


要删除"收藏夹"这个菜单,可以在右边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DWORD",输入名字为"NoFavoritesMenu”,然后双击它,将值设为"1",再重新启动电脑。


删除文档菜单的方法是在右边空白处用鼠标右键单击,选择"新建\二进制值",输人名字为"NoRecentDocsHistory",再双击它,将它的值设为"01000000",接着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


Alt键的妙用


1、激活菜单命令:按下Alt键可以激活活动窗口的菜单栏,使菜单栏的第一个菜单成为高亮条,而按下Alt键和一个相应的字母就可以激活这个字母所代表的菜单项。


2、快速查看属性:按下Alt+Enter组合键或在按住Alt键的同时用鼠标左键双击某对象,则可快速打开其"属性"对话框。其作用相当于点鼠标右键并选取"属性"。


3、切换DOS窗口:按下Alt+Enter组合键可以在窗口和全屏幕方式下切换MS-DOS。


4、关闭应用程序:按下Alt+F键可以最快的方式关闭任何应用程序,而不用在文件菜单或工具条中寻找并单击"退出"或"关闭"。


5、切换应用程序:连续按下Alt+Esc键可以直接切换到己经运行但没有最小化的各个应用程序,而按住Alt键不放,再连续按下Tab键则可以在一个对话框中显示出当前已经运行的所有程序的图标和当前激活的程序的图标及其名称,只要释放Alt键便可以立刻切换到该应用程序中(微软'美其名日"CoolSwitch",即"冷切换")。


6、打开控制选单:在应用程序中,按下Alt+空格键可以直接打开系统控制选单,而如果按下Alt+-键则可以直接打开窗口控制选单。


7、撤消上步操作:在Windows98的各个对话框中,凡是对编辑框的操作都可以通过Alt+Backspace键来撒消,其效果和Ctrl+Z完全一样。


8、拷贝活动窗口:按下PrintScreen键可以拷贝当前屏幕的内容,但按Alt+PrintScreen键则可以只拷贝当前活动窗口的内容。


ACDSee32的妙用


ACDSee32是优秀的图片浏览软件,除此以外,它在文件管理方面也有一些独到用途:


1、修改文件日期


编辑程序或撰写长文档总要产生许多文件,它们的日期参差不齐,看起来很不美观。利用ACDSee32可将文件的日期统一起来,操作方法是:双击Win95/98系统时钟,打开“日期和时间”选项卡,将日期修改为你需要给文件设置的数值。如果你只须将文件日期统一为系统的当前日期,上述步骤就可以省去。然后运行ACDSee32,选中Browses窗口内需要修改日期的所有文件,单击"Tools"菜单下的"Changetimestamp"命令打开对话框,选中"Currentdate&time"项单击"OK"即可。如果在此之前修改了系统日期,可在关闭ACDSee32后予以恢复。


2、制作文件清单


如果你是一位软件爱好者,一定拥有许多共享软件。为便于管理,最好给文件夹内的软件制作一份清单。此时ACDSee32就能帮你的忙,具体做法是:在Browses窗口内选中须要制作清单的文件夹,然后打开"View"、"Arrangelcons"子菜单,根据需要选择按何种万式(按大小、类型、日期等)给文件排序。再单击"Tools"菜单下的"GenerateFilesListing"命令,即可将当前目录下的文件清单放入文本文件,你只要将它存盘就可以长期保存。


3、批量更名


这可是ACDSee32的一项"绝技",它的操作方法是:选中Browses窗口内需要批量更名的所有文件,单击文件列表中的项目名使其按某一规律排列。再单击"Tools"菜单下的"RenameSeries"命令打开对话框。在"Template"框内按"前缀#.扩展名"的格式(如"图#.TMP",其中扩展名为可选项)填人文件名模板,其中通配符#的个数由数字序号的位数决定。如果文件数目达到了两位数,就应填入两个##(依次类推)。另在"Startat"框内选择起始序号(如"l"),单击"OK"后所选文件的名称全部被更改为模板指定的形式。


4、成批移动或复制文件


ACDSee32的移动或复制文件功能也很强大,用法是:选中Browses窗口内需要移动或复制的文件,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快捷菜单中的"Copyto…"或"Moveto…"命令打开对话框,单击其中的"Browses"按钮指定移动或复制目的,完成后单击"OK",文件就被成批移动或复制到指定位置。


用好你的资源管理器


大家知道,在默认的情况下,"我的电脑"和"控制面板"都不是用"资源管理器"来打开的,而资源管理器是能够打开前两者的,很多人喜欢使用资源管理器来调整电脑的设置。想把"我的电脑"和"控制面板"都在资源管理器里打开的方法如下:


在"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单击"查看"菜单的"文件夹选项",选择"文件类型"选项卡,从列表中找到第一个"文件夹"图标并选中它,单击"编辑",从操作框中能看到:explore和open,选择"explore",单击"设置为默认值",然后关闭这些窗口就行了!




解决拨号后老掉线问题


首先,删除不使用的协议。如果你使用单机拨号上网请把除TCP/IP协议之外的所有协议都删除掉,这样不但能提高机器启动的速度,还可以提高拨号的成功率。记住不要误删拨号网络适配器。


其次,对拨号使用的连接进行配置。方法是在"我的电脑"→"拨号网络"中选择所使用的连接,并用鼠标右键单击它,再从弹出菜单中选择"属性",如果选中了"使用国家/地区代码和区号(S)",请在"国家/地区代码(U)中设置为"中国(86)”。接着选中"服务器类型"标签,在"高级选项”中把"登录到网络"前的钩去掉,然后把"允许使用的网络协议"中的NetBEUI(N)和IPX/SPX兼容(I)协议前的钩去掉,单击"确定"返回。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0
最后,请你修改注册表。方法是在运行框中键入regedit,单击"确定"打开注册表编辑器。依次展开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VxD\MSTCP,再往下找到键名为NameSrvQueryTimeout的项。所谓NameSrvQueryTimeout就是域名服务器超时计数,如果在计数值设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域名服务器的回应,则系统会认为域名服务器没有收到本机的请求,请求将会重发或做超时错误处理,因此改大此值可以增加连接的成功率。该值Windows缺省值为750毫秒,实在太吝蔷了,在上网高峰期根本不够用,你可以把它调大到5000左右,具体情况各地不同,自己要多试几次,但最大不得超过65535。


半分钟内拨通Internet


Windows98的缺省配置的Intemet网络登录方式为"Microsoft友好登录",为了实现半分钟内拨通Intemet,必须把它设成"Microsoft网络用户”,可惜"Microsoft网络用户"组件并不是Windows98典型安装的组成部分,所以没安装它的朋友请在"控制面板”中打开"网络",单击"添加",在"请选择网络组件中双击"客户"在弹出的窗口的"厂商"中选择"Microsoft",在右边选择"Microsoft网络用户",此时系统要求插入"Windows98安装盘"按提示完成安装并重新启动电脑。打开"控制面板\网络",在"主登录网络中选择"Microsoft网络用户",然后再按下"属性"按钮,在"网络登录选项"中将"登录及恢复网络连接"改为"快速登录",然后再请你打开"拨号网络",右击连接图标,选择"属性\常规",不要选取"使用区号与拨号属性",再按下"设置",在"调制解调器属性"的”常规"选项卡中,将"最快速度"设定为"115200",但不要选"仅以该速度连接",单击"连接",取消"拨号之前等待拨号音",按下"端口设置"按钮,选"使用FIFO缓冲区",并将"接收缓冲区"和"传输缓冲区"设为最大值,单击"确定",单击"高级",在"高级连接设置"中的"使用差错控制"栏取消"请求连接",只选择"压缩数据",在"使用流控制"中选取"硬件",单击"确定",选择"选项",不选取"拨号前出现终端窗口"和"拨号后出现终端窗口",关闭所有的窗口,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


提高Windows刷新的速度


当用户在"资源管理器"中增加或者删除了一个文件夹后,虽可通过按F5键查看最新刷新的结果。但是,每次这样做势必十分麻烦。通过修改注册表可以将刷新达到完全自动化。具体方法是: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Update分支,在Update子键中包含一个名叫UpdateMode的键值名,将其键值由01改为00即可。


增加光驱缓存,提高光盘读取速度


为光驱增加缓存是提高光盘读写速度的一个有效方法。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将光驱性能发挥到极限。方法是:


进人主键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FileSystem\CDFS;串值CacheSize是缓存的大小,Prefetch是预读文件的大小。更改时,建议选十进制。对于64MB系统,32X以上的建议为2048KB;32X的预读文件大小建议为768KB。


增强软驱的读写速度


在机器所配置的驱动器中,软驱的读写速度最慢,通过修改注册表来达到一定的忧化。方法是:


进人主键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Class\FDC\0000,新建一个为ForeFifo的"DWORD值",将其值设为"0"。


显示网络配置信息


单击"开始\运行",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winipcfg",将打开"IP配置"窗口。在适配器地址中会显示出本机网卡的Mac地址以及IP配置信息。


恢复DOS下删除的文件


Win98的回收站只能恢复Win98下删除的文伴,而不能恢复DOS下删除的文件,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恢复DOS模式下删除的文件:在Win98的DOS模式下运行"LOCK"命令,解除Win98对磁盘访问的限制,然后使用"UNDELETE"命令进行恢复。


从DOS窗口粘贴图案


在Win98的一个MS-DOS窗口中,单击左上角"工具栏"上的第一个图标(标记),然后在DOS窗口中用鼠标选择一个区域,再次单击右第二个图标(复制),在另外一个DOS窗口中可以粘贴刚才复制的图案。


利用bootdisk.bat制作启动盘


在Windows\command文件夹下有一个bootdisk.bat文件,利用此文件可制作启动盘:执行bootdisk.bat,将出现DOS提示信息,l代表软驱A,2代表软驱B,插入软盘,输人相应的数字后,按任意键开始制作启动盘。


在资源管理器中显示BMP文件缩略图


运行"Regedit"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CLASSES_ROOT\Paint.Picture\DefaultIcon,把"默认"键值设为"%l"。




删除注册表中的废弃信息


注册表有着与一般数据库类似的特点:数据被删除掉后表项仍然留在注册表中(这是为了数据库的"实时"运行效率),注册表文件并不缩小。这样,随着用户大量增删各种应用程序和硬件设备驱动程序,注册表中废弃的数据越来越多,注册表文件也越来越大。在一个典型的Win95系统中,注册表文件的大小可以从1M字节增加到4M字节。注册表文件过大对Win95的运行速度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去掉废弃信息,可采用了重建注册表的方法:


首先在运行"Regedit"打开注册表编辑器,选择"注册表"菜单中的"导出注册表文件",将其存为www.reg;然后重启到DOS7.0命令行方式,载人磁盘高速缓存程序smartdrv.exe以便加快处理速度,接着按照下面的命令行运行DOS版的Regedit:


C:\Win95\Regedit/cwww.reg


参数"/C"表示从后面指定的文件中重新生成整个注册表,重建的注册表文件,往往比原来的小1/5到1/3,从而达到了优化的目的。


DOS的最后辉煌


我们知道,在DOS中"."代表本级目录,".."代表上级目录,”\”代表根目录。而在Windows98的DOS中,"..."代表上两级目录,"...."代表上三级目录……。例如:当前目录为C:\l\2\3\4\5,如果键人命令"CD...",当前目录会变为C:\l\2\3,如果键人命令"CD....",则当前目录会变为C:\1\2\。依此类推,在CD后面加n个".",则当前目录会转回到上n-l级目录。


使Windows98录音机的录音长度超过60秒


1、在正式录音之前,先按录音键进行一次空白录制,长度计数将为60秒;


2、反复点击菜单栏的"效果/降速"命令,此时长度计数会变为120秒、240秒、480秒等不同的数字(当然到一定程度,计算机会提示"内存不足");


3、然后再进行正式录音,那么录音长度超过60秒是没有问题的。


在Excel中快速输入分数


如果在Excel单元格中直接输入分数,例如:1/3,Excel会自动将其转换为日期格式"1月3日",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输人的分数前加上一个数字0和一个空格(注意:一定要有这个空格),例如:想输入1/3,应输入01/3,这样,Excel就不会将其转换为日期格式,而得到正确的结果:1/3。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0
自己动手制作电脑音乐







一提起电脑音乐制作,许多人都认为它高深莫测,非常人所为,往往对其敬而远之。事实上制作电脑音乐并非象你想象的那么困难,除非你要进行专业的音乐创作,否则的话,你并不需要较多的音乐知识和演奏经验,同样能够制作电脑音乐。现在电脑编曲方面的软件比较多,而且大多数是外国的产品,使用不方便。在此我们向大家推荐一款国人开发的大型音乐软件—作曲大师99,它荟萃了作曲所需要的近200项功能,分五线谱版和简谱版两种版本,非常适合初学者使用。有了它,你不用专门学习难懂的MIDI术语,很快就能成为电脑时代的音乐家。


作曲大师99有三个系统组成,即主音乐创作系统、超级电子琴和快乐点歌台。三个部分相辅相成,组成了一个集创作、修改、欣赏为一体的多功能音乐软件。其中主音乐创作系统是核心部分,它负责处理复杂的五线谱的编辑、调试和转换。超级电子琴拥有众多的电子琴功能,可以让你充分享受到电子琴的强大功能,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转换五线谱,然后可由主系统变成MIDI文件,使复杂的音乐创作一气呵成。快乐点歌台可以让你定义自己的音乐集,方便地欣赏自己精心制作的音乐。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作曲大师99的主要功能:


1.功能强大的五线谱制作,可以处理所有的节奏型,所有的调性,Windows95支持的全部十六个通道,几乎所有的音乐特殊记号,甚至包括六大反复类记号。


2.最方便的五线谱编辑操作。实现了所见即所得,所听即所得。特别为音乐创作设计的编辑器,只需一鼠标就可实现六种最基本操作,,UNDO,REDO可以记忆30步操作,更拥有四种块操作复制功能,等等。


3.方便无比的多声部同屏跟踪除错功能。


4.生成你自主版权的立体声MIDI乐曲。


5.电子琴的演奏可以自动转换为的五线谱(支持所有调性和声部),十倍地加快你的创作。完全可以替代MIDI键盘。


6.电子琴可以记忆、重放、保存、调节音色、伴奏等,实现了大多数MIDI键盘的功能,允许你用最简单的方法自定义电子琴的键盘。


7.快捷方便的联机帮助。在所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按下F1就会有最直观的图文并茂的对照帮助。


系统需求:


一台普通的多媒体电脑(无需近2000元的MIDI键盘)


5X86及以上CPU


16兆内存


Windows95/98


好了,说了这么多,你是否已经心痒痒了,还是赶快让我们作一首曲子,体验一下成功的快乐吧。要说明的是,如果你对五线谱比较熟练,你就选择五线谱版,否则的话就用简谱版,它更适应初学者。下面我们以五线谱版为例进行讲解。


快速入门


安装完毕,启动程序即出现主创作系统界面。将鼠标移动到音符部分,如在四分音符上点一下,鼠标光标下就会有一个音符。将这个音符移动到五线谱部分按下鼠标左键,可以试听效果,放开时,已经有一个音符被“写”在了窗体上。多点几下,即可完成你的第一首曲子。要听效果只需在播放按钮上点一下,电脑就会开始演奏你的大作,如果你要把它转换为MIDI文件,可以在开心创作菜单下选取转换MIDI功能,可以不输入版权信息,直接确定就会自动生成MIDI文件。你可以使用媒体播放器播放它。你瞧,就是这么简单。你已经了解了本软件最基本的操作,但是要想制作出够水平的音乐作品来,你还得深入的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


进阶篇


下面我们详细讲解主创作系统,超级电子琴和快乐点歌台的使用方法。


一、主创作系统介绍


主创作系统是整个音乐创作系统的核心,功能众多,主要分为编辑符号部分、编辑操作部分、设置、转换、调试演奏编译以及辅助功能六个部分。


1.编辑符号部分


包括音符处理、循环与小节、特殊符号处理(谱号、重音、连音线之类)等。


2.编辑操作部分


包括多种复制、插入、删除方式。


3.设置部分


包括谱号设置、节拍设置、速度、力度、音色、高度设置等。大多数功能在“随心设置”菜单的“设置与信息”里面。


4.转换部分


主要用于一些特殊要求,如有一个单声部的曲子,现在想把它改造成一个四重奏,就可以简单地通过“耐心转换”菜单的1to4转换达到目的,不过对于多对少的转换,不好支持,所以没有此功能,但可以通过复制方式2的单轨复制截取单一轨形成新曲来间接达到此目的。


5.调试、演奏、编译


这三个功能是一个整体,在调试命令打开时,会有一个跟踪线跟踪每一轨的演奏进度,并可暂停倒退,反复调试,没有调试功能时对系统的占用要少一些,在设置与信息中把其余几轨的音量调到最小可以实现单轨调试。然后,对于编辑好的乐曲可以用开心创作菜单下的编译MIDI功能,转换成通用的MID文件。


6.辅助功能


辅助功能主要包括一些与文件操作有关的功能,如存盘、调入旧曲、建新文件、背景颜色、风景设置等等。


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功能外,主创作系统还有下面一些复杂的操作,如果你能熟练掌握它们,对你创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1)添加谱号


把鼠标移动到谱号按钮上单击就会选中一个谱号,再把鼠标移动到相应声部的最左边部分(前五个音符以内)的恰当位置单击,谱号就会写在当前位置上。由于相同声部的谱号大多相同,所以系统会在所有的同声部的线上自动为你复制一份,双击可以清除当前的一个谱号,选取空白记号按钮后单击谱号位置可以清除所有同声部的相应谱号。


(2)音值组合


音值组合需要定义三个部分,头部、尾部、中部由先到后排列,并且每一部分都是双重定义的。其实操作起来很简单,如:先在一个八分音符上点一下,再在最上面一排的第七个按钮上点一下,这时可以发现它们同时是凹下的。这就是所谓双重定义。这时把音符“写”在乐谱上后头部标志按钮自动失效。如果连线提示选项打开,你会发现乐谱上的音符不是普通的音符,然后把尾部(注意:不是中部)也“写”上,系统就会自动地把它们连上,再在它们中间添加中部部分即可。其实也可在乐谱完成后利用第二排倒数第二个按钮的半自动连线功能。


(3)拷贝复制


如果需要把已经创作的部分移动到别的地方,就要利用此功能。这需要经过两个步骤,即拷贝和复制。它们在系统按钮的二三排最前面的位置,一上一下两个按钮是一组,如要复制一段音乐先在拷贝方式1(看提示)上点一下,然后在要复制的乐谱的头尾部分各点一下,此时系统自动标记出选定的块,再点取复制方式1按钮,然后在需要复制的地方点一下即可复制了。请注意方式1复制所有声部的相应位置的所有音符,是整体复制,不破坏乐谱的完整性。


(4)运行调试


要运行目前的曲子可以点取第一排第三个按钮,如果你的优化速度选项打开,其图标在运行时不会变成停止图标,不过它仍然是停止乐曲功能。再按一下即停止,或等乐曲结束。它旁边的就是调试按钮,点一下就会凹下去。同时主管调试功能的暂停和回头按钮有效,此时再次运行乐曲,就有一条跟踪线跟踪每一声部的运行了。可以先暂停,后回头调试。暂停后接着运行再次按暂停按钮。请注意,回头调试是以十个音符为单位的,此时可以修改,但是只有停止点后三个的音符才会立即发生作用。此时可以调节停止点,使你的修改更有效。??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0
二、超级电子琴介绍


在主窗口选取“舒心享受”菜单的超级电子琴功能,电子琴就会出现。此时它使用的是从上面数第二排键盘,即“1234567890-=\”那一排,1234567就对应着简谱中的1234567,五线谱的小字一组cdefgab,往左右是更高或更低的音符。在上面按动电子琴就可以使用了,其实这个键盘布局是最简单却不好使用的,你熟悉以后大可自己定义键盘。


超级电子琴主要分为演奏部分、设置(调节)部分、转换五线谱、辅助功能四个部分,以下一一具体介绍。


1.演奏部分


演奏部分主要是熟悉键盘,本系统拥有四套键盘系统,第一种为初学者专用,好学而不好用,第二种使用时要把键盘倒过来,是本系统的一项专有技术,最后两种是提供给用户的自定义键盘。


2.设置(调节)部分


设置部分拥有众多的功能,可以调节诸如音高、音量、伴奏节拍、音色、发音方式、速度选择、伴奏音色、伴奏节拍力度等等。


3.转换五线谱


转换五线谱功能会弹出一个选项窗口,可以调节几个选项,可以指定目标乐曲的声部数目,转换在第几声部,以及转换后乐曲音符余音符之间的距离。这里着重谈谈指定连接点,可以把电子琴的曲子转换在目标乐曲的任意地方,选取此功能后自动进入主创作系统,在需要连接的地方点一下即可返回。


4.辅助功能


辅助功能主要包括一些与文件操作有关的功能,如存盘、调出、新文件等等。


三、快乐点歌台介绍


在主窗口选取“舒心享受”菜单的“快乐点歌台”选项,快乐点歌台就会出现。你只要把鼠标光标移动到点歌台的左底部,目录搜索器就会出现,你只需指定目录,它就会把该目录下的所有MIDI文件都显示在点歌台上。你只需单击歌名即可开始演奏。在右面底部还有一个隐含项目可以调节自定音乐集。把点歌台上的乐曲拖拉到右下角,“GOLDDISC”就会出现,此时松开鼠标按钮,当前的乐曲就已经放置在当前的“GOLDDISC”里了。可以使用右下角的卷滚条,切换当前的“GOLDDISC”,则其曲目会显示在点歌台上,这时就可自由的播放了。如果需要继续加入曲子,可以再点击左下方的目录区,在目录区的曲子显示在点歌台上时,就可把曲子放入选定的“GOLDDISC”里了。把不满意的曲子拖到快乐点歌台的标题上,就可以删去它。请注意:切换“GOLDDISC”时,有时不得不切换两次。如把曲子放置在第一张“GOLDDISC”里,想听听效果,就得先切换到二,再切换到一。


以上只是简单扼要地勾画了一下软件的用法,其实它还有许多的使用技巧,这需要你在实践中逐渐摸索、提高。祝愿你能早日制作出满意的作品来。


作曲大师99可以到http://musicpro.163.net下载。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0
电脑死机故障剖析







死机是一种电脑常见故障。死机时的表现多为蓝屏、无法启动系统、画面“定格”无反应、用鼠标,键盘无法输入等。尽管造成死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原因永远也脱离不了硬件与软件两方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死机的形成原因、常见症状以及解决方法。


首先说明,以下讨论不涉及病毒造成的死机。对于病毒造成的死机现象,解决方法是用杀毒软件杀毒。如果病毒破坏了文件结构甚至是BIOS,那么唯一的解决方法只能是杀毒后重装系统或重写BIOS。由于病毒是防不胜防的,因此在电脑出现死机现象时,最好首先检查一下是否是因为感染病毒!


一、由硬件故障引起的死机


由硬件引起的死机故障现象主要分为两种。


1.开机后黑屏,听不到硬盘自检的声音,有时能听到喇叭的鸣叫。


这种情况应首先考虑是否是硬件接触不良。可以打开机箱检查设备连线、电源插座以及插接卡是否松动。最好是把各个插接卡拔下再重新插一遍。如果有空闲插槽,可以把插接卡换一个插槽。多检查一下各个插接卡的插脚是否有氧化迹象,若有要及时处理。如果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就要怀疑是否是硬件损坏了。一般说来,主板、CPU、内存、显示卡、显示器是电脑显示信息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我们可以通过替换法逐一检查排除,确定问题出在哪里。另外,如果电脑是超频使用,那么一定要把频率降下来,因为超频是最易引起死机故障的。


2.开机有显示,能听到机器自检声。但是屏幕僵在自检的某一步,有时光标不停闪烁,偶尔出现错误提示。


这种现象大多是因为BIOS设置不当造成的。比如内存的类别设置(快页式、EDO、SDRAM等)与实际不符,内存的存取速度(如DRAMReadBurstTining以及DRAMWriteBurstTiming选项等)设置过快。如果用户的内存性能无法达到要求而强行设置,那么就容易发生死机。另外,不同品牌的内存混用以及Cache的设置失误都会造成死机。


再一个就是小硬盘用新主板时产生的硬盘错误设置。新生产的主板为了更好地支持大容量硬盘,往往添加了一些硬盘的高级存取模式。如:IDEHDDBlockMode、HDDPIO32Bits等。大硬盘选用可以加快存取速度,提高效率。而小容量硬盘却不适合使用。如果你把握不住,可以选择LoadBIOSDefaultSetup来使用BIOS的缺省设置。


二、由软件故障引起的死机


由软件引起的死机故障也可以分为两种。


1.启动或关闭操作系统时死机


启动时的死机情况有时与硬盘的BIOS设置有关。如果BIOS设置没有问题。那么原因可能出在Config.sys及Autoexec.bat文件上。多数是CD-ROM惹的祸。如果Config.sys和Autoexec.bat文件使系统挂接了DOS实模式下的光驱驱动程序,那么就容易造成死机。这是因为在DOS实模式状态下工作的CD-ROM的读取在操作时需要BIOS提供低层服务程序。而WIN98却使用自己的32位保护模式的驱动程序。二者很容易引起冲突。其实Config.sys及Autoexec.bat文件在WIN98中是没多大用处的。因此如果你不在DOS下工作,完全可以删除它们。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WIN98的支持文件损坏。系统启动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错误。WIN98自己是不会变通的,如果存在损坏的执行文件或驱动程序,它会执着地进行毫无意义的寻找,同时也就僵死在这里。我们不能也不需要了解全部的WIN98支持文件,因此碰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装系统。


关闭系统时的死机多数是与某些操作设定和某些驱动程序的设置不当有关。系统在退出前会关闭正在使用的程序以及驱动程序,而这些驱动程序也会根据当时情况进行一次数据回写的操作或搜索设备的动作,其设定不当就可能造成前面说到的无用搜索,形成死机。解决这种情况的方法是在下次开机时进入“控制面板”,双击“系统”,选择“设备管理器”标签,在这里一般能找到出错的设备(前面有一个黄色的惊叹号)删除它之后重装驱动程序即可解决问题。


2.运行应用程序时出现死机


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程序本身的问题,也可能是应用软件与WIN98的兼容性不好,存在冲突。突出的例子就是在WIN98中运行那些在DOS或WINDOWS3.X中运行良好的16位应用软件。WIN98是32位的,尽管它号称兼容,但是有许多地方是无法与16位应用程序协调的。微软是不会花大力气去研究它准备放弃的东西的。因此如果不是必须,最好不要使用16位应用软件。


不适当的删除作业同样可能引起死机。这里的不适当指的是没有使用应用软件自身的反安装程序卸载。在WIN98下删除应用程序不能象DOS下那样Deltree就万事大吉了。因为应用软件在安装时会在WIN98安装目录下建立一些WIN98的链接文件,这些文件到底是什么只有应用程序自己知道,用删除目录的方式是无法去除这些文件的。把它们留在系统中,一则增加注册表容量,降低系统速度;二则往往引起一些不可预知的故障出现,进而导致系统死机。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即使你用正确的方法卸载软件,也可能造成死机隐患。这是因为应用软件有时要与WIN98共享一些文件,如果你在删除时不管青红皂白,一股脑全删去,WIN98很可能失去了这个支持文件,造成系统稳定性的降低。


有时侯运行各种软件都正常,但是却忽然间莫名其妙地死机,重新启动后运行这些应用程序又十分正常,这是一种假死机现象。出现的原因多是WIN98的内存资源冲突。大家知道,应用软件是在内存中运行的,而关闭应用软件后即可释放内存空间。但是有些应用软件由于设计的原因,即使在关闭后也无法彻底释放内存,当下一个软件需要使用这一块内存基址时,就会出现冲突。同时开启多个窗口时这种情况最容易出现。


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软件的先天不足我们无法解决,只有舍弃。养成良好的卸载习惯,对于自己不能确定是否能删除的选项不要贸然去做。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删除程序辅助删除。平时使用时不要开太多的窗口,以免应用程序争用资源。必要时即使电脑没有出现故障,也要重新启动一下系统,WIN98有时是需要回回神的。


好了,说了这么多种电脑死机的方式和原因,目的是让大家了解,当你的电脑死机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样你就不必惊慌,根据不同的现象,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目的只有一个———让我们的电脑更好的工作。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1

安全使用电子邮件13法







据国际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目前电子邮件的信息流量占全部数据流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基本上每个触网者都拥有一个或几个电子邮箱。我们在尽情享受电子邮件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随时可能受到许多不法用户通过电子邮件对我们的威胁。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攻击手段就是“电子邮件炸弹”,这也是我们这些个人用户在网络安全中最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一种就是不招而至的E-mail,这些不打招呼、未请自来的信息既陌生又可疑,如果我们运行其中的附件,就有可能导致我们的整个计算机系统崩溃。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来防范这些不安全的因素发生呢?笔者就这个问题,搜集和整理了一些看法,现在就把这些看法贡献出来与大家交流交流,恳请各位行家能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


1、给电子邮件加密


邮件本身的安全首先要保证邮件不被无关的人窃取或更改,同时接收者也必须能确定该邮件是由合法发送者发出的。可以使用公用密匙系统来达到这个目的。实际使用中,用户自己持有一把钥匙,称为私钥,将另一把钥匙公开,这把钥匙称为公钥。当用户向外发送邮件时,他首先使用一种单向分解函数从邮件中得到固定长度的分解值,该值与邮件的内容相关,称为该邮件的指纹,然后使用自己的密钥对指纹进行加密。接受者能使用他的公钥进行解密,然后重新生成指纹进行比较,这保证邮件是由他本人发送而非假冒,同时也保证邮件在发送过程中没有被更改,这个过程称为数字签名和核实。他也可以使用接收者的公钥进行加密,这保证只有拥有对应密钥的接收者才能进行解密,来得到电子邮件的明文信息。


2、不随意公开自己的信箱地址


有许多用户可能不明白,这些垃圾邮件制造者不知道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怎么能发信给自己呢?其实这并不是这些垃圾邮件制造者多么神通,而是我们用户自己在不经意间把自己的地址留在了Internet上。那些垃圾邮件制造者使用一种叫"bot"的专用应用程序来搜索Internet上的E-mail地址。他们可能的搜索目标是各个网址、聊天室、网上讨论区、新闻组、公共讨论区以及其他任何能够充实他们业已庞大的数据库的地方。所以我们用户要避免收到过多垃圾邮件的方法之一,就是注意在需要提交自己邮件地址的网站上不要随便地把自己的真实信箱地址公布与众。


3、遇到攻击时向自己所在的ISP求援


一旦我们发现自己的信箱被轰炸了或者收到什么可嶷信息时,而自己又没有好的办法来对付它,这时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拿起电话向自己上网的ISP服务商求援,对他们一五一十地说出来,他们就会采取办法帮你清除电子邮件炸弹或者提供其他可能解决的方法。我们在向ISP求援时,最好不要发电子邮件到他们那里,因为这可能需要等好长时间才能等到!在等待的这段时间中,我们还会或多或少地受到这些非法邮件的攻击,因此要把安全。




4、加工新闻阅读器提供的地址


如果用户在新闻组中发布一则消息,则任何人都能看到,并且能知道用户所提供的E-mail地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对你给新闻组阅读器提供的地址进行加工。在MicrosoftOutlook98和MicrosoftOutlookExpress中,打开Tools、Accounts、News,选择新闻服务器,然后选择Properties。在General选项卡中你会看到一个E-mail地址,也许还有一个Reply地址,将其中一个或两者均改为经加工的形式。点击OK和Close以返回主新闻阅读器。


不要忘了在消息中加入提醒收信人修改地址的警告信息。把警告信息作为说明部分,该说明能自动附加于所有发出的新闻消息之后。在Outlook或者OutlookExpress中,打开Tools,Stationery,Signature,创建自己的定置说明。


5、谨慎使用自动回信功能


所谓“自动回信”就是指对方给你的这个信箱发来一封信而你没有及时收取的话,邮件系统会按照你事先的设定自动给发信人回复一封确认收到的信件。这个功能本来给大家带来了方便,但也有可能制造成邮件炸弹!试想一下,如果给你发信的人使用的邮件账号系统也开启了自动回信功能,那么当你收到他发来的信而没有及时收取时,你的系统就会给他自动发送一封确认信。恰巧他在这段时间也没有及时收取信件,那么他的系统又会自动给你发送一封确认收到的信。如此一来,这种自动发送的确认信便会在你们双方的系统中不断重复发送,直到把你们双方的信箱都撑爆为止!现在有些邮件系统虽然采取了措施能够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为了慎重起见,你一定要小心使用“自动回信”功能。


6、保护邮件列表中的E-mail地址


如果你和一群人通过E-mail就某个主题进行讨论,从而要把你的E-mail地址列入公共邮件地址清单中,则加工地址还是可取的。上述讨论组类似于新闻组,只不过它是通过E-mail进行的。这些公共讨论经常加载在网上,这对于垃圾邮件制造者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在Outlook中,利用Tools、Services选项可以修改地址,选择Internet邮件服务并点击Properties。设置方法看上去同你对新闻组的做法一样。你必须重新启动Outlook,这些修改才会生效。


把你的E-mail地址列入单向邮件列表或者通过有良好信誉的地方登记到邮件公告板上几乎不会让你的地址列入垃圾邮件制造者的名单。好的邮件公告板这样的组织软件会有严格的保护措施来防止外来者获取注册者的地址。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1

知人、知面、更知信

──巧用远程信箱管理拒收垃圾邮件





很多朋友一定都遇到过自己的信箱里收到诸如各种商业广告信件、各种不请自来的邮件列表、各种莫名其妙的电子刊物等……这些信件留之无用,收之费钱,处理费时,纯属垃圾邮件,所以我们完全有必要置之死地而后快。


下面,我们具体来讲一下收到了垃圾邮件(炸弹邮件也属于垃圾邮件)之后怎么办(下文以国人自己开发的FoxMail2.1中文版为例):


1.拨号上网后,运行FoxMail2.1中文版。点菜单“工具”,可以看到菜单项“远程邮箱管理……”。


2.点击菜单项“远程邮箱管理…”,出现一窗口。


3.可以看到从左到右依次是:“取服务器邮箱信息…”、“标记邮件为…”、“在服务器执行…”、“查看邮件头…”和“关闭”。我们第一步是点击“取服务器邮箱信息”,此时FoxMail会自动连接到服务器上,并取回服务器中邮件的信息。


4.此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得到的具体邮件信息,来给服务器上的邮件做上不同的标记。标记共有4种:“已经下载”(FoxMail将认为此信已经成功收取过,以后将不再收取此信件)、“下载,但不删除”(FoxMail将下载此信,但是服务器上将仍然保留此信的备份)、“下载,并删除”(FoxMail将下载此信,并且从服务器上将此信删除)、“删除”(FoxMail将命令服务器直接删除此信,不再下载)。你可以给每封信一一做上标记,也可以一次选上多封信件,做上统一的记号。一般我们对付垃圾邮件和邮件炸弹都是直接标记为“删除”。


5.做好了标记,我们可以复核一下各封信的标记,你就可以很容易地从每封信前的记号知道它是被“删除”还是别的什么。当确认一切都准确无误后,就可以点“在服务器执行...”了,此时FoxMail会自动根据你做好的记号对信件作出处理,该删的删,该收的收,最后会显示一个收信结果让你知道。


6.也许有的朋友会问,那个“查看邮件头...”是干什么用的?一般情况下,我们仅仅根据邮件的发信人,邮件的主题和邮件的大小就可以判断出此信是否垃圾信;但是也可能遇到拿不准的时候,此时我们就选定要查看的信件,然后用这个功能详细查看邮件的信息,以便准确地做出判断。


OK,以上我们介绍了在收到垃圾邮件后,如何用FoxMail的“远程信箱管理功能”来对付它。其他E-Mail软件如果有类似的远程信箱管理功能,则操作方法同FoxMail大同小异,比如我常用的Becky;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用的软件,具体地掌握“远程信箱管理”功能,以便对付日益增多的垃圾邮件。万一不小心被人炸了信箱,也可以轻松地解决问题。


说到这里,我们顺便提一下如何及时准确知道自己的信箱被炸。


一般来说,收到了炸弹邮件的表现有以下这几种:


1.收信时,E-Mail软件报告在信箱里有两、三百封信在等着你,而你平时最多只有几十封。


2.E-Mail软件报告你有一个或者多个容量巨大,一般为1MB以上的信件。不管是不是垃圾邮件,建议你首先使用远程信箱管理功能,查看一下邮件的具体信息。


3.你的信箱突然坏掉,明明显示有信,却无法收到,在询问系统管理员,排除掉服务器因素后,即可认定你的信箱已经被电子邮件炸弹攻击。


4.E-Mail软件明明报告在收一封短小的信,收来收去却收不完。


总之一条,多留意收信时你的E-Mail软件传递回来的信息,当发现不对劲时要及时停止收取信件,然后妥善处理。


仅仅会处理垃圾信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属权宜之策;真正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有必要对收取的信件设定一个过滤器,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1
拒收垃圾邮件三板斧







一、“退”:大部分比较正规的广告公司,虽然冒昧地给你发送第一封邮件时多少显得有点不礼貌,但是它会在信中首先给你道歉,然后说明“如果你对此类信件不感兴趣,可以给某某地址发一封退订信即可”。对于这类颇有“人情味”的垃圾邮件,你可以按照其信中所说,往它所提供的退订地址发一封空白信,在信件的“主题”栏内填入“unsubscribe”,信件的正文区一般不用填写任何内容。用这种方法,也可以对你主动订阅的邮件列表进行退订。


二、“拒”:某些垃圾邮件是“强买强卖”性质的,它根本没有给你提供退订地址,而且你给它回信要求退订它也不予理睬。对付这种顽固的、不讲道理的垃圾邮件,你只有在你的邮件软件上进行相应的设置,利用电子邮件软件所提供的过滤功能进行拒收。比如在IE的“OutlookExpress”软件中,你可以通过“收件箱助理”来完成对垃圾邮件的过滤。


三、“防”:以上所说,都是在你已经遭遇垃圾邮件的前提下,怎样去摆脱它。要想避免垃圾邮件对你的骚扰,关键是要采取适当的保密措施。无论在聊天室里,还是在各种媒体报刊以及网上论坛、BBS等,都不要轻易公开你的信箱地址,尤其是ISP分配给你的基本信箱地址。不要轻易填写网上的各种索取你信箱地址的表格,也不要盲目贪吃“邮件列表”。要知道,某些邮件列表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为了少找麻烦,还是小心一些为好。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2
备份OutlookExpress5邮件信息五步法







重装Windows操作系统时,我们都希望保存已下载的OutlookExpress5邮件及以往连线预订的新闻和新闻组。下面就讲讲重装系统时无需再次上网便将邮件、新闻及所有新闻组进行保存的五步法:


第一步,运行regedit,依次打开Hkey_cr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AccountManager\Accounts\等主健,其下分别有:00000001、00000002....及0000000a、0000000b....等子键。每一子键就是你的一个邮件或新闻账号设置。打开accounts主键后,将该键下各子键的注册表导出并保存,或者记录accounts主键下各子键所对应的账号设置。例如:在你重装系统前,accounts主键下共有六个子键,各子键所对应的账号分别为:


00000001邮箱


00000002邮局


00000003Hotmail


0000000anews1


0000000bnews2


注意将其记下,以备重装系统后需进行系统注册表修改之用。


第二步,备份windows\applicationdata\microsoft\outlook文件夹下的所有信息,或备份windows\TemporaryInternetFiles\文件夹下的所有信息(视其OutlookExpress设置而定);如果你的Windows是多用户设置,则需备份windows\profiles目录下的相应信息。


第三步,重装Windows系统及IE5后,进行IE及OutlookExpress内各邮件与新闻服务器等账号设置。应特别注意的是:当设置好各新闻服务器账号后,将会弹出“您想联机下载新闻账号中的新闻组吗”对话框,此处应选“否”。


第四步,运行regedit,将重装系统前导出的注册表文件引入注册表;或进入accounts主键,查看该主键下各账号子键是否与重装系统前相同,若不同,则将各子键键名进行修改至重装系统前各账号所对应的键名(如第一步所述)。


第五步,将第二步中备份的所有信息文件还原至相应文件夹下。再次运行OutlookExpress,你将会惊喜地看到原来下载的所有邮件、新闻信件及所有预定与未预定的新闻组均得以恢复至相应账号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你的OutlookExpress5信息文件是保存在windows\TemporaryInternetFiles\文件夹下,则按上述方法复原其下的所有信息文件及其子文件夹(其中content.ie5文件夹下的Index.dat可在DOS下置换,若你为双系统,可在另一系统中正常复制)时,你还会发现原来用IE浏览的网页历史仍然灿烂辉煌地摆在你的面前。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2

大容量免费信箱导航







随着Internet逐渐的走入寻常百姓家,免费电子信箱也成了每个网民的必备之物。现在在网上提供免费信箱服务的已经数不胜数了,可是通常免费信箱所提供的空间大都为500K~4M不等,如果要传递一些稍大一点的邮件便不堪重负,于是更大容量的免费信箱的优势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在国内的许多网站均推出了5M以上的大容量免费信箱,以下是笔者搜寻到的一些大容量免费信箱。


1.索易(http://www.soim.net/)


索易是国内著名的免费电子刊物的网站,过去有一些用户反映其刊物经常有收不到的现象,他们为了用户能够得到更好的服务,于今年5月推出5M的免费电子邮件服务,用户可通过其信箱订阅电子刊物,从而保证刊物的准确发送。它支持POP3(POP3:www.soim.net),邮件转发,邮件拒收条件设定等。


2.畅捷网苑(http://www.2911.net/)


该网站提供了5M的免费信箱,虽然功能没有独到之处,但具有页面简洁明快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主机名简单易记,速度快,三级保护体系的安全保障,支持POP3(POP3:202.99.41.12)。


3.北京信息港(http://btamail.net.cn/)


北京信息港于近日推出了5M空间的免费电子邮件,该系统使用了较为实用的功能——POP3收件代理。即通过此代理可将其它支持POP3收信的信箱中的信,一并收到此信箱中,免去四处收信的麻烦,同时也支持转发。


4.中国139信息网(http://www.china139.com/)


提供5M的信箱空间,支持HTML语言的信件,附件的容量可达2M。支持POP3收件代理,自动转发,回复,签名等功能。目前暂不支持POP3。


5.新疆旅游咨询资讯网(http://mail.markguide.com/)


所提供的功能同China139的大致相同,但它的信箱申请采用英文界面,所以英文不熟的朋友可不考虑,不过用来做转信信箱还是很不错。


6.中国热点(http://www.chinahot.net/)


由于和China139采用了同样的邮件系统,提供了除色调外其它均相同的界面,因而实现的也是几乎完全一样的功能。


7.梦想邮局(http://email.dreamer.com.cn/)


提供形如yourname@email.dreamer.com.cm的5M免费电子信箱,支持POP3,邮件转发、回复等和其他信箱相同的功能,如信箱超过一月未使用将被注销。


8.世纪视聆通(http://www.21cn.com/)


广东世纪视聆通是国内最早推出的拥有6M的免费信箱站点。经过几个月的测试之后,如今系统的稳定性很好。系统支持POP3(POP3:pop.21cn.com),邮件转发,POP3收件代理等,还为有兴趣的用户提供了IMAP4服务。同时提供了三个域名可供用户选择(21cn.com,fun.21cn.com,private.21cn.com),网友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申请时加以选择。


9.海南建恒(http://www.88998.com/)


由海南建恒国际网络有限公司推出的6M的免费信箱,采用了索易的邮件系统,前不久调整测试完毕,性能稳定。它提供了各种常见的功能,支持POP3(POP3:www.88998.com),自动转发等,附件最大容量可达3M。“发发久久发”的域名给人以大吉大利的感觉,同时也易于记忆。


10.支点邮件(http://www.777.net.cn/)


支点邮件是由成都支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的8M免费电子信箱,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免费信箱。它不但具有容量大的特点,而且同世纪视聆通一样提供了较为先进的IMAP4服务,支持POP3(POP3:mail.777.net.cn,适用于163;10.143.29.55,适用于169),邮件转发等。


11.华夏旅游网(http://www.ctn.com.cn/)


此网站推出的免费信箱最初只有4M的容量,当用户使用该信箱超过了336次以后,信箱的容量将会被增加到8M。它支持POP3(POP3:mail.ctn.com.cn),同时还提供邮件列表服务。


以上介绍了这么多大容量信箱,有需要的读者们也不妨申请两个,这样与朋友间的软件传递也就方便了许多。不过,需要注意各信箱对附件大小的限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2

E-mail万里传“声”情







逢圣诞、新年,大家都要忙着写贺卡,发贺信。如今Internet热浪冲天,借助Internet,发个E-mail,将你的“声”情祝福传递到万里之外,大洋彼岸,既节省花销,又可让你的亲朋好友“闻其声,如见其人”,你不想试试吗?一般说来,通过Windows95的“录音机”(需有声卡支持),将声音录制成.WAV文件,然后attach到E-mail信中,即可达到以上目的。但为了有较好的音质效果,录音时采样频率不能取得太低,另外,若要增添点情趣,来点背景音乐,则最好还是采用立体声的。这样,转化成的.WAV文件将很大,举例来说:以22.050kHz、16位采样、立体声录音5分钟,所形成的.WAV文件将达26MB左右。用E-mail发送这样大的文件可能不太合适(时间长,需耐心好,且这样一来,所需花费还不如打个国际长途)。如果用一般的压缩软件进行压缩,结果不会有太大的改善(最多压缩一半已经不错了)。如今有一种MP3技术(压缩算法),近来各类电脑报刊上多有介绍,此处不再赘述。MP3压缩技术一般用来对由CD音轨转化成的.WAV文件进行压缩,由于采用了特殊的技术,其压缩的比率可达到1:10~1:12,且恢复后能保持几乎不变的音质。因此,我们可用MP3压缩软件对我们上述的录音文件进行压缩。然后再通过E-mail发送出去。对方收到后,用MP3播放软件(共享软件,网上可免费下载)播放。对于远隔千山万水的亲朋好友来说,能在异国他乡听到你情真意切的话语该是多么惊喜啊!怎么样,不错吧。下面谈谈具体操作:


1.首先进入Windows95,依次打开“程序”→“附件”→“多媒体”→“音量控制”窗口,点击“选项”→“属性”,在“显示下列音量控制”中:VolumeControl,CDAudio,Microphone栏前选框中打上“√”,然后按“确定”退出。调节各输入源音量到适当值(一般放在中间档即可)。注意:各栏“静音”选择框里勿打“√”。


2.依次打开“程序”→“附件”→“多媒体”→“录音机”,出现“声音-录音机”窗口,点“编辑”菜单→“音频属性”,在“录音”栏中的“首选的品质”中选“自定义...”。在此窗口中“格式”选PCM,属性选“22.050kHz,16位,立体声”。然后点击“另存为(saveas)”,起个名字“贺年录音”,点“确定”,退出,回到“声音-录音机”窗口。


3.打开CD-ROM,放入CD唱片,选出你喜爱的曲子,启动播放,在声卡上插好话筒。


4.在“声音-录音机”窗口中选“文件”→“新建”,点击录音按钮。OK!在美妙的音乐中,拿起话筒,尽情地倾诉你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吧...。好了,5分钟了,说够了吧。点“STOP”,给你的“配乐朗诵”起个名字-HappyNY.WAV,存盘。


5.用L3ENC.EXE进行压缩。在Windows95的DOS窗口下,执行如下命令:


L3ENCHappyNY.WAVHappyNY.MP3-BR56000-SR22050(回车)


耐心等待...


6.HappyNY.WAV出来了吧,大约2.1MB左右。好了,现在可以上网了,打开E-mail,贴上去(attach),sendnow!行了,你将会给远方的亲人一个意外的惊喜。


说明:


1.录音时,选22.050kHz采样频率,16位数据宽度,立体声音质,是兼顾录音的质量和数据量的折衷。


2.L3ENC.EXE在《电脑报配套光盘第三辑》上可以找到。L3ENC只能转换16位的音源,且用参数-SR指定的采样率必须与录音时的一致。参数-BR指定输出字节流参数,对于22.050kHz录音的音源来说,BR取值56000(bps)已足够了。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3

邮箱使用的基本准则







1.如果你确信不再需要所订阅的邮件列表和电子刊物,“跑步”前往相关网址取消订阅,不然你的邮箱会塞满各种无关信息。


2.写英文邮件时绝对不要使用全大写字母,这样当别人收到你的邮件时会认为你在对他吼叫,显得很粗鲁,而且这样的邮件较难阅读,他们会恨你的:=(,并且注意英文拼写正确与否。


3.任何时候都不要发送Spam邮件(类似垃圾的邮件),当然,除非你的收件人乐意这样;而且任何时候也不要给这种Spam邮件回信,只要吃了它(删除)即可。


4.在聊天室和一些需要登记个人信息的场合,尽管厚起脸皮填写虚假资料,尽量撒谎、撒谎、再撒谎,以免遭到垃圾邮件、垃圾电话、垃圾信件的侵袭。


5.检查你的POP3信箱,删除你已经下载的信件,删除尚未阅读但确信不要的信件,以节省时间和银子以及邮箱空间。


6.不要忘记你的“网仪”(网上礼仪),等到需要别人来提醒你时为时已晚;


7.不要传送“连环邮件”,这种邮件都是骗人的,这样做会让别人觉得你是个傻瓜,删除它。


8.不要随意向“支持中心”等邮箱发求助邮件,先看看相关的FAQ(常见问题问与答),找不到答案后再发不迟。


9.如果你写邮件时觉得无话可说,那么就别发邮件,少占用一点网络资源,也少打搅别人。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3
带你认识防火墙技术







今天,Internet的环境中,君子风度和信任感已经所剩无几了。社会上能找到的所有的凶险、卑鄙和投机,Internet上应有尽有。从Internet诞生之日起,特别是自90年代它向公众开放以来,它已经成为众矢之的。我们也屡屡听见各种媒体报道有关侵犯网络安全方面的信息。与此同时,许多个人和公司之所以对加入Internet持观望态度,其主要原因就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因此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很热门的话题,它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


网络的安全不仅表现在网络的病毒防治方面,而且还表现在系统抵抗外来非法黑客入侵的能力方面。对于网络病毒,我们可以通过KV300或瑞星杀毒软件来对付,那么对于防范黑客的入侵我们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防火墙技术便应运而生了。那么究竟什么叫防火墙呢?它有什么作用呢?下面就请大家耐心向下看。


一、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古时候,人们常在寓所之间砌起一道砖墙,一旦火灾发生,它能够防止火势蔓延到别的寓所。现在,如果一个网络接到了Internet上面,它的用户就可以访问外部世界并与之通信。但同时,外部世界也同样可以访问该网络并与之交互。为安全起见,可以在该网络和Internet之间插入一个中介系统,竖起一道安全屏障。这道屏障的作用是阻断来自外部通过网络对本网络的威胁和入侵,提供扼守本网络的安全和审计的唯一关卡,他的作用与古时候的防火砖墙有类似之处,因此我们把这个屏障就叫做“防火墙”。


在电脑中,防火墙是一种装置,它是由软件或硬件设备组合而成,通常处于企业的内部局域网与Internet之间,限制Internet用户对内部网络的访问以及管理内部用户访问外界的权限。换言之,一个防火墙在一个被认为是安全和可信的内部网络和一个被认为是不那么安全和可信的外部网络(通常是Internet)之间提供一个封锁工具。防火墙是一种被动的技术,因为它假设了网络边界的存在,它对内部的非法访问难以有效地控制。因此防火墙只适合于相对独立的网络,例如企业的内部的局域网络等。


二、防火墙的基本准则


(1)过滤不安全服务


基于这个准则,防火墙应封锁所有信息流,然后对希望提供的安全服务逐项开放,对不安全的服务或可能有安全隐患的服务一律扼杀在萌芽之中。这是一种非常有效实用的方法,可以造成一种十分安全的环境,因为只有经过仔细挑选的服务才能允许用户使用。


(2)过滤非法用户和访问特殊站点


基于这个准则,防火墙应先允许所有的用户和站点对内部网络的访问,然后网络管理员按照IP地址对未授权的用户或不信任的站点进行逐项屏蔽。这种方法构成了一种更为灵活的应用环境,网络管理员可以针对不同的服务面向不同的用户开放,也就是能自由地设置各个用户的不同访问权限。


三、防火墙的基本措施


防火墙安全功能的实现主要采用两种措施:


A、代理服务器(适用于拨号上网)


这种方式是内部网络与Internet不直接通讯,内部网络计算机用户与代理服务器采用一种通讯方式,即提供内部网络协议(NETBIOS、TCP/IP),代理服务器与Internet之间的通信采取的是标准TCP/IP网络通信协议,防火墙内外的计算机的通信是通过代理服务器来中转实现的,结构图如下所示:


内部网络----代理服务器----Internet


这样便成功地实现了防火墙内外计算机系统的隔离,由于代理服务器两端采用的是不同的协议标准,所以能够有效地阻止外界直接非法入侵。


代理服务器通常由性能好、处理速度快、容量大的计算机来充当,在功能上是作为内部网络与Internet的连接者,它对于内部网络来说是象一台真正的服务器一样,而对于因特网上的服务器来说,它又是一台客户机。当代理服务器接受到用户的请求以后,会检查用户请求的站点是否符合设定要求,如果允许用户访问该站点的话,代理服务器就会和那个站点连接,以取回所需信息再转发给用户。


另外,代理服务器还能提供更为安全的选项,例如它可以实施较强的数据流的监控、过滤、记录和报告功能,还可以提供极好的访问控制、登录能力以及地址转换能力。但是这种防火墙措施,在内部网络终端机很多的情况下,效率必然会受到影响,代理服务器负担很重,并且许多访问Internet的客户软件在内部网络计算机中无法正常访问Internet。


B、路由器和过滤器


这种结构由路由器和过滤器共同完成对外界计算机访问内部网络的限制,也可以指定或限制内部网络访问Internet。路由器只对过滤器上的特定端口上的数据通讯加以路由,过滤器的主要功能就是在网络层中对数据包实施有选择的通过,依照IP(InternetProtocol)包信息为基础,根据IP源地址、IP目标地址、封装协议端口号,确定它是否允许该数据包通过。这种防火墙措施最大的优点就是它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也就是说不需要用户输入帐号和密码来登录,因此速度上要比代理服务器快,且不容易出现屏颈现象。然而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就是没有用户的使用记录,这样我们就不能从访问记录中发现非法入侵的攻击记录。


四、防火墙常见产品


防火墙产品是当前网络安全产品线中最为琳琅满目的一种,下面笔者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产品。


1、Firewall-1(CheckPoint)


这是最为流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一种。支持网络地址翻译(NAT)、流量分担、VPN、加密认证等功能。


2、PIX(Cisco)


典型的网络层包过滤专用防火墙,支持网络地址翻译(NAT),在国内的163/169网络上面应用很多。但是没有能力防御应用层的攻击、无法进行内容过滤,例如Java、ActiveX以及病毒过滤等。


3、NetScreen


流量控制及实时监控流量控制功能为网络管理员提供了全部监测和管理网络的信息,诸如DMZ,服务器负载平衡和带宽优先级设置等先进功能,更是使NetScreen独树一帜。它能同时响应高达5,000条防火墙策略规则以及VPN加密(IPSec)VPNIPSEC,DES,TripleDES,且支持透明的无IP地址设置。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3
给Windows98加一道“防火墙”







给Windows98加上一道“防火墙”,即警告信息框,让“非法入侵者”还没有进入系统就被可怕的警告信息吓得逃之夭夭。当然,这需要祭出“Regedit大法”,请按如下操作进行:


单击“开始”菜单中的“运行…”,键入命令“Regedit”,并依次进入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Winlogon,在右边窗口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字符串值”,输入LegalNoticeCaption后回车,然后用鼠标双击该字符串,出现“编辑字符串”对话框,在键值框中输入“警告”(说明:这是信息框的标题),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添加键值“LegalNoticeText”=“硬盘分区表和系统文件已被病毒严重破坏,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请马上退出系统,格式化硬盘后再重新安装系统!”(说明:这是信息框的文本内容)当然,以上信息框的标题和内容自己可以随便定义,只要够恐怖就行。


操作完毕,退出注册表编辑器,然后重新启动系统。怎么样,你看到刚才定义的那个信息框了吗?你自己可不要被吓倒喔!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4

怎样才能学好《信息技术》课程



武汉市第四十八中学庞志德



当《信息技术》这一新课程已然地成为一门必修课的时候,同学们,你可曾想过如何才能学好这一课程?


一、勤学多问。勤学就是利用有效的时间多学习,如课上积极主动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好信息技术课本知识,课下可订阅一些信息技术类书刊,扩大知识面,并试着解决一些课程问题等。多问就是课上课下要多虚心地向老师、同学、计算机多交流,这样会自然地在一种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增长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多上机实践。有一句名言:“Ihear,andIforget.Isee,andIremember.Ido,andIunderstand.”告诉我们:“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因此,多上机实习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途径。


三、多思考,举一反三。信息技术内容虽然很多,但有很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却是相通的,如菜单的基本操作、“帮助”信息的获取、编程的基本结构等。因此,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还要多思考,以求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也只有这样,学会的信息技术才会变为自己的活的知识。


四、充分利用好网上资源。网络给了我们一个知识的窗口,在Internet网上,可以发现很多有利于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有用的信息,充分利用好网络,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4

学习硬件







如果你刚刚接触计算机,是不是看着这神秘的机器不知所措?如果你经常上网或玩游戏,对Windows操作系统十分熟练,已被称为电脑高手了,但是当别的新手请教你一些电脑硬件问题时,回答的总是"这个吗……啊??……"。对电脑硬件不清楚,那又怎能称的上是真正的电脑高手呢?怎么样?是不是想跟我学一些电脑硬件方面的知识?好,不要着急,让我慢慢地告诉你。


一、计算机的组成部分


计算机是由软件(Software)和硬件(Hardware)两大部分构成的。软件是控制计算机硬件进行工作的各种程序及指令的集合,如我们常用的Windows98和QQ2000等;硬件呢是指构成计算机的物理装置,是你能看的见的实实在在的设备,如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等。因为计算机是靠电工作的,所以大多数的硬件都是电子器件,硬件的外形及性能因计算机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二、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有的同学说,买一台电脑需要好几千元,好像买的都是硬件,所以硬件比较重要;而有的同学会说,嗨,是不会用Windows或者OICQ,那电脑还有什么用,当然是软件更重要。其实他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应该说硬件和软件同样重要。道理很简单,就像是同学们家里的录音机和磁带,录音机再好却没有好听的磁带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了,反过来,磁带离开了录音机还有什么用呢?是不是?


三、硬件的构成


总的来说,计算机的硬件分为两大部分:主机和外部设备(简称"外设")。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详细地介绍主机和外设的组成。


四、主机的基本构成


主机可是计算机的核心,使计算机工作的所有电子器件都在主机中,主机的价格要占整个计算机的70%左右。同学们在图1中看到的主机只是主机的外壳——主机箱,主机中还包括:CPU、内存、主板、声卡、显卡等部件,下面就一一地给大家介绍。


1、CPU(CenterProcessUnit,即中央处理器)


主机是硬件的核心,CPU可是核心中的核心。我们衡量一台计算机性能好坏的首先就是看它的CPU,像以前大家经常听说的386、486电脑,就是因为这些电脑中采用的CPU型号是386或486。


CPU实际上是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部件集成在一起的一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板,它集合了这二者的作用,负责完成各种运算和数据的处理,同时还要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协调一致的工作。CPU就像是电脑王国中的国王,它要负责处理这个王国的所有事务,也就是说所有的计算机要完成的工作都要在CPU的控制下进行,国王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这个国家的各项工作,所以买电脑的时候首先要选择的就是CPU的型号。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CPU主要是两家公司生产的,一家是英特尔(Intel)公司,一家是发展十分迅猛的AMD公司。比如说我们常常听说的奔三(PentiumIII)、奔四(PentiumIV) 都是Intel公司生产的CPU,许多知名的品牌电脑如联想、金长城、IBM等采用的都是Intel的产品。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4

清除IE上网后遗症



杨宴雷译·王书杰



一、清除cookies


cookie翻译为汉文就是“小甜饼”,小甜饼味道当然好了,不过吃多了可要防撑着。打开windows>>cookies,该目录下是不是有很多cookies?这些小甜饼都是一些网站白送的(白送≠有便宜可占),当你访问这些网站时,它们便会自动记录你所访问的内容、浏览的网页,并藏在cookies中,以便下次达到快速链接,加快浏览速度(为用户着想嘛──网络商如是说)。cookies多了,不但起不到初衷愿望,而且还会撑破硬盘肚皮。在该目录下按“ctrl+A”全选。再漏选掉“index.dat”文件(系统自身所形成的文件),点击“编辑-删除”。


二、清除已浏览地址(url)


脱网后,按一下地址栏的下拉菜单,已访问过的站点无一遗漏尽在其中。可不想让别人知道我刚才访问了哪些站点,怎么办?用鼠标右键点击桌面上的IE图标,打开属性,在常规栏目下点历史记录项目的“清除历史记录”。再看看地址栏是不是空空如也?若只想清除部分记录,单击浏览器工具栏上的“历史”按钮,在右栏的地址历史记录中,用鼠标右键选中某一希望清除的地址或其下一网页,选取“删除”。


也可用编辑注册表的方法达到目的,找到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Typedurls,在右栏中删去不想再让其“露脸”的主键即可,记着要让urlx(x代表序号)以自然序列排列。


三、清除已访问网页


为了加快浏览速度,ie会自动把你游览过的网页保存在目录windowsTemporaryInternetFiles下(又一个“为用户着想”而自做主张的主儿)。当你确信已浏览网页不再需要时,在该目录下全选所有网页,删除即可。或者打开ie属性,在常规栏目下单击“internet临时文件”项目的“删除文件”按钮(这种方法不太彻底,会留少许cookies在目录内)。如果浏览过的网页较少且希望保留部分网页时,在上述目录中查找并删除不想要的网页即可。


四、清除文档


“开始-文档”快捷方式下藏着你最近打开过的文件(包括你刚从网上download下来并打开过的文件)要清除它们,只需打开“开始-设置-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点击“开始菜单程序”栏目下的文档项目的“清除”按钮,若要不完全清除,进入windowsRecent目录删去不?募纯伞R部?编辑注册表达到清除文档要求。


五、清除临时文件


在windowsemp目录下存放着你刚才运行过的程序和文件,可将其全线消灭。最后,以上所提到的删除操作并未实现“真正删除”,进入桌面的回收站,点击“文件-清空回收站”或者选取要删除的文件,点击“文件-删除”。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4
用中文IE5.0轻松进行搜索







微软的浏览器IE5.0增加了许多新的搜索特性,使得无论是在搜索新信息方面还是在浏览你所喜爱的站点方面,IE5.0都将使你从Web上轻松获得丰富信息,方便你的冲浪。


利用IE5.0查找信息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使用其“搜索”功能。单击浏览器工具栏上的“搜索”按钮,会将当前的浏览器窗口分为左右两部分,左面的部分是搜索栏(SearchPane),在这里会显示浏览器的搜索助手(SearchAssistant),可以直接在这里查询信息,享用中文Excite提供的搜索服务。在检索栏内输入查找内容的关键字串,然后按“检索”按钮,会在搜索栏显示检索结果。点击搜索窗口中的每一个链接,就会在右面窗口显示相应页面。可以在不丢失搜索结果列表的同时查看每个Web页,这是该功能最酷的特色。


如果你第一次使用这个服务,左面的窗口会很小,不利于查看检索结果,可以将鼠标放置于左右两部分的分割条上,然后按住鼠标左键左右拉动,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就可以了。


想开启一个新的搜索窗口?很容易,只要点击搜索窗口左上角的“新建”按钮就可以恢复到“搜索”功能的缺省设置。搜索助手还会记住你每次进行的查询,进行了一次查询之后,点击“新建”按钮,然后选中“以前的搜索(U)”选项,就会在搜索窗口列出最近的查询,最多可以列出十个。点击链接时会从“Cache”中调出上次的查询结果。如果不想保留这些最近的查询,只需点击“清除”按钮就可以完全清除掉。


点击搜索窗口右上角的“〉〉”或者将分割条向右面拉动后,都会显示出“自定义”这个选项。点击“自定义”按钮,会弹出一个新的窗口,在这里,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对“搜索”功能进行设置,可以选“使用SearchAssistant进行智能搜索(S)”与“为所有搜索使用同一个搜索服务(U)”两个选项。不过,相对于英文IE5.0来说,在每一个选项中的选择余地并不大。


除了上面所介绍的搜索功能之外,还可以利用浏览器的“地址栏”来搜索信息。只需在地址栏中键入一些普通的名称或单词,中英文皆可,然后按“Enter”键或单击地址栏右侧的“转到”按钮,IE5.0可以在搜索栏显示与你要搜索的内容最匹配的网页。你还可以改变设置以按照不同方式查看这些搜索结果,步骤如下:


1.在IE5.0的“工具”菜单上,单击“Internet选项”;


2.单击“高级”选项;


3.在“从地址栏中搜索”区域,选择需要的选项:


·要在搜索栏中查看相似站点的列表,并在主窗口中显示最喜欢的Web页,请选中“显示结果,然后转到最喜欢的站点”。


·要在主窗口中查看相似站点的列表以便你可以选择要显示的Web页,请选中“显示主窗口中的结果”。


·如果只查看最喜欢的Web页,请选中“转到最喜欢的站点”。


·要从地址栏关闭搜索功能,请选中“不从地址栏中搜索”。


其中“显示结果,然后转到最喜欢的站点”和“显示主窗口中的结果”的区别在于,前者会显示出“搜索栏”,并在其中列出查询结果,而后者会直接在当前窗口显示搜索结果。


无论选择的是哪个选项,仍可以单击“工具栏”上的“搜索”按钮搜索Web站点。


这里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就是,在老版本的IE中,要在地址栏中实现查询功能,必须在关键字词前面加上“search”、“find”、“go”或者“?”。在IE5.0中“search”、“find”、“go”是被忽略的关键字词。举例来说,当你使用“searchengine”这个关键词进行查找时,必须在它的前面加上“search”、“find”、“go”或是“?”,否则它将只会查找“engine”,而不会查找“searchengine”。


另外,当你在Web上冲浪,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站点时,不必再通过搜索引擎就可以直接找到与之类似的站点。在IE5.0的“工具”菜单上,单击“显示相关站点”选项,同样会将当前的浏览器窗口分为左右两部分,在左面的搜索栏内就会自动显示出与当前浏览器窗口中的站点类似的网站了。


摘自:《电脑报》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5
IE5.0组件简介







1、InternetExplorer浏览器:


让您在WWW浏览网页、下载软件的最新版浏览器。


2、连接向导:


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建立与Internet的连线。


3、MicrosoftChat2.5:


这是微软精心设计的漫画式聊天软件。还可以让您自行选择卡通人物来代表自己。


4、PersonalWebServer(PWS):


PWS所提供的工具软件可以让您桌上的电脑成为Internet上的Web服务器。


5、MicrosoftNetMeeting


让分布于全世界的用户,都可以通过Internet体会网络电话或视频会议的功能。


6、OutlookExpress


可用来管理多个电子邮件与新闻帐号,并可以利用通讯录储存电子邮件地址以及帮助您寻找感兴趣的新闻组论坛。


7、MicrosoftWeb发布向导


能够帮助您将自制的美丽网页发送到Internet上的Web服务器上,供大家欣赏。


8、Windows电台收音机系列


可以让您一边播放网络电台的广播,一边欣赏漂亮的网页。


9、Web文件夹


可以让您检视Web服务器上的文件及文件夹,像使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的文件和文件夹一样。


10、其他实用工具软件


例如MicrosoftWallet可以提供给您在Internet购物时安全存放个人信息的电子钱包;RealAudioPlayerG2多媒体播放程序及WindowsMediaPlayer,让您以信息流(Streaming)的形式同步播放和下载影片等。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5
IE5.0入门







想在WWW上逍遥,首先就要准备一个好的浏览器。下面我们就以InternetExplorer为例来介绍浏览器的入门操作。


InternetExplorer的操作窗口


(1)标题栏


标识窗口的名称(通常为网页或文件的名称),可以用来与其他的窗口区别。如果??鼠标指针移动到此处并按住左键,就可以拖动此窗口移动。


(2)工具栏


利用图标的方式提供各种功能性操作。只要用鼠标点选图标按钮,就可以迅速执行某项功能。通常在工具栏上的图标按钮上都标有此图标按钮功能的文字标签。


(3)地址栏


这里显示输入网页的地址或是文件所在的路径。在地址栏旁边有一个下拉按钮,会出现下拉清单让您选择所需文件的位置并切换过去。


(4)状态栏


显示InternetExplorer目前的状态,例如在下载网页时,状态栏就会显示下载的进度。


(5)链接工具栏


可供快速链接的网页,包含HotMail的免费电子邮件、InternetExplorer起始画面、Web最佳站点、Microsoft、WindowsUpdate等等。


(6)转到钮


按此钮可以打开地址栏指定网址的网页内容。


(7)电台


这是InternetExplorer5.0中文版的新增功能。当我们启动InternetExplorer5.0中文版时,在预设的状况下是看不到此面板;若您想在浏览器中显示电台面板,请您执行查看/工具栏/电台指令。


(8)自行设定当前页


每次启动IE连上Internet后,看到的总是微软公司的欢迎首页。如果您想换个口味,请执行工具/Internet选项指令,然后选“常规”标签。


(9)自行输入您要当作首页的网站地址


当您下一次重新连上Internet时,就直接连接到您设定的主页啦!


(10)使用全屏浏览网页


在WWW上浏览网页时,除了可以使用浏览外框的查看方式,也可以改变成全屏方式来观赏网页。


您可以执行查看/全屏指令,或者直接按F11。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5
Internet与Intranet







Internet──信息高速公路以它惊人的速度、友好的用户界面、丰富的内容吸引着电脑爱好者对它的厚爱,并成为电脑爱好者的乐园。前几年听起“Internet”似乎离我们很遥远,而今天大家可随时上网浏览世界各地的科技信息、风土人情、艺术画廊,并可下载我们需要的信息和软件。然而在Internet之后,又一新型的网络悄然崛起,它就是──Intranet。不了解“Intranet”的人们还以为是“Internet”的笔误。为了帮助大家对Intranet的认识,我简单做如下总结。


1、Intranet是什么


Intranet是(国际互联网的企业)内容网,它采用了Internet技术,特别是TCP/IP协议。Intranet的核心在于采用了Internet的通信标准和WEB信息流通模式。它还继承了WEB的跨平台兼容性,为企业提供了十分方便的发布信息的机制。


2、Intranet的组成


(1)Web浏览器;


(2)TCP/IP协议;


(3)Web服务器;


(4)域名服务器;


(5)Proxy服务器;


(6)防火墙;


(7)其它应用系统如IE4、WebsiteProfessional等。


3、Intranet与Internet的区别


从Intranet的组成不难看出Intranet内的敏感的和享有版权保护的信息受防火墙/网关的保护,Intranet只允许经过授权的用户进入企业内部Web站点,还允许企业员工与Internet连接。而Internet是没有防火墙/网关的保护,是全开放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熟悉Internet的读者对Intranet也有进一步的了解。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5
常见电脑名词术语解释

──操作术语





计算机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而软件则是发挥硬件作用的关键。许多入门者除了学用各种软件外,还可能尝试着自己编编程序,那么建议最好先熟悉以下的基础名词,以便尽快进入角色。


操作术语


操作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外面加载的第一道软件系统,专门用于管理计算机硬件和其它软件,响应用户对硬件和软件的操作,在微机上常见的有DOS、Windows3.2,Win95/98/NT等。


安装程序:由于目前的软件都涉及许多文件和子目录,所以一般都提供安装程序帮助用户自动化地安装全部文件,一般标准的安装程序均起名Setup.exe或Install.exe。


病毒:一种计算机程序,它可以附属在可执行文件或隐藏在系统数据区中,在开机或执行某些程序后悄悄地进驻内存,然后对其它的文件进行传染,使之传播出去,然后在特定的条件下破坏系统或骚扰用户。目前已有较成熟的清除病毒软件,但是新病毒还是层出不穷,成为一大危害。


集成开发环境:较早期程序设计的各个阶段都要用不同的软件来进行处理,如先用字处理软件编辑源程序,然后用链接程序进行函数、模块连接,再用编译程序进行编译,开发者必须在几种软件间来回切换操作。现在的编程开发软件将编辑、编译、调试等功能集成在一个桌面环境中,这样就大大方便了用户。


拷贝:指将文件从一处复制一份完全一样的到另一处,而原来的一份依然保留。


删除:指将文件从系统的目录清单中删掉,但许多情况下,用工具软件或Windows下自带的“回收站”均能恢复被删掉的文件,为了保险起见,用户最好养成对自己输入的文本或其它文件进行软盘备份,以防万一。


移动:就是将拷贝操作和删除操作合二为一,原来的一份在拷贝完成后即被自动删掉。


共享:这是在网络环境下文件使用时的一种设置属性,一般指多个用户可以同时打开或使用同一个文件(或数据)。


独占:系指文件(或数据)同一时刻只能被一个用户打开,其它用户只能等待此用户放弃后,才能打开和使用它。


压包:用工具软件将文件进行压缩存储的过程,常用的压包工具有WinZip、Arj等。


解包:压包的反过程,即将压包文件还原成原来的文件。


加密:在网络通讯中,为了保证传输数据的保密性,用密码对文件进行加密变换。


解密:加密的反过程,使之变成可使用的正常数据。


上传:本地计算机与其它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成功后,将本机文件拷贝到其它计算机中的过程。


下载:在网络中,将对方计算机中的文件拷贝至本地计算机中的过程。


通配符:在DOS操作系统下,为了提高对文件处理的效率,用*或?表示任意多个或一个字符,这样就可以一次性处理一批文件,如*.*即代表当前目录下的全部可见文件。


内部命令:启动了DOS操作系统后,任何时候都能使用的命令,如DIR、COPY等,因为这样命令已编在COMMAND.COM文件中。


外部命令:虽然也是DOS命令,但它们是经过同名的程序文件提供的功能,若程序文件被删除,则此命令将不可使用,如DISKCOPY、FORMAT等。


格式化:指对磁盘进行使用前的预处理以便存入数据。一般而言,新盘是必须格式化的,而使用过的旧盘也可以格式化,格式化后磁盘上全部数据将被删除。


磁盘拷贝:指将一张软盘的全部内容原样不变地复制在另一张同样规格的软盘上,因为软盘上可能有系统数据区或被隐含的文件或子目录,所以不能用一般的复制操作进行磁盘拷贝,只能用如DISKCOPY命令或使用HDCOPY等工具软件进行磁盘拷贝。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5
常见电脑名词术语解释

──基础术语





计算机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而软件则是发挥硬件作用的关键。许多入门者除了学用各种软件外,还可能尝试着自己编编程序,那么建议最好先熟悉以下的基础名词,以便尽快进入角色。


基础术语


程序:用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等开发编制出来的可以运行的文件。


软件:从开发商的角度而言,软件就是全部程序和全部开发文档的集合。从用户的角度而言,软件应该是程序、说明书、服务的总合。所以买正版软件就理应得到正规说明书和维护、升级等相关服务。


数制:虽然计算机能极快地进行运算,但其内部并不像人类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十进制,而是使用只包含0和1两个数值的二进制。当然,人们输入计算机的十进制被转换成二进制进行计算,计算后的结果又由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这都由操作系统自动完成,并不需要人们手工去做,学习汇编语言,就必须了解二进制(还有八进制/十六进制)。


数据:狭义的理解,数据就是数值,即0、1、2、3、4、5、6、7、8、9和符号、小数点组成的数值,广义地讲,计算机所能处理的数据是指计算机能接受、存储、处理的任何信息,除了数值外,还有字符数据、图形数据、音频数据、视频数据、控制信号数据等等。


数据类型:在处理各种数据时,为了便于处理、查错和充分利用存储空间,许多开发环境都要求对数据类型进行说明,一般有整数型、实数型、字符串型、布尔型、日期型、备注型、浮点型、双精度型等等。


数据运算:一般指对数据所施加的各种处理,如插入数据、修改旧数据、删除已无用的数据、查找数据、将数据按一定规则排序、打印数据等等。


数据结构:在编程中,除了考虑功能如何实现外,还必须考虑到程序中所涉及到的数据组织方式,其一是为了提高执行效率;其二是在特定的功能中,必须将数据以特殊的结构进行存放。常用的数据结构有线性表、栈、队列、树、二叉树、图、哈希表等结构。


逻辑结构:指对数据的组织形式,如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组织可用树型逻辑结构表示,选择好逻辑结构对软件的实现有重大意义。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5
常见电脑名词术语解释

──开发术语





计算机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而软件则是发挥硬件作用的关键。许多入门者除了学用各种软件外,还可能尝试着自己编编程序,那么建议最好先熟悉以下的基础名词,以便尽快进入角色。


开发术语


流程图:使用图形表示算法的思路是一种极好的方法,因为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流程图在汇编语言和早期的BASIC语言环境中得到应用,由于其中的转向过于任意,带来了许多副作用,现已趋向消亡。较新的是有利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PAD图,对PASCAL或C语言都极适用。


汇编语言:计算机中真正可以处理的只是由“0”、“1”组成的二进制代码,这种指令代码易出错且不易修改,由于依赖于机器,使用极不方便,于是人们发明“指令的助记符”,用几个字母(往往就是其含义的英文单词或缩写)代替某条指令,如加法用ADD表示,这种符号系统的扩大就是汇编语言。使用汇编语言编程,优点是运行效率高,可直接对硬件内部进行控制,缺点是需对硬件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编程效率不高,并且与机器的体系结构仍有一定的依赖关系。


汇编程序:由于机器并不能直接识别和运行用汇编语言编制出的程序,必须先转换成对应的机器代码指令,这项工作不用手工完成,仅需交给称为“汇编程序”的软件处理一下,即可得到可以直接运行的程序文件。基于这种关系,人们将用汇编语言编出来的程序称为“源程序”,称用汇编程序处理后产生的程序为“目的程序”。


高级语言:由于汇编语言依赖于硬件体系,且助记符量大难记,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加易用的所谓高级语言。在这种语言下,其语法和结构更类似普通英文,且由于远离对硬件的直接操作,使得一般人经过学习之后都可以编程。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和历史的发展,高级语言有很多种,如BASIC、FORTRAN、C、PASCAL、LISP、FOXPRO、COBOL。


解释程序:对源程序边解释翻译成机器代码边执行的高级语言程序。由于它的方便性和交互性较好,早期一些高级语言采用这种方式,如BASIC、dBASE。但它的弱点是运行效率低,程序的运行依赖于开发环境,不能直接在操作系统下运行。


编译程序: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和对源程序的保密,人们推出了可以一次性将源程序转换成可执行代码的程序开发软件。它产生可以在操作系统下直接执行的程序,且运行速度比用解释程序执行快得多,但是它要求全部源程序的语法都必须正确,这样调试时就不太方便。为了融合解释和编译的优点,目前许多开发系统已同时提供这两种功能。


Bug:程序中隐藏的功能缺陷或错误。由于现在的软件复杂程度早已超出了一般人能控制的范围,如Win95、Win98这样的较成熟的操作系统也会不定期地公布其中的Bug。如何减少以至消灭程序中的Bug,一直是程序员所极为重视的课题。


调试:编好程序后,用各种手段进行查错和排错的过程。作为程序的正确性不仅仅表现在正常功能的完成上,更重要的是对意外情况的正确处理。注意,调试的指导思想是尽量证明该程序是有错的,而不是证明它是正确的。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开发人员和调试人员不应该是同一个人。


模块化:按照功能将一个软件切分成许多部分单独开发,然后再组装起来,每一个部分即为模块。其优点是利于控制质量、利于多人合作、利于扩充功能等,是软件工程中一种重要的开发方法。


可移植性:由于计算机的硬件体系结构不同,因而导致在某一类型机器上开发的软件不能在另一类计算机上运行,所以某一种语言开发环境开发出来的程序,如不用修改或只需极少量的修改便能在其它种类的计算机上运行,就是可移植性好。


过程:建立模块化的主要机制,它主要用于完成特定的工作,可以返回某些运算的结果,也可以不返回任何结果。


单入口单出口:为了保证开发程序的质量,要求过程中的数据流控制是必须在固定的程序段入口进入,固定的出口返回,不允许在编程中随意使用数据。


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周期内有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这种按时间分程的思想方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思想原则,即按部就班、逐步推进,每个阶段都要有定义、工作、审查、形成文档以供交流或备查,以提高软件的质量。但随着新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的成熟,软件生命周期设计方法的指导意义正在逐步减少。


人工智能:就是通过程序使计算机能进行一些思维推理,使其具备一定的环境适应、自动学习、自动决策等人类高级智能。目前在人机对话、智能机器人、专家系统、语言图像识别、问题求解、公式推导、定理证明等许多领域,人工智能都已有较成熟的系统,随着计算机硬件体系的进步,人工智能必将更深入人们的生活。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6
快捷键能使你的操作更迅速

──Windows键使用举例





同学们,先观察一下你的键盘有没有一个Windows专用键,它应该是在Ctrl键和Alt键中间,键帽上标着一扇拖着尾巴的小窗户(微软的传统商标)。掌握这个键的一些用法,可以使你的操作更迅速,你不妨试一试,并把这个内容与你的同学分享。 Windows键:打开“开始”菜单


Windows键+E:打开“资源管理器”


Windows键+F:打开“查找文件”对话框


Windows键+Ctrl+F:打开“查找计算机”对话框


Windows键+M:把所有已打开的窗口最小化


Windows键+R:打开“运行”对话框


Windows键+M:把所有已打开的窗口最小化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6

计算机相关概念







1、计算机运算速度:


简称“运算速度”。计算机每秒钟能进行的运算次数。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最初以执行加法运算的次数来表示,后以执行加法、乘法、除法等的平均运算速度来表示。现已普遍采用计算机执行各种指令的次数,再考虑每一种指令的执行时间,用一定的数学公式求出其平均速度来表示。


2、计算机学习:


计算机模仿人的学习行为自动进行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巧的过程。是智能型计算机的一种能力。计算机本身能不断总结经验、积累和扩展知识,修改程序以提高性能。如能下棋的计算机就具有这种学习能力。


3、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以计算机为工具,收集、存储、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管理人员需要的信息的系统。企业中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帮助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质量分析、市场预测、库存控制等工作。


4、计算机病毒:


一种隐藏在计算机系统的所存取的信息资源中,能利用系统信息资源进行繁殖并生存,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通过系统信息共享的途径进行传染的可执行的编码集合。是一种程序。一般是人蓄意设计的一种破坏性程序。


5、键盘:


一种最常用的计算机输入设备。与计算机主体连接后,用户通过键盘上的键钮向计算机输入程序和数据。通用的标准键盘上,必须有26个英文字母键、阿拉伯数字0~9的数字键和一些能执行特殊功能的功能键。


6、键盘输入语句: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以人机对话的方式,由操作员通过键盘给变量赋值的语句。如?basic语言中的input语句。


7、内存储器:


又称“主存储器”,简称“内存”、“主存”。在主机内部,中央处理机能直接操作的存储器。主要有半导体存储器和磁芯存储器。通常用来存放有关程序、原始数据和运算结果等。其存取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8、Digitalcamera数码相机


一种采用数字化格式录制运动或者静止图像的相机。和传统模拟相机录制无限变化的光强度不同,数码相机录制离散的数字,以便能够存储在一块闪存卡,软磁盘或者硬盘中。和其他所有数字式设备一样,数码相机拥有可以表现出来的固定最大分辨率。数码相机录制的图像可以被一根串口缆线,USB缆线或者存储媒介本身传送到一台个人电脑上。


9、Desktop桌面、台式电脑


在电脑应用领域,“desktop”这个词一般被用来指包括显示器,电脑主机,键盘和其他所有外接设备的个人电脑。而大部分时候,它也是作为Windows“桌面”的称呼。Windows存放桌面文件的目录名就是Desktop。


10、Download下载


"下载"是指通过网络从一台距离很远的电脑接受数据,并把接受到的数据存储在进行"下载"的电脑上。平时你听别人说的"去down一个东东下来!"就是指去下载一个东西回来。


11、无盘工作站DisklessWorkstations


无盘工作站无盘工作站是没有软盘或硬盘的廉价计算机。它们以适当的价格向用户提供网络访问服务;它们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因为用户不能将数据拷到软盘上带走。无盘工作站适用于临时雇员或在不设监示的区域使用安装。


使用无盘工作站时需要一个装有远程引导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的网络接口卡。大多数接口卡都有此选项,但最好确认一下。远程引导PROM芯片的价格约50美元,可作为一个可选项加到卡上。这个PROM允许工作站从网络服务器上的引导文件引导,这就意味着使用PROM的卡在开启时就立即与网络电缆和服务器连通了。


12、ZIP压缩文件格式


一种程序压缩的档案文件格式,通常使用Winzip、PKZIP、ZipIT、gzip等压缩软件压缩文件而成。如果你听人说"zip文件",就是指压缩后的一个打包文件。


13、HardDisk硬盘


硬盘是一种主要的电脑存储媒介,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不过,现在可移动硬盘越来越普及,种类也越来越多。


绝大多数台式电脑使用的硬盘要么采用IDE接口,要么采用SCSI接口。SCSI接口硬盘的优势在于,最多可以有七种不同的设备可以联接在同一个控制器面板上。由于硬盘以每秒3000—10000转的恒定高速度旋转,因此,从硬盘上读取数据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在笔记本电脑中,硬盘可以在空闲的时候停止旋转,以便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老式硬盘的存储容量最小只有5MB,而且,使用的是直径达12英寸的碟片。现在的硬盘,存储容量高达数十GB,台式电脑硬盘使用的碟片直径一般为3.5英寸,笔记本电脑硬盘使用的碟片直径一般为2.5英寸。


新硬盘一般都在装配工厂中经过低级格式化,目的在于把一些原始的扇区鉴别信息存储在硬盘上。


14、Mainboard主板


主板是电脑系统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主板上市满了各种电子元件、插槽、接口等。它们各司其责,将各种周边设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把CPU比作人的心脏,那么主板就可比作血管神经等循环系统等。有了主板,CPU才可以控制诸如硬盘、软驱、键盘、鼠标、内存等周边设备。目前的主板结构主要有AT和ATX结构,不同结构的CPU所用的主板不一定相同。


15、LPT打印终端接口


LinePrintTerminal。打印终端接口。在PC机上,最常用的连接打印机、扫描仪或者数字照相机的并行端口。LPT端口局限在LPT1、LPT2、LPT3等等,但是每台计算机至少拥有一个LPT端口。如果需要更多的,可以通过安装并口卡来增加。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6
局域网知识点滴







一、软件知识

1.计算机网络


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处在不同地方和空间位置、操作相对独立的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配置一定的系统和应用软件,在原本独立的计算机之间实现软、硬件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这个系统就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2.网络分类


一般按计算机连网后所覆盖地域范围的大小分为广域网(WAN,即WideAreaNetwork),区域网(MAN,即MetropolitanAreaNetwork),局域网(LAN,即LocalAreaNetwork),WAN好像国内直拔电话网,MAN犹如某地只能拨打市话的电话网,LAN则相当于某厂校的内部电话网。


3.局域网的规划、设计与施工程序


归纳一下可大致分为这么几步:先根据使用具体环境选择网络拓扑结构;然后选择网卡和传输介质;再考虑是否还需选用其他相关联网设备,如集线器、中继器、接头等,然后制作连线,安装;最后装入网络操作系统软件、装入应用软件。


4.网络的拓扑(Topology)结构


如果已确定采用以太网,并且确定了要使用的网络结构和通讯协议,接下来应该具体考虑一下计算机之间,特别是工作站与服务器之间的具体物理连接方式,也就是考虑网络的拓扑(Topology)结构。基本的LAN拓扑结构类型有三种:第一种:总线型拓扑结构(Busordaisy-chaintopology)。总线型拓扑结构是用一根电缆连接所有文件服务器和工作站,网络结构最简单,使用的电缆长度最短,但是出了问题较难检测。第二种:星型拓扑结构(Star或Star-Wiredtree)。所有计算机连接到一个中心点,此中心点可以是文件服务器,也可以是网络的集线器(HUB)。第三种:综合型,即为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实际网络的拓扑结构常为综合型。


5.如何确定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


简单地归纳起来就是:当计算机台数较多或可靠性要求高时,优先考虑采用星型或树型连接;对于少数几台距离较远或可靠性要求不高、共享任务不繁重时,才考虑用一根电缆进行总线型连接。顺便说一句,联网最好优先考虑采用双绞线连接各种设备,因为其安装较为方便,价钱也便宜。


6.局域网操作系统软件


目前市面上的常见产品主要有三种,适合客户机/服务器的三种:一种是NovellNetware;二是MicrosoftWindowsNT;三是UNIX的各类变种版本。适合对等网的有两种:Windows95/98和WindowsForWorkgroups。对于小型的局域网来说,对有服务器的LAN来说,新建网优先选用NT,“老”网改造采用Netware4.10或5.0较为适宜,在小型的对等网环境中,若只想共享文件和资源,要求成本低、维护简单且对安全性要求不高时,用Windows95/98很适合。


7.要建立一个网络(如LAN,首先应做的事情)


首先应考虑采用哪种网络体系结构来进行建网。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通讯系统的整体设计,它为网络软件、硬件及网络通讯协议、数据存取控制和拓扑结构提供标准。


常用的网络通讯协议有三种:TCP/IP、IPX/SPX和NETBIOS,分别称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互联网信息交换包/顺序信息交换包、网络基本输入/输出情况,它们都是一些中级协议。其中TCP/IP常被用来联系不同的局域网,IPX/SPX则是Novell网的两个基本协议之一,用于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之间的数据传输。


8.对等网与客户机/服务器系统


倘若每台计算机的地位平等,都允许使用其它计算机内部的资源,这种网就称之为对等局域网(PeerToPeerLAN),简称对等网。对等网方式将会导致计算机的速度比平时慢,但对等网非常适合于小型的、任务轻的局域网,例如在普通办公室、家庭、游戏厅、学生宿舍内建立的小型局域网。如果网络所连接的计算机较多,在10台以上且共享资源较多时,就要考虑专门设置一个计算机来存储和管理需要共享的资源,这台计算机被称为文件服务器,其它的计算机称为工作站,工作站的资源不必与他人共享。如果想与某人共享一份文件,就必须先把文件从工作站拷贝到文件服务器上,或一开始就把文件安装在服务器上,这样其它工作站上的用户才能访问到这些文件。这种网络称为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局域网。


9.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如何安装


服务器安装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


先在C盘上装入DOS,然后建立一个Novell目录,然后把Netware系统盘上的所有内容拷入这个目录内,然后在硬盘上运行SERVER,依照屏幕提示依次输入服务器名、IPX内部网络编号、加载磁盘驱动程序、确定硬盘控制设置、加载网卡驱动程序及其配置、加载INSTALL通用程序、建立Netware硬盘分区、建立和安装卷、拷入系统和公共文件、创建AUTOEXEC.NCF和STARTUP.NCF,最后关闭服务器,重新启动。


有盘工作站(指有自己的硬盘或软盘)的安装简单一些,在设置好网卡后,运行WSGEN,这是一个菜单驱动程序,依网卡设置生成IPX?COM。然后编制一个批处理文件,先执行IPX,后执行NETX,使用工作站与服务器相通后就能登录入网。


10.WindowsNT操作系统的安装需注意的问题


现用WindowsNT的最高版本是4.0。可以从DOS6.22、Windows95/98上直接升级,但开级后,一些原有的应用程序还要重新安装,否则不能使用。


具体安装过程与安装Windows95很相似,的确比较方便,不过还是有一些选项须加注意:


(1)选择了安装路径后,系统会询问是否将原来的FAT文件格式转化为NTFS格式,如果不考虑DOS、Windows95/98多重启动,即纯粹的服务器NT工作环境,则选择NTFS;


(2)在输入序列号之后,需选择每服务器……或每客户……前者适用于只有一个服务器的小LAN选主域服务器;


(3)需选择主域服务器、备份域服务器或独立服务器时,只有一个服务器的LAN选主域服务器;


(4)用“线路连接到网络”和“远程访问网络”的区别是,后者必须用调制解调器,所以LAN会选择前者。5有三种可供安装的协议“TCP/IP”、“NWLink”和“NetBEUI”,“TCP/IP”适用于服务器连接到因特网和其它非微软网;“NWLink”是适用于与使用Netware的Novell网路相连;“NetBEUI”是NT网必选,它是NetBIOS的升级版本,拿不准者可全选。


11.IPX、卷和两个NCF文件


IPX是Netware的文件重定向模板的基础协议。


卷是Netware在硬盘上划分出的逻辑块,其大小和卷名都可以自己定义。Netware规定必须生成一个卷,最多可有64个。第一个名字为SYS,容量不小于55M。一般的小型局域网,有2到4个用户卷就够了,主要用于存放系统和数据文件,以便于管理和确保安全。


AUTOEXEC.NCF和STARTUP.NCF在服务器中相当于DOS系统中的AUTOEXEC.BAT和CONFIG.SYS。在Netware中,这两个文件是必不可少的。后者是存放硬盘控制器的驱动程序名,前者则是服务器启动时的自动批处理文件。


12.在Netware系统中,应用软件的安装


在Novell网上安装应用软件需要先建好目录结构,然后才安装。对于网络用户常用的软件通常是安装到服务器上,以便权限分配时方便。应用软件都有其安装程序,不是INSTALL就是SETUP,启动它们即可自动安装,安装完后,进入其安装目录,执行下列共享指令即可。假如是安装在工作站上,则应将其拷贝到网络硬盘上,再进入所在目录执行共享指令。


13.Netware和WindowsNT


NT系统主要是作为一个低端和中等规模的应用平台,Netware则是一个性价比非常高的文件和目录服务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功能非常强,新的Netware版本完全能够方便地使用NT服务器资源以及支持Windows95/98操作系统,而且支持多处理器,实现了用户可从任何平台登录到服务器的无环境登录,除了不太方便的操作方式外,其功能是令人满意的。两者作为主流网络操作系统还将并存相当长的一段时间。NT对硬件系统的要求比Netware要严格得多。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6
二、硬件知识


1.组成局域网的硬件


一是网络服务器;二是网络工作站;三是网络适配器,也叫网络接口卡或网卡;四是连接线,学名“传输介质”,主要是电缆或双绞线,还有不常用的光纤。我们把这些硬件连接起来,再安装上专门用来支持网络动作的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那么一个能够满足工作或生活需求的局域网也就形成了。


2.网络服务器


一般意义上的网络服务器即指文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是网络中最重要的硬件设备,其中装有NOS(网络操作系统)、系统管理工具和各种应用程序等,是组建一个客户机/服务器局域网所必需的基本配置;对于对等网,每台计算机则既是服务器也是工作站。


在Novell网中,还有其他两种服务器:一是打印服务器,用来管理和控制网络中的打印任务,一台打印服务器可支持16台打印机;二是异步通信服务器,主要用于进行远程通信和与其他异步主机进行网络连接。这两种服务器在一般的LAN当中是比较少见的。


如果有条件购置专门的文件服务器则更好,因为硬件上有专门考虑,我们在前面不是说服务器的硬盘存取速度对网络的影响很大吗,所以专用的服务器就对数据的存储、速度、可靠性都有考虑,诸如硬盘镜像、双工等容错技术一般都会得到应用。不过一般的小型LAN,采用PⅡ级的微机,配备一个或数个GB的大容量硬盘和一个32位的网卡也就可以满足要求了。


3.网卡


网卡是一块插入微机I/O槽中,用于发出和接收不同的信息帧,以实现微机通讯的集成电路卡。它按总线类型可分为ISA网卡、EISA网卡、PCI网卡等。


网卡的工作原理与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类似,只不过在网卡中输入和输出的都是数字信号,传送速度比调制解调器快得多。


网卡有16位与32位之分,16位网卡的代表产品是NE2000,市面上非常流行其兼容产品,有些叫不出名字来,一般用于工作站;32位网卡的代表产品是NE3200,一般用于服务器,市面上也有兼容产品出售。一个网络无论是采用16位或32位网卡,最好用同一品牌,以保证良好的兼容性。一般而言,兼容产品的质量还可以,对小型LAN的影响不明显,目前宜购买即插即用型。


网卡的接口有三种规格:粗同轴电缆接口(RJ-45接口);细同轴电缆接口(BNC接口);无屏蔽双绞线接口(RJ-45接口)。一般的网卡仅提供一种接口,但也有提供两种甚至三种接口的。


红、绿小灯是网卡的工作指示灯,红灯亮时表示正在发送或接收数据,绿灯亮则表示网络连接正常,否则就不正常。值得注意的是,倘若连接两台计算机线路的长度大于规定长度(双绞线为100米,细同轴电缆是185米),即使连接正常,绿灯也不会亮。


4.常用的传输介质


常用同轴电缆和无屏蔽双绞线作传输介质。


粗同轴电缆:


型号为RG-11(10BASE5),使用AVI接口,主要用于基干线(Backbone)建设。细同轴电缆:型号为RG-58(10BASE2),使用BNC接口,主要用于计算机间的网络连接,但因接头易松,可靠性差,正逐渐被双绞线取代。


双绞线:


双绞线又分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目前常用的UTP双绞线分五类和三类两种规格,一般的小型局域网(10M网)用三类,对可靠性、速度要求高的大LAN(100M网)用五类,使用RJ-45接口。


5.集线器


在电脑教室里,树型网络是选择工作站连在集线器上,集线器再与服务器相连接。集线器又称HUB,是一种集中完成多台设备连接的专用设备,提供了检错能力和网络管理等有关功能。


HUB有三种类型:


1对被传送数据不做任何添加的PassiveHUB,被称为被动集线器;


2能再生信号,监测数据通讯的ActiveHUB,被称为主动集线器;


3能提供网络管理功能的IntelligentHUB,被称为智能集线器。


还有一种特殊的HUB,称为中继器(Repeater),用于连接同类型的两个局域网或延伸一个局域网。当我们安装一个局域网而物理距离又超过了线路的规定长度时,就可以用它进行延伸;中继器也可以收到一个网络的信号后将其放大发送到另一网络,从而起到连接两个局域网的作用。


类似于中继器的另一个设备叫网桥(Bridge),但网桥多了一个“过滤帧”的功能。一个网络的物理连线距离虽然在规定范围内,但由于负荷很重,可以用网桥把一个网络分割成两个网络。这是因为网桥会检查帧的发送地址和目的地址,如果这两个地址都在网桥的这一半,那么网桥的另一半就不会受到这个帧的影响,这就可以降低整个网的通讯负荷,这个功能叫“过滤帧”。


要连接遵守不同网络协议的网络,就要使用路由器(Router),如果两个网络不仅网络协议不一样,而且硬件和数据结构都大相径庭,那么就用网关(Getway)。不过,这两个东西在一般的局域网中几乎不用。


6.电缆(双绞线)与网卡(或集线器)的连接


一根细同轴电缆要想连接到网卡或集线器上去需要两个接头,一个是BNC型接头,一个是BNCT型接头。我们在连接两台计算机时,要先裁线,相邻两台计算机的电缆线长一般为1米~2米,不要短于0.5米。然后用小刀剥去缆线端头的外皮约1.5厘米,套上附件中的细金属圆筒,将细缆中的细金属屏蔽线剪掉约0?6厘米长,露出硬透明塑料包裹的细芯,小心将硬透明塑料剥去0.5厘米,使细缆的铜芯裸露。把铜芯插入附件中细金属针的空腔中,然后放入卡线钳的前端一个小槽中夹紧,套上主接头,让小头先套入电缆,让细金属尖头与其余部分平齐。将细金属圆筒拉上来,套住主接头的后端,用卡线钳中间的六边形缺口用力夹紧,这就做好一个接头了。


我们把电缆的BNC接头与BNCT接头有正反向的两端相接,BNCT形接头的第三端则插入网卡的BNC接口,此时,电缆就与网卡连接上了。这种连接方式会造成网络的两个末端有两个没有计算机可连的空接头,我们用终端电阻器将其“堵上”,其中一个还必须接地。


双绞线需要做RJ-45接头,只要把RJ-45接头(水晶头)按一定标准连接到双绞线的两端,然后把RJ-45接头插入网卡的RJ-45接口就可以实现连接。所以网络施工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制作网线的接头。


7.双绞线中八根线具体的作用


RJ-45芯线的含义:


8.网卡的安装


一般而言,在奔腾级的微机上安装即插即用的网卡是很容易的。各种网卡的安装略有差异,倘若报错,仔细阅读一下说明书和随盘的说明,逐一检查BIOS地址,中断值、I/O地址和DMA,还有网卡的接口类型(电缆是BNC,非屏蔽双绞线是UTP),也容易解决。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7
快捷菜单实用宝典







用WORD制作文档时,右击鼠标,一般会出现“文本”快捷菜单的一组命令(如:剪切、复制、粘贴、字体等);若在文档中有项目符号或编号的行中右击鼠标,则出现“标题”快捷菜单的一组命令(如:剪切、复制、粘贴、减少缩进量、增加缩进量等)。这些快捷菜单的命令虽然给用户带来许多方便,但不不定满足您的需要。笔者经过尝试,可以随心所欲地增加、删除、重命名、移动快捷菜单中的命令,下面就来介绍其操作方法。


一、增加与删除命令


1.打开“工具”菜单中的“自定义”窗口。


2.在“自定义”窗口的“工具栏”标签中选中“快捷菜单”项,则出现“快捷菜单”浮动工具栏。


3.在“快捷菜单”浮动工具栏中单击“文字”或“模拟运算表”或“绘制”菜单选项(如“文字”),则出现快捷列表框,选中其中的某一个快捷菜单后(如:“文本”),就出现一组命令列表框。


4.若要添加某命令(如:打印…),则在“自定义”窗口下单击“命令”标签,出现“类别(G):”和“命令(D)”可选框,在“类别(G):”中选中“文件”栏,然后在“命令(D):”中选中“打印…”栏将其拖动到“文本”的下拉式命令列表框中,关闭自定义窗口即告完成。


5.若要删除某快捷菜单(如“文本”)列表框中的某个命令,只要在此命令处右击鼠标,或者在“自定义”窗口中单击“更改所选内容”按钮,在随后出现的列表框中点击删除,然后关闭自定义窗口即可。最好不要随意删除快捷菜单中的命令,因为这样可能给操作带来不便。


6.如果希望快捷菜单的修改只对当前文档有效(默认值为普通文档“Normal.dot”),则应在“自定义”窗口的左下角的“保存位置”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当前文档。


若要增加、删除WORD快捷菜单中的其它命令,用以上方法同样可能完成。注意:需要首先记下要修改的快捷菜单中的所有命令,然后才能在“快捷菜单”浮动工具栏中找出所要修改的快捷菜单。


二、重命名与移动命令


1.选择“工具”“自定义”菜单选项,打开“自定义”窗口,在“工具栏”中选中“快捷菜单”,弹出“快捷菜单”浮动工具栏。


2.在“快捷菜单”浮动工具栏在找到相应的快捷菜单,在该快捷菜单的命令列表中,将要重名命的命令右击鼠标(或者选中要重命名的命令,在“自定义”窗口中单击“更改所选内容”按钮),在随后出现的列表框命名栏命名自己满意的名字。


3.单击需要移动的快捷菜单中的命名,拖动该命令到新的位置。您可以把它拖动到当前快捷菜单的任意位置,也可以拖动到另外的快捷菜单中,此时,WORD会打开该菜单。


三、恢复与双击命令


您还可以恢复快捷菜单的初始状态(WORD的默认状态),操作如下:


1.选择“工具”“自定义”菜单选项,打开“自定义”窗口,在“工具栏”中选中“快捷菜单”,弹出“快捷菜单”浮动工具栏。


2.单击“重新设置”按钮,出现“重新设置工具栏”窗口。


3.选取要恢复快捷菜单命令所在文档名称或普通文档(Normal.dot),单击“确定”按钮,关闭“自定义”窗口。


最后介绍WORD文档中央快捷键的两点小窍门:在左方标尺栏或上方标尺栏的偏上方处双击鼠标出现页面设置窗口;在上方标尺栏的偏下方双击鼠标出现制表位窗口。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0 08:47

保守文件的秘密



江苏余杰



用计算机处理文字与数据虽然具有高效性和易于管理的优点,然而对使用者来说也要注意电子文件的开放性与安全性,尤其是多人共享一台计算机的情况下。为此,在这里介绍几种简单而实用的计算机文件保密方法,掌握之后你可以尽可能地充分发挥电脑的文档保密功能,实现文件独享。


一、隐藏文件与目录


Windows95以上的操作系统都提供了这类文件的“隐身”功能,但需要你在使用前先设置一下。设置的步骤是按顺序打开“我的电脑→查看→文件夹选项→查看→文件和文件夹”各选项,此时弹出一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中“不显示隐藏文件”或“不显示隐藏文件或系统文件”,再点击“确定”,设置即告结束。此时,你若希望将哪个文件或文件夹隐藏起来,只要用鼠标选中该文件并点击鼠标右键,再选择下拉选单中“属性”栏,弹出对话框后选中“隐藏”属性,点击“确定”后该文件即销声匿迹了。不过这种方法属于“小儿科”保密水平,一旦有人取消了“不显示隐藏文件”或“不显示隐藏文件或系统文件”的设置,改为“显示所有文件”后,那么你所隐藏的文件又重新暴露无遗。所以,即使你使用了这种隐身术,也不可高枕无忧。


二、给Word文件加密码


Office97或Office2000的Word本身就具有密码钥匙,可以用它来方便地为文件加锁。加锁过程为:用Word打开要加密的文件,顺序点击“工具→选项→保存”,弹出对话框后,分别在“打开权限密码”和“修改权限密码”中输入自己设定的密码,输入完毕后系统要求再输入一次密码做比较,两次输入密码完全一致后才接受。经过这样处理,该文件就有了特定的密码锁,只有掌握了密码的人才能打开。


三、加密电子邮件


OutlookExpress是当前最常用的电子邮件管理软件之一。如果甲方想要让乙方发一封加密的邮件给自己,首先甲方必须发一封签名信给对方,乙方收到后将它保存在地址簿中后,就可以向甲方发加密信件了。制作签名信的过程可以通过连续点击“工具→选项→签名→新建→发送”来完成。如果希望所有的信件均加密,连续点击“工具→选项→安全”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确认即可。倘若仅仅是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加密,邮件写完后按下“加密按钮”,加密后的邮件将出现加密图标。


四、从网上找一个加密助手


通过上网也可以免费下载到一个加密软件。提供免费加密软件的网站很多,有一个网址是:http://www.tucows.com,这位助手的大名叫“iProtect”。下载后首次运行时会出现一个对话框,你必须在Password中建立并确认自己的密码,完成后将进入一个类似Windows操作系统资源管理器结构的界面,选中要加密的文件或文件夹,通过点击“tool(工具栏)”下的“hide(隐藏)”,该文件即被打上黑色标记,在退出该软件的运行环境后被加密的文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如果你想要恢复该文件,只要重新进入iProtec的运行环境后就可以找到它,在工具栏下选择“unhide(重现)”后,该文件在Windows系统中就又浮出水面了。同理,该软件还可通过工具栏中的“Lock(加锁)”与“Unlock(卸锁)”功能为用户控制文件是否需要加锁,被加锁的文件既可选择隐藏也可放在明处。


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方法之外,还有一点要提醒的是删除文件要彻底。不仅回收站要及时清空,而且上网后在Windowstemp中的临时文件也要随时清除,这些临时文件的特征是它们的扩展名均为“tmp”,稍有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的人都有可能轻易地将它们打开。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1 11:50
NTFS使用注意事项







NTFS是微软WindowsNT内核的系列操作系统支持的、一个特别为网络和磁盘配额、文件加密等管理安全特性设计的磁盘格式。除了在局域网安装了NT系列的用户们使用NTFS外,随着NT内核的桌面系统Windows2000和XP的普及,很多个人用户也开始把自己的分区格式化为NTFS。


在一般情况下,NTFS的格式不能被Windows9X识别,而且在安装、操作方面也有差异,所以个人用户在使用这种磁盘格式的时候,必须留意下面的注意事项:


一、NT内核的系统应始终使用NTFS吗?


NTFS是微软推荐在NT系列上使用的文件系统,但是,会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使你可能想使用其他文件系统。如果计划用其他操作系统(包括MS-DOS)访问文件,则应把引导的分区,即C盘选择格式为FAT(包括FAT32)文件系统。如果使用的是NTFS文件系统并要与WindowsNT进行双重引导,那么在继续Windows2000或XP的安装之前,必须要为WindowsNT安装SP4或更高版本的补丁。


二、转化NTFS和其他分区格式的技巧


一台机器用PQ7把一个分区由NTFS转换成FAT32格式,完成后发现该盘中的中文名的文件夹全部变成问号,打不开了。机主想转回来时发现提示磁盘错误,他用Windows的磁盘扫描和DOS的CHKDSK检查后仍无法转换,里面有他下载的几百M的文件,现在已经搞的面目全非了。


其实,如果NTFS的分区容量很大且内有大量的数据存在的话,用直接转换的方式不仅缓慢,而且是很危险的——因为在每一个步骤里,转换的工具程序都要先读取扇区信息、拷贝到临时目录、转化格式再从临时目录读数据重新写入转换好的空间,再校验……这样的操作其实和低级格式化硬盘或是刷新主板的BIOS差不多危险,一旦发生掉电或是瞬间的数据量过大传输溢出缓冲区导致的死机,重新开机后可能就会丢失分区的所有信息,或是破坏引导区数据甚至是损坏硬盘。


如果你的硬盘其他分区有足够的空间,用拷贝后删除文件再转化的方法,会事半功倍。具体的操作就是先在其他分区建立一个目录,然后转到你的NTFS分区,选定全部文件,用复制粘贴的方法进行转移数据。然后把NTFS分区的数据清空,再进行转化格式就快很多,也安全得多了;从FAT的格式转换到NTFS也是一样道理。这种拷贝,比直接转换分区格式读读写写、又校验数据的那种繁琐过程快很多,你可以在转换完成后,把数据拷贝回该分区。


另外,建议你在清空数据后,利用GHOST镜像NTFS或FAT格式的空白分区,得到一个备份文件,以后如果再要转换分区格式利用它来进行就更快。


三、虚拟内存(页面文件)与NTFS的卷


现在很多人装了双硬盘系统甚至是简单的RAID磁盘阵列,在使用这种结构的系统同时是需要NTFS支持卷功能的,此时,应该尽量避免页面文件和系统文件在同一分区上,也不要在同一物理磁盘驱动器的不同分区中放置多个页面文件。特别注意避免将页面文件放入容错驱动器,例如镜像卷或RAID-5卷,因为页面文件不需要容错,而且一些容错系统将数据写到多个位置,会导致非常缓慢的数据写操作。


四、如果使用了虚拟机或是磁盘压缩,不适宜使用NTFS格式


如果你打算装虚拟机,在NTFS分区引导的机器上使用光盘引导后,在装操作系统的时候,将会出现以下提示:


PleasewaitwhileSetupinitializes.


Scanningsystemregistry...


Cannotcreateatemporarydirectory.


IfyouhaveHPFSorNTFSinstalledonyourharddrive,youwillneedtocreateanMS-DOSbootpartitiontosetupWindows.


因为虚拟机出于兼容的考虑,只内置了最常用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对NTFS格式的支持目前还不是很好。如果你使用Windows9X加补丁的方式来读写NTFS分区的话,也可能会导致某些长文件名或是中文名的文件结构被破坏;在使用GHOST备份和恢复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所以,上NTFS还是用NT内核的系列视窗系统好。


另外,注意压缩过的分区不能转化为NTFS。其实压缩磁盘分区变相增大容量是以系统速度的极大牺牲为代价的;而且还会给以后的系统维护、转换分区格式、升级操作系统等等带来很大麻烦。除非是完全出于备份数据的考虑,其他的应用笔者强烈建议不要使用Windows的分区磁盘压缩功能。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1 11:50

代理服务器是如何工作的







从20世纪9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INTERNET,已经飞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多的公司也纷纷将自己的公司局域网接入了INTERNET。当然接入因特网的方式是多样的。通常,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只要购买一个调制解调器通过一根电话线就能连上因特网了。公司由于计算机数量多,通信需求量大,一般都采用专线接入方式。然而专线费用太昂贵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利用一条电话线就可以使多台计算机同时上网呢?这就要用到代理服务器了,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缓存区,下面我就来谈谈代理服务器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首先,我要向大家声明的是,代理服务器与专线接入中用到的路由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代理服务器是建立在TCP/IP协议应用层上的一种服务软件,而路由器则是连接在网络中的一台硬件设备,它是工作在TCP/IP协议的IP层上,主要起寻径作用。代理服务器软件一般安装在一台性能比较突出且装有调制解调器和网卡的计算机上。在内部局域网中的每一台客户机都必须拥有一个独立的IP地址,而且事先必须在客户机软件上配置使用代理服务器并指向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和服务端口号。当代理服务器启动时,将利用一个名为人WINSOCK的动态连接程序来开辟一个指定的端口,等待用户的访问请求。假设,我们要访问一个站点,首先使代理服务器通过调制解调器拨号连上洒ISP,然后在客户机上发出信息请求,这个请求自动通过WINSOCK套接程序和代理服务器取得联系。代理服务器在指定的端口接收到客户机的请求后,它就分析客户机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服务,如果是FTP服务,它首先查看本地计算机上有没有相应的信息,如果有,它就从本地的硬盘中把客户机需求的信息返回给客户机;如果没有,它就通过调制解调器把客户机的请求发送到ISP,当代理服务器收到ISP传回的响应以后,它就直接把响应的信息转发给内部网络上的客户机。以后,其他的客户机访问相同的信息时,就不用和ISP进行联系,直接从代理服务器上就可以取得信息了。通过代理服务器可以使公司内部网络与沁INTERNET实现安全连接。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1 11:50

代理服务器的几个误区







现在代理服务器(PROXY)可是网络上的热点问题,不少新闻组已经开辟了栏目专门讨论,而几乎所有比较有名的浏览器、下载软件、信件收发软件都支持代理服务器,似乎不支持代理服务器就很落后似的。但代理服务器是否真的象所声称的那样神通广大吗?下面就笔者的理论和使用经验谈谈现在对代理服务器的一些误解。


一、使用代理之后浏览速度会加快?


可能很多人都会告诉你,使用了代理服务器之后浏览速度加快了许多,而不少书本上也这样说,不少并非富裕的朋友选择代理服务器的原因也出于此----既然书上也这么说,应该不会错吧?但情况真是这样的吗?很不幸,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这样的。我们来看看,代理服务器能加快浏览速度的原理是什么?它的基本思想是把用户已经浏览过的网站内容保存在代理服务器的CACHE(硬盘)上,当别的用户要浏览相同的网站时,代理服务器就可以把信息直接从自己的磁盘上调出来,节省了从真正的服务器传输数据的时间及数据流量。而我们知道,制约数据传输速度最重要的几个因素分别是∶


1.线路质量;


2.你的MODEM和ISPMODEM的接驳速度;


3.所使用的代理服务器和你的计算机的物理距离;


4.代理服务器本身的繁忙程度。


其中,1和2都是已经定下来了的,我们一般无法改变,3是制约速度的很重要的因素。我们来做个比喻∶你选择了一个国外的代理服务器,去浏览一个国内的163网站,这时到底使用了代理服务器快呢?还是直接浏览网站快呢?答案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不相信的话你可以用PING来测试一下到底谁的响应时间较短。对于绝大多数只在国内悠转的169用户,使用了代理服务器可能会更慢。而对于第四个制约因素,有些朋友可能会认为代理服务器在我们浏览一些很繁忙的网站会有帮助----因为代理服务器把其内容保存在代理服务器中,访问时不再从真正的网站上下载网页,因此避开了这些繁忙网站上的大塞车,浏览速度应该快些。但他们可能都忽视了这个问题∶代理服务器数目并不多,能提供免费服务的代理服务器就更少了,而且这些免费的服务器都不是专为一个人服务的,你可以使用,其他人当然也可以使用,特别是不少朋友还通过代理服务器上国外的网站,所以,代理服务器的塞车程度,有可能比热门网站的塞车程度更厉害。因此,代理服务器不是一定能提高浏览速度,只有你选择了离你的计算机比较近而且并不繁忙的代理服务器,才能有效提升浏览的速度。在我看来,代理服务器最重要的应用莫过于大家常见的网吧中的代理服务器,它负责局域网中全部工作站的浏览要求,对所有已浏览过的数据进行缓冲,由于局域网中服务器和工作站距离不远,且带的工作站并不多,所以这时代理服务器的加速功能就十分突出。而我们直接用MODEM上网的用户就很难享受那个"福气"了。


二、使用了代理服务器之后能浏览的网站更多?


不少人认为,使用了代理服务器之后能浏览的网站就更多了,不少人还振振有词∶以前我用169帐号上网是无法浏览国外网站的,现在用了代理服务器之后就可以上了!确实,使用代理服务器能使你访问到一些本来不能浏览的网站,我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国内169用户使用代理的最重要原因(据我知道有很多人使用代理服务器都是为了使用ICQ)。但使用了代理服务器也有可能把一些本来能浏览的网站变"消失"了。为什么呢?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么一个问题∶代理服务器仍然是防火墙的一种形式。防火墙一个重要功能是防止用户对一些不信任站点的访问,所以当用户向这些站点发出浏览请求时就会被代理服务器所拒绝。举个例子来说,在以前你用NETANTS可以下载到某个网站的文件,而使用了代理服务器之后NETANTS却“罢工”的话,那肯定就是你的代理服务器禁止了对这个下载站点的访问。至于为什么要禁止你访问这个站点呢?很大可能是因为这个站点并非免费,信息从这个站点传过来时要按流量来算钱,所以代理服务器为了节约费用,都禁止了大部分非免费站点的访问。只有所有的代理服务器都不限制用户访问的网站,使用了代理服务器才能访问到更多的网站。只可惜………


三、使用了代理服务器能降低上网费用


使用了代理服务器确实能降低一部分上网费用,但对象并非我们,而是那些直接通过网卡上网的固定IP用户。由于直接上网用户的网费是通过数据流量来计算的,这类用户如果设置了通过免费的代理服务器上外国的网站,那么用户的费用就会转嫁到服务器上,由服务器给你交钱(当然如果用户访问的是国外免费的站点,那么服务器也不用替你交钱)。因为这时候你并没有出国访问,所有的数据都是代理服务器传来给你的,而国外的服务器是把数据传输给了代理服务器,这部分流量当然算代理服务器的钱!所以代理服务器必须要在服务器硬盘上开辟很大一个缓冲区,并且限制用户能访问到的站点----都是为了不会使数据流量增加得太多。但纵观全国,除了一些名牌的大学之外,我们“散户”中有谁是通过网卡直接上网的呢?甚至不少朋友连直接上网的概念还不知道呢!对于我们普通用户,上网形式都是通过MODEM拨到邮电局的服务器,然后再上INTERNET,这时费用的计算是通过连接时间来算的。所以我们并不能享受免费代理服务器节省网费的优越性。相反,如果你选择的代理服务器不当,限制了大部分你以前能访问的网站而你又不知道的话,你可能会花大量时间去反复尝试浏览那些本来能浏览的网站,结果上网费用将大大增加。


四、设置好代理服务器之后就可以一劳永逸?

许多使用代理服务器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某天某个时候开始忽然所有网站都去不了了,而取消代理之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一切东西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代理服务器也一样。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天底下会有这么好的事?----免费代理服务器,原因主要有两个∶1.系统的漏洞;2.某些网站为了提高知名度,大概了解用户的爱好和需要,并达到宣传的目的而把服务器设置为免费代理服务器。对于第一种情况,网站管理员一发现这个漏洞肯定会立刻把免费代理服务取消----如果他不希望被公司“炒尤鱼”也不希望授人以柄的话;对于第二种情况,在网站宣传的目的已经达到的情况下,他们当然不会肯再为你白花钱,停止免费服务也是正常的事,君不见新闻组上多少索求代理服务器地址的贴子?所以,免费代理服务器可能随时都会“消失”,你不得不重新用PROXYHUNTER再扫描免费的代理服务器了,但HUNT免费代理服务器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以,在我看来,设置了代理服务器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能使你从中获得好处(除了可以出国访问,但站点相当有限),相反,如果代理服务器设置不当,可能还会给你造成麻烦和损失,正因为这样,曾经为PROXY倾倒的我现在再也没有使用任何代理服务器了。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设置代理服务器与否对网络的使用影响不大,我个人认为,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还是不设置代理服务器上网为好,特别现在163和169已并网的情况下。


摘自:天极网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1 11:50

轻轻松松备考期末试

──兼谈高一级信息技术课期末考复习策略

广东湛江一中 钟和军



今年信息技术课在全国普通高中成为必修课的第一年。如今临近学期期末了,这门课如何考试呢,则又成了人们的一个聚焦点。


一、期末考试考什么?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简介、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等。到底期末考试要考哪些内容呢?


(一)"模块一信息技术基础"的考试内容


本模块涉及到的是大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例如信息、信息技术、知识产权、计算机系统等等。现将有关本模块的知识点概括如下:


1、知识点:"信息与信息处理"


信息是指在某种媒体中的消息、情报、数据、指令或信号等一切可以传递和交换的内容。信息、物质和能源共同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


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获取与表示、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加工与再生、信息的传送与交换等。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的技术,即信息获取、表示、加工存储、传输和应用的技术。信息技术的英文名"InformationTechnique",简称为IT。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


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它开发了人类社会的新资源--信息资源;在科学计算方面大显身手并产生了新兴学科;促进了文化教育的进步并成为人们必需学习的基础知识;引发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拓宽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并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新纪元;等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展望。历史上人类社会至今已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即语言的使用,文字的创造,印刷术的发明,电信、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应用,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以及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体现在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更加紧密结合之上,计算机将成为家庭日常用品,各种类型的计算机性能价格比大大提高,因特网的信息服务将越来越丰富,信息安全将成为重大社会问题;等等。


2、知识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为信息处理和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最大特点是信息数字化,其表现在:从各种途径(包括Internet)获取大量的信息、表达信息的方式更丰富(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媒体等表现信息)、便于信息的存储(利用硬盘、光盘等存储信息)等等。


3、知识点:"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


理解信息技术应用的道德规范、信息安全和保护知识产权等内容,了解相关法律的主要内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


4、知识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电子计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能对数据信息进行快速而精确处理的电子设备。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才能完成数据处理的任务。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指由电子、电磁、光盘器件及机械装置组成的计算机设备。目前普遍使用的是一种叫做PC机的微型计算机(PC是PersonalComputer的缩写),也称个人计算机或微机。


PC的硬件主要由主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三部分组成。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1)中央处理器(CPU),是一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其中包含运算器、控制器。CPU的时钟频率的大小反映了其处理速度,频率越高则处理速度越快。


2)主存储器是主要存储设备,由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用于存放计算机运行的数据和程序。它包括随机存储器RAM(RandomMemory)和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此外还有一种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主存储器和缓冲存储器合起来称为内存储器,简称为内存。


3)外存储器主要有软盘、硬盘和光盘等。


4)存储容量的单位:存储一位二进制位数的单元叫位(bit),其余的容量单位及相互间的运算关系是:1GB(京字节)=10241MB(兆字节)=10242KB(千字节)=10243B(字节)=10243×8bit(位)。


5)输入设备指向计算机输入具体数据或符号的电子设备,如键盘、鼠标器等。


6)输出设备是指可以把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以文字、图形、动画等方式显示出来的电子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软件系统是指计算机程序、数据以及有关的文档资料,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从而实现数据处理等功能。计算机软件有两大类,即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二)"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的考试内容


本模块主要包括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用户界面的概念与操作、汉字的输入、资源


管理器(包括文件、文件夹的管理和操作)等。


1、知识点:"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


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资源,帮助用户能方便地使用计算机。其他软件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PC机常用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Unix、OS2、Macintosh、Dos、Linux等。


2、知识点:"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目前操作系统界面主要有字符界面和图形界面两种。图形界面的Windows操作系统成了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其界面的基本操作包括鼠标操作、开始菜单的应用、窗口的操作等。


3、知识点:"汉字的输入"


它包括:常用的汉字输入法有哪些(如全拼输入法、智能ABC输入法、五笔输入法等);如何选择汉字输入法的操作(包括各种中文输入法的工具条等)、如何利用汉字输入法在应用软件中输入汉字的技术等。


4、知识点:"资源管理器"


文件(file)。它是计算机数据或信息存储的基本形式,是一组相关程序或数据的集合体。每个文件都有自己的名称,称为文件名,它?quot;主文件名"和"扩展名"组成。文件名的取名规则以及几个常用的文件类型,如.exe、.jpg、.txt等。


文件夹(Directory,目录)。是存储一个或多个文件以及其下属文件夹的信息的地方。文件夹按照从属关系构成一个"树"形的层次结构。


路径的表示方法。要表示一个文件在磁盘上的具体存储位置,就要用到"路径"的概念,它是从磁盘根目录开始,逐级按照层次关系依次把各级文件夹并用反斜杠"\"分隔并连接表示而成。如"D:\MyPicture\生活照片\A.jpg",是指在D盘上的文件夹"MyPicture"之下的文件夹"生活照片"内,存储一个文件名为"A.jpg"的文件。


磁盘文件(或文件夹)的管理,包括文件夹的创建、文件名的修改、文件或文件夹的删除、恢复被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文件或文件夹查找、磁盘格式化等。


(三)"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的考试内容


文字处理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应用之一,目前大都以WPS2000或WORD2000软件进行


介绍使用。在该模块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1、知识点:"文本的编辑"


它包括文档的操作(新建一个文档,保存、关闭或打开文档)、文字和特殊符号的录入、文字的编辑(选取文字块,文字块的剪切、复制和粘贴,文字的删除,文字的移动,文字的查找和替换,文字的字体、字型和字号,字间距和行间距,段落的间距,段落的对齐方式等)。


2、知识点:"其他对象的使用"


其他对象包括除了文字之外的图形、图片、艺术字、表格、公式等内容,使用这些对象与使用文字的操作不尽相同。1)图形和图片的操作,包括图片的插入、图片的编辑(改变图片的大小、移动和复制图片、图文混排)、绘图工具的使用;2)艺术字的应用;3)公式的应用;4)表格的应用(自动制表和手工制表)、文字和表格互相转换、表格数据的操作)。


3、知识点:"特殊效果的处理"


1)文字的特殊效果包括设定文字的颜色、对文字进行突出的显示并加着重号、带圈的文字、合并字符、动态文字效果、对文字加注汉字拼音。2)图形的特殊效果。包括填充图形、添加阴影及改变阴影的颜色、图形三维效果的设置、水印的设置等。3)艺术字的特殊效果。利用艺术字工具条中的按钮,结合绘图工具条中的阴影工具及三维工具进行设置。


4、知识点:"版式设计"


利用文本框设计小板报、页面格式(设置纸张的大小、页边距、页眉和页脚)、分栏设置、文档的打印(打印预览、打印设置)等。


二、期末考试如何考?


期末考试是一种教学评价手段,也是教学效果的有效反馈。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的是工具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考试方式要以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新。因此考试方式要灵活多样,主要采取考查实践操作或评价作品的方式,其次可以有书面考试(或网上题库考试)等方式。


1、关于实践操作的考试


这部分重点考查的是同学们能否掌握了一些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熟练和应用能力。其中中英文打字、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文件(文件夹)的管理与应用、文字处理(例如文本的编辑、文本的修改等)都将是重要的考查内容。


这种考试是上机操作考试,考试时老师可以把试题拷贝到软盘(或局域网)上,同学们要在软盘上完成答案(或下载题目并把答案上传至指定的位置),因此考试前老师可能会让大家熟练一下考试的答题方式或基本题型,这时同学们要注意训练和掌握好有关的应试操作技能了,例如磁盘的使用、文件的存储(或网络资源共享使用)、答案提交方式(或资料上传等),保证在考试中可以熟练和顺利作答。


2、关于电脑作品的考查


电脑作品是指利用一些软件工具(例如文字处理WORD2000)所制作的数字化作品,可以是一张小板报(如班刊、校刊、文学刊物、专题刊物等)、一张电脑宣传画、一张电子贺卡等。对于作品的考查,重要是同学们怎样利用有关的电脑技术去表达、展现自己的观点或设计,突出作品设计的创新性。


在制作小板报的时候,要注意作品的思想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等特点,小板报应当能体现报刊的各要素以及一些主要的特点(评价标准可参见"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指南")。先是主题的定位问题,一般要求所制作的板报要有鲜明的主题,稿件的内容要与主题大体吻合。其次是整个版面设计风格的问题,标题的制作、布局的设计、颜色的搭配、图片的选用等方面都是考查的重要内容,版面应当体现出大方美观、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等特点。再就是稿件的内容问题了,为了能体现版面的主题,所采用的稿件要以主题为依据,宜短小精悍,内容尽量避免雷同,提倡采用同学们的原创作品。


这种考查方式要求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学习主动性,体现自己的个性和设计的新颖性,更重要的是要有新意。作品可以是自己独立完成,也可能是2~3人共同完成,考查的时间周期一般相对较长。同时,这种考查方式更加能体现电脑技术与作品设计的最佳结合,作品的好坏既取决于同学们对作品内容本身的理解和把握,也取决于电脑技术如何应用到作品设计中去,从而使得作品能以最佳效果呈现出来。


3、关于书面考试


对于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概念,重点要考查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和应用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有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软硬件资源管理、文件(文件夹)的管理和应用等。试题形式可以采用填空题、选择题、辨析题、判断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例如,有道题:"举一例子,说明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这道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对信息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所产生的实际效益,这需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和积累生活素材。还有一道题"张华到电脑软件店买了一张光盘回来(这时他知道那是盗版光盘),回家后把光盘里的软件装到了自己的机器上,结果电脑感染了病毒,系统被破坏了。后来他找到软件店要求赔偿,双方争执起来。请问你对这件事情有什么样的看法?"这道题考查的是与知识产权和盗版软件相关的法规法律问题以及价值取向的问题。这些题目都是开放性特别强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可言,但这些题目更能体现你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更能考查你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期末考试的形式大致有书面考试、实践操作上机试、考查电脑作品等形式,只是在期末考试中各种形式的成绩所占比例各有偏重而已。例如,我们的做法是书面考试(期末一次)、实践操作(可以与书面考试同时进行,1个课时)、电脑作品(期末约2个课时,独立完成或以2~3人结成小组,举行班内成果展示及交流活动)、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平时作业、学习表现等),最后将上述四项综合起来,折算得到学期成绩,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每位同学的学期成绩实行等级制(即优、良、中、合格)。


三、期末考试的复习策略


期末考试就快到了,怎样复习备考呢?我想,大家先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期末考试要有明确清晰的认识。期末考试本身只是检测同学们这学期以来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期末复习也就是要把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综合提练的一个学习过程。


1、系统复习,归纳综合


系统复习时,要按照各模块学习内容的要求,将平时分章、分节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归纳。系统复习可使平时所学到的知识能够更加系统化、具体化和精确化,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加强对基本概念、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复习每个章节时,应以专题为中心,系统去钻研与该专题有关的内容,复习完了该专题也弄明白了,可以很好地促进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化。同时要准备好与复习专题有关的书本、笔记、作业、试题和参考资料,通过看材料、思考,对过去的学习进一步加工。在复习时,也应该认真作好复习笔记,这样可以使复习有连续性,能提高复习效率,并能提纲挈领,强化记忆。但要注意不要把复习放在对具体的一个个概念的重新理解上,不要把复习变成了补习。在系统复习过程中,要适当做一些同步的综合性题目,以便找出自己的一些薄弱环节,强化复习的成果。


2、强化训练,块块过关


在信息技术课中,同学们掌握的内容连续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尤其是需要同学们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其难度和信息量都并不太高,可以在最大程度内集中精力和时间,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复习和学习的目的。因此,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根据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针对各个知识点或薄弱环节做适量的模拟试题,同时加强操作部分的训练,进行强化训练,做到逐个模块内容的复习过关。在进行强化训练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必须把握好时间,逐步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当然在进行强化训练时不能长时间地、连续地、不分内容地复习,而应当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的规律和特点,选择难度适中、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做到系统复习和强化训练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训练的效率和质量。


3、重点复习,注重理解


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涉及到具体概念、原理和技能,这些内容有机地构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这样也就决定了其复习方法、复习重点以及复习策略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在具体概念和原理的具体内容。例如在复习"信息"这个概念时,要注意抓住"信息"的四个具体涵义:①信息本身是一些消息、信号、数据、情报或指令等有形物质,如人的名字、报纸新闻、上课铃响等;②这些物质必须寄存在某种传播媒体之中,如纸张、声波、电磁波等;③信息必须以某种记录形式表示出来,如语言、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④信息必须是可以实现传递的,信息在空间上实现的传递称为通信,在不同时间内实现的传递称为信息储存。


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基本知识等方面的知识点在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材料题中均可出现,这需要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对这些内容的知识点要有全面的把握。在重点复习阶段,建议同学们要多做选择题,从而加深和细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例如,有一道单项选择题:"把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变为目标程序,需要经过()。A、汇编B、解释C、编译D、编辑"答案是C。通过做这道题,同学们将会加深并细化对"编译"、"目标程序"等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又如,有一道多项选择题:"计算机的系统软件有()A、操作系统B、程序设计语言C、字处理系统D、语言处理程序E、网络通信软件F、数据库管理系统G、CAI制作工具H、财务管理程序I、网络操作系统J、系统服务程序"答案是ABDFIJ。通过做这道题,可以对"系统软件"概念的全面而较为准确的把握。上述选项以不同类型的内容展开,也可以是某些辨析题甚至是论述题的答案。


对于辨析题、论述题和材料题,要考的其实就是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具体内容及其应用。在审题时要仔细考察与哪些知识点有关,这些知识点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然后根据题型要求作出适当调整,形成答案。例如有一道材料题?quot;1998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罗伯特·莫利斯(22岁)制作并向互联网上传了一个叫'蠕虫(Worm)'的病毒程序,之后迅速扩散并感染了6000多个计算机系统,使网络一度陷入瘫痪。据专家估计大约造成了1500万到1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最终他被判刑罚款,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试述莫里斯之所以受到法律制裁的基本依据是什么?"在审题时,要明确这道题不是考如何预防病毒或信息安全技术问题,而是考计算机犯罪的问题。计算机犯罪的核心内容是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程度及相关法律条文规定等,结合题目要求就这些答题要点展开论述。


对于操作实践题,重点是资源管理器(包括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文字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复习时可以就具体的知识点进行一些专题性的题目操作和训练的复习。如要求"在指定的磁盘上建立、删除或修改某些文件",或者"按指定的格式要求对已提供的某篇文档内容进行修改、编排、修饰"等题目。


4、熟悉试题类型,克服紧张心理,提高考试的适应能力。


在复习时,同学们要对各种考试形式及试题题目做好充分准备,熟练掌握各种应试的技能和方法。同时要调整好考前的心理状态,注意要适当休息,消除不必要的紧张不安的精神状态,做到轻松从容。另外,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和总结考试的经验,调整好自己的应试方法和策略,提高考试的适应能力。


摘自:百榕园教育网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1 11:50

电脑的日常维护







如何保养和维护好一台电脑,最大限度地延长电脑的使用寿命,这是我们非常关心和经常面临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向你介绍最基本的的电脑维护方法和应该注意的事项,让你的电脑常常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就像新的一样。


一、环境


环境对电脑寿命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电脑理想的工作温度应在10℃-35℃,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配件的寿命,条件许可的话,一定要安装空调,相对湿度应为30%-80%,太高会影响配件的性能发挥,甚至引起一些配件的短路。例如天气较为潮湿时,最好每天都使用电脑或使电脑通电一段时间。有人认为使用电脑的次数少或使用的时间短,就能延长电脑寿命,这是片面的观点。相反,电脑长时间不用,由于潮湿或灰尘的原因,会引起配件的损坏。当然,如果天气潮湿到了极点,比如显示器或机箱表面有水汽,这时是绝对不能给机器通电的。湿度太低易产生静电,同样对配件的使用不利。另外,空气中灰尘含量对电脑影响也较大。灰尘大,天长日久就会腐蚀各配件的电路板。所以,要经常对电脑进行除尘。


电脑对电源也有要求。交流电正常的范围应在220V±10%,频率范围是50Hz±5%,并且具有良好的接地系统。有可能的话,应使用UPS来保护电脑,使得电脑在市电中断时能继续运行一段时间。


二、使用习惯


个人使用习惯对电脑的影响也很大,首先是要正常开关机,开机的顺序是,先打开外设(如打印机,扫描仪等)的电源,显示器电源不与主机电源相连的,还要先打开显示器电源,然后再开主机电源。关机顺序相反,先关闭主机电源,再关闭外设电源。其道理是,尽量地减少对主机的损害,因为在主机通电的情况下,关闭外设的瞬间,对主机产生的冲击较大。关机后一段时间内,不能频繁地做开机关机的动作,因为这样对各配件的冲击很大,尤其是对硬盘的损伤更为严重。一般关机后距离下一次开机的时间,至少应有10秒钟。特别要注意当电脑工作时,应避免进行关机操作。如机器正在读写数据时突然关机,很可能会损坏驱动器(硬盘、软驱等);更不能在机器工作时搬动机器。当然,即使机器未工作时,也应尽量避免搬动机器,因为过大的振动会对硬盘一类的配件造成损坏。另外,关机时必须先关闭所有的程序,再按正常的顺序退出,否则有可能损坏应用程序。


三、硬件故障


安装好一台电脑后,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这些故障可能是硬件的故障,也可是软件的故障。一般情况下,刚刚安装的机器出现硬件故障的可能性较大,机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其故障率相对降低。对于硬件故障,我们只要了解各种配件的特性及常见故障的发生,就能逐个排除各个故障。


1.接触不良的故障


接触不良一般反映在各种插卡、内存、CPU等与主板的接触不良,或电源线、数据线、音频线等的连接不良。其中各种接口卡、内存与主板接触不良的现像较为常见,通常只要更换相应的插槽位置或用像皮擦一擦金手指,就可排除故障。


2.未正确设置参数


CMOS参数的设置主要有硬盘、软驱、内存的类型,以及口令、机器启动顺序、病毒警告开关等等。由于参数没有设置或没有正确设置,系统都会提示出错。如病毒警告开关打开,则有可能无法成功安装Windows95。


3.硬件本身故障


硬件出现故障,除了本身的质量问题外,也可能是负荷太大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如电源的功率不足或CPU超频使用等,都有可能引起机器的故障。


四、软件故障


软件故障通常是由硬件驱动程序安装不当或是病毒破坏引起的。


如未安置驱动程序或驱动程序之间产生冲突,则在Windows95/98下的资源管理中可以发现一些标记,其中“?”表示未知设备,通常是设备没有正确安装,“!”表示设备间有冲突,“×”表示所安装的设备驱动程序不正确。


病毒对电脑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轻则影响机器速度,重则破坏文件或造成死机。为方便随时对电脑进行保养和维护,必须准备工具如干净的DOS启动盘或Windows98启动盘,以及杀毒软件和磁盘工具软件等,以应付系统感染病毒或硬盘不能启动等情况。此外还应准备各种配件的驱动程序,如光驱、声卡、显示卡、MODEM等。软驱和光驱的清洗盘及其清洗液等也应常备。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1 11:51

“查找”中的技巧







熟悉Windows的朋友们都知道在“开始”菜单里有一个“查找”命令,不过我们一般很少用到,其实它的功能也很强大,合理的使用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搜索多个磁盘


当我们用“查找”命令在磁盘上查找文件时,一般只能选择一个磁盘进行搜索。其实,此时在单击“搜索”框后,你可以直接在此框中键入所要搜索的磁盘符,并在盘符间以“;”分隔,比如键入“A:;C:;D:”,你就可以同时在多个磁盘搜索自己需要的文件了。为了进一步缩小搜索范围,你还可以在“搜索”框中键入路径,比如在其中键入“C:\Tools;C:\Windows;D:\123”等。


一次删除全部临时文件和后备文件


大多数应用程序在运行时都生成临时文件和后备文件,在正常退出后有的应用程序能删除临时文件和后备文件,有的则不能。这些文件散存在磁盘的各个文件夹中,时间一长,不仅占用磁盘空间,还会降低磁盘的读写速度,而每当删除这些垃圾文件时往往搞得人晕头转向。其实,巧妙地利用Windows的“查找”命令就能够轻松地一次性删除这些文件。首先打开“查找:所有文件”窗口,在“搜索”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要搜索的磁盘。因为临时文件一般以“tmp”为扩展名,后备文件一般以“bak”为扩展名,所以我们在“名称”一栏中,键入“*.tmp *.bak”(注意:在两类文件名间要以空格或“&”间隔)。然后单击“开始查找”按钮,搜索完毕后,再选中这些文件将它们全部删除。至此,我们就成功地删除了所有的临时文件和后备文件了。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1 11:51
网络安全三部曲(基本设置篇)







一、在线安全的四个误解


Internet实际上是个有来有往的世界,你可以很轻松地连接到你喜爱的站点,而其他人,例如黑客也很方便地连接到你的机器。实际上,很多机器都因为自己很糟糕的在线安全设置无意间在机器和系统中留下了“后门”,也就相当于给黑客打开了大门。


你上网的时间越多,被别人通过网络侵入机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如果黑客们在你的设置中发现了安全方面的漏洞,就会对你发起攻击,可能是一般的骚扰,如降低你的速度或者让你的机器崩溃;也可能更严重,例如打开你的机密文件、偷窃口令和信用卡密码。


但是很多人并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在网络安全方面还存在四个误区:


误区一:我没有连接其他网络,所以我很安全。


对,连接INTERNET是要上网的,但是可以上网的独立机器,与一台商业网络中心的机器相比,所使用的网络协议仍然有一些甚至全部相同,而一台商业网络中心的机器还可能安装了公共防火墙或者有专门负责安全的人员。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一些用于家庭、办公室、小公司的个人用机确是门户大开,完全没有防范黑客的能力。这种威胁是很现实的:如果你使用了cablemodem或是DSL连接上网,而且在网上的时间很长,一天里也许就会有2-4个卑鄙的黑客企图攻击你。


误区二:我是用拨号上网,所以我的机器是安全的。


每次当你开始拨号上网,你使用的IP地址都会不同,也就是动态IP,所以相比静态IP的用户而言。黑客是很难找到你,但是有一些黑客软件已经发展到可以在1个小时以内逐个扫描上万个IP地址的能力,所以只要黑客使用了这些工具,即使是拨号上网的用户也可能受到攻击。


误区三:我使用了防病毒软件,所以我很安全。


一个好的病毒软件确实是在线安全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也是很小的一个部分。它能够通过检测病毒和类似的问题保护你,但是它们对防范黑客、对带有恶意的“合法”程序却无能为力。


误区四:我使用了防火墙,所以我很安全。


防火墙是很有用处,但是如果你的机器总是采用一些不够安全的方式接收和发送数据,而你又仅仅依靠一些附加的程序提供安全,这就等于把所有的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防火墙软件出现bug或者有漏洞,那你很危险了。另外,防火墙对于病毒一类的软件完全没有防范能力,尤其是那些带有恶意的悄悄地向你的机器发送或提取数据的程序。最后,一些防火墙软件还可能帮倒忙,因为它们的厂商在广告中把产品的特点介绍出去,可能招致一些专门针对它们弱点的攻击。


但是解决方法是有的,你可以使用你已经有的工具,而且本文也会告诉你怎样才是安全的设置和怎样选择安全软件。


二、一分钟的网络基础知识


看到这个内容,你可能想一眼扫过或者直接跳过去,但是这只需要一分钟,而且对你理解下面的内容很有帮助。


简单地说,你可以将你和网络的连接分为三层。


最深的一层是你和网络的物理连接方式,包括硬件。例如拨号上网,要使用“拨号适配器”才能和你的MODEM“交谈”;如果是局域网,需要网卡和驱动程序,以便你的PC和网卡交换数据,而DSL、cable等也需要网卡。一个PC可以同时使用多个硬件适配器,例如可以即用cablemodem上网,也连接拨号上网的MODEM,还在局域网中,这样系统的网络设置中就有两个网络适配器和一个拨号适配器。


中间的一层连接由你的机器所使用的和网络其他机器交流的通讯协议和语言组成,例如TCP/IP协议,其他还有NetBEUI和IPX/SPX,这些协议也可以并行工作,一个协议可以被同时捆绑到多个硬件设备上,而一个硬件设备也可以同时捆绑多个协议。


最顶层的连接是网络设备,登录上网、文件与打印共享和以及位于最顶层的客户程序,为你完成需要在网络上完成的任务,但不幸的是,它是双向的,也可以让黑客对你执行他们的操作。


所以,保证安全的窍门在于确保没有那些危险的设置和设备,例如如果不需要从网上进行访问,“文件与打印共享”就完全没有必要,这也是黑客经常利用的地方。换句话说,仔细地设置哪些要进行捆绑,可以确保你的机器不那么轻易被访问,尽管存在一些本身安全性较差的设备和协议。


三、怎样确保连接安全


在按照我下面提到的建议对系统设置进行修改以前,最好先将你系统中的关键数据备份,或者记下你原来的设置,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恢复。如果你是在局域网或是有特殊的网络要求,请先和管理员商量。


我们先检查你的网络设置:右击“网络邻居”,选择“属性”,现在我们要删除一些很容易就能够让别人通过INTERNET连接到你的INTERNET协议:TCP/IP。


如果你没有使用拨号上网,可以直接跳到下一段。双击“拨号适配器”、“绑定”,把除TCP/IP以外的内容都选掉,回到主界面,双击“TCP/IP->拨号适配器”,你可能看到一个警告,说明如果修改将有危险,不管它,不修改才会有危险呢!单击“绑定”,如果选择了“microsoft网络用户”和“文件和打印共享”,把它们选掉,这样就只剩下TCP/IP了,你会得到这样一个警告:TCO/IP已经没有绑定到任何驱动程序“,回答NO。


如果你使用了网卡,单击每个卡对应的TCP/IP,例如我就用了一块便宜的Realtek网卡,则单击“TCP/IP->RealtekRT8029(as)PCIEthernetNIC.”,单击“绑定”,确认没有选择“micrcosoft网络用户”和“文件和打印共享”。


但是如果你是在局域网上,希望在本地共享文件和打印机,也有办法呀,添加一个非INTERNET协议IPX/SPX或者NetBEUI都可以。添加适当的“micrcosoft网络用户”,选择“文件和打印共享”,就可以共享文件和打印了!


现在倒回去检查系统中的每个适配器和协议,确保“micrcosoft网络用户”和“文件和打印共享”只在IPX/SPXand/或NetBEUI中被选择了。同时,也确认在TCP/IP中没有选择这两项。然后对局域网中的所有机器重复这个检查过程。用这种方法,你的机器在INTERNET上就只使用TCP/IP,而在局域网上使用非INTERNET协议以便共享打印机和文件。因为黑客必须使用TCP/IP,这样他们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访问被共享的打印机和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你对网络设置的任何变动都可能重新设置绑定和其他设置,甚至包括你不曾接触的内容,而当你或者是你所安装的软件修改了网络设置,都要执行上面介绍的步骤检查TCP/IP连接以确保它保持“干净”,没有与“micrcosoft网络用户”和“文件和打印共享”绑定。


AOL(美国在线)有一点是令人厌恶的:它把它自己的(通常是没有必要的)适配器加入到你的网络设置中,而且可能会不正确地修改你的绑定设置,一些用户在安装AOL后报告,他们的“文件和打印共享”被绑定在TCP/IP上,意味着对任何想连接的人都提供打印机和文件,上面的介绍的窍门对避免出现AOL的这个情况也很有效。


要改善你的网络安全性你可以作很多工作,我们将在下面讨论,但是上面的设置将消除WINDOWSPC的最常见和突出的网络安全问题,把最明显的漏洞给你堵上,让你拥有一个更安全的线上操作基础。一旦你学会了上面的方法,只用几分钟进行检查,基本就不需要其他的辅助软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用花钱哟!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1-11 11:53

网络安全三步曲(窍门篇)







前面我们分别从PC的网络安全设置和优秀的网络安全产品出发,介绍了如何提高机器的安全性能,对大多数人而言,如果仅仅是一般的上网冲浪和日常的网络操作,这些措施已经相当足够了。


但是也许你的要求和他们不同,因此我们还继续讨论第三步,如何让你的安全性能变得更高。实际上,这一步是针对我的个人而定的,因为我有下面几个特殊的地方:


我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在INTERNET上;


我通过INETRNET做生意,并经营网站;


我比一般人要显眼,更容易成为黑客的目标;


我将INTERNET连接共享给其他的几台机器。


如果你也具备上述的几个或全部特征,你可能也希望采用我的方法来让你的机器“固若金汤”,那么我们就交流一下。


首先,我使用了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介绍的所有技术,例如我的任何一台机器都没有绑定“网络用户”、“文件和打印共享”到TCP/IP,所有常见的攻击对我不起作用;


第二,在每台机器里我都用了个人防火墙,ZoneAlarm,可以帮助我阻塞黑客的侵入。


上面只是两个安全的级别,但是我还有第三个更简单和更便宜的方法,那就是:我所有的机器都没有直接连接INTERNET。相反地,我用了一台烂机器(古老的486,内存很少)作为与INTERNET连接的服务器,在它上面运行Windows和Sygate,有了Sygate,几台机器可以通过一个机器上网,而Sygate的防火墙功能非常出色。从外界能够看到的只有这台烂机器,而其余几台共享连接的机器从外面看不到,所以黑客也无法检测和攻击。


Sygate的防火墙功能帮了大忙,它把它自己藏了起来,准确地说,是把运行它的机器藏起来了,面对黑客的探测“屏声禁气”,所有的现象都说明这里根本就没有一台机器,所以Sygate的防火墙算是第四层保护了。


下面的设置应该说是第五层的防护了:如果黑客打算侵入,他会发现他到了一台又空又烂的机器,不管怎么看都毫无兴趣和吸引力。我的其他几台位于局域网上的机器都有口令保护,而我从来不在烂机器中WINDOWS保存任何密码,所以即使黑客进入到这台机器,也很难进入到局域网中其他机器的系统,要通过防火墙、口令和内部的安全设置这几关可不是容易的事呢!


最后,我还有第六关:我的cablemodemISP使用动态IP地址,和绝大多数拨号上网ISP使用相同的技术,有了动态网址,每次你上网的时候都用的是新地址,对黑客来讲,很难预见下次的IP将是什么。利用动态IP地址的优势,我每搁一天或者是通过modem发现有异常活动的时候,就会拔去cablemodem的插头。每当我将插头重新插回去、重新上线,就会获得一个和上次不同的地址,即使有黑客发现过我,他也要一切重新开始了。


话虽这么说,你也应该知道没有任何线上的系统是完全保险的,除非你完全不和INTERNET连接,理论上任何系统都可能被攻击,但是如果你的机器加上了6层安全保护,给黑客们增加了太多的障碍,那么你的安全系数就很高了,也许因为他不能忍受如此多的麻烦就放弃了你呢!



作者: 庸仒不垍擾    时间: 2014-3-5 08:56
文章太有价值了!好!
作者: 印刷880818    时间: 2015-9-10 20:41
真不知道,还有这么好心的楼主 支持
作者: 车步三好学生    时间: 2018-9-13 10:47
天哪,还是WIN98系统。。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