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体育与数学。 | 同学们,知道中国的国球是什么球吗?看过乒乓球比赛的同学请举手?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在2008年奥运会上我们的乒乓球比赛取得了几枚奖牌? 我国的奥运会乒乓球军团包揽了乒乓球项目的全部金牌, 4金、2银、2铜。非常了不起呀!其实体育运动不仅与健康幸福有关,还与数学有关。 | 生:乒乓球 生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 | 通过热门的奥运话题,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和热爱体育锻炼的教育,并自然导入主题。 | |
二、研究规律 | 1、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体育比赛方面的知识,如单循环制、淘汰制等,大家收集得怎么样了? 2、出示题目引入课题。 (1)如果有4名同学要进行乒乓球比赛,采用单循环制,一共需要赛几场呢?你是怎么想的?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试一试吗? 学生尝试后,师小结:看来,以前学过的画图法、列表法还是非常直观简洁的,能让我们一下子就看清楚比赛的场次了。 (2)出示:六年级8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师:如果比赛的人数换成了8人,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导入:这个问题比刚才的问题复杂了,如果再按照以前的方法,合适吗?那怎么办? 3、学生根据导学卡自学例题后小组交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4、汇报自己的结果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师作适当的提问或点拨,帮助理解其中的关键。) 5、小结,体会学习方法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 学生汇报后教师讲解有关知识。 学生尝试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让学生根据“导学卡“的提示,通过画示意图小组合作找规。 | 首先,了解有关“单循环赛”和“淘汰赛”的有关知识。其次,在新知的探索前设计了4人比赛的内容,意在对已解决过的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适当复习,同时为探究新知,形成问题冲突做好铺垫。最后,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实效性更强,我设计了“导学方案”作为引领,从而发现规律。 | |
三、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 1、谈收获,并完成练一练: 一场体育比赛中,一共有10名运动员。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如果比赛人数是20人呢?n人呢? 2、想一想:有比较复杂的问题,敢挑战吗?出示题目:书本第44页练一练第2题 “星星体操表演队为联络方便,设计了一种联络方式。一旦有事,先由教练同时通知两位队长,这两位队长再分别同时通知两名同学,依此类推,每人再同时通知两个人。如果每同时通知两人共需1分,6分可以通知到多少名同学?”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全班评议。 3、拓展练习。 学校有6个班参加乒乓球团体赛,如果第一轮采用淘汰制,然后采用单循环制进行比赛,这样安排比赛共需要赛多少场? | 谈收获。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 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意在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 |
四、全课总结。 | 1、这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在什么情况下从简单的情形开始? 3、总结:在问题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运用直接画图或列表难以解决,且包含某中规律时,我们就采取“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策略。 |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及解决所用的策略。 | 及时的课堂总结,既能培养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梳理能力,并能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 |
五、课后延伸 | 课后同桌互出有关比赛场次的题目,互相解答。 | 互相出题解答。 | 通过本活动,进一步巩固规律的运用。 | |
板书设计 | ||||
比赛场次 策略:列举、画图、连线、表格 要做到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技巧: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 单循环:1+2+3+……+(n-1)=比赛场次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对每一个学生建立一张课堂表现评价表,分为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3项,每项为5—0颗红五星。将课堂中教师、同学的评价时时填入表格,在最后总结阶段再将自评结果填入表格。 | ||||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