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学前复习 | 1、摆一摆,说一说: 摆8个圆片,平均分4份,每份是几个? 摆12个小三角形,每3个为一份,能分几份? 2、列竖式计算 35÷5= 24÷6= 3、括号里最大填几 ()×3<22 4×()<37 ()×2<11 ()×5<41 | 1、学生摆图片,回答问题 2、个别学生板演习题, 其余练习 3、抢答填空 | 复习前面内容,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 |||
二、游戏导题 | 讲清游戏规则 | 学生按一定规则摆图形,向老师提问,如:我摆的第23个图形是什么? | 设疑激趣,为学习新知创设环境 | |||
三、探究新知 | 教学例2 1、出示主题图 2、根据学生活动,相机教学余数的意义 3、指导有余数的竖式写法 4、提出要求,完成课本做一做 教学例3 1、出示例3,指导弄清题意 2、分组,说清要求 3、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试题 4、指导观察,认识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明确余数为什么小于除数的道理 5、引导小结(余数是不够再分而剩下的数,所以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6、做一做 | 1、观察主题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2、用23个学具代表23盆花,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每5盆一组,能摆几组?还剩几盆? 3、认识余数 4、列式计算,尝试列竖式。 5、明确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和读法。 6、个别学生上黑板完成课本做一做,其余书上填写。 7、明确例3要求 8、根据老师分组,各自完成任务。 9、汇报交流各组完成的任务情况 10、观察板书的试题,交流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明确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11、做个小医生,判断下列习题计算是否正确。 | 本环节教学,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准确定位,既为学生创设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思考平台,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会到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 |||
四、游戏 “猜猜看” |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 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 根据老师提问,回答问题。 | 回应课前游戏,初步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 |||
五、课堂小结 |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的表现如何? | 谈自己的感受。 | 通过自己的认识,谈自己的感受,明确自己的得与失。 | |||
六、布置作业 | 1、比一比,看谁算得快。(列竖式计算) 27÷8= 27 34÷ 34÷5= 17÷6= 41÷7 11÷7= 11÷7= 27÷8= 2、我是小医生,帮下面病患治病。 35÷6=4••••••11 53÷8=7••••••3 43÷7=5••••••8 3、思考题: ①在算式()÷()=8······7中除数最小应是几?被除数最小应是几? ②18÷()=()······() | 根据习题要求,完成练习。 | 通过课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 | |||
板书设计 | ||||||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 余数要比除数小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通过学生互评、师生共评以及激励性的语言或自制图表参与评价。 评价的维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与与形成能力的程度。 情感与兴趣的趋向。 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