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教学案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4
标题: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教学案
      本套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教学案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资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下载方法:右键点击下面的教案附件,选择目标另存为,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即可使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rar (68.89 KB, 下载次数: 18633)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4
小数乘整数
学习目标:
1、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        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学案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125×8        39×40         12×17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3、我准备买   个单价是      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              (列乘法算式计算)               ;我买的是   个单价是      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              (列乘法算式计算)               ;
4、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         ,就是                                                
5、读教材第2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完成教材“做一做”。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145×3=435,1450×3=          14500×3=        145×3000=
2阅读教材第3页例2。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变成72,计算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0.72×5的积。
3计算1.345 ×18时,先把1.345                     ,转化成1345,计算出1345 ×18的积后,又将积                     。就得到1.345 ×18=           
(小数末尾的0要划去)
4 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                        ,再按          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注意积中小数末尾的0        。
2、0.075×33=          0.46×15=
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

1、1.56 ×17的积有(     )位小数,0.059×7的积有(   )小数。
2、5个2.04的和是多少?

3、《小小科学》(月刊)每本5.80元,小华打算订一年的,要花多少钱?

4、填写下面发票的“金额”和“总计金额”。
                   巨人文化用品商店发票
购货单位:西路小学
货名        数量        单位        单价(元)        金额
                                百        十        元        角        分
白纸        15        张        0.38                                       
蓝墨水        5        大瓶        3.72                                       
总计人民币:        佰        拾        元          角       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进一步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方法。


深入小组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指导学生学会交流、倾听。







自主总结,加深了解。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4


小数乘小数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掌握一个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我能正确进行一个数乘小数的计算。
3、培养了我的迁移、类推能力,初步了解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学习重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学习难点: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学案        导学案
一、        自主学习
任务:小数乘一个数的计算法则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               );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积(          )。
2、阅读教材第4页,需要换这块玻璃实际上就是求这块玻璃的          ,算式是:                   。
3、计算时,可以将1.2米化为    分米,0.8米化为     分米,再将平方分米改写成平方米,得          。也可以将1.2转化成12,0.8转化成8,算出12×8的积后再                              ,就得到1.2×0.8=           。
4、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
任务: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1、        阅读教材第五页,看不明白的有红笔勾画出来。
2、        给下列各式的积打上小数点:8.7×0.9=783    72.9×0.04=2916
16.5×0.6=990          6.3×0.006=378
3、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4、计算6.7×0.3时,先按         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      位小数,就从积的      边起数出      位,点上小数点。7.2×0.006的积只有     位数,我们就在积的    面添上      个0再打上小数点。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不能解答的写到自己组的黑板上)
2、交流、展示:
(1)讨论解决各组出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

(2)小数乘一个数的计算法则:

(3)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确定

三、
1、不用计算,说出下表 中各栏的积有几位小数。
因数        0.4        12.13        28        1.2        1.26
因数                 6        0.5        0.26        3.3        0.08
积的小数位数                                       
2、计算下列各题
8.02×15      2.8×0.65         0.25×0.08      3.6×0.74




3、        李林和刘燕去买红丝绳编织中国结。每米售价1.83元,李林和刘燕分别买了2.5米和1.8米,他们分别应付多少钱?




4先计算前三道题,然后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在填数。
2.1×0.9=   3.21 ×0.9=   4.321×0.9=  (        )×0.9=
(         )×0.9=               (           )×0.9=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4

积的近似数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值。
2、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 正确求出积的近似值。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学案        导学案
一、        自主学习
预习(课前)任务: 用“四舍五人法”求积的近似数
1、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2、阅读教材第10页主题图,理解图意,并把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3、练一练:P.10页的“做一做”。

4、想一想:要保留一、两位小数,如何求积的近似数?


5、思考发现:求积的近似数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关键是看(         )

任务:探究积的近似数方法(课内):
1、        按要求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435.5  (整数)       14.53 (一位小数)     

4.537(两位小数)
2、阅读教材第10页例6。理解: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计算狗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积是2.205亿个,要求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尾数是0和5,关键看尾数最高位上0比5小,所以舍去尾数后约是2.2。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求积的近似数方法:先根据                        ,再按          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关键是看                    。
2、按要求保留积的小数位数(依次分别保留一位、两位、三位小数)
7.5×2.3                1.56 ×0.17




3、“四舍五人法”求积的近似数关键是看              .是否满五.

1、1.61×1.5的积有(     )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0059×1.7的积有(   )小数。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
2、《小小科学》(月刊)每本5.80元,小华打算订一年的,要花多少钱?(得数保留整数)

3、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三位小数准确值最小是(    ),最大是(    ).
                    。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5

连乘、乘加、乘减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使学生能养成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良好习惯;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学习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学案        导学案
一、        自主学习
预习(课前)任务: 探究小数连乘  乘加 乘减运算顺序
1、计算并想想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8× 4      200 +3×40      62-12×5   



2、阅读110块砖够吗?的两种解答方法:第一种是先算         块砖的面积,再算        ;第二种是先算        块砖的面积,再加上        块砖的面积.
3、完成教材第11页 “做一做”。
4、我发现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运算顺序与整数是         ,就是先算      ,后算         .                                       
任务:探究小数连乘  乘加 乘减运算顺序(课内)
1、阅读教材第11页例7。理解:计算0.9×0.9×100时,先算一块砖的面积,再算100块砖的面积;在算0.81×10+81时,是先算10块砖的面积,再加上100块砖的面积.
2、计算
1.5×0.3×4=                90.8-50×0.6=  


70+15.4×3=               1.45×30-25.7=
这四道题时,第一步分别先算
         ,         ,         ,         ,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运算顺序         ; 连乘的运算顺序是                        ; 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是          .
2、脱式计算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0.075×33+2.47       8.43-0.46×15   1. 5×30-25.7
3、要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我认为要做到                             。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9.4×6.1×2.3     3.25×4.76-7.8    18.1×0.92+3.93
2、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出示:   50.4×1.95-1.9          3.76×0.25+25.8
=50.4×0.05             =0.9776+25.8
=25.2   (   )           =26.7776   (   )
改正:
3、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5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        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3、        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体验成长乐趣。
学习重点: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
学习难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
学案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任务: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简便算法
1、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 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2、认真观察P.12三组中的每两个算式,在书上填出左右两边的关系。
3、上面的算式,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4、试着在书上完成例8,想一想,每一步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5、练一练:P.12页的“做一做”。
任务: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课内):
1、你会填吗?根据什么定律填的?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阅读教材第12页例8。理解:计算0.25×4.78×4时,先将4.78和4交换位置,计算出0.25×4的积后,将积与4.78相乘得4.78较简便。这是根据        ;065×(200+1)=0.65×200+0.65×1这是根据                     。
3计算2. 5 ×18时,先把18写成          +           ,再根据乘法分配律得出2.5 ×18=   ×       +     ×      。就得到2. 5 ×18=           较简便。
3 、简算:4.8×0.25         7.5×104      2.33×1.25×8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乘整数乘法的                        ,对于小数乘                       法                    。
2、简算:
2.5×33×4     3.6×0.8+0.8×6.4     12.7×10.8-2.7×10.8

3、简算出35.62+35.62×99时,要注意把前一个35.62看成(   )×(    )

1、简算;
6×5.68+5.68×94     7.5×33×4         4.33×12.5×8



2、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9.275+0.725) ×0.59       2-2.64×0.5


0.67×8.3+2.7×0.67-0.67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5


小数除以整数
学习目标
1、我要知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懂得小数除以整数商的小数点。
2、学会知识的分析,对齐的方法。
3、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到很有成就。
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商的小数点的定位。
学案        导学案
自学探究
(一)同学们,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忘了吗?来吧。
268÷4=(     )   224÷4=(    )  252÷6=(   )
45÷15=(    )(检查一下全做对吗?)
(二)我想探究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即小数除法,如22.4÷4怎么做呢?



1、我先看一下书P26页,例题:计划4周跑22.4千米,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
嘿!我这样做:22.4千米=(    )米   (   )÷4=(   )米
5600米=(    )千米
2。观察p16页的竖式
竖式中被除数的整部分除过后还余2,2表示余(   )个十分之一,并与十分位上的4合并成24个十分之一,哦!24个十分之一,除以4得6个十分之一,6个十分之一是(   )所以商的6前点上小数点才行。
3、我自己独立完成,因此22.4÷4=(   )






合作交流   
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    )






达标检测
1、22.5÷5=        4.2÷2      3.66÷3      5.4÷7





2、4.95÷11        280.8÷24    0.649÷19






3、一个数的5倍是11.5,这个数是多少?






4、两个数的积是15.36,其中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数是多少?







5、小明家买了20千克大米付了61.5元钱,每千克大米多少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5

商的近似数
学习目标
1、能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2、能应用取近似值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近似商的含义及求近似商的方法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学案        导学案
自主学习
1、生活中的问题:王鹏买了一筒羽毛球共12个,1个大约多少钱?



问题:大约是求(近似数、准确数)请划去不正确的


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数字:

2.154≈          3.050≈     9.5142≈      69.2145≈


自主探究
19.4÷12  先试除 发现商出现怎样的情况,我发现商(     )如果是钱一般情况下只记数到(元、角、分)也就是小数部分只有(    )位小数,那么(    ) 19.4÷12≈(     )元,如果计算到角,保留一位小数19.4÷12≈(     )元
小组交流
我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
(1)先看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2)如果保留两位小数就应该对(    )位上的小数进行四舍五入。
那么保留一位、三位……小数呢?





自我检测
1、4.8÷3      13.2÷6      0.54÷2.7       1÷0.3   
(保留一位小数)




2、5.095精确到0.01的还可以表述为(                      )
3、求商的近似数一般要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    )位
4、72.3÷26       (保留一位小数)  




324.57÷7      (精确到两位百分位)




9÷11          (把千分位后的尾数省略)     




32÷6          (求近似整数)




5、把一根60.3米长的钢管截成同样长12段,平均每段多少米(保留整数)






6、地球一天的行程257万千米,那么地球每小时行多少万千米?(保留到整数)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5

循环小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等概念。
2、循环小学怎样记作。
3、培养应用能力,综合能力。
重点: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等概念。
难点:培养应用能力,综合能力
学案        导学案
自主学习
1、什么是循环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什么是有限小数?它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6.32121精确到十分位是(        ),精确到百分位是(        ),精确到千分位是(        )。
3、2.5÷9的商是(           ),它是(          )小数,循环节是(     )
合作探究
1、用简便记法表示下面的循环小数
3.2525……=(      )        0.45858……=(      )
0.99……=(      )          0.3042042……=(       )
2、将3.25、3.25、3.25、3.255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表示出来







3、计算并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28÷18=                2.29÷11.1=                  1.5÷7=





训练提升
1、服装厂原计划做120套西服,每套西服用布4.8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用布4.5米,原计划用的布现在可以做西服多少套?




达标训练
1、在○里填上“=”、“<”、“>”
1.666○1.6          2.35○2.35          0.238○0.238
4÷5○0.8           1.23○1.233         2.72○2.72
2、将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7.065、7.065、7.065、7.065、7.0655



3、判断
(1)、无限小数都是循环小数。     (   )
(2)、3.1415926……是无限小数。    (   )
(3)、0.5555是循环小数。          (    )
(4)、7.16161616是循环小数。      (    )
4、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用循环小数表示
5.7÷9=                  1÷0.6=                4.62÷8=






2.42÷1.8=               1.42÷1.1=                  10÷7 =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5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学习目标
1、会适时,正确使用计算器。
2、提高观察、对比、分析、归纳能力。
重点:正确适时使用计算器
难点:提高对比、分析、归纳能力。
学案        导学案
自主学习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并找出规律
1÷11=            4÷11=                  7÷11=
2÷11=            5÷11=                  8÷11=
3÷11=            6÷11=                  9÷11=
合作探究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并找出规律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训练提升
1、2台同样的抽水机,3小时可以浇地1.2公顷,1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



2、一条高速路长336千米。一辆客车3.2小时行完全程,一辆货车用3.8小时行完全程。客车的速度比货车快多少?


达标检测     
〈一〉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就在后面的括号里打上“√”
1、1÷6(    )    2、3÷8(    )     3、10÷56(    )
4、3.8÷5.4(    )5、5÷9(    )     6、6÷1.8(    )
〈二〉解决问题
1、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以前,火车用轮渡过江要1.25小时,大桥建成通车后,过江只要0.28小时。过去过江用的时间是现在过江用的时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4.5千米,30天完成,实际每天的工作效率是原计划的1.2倍,。完成这项任务,实际需要多少天?


3、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对开出,4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90千米,是货车速度的1.5倍。甲乙两城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5

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
3、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运用能力的培养   
难点:分析、归纳的方法
学案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行程问题的三个量分别是:路程、时间、速度,请你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      )×(       )=(       )
(      )÷(       )=(       )
(      )÷(       )=(       )
2、购物问题的三个量分别是:总价、(     )、(      ),它们之间的关系式有:
(      )×(       )=(       )
(      )÷(       )=(       )
(      )÷(       )=(       )
3、工程问题的三个量分别是:(     )、(     )、(      ),它们之间的关系式有:
(      )×(       )=(       )
(      )÷(       )=(       )
(      )÷(       )=(       )
4、产量问题中的三个量分别是:(     )、(     )、(      ),它们之间的关系式有:
(      )×(       )=(       )
(      )÷(       )=(       )
(      )÷(       )=(       )
5、以上数量关系中,都有一个总量、数量和一份量,例如行程问题中,总量就是路程,表示数量的是时间,表示一份量的是速度。总量、数量和一份量之间都有以下关系:
(      )×(       )=(       )
(      )÷(       )=(       )
(      )÷(       )=(       )
二、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32页例1,这是一个(     )问题,相当于已知(     )和(       ),求(       ),这道题题应用的数量关系是:(      )○(       )=(       )。

2、这道题一步能解决吗?如果不能,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根据你的思路列出算式并计算





4、还有其它思路吗?
还可以先算:
再算:
列式计算:




自我检测
1、列竖式计算
144÷3.6           1.56÷0.13          14.82÷9.88





2、面粉厂用14吨小麦加工成12.1吨面粉,平均1吨小麦加工多少吨面粉(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田爷爷的报摊昨天卖报纸共收入230元,已知周报每份1.5元,晚报每份0.5元。田爷爷昨天卖出周报85份,晚报卖出了多少份?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5

观察物体
学习目标:
1、正确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学习重点:掌握从不同位置上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方法.
学习难点: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学案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预习(课前)
1、阅读教材67页,把自己分别换在的小亮、小红、小明站的位置上想想分别会看到恐龙什么样的形状?
2、试着把三位小朋友的名字和他们看到的形状连一连.
3、我发现:,一般从(         )位置去观察物体
探究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方法(课内):
1、阅读教材第67页例1。理解:小亮、小红、小明他们分别是站在恐龙的前面、后面和左面位置上,所以他们分别看到恐龙的正面、后面、左侧面


2、分组观察,学生拿出一种自带的物体从不同位置上进行观察。你看到的物体(   )面、(   )面、(    )面、(   )面.
3、检查核对第67页做一做的答案.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观察简单物体形状的方法:观察一个简单物体,我们可以从物体的    位置上去观察;从不同位置上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游戏:你说我做,二人一组,互相交换.一人依次说你站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3、观察教室前面的电视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再说一说.




(一)、判断
1.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  )
2.观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只能看到4个面。(  )
3.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球体,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
(二)、填空
从正面看是个长方形,从左面看是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是个长方形,这是一个(    )物体。
(三)、1.这是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形状,请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前面看(            )  左面看(            )   上面看(            )
2.用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可以摆出哪些有趣的图形?请摆一摆,把你摆出的结果画下来或者写下来。


3.由4个   拼成了一个图形,明明从一个方向看到 这样的图形,这4个   可能是怎样拼的?




4、41页练习九  1~6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5


用字母表示数(一)
学习目标: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学习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学案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1、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在书上填出例1中用图形、符号、字母表示的数。
2、思考:这3道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      共同的特点。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      ,             。
3、回忆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表示,阅读理解例2后完成下面的空。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a×b=b×a   
(a×b)×c=a×(b×c)可以写成:a  b=b  a或ab=ba    (a  b)  c=a  (b  c)或(ab) c=a(bc)。
4、阅读理解例3,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用S表示    ,C表示    ,a表示边长,试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和周长公式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5、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 a2表示(     )相乘,读作(       );省略(    )和(    )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    )的前面。
2、超市运回10箱方便面,每箱X元,卖出180袋。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超市还剩下方便面多少袋(            )
(2)根据这个式子,求当X=24时,超市还剩方便面多少袋?





1、(1)省略乘号,写出下列格式。
x×y(      )      7×a(      )      1×a(      )      y ×3+9(      )
(2)下面式子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过来。
㎡写作m×2(    )
a×b写作ba(    )
1×a写作1a(    )。
2、填一填。
(1)小苗体重36千克,比小红重a千克,小红体重(     )千克。

(2)兰兰有10元钱,买钢笔用去x元,还剩(     )元。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6

用字母表示数(二)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3、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
学习重点: 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学案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
2、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2×3       a×7            14+b          a÷7   
a×a              5-x            0.6×0.6
3、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4、(1)爸爸比小红大(    )岁。 当小红1岁时,爸爸(     )岁,当小红2岁时,爸爸(      )岁…….
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  
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     法2:a+30 。
(3)你喜欢(    )种表示方法,为什么,理由是(                    )。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
(4)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      ),算式写在书上47页。
   5、(1)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2)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3)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     )千克。

6、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              )、(              ),也可以表示(          )。
2、请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a与b的差(     )    x与8.5的积(    )    比b多c的数(      )
y的4倍(      )     b除c(       )       x减去a的2倍(      )
2、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b×(a+c)=□×□+□×□         56x+44x=(□+□)×□
a-b-c=□-(□+□)           a
3、用字母表示右图中阴               


                                  b
                                   b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6

用字母表示数(三)
学习目标:
1、能较熟练的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数量。。
3、会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
学习重点: 能熟炼地运用字母表示数。
学习难点:熟炼地运用字母表示数。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填空:(1)a+a=(  )             a×a=(   )
            (2)当a=5时,  2a=(   ), a的平方=(   )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级有a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30x表示                。      
(2)30x+a表示               。      
(3)a—30x表示                。
  3、阅读下题,完成填空。
  (1)我国青少年(7——17岁)在平均身高x厘米,到2000年平均身高增长6厘米,2000年我国青少年平均身高         厘米。
  (2)人的身高早晚可能会相差2厘米,在早上最高,晚上最矮。一个人早上身高b厘米,晚上身高可能是         厘米。
   (3)鸟的骨骼约是体重的0.05——0.06倍,人的骨骼约是体重的0.18倍。一个人重a千克,骨骼约是         千克。
    4、阅读51页8题,理解题意并填空。
   X个3分球表示               ,3x表示                。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        )关系,也可以表示(      )。
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
a b c s
              ×         9  
                  s c b a
a表示(     )     b表示(     )     c表示(     )  
   s表示(     )

1、省略下面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6.5×x=           a×3.2=            x×y=        c×8=
a×8×b=          a×a×7=          t×t×b=         0.04×b=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35减去a的差(       )     9与y的和(           )
B的4.5倍(        )       8个a相加的和(        )
  3、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说说它们运用了什么定律。
     a+12+b=□+□+12           7(a+b)=7□+7□
    8•a•125= □•□•a      a•4•25=a•(□•□ )
4、一个长方形的宽式a米,长时宽的1.5倍。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它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                           
面积:                 。
(2)如果a=45,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




面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6

方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有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学习难点: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方程的意义
1、填一填。
如果用c表示总价,x表示数量,a表示单价,那么
  c=x□                a=□○□          x=□○□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3、(1)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发现了                   ,天平出现了     ,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       重,现在还需要增加         的质量。
(2)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               ,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        克,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试用式子表示(            )。
(3)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      )边倾斜。(     )边重些,试用式子表示(            )。
(4)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      )。现在两边的质量(     )。试用式子表示(            )。
根据定义判断方程
1、像这样含有(      )的等式,称为(      )。请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              )。
2、 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是的在()里打√。
  28+12=40 (  )        x-13 〉51 (  )           y+17(  )   
  4x+48=64 (  )        34〈 11+42 (  )          5(a+3)=35 (  )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     )个条件,一要是(     ),二要(      )2、请自己写几个方程。
(            ) (            ) (            ) (            )

1、下列式子是方程的在括号里打√,不是的打×。
  5x+3 〉10 (  )                6×9=54 (  )      
1+x=8 (  )                     5=3x+2 (  )
2、根据下面的图形列出方程。
                                      列方程:                        
3、根据题意列方程。
把x粒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没人得5粒,刚好分完。
列方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6

天平游戏
学习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学习重点: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进而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学习难点: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55页的第一幅主题图,理解后填空。
  (1)天平的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这说明(       )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    )来表示。
(2)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往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   )变化。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   )。这个过程可以式子表示为(       )。
(3)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   ),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天平(    )。
(4)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两边增加(    )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   )的物品,天平不会保持平衡。
2、阅读教材P55页第2幅图,理解图意后填空。
(1)1个花盆和(      )个花瓶同样重,两边同时减少(     )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2)1个花盆和(        )个花瓶同样重。
3、阅读教材P56页第1、2幅图,理解图意。
(1)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一瓶墨水等于(   )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c克,1个铅笔盒重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       )。
(2)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        )。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天平左边的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    )了2倍变化?,右边也(    )2倍,因此天平两边尽管所增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不同,但两边质量所发生的变化是(    )的,都扩大了2倍,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        ).
(3)反过来,就是天平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c÷2=4d÷2。因此,天平除了在两边同时(      )或(     )同样的物品会保持平衡外,还可以天平两边物品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     )的倍数,天平保持(     )。
(4)阅读教材56页的第2幅图,要求1个排球和(    )个皮球同样重,两边质量同时(   )2倍,即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   )份,保留其中的一份,天平保持平衡,得出(   )个排球和(      )个皮球同样重。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      )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
(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      )(0除外),等式(    )。

2、(1)天平两边的(   )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   )数,天平保持平衡。
(2)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     )的数,等式(      );
  3、一个四位数,千位上的数字是a,百位上的数十b,十位上的数是c,个位上的数字是d,这个四位数是多少?。(提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各级进率位10)。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6

解方程(一)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学习重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学习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回忆填空。
(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      )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
(2)天平两边的(   )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   )数,天平保持平衡。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1)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       ),x是(      )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2)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3)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     )=150。
(4)把250分成100+(    ),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5)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    )。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    )。
3、认识和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像这样,使方程(    )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2)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      )。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   ),而解方程是一个(   ),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2、解方程。
  X+3.5=79.4            6x=7.5          x÷5=4.25



1、后面的括号中哪个是方程的解?
  (1)x+32=76      (  x=44,     x=108  )
(2)12-x=4        (  x=16,     x=8    )
(3)3÷x=1.5      (  x=0.5,    x=2   )
2、探究创新题。
小晴家、小强家和学校都在成一条直线的路上,并且位于学校两侧,小晴从家出发,每分钟走60米,m分钟可到学校,小强从家出发,每分钟走65米,m分钟可以到学校。
(1)        小晴和小强,谁家离学校远?远多少米?


(2)        如果m=20,小晴家与小强家相距多少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6

解方程(二)
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        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解方程。
  6.5+ x=80.5           50÷x=2.5          x-5=4.25

2、阅读教材58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   )个,列方程:(           )。
(2)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   ),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列式:(         ),化简后x=(      ),这就是方程的解。
(3)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   ),这样,右边就刚好是(    )。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4)x=6带不带单位呢,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    ),因此不带单位。
(5)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   )。
方程左边=x+3
=(   )+3
=9
=方程(   )边
所以, x=6是方程的(     )。
  
3、阅读教材59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2)在方程两边同时(      )3即可。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   )。让学生打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    )两边同时减去一个(    )的数,左右两边仍然(  )。
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     )一个不为0的数,(      )两边仍然相等。

1、        完成59页的“做一做”。
2、根据题意列方程,并解答。
(1)把x粒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没人得5粒,刚好分完。


   (2)学校买了2箱乒乓球,每箱25元,共花了25元。每个乒乓球多少元,


3、根据题意写出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一本书有x页,小化看了27页,还剩34页没看
            +               =              。
列方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6

解方程(三)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学习重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习难点: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解下列方程:
x+5.7=10    x-3.4=7.6    1.4x=0.56      x÷4=2.7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1)观看洪泽湖的图片,了解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密切关注水位的变化情况,保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
(2)“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    )m,超过警戒水位(     )m。”
(3)填关系式。
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           )—(       )=超出部分②
(           )—超出部分=(        )③
(4)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① x+(    )=14.14     ②(    )﹣x= 0.64   
③14.14﹣0.64= (   )
3、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1)一个水龙头半个小时滴了(      )千克的水。
   (2)设这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分钟浪费水x千克
   (3)每分钟滴的水×30=(   )小时滴的水。
   (4)1.8千克= (       )克,  
(5)列方程:  (   )x=1800
             30x÷(      )=1800÷(     )
                         X=(    )
     (6)检验:                           答:
4、完成教材61页的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在解决问题中,将(      )设为x,再根据题中的(    )关系列出方程。
2、不计算,直接圈出方程中代表数值最大的字母来。




1、解方程,并检验。
   20+x=36       x-40=15.6       5x=25.5       x÷1.2=3.2
2、把括号里的方程的解用√画出来。
X+45=92     (x=47     x=137 )   
12-x=5      (x=17     x=7 )   
102x=6      (x=30     x=1.2 )  
3、 根据题意写出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小兰今年a岁,爷爷年龄是她的8倍,爷爷72岁。
            +               =              。
列方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6

稍复杂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1、理解实际问题中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
         2、学会设未知数,列形如ax±b=c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4、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较简洁的算法,进而在提高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形如ax±b=c的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导学案
一、        自主学习
1、口答下列方程的解是多少?说说你解方程的思路?(重点理解)
y-20=4       2x=24     a+4=7     15=3x
2、说说各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带有未知数的方程式:
①母鸡有30只,是公鸡的2倍。公鸡有几只?

②甲数是17,是乙数的2倍。乙数是多少?

③ 足球上的白色皮共20块,是黑色皮的2倍。黑色皮有几块
二.合作探究总结.
对题目进行改编,添加条件导出例1:
足球上的白色皮共20块,比黑皮的2倍少4块。黑色皮有几块?
1.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呢?
①-------------------------
②-------------------------
③-------------------------
2、怎样根据关系式列方程呢?(选最容易理解的)

3、小组讨论怎样解答?(说明:实际上,形如ax±b=c的方程,是由ax=d与y±b=c综合而成的。因此先把ax作一个整体,求出ax等于多少,再求x等于多少。)

4、小组汇报解复杂方程的基本步骤:
①---------------------------------
②---------------------------------
③---------------------------------
④---------------------------------
三.反馈练习:
①解下列方程
3x+6=18        2x-7.5=8.5         16+8x=40      4x-3×9=29


②甲数是17,比乙数的2倍多5。乙数是多少

③母鸡有30只,比公鸡的2倍少6只。公鸡有几只?

④、讨论:小组合作怎样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⑤、还能用不同的方程解答吗?


稍复杂的应用题(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会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求解的思路和方法。
2.使学生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之差,两商2之和,两商之差的数量关系,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和解方程。
        导学案
独立尝试:
3x+5=35                 9+6x=63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6

2、复习数量关系:

单价 ×----= 总价

-----× 时间 = 路程

------× 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
2、已知苹果的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

已知梨子的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

已知苹果的总价和梨子的总价,怎样求两种苹果总价?
点拨自学:
1.        根据主题图我们知道梨子的——和——,根据——×——=——可以求梨子的——,不知道苹果的——,但可以设为x,知道苹果的——,根据——×——=——可以求——,根据——  +  ——— = _______就可以求出梨子和苹果的————。利用前面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苹果的——,记住别忘了验算哦。
也可以根据两种水果的(————)×2=总价钱列方程。我们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_______,利用等式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就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方程类型。
合作交流:
1、列方程前首先要做什么?

2、应用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正确地求解

4、验算并写出答语

当堂考试:
1.解方程.
2(x-2.6)=8     5(x+1.5)=17.5


8(x-6.2)=41.6     (x-3)÷2=7.5

2.  四张门票共花了11元,成人票每张4元,儿童票每张多少元?

3 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是97,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




      

       

稍复杂的应用题(三)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交流互助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2.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导学案
独立尝试:
1、4x+5=54    3×2.1+2x=13.4   



0.3x÷2=9    4(x+8)=20



2、学校科技小组的男生是女生人数的4倍,设女
生有x人,男生有(   )人,男女生共(    )人。
3、学校图书组有女生x人,男生为女生的2.5倍,
男生有(    )人,男女同学共(   )人。
4、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点拨自学:
通过阅读例题思考:1.题中有几个未知量?


2.设谁为x更合适?为什么?(说明:用方程解,一般设“一倍量”为x,那么“几倍量”就可以用几x表示。)



2.        问题中包含怎样的等量关系?
————×2.4=————
———— + ———— =————
4.根据题意我们知道“一倍量”是————,我们设为x,“几倍量”是————,我们设为2.4x,根据他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就可以列出方程————————,就可以求出“一倍量”是多少,又根据它和“几倍量”的关系,就可以求出“几倍量”是多少了。(做完别忘了检验哦)
合作交流:
1.一题中有两个未知数,究竟设哪个为x,另一个又怎样表示?为什么?


2.怎样验算答案是否正确?


3.你还有更好的方法理解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吗?
当堂考试:
1.解方程
5x+x=30      x+4x=25    8x-x=49   7x-x=36


2、        甲乙两堆货物共重60吨,乙的重量甲的3倍,甲乙两堆货物各种多少吨?



3、        苹果重量是梨子重量的4倍,梨子比苹果少600千克,梨子和苹果各重多少千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6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发展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导学案
一、独立尝试
自学课本P38---39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
1、可以从哪两方面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


3、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合作讨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出来的?



(二)、自主练习、达成目标
1、自主练习81页例1。
2、判断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2)平行四边形的高不变,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 。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9厘米,高是3分米,它的面积是27平方厘米。(    )
四、交流解惑
呈现每个组总结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进行点拨。
五、合作考试(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判断。(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
2、填空。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   ),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用字母表示是(    )。
(2)0.85公顷=(  )平方米     0.56平方千米=(  )公顷
86000平方米=(   )公顷   1386.1平方千米=(  )公顷
9.28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计算下列各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2.5cm,高=3.2cm    (2)底=6.4dm,高=7.5dm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6


应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发展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受到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学习重难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熟练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导学案
一、课前反思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二、交流解惑
(一)、自主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思
2、以小组为单位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说一说都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班内汇报。
(二)、汇报、解疑,进行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进行点拨。
(三)、组内练习
练习十五的4---8题。
三、合作考试(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计算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a=25cm  h=0.4dm            (2)高是12米,底是高的一半




(3)底是6.5米,高是底的三倍(4)高是2.4米,底是高的1.5倍还多0.3米





2、实践应用
(1)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钢板,底8.5m,高6m,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米的钢板重38千克,那么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







(2)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底长150m,高80m,这块地有多少公顷?这块地共收小麦7680千克,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千克?







﹡3、综合练习。
下面长方形的宽是4米,面积是20.4平方米,长方形内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长方形长的三分之一,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7

       
三角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发展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分析、综合、抽象、概况能力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导学案
一、独立尝试
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自学课本P84---85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
1、三角形的组成。
2、三角形的特性。
3、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按边分……
4、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5、说说三角形底和高的规定。
6、说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字母公式。
7、说说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字母公式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1、玩一玩手中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或直角的、或钝角的、或锐角的),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2、小组共同探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3、讨论:求三角形的面积要具备什么条件?三角形的底乘高求的是什么图形的面积?那要求三角形的面积还应该怎么办?
(二)、实践运用
1、自主完成85页例2
2、全班交流。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
1、自主练习85页做一做。
四、合作考试(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填空。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用字母表示是(             )。
(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5cm,高是7cm,面积是(        )。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4)1.25公顷=(   )平方米
56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要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它的(   )。
A.底和高    B.底的面积    C.高和面积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高相等。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6cm,三角形的底是(  )cm
A.8      B.32      C.16      D.无法确定
3、计算下列三角形的面积。
(1)底=8.6m,高=2.7m       (2)底=10dm,高=7.3dm


4、实践运用
(1)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5.4平方米,高是7米,底是多少米?


(2)三角形的一边长10厘米,这边上的高是6厘米,则另一条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7

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学习重难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熟练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导学案
一、课前反思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二、交流解惑
(一)、自主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思
2、以小组为单位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说一说都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班内汇报。
(二)、汇报、解疑,进行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进行点拨。
(三)、组内练习
练习十六的1---9题。
三、合作考试(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量出图形中你需要的长度,求出图形的面积(单位:cm)      








2、解决问题
(1)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0.24平方米,高是6分米,底是多少分米?



(2)一块三角形地,底150m,高50m,共收油菜籽1762.5千克,平均每公顷产油菜籽多少千克?



(3)有一块长6m,宽2.5m的黄布,要做成两条直角边分别是 0.2m、0.15m的小直角三角形旗,可以做多少面?



3、综合训练
(1)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m,如果底延长1m,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就增加1.2平方米,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块三角形的地,底长14米,高是18米。如果每平方米可以种苹果树3棵,这块地共可以种植苹果树多少棵?


(3)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如果三角形的高是4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多少米?


   

       
梯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学习重难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导学案
一、独立尝试
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自学课本P88---89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
1、梯形有哪些特征?


2、说说梯形底、高和腰的规定。


3、猜想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4、说说梯形的面积公式。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1、玩一玩手中完全一样的两个梯形,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2、小组共同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
3、讨论:求梯形的面积要具备什么条件?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求的是什么?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求的是什么图形的面积?那要求梯形的面积还应该怎么办?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7

(二)、实践运用
1、自主完成89页例3
2、全班交流。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
1、自主练习89页做一做
2、全班交流

四、合作考试(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填空。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由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  )组成,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                  )。用字母表示是(             )。
(2)一个梯形的上底是3.8m,下底是8m,高是2.5m,面积是(        )。
(3)12.5公顷=(   )平方米  78000平方米=(  )公顷
68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0.75平方米=( )平方分米
2、判断。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比梯形面积大。       (   )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3)梯形的面积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   )
3、练习十七的1---3题





   

       
应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比较熟练地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
2、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学习重难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熟练计算梯形的面积.
        导学案
一、课前反思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二、交流解惑
自主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思
2、以小组为单位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说一说都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班内汇报。



练习十七的4、5、6题。
三、合作考试(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按要求填表
名称        面积公式        底        高        面积
平行四边形                2.8m        4cm       
三角形                6.8dm        5dm       
梯形                下底:2.8m
上底:1.2m        1.4m       
2、解决问题
(1)有一块梯形菜地,上底长15m,下底长28m,高14.7米.如果每平方米蔬菜收入36.5元,这块菜地的总收入是多少元?



(2)一个加工厂运来一批钢管,把它堆成梯形状,最上层有6根,最下层有14根,从上往下数共有9层。这批钢管共有多少根?




3、实践运用
(1)梯形的上底是15厘米,下底是25厘米,面积是130平方厘米,这个梯形的高是多少米?





(2)一条水渠的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3.5米,渠底比渠口短0.6米,渠深3.2米,求水渠的横截面积。






(3)练习十七的8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7

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图形并计算面积。
2、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能力。
重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图形并计算面积。
        导学案
一、独立尝试
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自学课本P92---93内容。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探究92页4个图形的面积求法。





2、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





3、独立完成93页例4
4、合作交流
小组内交流、质疑。
5、汇报总结: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先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分别求出它们的面积,再相加。
三、巩固练习
   
93页的做一做。





四、合作考试(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填表。


图形名称        面积公式(文字)        面积公式(字母)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图形               


3、        练习十八的1---8题。







   

       


         

统计与可能性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3、根据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公平性的关系,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案
一、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98、99页 思考下列问题:
1、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
                                                
3、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几种?猜想那种出现的可能性大?
                                                
二、合作探究、展示(小组合作完成,再互相展示补充)
1、每两人为一组,限时2分钟连续进行抛硬币活动,并把每次抛硬币出现的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的表格中。
抛硬币实验的结果记录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
朝上的面                                                                                       
正面朝上           次     反面朝上           次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历史上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        抛硬币总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        4092        2048        2044
蒲丰        4040        2048        1992
费勒        10000        4979        5021
皮尔逊        24000        12012        11988
罗曼若夫斯基        80640        39699        40941
观察,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         。
4、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      的,都是
       。
5、盒子中有红、黄球各一个,闭着眼睛任意取一个,下列3个事件:1、取出的是黄球。2、取出的是白球。3、取出的不是红球就是黄球。哪一个是必然事件?哪一个是不可能事件?哪一个是不确定事件?


1、盒子中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黄色?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9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7


统计与可能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根据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公平性的关系,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4、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101页 思考下列问题:
1、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在击鼓传花中,每个同学得到花的可能性一样大吗?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3、18个同学,男生得到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是多少?
                                                
4、完成101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再互相展示补充)
1、如果18个学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每个同学得到花的可能性是多少?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分别是多少?



2、掷一个骰子,朝上点数是3的倍数小明赢,否则小芳赢。
(1)这个游戏公平吗?
(2)小明一定会输吗?


(3)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吗?




1、盒子中放2个红球、5个白球,搅拌均匀,闭着眼睛任意取一个,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




2、盒子中放10张卡片,写着1—10各数,闭着眼睛任意抽一张,抽到5的倍数甲赢,否则乙赢。
(1)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2)请能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




   

       
统计与可能性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4、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三、        自主学习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103页 思考下列问题:
1、你认为“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公平吗?
                                                
2、罗列游戏中的所有可能。
小丽        石头        石头        石头                                                      
小强        剪子        布        石头                                                      
结果        小丽获 胜        小强获 胜        平                                                      
3、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
                                 
4、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多少?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再互相展示补充)
1、三张卡片上分别写着3、5、6如果摆出的三位数是单数甲赢,如果是双数乙赢,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这个游戏公平吗?


2、同时掷两枚硬币,如果两个都朝上小明赢,如果一个朝上一个朝下小芳赢。
(1)这个游戏公平吗?
(2)小明一定会输吗?



(3)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吗?




1、由1、2、3、4、5、6能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能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分别把它们列举出来。






2、在甲、乙、丙、丁四个同学中任选三个参加乒乓球比赛,有几种选法?把它们列举出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7
        统计与可能性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
2、区分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通过对中位数的学习,体会中为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4、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及所要分析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
       
四、        自主学习
自学阅读教材105、106页
1、
姓名        李明        陈东        刘云        马刚        王明        张炎        赵丽
成绩/米        36.8        34.7        25.8        24.7        24.6        24.1        23.2
2、算出掷得最近的同学和最远的同学相差多少米?
                                      
3、计算这七个同学的平均成绩
                                                
4、有几个同学的成绩都低于平均成绩?
                                   
4、 这七个数据处在中间位置的是哪一个数?
                                            
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 。
5、中位数代表一组数据的      ,它的优点是               
                。
6、这七个同学的成绩用平均数和中位数,哪一个代表这组同学的成绩更合适。
二、合作探究、展示(小组合作完成,再展示补充)
五年级(2)班7名同学跳远成绩如下:
姓名        李强        陈文        王文        赵静        张鹏        刘华        于庆
成绩/m        3.06        2.90        2.74        3.52        2.83        2.89        2.78
1、把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
                                                   
2、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3、求出下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3.2  4.6、5.3  7.2  5.8  4.6  6.8  5.4



1、中位数是一组数据            排列后,最中间的数。
2、、一组数据中有偶数个数的时候,中位数是             。
3、中位数的优点是             。
4、五年级(1)班进行跳绳检测,第一组9名同学1分钟成绩如下:172  145  135  142  139  140   138  139  175
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你认为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个小组一般水平更合适?


4、下表是某公司职工工资情况统计表
职工        经理        副经理        职员        临时工
人数        1        2        16        2
月工资/月        5000        3000        1300        800
1、        计算这个单位的平均数工资。
2、        求出这个单位职工工资的中位数。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7

数字编码
学习目标:
1、我了解了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体会了数字编码的方法。
2、培养我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3、感受到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作用,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
       
一、自主学习
1、        自学课本第114页。



2、        数字不仅可以用来表示      和         ,还可以用来               。
3、        3、你在生活中都见过那些数字组成的号码:                 



4、        阅读教材第112页,了解信件投递的过程:先把信件投入邮箱——邮局把收集起来的信件用机器分拣,机器根据每封信上的邮政编码进行分类——把信件传递到收信人所在地的邮局——邮递员根据具体的地址投递信件。信件上邮政编码的作用是                                         



5、        阅读教材第113页,认识邮政编码上各位数表示的意义。我区的邮政编617061其中61表示           ,617表示          ,6170表示            
最后两位数61表示           。

6、        收集生活中的数字编码,了解他们各自表示的意义,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7、       
二、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        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数字编码,说说每位数字表示的意思。





2、        每组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其他同学做补充评价。






三、        :
1、邮政编码617100中61表示      ,617表示        ,6171表示         最后两位数00表示           ,你认为这是           
的邮政编码,因为  
2、写一些生活中的数字编码,并说出编码中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6 14:17


数字编码
学习目标:
1、我了解了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排的含义。
2、培养我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3、感受到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作用,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
       
一、自主学习
了解身份证编码
1、        阅读教材第114页,初步了解省份证上各数字代表的信息。




2、        张丽的身份证号是330219197206027325
代码        33        02        19        19720602        732        5
信息        浙江省        宁波        余姚(县)        出生年月日        顺序号(末尾数是性别)        校验码
3、妈妈的身份证号是,你从上面看到的信息是:                                                               
                           
4、某人的身份证为340524198001010018,这个人是     性,是      年  月   出生的。  
5、尝试这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         
了解学号的编排
1、阅读教材第115页,学号的编排应该包含哪些信息:            
                    
3、        给你的同学编一个学号,并说出每组数字包含的信息: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        组内交流各自编的身份证号,同学之间说说每组数所包含的信息。

2、        组内交流各自编的学号,同学之间说说每组数所包含的信息。

3、        每组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其他同学做补充评价。

1、给2006年入学的新生编学号,这个编号要反映出学校名称、入学年份、班级、在班上的序号、性别等信息。

2、下面是小红与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号,猜一猜这三个号分别是谁的,填出来。
37010519651223XX11(       )   37010519700312XX47(      )
37010519950621XX29(             )
4、        光明小学教师的工作证编号是由出生日期和报到顺序组成,如果一位女教师1980年7月4日出生,报到顺序是56号,他的工作证号应该是            
   

       


作者: king622991    时间: 2013-9-2 21:05
JHG
作者: king622991    时间: 2013-9-2 21:08
hj
作者: 龙卷风123    时间: 2014-9-11 20:39
好人啊!!谢谢了!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