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导 入 | 1、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了? 2、我们是怎么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 3、设疑,引入新课 小明有一张彩纸(课件出示),他想知道这张张纸的面积,前面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可这却是个三角形,怎么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大家想不想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 指名说。 回忆探索过程。 | 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深化转化思想,为下一步的探索做铺垫。 | |
探 究 | 1. 你能用什么办法得到三角形面积呢? 2.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引导学生对比,可能转化成什么形状? 3. 按照自己的想法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进行转化,并思考:在转化过程中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巡视,并作适当点拨。 4.引导汇报。 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完全相同是什么意思?如果不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呢? 为什么选择两条边的中点连线进行分割? 5.小结: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得到了一个怎样的结论? 6.根据刚才得出的结论,请大家思考三角形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①计算三角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②底乘以高等到的是什么?③为什么除以2? 7. 现在大家可以帮帮小明,算算那张彩纸的面积了吗? | 数方格或转化。 指名说。 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实践,根据思考题思考,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探究的成果: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把一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时,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组内交流后汇报。 思考,指名说。 利用公式计算。 | 培养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探究活动,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 通过动手、交流、汇报、归纳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自主获取新知的过程,积累数学实验的经验,发展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利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 |
巩固与拓展 | 1.出示试一试。 2.练一练第1题。 3. 出示练一练第2题。 4. 出示练一练第3、4题。 | 先自己计算,再同桌交流方法。 同桌竞赛。 计算,讨论发现。 独立完成后交流。 |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
总 结 |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 指名谈收获。 |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 | |
板书设计 | ||||
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 高 转化 三角形面积= 底 × 高 ÷ 2 S= a×h÷2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