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激情导入 二、观察课本44页至45页插图 三、师生大比拼 四、课堂小结 三、师生一起来 四。、课堂小结 | 小朋友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我们各自的家,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 1、了解家庭成员中的关系。“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我们?……让学生认识家人之间的关系,懂得如何称呼、怎样称呼才是礼貌的。 2、观察课本44页插图,说一说图上的这张相片各有谁?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指导学生观察) (“爸爸,妈妈,我。”“我爸爸是教师,我妈妈是护士”) 1、老师介绍自己的家:老师先来介绍自己的家(拿出全家福)小朋友们看,这就是老师15岁时拍的全家福,谁能猜猜哪个是老师?(指着照片介绍)左边的是我的爸爸,过来这个是我的妹妹,妹妹旁边就是老师咯,最右边的是我的妈妈。我的爸爸妈妈都是个农民,妹妹是个学生。 2、听完老师的介绍,肯定有很多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要和我们分享他家的喜悦了,大家待会儿在介绍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内容来介绍: “我叫 ,我家住在 ,我们家有 口人,爸爸妈妈是做 工作的” 3、小组交流:全班按每小组四人相互交流各自的全家福,分享各家的喜悦。 4、让学生对照全家福中的每个家庭成员,介绍一下家人。 学生一:(指着照片说)这是我的爸爸,他是一名老师。这是我的妈妈,她是一名护士,爸爸妈妈很爱我,我也爱他们。 学生二:这是我6岁时我们拍的全家福。大家看,中间这个就是我。左边的是我妈妈,她是个幼儿园老师,右边这个是我的爸爸,他是个司机。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每个家庭的喜悦,看得出来大家都很爱自己的家,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唱上节课我们学会的歌曲《可爱的家庭》。 | 学生认真听老师导入 学生观察插图,并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插图上是什么,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 学生看老师手上的照片,听老师介绍, 前后两桌进行交流,老师巡堂加入学生的队伍中 很多同学举手想介绍自己的家,每个组派三名代表介绍。 学生一起唱歌 | 在老师的导入中,激发同学们对家的热爱。 这些儿歌在小时候小孩基本上学过了,大家一起重温有助于唤起学生的记忆。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并为下一步介绍家人做准备。 学生认真听老师介绍,注意老师介绍的方法 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让各个同学相互了解家里 在欢乐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内容。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我 ↑ 爸爸 ← 家 → 妈妈 ↓ 爱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本节课在师生的欢乐歌声中结束,回想起备课之初,我认真反复地思考了学生的认知现状,在农村很多都是留守儿童(我班三分之二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和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本课的设计内容正好给了学生和父母交流的机会,课前我吩咐他们回去找一张全家福,了解父母的工作等方面,即使父母不在家,家里的老人也会打电话,让孩子和父母好好聊聊。 在老师做家庭介绍时,学生基本能认真听讲,并记住老师的介绍方式,等到学生做介绍时也很流利,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熏陶。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