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放眼现实,体现生活风貌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命题应该努力实现“向生活开放、向社会开放”,注重语文知能的生活化运用,以实现书本经验与社会实践的沟通、学生经验世界和其成长需要的沟通。譬如,我们结合国家的时事、社会大事件、现实生活选择阅读材料,使学生感受新鲜而蓬勃的时代气息,学生在考试中通过阅读《青藏铁路揭开西藏发展新篇章》《从黎明到黎明──神六5日九大经典瞬间》等来领略祖国经济、科技全面飞速发展的新气象,实现在社会大环境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们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些具体教学建议,命题注重“内容的开放”。如,下面的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命题: 作文:下面有2个选题,请任选一个完成。 1.看懂漫画,根据漫画的意思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另一幅卜劳恩的漫画作品,图略。) 2.回忆你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之间曾经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把这件事情写下来。注意写真事情,表达真感情。 我们秉承教材习作内容的开放特点,制订灵活、自由、宽泛的习作要求,设计能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其生活积累的习作提示,使其能诱发出学生丰富的生活回闪和情感起伏,让学生人人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同时,我们也注重作文过程“思维的开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的评价要求,我们对那些独具个性和创造性的作文,给予较高等级的评价。 二、探索与命题新思路相适应的复习策略 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我们大胆创新,探索出了以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为导向,以实践性、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为主要原则的命题新思路。考试评价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势必统帅和指导着其他教学活动的实施。命题改革势在必行,复习课当然不能走老路。我们要改变“多练以求掌握”这种单一的复习观念,树立“夯实基础,注重语文实践;加强自主,培养语文能力;养成习惯,积淀语文素养”的复习目标,以探索与课程改革评价新要求、命题新思路相适应的复习新策略。 (一)把握学段要求,凸显复习重点 我们全面梳理整册教材,明确教材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五个领域的学习目标,同时摸清学生学习状况。复习课做到围绕单元目标,教学思路清晰,精心安排课堂练习。特别注意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不任意提高要求,切实巩固和提升学段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8组课文读写重点
(二)优化复习方式,强化积累和运用 复习课的任务是温故而知新,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也尽可以推陈出新,以激起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材中的选文内涵丰富,文体各异,语言各具特色,复习课上就可以让学生再读这些优秀作品,为厚实积累和学以致用提供可能。一般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引导再读,第一种是以再悟课文片段,课文中有的段落之前没有详读,复习课上就可以用来检测学生相关知识与能力的掌握及运用;第二种是变换课文类型,即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去精读那些略读课文或自选课文。 我们还活化复习课形式,让学生的认识和感悟在欢快的游戏、紧张的竞赛、自主的交流等各类有任务、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中得以深化和拓展。譬如,为落实背诵和默写,我们组织经典语段诵读会、美文楷体字比赛,复习过程就是自主而愉快的活动筹备过程;为了巩固课内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积累,我们组织开展“语文百事通大讲堂”,让学生结合资料查阅来补充讲解教材中“资料袋”“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交流平台”等栏目里的知识;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我们设计并组织班级“开心速读”竞赛,教师充当主持人,在大量的获取信息、快速整理和分析信息的同时发展思维,再获能力。 (三)加强整合训练,积淀语文素养复习课要帮助学生形成或加固知识与能力的建构,而这种建构要求个体必须经历自主探究。因此,我们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努力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机会,引导他们去归类记忆、寻找规律、整合知识,以加快对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和有序储存。 我们特别注重各领域知识和能力、语言实践和人文精神的整合训练。一般的,我们以阅读文章或片段为复习载体,把字词句等基础知识、阅读和习作等领域的学习目标联系起来,使之互相渗透,并融入其中。而设计好既富人文内涵、又涵盖读写重点的练习,则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既锤炼语文实践能力,更有助于学生深入地多元地解读文本,促使其表达独特感受。这种以阅读为核心,融“双基”于一体的整合式训练,能大大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当然,其中还要关注与习惯、态度、情感、方法与过程的整合,共同促成学生在相应学段语文素养的积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相信,以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新要求为指引,来研究命题新思路,探索复习新策略,一定能够使语文考试真正成为评价语文学习的客观工具,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动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作出实际的贡献。 |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