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引入新课 新课学习 检查并布置作业 练习并 布置作业 | 同学们,请大家一齐来读课本导入框中毛泽东的这首七律《长征》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中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过,要想理解这首诗,还须学习长征的历史。 1、 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 [显示] “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教师提问:长征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问:请大家看示意图,红军突破了敌人设下的几道封锁线?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拨红军长征的过程 2、讲述红军长征故事,领悟长征精神。教师提问:我们在语文课上学过哪些红军长征的故事?学生回答并简述后,教师引入下一个环节:大家的故事讲得很精彩,下面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故事。[多媒体投影显示]电视剧《长征》中过草地时老红军勇救小红军的视频片段。影片放完,全班同学为之动容,气氛达到了高潮。教师适时小结:正是由于红军身上所具有的精神,他们才能翻越雪山,才能走过草地,才能完成二万五千里的长。 3、模拟导游带领大家进行“红色之旅”。 场景一:遵义会议的旧址图片. 场景二:飞夺泸定桥的视频片段和油画 场景三:过雪山草地的图片教师穿针引线,分别请上三位学生以“导游”的身份走到屏幕前为大家讲解了红军长征的三个重要场景。 4、我的长征印象。 小结: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对长征的感悟和启示,然后问到:大家都提到一个词语,那就是红军在长征中的精神,那么长征精神包括哪些内容呢?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长征精神就是: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红军的长征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最后教师将这节课升华:人生也好比长征,人生就是一次一次的突围,我们要心怀自己的梦想,勇敢,坚韧的走下去…… 分发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 | 思 考: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件上提纲,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本节内容的掌握。 结合课后的材料阅读,理解的“长征精神”。 让学生畅所欲言,根据材料教师加以引导。 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件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本节内容的掌握。 让学生既根据课文内容又结合所了解的史视畅所欲言。 完成检测题,并订正答案 | 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材料,并归纳要点。本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感受当年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性,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突破本课教学的第一个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材料,并归纳要点。 本环节提高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本课的知识重点。 | |
板书设计 | ||||
●板书设计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红军长征的开始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红军长征的开始 二、遵义会议和长征的胜利 1.遵义会议 1935.1 2.长征的胜利 从江西、福建出发→渡过湘江→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 三、红军长征的意义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