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 | 品德 | 研训 时间 | 20120913 | 研训 地点 | 三年级办公室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周妮蕾 | 研训 人数 | 4人 | 研训 模式 | 讨论 (本学期工作计划) |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 周老师、时老师、杜老师、过老师 | 联络员 | 周妮蕾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今天是本学期第一次教研组活动,我们的主题内容是一起商讨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我们首先一起学习了学校的“平师附小2012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然后根据我们品德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共同研讨。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工作,围绕市教育局、市研训中心工作要点,坚持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减负增效为工作重点,以课堂调研为抓手,深入开展基于真实性问题下的主题式活动,以新教育实验研究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依托,以“学习型”教师团队为平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落实品德组教学常规;认真开展常态课堂教学调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品德教研组团队建设,促进本组教师专业发展,为构建人文、和谐、幸福课堂和切实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而努力。基本思路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树立四种意识:常规意识、质量意识、轻负意识、特色意识。 参加活动的老师在和谐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确定了我们的工作重点:继续贯彻《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等规范性文件,做好教学常规的学习与反思;积极拓展《小学品德“史地题材”实践与研究》的延伸工作。开展好常态课堂教学,提升学科教学质量,推进学生品德素养提升的探索,提升组内教师专业素养。 活动中,我们安排好了各年级教学进度。老师们一致认为:备课时,既要集思广益,又要有个人特色,根据教材要求、任教学生特点、生活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中,对学生评价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评价,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用好品德学科“英雄教育评价”策略,积极关注后20%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通过活动,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轻负高质为导向,强化教学规范的重要性,我们将进一步落实“轻负高质”的教育发展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有效行动”,开展好我们的工作。 | ||||
备注 |
教研组 | 品德 | 研训 时间 | 20120920 | 研训 地点 | 三年级办公室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周妮蕾 | 研训 人数 | 4人 | 研训 模式 | 交流(教研组长会议内容) |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 周老师、时老师、杜老师、过老师 | 联络员 | 周妮蕾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本周教研组活动的主题内容是交流反馈教研组长会议内容。 上周的市教研组长会议上,天妃小学的翁校长首先作了“思行共济,重品育德”的关于2011学年平湖市品德基地工作总结。她共分了四各方面进行总结,一是先行后思,精心组建队伍,解决实际问题。从学校层面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还外聘名师指导基地工作。教研员沈老师担任基地组长。从教研组层面明确职责,加强基地建设。用心选定课题,感恩本校课程开发。二是边思边行,协作组活动为基地活动拉开帷幕。三是行而后思,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感恩、书香、陶艺结合。四是提升思行,骨干教师发挥很大作用,以学校的校本整合为特色,进一步挖掘其内涵。 接着,教研员沈老师布置了本学期的工作。工作重点是加强学科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加强血液评价研究,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其中在十二月底可能要大家上交一个学业评价研究方案。在实施策略上,沈老师提出,加强学科建设,切实发挥辐射作业。搞好集体调研,名师引领工程活动,引导教师学习,使用好《学习目标与教学建议》,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本学期的研究重点是历史题材教材的教学。市先进教研组评比活动本学期又将开始,大家积极准备。 在本周的学校教研组长会议上,学校领导首先跟我们交流了市业务会议的有关内容,要求减负增效,做好常规调研和小班化工作。接下来的《嘉兴市教学目标与建议》人手一册,要充分利用好,为教学服务。教导主任还指出教研活动要准时开展,记录及时上传。最后陆校长作了重要讲话,提出减轻课业负担,全面适应小班化教学,执行好教学常规,加强与其他学科研讨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记学校领导的要求,踏实认真地开展好工作。 | ||||
备注 |
教研组 | 品德 | 研训 时间 | 20120927 | 研训 地点 | 三年级办公室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周妮蕾 | 研训 人数 | 4人 | 研训 模式 | 解读、交流(一、二、三年级一、二单教材) |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 周老师、时老师、杜老师、过老师 | 联络员 | 周妮蕾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今天的教研组活动,我们主要解读了一到三年级的一、二单元教材,一起对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时老师首先介绍了一年级的教材。一二单元分别是“你好,新学校”和“我的新生活”。老师们一起分析后认为:这两个单元通过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帮助新生形成对正确认识和态度,缓解新生的“入学不适应”现象,逐步喜欢小学生活,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生活。以生为本,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使学生能在学校里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时老师在低段已经任教多年,经验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根据今年的学生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老师们建议时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今年校园的新环境进行教学,多开展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把课堂延伸到教室外,帮助学生对学校产生熟悉感,亲近感,从而更加快地融入学习生活中去。 任教三年级的老师说,一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懂得取长补短、竞争与合作的意义。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欣赏被人的长处。二单主要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明白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老师们建议充分借助“家庭树”的形象理清家庭结构。特别提出这个单元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践,积极开展小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真正融入生活才能体会家人的辛苦操劳。我们品德与社会课程就是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 | ||||
备注 |
教研组 | 品德 | 研训 时间 | 20121011 | 研训 地点 | 三年级办公室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周妮蕾 | 研训 人数 | 4人 | 研训 模式 | 学习《2011品德课程标准》、教学疑难问题商讨 |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 周老师、时老师、杜老师、过老师 | 联络员 | 周妮蕾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今天教研组活动,我们首先学习了2011版《品德与社会》和《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第一部分中的“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性质中指出,这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基本特征有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性质指出,这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认真学习后,时老师说:“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特征增加了综合性,体现了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 杜老师说:“课程内容上也体现了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中更要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 周老师说:“品德与社会课程性质的表述很清晰,定位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到相关内容的整合,历史与文化、地理与环境、生命与安全教育等;教学活动中突出课程的综合性特点,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 过老师说:“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重要的是知行要统一。” 接着,我们就开学一个月来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商讨,在学校多媒体还未能全面使用的时候,特别是在低年级,我们觉得可以多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并且从评价激励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
备注 |
教研组 | 品德 | 研训 时间 | 20121018 | 研训 地点 | 三年级办公室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周妮蕾 | 研训 人数 | 4人 | 研训 模式 | 解读、交流 (四、五、六年级二单元教材) |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 组内教师 | 联络员 | 周妮蕾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今天的教研组活动,重点是解读四、五、六年级的二单教材。 老师们先各自阅读了教材,然后大家开门见山直接进行了交流。杜老师说:“这个单元主要是帮助学生感受、体验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使学生愿意主动与家人沟通,尊重、孝敬老人。”时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对于理解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付出的心血有一定困难,他们往往看到幸福轻松的一面,要培养他们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的意识。”杜老师说:“体贴父母,理解父母,小孩子也可以从合理消费做起。日常生活中还可以慢慢地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周老师说:“有些学生不是不愿意与家长交流,而是不会表达心里的感受,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教一些与父母和家人沟通的方法。” 经过讨论,老师们提出一些策略:(1)鼓励学生协作学习,教学中设计符合家庭实际的计划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进而形成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2)开展小调查,使学生了解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知道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以及各项支出的费用,统计出一周的支出总额,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养成节约用钱的良好品质。(3)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增强生活的本领。 五年级第二单元以成长的摇篮为主题,内容是《难忘的校园生活》和《园丁赞歌》和《我为母校添光彩》,三课之间是递进的关系。引导学生明白个人的成长是和学校老师的培养和同学的帮助分不开的。懂得在校园中经历的欢乐和伤心都是必不可少的生命成长历程;懂得感谢生活;对关心爱护你的老师和同学心怀感激。六年级感受家乡民风、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彩及丰富的内涵,珍视家乡的民风、民俗,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积极保护祖国的灿烂文化,具有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三个年级的内容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生活,层层递进,我们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 ||||
备注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