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复习引入: 二、创设故事情境,探究新知,掌握知识。 三、巩固提高。 四、全课总结。 | 1、口算。 5 ×3= 15÷3= 4×6= 48÷6= 42 ÷7= 49÷7= 30÷6= 21÷3= 7 × 5= 12÷4= 2、口答: 1)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位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 2)小兰摘了18个雪梨,每个篮子装6个,需要几个篮子?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从前有一只猴王带领几只小猴到果园里摘果,它们摘了15个桃子,猴王决定把这15个桃子分给几只小猴,那猴王是如何分的呢?让我们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吧! 出示:猴王和小猴一共摘了15个桃子,每只小猴分给5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 师引导分析题意并让学生列式。15÷5= 2) 引导学生说用除法计算的理由。 3) 引导学生口算出商及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指导学生学习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 1)出示除法竖式的除号:) ̄。 A、引导学生理解除号和被除数及除数的书写位置。让学生跟写:12÷3的竖式。B、结合口算引导学生写出商和商的书 写位置。 提问:15是什么数?(板书:被除数)还表示什么?(有15个桃子) 5呢? (板书:除数) 表示?(每只分得5个) 3呢? (板书:商) 表示?(可以分给3只) 每只分得5个,分给3只,这里是几个5?(3个5),是多少?(板书:15),怎么来?(5 3的积)。 C、引导学生理解上下俩个15的异同: 5)15 15 b、让学生用圆纸片同桌合作一起操作分掉桃子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竖式。 D、一共有15个桃子,分掉了15个,分完了吗?(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师:没有剩余正好分完,可以用几来表示?(0),指导学生写0的书写位置。 E、反馈: a、师:下面把刚才的12÷3=的竖式补充完整。同桌互相检查。(指名板书) b、师生共评:第一步写好后,要先写商4,再算出3乘4等于12,12减12等于0,这里别忘了把横式的商写上。F、让学生用2分钟时间自学课本50页内容。 1)用竖式计算:32÷8= 27÷9= 28÷7= 63÷7= A、学生独立计算后失声共同评议。B、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的竖式编出简单的文字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说说有什么收获吗? | 学生开火车回答口算,并说出哪句口诀。在口答文字题时,学生口头列式124=及186=,理由:把12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就是把12平均分成4份;18个雪梨,每个篮子装了6个,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6,都是用除法计算。 把15个桃子来分,每只小猴分得5个,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 引导学生理解、说出竖式各部分名称及每一步的含义有15个桃子来分,每只分得5个,可以分给3只,共分掉了15个,刚好分完,没有剩余,用0表示,0写在个位上。 动手用圆纸片进行分桃子的活动。 动手计算。 动手进行综合计算及根据竖式编出简单文字题。 | 通过复习表内乘除法及除法的意义,巩固了旧知,使新旧知识进行有机地连接起来,为探究新知做好知识上、思想上的准备。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兴趣。 使学生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回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为学习竖式做准备。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理解竖式的含义,使学生真正掌握除法竖式的算理、方法。 使学生具体理解和感知除法竖式的意义,化抽象为具体,加深认识。 初步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形成初步的能力。 提高除法竖式计算能力及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 ||
板书设计 | |||||
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 例1: 15 ÷ 5 = 3 (只) (被除数) (除数) (商) 3 ...(商,跟个位对齐。) 除数... 5)15 ...被除数 15 ...3×5的积 0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