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灰姑娘的故事》评课稿 开放的课堂 不一样的收获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5-4 23:27
标题: 《灰姑娘的故事》评课稿 开放的课堂 不一样的收获
今天 看到《灰姑娘的故事》课堂教学实录,首先为开放、自由的教学氛围所感染。这也是国外教育与国内教育从表象上说最大的区别吧:外国老师能跳上桌子讲课,孩子在教室里跑来跑去,甚至蹦跳唱歌......国内的课堂犹如一场军事演习,孩子们就是训练有素的军人,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这也许是我们接触到认识到的课堂之不同吧,
外国教育对孩子求异,中国教育对孩子求同。
        三维目标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从“知识与能力”目标来看,知识的把握,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学习过程的实践与体验,也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与运用。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来看,它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人文涵养,这种素质的养成,不是外部强加的结果,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情景中的实践与体验内在地生成。从“过程与方法”目标来看,任何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提升能力
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人格的建构过程。
        如果《灰姑娘的故事》是一节语文课,我觉得这是一节好课。看起来,这节课目标确立单一,教者仅仅只是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目标的达成,而对于故事的内容分析,作者的写法,生字的教学等等都没有涉及。但是,开放课堂的魅力也正在于此。试想一下,开课伊始孩子便能流利讲出这则故事来,那孩子一定在课前做过很多功课,比如学习生字啦,自查字词典弄懂新词啦,练习朗读背诵啦......经过准备,孩子便能声情并茂的讲出这个故事来。这个时候,前两个维度的目标不就达到了么?如果长期这样坚持下去,孩子
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不久提高了么?
        至于教学中对于一些“价值观”层面的东西,教师注重了引导,学生也说了很多,但最后主要还是由教师通过小结得出。这一点我倒觉
得可以继续放手学生,让学生悟,让学生说,让学生总结。
        总之,在教学中,应该相信孩子身上的无穷潜力,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把更多的东西放手学生,还原学生。也许这样充满活
力,充满开放的课堂,才是当代中国学生需要的课堂吧!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