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7、寓言两则 | 课型 | 新授课 | 学习时间 | 2课时 | |||
学习 目标 | 1能说出课文内容,懂得两则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读文中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5个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派、虎、茂”。 w w w .x k b 1.c o m | |||||||
学习 重点 | 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 |||||||
学习 难点 | 能说出“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是难点。 | |||||||
学习 准备 | 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 学习手段、方法 | 谈话、讨论、交流 | |||||
学 习 过 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贴出虎、狐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 板书:狐虎 谁能说说你对这两种动物的有什么看法? 板书:狡猾威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 板书:假威 齐读课题;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 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自主预习。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和新词,采取自己喜欢的办法学会读写这些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 3.读通课文,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三、展示互动 1、组内检查生字的读音,交流记字方法,解词方法。 2、检查读书情况。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合作探究 (一)课题中的“假”什么意思?课题是什么意思? 1、再读课文,回答(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2、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 3、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百兽根本就不怕狐狸,因为狐狸前面的是老虎,百兽是看到老虎才吓跑的。狐狸却骗老虎说是自己的威风吓跑了老虎。所以“假”是“借”的意思。)www.xkb1.com 4、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5、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二)说出感悟: 1.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3.小组交流、讨论、并研究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小组汇报、品味语言、教师点拨、研究朗读。 (1)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 “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表演:什么样?狐狸这时心里想什么? “你敢吃我?”怎样读? 课件出示:“你敢吃我?”“你敢吃我?”狐狸再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练习、评议。 (2)感悟第3自然段: “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是说话时什么语气? 指明朗读、评议。 (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说的话: 指名读:思考:此时狐狸什么神态?(昂首挺胸、摇头摆尾) 赛读,感悟狐狸的狡猾。 (4)表演感悟狐狸的动作神态。新课标第一网 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能说出: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5.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6.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1)自愿结合练习。 (2)带上头饰进行表演。 五、拓展延伸 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仗势欺人 狐狸(图) 借 老虎(图) 的威风 吓跑百兽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1. 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动画片。( 课件出示《鹊蚌相争》的动画片, 学生观看。) 2. 学生思考: 看了这段动画你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问题? 还想知道些什么? 3.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预习。 1. 自由轻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2、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3、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展示互动 1、交流识字方法。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2、出示会认字字卡, 指名认读。组词。 3、交流词语意思及理解词意的方法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学生评价。 5、说课文主要内容。 四、合作探究 1、读读课文, 你认为哪些自然段讲了鹊蚌相争这个故事?(3-6 自然段) 2、精读3-6 自然段。 (1) 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 认为有意思的地方画上“一”, 不说说的词句旁画个“?”。 (2) 学生汇报。 (3) 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 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 想想这一个自然段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这一段有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配上相应的动作吗? ③学生汇报。 ④老师指导朗读。 (5) 学生自主学习4-6 自然段。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①请同学们找出写鹊和蚌争论的自然段, 同桌分角色朗读, 并评一评同桌读得怎么样? 练一练争取让自己读得更好。 ②自己读读第4-6 自然段, 想想还有什么不说说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同桌讨论讨论, 还是弄不懂就作个记号,待会儿提出来, 大家解决。( 说说: 摆脱、毫不示弱、相持不下、毫不费力等。) (6) 学生汇报。 (7) 齐读第3-6 自然段。 (8) 试试看, 自己能绘声绘色地把《鹊蚌相争》讲给大家昕吗? 3. 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 其实这篇课文还藏着一个故事, 聪明的孩子们快找一找吧!(1 、2 、7 、8 自然段) 4. 请想读的同学自由地读读第1 、2 、7 、8 自然段, 想想故事里都讲了什么? 比比谁说得最棒! 5. 你知道苏代为什么要对赵王讲这个故事吗? 五、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 1. 自由读读全文, 读了这个故事, 你知道了些什么? 2.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在生活中你见过类似鹊蚌相争的事情吗? 六、达标测评 1、听写生字、词语。 2、讲述两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板书设计 鹬:立刻 啄 鹬蚌相争 互不相让 打鱼人得利 蚌:急忙 合 | 个人修改 | ||||||
教 后 记 |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