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2-26 20:59
标题: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工作单位:文昌市会文镇冠南小学 学科:数学 姓名:黄世杨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60~62页,练习十一部分练习。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对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单位“1”这个概念的理解上进行了微调,将原先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这项内容调整为比较符合认知习惯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通常用单位‘1’表示”。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过程目标:
①让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
②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分数的产生,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具准备: 图片若干、米尺一把、课件一套
五、教学过程
(一)分数的产生
1、师:上课开始,老师想和同学们做一个游戏,哪位同学愿意上来配合一下?……老师手里拿着一把米尺,这把米尺的长度是1米,现在用这把米尺测量这位同学的身高,(用米尺测量)是1米吗?2米?用“米”作单位,这位同学的身高能不能用整数表示?为了准确表示测量结果,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如果用这把米尺测量我们讲桌的长度呢?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2-26 20:59
2、谈话:我们今天遇到的这种情况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3、谈话:不单在测量物体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数能用整数表示吗?把一块月饼、一包饼干平均分给两人呢?
4、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分数)
因此,分数是人们为了适应生活和工作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并且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测量学生的身高、讲桌的长度,让学生亲身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从而真正感受和体验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是随着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分数的意义
教师: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了几分之一,你能说出几个具体的分数吗?
(生说以前学过的分数)
师:请看小黑板,完成填空(说出每份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可以把一个饼,也可以说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条线段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如一个班的人数,一堆苹果的个数,一批货物的吨数等,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引导学生看图填空,完成第一个图,然后让学生说一说1/4表示的意义,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二个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图把4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第二个图把6只熊猫看成一个整体,归纳出一个整体。
归纳:看来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物体拿来平均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拿来平均分,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课件: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同时板书单位“1”)
由于单位“1”包括的内容很多,很广泛,因此在“1”的上面要加上引号。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2-26 20:59
(1)练习:指出图中的单位“1”。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对。单位“1”既可以指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指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指着黑板),还可以这样理解: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比如把15张桌子平均分成5份,单位“1”就是指15张桌子,把全班同学们平均分成10组,单位“1”就是指全班同学,把100克巧克力平均分成4份,单位“1”就是指100克巧克力.
(2)、概括分数意义
小结:我们把用来平均分的整体用一个词概括叫做单位“1”,用来平均分的份数也用一个词来概括叫做若干份,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也就是分数的意义。(板书:分数的意义)
2.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
3 ……分子
─ ……分数线
5 ……分母
学生: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设计意图: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来表示是学生的旧知,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抽象概念与一个物体的“1”联系起来,引出单位“1”的概念是新知。学生对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理解就一下子变得形象直观了。接着创设情景让学生多角度地感知分数与单位”1”的相依性,从而“悟”到分数的意义。]
3.完成课本第62面的做一做。且订正。
4、教学分数单位:
(1)谈话:同学们真会学习!回想一下:自然数有哪些计数单位?876里包含哪些计数单位?分数也有计数单位,叫分数单位。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2-26 20:59
(2)、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说出上面“做一做”中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他们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4)、指出: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5)随意说出分数,让学生说出它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整数的计数单位引入分数单位的学习,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又在不知不觉中为新知的构建架设桥梁。就地取材,马上指出“做一做”分数的分数单位,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
(三)、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直线上的点。
2、练习十一第1、2、3、4题
3、判断下面阴影部分面积占全图的几分之几(见课件)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具有层次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难的题目就难不到大家。
(五)、课后反思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而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因此,课中我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值得改进,老师们也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比如:教材分析不够深,学生单位“1”找不准。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把握不够准确,教师不敢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不多,其实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主创造出分数,自己先谈谈对分数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适时点拨,归纳总结。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