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6-6 10:44
标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
新课标二年级数学备课培训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1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对于整数的认识,整个小学分4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一年级上学期,学习20以内各数的认识;第二阶段:一年级下学期,学习100以内各数的认识;第三阶段:本学期,认识万以内的数;第四阶段:四年级上学期,亿以上大数的认识。在这四个阶段中,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主要内容。因为这一阶段的认数,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如:数的表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数位、各个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值等,学生也将认识从“一”到“万”的计数单位,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数级。它不仅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非常重要的素材。

  主题图呈现了体育馆中的座位图,并通过小精灵的问题让学生猜猜有多少个座位,由此可以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还有比100大的数,激发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兴趣,为引出认识万以内的数作准备;

2.使学生在现实的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10000有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

3.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估计意识;

4.体会到生活中经常用数来表达和交流,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例1是在学生掌握了计数单位“一”“十”“百”及其关系的基础上编排的,重在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体会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数(shù)来源于数(shǔ)。因此,学生认数离不开数数的过程。教材在编排上,特别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10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操作数小立方体的活动,经过将一个个的小立方体结构化,借助计数单位 “一”“十”“百”数数,既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又体会十进制。

  “做一做”在学生已有数数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一个一个地数(前两题)、一十一十地数数,用以突破学生数数时的难点。同时,也可以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再次感受十进关系。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千”;难点是学会1000以内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突破遇到拐弯时下一个数是多少,理解十进制,培养数感。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6-6 10:45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1.认识计数单位“千”,直观认识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突破建议:

  (1)回忆前面学习的旧知: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课件出示大量的结构化的小正方体,提出:如果再一个一个地数或者一十一十地数,还合适吗?从而引出可以一百一百地数,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建立“千”的直观模型。

  (3)利用计数器一百一百地数出一千。使学生从直观到半直观半抽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意义,理解十进位制。

  2.学会1000以内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突破遇到拐弯时下一个数是多少,理解十进制,培养数感

  突破建议:

  (1)复习100以内的数数,利用计数器重点复习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并说一说理由。

  (2)从100开始,借助计数器,一个一个地数,提醒同学应该在哪个数位上拨珠,一边拨,一边数。重点理解109、119、129……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找到个位是9的数接下去数的规律。任意说个位为9的三位数,让学生接下去数。

  (3)说说199后面的一个数是几,你是怎么想的。然后说出299、399、499……后面的一个数,找到个位十位都是9的数接下去数的规律。

  (4)出示整百整十数,让学生十个十个地数;出示整百数,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变换数数的形式,突破教学难点。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6-6 10:45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2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例2是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而教学读数和写数。此外,还特别突出数感的培养。具体来说,本例题的编排分为4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呈现了问题和点子图,既引出让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又使学生感觉到图中的点子密而多,所以这个数应该比较大。

第二个层次:呈现了学生用计数单位“百”去圈的过程,圈了2个“百”,与剩下的3个“十”和5个“一”合在一起得到点子数──二百三十五。

  第三个层次:要求学生用齐性的、直观结构化的小棒表示出这个数,清楚地看出数的组成,。

  第四个层次:对照小棒图,在齐性、结构化的计数器(带数位)上拨珠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

  本例题从问题出发,从直观到抽象,既体现了读、写数的必要性,又理顺了知识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读、写数的方法。

  “做一做”安排了两个题目巩固数的组成、写数的知识。完成第2题时应注意突出四百、六百零五和二百九十这3个有零的数的写法,以突破写数难点,为后面总结写数的方法积累经验。

  例3通过让学生对照数轴数彩点并有所发现,达到如下3个目的:一是使学生经历用“百”数较大的数的过程,加深对计数单位及其之间关系的认识;二是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示和描述1000,加深学生对1000这个数及“千”这个计数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三是以彩点图使数轴直观化(数形结合),进一步认识数轴,体会数序,同时提供后面练习的素材。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数的组成;难点是培养数感。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6-6 10:45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1.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数的组成

  突破建议:

  (1)呈现很多排列整齐的点子图。让学生亲历数数的过程,感觉点子密而多,数比较大,一个一个或者一十一十地数不合适,更适合用“百”去数,通过圈一圈,让学生了解这个数是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借助摆半结构化的小棒的操作,让学生体会235的组成。

  (3)对照小棒在带数位的计数器(直观的数位表)上拨算珠,与操作小棒相对比,体会一个算珠放在不同的位置上,可以实现以一当十、以一当百的飞跃,从而使数位的知识更直观化。

  (4)学生对照带数位的计数器写数和读数,体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的方法: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读数、写数都是从高位起,哪个数位没有就用“0”占位,中间的0要读,末尾的0不读。

    2.培养数感

  突破建议:

  (1)借用彩点图让学生充分数、圈、填,感悟1000有多大。

  (2)呈现数轴,通过填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千”与百、十的关系。如:1000里面有10个百,有100个十,900再填100就是1000,在数轴上如何快速地找到560、730等等,培养学生的数感。

  (3)出示练习十六第4题的蜜蜂图,先估一估,然后找到合适的方法数一数(10只一圈,10个小圈再圈成一个大圈);第5小题的格子图,给三百六十八个小方格涂上颜色,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6-6 10:46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3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例4是根据《标准(2011)》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算盘,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体会其直观形象、体现数位特征的特点;会用算盘表示数,深化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用直观图展示了算盘的结构,给出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说明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让学生体会古人“以一当五”的创举。第二层次是在算盘上表示数,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确定个位档及其他数位档的方法,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常用的,一般把最右边的一档定为个位,向左数第二档是十位……引导学生建立数位图的表象;第二步是在相应档位上拨珠靠梁表示数,使学生知道1~4各数用下珠表示、5用一颗上珠表示、6~9各数以上珠和下珠共同表示、0用空挡表示,最后实现用算盘表示数与读、写数的转换。

  教材中没有介绍拨珠的指法,但教师在进行示范时指法应该正确,边拨边说自己用什么手指拨珠的:通常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协同拨珠,拇指把下珠往上拨;食指把下珠向下拨。中指把上珠向下和向上拨。这些不严格要求学生掌握。

  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算盘的知识,为教学做准备。结合“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数学发展史,促进学生的理解。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算盘,并能用算盘表示数。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6-6 10:47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3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1.认识算盘

  突破建议:

  (1)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关于算盘你都知道些什么。如:算盘是由框、梁、档和上下珠组成的,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等等。

  (2)补充学生介绍得不全面的部分。

  2.用算盘表示数

  突破建议:

  (1)教师拨1~9,注意指法的运用。学生读一读,能一眼看出分别是几。

  (2)教师说任意一位数,学生拨。

  (3)在算盘上确定个位,然后找出相应的其他数位,再按要求拨出两位数、三位数。重点强调个位或者十位为0的情况怎么拨。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6-6 10:49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4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主题图呈现了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图及相关数据,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例5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以小方块为素材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第二个层次以计数器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由此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认识计数单位“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用小方块和计数器两种素材数数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计数器(齐性、逻辑结构化的学具)比小方块(齐性、直观结构化的学具)更抽象些,也更能看出千位、万位上数的意义,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这样安排,体现了知识逐步抽象、概括的过程。

  整理数位顺序表的活动,进一步明确数位顺序,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做一做”在学生已有数数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数,用以突破学生数数时的难点。同时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再次感受十进关系。

  例6的编排思路与例2类似,在数数的过程教学100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注重数感的培养。其编排分为4个层次。其中前两个层次编排在教科书第197页。第一个层次呈现了问题和彩星图,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很大,需要用较大的计数单位“千”来数数,培养数感。第二个层次让学生经历用计数单位千、百、十、一数数的过程,合起来是二千四百五十八颗星星,从而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体会到计数的本质——用计数单位来数并用加法相结合来表达。第198页编排的是后两个层次,第三层次是数直观结构化的小方块,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数的组成并表达出来;第四个层次让学生在更为抽象的计数器上表示出数,使学生对照小方块图,直观地看到各数位上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数感,同时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做一做”第1题结合实际生活中直观结构化的素材,让学生用不同计数单位计数,并用加法相结合进行表达,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及数的组成的认识。第2题让学生借助计数器表示出数,再说数的组成,相对降低了练习的难度。因为计数器能直观地体现位值思想,表示出数位,为学生后面进行读数、写数积累基本的经验。

  修订后的教材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在编排上体现了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的认知过程,如:以数彩星的活动为起点,让学生充分地点数;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计数方法的理解;再通过小方块、计数器逐步抽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万”,掌握数的组成;难点是学会10000以内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突破遇到拐弯时下一个数是多少,理解十进制,培养数感。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6-6 10:49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4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1.认识计数单位“万”

  突破建议:

  (1)回忆旧知: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课件出示大量的结构化的小正方体,提出:怎样数最合适?得出:10个一千是一万。建立“万”的直观模型。

  (3)利用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出一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意义,理解十进位制。

  2.掌握数的组成

  突破建议:

  (1)将直观结构化的小正方体按计数单位分类,学生能较快看出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将这个数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理解各数位上数的含义。

  (3)将这个数写成各部分相加的形式,如:2458=2000+400+50+8

  3.学会10000以内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突破遇到拐弯时下一个数是多少,理解十进制,培养数感

  突破建议:

  (1)复习1000以内的数数。重点说一说109、119、129……后面一个数以及199、299、399……后面一个数分别是多少?

  (2)利用知识的迁移,从1000开始,借助计数器,一个一个地数,提醒同学应该在哪个数位上拨珠,一边拨,一边数。重点理解1009、1019、1029……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总结个位是9的数接下去数的规律。任意说个位为9的四位数,让学生接下去数。

  (3)从1000开始,让同学同桌讨论,个位十位都是9,如1099、1199、1299……的后一个数是多少。

  (4)说说1999后面的一个数是几,你是怎么想的。然后说出2999、3999、4999……后面的一个数,总结个位十位百位都是9的数接下去数的规律。

  (5)出示四位数的整十数,让学生十个十个地数;出示四位数的整百数,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变换数数的形式,突破教学难点。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6-6 10:49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5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例7以数的组成为基础,借助计数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其中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是教学的重难点。

  在呈现方式上,例7注意体现了“数”与“位”的关联,表现为:首先让学生说出各数的组成,把数与所在数位的计数单位连接起来;其次,给出的数与计数器对照呈现,并使每个数字对应相应的数位,清晰地展现了每个数位上计数单位的个数。这样建立关联后,学生很容易就能够读出数,如:千位是3就读三千,百位是7就读七百,十位是4就读四十,个位是5就读五,合起来就是三千七百四十五。

  在编排层次上,注意从一般数(3745)读法的探究到特殊数(2080、6009中间、末尾有0的)读法的掌握,帮助学生建立数与位的对应,并重视在比较中初步进行读数方法的总结。明确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2个0,只读一个0;末尾的0不管有几个,都不读。

  “做一做”巩固数的读法,题目要求逐步提高。与例题相比,第1题没有计数器的直观支撑,第2题也不先说组成了。

  例8利用计数器,教学万以内数的写法。具体编排可以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用计数器表示数,以此清晰地展示数的组成,便于学生直观地写数。第二个层次是对照计数器写数,进而使学生明确写数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结合具体例子,总结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实现数学上的提升。

  写数的内容也体现了由一般数(1342)到特殊数(3069、7001、2700、10000)的教学层次,便于学生把握写数的本质——写的是计数单位的个数,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用0占位。

  “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直接写数,提高了写数的要求。第2题引入了数轴,既使学生能够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对数的大小有初步的感知,培养数感,又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轴,为后面认识近似数作了铺垫。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万以内的读数与写数。难点是有0的数的读法与写法。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6-6 10:49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5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1.万以内的读数

突破建议:

(1)出示一般数,如:3745,先在计数器上拨出,说说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表示的意义,从高位起挨顺序读出,然后连起来读一读。

(2)出示特殊数:第一种是末尾有0的数,如:2340、3600、4000,尝试读一读。让学生说一说这些0你读了吗?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再总结出:末尾的0无论几个都不读;第二种是中间有0的数,如2042、2402、2002,学生尝试读一读,总结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中间的0要读,连续的0只读一个。

(3)开火车读一读下面的数。

一般数:2458、3516

中间有0的数:3056、7508、2002

末尾有0的数:5680、2300、4000

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3030、6060

2.万以内的写数

突破建议:

(1)先将数的读作按照计数单位划分,如:(一千)( 三百)( 四十)( 二),然后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再在计数器上拨出数,最后对照计数器将数写下来。

(2)总结写数的方法: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写几……

(3)重点理解有0的数的写法。比较:六千三百、六千零三十、六千零三这几个数“三”所表示的意义,应该分别写在哪一位。总结出:中间或者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6-6 10:49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6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例9是借助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比较数的大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情境图中的素材十分丰富,涵盖了数的大小比较的3种情况:一是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二是最高位上的数不同、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三是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要看次高位,次高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否则继续比下去,直到比出大小。

  在比较的过程中,教材不再借助直观,而是注重借助学生的交流呈现比较方法的道理,如比较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时,借助中间数的计数单位比较,说明位数多的数大的道理(940是三位数,不够一千;1899是四位数,超过1000);位数相同,最高位不同时,以最高位上计数单位的个数比较,说明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的道理,进而为第三种情况的比较作好铺垫;第三种情况则体现了开放性,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由比较,同时根据具体例子总结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学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6-6 10:49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6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学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突破建议:

   (1)复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是怎么比较的。

11与9   89与100

小结:位数不相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少的数就小;

56与61   74与75

小结: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十位)比起,最高位上的哪个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相同,再看次高位(个位),次高位上的哪个数大,这个数就大。

  (2)利用知识的迁移学习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第一层次:数位不同                940与1899

     第二层次:数位相同,最高位不同   1350与2365

     第三层次:数位相同,最高位相同   1899与1350   2688与2689

  (3)易错题的训练

2895与2859     3010与3100    1050与1500

  (4)( )里最大能填几?

( )820<7720                 35( )2<3851

( )426<7429                 6876 >( )000

    分析:( )820 < 7720与( )426<7429 这两题需要对比,同样不等号右边的数千位都是“7”,而第1题的( )中填“6”,第2题的( )中却填“7”,需要说明理由。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6-6 10:50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7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例10教学近似数。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近似数和准确数的概念,但对这部分知识并不陌生。近似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其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从教学角度讲,它又是培养数感的重要途径,也是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学时应予以重视。

  教材没有直接给出近似数的概念,而是通过在实际情境中对比关于参赛运动员人数的两种不同说法,让学生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感受近似数方便、好记的优点,突出了近似数的现实意义,体会到近似数的价值。

  在这里,教材以竖线直观地展现了9985的近似数是10000的道理,同时也直观地说明了找到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即看这个数接近哪个整千、整百数等。

  “四舍五入”法不宜过早介入。

  “做一做”仍然通过现实情境巩固学生对近似数的认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幅图中学生写出的近似数可能不止一个,3200或者3000都是可以的。借此也可以使学生体会3000这个近似数可能是很多准确数的近似数,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找到准确数的近似数,感受一个数可以是多个精确数的近似数,一个精确数有时也可以不止有一个近似数。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6-6 10:50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7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1.找到准确数的近似数

  突破建议:

  (1)出示问题情境。

  播音员:有9985名运动员参加本届全运会。

  观众:接近有10000人。

  说一说两人关于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一个是准确数,一个是近似数,近似数的特点是离准确数近,方便、好记。)

  (2)利用数线标出准确数9985的位置,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它与9000与10000的距离,掌握寻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感受一个数可以是多个准确数的近似数,一个准确数有时也可以不止一个近似数

  突破建议:

  出示问题:

  201班为地震捐款1992元,约是(   )元。

  202班为地震捐款2006元,约是(   )元。

  203班为地震捐款2023元,约是(   )元。

  小结:一个数可以是多个准确数的近似数。

  出示问题:小明家的电脑的价格是4188元,约是(   )元。  

  (1)让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

  (2)学生汇报,出现两个答案:4000或是4200。

  (3)学生判断答案是否都正确,说一说理由,加深对近似数的理解。

  小结:一个精确数有时也可以不止有一个近似数,既可以是整千数、也可以是整百数,只要离准确数近,且方便、好记就可以了。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6-6 10:50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8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同时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作准备,教材编排了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例11教学不进位、不退位的整千数的加法口算,并呈现了两种算法:一是利用数的组成及数的意义得到结果;一是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到结果;也可以是想小棒或者计数器等。教师要在充分尊重每个学生想法的基础上组织讨论、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整千数的减法则自学,给学生探究留出了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

例12教学进位、退位的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它们都可以化为20以内的加减法。教材以加减法对比的方式呈现两组算式,方便学生掌握算法。在算法上则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与类推自己解决问题──归结为20以内的加减法。这里不进行计算法则的表述和记忆,重在让学生经历计算过程、理解计算方法。

“做一做”第1题以加减法对照的方式呈现,方便学生掌握算法。第2题用加减法解决整百、整千数的简单计算问题,强调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整百、整千数的不退位与退位加减法,难点是整百、整千数的退位加减法。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6-6 10:50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8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1.整百、整千数的不退位加减法

突破建议:

(1)出示问题情境:一台彩电1000元,一台冰箱2000元,要买这两样家电一共要花多少钱?

(2)列式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000+1000=3000(元)

方法一:利用数的组成,2个千加1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

方法二:利用类比,因为2+1=3,所以2000+1000=3000。重点理解为什么2和1可以相加,渗透“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3)利用相同的信息,提出减法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4)练习。

     200+600=    300+400=   1000+5000=    4000+4000=

     2.整百、整千数的进位退位加减法

突破建议:

(1)复习旧知。

     出示8+5=( )

利用数的组成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8个一加5个一是13个一,就是13。)

你能将这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减法算式吗?

13-5=8    13-8=5

(2)利用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

     出示80+50=( )

你能根据数的组成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将这个加法算式也改写成两道减法算式。

(3)放手让学生解决800+500及1300-800,解决减法算式既可以根据数的组成也可以根据减法与加法的关系,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4)让每个学生自己尝试写一道整百、整千数的进位加法算式,然后改写成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同桌交流后再汇报。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6-6 10:50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9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例13是解决问题的内容,教学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之所以将估算教学的起点安排在这里,有下面几个原因:一是学生在这之前学习了近似数,有了进行估算的知识基础;二是学生现在接触的数都比较大,现实中有估算的必要;三是学生还未学过万以内数的计算,不会出现先精确计算再为估算而估算的现象;四是将估算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体现其现实意义。

  教材创设了“用500元买两件商品够不够”的问题情境,呈现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其中“怎样解答?”环节以两个学生的对话形式呈现了两种策略:一种是列式后不会精确计算;一种是直接用估算解决问题。后者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应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所谓“合适的方法”即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想一想”的问题用于巩固。虽然取近似数时的具体方法不同,但突出了以能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进行估算的原则。

  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找到一个数的近似数,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6-6 10:50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9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找到一个数的近似数,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突破建议:

  (1)创设现实情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妈妈去超市买一部电话和一个电吹风,电话的单价是358元,电吹风的单价是218元,妈妈带了500元钱够吗?

  (2)学生思考:要想知道钱带的够不够,得先知道什么?(要先知道买这两样物品需要多少钱?)

  (3)根据数量关系列式:电话的价钱+电吹风的价钱=要付的钱

  (4)我们学过这样的三位数的加法计算吗?(没有)那我们刚学过什么样的?(整百数的加法计算)你会把它们转化一下,也能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出找近似数)

  (5)你们觉得这个数怎么估比较合理呢?(我们就光看百位,十位和个位的数都不看,它们的和就已经是500了。)那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两个数估成300和200,都往小里估,它们的和都已经达到500了,那实际的总价钱会怎么样?(肯定超过500。)所以说妈妈带500元钱是不够的。

  (6)检验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方法一:用500元先来买电话300多元,剩下100多元,而电吹风200多元,肯定不够;

  方法二:用500元先来买电吹风200多元,剩下200多元,而电话300多元,也不够。

  (7)如果妈妈带的是700元呢,够吗?

  引导学生把358和218都往大了估,估成400和300,往大了估也没有超过700,说明带的钱够了。

  体会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唯一的,估算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目的是为了帮助解决问题,并以此为标准调整自己估算的方法。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