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教育影响关系的需求。
教师是学校的“教育者”,“教育”就是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任何人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总会通过各种途径对他人的态度,知识,技能及思想品德产生影响。因此,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自己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和使命。必须具有必要的能够促使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任务或使命的知识。
“学习者”---学生,如果还像传统教育中那样被看成是比较被动的存在,是纯粹“接受教育者教育”或“被教育者教育”的人。这也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发生在教育对象身外,并由教育者施加于教育对象身心的某种事情。这种看法在逻辑已经是说不通了,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要知道“学习者”----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征:第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即使两个人在学习目的的表达方面相同,也未必有着同样的理解和同样的理由;第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并由此影响到各自的学习兴趣、能力和风格;第三,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因此,进行有效学习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第四,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教育工作的全部要旨就在于教育者充分和有效地利用教学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这个媒介来直接促使学习者的最大发展,以合适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并促使他们的有效学习与积极发展。这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和要求非常吻合。
作为高年级的英语教师,笔者根据教材与学生学习的需求,认真深入研究任务型教学,积极探索和实践任务型教学,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对任务型教学的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使任务型语言教学更加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并且延伸到课外作业。在实践中总结出使用任务型语言活动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教与学的目标更为明确,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
组织开展任务型语言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更加明确所进行的教学任务是为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巩固或运用什么语言来服务于活动中。而学生也更加清楚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需要使用那些语言材料。在进行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好任务,不断地查找,询问,聆听,记录等,逐步学会如何广泛获取信息,有效交流信息,并综合汇报结果等各种形式的能力。学生也能够在任务型活动中逐步获得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统计、归纳总结等学习策略,这就是教学工作最终的目的:一名教师无论教什么学科,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最终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在学习PEP小学英语五年级recycle 1时,第一个read and write的对话,对话并不长,简单几句话,但我觉得它的可延伸度很大,在教会学生读之后,我立刻提出要学生用学过的语言进行“扩充对话”的活动。第一次汇报时,我发现学生只会在对话后面加询问老师爱好,生活习惯等,后来我再引导他们思考,从日常的一些很普通的交流话题,如见面打招呼,询问名字,天气等方面来想,使他们在对话前面增加了很多话题语言,而在对话后面除了增加了询问老师个人的,还指导优生想出一些询问老师的朋友或亲戚的话题语言,如:What’s your mother like? What’s your father’s favourite colour?等。学生完成的效果非常好,通过扮演角色、根据设置好的情景进行对话交流并写下新组成的对话。学生对新学的内容牢牢地记住了,复习了很多已学的知识,而且学会了让自己进步的策略。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5 12:31
学生的好胜心驱使他们主动与同伴合作,努力去完成好各项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这比传统的要求学生只是一般地背,读,抄等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味性,学生更加乐于去做去学,学习效果更显著。另外,教材中很大一部分任务型语言活动要求学生在同桌或小组中,甚至在全班范围合作进行,如: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学习家务活并能介绍自己在家能干的事情。在A部分的let’s talk下面有个调查表,我提出任务,要求学生用新学习的句型和动词短语,小组合作问组内成员能做的家务活,并鼓励学生在四年级的课本上找出已学过的有关家务活的动词短语,在汇报时看看哪个组最能干,在家里最帮得上做家务的。学生非常积极地去查找四年级书本上出现过的家务活短语,如:make the bed, set the table, wash the clothes等等,为了自己组能够获胜,每一组都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发言,查找和记录。
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提升语言的综合运用。
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使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具有真实性、可操作性和贴近生活的活动,也就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交流的机会,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也不断增长。同时,在真实和模拟得非常真实的活动中,所运用过的语言印象深刻,不容易被遗忘,学生能记住的语言信息量越多,交际的能力就越强。学生每次完成不同话题的活动之后,不但训练了新的语言,已知的语言也得到复习与巩固。所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升。一些优秀的学生甚至达到灵活运用语言,想出创造性的语言。在我的课上,我通常有课前五分钟的小组表演活动,只要是让每个组派出成员来,表演他们自己编写的对话,小歌谣等。这是一个课外任务型活动的汇报环节。这个活动学生完成得非常好,特别是第四小组的两个组长,他们每次表演的对话都是综合了各个单元,甚至是三、四年级和从课外书上找到的语言材料,编写出来的篇幅比较长和故事性很强的对话,使得全班同学都羡慕不已。在他们的影响下,其他小组也在不断的进步,编写出内容丰富的有创意的对话来。
综合以上所述,让笔者想到“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只要选择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习的对象相符,使用的方法能发挥出教材的最大作用,使学习者“乐于学”,有效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形成好的习惯和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就是教学最理想的效果,也是最应该达到的目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途径既然能在五年级的教学中产生这么好的教学影响,我们应该让它好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使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