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 | 导入,明确课题。 在晚明时期,曾一度涌现出以李时珍为代表的一批取得重大突破的科技巨匠。他们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什么成就?体现出来哪些时代特点?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批科技群英?让我们走进晚明,去近距离感受近代前夜这些巨匠的风采。 | 明确课题,为学习做准备。 | 明确课题,直接导入,开门见山。 | ||||||||||||||||||||||||||||||
环节1:知识梳理(主要科学家及其成就) | 1.引导学生阅读,完成表格。
2.在学生展示环节,适当补充材料。 ①《本草纲目》及李约瑟评价 ②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③《天工开物》及儒莲、李约瑟评价 ④徐霞客及丁文江、李约瑟评价 | 1.阅读教材P18-20和图册P27,自主完成表格。 2.小组交流,互评互判。 3.全班展示,归纳总结。 | 关于晚晴主要科学成就,一则教材叙述较详尽,一则学习目标仅限于“知道”,所以由学生自主完成表格,完成知识梳理。在此基础上组内交流、全班展示,归纳总结。教师在启发中引导学生关注:①对学术价值的评价;②中西学习借鉴。 | ||||||||||||||||||||||||||||||
环节2:分析探讨 | 问题1:根据填写完整的《晚明主要科学家及其成就一览表》,分析归纳:这些科学成就有什么特点? 问题2:晚明时期,中国传统科学发展为什么如此璀璨? 问题3:结合图册P27《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小组探讨:为什么晚明之后中国科技的发展落后于世界? 补充材料:许倬云《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如果17世纪的中国小型科学革命能够继长增高,我想中国的科学发展可以喝欧洲齐头并进。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没有经济基础,而在于明朝的政府太专制了,清朝的政府更加专制,遂将精神的活动完全抹煞了。 | 1.完成问题1。师生共同归纳:①农工医药领域,注重实用②重视科学实验和考察 ③注重运用数理方法 ④中外借鉴,相互学习。 2.完成问题2。师生共同归纳:①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 ②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科学知识;③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和科学追求 。 3.小组合作完成问题3,交流互动,展示完善。 | 不去分析这些科学成就的特点、辉煌的原因就无法理解所谓“群星璀璨”其实是中国传统科学的“回光返照”,我们离近代科学革命越来越远了。不去探讨这三个问题,我们就无法理解近代中国在科学上的落后。 | ||||||||||||||||||||||||||||||
巩固提升 | 1.结束语:晚明时期, 中国古代科技是自宋代以来的又一个鼎盛时期。他们的成就甚至可以与同时代的西方科学家如哥白尼、达尔文等相比。代表成就如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都是世界领先水平的科学巨作。 2.同步训练 | 完成同步训练 | 精选练习,当堂巩固 |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