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 (5分钟) | 出示“当今世界 社会主义国家”和“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比地图 提问:从图上你看出了什么?” | 生:“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大大减少了,东欧版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 |
新课教学 (30分钟) | 走 进 东 欧 剧 变 | 疑惑一:二战后,东欧各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出示当时东欧一位领导人语录──我们不应该奴隶般的模仿外国人的模样) 疑惑二:东欧各国如何进行改革? (以捷克斯洛伐克改革为例──“布拉格之春”) 疑惑三:东欧各国改革的结果如何? (出示表格“二战后东欧各国的外债”) | 解疑一:结合已学 “奴隶般”—东欧各国在二战后受控制; “外国人”—苏联; “模样”—苏联模式 (得出结论:改革的原因是苏联模式不符合东欧各国的国情) 解疑二:阅读卡 政治上: 经济上: (得出结论: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却被 莫斯科寒流中断) 解疑三:观察表格 (得出结论:各国改革成效不大,外债严重,社会危机加深) | 1.通过呈现三个疑惑,引导学生积极从相关的地图、图片及文字资料,学会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其进一步解决问题能力 2.层层疑惑,让学生一步步去探索真相,使他们了解东欧剧变的背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
探 究 东 欧 剧 变 | 1.呈现图5-37,剧变后的东欧,思考东欧剧变,“变”体现在哪些方面? 2.呈现材料:陈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的一段文字 | 1.观察地图:变体现在版图的变化(德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社会制度的变化(实质) 2.概括材料:东欧剧变的原因:历史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 这部分的内容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培养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能力,以及学会分析概括东欧剧变的实质和原因 | |
揭 秘 苏 联 解 体 | 1.呈现“苏联生命周期表”──1985年手术指的是什么?手术的结果如何? 2.呈现图3-39“八一九事件” | 1.阅读p2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治上、经济上、对外关系上) 2.看图:改革的结果是苏联日益动荡,爆发了“八一九事件” |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成了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 |
感 悟 苏 联 解 体 | 1.呈现“苏联生命周期表”──1991年死亡指的是什么事件? 2.呈现图5-40“独联体”国家 3.视频资料苏联解体 4.小组合作,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 | 1.观察地图:1991年,独联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解体 2.观看视频,感受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降落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组长汇报 | 1.通过影视资料还原1991年苏联解体的过程,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曲折性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 |
课堂延伸 (3分钟) | 以史为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我们国家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 |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讨论,各抒己见 | 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联系热点知识 | |
课堂小结 (2分钟) | 伴随着东欧的风云突变,苏联走向了解体,宣告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终结,也宣告了两极格局下冷战落下帷幕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