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习题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5-6-11 13:23
标题: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习题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1.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 )
①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④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没有起到任何抵制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895年由_________、梁启超发起的“__________”,拉开了_________ 运动的序幕。
3.__________ 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他译述的《___________》,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4.1898年,________宣布变法,史称___________。由于变法前后持续103天,因此又称__________。
5.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 “公车上书” B.创办《中外纪闻》
C.保国会的成立 D.成立强学会
6.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维新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
①推翻清朝统治 ②发展资本主义 ③救亡图存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7.戊戌变法的诸项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是( )
A.发展农工商业 B.开放言论
C.废除八股文 D.开办新式学堂
8.“表示甘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9.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代表的政治派别是( )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顽固派 D.革命派
10.戊戌变法时的皇帝是( )
A.道光帝 B.乾隆帝
C.光绪帝 D.慈禧太后
11.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为( )
A.商鞅变法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光绪维新
【参考答案】
1.C 2.康有为 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 3.严复 天演论 4.光绪帝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5.A 6.D 7.A 8.C 9.C 10.C 11.C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5-6-11 13:23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1.康有为发动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联名上书的事件发生于( )
A.1894年 B.1897年 C.1895年 D.1898年
2.在百日维新的法令中,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是( )
A.训练新式军队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3.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杀害了倡导维新变法的六位人士,其中有(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4.曾在维新变法期间译述了《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龚自珍 D.严复
5.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同治帝
6.青岛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留下过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名人故居众多,位于青岛市区的康有为故居就是其中之一。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是康有为发起的( )
A.洋务运动 B.甲午战争 C.“公车上书” D.武昌起义
7.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废除了科举制度
B.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C.建立了北洋海军
D.促进了思想启蒙
8.阅读下列材料: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
请完成:
(1)“有心杀贼”中的“贼”指的是什么?
(2)他为什么会感到“无力回天”?
(3)此遗言表达了谭嗣同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教材中引用了他的一句名言是什么?从中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4)他所参加的变法名称是什么?
(5)在戊戌政变当日,谭嗣同本来有机会可以逃走,但他不愿逃走,表示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最终就义。有人认为,谭嗣同应该逃走,以便日后再图维新事业。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
9.阅读下列材料:
“物竞者,物争自存也;天择者,存其宜种也。”——严复
请完成:
(1)上述引文出自严复译著的什么著作?
(2)严复生活在哪一时期?
(3)你认为这一著作的出版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C 6.C 7.D 8.(1)慈禧太后、荣禄、袁世凯等封建统治阶级。(2)因为戊戌变法失败了。 (3)表达了谭嗣同痛恨当时的社会,但又无能为力的悲愤心情。教材中引用了他的一句名言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们应该学习他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4)戊戌变法。 (5)(此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无论坚持哪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 9.(1)《天演论》。 (2)维新运动时期。(3)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