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2015年新教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下载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8
标题: 2015年新教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下载
      本套2015年新教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下载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资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下载方法:直接点击下面的教案附件,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即可使用!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zip (564.42 KB, 下载次数: 5213)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8
连加、连减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根据连加、连减算式主动思考笔算过程并用竖式计算,学生用竖式笔算连加、连减,掌握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的笔算方式,并能正确地笔算。
2.学生经历连加、连减笔算方式的思考,计算过程,体会加减笔算在新背景下的应用过程,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培养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
3.学生在主动思考、尝试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学生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主动思考、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自主探究方案:
1.用竖式计算下列算式。
36+47=     80-35=
2.想一想: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试一试。你想怎么算就怎么算,试试看吧!
19+27+26=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家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可以一起学习数学了,有信心学好吗?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笔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板书课题:连加、连减。
三、交流提升
1.同学们对加减笔算的方法还记得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指名汇报。
2.        出示例1.
(1)竖式笔算。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说说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问:求三个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怎样列式?板书连加算式。
通过课前的学习,你是怎么算的?
指名问部分学生说算法。师板书。
指出:这里的连加,要先算19+27的和,再把这个和与26相加 ,所以可以分两步列竖式笔算得数。
出示部分学生作业,连写的完整计算过程。指导学生观察,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意见。
(2)小结方法。
同学们用的两种方法相同在哪里?写法上不同在哪里?
小结:连加笔算,可以分两步写竖式,也可以把竖式像这样连起来写。连起来写竖式算,可以简便一些。
2,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算式。
引导:可以用竖式计算吗?先互相讨论,再用竖式把得数算出来,指名板演。
交流计算过程和得数,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出:连减可以分两步列竖式算,也可以把两步竖式连起来写。一般连起来写竖式,计算过程稍微简便一些。
四、巩固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观察,再在竖式上计算。
交流每一步的得数,说明连加、连减一般像这样把竖式连起来写比较方便。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板演。
根据板演题交流竖式写法和计算过程。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并解答在课本上,指名一人板演。
交流列式和结果,并要求口答。
    提问:根据哪两个条件求的一共摘了多少个?又根据什么求的还剩多少个?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疑问?
2.课堂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其余四小题,第3题。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8

加减混合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主动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算式,学会加减混合的笔算,掌握用竖式笔算的过程,并能灵活应用口算和笔算正确地进行计算。
2.学生经历加减混合笔算的计算过程,体会加减口算和笔算在新背景下的应用,感受知识的综合应用,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发展运算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尝试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时合理选择口算。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用竖式怎样计算?
学生间交流。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2.
(1)列出算式。
呈现例2,让学生说说条件和问题,并连贯地说出三个条件和问题。
提问:怎样列式?师板书列式。
说明:像这样的算式,有加法也有减法,叫加减混合。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2)竖式计算。
(3)提问:想一想,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请小朋友把课本翻到第3页,用竖式算出这道算式的得数。你能行吗?
学生笔算,指名板演。
学生交流竖式怎样算的,明确先算加法,再连着写竖式算出得数。
指出: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一样,可以按计算顺序把竖式连起来写,算出得数。
3.完成“试一试”。
4.出示“试一试”的算式。
学生独立计算。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师板书减法竖式。
讨论:在算出减法得数22后,用什么方法算要方便一些?你是怎样想到用口算的?
指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内容。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里,遇到可以口算的可以不列竖式计算,直接口算得数。
    5.反思。
通过计算这两题,有什么体会和大家分享吗?
按算式的顺序算,竖式可以连起来写,能口算的可以直接用口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分组练习,两人板演。
检查交流,说一说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检票笔算过程。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明白题意:先算加20的得数,再算减6的结果。
提问:这道题你能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可以用口算?
学生口算并在方框里填写得数,然后校对。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明确计算要求,让学生说说每题里哪一步可以用口算。
让学生计算左边一列两题,指名板演。
交流:每题里哪一步的笔算,哪一步用的口算?第二小题的竖式里66哪里来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
提问:根据什么求的第一个问题?再根据什么求的第二个问题?
学生说一说。两个问题间有什么关系?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弄清条件和问题。
请学生想一想:先根据什么求第一个问题,再根据什么求第二个问题?
想好后互相说一说。
再让学生交流想的过程。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疑问?
2课堂作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其余三小题,第3题右边两小题。
(2)“想想做做”第5题列式在课本上。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8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3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练习一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
2.使学生能选择笔算或口算的方法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逐步形成认真计算、追求正确地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练习内容
1.回忆内容。
提问:前两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竖式怎么写要方便一些?什么时候可以用口算使计算方便一些?(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时)
2.揭示课题。
为了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今天我们练习这部分内容。(板书课题)小朋友们要认真地练习计算,并且能用方便的方法时就用方便的方法算。
二.组织计算练习
1.做练习一第1题。
出示题目。
先找学生口算,再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指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是我们学过的口算内容。计算中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直接口算,这样算的比较快。
2.做练习一第2题。
(1)出示题目,说一说可以怎样算。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交流计算过程和得数,分析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情况和原因。
(2)练习反思。
提问: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有什么体会?
指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比较复杂,计算时要认真、细致、算好每一步。两步都要笔算时,算式可以连起来写。计算时还要注意每一步的算式,能用口算时可以用口算,这样可以算得快一些。
3.做练习一第3题。
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学生计算,将得数写在括号里。
交流得数。
引导观察:第一小题得数都是90,请大家观察一下:个位上3个数相加的和都是多少?十位上3个数相加的和呢?
第二小题每条线上的三个数中,都有什么?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4.做练习一地4题。
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三.练习总结,完成思考题。
1.练习总结。
提问:能和同学说说你的练习收获吗?
2.讨论思考题。
(1)出示图:有两行苹果,第一行10个,第二行14个。
提问:从第一行拿几个到第二行,两行个数就同样多?如果第一行只有8个苹果呢?
追问:从比多的部分拿多少到第一行,就能使两行同样多?(一半)
(2)出示思考题。
理解题意。
提问: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只交换两筐?
交流:学生交流怎样想的。在交流中明白不同的想法。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8

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4
教学内容:
课本第6—8页例3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两种物体的数量摆得“同样多”的操作活动过程,学会并能正确地用“多的去掉”“少的添上”或“移多补少”的方法把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
2.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这类问题里大小不同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主动探索并了解把两种不同个数物体摆得“同样多”的不同途径,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初步感受和积累数学学习直观操作活动的经验;初步体验几何直观,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等数学活动,从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反思交流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把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的方法。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12个红圆片、12个蓝圆片和24根小棒。
自主探究:
○○○○○○
○○○○○○○○○○
想一想:要想使两排的圆圈一样多,可以怎么办?
在家里用圆片动动手,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的,揭示课题。
1.出示图:一行苹果一行梨,苹果10个,梨8个,一一对应地排列。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苹果和梨的关系吗?
回答:苹果比梨多2个,梨比苹果少2个。
这句话还能换个说法说一说吗?
引导:苹果去掉2个和梨同样多,梨添上2个和苹果同样多。还可以平果给梨一个就同样多了。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比较两种不同个数的物体,可以先找出同样多和多的两部分,直接看出多了多少或少了多少。今天这节课,就利用这样的经验,来解决把两种物体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体验关系。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出示例3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提问: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
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
学生展示课前探究时想出的方法。
(1)添上4个。(板书:少的补上)
(2)拿掉4个。(板书:多的去掉)
(3)移动2个。(板书:移多补少)
2.整理方法,感悟关系。
引导:我们刚才摆出12个和8个两行彩珠,通过动手操作让两串彩珠变得同样多。你能再看看这里摆得圆片,整理一下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方法吗?(学生说明方法)
指出:刚才两串珠子个数不同,多的一串比少的这串多4个。在少的一串里添上少的这4个,得到的个数就和多的同样多;从个数多的一串里去掉多的这4个,剩下的个数就和少的那串同样多;如果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只要拿出这4个的一半给少的一串,两串就同样多。
3.回顾反思,积累经验。
引导:请小朋友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你有哪些收获?
指出:小朋友有许多学习的收获,特别明白了:动手操作可以很快的解决问题,帮助我们直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有时会找到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经验。
三.组织练习,巩固内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学生摆小棒操作,并根据操作的结果完成填空。
全班交流,说说想的过程。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第1小题。
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学生先填空,再交流结果。
(2)出示第2小题。
引导看图:这两个条形各表示什么数量呢?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追问:明明比大力多20枚邮票,为什么只给10枚后,两人就同样多?还可以怎样使两人邮票的枚数同样多?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追问:求卖掉多少只鸡后,鸡和鸭就同样多就是求什么?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口答第2小题,启发学生想象两盆花排列的样子,并尝试着想象调整盆花的过程。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解决问题。
四.回顾总结,概况内容。
提问:今天学习的是解决怎样的问题?(把两个大小不同的数量摆成同样多的问题)
通过什么活动学会解决这样的问题的?你知道这类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吗?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8

认识多边形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
形,能判断一个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能按要求围出或剪出多边形。
2.学生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践操作等数学活动,
进一步感受分类的思想。积累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体会不同图形边数
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
3.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
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自主探究方案:
    一、摆一摆,填一填。
1.四边形有(    )条边,用小棒摆一个四边形。
2.搭一个五边形,至少要用(     )根小棒。
3. 搭一个六边形,至少要用(      )根小棒。
4.试着搭一个七边形。
二、试一试。
你能在钉子板围出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家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我们知道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边数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
根据一个图形的边数来认识它是什么图形。小朋友有信心认识新的图
形吗?
三、交流提升
    教学例1。
    1.观察图案。
    出示例1的窗格图案。
    让学生说说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图案,再观察窗格上有些什么形状,说
说对这样的窗格有什么感觉。
    指出:这是在我国古代建筑上经常能见到的窗格图案,这样大大小小、
不同形状的图形连在一起组成的图案非常漂亮。这是图形在我国古代建筑
上的应用,你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多聪明、多有智慧!直到现在,还经常用
它来装饰门窗和建筑呢。
    2.分类认识。
    (1)找图形。
    要求:你能从例l这个窗格图案上找出边数相同的图形吗?自己找一
找,把你找的边数相同的图形描一描。
    引导:请小朋友看看你找到的是几条边的图形,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谁来指一指,你找到了哪些图形,各有几条边?(学生互相交流,
教师按学生找的分类画出不同边数的图形)
  (2)认识四边形。
  提问:这里有你认识过的图形吗?(有三角形)
  指出: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在三角形相应位置板书:三角
形),这是我们认识过的图形。
    引导:(指着四边形)老师为什么把这些图形画在一起呢?
    说明:这些图形都有四条边,(教师比划图中的四条边)像这样由四条边
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在四边形相应位置板书:四边形。再集体说一说:
四边形。)
    追问:为什么把这类图形叫作四边形?还能从窗格图案里找到一些四
边形吗?
    想一想,我们认识过的图形有哪些也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什
么也是四边形呢?
    你能画一个四边形吗?试试看。(学生画图并交流画的四边形)
    小结:我们在窗格图案中找到的和画的这些图形,虽然形状不一样,大
小也不相同,但它们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所以都是四边形。长方形和
正方形也都是四条边围成的,所以都是四边形。
(3)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各自判断后交流,并说明为什么三个图形是四边形,而另一个
不是。
    指出:只有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才是四边形。
    (4)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引导:有四条边的图形叫四边形,那么后面这两类图形中每个图形各有几条边呢?你认为应该叫什么图形呢?大家讨论一下。
    交流:你认为这两类图形各叫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教师在相应
位置板书:五边形六边形)
    小结: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五边形,由六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一一
(六边形),由七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七边形);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
就叫——几边形。
四、巩固拓展
1.摆一摆,填一填。
四边形有(    )条边,用小棒摆一个四边形。
搭一个五边形,至少要用(     )根小棒。
搭一个六边形,至少要用(      )根小棒。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明图里围出的各是什么图形。    ‘
    指名一人板演围图形,其余学生分别围一围并交流围出的不同图形。
结合交流说说围成的是几边形。
   强调:围成的图形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先数一数这些图形各有几条边,照样子写在图形上,再填表。
学生独立完成。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明确第(1)题的要求。
    出示两张四边形纸片,让学生想想怎样剪成两个三角形,怎样剪成一个
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学生操作剪图形,教师巡视。
交流剪的图形,了解要得到题里的结果,
(2)让学生明确第(2)题的要求。
    出示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想想怎样可以剪下一个三角形。
    学生操作剪下一个三角形。
    展示交流:你是怎样剪的?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
    追问:从正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三角形,可以有几种剪法?(从一个顶
点向相对的顶点剪,从一个顶点向相对的边剪)剪下一个三角形后,剩下的
部分可能是什么图形?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能找到几个就找几个;然后交流自己找到了几
个四边形。对能找出四边形的,不管找到几个,都给予肯定、鼓励。对能从
不同角度找出四边形的学生,让他们说说是怎样看出是四边形的。
    总结学生的观察方法,指导找四边形的方法,了解可以先数最小的四边
形有几个,再横看、竖看由两个最小的四边形连成的四边形有几个,最大的
四边形有几个,得出一共有9个。
五、        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疑问?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8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5页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初
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能指出平行四边形和围出平行四边形。
    2.学生经历从直观、操作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形成平行四边
形的直观表象,并能操作再现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积累通过多种感官学习平
面图形的初步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
习习惯。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教学难点:
建立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
自主探究方案:
1.        看书上第14页,你在生活中见过平行四边形,举例说给爸爸妈妈听。
2.        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平行四边形,动手试一试。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观察图形,出示一些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的图形。
    提问:你准备把这些图形怎样分类?(分成三角形、四边形和
五边形三类)
    引导:按照边数可以分成三类。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这些四边
形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吗?
    说明:有四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但四边形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今
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特殊的四边形,请小朋友看下面的情境。(出示例2)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2.
(1)这是生活里常见的情境。小朋友能在这些情境中找出四边形,用手
沿四条边指一指吗?(指名学生指一指)
    你也找出这样的四边形了吗?在课本例2的图上用铅笔描出这样的四
边形。
交流:小朋友在生活里一定也看到过这样的四边形。哪位小朋友说说,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四边形?
(2)操作。
    请同桌小朋友拿出三角尺,每人找出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
    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四边形吗?拼一拼,拼成功
的小朋友举手告诉老师。
    交流:你能到黑板上拼一拼,把你的拼法介绍给大家吗?肯定学生的正确拼法,给予鼓励。
说明:小朋友都拼出了刚才生活里见到的那种四边形。像这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集体读两遍:平行四边形。
    (3)抽象出图形。
引导:小朋友现在知道了,这样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完成课题板书)老师现在想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平行四边形这四条边要怎样画才对?
画图:小朋友想法真不错!现在看老师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方向要完全一样(画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方向也完全一样。追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齐说两遍)
三、练习巩固,内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完成练习。
    交流.哪些是平行四边形?第一个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说说你的
理由。(强调要是四边形)
第四个为什么也不是呢?(说明每两条相对的边方向要完全一样)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在图里找到平行四边形,再画一画。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所画的平行四边形,指出画对的这些图形虽然大小不同,位置、形
状不一样,但都是平行四边形。   
    3.做“想想做做”第2题和第4题。
    引导:老师为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材料袋。咱们来打开材料袋看一看
里面有什么。(材料提供:8根同样长的小棒、钉子板、方格纸)
    要求:你能选用其中的一些材料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来吗?把你的想
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比比哪个组想到的办法多。    .
    交流:你们想用什么办法做平行四边形?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方格纸上画的、钉子板围的、小
棒摆的。
    交流中,结合用小棒摆的方法,要求说说可以用几根围一个平行四边
形,并围一围、看一看,呈现4根、6根、8根围的平行四边形,想想相对的两条
边用的小棒根数有什么要求。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木条做的长方形,让学生观察拉成平行四边形。
  学生操作拉一拉,注意观察,同桌说说有什么发现,再全班交流自己的
发现。
    说明:一个长方形,不管怎样拉,虽然形状、大小会发生变化,但它始终
都是平行四边形。
四、回顾过程,课堂小结
    交流: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能回顾说说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吗?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8

练习三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7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别相关图形是什么图形,能动手操作做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在折、分、拼、剪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相关图形的特征;感受图形的变化,体会图形间的联系;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操作图形的活动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好奇心,具有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直观特征。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方格纸。
自主学习方案:
1. 看一看:
看课本第16~17页的内容。
2. 想一想: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自己又学会了什么?
3. 练一练:
完成课本练习三的1~6题。
教学过程:
六、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家自主学习。
七、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就来巩固练习一下前面学过的图形.板书课题:练习三
八、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第1题
本题体现了图形的变换,有利于学生认识多边形,练习时,可以先指名一人上台折,学生看,说出折出的是几边形。再填一填。
2.第2题
   让学生说说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图案,再观察窗格上有些什么形状,说
说对这样的窗格有什么感觉。
    指出:这是在我国古代建筑上经常能见到的窗格图案,这样大大小小、
不同形状的图形连在一起组成的图案非常漂亮。这是图形在我国古代建筑
上的应用,你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多聪明、多有智慧!直到现在,还经常用
它来装饰门窗和建筑呢。
    3.分类认识。
    (1)找图形。
    要求:你能从例l这个窗格图案上找出边数相同的图形吗?自己找一
找,把你找的边数相同的图形描一描。
    引导:请小朋友看看你找到的是几条边的图形,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谁来指一指,你找到了哪些图形,各有几条边?(学生互相交流,
教师按学生找的分类画出不同边数的图形)
   (2)认识四边形。
  提问:这里有你认识过的图形吗?(有三角形)
  指出: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在三角形相应位置板书:三角
形),这是我们认识过的图形。
    引导:(指着四边形)老师为什么把这些图形画在一起呢?
    说明:这些图形都有四条边,(教师比划图中的四条边)像这样由四条边
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在四边形相应位置板书:四边形。再集体说一说:
四边形。)
    追问:为什么把这类图形叫作四边形?还能从窗格图案里找到一些四
边形吗?
    想一想,我们认识过的图形有哪些也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什
么也是四边形呢?
    你能画一个四边形吗?试试看。(学生画图并交流画的四边形)
    小结:我们在窗格图案中找到的和画的这些图形,虽然形状不一样,大
小也不相同,但它们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所以都是四边形。长方形和
正方形也都是四条边围成的,所以都是四边形。
(3)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各自判断后交流,并说明为什么三个图形是四边形,而另一个
不是。
    指出:只有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才是四边形。
   (4)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引导:有四条边的图形叫四边形,那么后面这两类图形中每个图形各有几条边呢?你认为应该叫什么图形呢?大家讨论一下。
先读题,明确要求。
独立完成,展示完成好的,再全班交流。
4.第3题
用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试着拼,再指名上台拼。
5.第4题
课件出示,你能改一改,把它们变成平行四边形吗?
指名学生操作。追问:为什么这样就是平行四边形了?
在钉子板上重新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6.第5题
     让学生说说两次是怎样折、剪、拼的。
     请小朋友照样子操作,交流展示拼法。
     还有其它方法吗?同桌商量,想办法,动手试一试,
     把你的拼法展示给大家一起学习。
7.第6题
了解题目要求。
学生拼后交流拼法。还能拼成其它图形吗?拼拼试试,哪些是学过的图形?
展示拼法,交流是什么图形。
五、        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疑问?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8

有趣的七巧板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10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教材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千变万化。
2.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思考不同的想法和拼法。
自主学习方案:
一、剪一剪。
把数学书第99页七巧板剪下来。要细心喔!
二、学一学
阅读课本第18~19页的内容。
三、想一想
1.你能回答第18页白菜的问题吗?
2.书上蔬菜们拼出的图形,你都看会了几个?
四、拼一拼
试着用七巧板拼出你看会的图形。想一想,你还能拼出其它哪些图形? (如果有,可以试着用相机拍下来,带到学校和同学分享)
五、查一查
在网上搜索有关七巧板的小知识。
教学准备:
七巧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趣的七巧板”。(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认识七巧板
(1)出示主题图
提问:通过课前自己的学习,谁能回答白菜的问题——七巧板中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指名上台,对应着图介绍各部分名称)
(2)哪些三角形的大小是一样的,谁找到了?
2. 研究用2块拼图形
提问:怎样用七巧板中的两块,拼出一个正方形?然后,再用它们拼成一个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回家试了吗?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你选的是哪两块?你是怎样拼的?(实物投影)
3. 研究用3块拼图形
出示例图2.
提问:书上西红柿拼出的图形,你都看会了几个?
全班交流:(实物投影)说说拼成了什么图形?
4. 研究用4、5、6块拼图形
(1)再次自学课本第19页上方的内容。
引导观察:书上拼搭时选择了几块?分别是什么形状?是怎样拼搭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是怎样搭的?搭出的是什么形状?(指名上台)你还拼出了哪些图形?
四、巩固拓展
1. 用七块拼。
谈话:七巧板不仅能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而且能拼出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你们看看,这些图形像什么? (课件)
除了这些,在家里你还用七巧板拼出哪些图形?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如果有学生拍照片记录,就用电脑展示;如果没有,就等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上台拼一拼。)
2. 介绍七巧板相关知识。
提问:课前,你都从网上搜索了有关七巧板的哪些知识?
(1)学生介绍
(2)老师介绍(课件)
3.利用七巧板进行自主拼搭活动。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感想或收获要和大家分享的吗?
板书设计:
有趣的七巧板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8

认识乘法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 11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三册教材第20~2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认识“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加法算式算出乘法的积。
2.学生在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联系与区别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求“几个几相加”列乘法算式的简便性。
3.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学会用乘法算式来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自主学习方案:
一、学一学:
阅读课本第20页的例1。
二、照样子说一说:
1+1+1=3               3个(  1  )相加得3
8+8=16                2个(     )相加得16
6+6+6=18          (   )个(    )相加得18
7+7=14            (   )个(    )相加得14
5+5+5+5+5+5=30    (   )个(    )相加得30
三、做一做:
完成第20页“试一试” 。
你还能用小棒摆出几个几?试着摆一摆并说一说:“自己摆的是几个几?”
四、学一学:
阅读课本第21页的例2。
五、想一想:
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乘法”。(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全班交流
提问:课前,你学会了什么?
(相机板书需要的内容,如:几个几相加、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称等等)
学生边汇报边一起初步学习本节课的部分知识点。
追问:还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若是有,尽可能让其它孩子来帮助解答问题。)
2. 加强认识“几个几”
(1)出示例1 。
提问:谁能结合图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两道加法算式表示的含义?(明确每道算式的加数虽然相同,但表示的含义是不同的)
(2)交流《自主学习方案》第2题。
指名说一说
(3)交流“试一试”
然后提问:你还能用小棒摆出几个几?(指名,实物投影)求一共有多少小棒,可以怎样列式?(学生口答,师板书加法算式)
(若有孩子列出乘法算式,便可让其试着说说所列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及算式表示的意义——表示的是几个几相加)
3. 进一步认识乘法
(1)分析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与区别。
情况一:若孩子前面列出乘法算式。
引导发现: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算式中的符号不同;乘法算式中的一个乘数和加法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另一个乘数表示的是加数的个数。
情况二:若没提到,便直接告诉,这样的加法算式也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板书出和加法算式相对应的乘法算式)
引导观察并发现: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间的联系和区别。(小组讨论,交流)
(2)将黑板上其它的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3)设疑:既然可以用加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为什么还要用乘法来计算?
小组交流
全班讨论:
出示例2
提问:这里的电脑,可以用几个几表示?求一共有多少台,怎样列式?
(课件出示:4个2相加;8个2相加;16个2相加)
板书:2+2+2+2=8
列加法算式感觉怎么样?(太烦,加的次数太多)
追问:想想,如果有这样的100张,甚至更多张电脑桌,求一共可以放多少台电脑,那要加多少个2?!
小结:因此,在加的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用乘法来表示。比起加法来?(更简便)如:50个2相加,可以表示为?(50×2)100个2相加,可以表示为?(100×2)
(4)了解乘法算式的不同表示方式
4 × 2= 8  也可以表示为2 × 4  =  8
小结:它们都可以表示4个2相加。
口头说说黑板上的算式还可以怎样表示。
四、巩固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反馈交流,着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列成那样的乘法算式?这两道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小组活动:学生在座位上自由摆一摆,填一填。
全班交流:
两次摆放,有什么不同?观察列出的算式,你还有什么发现?(乘法算式一样等)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生读一读,其它学生做出评判。
4.“想想做做”第4题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谈话: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到了新的本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小朋友们课后找一些这样的例子,说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
教学后记: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8

练习四(1)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24页1~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会通过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积。
2.初步学会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知道几个几相加,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
自主学习方案:
1. 看一看:
回看课本第20~22页的内容。
2. 想一想: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自己又学会了什么?
3. 练一练:
完成课本练习四的1~5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复习旧知。
二、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乘法的部分知识。(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全班交流:
提问:通过课前的温习,你都记得并掌握有关乘法的哪些知识?
2.拍手游戏。
要求: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
同桌活动,一个同学拍手,另一个同学说乘法算式。
四、巩固拓展
1.练习四第1题。
用小棒摆一摆。
2个3    2个5     5个2
比较2个5和5个2一样吗?
2.第2题。
看图填空。
先说一说是几个几,再分别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比较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
提示可以让孩子看清每一份是多少,有几份?
3.第3、4题。
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先看图说一说有几个几相加,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列出算式,想一想为什么?
4.第5题。
写出乘法算式,再读一读。
2个4相加               5乘6               
说明2个4相加可以写成2×4,也可以写成4×2。5乘6是按照读法来写乘法算式,只能写成5×6,不能写成6×5.
集体读题,指名说说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5.画图比赛。
画△:每份画2个,画3份。
提问:你是怎么画的?画了几个几?一共画了几个△?可以怎样列算式?
画○: 每份画3个,画4份。
提问:一个画了几个○?怎样列式?
五、课堂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顺利完成了蔬菜朋友的题目,表现的非常出色。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今天什么地方表现最棒?什么题目自己做的最好?
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的练习
教学后记: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8

练习四(2)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6~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2.初步学习看图用三句话说出图意,并列式计算。
教学重点:
看图,知道几个几相加,会列乘法算式,会用加法算答案。
教学难点:
学习看图用三句话说出图意,并列式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自主学习方案:
1.我能学,我会说:
●●    ●●     ●●  
每堆有( 2 )个●,有( 3 )堆,一共有( 6 )个●。
●●●    ●●●   ●●●
每堆有(   )个●,有(    )堆,一共有(   )个●。
★★★★   ★★★★
有(    )堆,每堆有(   )个★,一共有(   )个★。
2.我会找,我能说:
(在身边找一找)
我找到的(     ),每堆有(    )个,有(     )堆,一共有(    )个。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看图说图意,并列出乘法算式。板书:练习四。
三、交流提升
1.读一读下面算式,并说说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3×4=12   5×6=30    2×3=6    3×1=3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提问:下面的算式中,哪些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试一试。
5+5+5+5=□×□      6+6=□×□          1+3+5
2+2+2+2+2+2=□×□          3+1+4+3+3+6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学生口答后,引导观察6+6和2+2+2+2+2+2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表示的乘法算式一样)
小结说明:2×6或者6×2可以表示2个6相加,也可以表示6个2相加。
提问:为什么有的加法算式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总结:乘法是用来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
四、巩固拓展
1.《自主学习方案》第1题。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用三句话说一说:每堆有几个,有几堆,一共有多少个。
2.第6题。
学生直接填算式,全班交流。
3.第7题。
先让学生看图再括号里填一填,按顺序用三句话说出图意,直接列出乘法算式。
2×3=6中2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意思,6表示什么意思?
2×3=6表示什么意思?
3.第8题。看图写算式
(出示含有多个相同加数的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看图,说一说根据图中的那些事物可以列出乘法算式,在小组内交流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列出乘法算式解答吗?
板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5.《自主学习方案》第2题
全班交流:像上面一样,用三句话说说各自找到的物品。
(可以口头列式,加法、乘法都可以)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的练习(2)
教学后记: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9

1-4的乘法口诀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14
教学内容:
课本第25~2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2、3、4和1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理解这些口诀的意义和结构,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记忆这些乘法口诀并会用它们来计算有关的乘法题。
2.进一步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口诀的意义,会背口诀,并会用它来计算有关的乘法题。
教学难点:
理解口诀的含义,初步掌握口诀的编写方法。
自主学习方案:
一、读一读、想一想:

二、记一记:
先读一读上面的乘法口诀再记一记
三、学一学:
认真读一读第25页
四、想一想:
(1)通过预习我还想知道                       。
(2)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全班交流
提问:通过课前的学习,你记住了哪句口诀?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相机板书说出的口诀。(板书:一二得二、二二得四等)
2.交流“2”的乘法口诀
出示例题3主题图
提问:从图上你知道哪些信息?
1×2=2表示什么意思?2×2=4呢?
全班交流:1×2表示一个跷跷板坐2人,即1个2;2×2表示二个跷跷板上坐4人,即2个2相加。
提问:你觉得算式后面的乘法口诀和前面的算式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口诀的前半部分别是算式中的2个乘数,口诀的后半部即是算式的结果)一起看着算式再读读相对应的口诀。(板书前面没说出的口诀)
追问:2×1=□用哪句口诀?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2×1和1×2的乘数相同,因此可以用同一句口诀来计算,即一二得二。在编制口诀时,通常将小的乘数先说。
3.探讨“3”的乘法口诀
出示例题4主题图
提问:你能像刚才一样,结合图说说每道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吗?算式后面的口诀和前面的乘法算式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一只小船坐3个人,我们可以写出这样的乘法算式1×3=3,编出的口诀是“一三得三”;2只小船坐6人,它表示2个3相加,可以写出算式2×3=6,口诀“二三得六”;三只小船坐9人,表示3个3相加,可以用3×3=9表示,口诀“三三得九”。(相机板书缺少的口诀)
小组里记口诀
全班交流:你记住了哪句口诀?师生可以对口诀(师说前半句,生对后半句)一起看着算式再读读口诀。
课件出示想一想:3×1和3×2
提问: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了解可以用刚才学的口诀)
小结: 将乘数按照从小到大的方式和乘得的结果串联起来,便形成了乘法口诀。并且,乘数相同,乘数位置不同的乘法算式只需要一句口诀。比起前面用加法算乘法算式的结果要方便的多。
4.研究“4”的乘法口诀
谈话:知道了乘法算式和口诀之间的联系,想不想自己也试着编口诀?
出示例题5主题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表格
指出:用表格可以清楚地记录出几节车厢的人数。(学生直接口答:一节车厢坐4人,两节车厢坐8人等等)
提问:口诀可以怎样编呢?
学生自学例题5(第26页)
全班交流:你学会了什么?(说说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几个4相加,以及口诀与前面乘法算式的联系等)能接着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
相机板书: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提问:观察4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
游戏:对口诀。
5.完成“想一想”和“试一试”。
强调:1×1=1,口诀是“一一得一”。
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将课题板书完整:1—4的乘法口诀。
四、巩固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读题,明确题目要求:①看算式摆小棒;②把算式填写完整;③把口诀填整。学生独立作业。
同桌互相检查摆小棒和填写的情况。强调:口诀中的数字要大写。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检查。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看图同桌两人中一人用铅笔指着卡片,另一人说得数和口诀。 完成后再交换。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先根据得数想口诀,熟练后再根据口诀想得数。
5.“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理解题意,用3句话描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提醒:算式后面要加单位。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谈话:回家后和爸爸妈妈玩2、3、4的乘法口诀“对口令”游戏。
板书设计:
1~4的乘法口诀
教学后记: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9

1-4的乘法口诀练习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15
教学内容:
课本第28页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记忆这些乘法口诀并会用它们来计算有关的乘法题。
2.在比较、交流中进一步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熟练背诵1到4的乘法口诀,并用口诀计算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到4的乘法口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你学会了哪些?谁愿意说一说?(指名答)(板书课题)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1题。
(1)指名背。
(2)同桌互背。
(3)集体背诵。
2.练习五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检查。
3.练习五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正确答案同桌互相检查并反馈作业情况。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提醒学生注意:看清运算符号,区分加号和乘号。
4.练习五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正确答案
(2)提醒学生注意:答案有多种,不是唯一的。
(3)同桌互相检查并反馈作业情况。
6.练习五第5题。
(1)看图,交流: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逐一解决书上三个问题。
(3)同桌互相检查并反馈作业情况。
三、课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2.完成思考题。
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找规律,填出第4个空格的答案。
教学后记: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9

5的乘法口诀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1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0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编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通过学习,学生熟练掌握5的乘法口诀,形成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整理乘法口诀以及练习的过程中,能发现乘法口诀简单规律的能力,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5的乘法口诀含义,并熟练地运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自主学习方案:
一、仔细看图并完成表格:

二、试一试:
   你能接着编出5的乘法口诀吗?

三、想一想:
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指名,5个、5个地数:
(1)从小到大数;
(2)从大到小数;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交流例题
出示例图
提问:每只船坐5人,2只船坐多少人?三只呢?……
全班交流:(了解孩子在算几只船人数的时候有无困难,指名说说4条船的人数是用怎样的方法算出的,如果说到用乘法,可以让他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交流编制的5的乘法口诀
提问:谁接着编出了关于5的口诀?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交流:
展示编的5的口诀。
全班交流:一五得五是什么意思?你能根据三五十五说出一道乘法算式吗?四五二十是几个五相加?表示几个几?
全班校对,纠正。(相机板书口诀)
订正修改编制的口诀。
3.观察发现
提问:看了这些算式和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乘号后面都是5,乘号前面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积也是按从小到大,并且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5,个位上的数字分别是5或0。(一定给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归纳的机会,教师予以一定的鼓励和指导。)
4.记口诀
谈话:谁能把整理好的口诀完整地读一读?(多指名生读一读)
谁还能最先把它记在头脑里(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记一记)。
游戏:
(1)老师擦一句口诀,学生背一句,比比谁背得最好;
(2)师生对口令。
5.教学“想一想”。
谈话:有信心用今天学的知识完成书上“想一想”吗?
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出运用了哪句口诀。)
四、巩固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同桌一人出口诀前半部分,一人说得数。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练习,全班交流。
交换练习:先说口诀,再说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题。
限时,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说说用到的是哪句口诀)
4. “想想做做”第4题。
教师引导学生先弄清题意。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9

乘加、乘减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17
教学内容:
课本第31、3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算式都要先算乘法,会计算乘加乘减算式。
2.学生通过学习养成自主探索的意识,进一步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
知道乘加,乘减算式都要先算乘法,会计算乘加乘减算式。
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体会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
自主学习方案:
一、看图说一说

1.先看图说一说图意,再想一想:图上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你想怎样列式?        
                    
2.再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列式?                     
二、学一学:
认真阅读课本第31页
三、想一想:
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交流提升
提问:通过课前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全班交流
1.出示例题:
提问:从图中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有四个鱼缸, 3个鱼缸里,每个各有4条金鱼,最后一个鱼缸里只有2条。)
小组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想到了哪些方法?
全班交流:
(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2)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2条。(4×3+2)板书4+4+4+2=14条4×3+2=14条
(3)4×3+2=14我们应该先算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明确:加法和乘法在一起时,我们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我们把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加算式。(板书:乘加)
2.拓展提升
提问:你还有其它方法列式吗?(展示个别学生预习作业)
指名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提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同桌说说想法
全班交流:4×4-2先算什么?这样的算式可以叫做?(板书:乘减)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3. 交流“试一试”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三、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乘加、乘减算式该怎样计算?
四、巩固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让学生结合图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以及运算顺序)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理解题意,先画图,再解决问题。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先算乘,后加减)
4+4+4+2=14    4×3+2=14   4×4-2=14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9

练习六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1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3-34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能够熟练掌握1-5的乘法口诀,理解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个算式并熟记算乘加乘减混合式题。
3.通过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提高,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学习熟练掌握1-5的乘法口诀,会计算乘加、乘减。
教学难点:
学生能利用1-5的乘法口诀,熟练计算乘加、乘减。
教学准备:
1~5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前几天我们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小朋友还记得吗?(记得)  那今天看看谁能运用自己学到的本领,顺利闯过五个关卡。小朋友有信心吗?
二、主动参与,体会方法。
1.勇闯第一关:熟练背出1~5的乘法口诀。
同桌互背。
师:哪个小朋友可以?谁第一个来试试?
2.谈话:恭喜小朋友顺利的通过第一个关卡,欢迎你们来到第二关卡!出示第2题的教学光盘。
谈话:每朵花里面都包含了5个算式,5个乘法口诀,能说全对的小朋友便可以过这关了。
同桌小朋友相互说说,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向其他同学或老师求助。
学生活动。
小组交流:说出每朵花包含的算式和得数,并要说出运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连过了两关,来到了第三个关卡。请看这关卡的题目是――
(出示第3题),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谈话:小朋友们,老师很高兴地告诉你们:我们离胜利很近了,现在是第四关。
出示第4题。(2分钟内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小朋友相互检查。
5.谈话:恭喜一直到这关的小朋友,抓紧时间吧!看第五个关卡的题目——出示第6题。
引导学生用“每片树叶上有5只瓢虫,有2片树叶,一共有多少只瓢虫?”这样的三句话来表达。
6.出示第7题。
出示题目,理解题意。全班交流。
7.出示第8题。
出示题目,理解题意。交流:求一共有多少枚邮票,就是求什么?求还剩多少枚邮票,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8.出示第9题。
先按要求活动,引导学生看表格中呈现的数据,明白:一个“正”字表示5次。
全班交流:怎样求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
9.出示第10题。
出示图片,理解图意。
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三、师生总结:
恭喜小朋友顺利过关!老师和大家一样非常开心,谁来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出示思考题。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是怎样发现规律的。
教学后记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9
6的乘法口诀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1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6的乘法口诀。
2.通过目标1的实现,学生表达和迁移类推的能力得到提高。
3.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有所提升。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编写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掌握、理解6的乘法口诀,熟记6的乘法口诀。
自主学习方案:
一、填一填:
6、12、(  )、(  )、(  )、36
你有好办法记住上面的数字吗?
二、学一学:
阅读课本第35页。
三、试一试:
(1)填写书上第35页的表格
(2)根据我们学过的5的口诀编制方法,你能尝试编出6的口诀吗?相信你一定行!
四、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交流预习方案第1题。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上面的数字?
全班交流。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交流例题
出示例图
(1)观察场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听了茄子博士的话,再仔细观察这幅图,从中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白是求哪些问题吗?
(2)交流预习内容。
了解孩子计算人数的时候有无困难,指名说说人数是用怎样的方法计算的,如果说到用乘法,可以让他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教师相机板书)
谁能把茄子博士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说得更清楚一点?
指名汇报,完成表格。
提问:课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书上的表格。根据我们填好的表格,你发现这些人数有什么变化吗?(引导学生发现:坐的次数增加1,人数就会增加6)。
2.交流编制的6的乘法口诀
小组交流:根据我们前面学习的口诀特点,在家你是怎样编写6的口诀的呢?把你编写的口诀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一六得六是什么意思?三六十八表示的是几个几相加?(相机板书编的6的口诀)
全班校对,纠正。
集体修改、订正编写的口诀。
3.观察发现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乘法算式和对应的口诀,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口诀中都有6;坐的次数增加1,人数就会增加6;相邻的口诀间相差6;)
追问:如果四六想不起来得多少该怎么办?(想加法或根据上下口诀的联系)
4.记口诀。
(1)读口诀:谁能把整理好的口诀完整地读一读?(多指名生读一读)
(2)默记:谁还能最先把它记在头脑里,(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记一记)
(3)比赛:看谁背得又好又快。
提问:那么通过编口诀,记口诀,你们发现了什么?
5.交流“想一想”的内容。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各用的是哪句口诀)
四、巩固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想一想, 每组两题有什么联系?为什么得数相同?
2.“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限时,生独立完成。(说说各用到哪句口诀)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列式时的思考过程。
6.“想想做做”第6、7题。
     生先通读题目,再根据问题找信息,再列式计算。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9

练习七(一)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20
教学内容:
教材第3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提高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2.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熟练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练习三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做一些6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板书课题:练习七]
二、计算练习。
1.口诀练习。
(1)背6的乘法口诀。(集体齐背,指名背,对口令。)
(2)提问:“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用来算哪两道乘法算式?“三六十八”呢?
(3)出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卡片,指明学生口算。反复练习后,让学生集体口算一遍
2.练习七第2题。
(1)出示图,创设情境,小动物闯数学宫.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弄懂图意。先是4分别乘2、3、4、5、6,得数算正确小动物们可顺利闯过第一关;接着用5分别乘2、3、4、5、6得数算正确小动物们可顺利闯过第二关。连闯三关的小动物可以顺利到达数学宫。
(3)课件出示:小朋友用乘法口诀计算,帮助小动物闯关。
3.练习七第3题。
(1)老师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独立完
成。
追问:它们的积都一样,可是算式一样吗?(有的相似,有的完全不同。乘数相同的,用的口诀一样,乘数不同的,用的口诀也不一样。)
(2)集体交流时提问:6×4和4×6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
4×3和6×2为什么相等?(口诀不同,得数相同)
(3)在已学过的口诀里找一找,还有哪两句口诀的得数是相同的?
4.练习七第4题。
(1)要求学生比每组两题中得数的大小,并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2)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比较出了大小,谁能不计算得数,就能比较出它们谁大?(如第一组中6×3是3个6相加,6×2是2个6相加,3个6大于2个6,所以6×3比6×2大)
还有其它方法吗?(比乘数,如5×6和6×6,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乘数6,另一个乘数6大于5,所以6×6大于5×6)。
5.练习七第5题。
16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时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情况,统计哪几题错得较多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矫正,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三.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 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9

练习七(二)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 2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2.在练习中,学生具有初步的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相应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习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用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练习七(二))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乘法计算:
(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算一遍。
(3)练习七第8题。
要填出括号里缺少的数,我们可以怎么想?(乘法口诀)引导孩子将算式和口诀的前半部相联系,找出已有的乘数和要填写的乘数。
2.练习应用题。
(1)练习七第6题。
A、出示第6题图。
B、6辆小汽车可以坐几人,是几个几?求一共坐了几人,怎样算?
C、学生列式计算,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三7。
出示第7题,读题。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3)练习七第9题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指名分别说说两幅图知道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集体交流,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
(4)练习七第10题
A、出示第10题,指名说图意,要求学生想一想每个人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B、学生练习。
C、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毽子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5)练习七11。
A、出示第11题
提问:仔细观察,你觉得两个班的花数量一样多吗?哪个班多些,你是怎么判断的?
B、不计算你怎样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4个6朵,4个6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C、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D、要求学生口答。
追问:可以不计算便知道哪个班的花多一些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疑问?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9

复习(一)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复习课        总课时编号:2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40页第1~8题的内容
教学目标:
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使用1~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掌握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
教学准备:
复习课相关课件,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小朋友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还要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比一比谁学的最好。
二、练习。
1.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练习,交流时让学生说清楚列式时的依据,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2.第2题。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这是我们学过的1~6的乘法口诀,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口诀吗?(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2)交流,师提问: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横着看,口诀的排列与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1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3行是3的乘法口诀,……一行一行排到6的乘法口诀。
请小朋友一行一行背一遍。
(3)问: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师生小结:竖着看,每一行中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就1个几1行、2个几1行……这样排列的。例如第一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第二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
请小朋友竖着一行一行背一遍。
(4)引导思考:关于几的口诀是不是只有这几句呢?启发孩子在横着看完时再竖着接着看,这样可以把关于几的口诀都说完。
(5)师生共同对口令。
2.第3题。
竞赛的行式,同桌两人一组,比比谁先过河;比两次,使每个同学都能练习到两组题。
3.第4题。
12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做好统计。
对口算比较慢的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4.第5题。
在写出得数的算式里填写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5.第6题。
填方框里的乘数,由于只学到6的乘法口诀,所以方框里暂时填1~6个数,要求学生说出所填乘数、所得的积,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第一题可按横着背的6的口诀的顺序想,后面两小题可以按拐弯背的顺序想。)
6.第7题。
学生仔细读题,再指名说一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再独立列式,指名上黑板列式。
7.第8题
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交流时要求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小朋友们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吗?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比赛,看谁背得熟练。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9

复习(二)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复习课       总课时编号:2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增强学生对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
复习课相关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二、复习应用题。
1.第9题。
(1)出示第9题,指名说图意。
(2)独立完成,讨论可能出现的两种方法,乘加和乘减。
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乘加做?为什么样用乘减做?
错的学生订正。
3.第10题。
(1)出示第10题,指名读题,说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为什么小兰家栽的桃树多?
同桌讨论,再汇报。
独立列式算一算。
4.第11题。
第(1)题。
先指名学生读题。
交流想法。
提问:这里先根据什么求小红一共要付多少元,再根据什么求应找回多少元?
第(2)题。
想一想,怎样知道带20元够不够,再自己列式解答。
交流算式,教师板书。
生说一说解答时的想法。
5.第12题。
学生间先互相交流图上有什么?
学生提问,师板书。
小组交流后,让学生互相评价。
6.思考题。
学生读题,了解题意。提问:想一想,要用多少枚棋子?
引导:小朋友想的结果对不对呢?
交流想法,并且通过画图作出解释,得出要用20枚。
三、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乘法应用题,如果一道应用题中,要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就要用乘法计算。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9

认识平均分(1)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24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分物体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2.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解决问题,提高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用语言说出来。
自主学习方案:
一、分一分、填一填。
6根小棒分成2堆,可以怎样分? 并把你的分法画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种分法,每份的根数一样多,都是(     )根。
二、学一学:
阅读教材第42页。
三、试一试:
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四、说一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平均分。
2.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1)○○   ○○    ○○     (     )
(2)○   ○○○   ○○  (    )
五、想一想:
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交流自主学习方案第1题。
提问:6根小棒分成2堆,可以怎样分?
展示交流画出的分法
追问:第几种分法,每份的根数一样多,都是几根?通过课前的学习,我们把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均分”。(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进一步感知“平均分”。
出示例图
提问:图上是将6个桃子怎样分的?你认为这几种分法哪种最公平?为什么?
全班交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小结: 每份分3个,也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练习:
(1)交流自主学习方案第4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说一说,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出示两幅图:
提问:第二幅图为什么表示平均分?这是把几颗草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颗?
第一幅图为什么不是平均分?怎样改变可以使它变成平均分?
3.动手操作,丰富对“平均分”的认识
课件出示试一试。
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1)同桌合作,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汇报: 你是怎样分的?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如下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整理
①  ○○  ○○  ○○  ○○
②  ○  ○  ○  ○  ○  ○  ○  ○
③  ○○○○    ○○○○  
师:第一种方法是把8个桃,每(  )个一份,分成了(   )份。第二种、第三种方法呢?
(4)追问:为什么这三组分出的每份个数不同,却都是平均分?(因为它们都是把8个圆片分成每份相等的个数,每一组里每份的个数相同,因此都是平均分。)
小结:看物体是否是平均分,要看每份分得是否同样多。
四、巩固拓展
1.课本第43页“试一试”
小组活动:按要求分小棒。
(1)每2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 )份。
(2)每3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 )份。
(3)每4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 )份。
全班交流:这几种分法,有相同的地方吗?有什么不同?
启发:像刚才这样,还可以每几根分一份?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几份?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圈一圈,使每份同样多,再说一说,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生独立完成,再汇报。
(1)出示10个饼干图(每组1张),要求:把10个饼干,每( )个一份,分成了( )份。
(2)出示9个糖果图(每组1张),要求:把9个糖果,每( )个一份,分成了( )份。
(3)出示15个巧克力图(每组1张),要求: 15个巧克力,每( )个一份,分成了( )份。
3.“想想做做”第3题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分给5人的)
提示: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可以画图圈一圈。
五、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还有那些问题?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9


认识平均分(2)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 25
教学内容:
课本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想一想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为学习除法的含义积累感性的经验。
教学重点:
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另一种含义,并能动手分一分。
自主学习方案:
一、学一学:
阅读课本第44~45页。
二、画一画,说一说:
1.☆  ☆  ☆  ☆  ☆  ☆
8个☆,平均放在2圈里,每个圈里放(     )个。
2.  ☆  ☆  ☆  ☆  ☆  ☆

8个☆,平均放在4圈里,每个圈里放(     )个。
三、试一试:
准备12根小棒,按照书上第44页“试一试”的要求试着分一分。
四、想一想:
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每人准备18个左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谁来说说,你认为什么叫平均分?
指名。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认识“平均分”。(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交流学习方案第2题
投影展示作业
提问:你分的结果是怎样的?
全班交流:8个☆,平均放在2圈里,每个圈里放(     )个。平均放在4圈里,每个圈里放(     )个。
小结:因为要将8个☆平均放在圈里,因此每个圈里☆的个数要相同。  
2.交流例题。
(1)出示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全班交流: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你认为怎么分最公平呢?   每只猴子能分得几个桃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2)用8个圆片摆一摆、分一分
提问:你能用圆片代替桃子帮它们分一分吗?
分组活动。教师巡视,适时给予点拨指导。
(3)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
(4)引导学生比较归纳
  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得4个。
4.交流试一试
小组交流:学生自己检查“试一试”,有需要改正的地方,学生自己订正。
全班交流:(指名到展示台上分一分,交流分的方法和结果。)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   )根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   )根。
追问: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根?
小结:既然是要把物体平均分成几份,那每份分出的个数就要同样多。
四、巩固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摆一摆,分一分
指名说说分的结果。
2.“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分的方法和结果。
3.“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活动。
全班交流:指名汇报分法和结果。
4.动手做。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认真听。
指名同学讲一讲这题的要求是什么?
学生同桌合作拼一拼。
展示拼的方法。并说一说想法。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0:59

认识平均分(3)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26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理解平均分的两种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两种含义。
自主学习方案:
一、学一学:
阅读课本第46页。
二、试一试:
你能像他们一样把12枝铅笔平均分一分吗?你还想到哪种分法?
三、摆一摆,说一说:
把你想到的分法摆一摆,再像书上小朋友一样,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四、想一想:
书上小朋友说的话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前两节课,同学们对“平均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怎样分才能把它叫做“平均分”?那面对要平均分的物体,我们该怎么做以及怎样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平均分的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平均分”。(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交流例题
(操作,交流指导,初步整合平均分的两种想法)
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上面两个小朋友,平均分12枝铅笔时的想法,一样吗?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一个是先确定每份的支数,再看分了几份;一个是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再看每份里面有几支。)谁能按照他们的想法再摆给大家看一看?
指名演示。
追问:虽然分配时他们的想法及采用的方式不同,可是分配的结果怎么样?
2.交流12枝铅笔的其它分法
提问:12支铅笔还可以怎样平均分,课前你有自己的想法了吗?
小组交流:12枝铅笔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全班交流:你能像书上的小朋友一样,清楚地说出自己平均分12枝铅笔时的想法吗?(指名上台演示不同的分法)
可能有:
(1)∣∣  ∣∣  ∣∣  ∣∣  ∣∣
他是怎么分的?还可以怎样想?
(2)∣  ∣  ∣  ∣  ∣  ∣ ∣  ∣  ∣ ∣  ∣  ∣ 
(3)∣∣∣∣∣∣      ∣∣∣∣∣∣ 
师根据学生汇报有意识的分成两类。
一类:12支铅笔,每几支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
二类:12支铅笔,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支。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分法,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不论用哪种方法分,最后每份分得的根数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四、巩固拓展
1. “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活动:学生动手摆一摆,再填一填。
全班交流:指名上台演示。
2.“想想做做”第2题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 “想想做做”第3题
从不同角度说一说分的过程,再填空。
4. “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5. “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图,学生仔细观察。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
说一说,三题有什么不同?
6. “想想做做”第6题
(1)指导看图:图上画了什么?兔子是怎么分的?鸡又是怎么分的呢?
(2)先自己说一说,再同桌交流。
(3)总结:平均分分法不同,但最后结果每份相同。
五、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发散练习:有15个小朋友,要分成几个人数相等的小组做游戏,可以怎样分?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0

认识除法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 27
教学内容:
课本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进一步提高学习与同学们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两种分法写除法算式,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自主学习方案:
一、学一学:
阅读课本第48页。
二、分一分、说一说:
用6个圆片代表6个小朋友:
每辆车坐2人,要坐(  )辆。
三、想一想:
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四、试一试:
1.你能读出下面的算式吗?
8÷2=4          3÷1=3
2.完成第36页“试一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方案纸出示算式:8÷2=4          3÷1=3
提问:有人能读出这两道算式吗?中间的符号“÷”,叫做什么?
小结:它们都是除法算式,中间的“÷”叫做除号。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除法”。(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交流教学例1
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知道什么信息?
提问:谁用圆片代替小朋友按座位分一分?
指名演示。
全班交流:可以用怎样的除法算式表示?(同学说,教师板书6÷2=3)算式中的6、3和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让孩子结合图把算式的意思说完整。了解3个2人合起来其实就是6人,需要3辆车)
认读除法算式:6÷2=3;认读除号。
2.交流“试一试”
指名汇报,让学生说出12、3和4各表示什么意思。
集体看着算式,结合图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教学例2
出示例题
(1)让学生观察和读题。
提问:从题中你们知道什么?
(2)小组合作:用小棒替代小朋友分一分。
指名上台演示。
引导孩子明白:可以想3个2合起来是6;也可以想,将6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2根。3个小朋友,表示要平均分成3份。
(3)自学例2
谈话: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几枝,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生自学课本第49页内容。
全班交流:用怎样的除法算式表示?(指名回答,师板书 6÷3=2。)
这道算式中的6、3和2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指名)
再结合图完整说说算式的含义。
学生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6÷3=2。(师板书)
4.交流第49页的“试一试”。
生独立完成。
小组内结合图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全班交流。
四、巩固拓展
1.“想想做做”第4题
读一读除法算式,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什么?
指导孩子把话说完整。
8÷4=2   15÷3=5    24÷6=4
2.“想想做做”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你是怎么想的?算式的每部分各表示什么意思?
3.读一读。
“你知道吗?”
老师读给学生听一听,学生再自由读一读。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将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
6 ÷ 2=3     6    ÷  3    =   2
 除号        被除数    除数       商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0

练习八(1)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 28
教学内容:
课本第51页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弄清两种分法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除法算式。
2.经历了看图写算式,弄清应用题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应用题,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背2-6乘法口诀。
2.读出下面除法算式并说出各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12÷4=3    15÷5=3    10÷2=5    6÷3=2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完成练习四第1题
先让学生用学具进行平均分的操作,在操作中巩固把这些物体按不同要求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方法。
通过操作,使学生初步知道两种分法的联系和区别。
按照图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谁能说一说每道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为什么两道除法算式不一样?
2.完成练习四第2题。
学生先分一分,填一填。
学生先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棉桃,再根据图章说一说平均分的过程。
3.完成练习四第3题。
让学生根据图意从不同角度说说把20个胡萝卜平均分的过程,再完成填空。
学生口答算式,教师板书。
20÷4=5是把桃怎样分的,表示什么意思?
20÷5=4是怎么分的,表示什么意思?
提问:谁能结合这两道除法算式,说一说各表示什么意思。
4.做练习四第5题
先让学生看一看,填一填,要求学生联系图意说说每道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0

练习八(2)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 29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看一幅图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和一道乘法算式,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感受乘除法之间内在的联系。
2.在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识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用口诀求商以及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计算方法练习
1.出示图1
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结合图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2
问:你能看着图说出两道除法算式吗?
说说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指名说说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
小结:当我们求一共有多少时,可以用加法解决,当加的加数一样时,可以简化为乘法。而当我们将一堆物体平均分一分,表示分成几份或每一份的个数时,便要用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便要用学到的本领,恰当合适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板书:练习四)
二、对比练习
1.做练习四第6题
(1)让学生读第(1)题
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
要求一共有多少朵,要怎么样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同学们填在课本上。
(2)让学生读第(2)题
这道题的已知信息有哪些?问题是什么?
比较:想一想,这两道题哪些变了,哪些没变?
求有几个花坛,你们怎么样想?用什么计算?请两位学生板演,其余的学生填在课本上。
(3)指名读第(3)题
再和第二题的题目进行比较,再观察并思考哪些变了,哪些没变?
提问:题中知道哪些信息?怎样求平均每个花坛里有多少朵花?
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四的第7题
学生先仔细看图。图上有什么?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分别提出乘法和除法计算的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
全班交流汇报。
3.第8题
生说一说,(    )×3=12可以怎样想?
交流:想几和3相乘得12.或三四十二。
4.思考题
4人一小组先讨论,试着做一做。
再全班交流想法。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0

用口诀求商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30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64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1~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算有关除法。
2.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能有条理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利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根据除法算式,很快地找到相应的乘法口诀。
自主学习方案:
一、学一学:
阅读课本第53页。
二、做一做:
1.照着书上的样子,用圆片分一分。
2.分圆片填出得数:8÷2=( )   10÷5=( )
三、想一想:
口诀和除法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四、试一试:
课本第53页“试一试”
教学准备:
10个圆片,本课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交流学习方案第2题第(2)小题。
提问:用圆片分得的结果是多少?
指名操作演示。
小结:怎样快速、简便地算出除法算式的结果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交流例题
(1)出示情境图
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求什么问题?
提问:谁能结合图说说这道除法算式的意思?
全班交流:(指名用圆片摆一摆)
(2)交流求商的方法:
提问:这道除法算式的商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出这个商的?
可能有:
方法1:8个圆片,2 个一组,分成4组。
方法2:从8里连续减去2。
方法3:想几个2是8。
方法4:用乘法口诀求商。
(3)优化算法
组织学生将刚才的几种算法进行比较,讨论哪种算法你更喜欢?
说明:用口诀求商比较方便。
(4)学习如何用口诀求商
提问:你觉得口诀和除法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说出怎么想的,老师板书:想:二(四)得八,商是4。
2.交流“试一试”
12÷3=                         10÷5=(      )
想:三(   )十二,商是(   )。想:(   )五一十,商是(   )。
让学生先根据算式找出相对应的口诀,再说出商是几。
小结: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和几乘得被除数,找到对应的口诀“几几是多少”,正确算出算式的商。
四、巩固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提问:每组题中的三个数有什么关系?上面的算式和下面的口诀有什么关系?在做4÷2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得数。
订正后提问:通过每组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卡片出示算式,让学生“开火车”口答。
4. 做“想想做做”第4题
5. 做“想想做做”第5,6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题意。 学生图文结合说出题意后,再说说列式时是怎么想的。充分让学生交流想法。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谁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板书设计:
口诀求商
8÷2=4
想:二(四)得八,商是4。
教学后记: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0

练习九(一)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31
教学内容:
用口诀求商的综合练习(一)教材55~56页1~8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算有关除法。
2.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熟练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用口诀求商。(板书)
二、基本练习
1.第4题
口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时使用的是哪句口诀。
2.听口诀说算式.第1题。
根据听到的口诀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例如:四六二十四  24÷4=6
                           24÷6=4
    学生活动:师说口诀,学生说算式。
让学生说说自己所发现的口诀与算式之间的联系,认识到:用一句口诀有时可以算两道出发算式。再引导思考:哪些口诀只能算一道除法算式呢?
3.第2题。
看图,理解题目意思。
指名口答。(说说用到的口诀)
4.第3题
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
学生练习后核对并订正。
提问:仔细观察这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计算时,每组题使用的口诀一样吗?分别怎样想?
5.第5题。
用3句话说一说从图里知道了什么。
看图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每一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怎样的实际问题用乘法?怎样的实际问题用除法?
6.第6,7,8题
弄清题意。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检查订正,书写完整,口答。
每一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九
教学后记: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0

练习九(二)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32
教学内容:
教科书56页的练习二第9~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能有条理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
教学准备:
圆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继续练习用口诀求商。(板书)
二、基本练习
1.背诵1-6的乘法口诀。
2.看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4×5=20    2×6=12    3×3=9
3.看乘法口诀,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三四十二     五六三十    二五一十
比一比,除法算式里的除数和商是乘法口诀里的什么数,被除数是什么数?
三、发展练习
1.第9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搞清题意。
(2)把得数写在被除数的旁边,并检查得数。
想一想,用了哪句口诀?都和几有关?
2.第10题。
指导看表格。
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指名口答。(说说用到的口诀)
3.第11题。
学生填写得数,并想一想用的哪句口诀。
指名口答。
比一比,每组算式里的数都相同,为什么得数不一样?
小结:注意运算符号。
4.第12题。
口算比赛。
2分钟,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5.第13题
学生仔细读题,明确有2个问题。
学生列式解答。
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想解决哪些问题?
教学后记: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0

用口诀求商的练习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3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58页的复习第1~7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熟练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除法。
2.经历对算式的比较,提高学生运用除法含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能有条理地思考的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能运用利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除法的一些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一单元的内容。
板书课题。
二.        复习除法含义和计算。
1.        做复习第1题。
看图说图意,列算式。
说明:一幅图可以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这样的三道算式是有联系的。
2.        做复习第2题。
根据口诀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哪几句口诀只能说出一道除法算式?
师生活动。(卡片)
同桌活动。
3.        做复习第3题。
口算比赛:2分钟。
注意计算符号。
4.        做复习第4题。
将算式的结果先计算出来,在比较大小。
三.复习实际问题。
1.做复习第5题。
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明确有两个问题。
学生解答,指名板演。
说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想一想:摆成几行时每行盆数多?为什么?
2.做复习第6题。
说说知道了什么。
不计算,哪两人抬的次数少?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
3.做复习第7题。
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解答,指名汇报。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复习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教学后记: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0

认识线段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34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教材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自主学习方案:
一、学一学:
阅读课本第59页内容。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做上标记。
二、说一说:
线段可以用下面的哪一种图形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三、找一找:
你还能从哪些物体或图形上找到线段?
四、想一想:
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根线、长方形白纸。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全班交流
提问:通过课前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直的   两个端点)
还有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调整下面的环节:
2.认识线段的特征
(1)出示一条短绳子
提问:怎样做可以让它看作是一条线段?(指名操作)
追问:绳子前后有什么变化?
引导观察:绳子由弯变直。
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课件出示这句话)
提问:这句话,你认为哪些词比较重要?(引导他们要把重要的字词划下来)
(2)交流《学习方案》第3题
提问:线段可以用下面的哪一种图形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重点认识:两个端点  
(指名指出端点的位置)
3.找线段
提问:你还从哪些物体或图形上找到了线段?(了解物体的边被看成是线段时,是有端点的,端点是藏在物体边的两端)
全班交流:(1)物体上的线段(2)图形上的线段
比比找出的被看成是线段的长短。
交流:纸上的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怎样折出比已给线段长些或短些的线段。
4. 画线段
提问:你还想出用哪些工具画线段?
指名示范画线段。(实物投影)
小组交流:用这些工具画线段时,要注意些什么?
全班交流:(物体不能移动,铅笔要贴紧物体的边,要加上端点等)
四、巩固拓展
1.交流“想想做做”第1题
(注意追问学生的想法)
2.交流“想想做做”第2题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实物投影,让孩子指出围成图形的线段)
3. 交流“想想做做”第3题
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4. 交流“想想做做”第4题
理解题意:什么叫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指名示范画一条)
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画成的是什么图形?
5. 交流“想想做做”第5题
小组合作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的?画出了几条线段?
五、课堂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直的,有两个端点)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0

认识厘米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35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教材第61~63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学生通过学习能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3.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过程,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经过大胆猜想,初步具有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通过在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的探讨,体验成功的愉悦,得到发展个性,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得到增强。
教学重点:
1.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3.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自主学习方案:
教师带着学生在学校活动:
量一量:
课桌有多长?(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去量一量,铅笔、文具盒等)
1.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提问: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用的测量工具不同)
小结:所以,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测量工具尺。
2.你们想认识和了解尺吗?
认真阅读课本第61页有关尺的知识。
    学生回家自主学习:(有时间也可以放在学校预习)
一、学一学:
阅读课本第61页。
二、说一说。
1.观察你的尺,说一说尺上有什么?你能在尺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吗?
2.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三、试一试
课本第62页:量一量
铅笔刀长(   )厘米    线段长(     )厘米
把你测量的方法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四、想一想:
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课上)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厘米”。(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谈话:课前我们了解到,测量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因此,要想得到统一的测量结果,我们就必须统一测量工具,使用工具尺。
1.认识“学生尺”
(出示“学生尺”)
提问:通过自己的学习,谁来介绍一下关于尺的知识?尺上有什么?
全班交流:
(A)生:尺上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
师:尺上的这些线有长有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
(B)生:尺上有很多数。
师:对,有数,我们一起按顺序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大家看,尺最左端的数是几?生:是0。
师:0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你们猜一猜,尺上的0表示什么?
生1:表示没有。生2:表示起点。
师:尺上的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我们就叫它0刻度。(板书:0刻度)其他的数也都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对着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
(C)生:尺上还有字母“CM”。
师:“cm”代表“厘米”。(板书:cm、厘米)
……
小结:“厘米”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单位,人们一般用它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
2. 认识1厘米
(1)认识
提问:那么,1厘米有多长呢?请小朋友在自己的尺上试着指一指。
师:大部分小朋友都是指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对了,这段长度是1厘米。除了这段,你还能找到哪段是1厘米吗?
生:从刻度1到刻度2。生:从刻度2到刻度3。
……
师: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尺上的每相邻两根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
师:对了。尺上的每相邻两根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
(2)体验感受1厘米。
把自己的手指头放在尺上看看,哪一根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用另一只手的两个指头夹着食指,
看着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头脑里。
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师示范,生跟做)
师:谁能直接比划出1厘米?一起来比划一下。同桌看看对不对?
(3)生活中找
师:那么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长度可能有1厘米呢?
学生举例:书本的厚、手指的宽、图钉的长、橡皮的厚……
3. 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又有多长呢?谁能上来试着指一指?
有不同的方法吗?
师:同学们都指出了2厘米,那么3厘米有几大格?6厘米呢?8厘米呢?
师:你能在尺上找到4厘米的长度吗?
学生活动,汇报。
小结:几厘米就有几大格。
4.用学生尺量一量
出示量一量,指名说说分别是几厘米
交流量的方法。
学生演示测量方法。  
投影出示: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相机引导小结:在用尺量物体的时候,物体的最左端对准0刻度,物体的右端到刻度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比较方便,也不容易出错。
四、巩固拓展 
1. “想想做做”第2题
生独立测量,全班交流。
2. “想想做做”第3题
生独立观察
小组交流:测量的结果。
全班交流:这是不是都正好8厘米呢?(比8厘米多一些,比8厘米少一些)它们和8厘米都比较接近。你认为还可以怎样说?(大约8厘米)
小结:我们遇到长度不是正好几厘米时,可以看它接近几厘米,用“大约几厘米”来表示。
3.“想想做做”第4题
认识身上的尺
提问: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你们自己的手掌大约有多宽?
生测量后填写数据,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第5题
同桌合作完成,全班交流。
5.画线段第6题。
说说,每条线段各长多少厘米?
你是怎么想的?
6.画线段第7题。
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的?你能画一根比它长一些(短很多)的线段吗?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教学后记: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0

认识米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3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教材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让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具有估计一些物体长度的能力,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恰当地选用长度单位,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直尺。2.长绳  3.多媒体课件。
自主学习方案:
一、学一学:
阅读课本第64页。
二、说一说:
准备一把米尺。
仔细观察,尺上有什么?和“学生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三、量一量:
用这把米尺量一量,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
你能用手臂比划出1米的长度吗?
四、想一想:
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个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认识米)
三、交流提升
1.复习“厘米”
(1)提问: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什么作单位?(厘米)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2. 交流关于米尺的认识
出示米尺。
提问:通过课前的学习,谁来介绍一下米尺?它和“学生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全班交流:
相同:有刻度线、数字、单位
不同:数字个数不一样
追问: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厘米)你还有什么发现?(板书:1米=100厘米)
小结:和“学生尺”基本一样,只是更长,100个1厘米连起来就是1米长。
3.借助米尺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提问:1米到底有多长呢?
小组交流:用手比划1米的长度
全班交流:你在家用米尺比划过,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自己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呢?(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讨论:标签离地面都是1米,为什么指的位置各不一样?
4. 深化对1米的认识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排,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四、巩固拓展
   1.交流“试一试”
   先分别估计黑板的长和宽、教室门的宽和高,再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2.“想想做做”第3题。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量一量教室的长和宽吗?可以先估一估,再同桌两人合作。
3.“想想做做” 第5、6题。
学生独立后集体校对。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提问:我们已经学了那些单位?厘米和米哪个单位大?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量哪些物体的长度要用米作单位?
“想想做做”第4题,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认识米
1米=100厘米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0

练习十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  37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教材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厘米和米的含义,及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能判断测量长短不同的物体所用的单位。
2. 使学生进一步强化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提高应用长度单位的能力。经历动手做的过程,初步感受长方形的相关特征。
3.使学生主动参与与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能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尺,米尺,卷尺,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这个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本领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行厘米和米的练习。
二.知识再现。
1.再现长度单位。
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
互相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
2.回忆进率。
米和厘米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0厘米
3.单位应用。
一般什么样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测量?一般什么样的物体的长度用米做单位测量?
铅笔大约多长?教室的长和宽呢?
三.练习提高。
1.练习十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2.练习十第3题。
先估计哪一条线段长一些,交流自己的估计,判断。
怎样证明你的判断是否正确?
动手量一量。
3.练习十第4,5题。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练习十第6题。
已经知道了什么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
你是怎么想的?
5.练习十第7题。
先估计,再测量。
你估计的准吗?
四.动手做。
1.折一折。
2.量一量。
五.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又有了哪些新收获?

我们身体上的“尺”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38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教材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会测量并知道各“身体尺”的长度,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的特点,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3.学生通过活动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空间观念、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尺,米尺,
自主学习方案:
一、学一学:
阅读课本第68页。
二、试一试:
你能按照书上的要求,独立完成测量活动吗?
三、说一说:
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小朋友,如果不让你用尺量,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量出数学书长大约几厘米?
生活中,常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可是我们不能随身带着尺,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借助于自己身体上的尺。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身体上的“尺”。(板书课题)
三、认识“身体尺”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介绍什么叫一拃、一步、一庹、一脚长,并介绍量法。
提问: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2.实际测量。
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再汇报测量的结果。它们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交流:你知道了身体上的哪些尺?它们各有多长?
3.初步运用。
你知道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几脚长?
学生同组合作完成,做好记录。
集体交流。
小结:1步大约有7拃,1米大约有2步,1米大约有5脚长。
四、用身体尺量。
1.记住了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的长度后,我们也可以利用它们来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
量课桌的长,你准备选择哪种身体尺?量黑板,教室的长呢?
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说一说,并说出你的理由。
小结:在实际测量中,我们要根据被测量物体的特点,灵活选择恰当的身体尺来测量。
2.实际测量。
我们在教室或校园里选择一些物体,用身体尺量出它们的长度,再和同桌交流。
(用这几个单位测量教室的某些物品。如:数学书等)
学生分小组活动,测量,记录结果。
五、课堂总结
回顾测量的过程,你有今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学后记: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0

7的乘法口诀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3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题和第71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学生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3.学生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增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情感,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熟练7的乘法口诀,能选择组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熟记7的乘法口诀。
自主学习方案:
一、照样子搭一搭:
你能用三角形搭出这样一个漂亮的小船吗?
二、想一想、填一填:
摆2只这样的小船需要(   )个▲?摆3只、4只、5只、6只、7只呢?
把表格填写完整:

三、试一试
根据找规律接着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

  四、说一说:
你有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准备:
课件、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交流例题
(1)检查表格的完成情况。
提问:你们用▲摆了小船吗?
全班交流:每个结果你是怎么想的?
例如:“21”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交流想法:
(可能会有①7+7+7=21,②14+7=21,③3个7是21)
(2)交流自学中遇到的疑问,讨论释疑。
2.交流编制的7的乘法口诀
提问:谁接着编出了关于7的口诀?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交流:
展示编的7的口诀。
全班交流:自选一句口诀,说说这句口诀的意思。
全班校对,纠正。(相机板书口诀)
订正修改编制的口诀。
3.观察发现
提问:观察关于7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①7的口诀有7句。②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7。)
小组讨论:哪几句口诀比较难记?你用什么方法来记的?
全班交流。
4.记口诀。
自由背。
师生对口令或开火车等。
四、巩固拓展
1.交流“想一想”。
谈话:你能说出算式的得数和所用的口诀吗?
学生各自填写得数,并把所用的口诀说给同学听。
2.“想想做做”第1、2、4题。
计算,交流说说计算所用口诀。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一人任抽一张口诀卡片,另一人说对应的
乘法算式。
3.“想想做做”第5题。
提醒学生:1只七星瓢虫背上有7颗星。
4.说一说每个数分别是几和几的积,再写出算式和口诀。
( 3 5 )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0
                      口诀: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上课时间 :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4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73页例2,“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2.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究、思考中发展思维。
3.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与他人合作交流,启迪了思维,愉悦了情感,共享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
学生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如何由除法算式想相关的乘法口诀
自主探究方案:
一、说一说
根据口诀说算式:
二三得六    除法算式:                                 
四五二十    除法算式:                                 
二、忆一忆:
口诀与除法算式有什么联系?
三、学一学:
阅读课本第72页的例题2。
四、想一想:
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交流学习方案第1、2题。
全班交流:口诀与除法算式有什么联系?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交流例题
提问:通过课前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全班交流:
(1)看图提取信息说说题意。
(2)借助图说说两道除法算式的含义。
第一种情况:28朵花,每7朵扎成一个花环,可以扎成几个花环?
提问:怎样列算式?(28÷7=  )28÷7等于几,怎样想的呢?
[完成板书:(四)七二十八]
第二种情况:28朵花,扎成4个花环,平均每个花环有几朵花?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算法。
[完成板书:28÷4=,四(七)二十八]
指名说说口诀与算式的联系。
(3)比较: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小结:算28÷7,想乘法口诀:四七二十八,商是4;计算28÷4,也是想口诀:四七二十八,商是7。
四、巩固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都用到哪句口诀?意识到根据乘法算式,也能得出两道相应的除法的结果。
2. “想想做做”第2题。
小组活动:一人出口诀,一人说除法算式。
师生活动。
追问:哪句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了解学生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率。
4.“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示:左边,做一串糖葫芦6颗山楂。右边,要把42颗山楂平均分成7串。
5.读题了解题意。
让学生自己读“想想做做”第5、6题。
交流两题的题意,明白各知道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28÷7=4     (四)七二十八
           28÷4=7      四(七)二十八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1

练习十一(1)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4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练习六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练习7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巩固乘除法竖式,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
3.在练习中,学生进一步熟记已学过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检查背口诀。
开火车。
分组比赛。
二、练习巩固。
1.第2题
提问:你能根据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吗?
小组活动
全班交流:师出口诀,学生说算式。
2.第3题
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学生报得数,自己批改。统计错误情况,自我分析错误原因并提出新的要求。
3.第4题
总结7的口诀
师:看第4题,你会填吗?说说你的想法。
两三个学生说一说       
师:都会填那我们就比比谁能填的最多、最好!
在本上写出你能想到的所有算式。
请几个分别读读自己的算式,其中有一个是按顺序写的,问:你们最欣赏谁写的?为什么?
4.第5题
让学生计算得数,并填在课本上。
交流得数,校对答案。
5.第6题。
让学生一组一组地算出得数,填写在课本上。
说一说这里有什么规律。
三、总结。
总结7的口诀
通过系统的复习你学会了什么新知识、新本领?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后记: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1

练习十一(2)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4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练习十一的7~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相应的问题;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2.让学生体会乘法和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热爱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7以内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7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
练习
检查学生的对错情况。 再进行全班的交流,总结规律。
练习:
0 、 4 、 8 、12 、(  )、(  )、(  ).
35 、30 、25 、(   )、(  )、(  ).
寻找规律,解答订正。
二、练习巩固。
1.练习第7题。
要求学生看图,明确每组4人。
说出题意,列式解答。
交流,检查算式和单位名称,口答结果。
2.练习第8题。
理解题意,列式解答。
让学生说说怎么列式的。交流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比较:都是把21盆花送给幼儿园,为什么解答方法不一样?
3.练习第9、10题
三、实践活动。
1.一个星期有(  )天,6个星期有(  )天。
2.请你找一张11月份的日历,并回答下面问题:
11月份共有(  )天,有(  )个星期,有(  )个星期日。
四、总结。
通过系统的复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1

8的乘法口诀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4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7页例3和“想想做做”第1—7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编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能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自编乘法口诀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增强自主学习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来源并熟记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熟记8的乘法口诀。
自主探究方案:
一、搭一搭、想一想。
1.准备8个小正方体,你能用它们搭出一个大正方体吗?
2.想一想:搭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你是怎么知道的?
                                                   
搭3个这样的大正方体又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二、试一试、填一填。
1.将第76页中的表格补充完整。
2.尝试编写第76页上“8的乘法口诀”,填写完整。
3.想想做做第1、2题。
三、想一想
1.观察8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
2.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探究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交流学习方案第1题。
指名搭一搭。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8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 出示例3中的表格
指名汇报,集体校对
提问:看着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你是怎样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将口诀补充的?
让学生依次说出8的口诀,并分别板书。(略)
每句口诀是什么意思?是怎么编写的?
学生说口诀的意思和对应的口诀。
学生修正课前填写的口诀。
2.集体讨论、交流:
8的口诀有什么特点?
得出:都是按几个8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积也是按从小到大,并且相邻的两句都相差1个8,结果也相差8。
3.你认为哪些好记?你是怎么记的呢?哪些难记?又是怎么记的?
交流易记忆的方法。
4. 记口诀:自由记忆、对口令、开火车等形式。
四、巩固拓展
1. “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每组得数相同,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小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算式都表示的是几个相同的8相加。
2. “想想做做”第2题
集体交流结果。 (理解第二句——什么比8个8少)
提问:你能像这样从刚才的口诀中任意挑两句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请同学说出题目的要求。
同桌两人合作完成,一人说口诀,另一人说算式。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说算式结果和对应的口诀。
5.“想想做做”第5、6题。
6.做“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填写( )里的结果,教师巡视。
交流:三题各是怎样填的,各想的哪句口诀?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1个8      1×8=8       一八得八
      2个8      2×8=16      二八十六
      3个8      3×8=24      三八二十四
               ……        ……           ……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1

8的乘法口诀求商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4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7~78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练习8的乘法口诀以及相应的表内乘、除法的计算中,巩固所学知识。
3.学生体会乘法和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热爱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练习8的乘法口诀以及相应的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在乘、除法计算中准确地应用8的乘法口诀。
自主探究方案:
一、说一说
根据口诀说算式:
二八得十六    除法算式:                                 
四八三十二    除法算式:                                 
二、忆一忆:
口诀与除法算式有什么联系?
三、学一学:
阅读课本第77--78页的例题4。
四、想一想:
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交流学习方案第1、2题。
全班交流:口诀与除法算式有什么联系?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出示例4
让学生自己观察、读题,想想知道了什么,求的哪些问题。
交流: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2.解决问题。
提问:这两个问题要用什么方法算?能自己按问题顺序列算式求出结果吗?
自己先写在课本上列式算得数,算出商是几,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交流想法。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都用到哪句口诀?意识到根据乘法算式,也能得出两道相应的除法的结果。
2. “想想做做”第2题。
小组活动:一人出口诀,一人说除法算式。
师生活动。
追问:哪句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了解学生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率。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算式,要求一组一组地算,并想想每组两道算式各用的哪句口诀?
交流:哪几组口诀不同,各用的哪句口诀?算乘法和除法各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第5题
理解题意,列算式,注意单位名称。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算?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1

练习十二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4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页
教学目标:
1.练习8的乘法口诀以及相应的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2.学生加深对口诀的记忆,在反复的应用中,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3.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计算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8的乘法口诀,提高选择、组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能根据需要准确地选择信息,组合信息。
教学准备:
课件、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情引入.
谈话: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8的乘法口诀,学得真好,今天我就用这些口诀解决几个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完成的很好。(板书课题)
二、主动参与,灵活运用。
1.课件出示第1题
你们能背出1到8的乘法口诀吗?
指名学生背口诀,看看熟练程度。(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主动记忆口诀的兴趣)
2.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根据哪句口诀填写的。(帮助学生将填出的结果按顺序整理出来)
3.第3题
出示算式,说明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使式子相等。
让学生思考可以怎样填,和同位交流。
交流:可以怎样填,你是怎样想的?
4.第4题
让学生看图,先互相说图里表示什么意思,算式可以怎样填,再填写算式。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引导理解。
5.“想想做做”第5题
6.完成第6题。
谈话:今天小朋友上课都非常认真,现在我们一起去这里的停车厂看一看,瞧瞧有什么我们能解决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第6题.
谈话:看!停车场有好几种车,你认识吗?还有标志牌,它告诉我们什么呢?指名说(2~3个)收集信息:
看图,说图意。
提问:书上给我们提了哪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独立列式计算。交流讨论。
你自己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并计算。
7.实践活动。
二年级1班有24人参加广播操表演,请你帮助设计以下队形。
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可让学生画简单的示意图说明)
8.完成思考题
五、全课总结。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1
9的乘法口诀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4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利用“几个九就是比几十少几”这一特殊的规律来编制出9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并能利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乘、除法计算。
2.学生在寻找记忆9的乘法口诀办法的过程中,发现特殊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编制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教学难点:
寻找特殊规律熟记9的乘法口诀。
自主探究方案:
一、学一学,填一填
阅读课本第80页的内容,并完成上面的表格。
二、编一编
根据表格的内容,编制9的乘法口诀。
三、读一读,想一想
读读自己编的口诀,看看有没有觉得不合适的地方。
你有什么发现?
四、试一试
完成第80页的“试一试”和第81页的第1题。
五、说一说
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探究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师:“在课前的学习中,有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吗?”
1.交流表格
课件出示例图。
提问:1行有几颗星星?2行呢?
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几行合起来一共有多少颗的?
仔细观察,随着行数的增加,星星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看着这幅图,你还有什么发现?
交流表格填写的结果。
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2.交流编制的口诀
提问:谁根据表格填写的内容编出了关于9的乘法口诀?
全班交流:生读读自己编的口诀。(展示个别孩子口诀的书写)写口诀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检查、修正口诀的编写
3.记口诀。
集体读一读。
你觉得哪句口诀最好记?哪句最难记?你有什么记的好办法?
指名学生背一背自己能记住的9的口诀。
上面有没有那句口诀让你联想到了某个故事?
生自由试一试、背一背
练习:指名将黑板上的口诀补充完整。
4.解决疑问。
出示9的口诀。
提问:你能根据每句口诀说出哪些乘法算式?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看了这些算式和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集体讨论、交流:一个乘数都是9,另一个乘数都是按从小到大(1—9)的顺序排列的,积也是按从小到大,并且相邻的两个积都相差9。
5.交流“试一试”。
独立完成
指名说说都是用哪句口诀算的?
四、巩固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边读边思考:有什么发现?
交流发现的规律。
引导学生根据整理的规律再记忆背诵9的口诀。
试背、指背等。
提问:某一句口诀想不起来,怎么办?(几个9就是几十减几)
2.填空
8个9比80少(   ),是(    )。
6个9比(   )少(   ),是(    )。
7个9比8个9少(   ),比6个9多(   )。
8个9比6个9多(   ),比9个9少(   )。
3.“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巡视,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体会口诀、乘除法算式间的联系。
4.“想想做做”第3题。
练习订正,体会乘除法算式间的联系。
5.读一读:你知道吗?
五、课堂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1

练习十三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4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页1~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运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乘、除法算式,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熟练9的乘法口诀算相应乘、除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与9的乘法口诀相关的乘、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我们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小朋友还记得吗?
1.活动:四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比一比谁说的完整。
2.指名说说其中某一句口诀的含义。
3.同桌互相背一遍9的口诀。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做些游戏,我看哪组小朋友能取得胜利。
二、主动参与,体会方法。
1.练习十三第2题。游戏:对口令。
谈话:刚才小朋友表现得不错,现在我们进入第一个游戏,小朋友们要加油了!我们来对口令:老师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
先同桌互相活动,再由师生合作对口令。
让个小组派学生轮流回答对应的算式,比一比哪组答的又快又好。
2.出示第3题。
出示第3题,指名搬演,一组一组计算,其余学生写得数。
交流得数,学生订正。
交流:每组得数为什么不同?被除数有什么不同?
3.出示第4题。
指名读题
交流:该填什么符号,怎么比较的?(计算出积再比或直接比较)
4.练习十三第5题
观察画面,说说小朋友有哪些活动。
学生读题,了解每道题的条件和问题。
讨论:同桌说说每题用什么方法做,怎样想的?
交流:能说说各用什么方法解决,你是怎样想的?
三、实践活动。
出示:
如果你到超市去买4元一盒的牛奶9盒,都带10元面值的钱,应该准备几张?
讨论交流,课后实践。
五、总结提炼。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1

乘法口诀表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复习课         总课时编号:4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84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整理并填写乘法口诀的过程中,更加系统地掌握1-9的乘法口诀,进一步提高应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的能力。
2.学生在探索并发现乘法口诀排列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训练思维的条理性,感受探索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探索乘法口诀表中的口诀排列规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口诀表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乘法口诀。
指出: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学过的乘法口诀。
二、整理口诀。
课件或挂图出示乘法口诀表。
1.整理乘法口诀表。
2.谈话:请大家观察乘法口诀表,你能看出表中的乘法口诀是怎样排列的吗?
观察乘法口诀表,同桌交流。
3.谈话:发现规律后,请小朋友把乘法口诀表先按照横着的顺序填一填。再按照竖着的顺序填一填,填好后读一读口诀。
4.谈话:通过填写口诀表和读表中的口诀,大家有什么发现?
小组交流、汇报。
5.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发现的规律表述清楚。
6.练习:教师指乘法口诀表中的某一句口诀,要求学生根据这句口诀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学生口答。
三、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填好的数,再说一说怎么样填。
让学生用水彩笔把表格中从左上角到右下角这一斜行的数填上颜色。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积的排列规律和对应的两个乘数。
学生填写,全班交流、校对。
2.“想想做做”2题。
3.“想想做做”3题。
独立完成。老师巡视。
表扬填写完整的同学。集体交流。
4.完成第4题
五、实践活动。
出示:先计算,再寻找规律,然后填空。
32-23=     64-46=       71-17=       91-19=
62-26=(    )×(    )=(    )
51-15=(    )×(    )=(    )
92-29=(    )×(    )=(    )
六、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后记: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1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4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读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学生通过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连乘、连除的计算。
教学准备:
12根小棒。
自主探究方案:
一、说一说,填一填
7 × 8 – 2   先算(           )再算(           )得(      )
9 × 5 + 8    先算(           )再算(           )得(      )
6 × 7 – 10  先算(           )再算(           )得(      )
二、学一学
阅读课本第81页。
三、想一想
和以前学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四、试一试。
    课本第81页“试一试”
五、想一想.
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准备:
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交流学习方案第1题
同学们,知道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那么乘除混合时该采用怎样的运算顺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运算方法。(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全班交流
提问:通过课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交流例题
(1)出示:2×3×4
指导读算式。
提问:谁会读这个算式?指名读,齐读。
同桌讨论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用线标示出运算顺序。
小结:连乘两步计算题,按照从左往右的方法依次计算。
2.出示:
36÷4×3
读一读,说一说,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
3.交流“试一试”的运算。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小组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按什么顺序计算。
4.比较:和以前学的乘加、乘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全班交流。
小结:在乘除混合两步计算中,无论是连乘、连除,还是先乘后除、先除后乘,都按照从左往右的方法依次计算。
四、巩固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学生比较:
每组题中上面两题与下面一题有什么关系?   
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想想做做”第2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计算顺序和结果。
3.“想想做做”第3题。
游戏:夺红旗。男生左边四题女生右面四题,比一比谁能夺得红旗。
五、实践活动。
用12根一样长的小棒,你能摆出多少个正方形?
学习试一试,操作交流。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1

练习十四(一)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5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页
教学目标:
1.练习乘法口诀以及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2.在练习中,更加熟练地掌握口诀,提高运用口诀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口诀正确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提高运用口诀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
1~9的数字卡片、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今天老师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二、检查口诀的背诵。
你们能熟练地从“一一得一”背到“九九八十一”吗?
指名背1~9乘法口诀。
齐背1~9乘法口诀。
三、主动参与,探索算法.
1.教学第2题。
准备1~9的数字卡片,两人合作完成,每人每次出示一张卡片,根据出示的两个数说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一人说乘法,另一人说除法)
2.教学第3题。
学生思考先算什么并独立完成,师寻找需要帮助的学生。
指名说两步计算的顺序。
动脑思考:
连乘、连除的算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全班交流。
小结:通过上面两题的学习,你认为如果一个算式里有乘有除,应该先算什么?
3.教学第4题。
看图,说图,理解题意。
提取信息,选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谈话:老师这儿有24本书,想平均发给我们班的3个组,能帮老师算一
算每个组可以分得几本?
小朋友们帮老师算了每组可以分得8本,那每个小朋友可以拿到几本呢?
4.教学第5题。
看图,理解图意,根据问题寻找合适的条件。
独立解答。
5.教学第6题。
说一说为什么只能买28元的锅?
四、拓展延伸。
先计算,再寻找规律,根据规律完成算式。
①2 + 4 =                  ② 2 + 4 + 6 =
  2 × 3 =                    3 × 4 =
③2 + 4 + 6 + 8 =          ④ 2 + 4 + 6 + 8 + 10=
  4 × 5=                         5 × 6=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1
复习(一)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复习课     总课时编号:5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7页1~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以及相应的表内乘、除法计算,并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计算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以及相应的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选择信息,组合信息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3×7=    56÷8=    4×6=    68÷8=    6×7=    42÷6=   
5×5=    18÷9=    6×9=    54÷9=    2×8=    48÷8=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你能用1-9的乘法口诀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二、主动参与,增强本领
1.教学第1题。
出示图。
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导学生完整地说图。
你能根据图写出一道加法算式,一道乘法算式,两道除法算式吗?
根据图意说说算式的含义。并指名说说所写算式时的想法。
2.教学第2题。
谈话:小朋友,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几道乘法算式,几道除法算式?有特殊情况吗?是怎样的?你能写多少这样的式子?
那请小朋友根据下面几句乘法口诀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3.教学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填乘数和除数时,你是怎么想的?
4. 教学第4题。
引导观察,看同一副方格图,根据不同颜色的方格列出加法算式,再根据几个几列出乘法算式。得数相等吗?
比较每组里的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2个连续的单数相加和几乘几得数相同?3个,4个连续的单数相加呢?你看,数学式子多神奇!
(加法算式都是从1开始,连续的单数相加。几个连续的单数相加,乘法算式就是几乘几。)
5.教学第5题。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师巡视
了解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选择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时怎么想的?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1

复习(二)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复习课     总课时编号:5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6~11题
教学目标:
1.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以及相应的表内乘、除法计算,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
2.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计算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过程。
教学难点:
选择信息,组合信息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56÷8=    4×6=    68÷8=    6×7=    42÷6=    48÷8 =
5×5=    18÷9=    6×9=     54÷9=    2×8=     3×7=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做了许多乘除法计算,小朋友们完成得很棒。今天老师再考考你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信心应付老师的“挑战”吗?
二、主动参与,探索算法.
1.第6题。
先说说图中表示的条件和问题,再列示计算。
想一想: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第7题。
学生仔细读题,独立解答。
比较这三题的条件和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想一想,什么时候用乘法计算?什么时候用除法计算?
出示三个条件:
有4个小组,每组8人,一共有32人。
选条件提问题。
3.第8题。
出示图。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指导学生完整地说图意。
肯定学生列加法算式,比较加法和乘法,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4.第9题。
谈话:我们和小红一起去商店看一看有哪些东西?小红花了多少钱?买的是同一种食品。她可能买了什么?买了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
想一想:有其它的答案吗?
5.第10题。
读题判断:不计算,你知道哪种船需要的只数少,你是怎么想的?
指导学生把计算结果与开始的判断进行比较。
学生独立解答。
6.第11题。
学生读题,理解图意。
什么是一套课桌椅?搬一套课桌椅要多少人?
下面的两个问题你会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
7.思考题:找规律填数。
谈话:你能发现树叶上数字有什么规律吗?同桌交流。
(指名说)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说完整。
左边三片叶子上的数分别是两个相同的乘数与它们的积,右面中间叶子上的数少1。每组中间一片叶子上的数是左右两片叶子上数的乘积。

三、总结评价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怎么样?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1
观察物体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53
教学内容:
教学第90页例题,第91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 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点:
体会观察者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看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自主学习方案:
一、看一看:
1.站在爸爸或妈妈的前、后、左、右分别看一看,你能看到他们身体的哪些部分?看到的一样吗?
2.选一些高大的建筑,再站在它的前、后、左、右看一看,你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二、学一学:
阅读课本第91页内容。
三、想一想:
他们四人各自拍出来的照片会是什么样的?在书上指一指。
四、说一说:
1.刚才你是怎么判断照片是谁拍的?
2.对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毛绒玩具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学习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三、交流提升
1.全班交流
提问:通过课前的活动,谁来说说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结果会怎样?你有什么想法?
出示例图
提问: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另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摄的?
小结: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
2.交流“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哪张是从学校外面拍的?哪张是从学校里面拍的?你是从哪看出的?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3.指导观察物体。
出示实物:毛绒玩具。
教师示范。
站在毛绒玩具的前后左右面,分别观察。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到的是毛绒玩具的什么面?你是怎么判断的?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小结: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4.分组观察
四人一小组,自由交换位置观察本组课前准备的玩具,记住从各个面看到的形状。
提示:看之前可以先想一想从那个面看到的会是什么形状。
5.交流例2
提问:下面四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你是怎么判断的?
全班交流
比较:左起第2和第4张照片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好办法来区分是谁拍的?
四、巩固拓展
1. “想想做做”第2题。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让学生清晰地说出自己判断的方法)
2. “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能说说四个小朋友看到的各是哪一幅图吗?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3.自由观察自己选定的物体。
4.课后实践活动:用相机从不同角度拍摄自己观察的物体,下节课将照片拷贝到电脑上大家一起交流。
五、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2
练习十五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54
教学内容:
教学第92-93页第1-7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进一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 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点:
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判断物体形状完全相反的观察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每组1本《新华字典》,1个水壶和1个杯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说说从前面,后面看我们的教室,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是不一样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观察物体
二、做做说说
1.练习十五第2题。
说说桌上是什么物体,每幅图中两人各在什么位置观察的。
两人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下面的形状是谁看到的呢?请你想一想,连一连。
你是怎样连的,怎样想的?
2.第3题。
仔细读题,什么是“按时间顺序编号”?
你是怎样编号的?
你是根据什么这样编号的?
3.第4题。
仔细读题,给三幅图按时间顺序编号。
你是怎样编号的?
你是根据什么这样编号的?
4.比较上面两题都是物体位置变化的编号。回顾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要告诉大家?
指出:一个物体位置移动变化时,观察到的形状也会变化。
三.看看连连。
1.第5题。
将《新华字典》放在桌上,四人小组观察。
将自己观察的形状记住,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看到的是字典的什么面?是什么样子的?再交换位置观察。
完成书上第5题。
连线时你是怎么想的?
指出:当观察到的形状完全相反时,要仔细看看两人坐的位置,想想他们看到的各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再确定各是谁看到的。
2.第6题。
将书包放在桌上,四人小组观察。
将自己观察的形状记住,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看到的是书包的什么面?是什么样子的?再交换位置观察。
哪两边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反?怎样区分在哪边观察到的?
3.第7题。
将茶壶和茶杯放在桌上,四人小组观察。
连一连。
四.回顾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
           练习观察物体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2
表内乘、除法复习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复习课     总课时编号:5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5页期末复习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练习、回忆整理,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能熟练记忆、背诵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和乘除两步计算算式。
2.使学生能联系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3.使学生能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谈话:这学期的数学内容已经全部学完了,请小朋友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的数学内容主要有哪些?
学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先复习这学期的重点知识:表内乘除法。(板书课题)
二、复习乘除法
1.复习乘除法的意义
出示:复习第1题图片, 让学生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让学生想想:加法算式怎么列?
2.复习乘法口诀和计算
(1)背诵乘法口诀
运用多种方法复习和熟记口诀: 对口令, 指名、小组、集体背诵
(2)看口诀说算式
师:口诀有什么用处?
出示“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写出四道算式。
指名一人板演,写好后全班校对。
三、复习乘除法计算
1.复习乘除法计算(口算)
完成复习第3题
课件出示:
让学生用口诀将5、2分别和图中的每个数字相乘,说出结果。
师问: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什么数?2和一个数相乘呢?
2.完成复习第4题表格
课件出示:
指名说说自己会做哪一题,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第5题
找3人上黑板完成。
指名说出运算顺序
4.完成第6题
限3分钟完成,开火车校对。
四、总结     
通过复习,你对表内乘除法哪些 知识更清楚了?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2
加减两步计算复习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5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5页期末复习第7-9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练习、归纳,进一步的认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规律,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能通过运算、交流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加减两步计算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复习第一单元学习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也就是加减两步计算的复习。(板书课题)
二、两步计算
师:还记得第一单元学了哪些内容吗?知道的可以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到书上看一看。
学生回答。
1. 完成第7题第一列两题
让学生明确连加、连减再计算,指名板演。
交流:每一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看看你的竖式是怎样写的,算得对不对?不对的及时修改。
2.完成后两列四题
让学生明确加减混合,接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练习,再指名板演。
让学生评价板演题,练习有错的订正。
三、解决问题
做第8题
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求什么问题?
根据什么求第一个问题?再根据什么求第二个问题?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
拓展题:
(1) 一根红绳是4米,一根黄绳是6米,黄绳比红绳长多少米?
(2) 一根红绳是4米,一根黄绳比红绳长2米,黄绳长多少米?
(3) 一根黄绳是6米,一根红绳比黄绳短2米,红绳长多少米?
比较这三道题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三.复习除法应用题
做复习第9题
课件出示图
让学生读题,知道了什么?
先自己列式计算。
自己完成第二个问。
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的内容有哪些?有哪些体会?

厘米和米、多边形、观察物体复习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5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期末复习第10--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线段,进一步明晰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进一步建立长度单位观念。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多边形的特点,体验多边形的分类标准,能清楚地判断一个图形是几边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能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感受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进一步体会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谈话:这学期的数学课除了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还学习了厘米和米、平行四边形、观察物体。今天就复习这部分内容。
二、复习米和厘米
1、回忆整理
提问:还记得“厘米和米”这个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
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
能说说你对线段、厘米和米有哪些认识吗?
结合交流师画线段并板书:直的   两个端点
1米=100厘米
2、做第11题
让学生按要求画线段。
提问:你是怎么画的?
指名上台展示并交流。
3、“身体尺”举例
引导:还记得身体上的尺吗?举例说一说。
4、做第12题
学生单独完成后全班交流。适当说明理由。
三、复习平行四边形
1、回忆单元内容
引导:在“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你认识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师问:线段围成的图形是按什么分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
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自己画。
交流画的平行四边形,说说自己怎样画成的。
2、做第13题。
课件出示图。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10-27 01:02
(1)提问: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
(3)观察: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小朋友们下课也可以试一试。        
学生数出每种图形的个数并填表。
3、做第14题。
学生先估一估。
让学生量一量、填一填。
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四、复习观察物体
1.做第15题。
图中小朋友在哪些位置观察的?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可以同桌商量一下。
学生连线。
展示交流。
提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简单实际问题复习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练习课     总课时编号:5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7--98页期末复习第16--20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决问题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的特点,能说明解决问题的大致思考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初步的探索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初步思维能力。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对数学产生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谈话:小朋友,我们这学期学习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复习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想一想,这学期我们学了哪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指名回答。
二.乘、除法实际问题
师在黑板上画12根小棒,每份3根,画4份。
学生看图列算式。
交流算式,师板书。
指名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义。
2.做第16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先独立完成后再交流算式。
3.做第17题  
让学生看图,读题。
自己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检查算式、结果。
4.做第18题。
比较:这三题各要用什么方法做?同桌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反馈想法。三个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列式解答。
交流算法,教师板书,学生口答结果。
三.综合运用
1.做第19题
(1)自己先看图、读题。
提问:图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这里有哪几个实际问题?能说说每个问题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吗?
(2)请小朋友先求搭帐篷的问题,再求摘草莓的问题,自己列式,求出结果。
交流算式,说说是怎么想的?
(4) 划船的问题怎样解决?
同桌先讨论。
哪个小朋友说说可以怎样解决?
2.做第20题。
引导学生看图里点子是怎样画的,每幅图里怎样变化的,观察下面的算式和数表示什么意思。小组里互相说说。
全班交流你发现的规律你?
接下来的算式和图,你能画一画、填一填吗?完成在课本上。
展示画的,全班校对。
3.完成思考题
请小朋友自己先找找这两列数各有什么规律,试着在()里填填。
交流:你找到规律了吗?说说你是怎样填数的,为什么这样填。
四.复习小结
1,全课小结。
2.学期评价。
你觉得这学期你的数学学得怎样,可以得几颗星?自己评价一下吧,得几颗就涂几颗。
教学后记: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