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由情动到习作——参加县习作指导教研活动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6-3-30 08:04
标题: 由情动到习作——参加县习作指导教研活动有感
记得自己在上学时,特别害怕习作,一到习作课,自己都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在小学阶段,写的比较多的就是在上坡的路上帮助老奶奶,老爷爷推车子,无论是什么作文,自己就喜欢这样编啊!自己的亲身经验告诉自己,能想的,我只要这么多了。

再看现在的孩子,让他们习作,那也是非常痛苦的事,而自己不仅教的痛苦,改的也痛苦。为何孩子,老师都觉得习作是这样痛苦的事情呢?按《新课标》中说: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我想更是学生对语文学到的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体现,一位孩子,习作好,那他的语言文字运用肯定也非常好,语文就不会太差。

回过头来观察自己上学时,那是真没有什么内容来写,自己的亲身经验实在太少,再加上自己也不会留心自己的生活,所以,脱离了生活实际的作文,我只能编,而且再加上自己思维狭窄,反反复复自己只能编那几种故事,不用动脑筋呀!那写作的兴趣,更是一点都不沾边,那种“情动而辞发”的作文就没有。

难道真是自己的童年过得如白开水那样无趣,很多年过去了,在回想自己童年事,觉得自己过得到很开心,快乐,有很多事记忆犹新。为何那时却觉的实在没有?不会观察,不会思考,不知到那些事也可以写,没有写作的的灵性。这份对写作的灵感以及敏感度,应该来自自己平时的多练多写。

在昨天听的习作指导课,给了自己很好的启示。三位老师的精彩展现,学生的生动语言表达,让我印象深刻,但我也有个疑问,就是不管是四年级的活动体验作文,还是五年级的想象作文及写人的作文,都需要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再想自己所带的六年级作文,也是让学生抓住细节描写。那么,在中高年段中对对孩子的作文要求及指导都是一样的吗?是不是在不同的年级段应该有所不同的侧重点?

习作真的好难啊,文人那种随性而发的写作灵感,要想在课堂40分钟被激发,真的不容易。

我们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可以把习作的任务早早布置呢,让感兴趣的学生提前完成,而我们的课上用来修改,给予学生范文,让学生对照着改,模仿着改。这样,学生有了自己写作的亲身经历,再去习得一些大师的写作技巧,学生就容易多了,也能理解。

但自己的亲身写作体验告诉自己,技巧是一方面,而最重要的是写作的情感驱动,自己有话要说,一定要到了想说的地步,这样即使没有写作技巧,写作显得朴实,写作也会触动读者的心灵的。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情感的积淀及激发应该是比较重要的。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