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返璞归真—读《瓦尔登湖》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6-28 22:17
标题: 返璞归真—读《瓦尔登湖》有感
返璞归真—读《瓦尔登湖》有感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梭罗

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我走上工作岗位,不再是山中不知岁月的学生。每一天,我都在忙碌中度过,忙着备课上课,忙于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在最忙碌的时候,我留到夜幕升起,灯火万家。那段时间,我是消极的、痛苦的。我想,我为什么这么忙?我的同学,有的成了医生,有的成了公务员,有的成了企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他们也是每天都在被侵占个人时间的吗?他们下了班也会像我这样忙吗?而我的这些忙碌,能有多少是真正为了我自己呢?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但是我们有几个能真正热爱工作、无私奉献到能够废寝忘食呢?

在迷惘中,我翻开了梭罗的《瓦尔登湖》。

梭罗的《瓦尔登湖》对于80后和90后大约都是耳熟能详的。因为它的节选编入了高中的语文教材。《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无不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梭罗的生花妙笔之下,而且描写也不流于表浅,而是有着博物学家的精确。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

《瓦尔登湖》带给我的一种自然和返璞归真的思考方式和心灵境界。

初读《瓦尔登湖》,我是羡慕梭罗的。他在无尽的大自然的美景中生活,没有工作,没有纷杂的冗事,可以阅读、可以钓鱼、可以赏景。然而,细思之,这样的生活是宁静、寂寞到可怕的。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6-28 22:17

梭罗将自己放在一个杳无人烟的地方,亲手建造一所仅供自己居住的木屋。他只有一个简陋的木屋,一张窄小的床,一张普通的书桌,几沓凌乱的稿纸。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凭着对自然和宁静的好奇、热爱与追求,过了两年两个月又两天的独居生活。

在中国古代,有隐士如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有林逋“梅妻鹤子”,也有唐寅“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然而,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今,想要彻底超脱于尘世,无疑是不现实的,不过是躲得一时清净罢了。梭罗也只是过了三年的山林生活便又重新入世,但即便是这样,也是很难得的。试问有几个人能抛下生活中的朋友、亲人、工作投身自然,不问世事呢?我们已经走出农耕时代太久了,又如何能自给自足?隐居说起来很文艺、很脱俗,的确是很难做到的。

何况,梭罗的隐居,不是作秀,是有更加深刻的意义的。

梭罗写道:“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在自然的青山绿水中,人能够放松身心,让自己在轻松、闲适的环境中,沉浸进入自己的思想中,返璞归真,获得片刻的宁静。诚然,这并不容易做到,如我们这样早出晚归的上班族,很难抛下家人,三天两头跑进深山老林,但我们可以试着每天抽一点时间,听听音乐,放松身心,花一点时间阅读或冥想。这大约就是所谓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就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让心沉静下来,我们总会找到我们自己的“瓦尔登湖”。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