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教师随感 教育不是奥运会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16-8-24 10:56
标题: 教师随感 教育不是奥运会
近期和奥运会相关的各类话题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各项金牌得主的事迹刷爆了朋友圈,但金牌只有一枚,当所有的闪光灯和荣耀都给了金牌得主,哪些没有获得金牌、没有获得奖牌,甚至没有出线的运动员,我们又该怎样去看待,我们又该如何引导孩子们去看待、去学习、去传承,这恐怕也是一道我们必须要交给孩子的人生课题。
    之所以有这样想法,源自李希贵校长写得一篇和团队建设相关的文章,文章开篇,李校长便针对现状,提出了这样的发问:教师,一个特别需要集体智慧的岗位为何都在单兵独斗。
    中国女排的事迹很是鼓舞人心,虽然中国的总奖牌数屈居第三,但女排的胜出却给了全世界中国第一的印象,感谢郎平、感谢女排、感谢所有一线的教练员和运动健儿们,这是属于中国健儿的集体荣耀。
在学校,我们也应该给学生灌输这样的理念,不是说比分排名不好,但我们要分清主次、区分利害,任何形式的考试都是策略,分数也仅是度量工具,考试和分数都不是目的。检测的唯一便是查漏补缺,学生学识、技能、品格在相互参考、自我修正中不断完善,而非恶意的攀比和竞争。
    中国的教育事业绝非靠单打独斗就可以完成,除了依靠教师个体的智慧,传承前辈经验、借鉴同伴成果也同样重要。面对世界风云、五洲霜雪的影响和搅动,即使他们能够连纵结横,应对挑战也并非易事,更何况普遍存在的个人作战格局。所以,合作意识至关重要,团队建设迫在眉睫。
    文中作者还举了一个日本的例子,他们的各项活动均以团队为单位,有意回避对个体分数过多的渲染,很多日本小学生都不太愿意提及与竞争相关的字眼,经常把合作挂在嘴边。
    如果学校不是学生寻找同伴、寻求合作最佳发源地,如果学校充斥的尽是寻找竞争、寻找对手,父母和老师眼里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即便是他们大器偶成,他们也不会感到快乐。
    奥运会不是仅诞生个人夺金的场地,教育也不仅是生产学科第一名的场所,奥运精神需要借助金牌来传承,教育真谛也需借助成长成才的双赢来捍卫。我们的愿景应该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冠军不如共提升。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