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2016年新部编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1
标题: 2016年新部编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本套2016年新部编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资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绿色圃教育网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zip (1.98 MB, 下载次数: 64112)

关注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LSPJYW,免费获取解压密码。
如果已关注,请进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请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本站公众号


我上学了
单元说明
儿童离开家庭,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角色发生了转换,对自我需要有一个新 的认识,同时也面临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编排入学教育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尽 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入学教育以儿童的口吻“我上学了”引领儿童走进学校生活,凸显了儿童的主体地 位。内容分“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3 部分。3 部分有着较强的逻辑关 系:从“我是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到“我是小学生”角色的转换,再到“我爱学语文” 学科的定位,将情感熏陶、习惯养成与语言学习进行了有机整合。
第一部分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以蝴蝶页开 篇,整幅画面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为背景,展现了各民族小朋友,穿着 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欢快地团聚在一起的情景。
第二部分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开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旅程。通过听读儿歌 《上学歌》,体验“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喜悦与自豪,同时又让儿童有一个鲜明的角色转 换意识,知道从今天起,将要从家庭生活或幼儿园生活走向更有规律、有计划的小学学习 生活了,明白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学习 活动: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激发儿童学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读书、写字是 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执笔方法;以听、讲儿童喜爱的 经典故事为切入口,通过观察插图,感受讲故事的乐趣,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我上学了        1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1.        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
        我是中国人        1                民族的国家。
                        2.        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我                                
                        1.        听读儿歌,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体会与家庭
上        我是小学生        2                生活、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学                        2.        认识老师、同学,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参观校
                                
了                                园,初步树立小学生的角色意识。
                                
                        1.        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初步体会正确
        我爱学语文        2                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2.        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合计        5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1
我是中国人
  教材解析
本课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展现了身着各民族服装的小学生背着书包,手拉着 手,肩并着肩,快乐地团聚在一起的画面。各民族小学生一张张动人的笑脸传达出快乐、 幸福的情绪。画面右上方配有文字“我是中国人”,犹如各民族小学生们的真诚呐喊,传 达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课文通过图画告诉学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通过画面观察与听读“我是中国人”,感受作为中国人 的自豪,激发爱国之情。这是对入学第一天小学生的人生洗礼。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2.        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重点】 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建议
建议教学时观察画面与讲述有关的少数民族故事、举行升旗仪式等结合,感受作为一 个中国人的自豪。
1. 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简单提示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中国 是其中一个国家。可以出示中国地图,初步认识中国。借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中的远景,说说看到了什么,从中了解雄伟的天安门是中国的重要建筑标志。有的学生在 幼儿园大班期间已经在“祖国”的主题学习中接触过天安门,有的学生甚至已经去过天安 门,可以让这些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出示国旗,启发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在哪里见过。告诉学生升国旗时,要立正向

我上学了        3

国旗敬注目礼。在初步认识国旗的基础上,教师播放国歌,有条件的可以播放天安门广场 的升旗仪式,让全体学生起立伴随着国歌向国旗敬注目礼。并告诉学生中国就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 了解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了解自己民族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看图 了解中国有 56 个民族。重点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是什么民族的,自己民族有什么特点。也 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民族的服装、节日等,激发民族自豪感。还可以引导学生看图说说 自己知道的其他民族的特点。
在看图交流的基础上,从图画中感受各民族小朋友团聚在一起的快乐,从中体会我们 每个中国人都爱自己的国家。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我是中国人。
教学中,注意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祖国的一些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体现语文 性,充分进行听、说、读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能跟着老师说说:“我是中国人。”“我们 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的祖国有 56 个民族。”
  教学资源
课文插图说明。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 56 个民族。
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民族服饰。

4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播放歌曲《大中国》,提问: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引导        从通俗易懂的
学生说:中国是我们的家。        歌曲入手, 结合图
2.        出示插图,提问:图上这些小朋友都是中国人吗?为 画进行教学, 易调 什么他们穿的衣服不一样? 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 56 个民 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虽然民族不一样,但我们都是中国 人,是一家人。
3.        讲解不同民族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壮族、回族、满
族、藏族等。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1


我上学了        5

二、看图说话,听读句子 1.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远景,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1)引导学生看图简单介绍天安门。(红的墙、黄的瓦) (2)引导学生认识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是
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出示天安门前升国旗的图片或录像,加深对国旗的认识。
2.        提问:天安门是中国的象征,是我们国家的代表性建 筑,你还知道我们国家的哪些代表性建筑?(教师事先可准备 相关图片进行展示,如故宫、长城。)
3.        教师带读句子:我是中国人。
三、唱一唱,跳一跳 师生一起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四、朗读儿歌,激发情感
1.        朗读儿歌。
我爱鲜花, 我爱白鸽, 我爱万里长城, 我爱长江黄河, 我是中国人, 我爱我的祖国。
2.        跟读句子。
教师: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齐读:我是中国人。

通过看图说话, 让学生初步了解天安 门等中国的标志,增 强“我是中国人”的 自豪感。
刚入学的孩子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比较短, 中间穿插 和学习内容有关的 课间操, 不仅能缓 解学生的疲劳, 还 能激发学生继续学 习的热情。
通过朗诵儿歌,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的情感。
(徐玮        杭州市长寿桥小学)

6       

我是小学生
  教材解析
本课呈现了一首流行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儿童歌曲《上学歌》,它曾伴随一代又 一代的小学生走过童年时代。歌词通俗易懂,曲调简洁欢快,凸显“我是小学生”这个主 题。图画中红红的太阳挂在天空中,小鸟在欢快地飞翔,同学们背着新书包三两成群,有 说有笑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表达了小学生快乐上学的情绪与乐观向上的态度。画面正上方 配有文字“我是小学生”,鲜明的角色定位,让学生知道快乐的小学生活开始了。
“我是小学生”既点明小学阶段快乐的学习旅程的开始,又借助儿歌提示做一名小学 生“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等一些基本要求。通过图片观察、儿歌听读,学生可以初 步感受同学间的纯真友情,激发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
1.        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2.        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熟悉教室,参观校园,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 切、校园的美丽。
3.        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建立小学生的角色认同感。
【教学重点】 认识同学和老师;参观校园,熟悉教室;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教学建议
本课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上学歌》简洁欢快,贴近生活。建议教学时,采用 多种形式听读、跟读,让学生感受儿歌的韵律,体会上学后的变化。
1. 激发学习兴趣,感受上学的喜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说说同学们是怎样的,感受同学间的友
情与共同学习的快乐。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说说第一天上学自己是怎么做的,心情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1

我上学了        7

怎样,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可以顺势带读“我是小学生”。 多种形式朗读儿歌。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带读,让学生听读、跟读,从而学会听读此
首儿歌。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播放《上学歌》,让学生在边听边唱中感受儿歌的韵律,感 受上学的乐趣。
2. 认识老师同学,了解学校生活。 认识老师和同班同学。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班级的总人数及男、女生人数,呈现课程
表,介绍各学科任课老师。接着以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组织学生相互认识,然后可以 请学生上台,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 ×× 学校一年级的小学生。”“我叫 ××,我特 别喜欢什么或者有什么特长。”
参观校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参观阅览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美术 室、音乐室、电脑室、心理辅导室等专用教室;认识与他们在校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如 厕所、传达室、食堂、卫生室。一边参观一边认认标识牌,熟悉校园。
教师还可启发学生说说读小学和读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对新学校有什么印象、认识了 哪些新同学等。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或者最喜欢的地方,引导学生关注变化,接受 环境改变,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向往学习生活的感情,从而顺利实现角色转变。
3. 了解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儿歌中“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是小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可借助儿歌,引导学
生看图说说哪些时候不能迟到,什么样的行为是爱学习、爱劳动的行为。 开学第一周,各学科都有入学教育的内容,教师要重视学科特点,在观察图画、读儿
歌的基础上,凸显语文学科听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我介绍时能说清楚一两句话,做 到声音响亮,吐字清晰,态度自然。
  教学资源
1.        问好歌。
小学生,有礼貌 ,见到老师敬个礼,见到同学问声好,快快乐乐上学校。
2.        发言歌。
要发言,先举手。人站正,声音响。吐字清,大家明。
3.        上课歌。
丁零零,上课了,快进教室来坐好,书本文具放整齐,等待老师来上课。 老师说话认真听,提出问题声音响,大家夸我做得好。

8       

我爱学语文
  教材解析
本课围绕“我爱学语文”的主题,由 3 幅图和 4 个词语组成,分成两个板块。 第一、二幅图以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第一幅图上,一位女同学正在读书,她坐姿
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本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本保持一尺左右的距 离。第二幅图上,一位男同学正在写字,作业本平放,他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 拳,眼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右手执笔。他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 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 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笔杆握得松紧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 成 45°角。两幅图的左上角分别配有文字“读书”“写字”。这两幅图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 读书、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好基础。
第三幅图以同学一起讲故事、听故事为主题。图中 4 名小学生正在津津有味地讲故 事、听故事,从他们的头饰中可以看出,一名男生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述《西游记》中的故 事,另三名小学生听得津津有味。4 名小学生都戴着头饰,这可以让学生既了解故事的内 容,又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这 3 幅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意义。初步体 会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正确的执笔方法,为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        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依据画面提示,初步体会读书、写字的正确姿 势和正确的执笔方法。
2.        通过讲故事、演故事,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意义。 【教学难点】 感受语文学习的意义。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1

我上学了        9

  教学建议
一、读书、写字
这一板块的学习,重在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了解语 读书歌 文学习的基本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第一、 身坐直,脚放平, 二幅图,并借助词语“读书、写字”,说说图上的同学在 双手拿书向外倾。 干什么,再说说自己是否读过书、写过字。给学生充分展     示的机会,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聊聊会读书、会写字可以做什么,让学 生觉得学习语文很有意义,激起读书、写字、学语文的期待。
虽然学生在入学前已或多或少地接触了读书、写字,但这是学生第一次正规地学习读 书、写字的姿势,因此起步的练习十分重要。教师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知道什么 是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在观察的同时教师要边说边示范演示,然后让学生 模仿图画中的人物练一练。
可以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的姓名,尝试写写自己的名 字。学生写得怎样,老师不要提要求,重在以这种方式让 学生感受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在这部分的学习 写字歌
背要挺,字看清,
中,教师也可以随机落实语文课堂常规,带领学生读读与
头摆正,肩放平。
课堂常规有关的儿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确的读书、 手离笔尖一寸, 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胸离桌子一拳, 在此后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都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眼离桌面一尺。 对学生严格要求,随时提醒,及时纠正,常抓不懈。
二、讲故事、听故事
可以先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画面,并借助短语“讲故事、听故事”,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猜一猜他们在讲什么故事。
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师生交流读过的故事。教师可以先示范,可以是《西游记》片 段,也可以是其他故事。学生听后可以简单说说听懂了什么,感受讲故事、听故事的快 乐。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故事,还想听哪些故事,让学生在小组里讲讲 自己知道的小故事,感受互相交流的乐趣。
激发读书兴趣。从入学起,就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多读书。教师可 以出示各种精彩的故事书,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多识字后,就能自己选择更多的书阅读, 就能讲更多有趣的故事了。教师要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阅读,扩大 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设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分享阅读的快 乐,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10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这是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对韵歌》《口耳目》《日月水 火》5 篇识字课,内容丰富,渗透韵语识字、看图识字、象形字识字、对对子识字等多种 识字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走进语文,乐于识字。
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汉字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教材将识字编排在拼 音学习的前面,关注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 汉字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发挥汉字对拼音学习的帮助作用,根据汉字的读音有效突破拼读 难点,使拼音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单元在教学上有别于其他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借助听读和联系生活经验来学习汉 字。教学时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 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另外,还要结合入学教育中的 “讲故事”“听故事”和本单元后的“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和大人一起读故事,体验识 字的价值。
从本单元开始,学生就进入正式的语文学习。要从起始阶段,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 学习习惯,特别是写字和朗读的习惯。写字姿势要正确,对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按笔顺规 则正确书写。朗读课文,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努力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1

第一单元        11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天地人        1        1.        认识本单元40个生字;会写17个字和10个笔画。
                        2.        学习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象形字识字、看
        金木水火土        2               
                               
                                图识字、对对子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初步了解
识字        口耳目        2               
                                汉字的文化内涵,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日月水火        2        3.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金木水火土》《对韵歌》。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读书和写字的
        对韵歌        2               
                                习惯。
                               
                               
口语        我说你做        1        1.        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
交际                        2.        对交流有兴趣,感受交流的快乐。
                               
                               
        识字加油站                1.        学习谜语诗,认识5个生字。
                        2.        区分3组形近字,了解每组汉字字形的不同。
        字词句运用                       
                               
语文                        3.        了解汉字“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书写提示        3               
                                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园地一                               
        日积月累                4.        背诵《咏鹅》。
                               
                        5.        在大人的帮助下,用听读、唱读的方式学习儿歌
        和大人                       
                               
        一起读                        《小兔子乖乖》,能正确朗读。
                               
                               
快乐        读书真快乐        1        1.        了解课外阅读的途径,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
读书吧                        2.        乐于和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合计        14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1
天地人
  教材解析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以国画为背景,展现了 6 个汉字,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 解世界。第一组 3 个字向我们呈现了画面中 3 个主要的事物“天地人”。“天”覆盖万物, “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以“人”为贵。第二组生字“你我他”是生活中常用的 3 个人 称代词,不仅反映中华文化对“人”的重视,还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这 6 个生 字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要紧密联系生活来学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 6 个生字。
2.        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教学建议
一、识字
本课 6 个生字以三字一组分两行的方式呈现,易于学生朗读、记忆。针对课文编排的 特点,建议教学时以 3 个字为一组进行教学。第一组可以充分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 图意,在看图说话中引出“天地人”3 个字。第二组可以通过师生对话引出“你我他”,把 识字和日常表达结合起来,充分借助日常用语进行听读、正音。
本课要认的 6 个生字中,“人”的声母是卷舌音,“你、我”是第三声,单个字读要注 意读到位。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建议借助图片、听读、创设情境交流等多种方法帮助 学生读准字音。
(1)图片示范正音。可以依次出示一组相关图片,如“老人、年轻人、男人、女人”, 教师手举对应的生字“人”示范读,学生跟读,理解字义。

第一单元        13

(2)场景听读正音。如,借助生活场景认读“地”,教师可以用枚举法展示各种生活 场景:铺满土的叫土地;铺满沙的是沙地;长满草的是草地;铺满雪花的是雪地。教师手 举生字卡片“地”,听学生的发音,并及时正音。
(3)日常交流正音。“你我他”是日常交流用语,可以衔接入学教育的内容,创设交 流氛围。如教师一手举生字“你”,问“你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你”递交给学生; 一手举生字“我”,说“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出示生字“他”,指学生问“他叫什么名 字”,并把生字卡片“他”递给这名学生。在交流递送生字卡片的过程中正音识记生字。
本课要求识记 6 个生字。“天、人”结构较简单,“地、我”结构相对复杂,“你、他” 带有相同的部件。教学中可以借助图片、动作、生活场景等,形象化地理解字义,识记字 形,感受汉字的趣味性。
(1)生活语境识字。本课 6 个生字都是常用字,我们可以呈现各种生活中带有生字的 图片,通过不同语境帮助学生识记、认读生字。
(2)比较识字。比较“地”和“他”,说说不同在哪里。 (3)动作猜字。辨认“天”和“人”,可以根据字形请学生上台演示动作,其他同学猜
汉字。 学有余力的话,可以结合生活,积累“天地、他人”等词语。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朗读课文,因此读正确是本次朗读教学的主要内容。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要重视正确示范和听音纠正。教师示范朗读时,要
把声调读清楚,特别注意“你、我”的声调都是第三声,三字连读时,“你”要读成半上, 与第二声相似,“我”的声调要读完整。
本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仅呈现了 6 个汉字,中间没有标点符号。朗读时,教师应结 合内容理解,引导学生一组三字连贯读,要避免 6 个汉字一字一顿地读。
2. 理解运用。 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天地人”的教学在借助插图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语境带学
生读一读,在新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字义。如:
晴天、阴天、雨天
草地、菜地、雪地
男人、女人、老人
“你我他”的教学可以三人小组互相交流,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拿着生字卡片 进行自我介绍、询问他人的方式,在交流中巩固生字,如,“我叫李小明。”“你叫什么名 字?”“他是你的同桌同学吗?”
引导学生理解感受“你我他”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三人小组互相交流的形式,但要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1

14       

重在生字的识记、认读,避免将这一实践活动变成口语交际。教学时,可以为三人小组准 备一套“你我他”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以选生字、递送卡片的方式促进对生字的识记认 读和理解运用。
  教学资源
1. 国画《一望大江开》。 配合课文,用一幅画家傅抱石的国画作品作为铺底。画面近景是岩石松枝,龚半千和费
密同游,吟诗唱和,眺望远处。中间大片留白,远处空旷无垠,咫尺之间似有万里之遥,让 人可以充分感受天地之广袤。取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意。
2.“天地人”三才之道。
“天地人”来源于《周易 • 说卦》,天地人被视为宇宙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三大要素,它 们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才”是指本质,“三才”是三方面具有实质的内容,在《周 易》中具体指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天道、地道和人道了。“天道”是阴和阳, “地道”是柔和刚,“人道”是仁和义。“三才之道”的探讨和论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相 当广泛,在古人启蒙读物《三字经》中也有“三才者,天地人”的说法。民间春联也有: “福禄寿三星拱照,天地人一体同春”。由此可见,“天地人”三才之道在我国经几千年而 流传不衰,对传统文化有深远影响。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图画、动作演示、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
“天、地”等 6 个生字。
2. 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 教师播放儿歌,学生边读边拍手。
铃声响,坐坐好。
腰挺直,脚放平。        这是第一节识
手放好,头摆正。        字课,将学前常规教
眼睛看老师,上课专心听。        育融于语文课。

第一单元        15

2. 教师出示傅抱石的国画作品,引导学生看图观察:你 看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显示课题:天地人。
二、朗读课文,内容归类
1.        学生打开书本,教师及时纠正读书姿势。
2.        教师带读。先读课题,再读课文。全班学生跟读,齐读。
3.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将这 6 个汉字分为哪两组?(第一 组:天地人;第二组:你我他)
三、形义结合,学习“天地人”
1.        学习汉字“天”。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天”字。在人的 头顶上,那无边无际的就是“天”。出示晴天、阴天、雨天的 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
2.        结合图画,学习汉字“人”。教师出示“人”站立的图 画,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和图画的相似性,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出示男人、女人、老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人”的字义。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
3.        结合图画,学习汉字“地”。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了解字 义。出示草地、菜地、雪地、沙地的图片,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自己组词读。
四、谈话交流,学习“你我他” 1. 营造氛围,感知“你我他”。
从“人”出发,引出“我”。教师出示汉字“我”,启发 说话:我们都是人。师生对话,引出“你、他”。教师提问: “你叫什么名字?”指定学生回答。教师再指该学生的同桌提 问:“他是你的同桌。他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
2. 仔细观察,认识“你我他”。 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找一找“你、他”有什么共同点。教
师移动单人旁的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3. 游戏互动,理解“你我他”。
教师请三位学生上台,引导学生选生字卡片并交流。如一 名学生说:“我是 ××,很高兴我们成为好朋友。”“你喜欢踢 足球吗?”“他是你的同学吗?”小组练习,轮流说话。

汉字承载着中 华文化, 将国画与 汉字联系, 引导学 生理解汉字的内涵。
利 用 图 片, 联 系生活, 帮助学生 识记和正音。
创设生活场景, 在师生、生生对话 中,帮助学生认读、 理解生字。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1

16       

2 金木水火土
  教材解析
本课是一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向我们揭示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 念,即以自然界的 5 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 化的基础。五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天地日月了。天在上,覆盖万物;地在下,衍生万 物。太阳、月亮一直贯穿古今。本课插图与第一课插图合用,“人”立于天地之间,再次 让学生感受时空的浩荡,以及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一、二”等 7 个生字。
2.        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等 4 个字和横、竖 2 种笔画。
3.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认识田字格,学写汉字。
【教学难点】        读准“ 三、四、上 ” 的字音。观察、仿照范字, 能在田字格中写准 位置。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汉字“一、二、三、四、五”和“上、 下”。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听读课文中识字正音。
通过听读儿歌,让学生说说诗中有哪些事物和数字。7 个生字中,“三、四”的声母是 平舌音,“上”的声母是翘舌音。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需要教师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日 常用语,在多种语境中正音,激发学生认读的兴趣。

第一单元        17

(1)逐句听读。教师逐行示范读,引导学生逐行倾听并跟读,随机出现四行对韵歌。 在听读中,可以采用全班读、同桌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教师及时纠正生字读音。
(2)语境诵读。采用播放录音、师生对读、拍手对读等多种语境诵读方式,如教师读 第一行,学生读第二行;教师读第一句,学生读第二句。在语境中巩固读音,激发学生诵 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做动作等方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字义,识记字形。“一、二、三、上、下”这 5 个汉字学生熟悉,“四、五”的字形相对复

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联系生活识字。“一、二、三、四、五”是常见字,可
联系生活多认读。有的学生学前已认识这些字,教学中要引导学 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还可以让会认 的同学带大家认读。
(2)简笔画识字。学习“上、下”时,可以提供大地、绿 树、小鸟和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大地、树干和树根,最后 通过找鸟和蚯蚓的位置,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3)语境识字。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 生字、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如“天上、地下、上下”等词语。
2. 写字。 认识田字格。本课是学生首次学写汉字,要让学生认
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可以用《田字格拍手歌》帮 助认记。
培养良好习惯。写字教学要注意良好写字习惯的培 养。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动笔写字,写字姿势很重要,要关 注每个学生执笔和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的掌握是难点,有 些学生在幼儿时期已形成了不规范的执笔方法,需要教师 手把手地教,一对一地去纠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 “我爱学语文”中了解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照图片 摆好执笔和写字姿势,并要求学生在动笔前仔细观察田字 格中的范字,注意不同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田字格拍手歌
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

本课要求写的都是结构简单的独体字,结合“一、二、三、上”的书写,认识横、竖 两种笔画,并按“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学习书写。教学时,可让学生观察独体字的笔画 占位,然后教师范写,同时让学生也跟着书空,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1

18       

1画,独体字。
一        “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书写时 从左到右,要写平稳。
2画,独体字。
二        上横短,写在上半格;下横长,写在下半 格。字要居中。
3画,独体字。
三        中间的横最短,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第二横在横中线上,比第一横略短,第三 横最长。
3画,独体字。
上        竖写在竖中线上,短横写在横中线上方, 下横要长一些。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教师示范横:
从左到右,起笔 时稍重,收笔时向右 稍按一下。
教师示范竖:
从上往下,起笔 时稍重,收笔时从重 到轻。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在语文课上学习儿歌。教学时,教师要重视示范和带读,引导学生 能根据儿歌的节奏读正确,读流利,不唱读,不拖调。
在听读、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鼓励学生看清文字后,把每个字读 准确。这时允许学生以较慢的速度读,以认读汉字为主,重点是读正确。本课语句排列整 齐,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美。朗读时,可以按儿歌的特点适当停顿,句末稍延长,第二行 “金木水火土”可以读得略重。
2. 理解运用。 图文结合,在语境中理解词句。文中先后出现“金、木、水、火、土、上下、日月”
等词语,其中“金木水火土”可以利用图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初步感知,请学生在图中 和生活中找一找有关的事物,了解生活中和它们相关的事物。“上下”可以利用事物之间 的位置关系加以理解,如“铅笔在桌子上”“凳子在桌子下”,学生知道天在上、地在下即 可。“日月”不仅可以理解本意,还可以联系生活说说今天是“× 月 × 日”,明天是“× 月 × 日”,昨天是“× 月 × 日”。

第一单元        19

对于“金木水火土”的理解,要避免对五行的介绍。重在读读背背中识字、积累,适 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相关的事物。
3. 课后练习。 课后安排了两道练习题。第一题“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出了本课的阅读要求,
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在读读背背中积累。课内要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从熟读到背诵, 做到不漏字、不添字,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第二题“认识田字格”,这是第一次练习写 字,教材呈现了一个带生字“上”的田字格,并注明田字格中关键的两条线,帮助学生借 助“横中线”和“竖中线”来把握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导学生按照规范认真写好字,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问题提示
★ 双横线中的字和田字格中的字要求有什么不同?
本册教材在课后安排了两类字,双横线中的字只要求认识,田字格中的字要求会写。 要求会认的字,结合语境能正确认读、换一个语境也能认读就可以了,不要求书写。
★ 本册教材写字部分出现了笔顺跟随,对它的学习要求是怎样的?
从本课开始,教材对每一个要求写的字都标注了笔顺跟随,用颜色的变化动态呈现每 个字的笔顺。笔顺是用来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写字的,不要当作考试内容,以免给学生增 加额外的负担。
  教学资源
1. 正确的写字和执笔姿势。 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执笔要实,掌心要空,
虚圆,指关节略弯曲,这样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 腕关节与手臂呈一条直线,不能弯曲。
2. 古诗《山村》。
山  村
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3.《三字经》。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意思是水火木金土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它
们之间相生相克,这就是既简单又神秘的五行学说。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2

20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游戏、想象等方式理解课文,练习朗读。
2.        学习“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一句。
3.        认识田字格和笔画横,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会写 “一、二、三”。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范读,学生倾听。学生回答听到什么。       
2.        出示课文,逐句朗读。学生自己尝试读一读。可以采        汉 字 一 至 五,
用各种形式朗读,如按顺序读、倒序读、打乱读、“开火车”        学生都很熟悉。根
读。                据学生学习的起点
3.        指名学生朗读。重点正音,把生字“三、四、上”读进行教学。
正确。
4.        引导学生选生字把课文补充完整。

一二三(        )(        ),
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 )( ),
日月照今古。
二、学习“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1.        出示阿拉伯数字的 1~5,与汉字的一至五进行对照, 还可以出示画着不同数量(少于 5)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数一 数,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金木水火土”。
木:出示树木的图片和象形字,告诉学生“木”指的就是 树木,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木头做成的。
水:出示水的图片。水是大自然的生命之源,引导学生说 说水的用处。
火:出示火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火的作用和危害。 土:出示土的多种形式,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土壤。

利 用 图 片, 联 系生活,将字义、字 形、字音联系起来, 帮助儿童认记汉字, 理解字义。

第一单元        21

重点理解“金”,出示各种金属制品图片,了解“金”可        识 字 教 学, 要
以泛指金属。        字不离词, 词不离
3. 小结:金木水火土是大自然中最基本的事物。        句, 句不离文。在
语 境 中 学 习 汉 字,
三、学写笔画,练写生字“一、二、三”        可以帮助儿童更好
1. 教师讲解田字格。        地读准字音, 理解
(1)出示带有“上”字的田字格,教师讲解田字格的作        字义。
用,目的在于书写的工整美观。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
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上留天,下留地。
(2)引导学生识记“横中线、竖中线”。教师带领学生跟
读田字格拍手歌。
2. 讲解笔画横。
讲解:中国字又叫作方块字,它由一笔一笔的笔画组成,
每个笔画都有自己的名称。引导学生说一说“一、二、三”中
的笔画。跟读笔画名称“横”。
3. 学写汉字“一、二、三”。
(1)出示田字格中的“一、二、三”。讲解:写字要注意
写字姿势、写字位置、笔画笔顺。
教师讲解写字姿势,分两步边讲解边示范。执笔时大拇指        良好的写字姿
和食指脸对脸,中指指节抵后面。执笔位置离笔尖一寸,胸离        势可以帮助学生写
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写字要一笔一笔写。        好汉字。第一次写
教师带领学生书空。        字, 掌握正确的姿
(2)引导学生从书空“二、三”中了解写字时笔顺是有规        势非常重要。
律的:从上到下。
(3)学生尝试写汉字“一”。教师范写“一”,边写边说
书写横的要领。学生尝试写汉字“二”,教师重点指导上横
短,下横长。学写汉字“三”,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比较三横的
长短有区别,强调中间一横最短;三横之间要等距。
(4)在学生写完一个字后,教师要进行及时点评,学生再
练习,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2
口耳目
  教材解析
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 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 5 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 名称。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 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1.        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 7 个生字。
2.        会写“口、目”等 4 个字和横折、撇、弯钩 3 个笔画。
3.        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会写横折、撇、弯钩 3 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要认读的 7 个生字中,“足、坐”是平舌音,“手、站”是翘舌音。教师要让学生用上 生字进行日常表达,在语境中正音,激发学生认读的兴趣。
(1)看图说话正音。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可以说说图中人物在干什么, 如,“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一位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 也要开放了!’”“小男孩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随机出示生字“口、耳、目、手、 足”,再引导学生用上生字说一句话。
(2)组词正音。如“手”的读音是翘舌音,要重点正音。教师可以让学生举起手,边 认指手的各部位边说词语,如“手心、手掌、手背、手指、手腕、手臂”。还可以教师边

第一单元        23

做搓手的动作边说词语,启发学生做做说说,如“招手、挥手、拍手、摇手、握手”。让 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认读正音。
充分利用身体部位和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1)图文结合,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口、耳、目、手、足”的字形与每个身体部
位的形状有一定的相似度。教师可以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图片,让学生将实物、 图片与汉字联系起来,发现汉字字形和各身体部位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借助俗语识记。“坐、站”两个字结构相对复杂,可以请学生圈出生字,借助课文 插图、动作演示和语境初步理解“站如松,坐如钟”,识记“站、坐”两个生字。
(3)组词识记。可用熟字组成新词,引导学生转换语境认读,如“人口、手上、 坐下”。
2. 写字。 这是学生第二次练习写字,教学时仍然要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写得不端正,就在后面写字时改进,养成少用橡皮擦的习惯。 结合“口、目、耳、手”的书写,认识横折、撇、弯钩 3 个笔画。教师可运用折铁丝 的方法来教新笔画横折、弯钩。将形状类似横折、弯钩的铁丝伸直成一直线,再弯曲成横

折、弯钩,让学生形象感知这两个笔画,应一笔写完。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3画,独体字。
口        第一笔竖和横折的折,应稍稍往里斜,呈 上宽下略窄。
6画,独体字。
耳 注意四个横的长短变化各不相同,第一笔 横为中横,要平且稳,最后一横是长横, 要稍稍向上斜。
5画,独体字。
目        竖要直,中间的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横 之间等距。
4画,独体字。
手        第一笔撇要横撇,两横有变化,中间一横 短,第二横长,弯钩要略带点弯。

教师示范撇和弯钩:
撇: 由按到提, 由重到轻,从粗到细。
弯 钩: 轻 轻 下 笔,呈弓背形,略带 点弯。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2

24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课文以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分别指向人的立坐行卧,告诉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
习生活习惯。朗读指导时主要突出两点:读准字音,在朗读中体会句子的含义。 正确朗读俗语。“站”和“松”处于同一句,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平舌音;“坐”和
“钟”处于同一句,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翘舌音。这两处连起来读时学生有一定的难 度,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应多示范,多带读,在读中模仿,并注意连读和 停顿。
读出韵味,体现含义。两句俗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通过带读,重点突出 “松、钟、风、弓”,读中感受坐立行卧应有的精气神。
2. 理解运用。
在语境中理解课文。可以让学生看图读句子,借助课文插图,想想说说“站如 松”“坐如钟”的意思,同时理解“如”就是“像”的意思。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 感受,如让学生观察松树树干的笔直挺拔、挺立不动的样子,再回忆在生活中你见过哪 些人“站如松”,如“解放军叔叔站岗,双手握着枪昂首挺胸”,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 己在参加升旗仪式时自己一动不动地望着国旗的样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仿说 “坐、行、卧”。
3.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做说说,在实践中巩固运用这些汉字。交流中可呈现相对应的 生字,为今后学习带有口字旁、目字旁、提手旁、足字旁的形声字做铺垫。
三、问题提示
★“目”的第二笔是横折还是横折钩?
“目”字第二笔是横折,但是看起来与横折钩有些类似。这里的钩,是书写的时候 笔锋自然带出的钩,是笔意相连的结果,与“月、包”等字横折钩中的钩是不同的。与 “目”类似的字还有“四、田、回、国”等,这些字的第二笔也是横折,而不是横折钩。 这类字在书写的时候,下面不用刻意出钩。
四、实践活动
1.        找找与“手、足、口、目、耳”相关的生活用品,说出名称。
2.        调查体育活动课或体育比赛中,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手,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脚。

第一单元        25

4 日月水火
  教材解析
本课采用象形字识字的方法,旨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识字的兴趣。课 文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 8 个象形字,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揭示了象形字观物取 象、以象示意的特点。图片与汉字对照,便于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初步了解象形的 造字方法,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发现图画与汉字的关系,认识“日、月”等 8 个生字。
2.        会写“日、田”等 4 个字和捺、点 2 种笔画。
3.        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禾、火”等字。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 8 个生字均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字,学生并不陌生。其中“日、水、山、石” 是翘舌音,教师要借助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方式,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1)拓展语境正音。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语境来认读,在不同语境中读准生字。如, “日”本义是指太阳,直接与太阳相关的词有“日光、日出”等,根据“日”延伸表示时 间的词有“日记、日期”等。又如“石”,可以借助图片认读正音,如“沙石、鹅卵石”, 了解用石头做的物品有“石凳、石墙”等。
(2)交际沟通正音。“山、水”与风景有着密切联系。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乡的山 水。如,“我的家乡有一座玉皇山,特别秀丽。”“杭州西湖水碧绿碧绿的,非常美丽。”借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2

26       

助日常交流进行正音。 还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1)生活识字。“日、月、水、火、山、石、田”这 7 个汉字与生活联系密切,有的 学生学前已认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 字,还可以让会认的同学教大家认读。“禾”,城市的孩子见过的不多,也较少单用,可以 出示图片来帮助理解。
(2)字理识字。借助图片,了解字义,识记汉字。本课图文对应呈现的 8 个象形字 结构比较简单,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教学中可以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 画,发现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在图文对照中理解字义,结合字义识记字形,了解象 形字的构字规律。如“日”,可以先出示实物图画,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接着出示 汉字“日”,根据图片的意思知道“日”指的就是“太阳”,“太阳”也可以用一个“日” 字来表示。学有余力的话还可以出示“日”字演变过程的不同字体,了解“日”字的演 变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字义,识记字形,最后通过组词等方式,在运用中进一步理解 字义。
(3)游戏识字。可以将生字、对应的甲骨文汉字、图画分成 3 组,分发 3 组卡片,请 学生找到相应的“朋友”,说说“朋友”间的相似处。启发学生发现汉字与图画之间的联 系。可以告诉学生,有一些汉字就是从图变化而来的。我们看到字就可以想到这一事物, 了解字的意思,这些字就是象形字。
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生字,如“日月、水手、山石、水田、火 山、山地、田地、上山”。
2. 写字。 教学时要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的范字,注意写
在格子中间,养成少用橡皮擦的习惯。 结合“日、田、禾、火”的书写,认识笔画捺、点,可先用卡片认识笔画并指导写
法。“日”与“田”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在字形上的区别。“日”窄窄长长 的,上下一样宽;“田”宽宽扁扁的,上大下略小。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4画,独体字。
日        横短竖长,里面一横不碰到右侧的竖,横 之间等距。

第一单元        27

续表
5画,独体字。

中间的横、竖写在扁“口”中间。
5画,独体字。
禾        第一笔撇是平撇,写得短一些,平一些。 撇、捺要舒展。
4画,独体字。

第二笔是短撇,稍高于点;第三笔是竖撇。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教师示范捺:
轻轻下笔,从左 上向右下行笔,再顿笔 改变方向,向右轻轻 提起。
教师示范点:
从轻到重,向右 下行笔,最后重按回 笔。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2

教师可以根据归类朗读课文。教师带读时,可以在行与行之间留有停顿,也可以采用 师生接读的方式,如“日—月”“水—火”,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
2. 理解运用。 本课生字既是典型的象形字,又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教学时,在学生充分观察图画
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汉字与图画的关系,从而理解字义;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 生活经验,说说在哪儿见过这些字;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组成词语说句子。在运用中进一步 巩固识字效果。如:
日 日出 爸爸带我看过海上日出。 月 月儿 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还可以在同一个句子中用上同一行的两个字,体现两者的关系,如:
田里的禾苗绿油油的。
山上有一块圆圆的大石头。
3.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又列举了“兔、鸟、竹、羊、木、网”6 个象形字,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学 习基础,运用观察、想象等方法自主学习,进一步感受象形字形义结合的特点。可以让 学生先尝试自主学习,完成连线,再说说图画与汉字之间的相像之处。

28       

三、实践活动
看图猜读。
qì        yún
气        云
zhú        guǒ
竹        果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日、月”等8个生字,会写“日、田”2个字。
2.        体会象形字形义结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读准字音
1. 每人发一张写有本课生字的纸条,要求学生在纸上圈
了解学生起点,
出认识的字,读一读,再把这些认识的字读给同桌听,互相教
教学可以有的放矢。
一教。重点带读正音:“日、水、山、石”。
2. 联系生活,启发学生说说生活中是怎么认识这些字 的。(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在广告牌上看到的,在书上看到 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二、探求规律,理解字义
1.        出示汉字“日、月、水、火”和对应的甲骨文,分小组 将生字和对应的甲骨文配对。
2.        小组反馈,以“日”为例,重点点拨:以小组合作学
(1)出示图片,理解字义:“日”是指什么?        习的方式, 引导学
       
(2)对比中了解字形:图片与甲骨文的“日”对照,说说        生自主学习, 在配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2

相像之处,可以将图文重叠对比。        对的过程中关注字
(3)出示“日”变化的系列字体,了解“日”字形的逐步        形的相似点,初步
变化。        感知汉字的演变。
3. 做游戏“找朋友”。请分别拿到“山、石、田、禾”4
组生字、图片、甲骨文的同学,找到对应的“朋友”。同一组
排成一列,读一读生字。
三、学习笔顺,指导书写
1. 出示生字“日、田”,引导学生说说可以用什么好办法        引导学生通过
记住这 2 个字。        观察和比较,感受汉
2.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日”与“田”在整体形状上有什        字整体形状,促进
么不同。        对汉字结构的把握。
3.        引导学生看田字格,学一学笔顺,强调笔顺“先里头 后封口”。
4.        范写,学生练写。反馈点评后,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 再书写,觉得哪个字写得不满意,可以多写几个。

30       

5 对韵歌
  教材解析
本课是根据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编写而成的韵文,音韵和谐,朗朗 上口。课文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借助对韵歌的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初步感受汉语的 音韵节奏,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对韵歌》共 3 句。第一、二两句以单字对的形式,包 罗自然现象“云、雨、雪、风”和动植物“花、树、鸟、虫”。第三句是双字对的形式, 呈现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的美丽景色。整篇课文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云”等 7 个生字。
2.        会写“虫、云、山”3 个生字和提、撇折、竖折 3 个基本笔画。
3.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读准“风、虫”的字音。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 7 个生字中 6 个字是对韵歌中呈现的事物名称。“花”是第一次出现的上下结构的 字。“虫”是翘舌音,需重点正音。南方地区的学生受方言的发音影响,容易把“风”读 错 , 教师需要重点示范。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主要靠多种形式的示范朗读来正音。教 学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趣味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和背诵中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1)示范朗读,跟读正音。对韵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创设朗读的氛 围,播放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跟着读,再模仿边拍手边读韵文,在诵读中掌握字音。
(2)合作对读,认读生字。7 个生字都出现在前两句的单字对中,特别是 6 个生字是

第一单元        31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2

两两相对的事物名称。教师可以借助生字卡片,与一位学生示范边对对子边找生字,然后 引导学生同桌对对子。通过师生、生生找生字对对子,既认读生字,又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1)图文对照,理解字义。“鸟”字可回顾前一课的连线练习感受象形的特点,在此
基础上,教师呈现象形字“云、雨、风、虫”的图片及古今汉字,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找 到对应的图片和字。再引导学生结合字形,理解字义。
(2)抓特点,形象化识记。引导学生在整体识记汉字的基础上,抓住每个生字的特点 来识记。如,“雨”的四个点好像雨点从云朵里飘落下来;“风”中间的撇和点就像刮风的 情景;“鸟”中间的一点好像它的眼睛,促进字形识记,字义理解。
(3)组词拓展。如“花”,可以列举“玫瑰花、荷花、桂花、牡丹花、菊花、梨花” 等词语,还可以列举生活中样子像花的词语“浪花、雪花、棉花、火花、礼花”等,在拓 展中识记。其他词语列举:
云:乌云、白云、彩云 雨:暴雨、毛毛雨、雷雨 风:东风、南风、北风
可以结合生活,积累由熟字组成的新词,如“风雨、风云、对手、水花、火花、山 花、花鸟”。
2. 写字。
结合“虫、云、山”的书写,认识提、撇折、竖折 3 个新笔画。教师在示范时,要边 示范书写,边说新笔画名称,让学生也跟着书空,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

本课 3 个字书写要点:
6画,独体字。
虫        竖写在竖中线上,虫的“口”要写得扁一 些。
4画,独体字。
云        上横短,下横长,撇折从下横的中心点起 笔,与点对应,合成一个稳稳的三角形。
3画,独体字。
山        中间的竖最长,竖折的竖最短,第三竖下 端略出头。竖与竖之间等距。

教师示范提:
下笔从左到右,从 重到轻,收笔要出尖。
教师示范撇折:
下笔从重到轻, 撇与提交接时,转换 方向从重到轻,稍稍 往上斜。
教师示范竖折:
下笔先写短竖,稍 稍停顿改变方向写横。

3

二、课文学习
这是一篇节奏明快的对韵歌,读出节奏韵味是本课朗读的重点。同时在朗读中引导学 生感受对子间的对应关系,感受对韵歌呈现的美景。
1. 朗读指导。 教师在范读时,可以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读重一点儿,“对”字轻读,让学生从教师
的范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美。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拍手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 方式诵读。示范朗读时,要把声调读清楚,特别关注“风、虫、红”的韵母是后鼻音。在 听读、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同桌之间诵读,读准字音。
2. 理解运用。 借助图画,感受对应关系。本课分单字对和双字对两种形式,分句朗读理解时,可根
据课文内容出示相应的图画,引导学生发现对子间的关系。还可根据同一类别组成新词读 一读,如“云雨、风雪、花鸟、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图文对照,想象理解。最后一句双字对,是本篇韵文学习的难点。对于“山清水秀、 柳绿桃红”这两个词语的内涵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简笔画、图片或微课分别呈 现。让学生看着图,说说画中的美景和自己的感受。教师重点点拨“清”和“秀”。
通过单字对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对子间的相互对应,教学双字对时可以将“山 清、水秀、柳绿、桃红”拆成“山、水、清、秀”等单个生字,借助生字卡片,引导学 生单个认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对单字对。例如,“山”对“水”、“清”对“秀”、 “柳”对“桃”、“绿”对“红”,最后将生字组合成词语。
对对子与成语、对联和古诗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积累,在 古诗、对联中寻找对子,尝试在不同的语境中诵读对子。
  教学资源
1.《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
理、花木、鸟兽等。从单字对到双字对、多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从中可以得到语 音、词汇和修辞的练习。在诸多版本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是其 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2.《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
读物,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作者李渔,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全 书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 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2

第一单元        33

  教学设计举例
课文一至三句教学片段
一、学习第一、二句,体会单字对
1.        教师朗读第一、二句,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听 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        呈现简笔画的“云、雨、雪、风、花、树、鸟、虫”, 调动学生多种 出示生字卡片“云、雨、雪、风、花、树、鸟、虫”,学生选 感官体验,在听读、

择对应的汉字在画下摆一摆,初步理解字义。
3. 引导学生归类。教师出示“自然现象”“动物”“植 物”3 个词语,请学生将生字卡片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归类, 发现“云、雨、雪、风”都是自然现象,“花、树、鸟、虫” 都是有生命的动植物。
二、学习第三句,感悟多字对
1.        教师朗读课文第三句,让学生说说听到的事物。
2.        出示山清水秀水墨画和柳绿桃红水墨画,引导学生看 图找对子。(山对水、柳对桃、红对绿、清对秀)
3.        引导学生发现柳对桃是植物对植物,绿对红是颜色对颜 色,山对水是事物对事物。教师小结:同一类的字才可以对对子。
三、迁移运用,尝试找对子
1.        出示课文《金木水火土》,请学生跟着音乐拍手读。请 学生在其中找单字对。
2.        提问:花对鸟外还可以对什么?学生尝试对对子。
四、生生合作,熟悉课文
1.        学生诵读课文。
2.        借助板书,师生合作对对子。
3.        借助板书等多种形式背诵课文。

选图中理解文本。
让学生做游戏, 在文中找对子, 迁 移运用。

(潘妍        浙江省杭州市青蓝小学)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2

口语交际
我说你做
  教材解析
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一次口语交际,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来营造自然轻松的交际氛围,学 生可以在游戏中快乐地交流,减轻互动交流的心理压力。教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提示了游 戏的做法,并以小贴士的形式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要点。
初入学的小学生,有的胆子小,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说话;有的说话声音轻,表现力不 强。因此在第一次口语交际活动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交际的对象意识,在游戏中体验 大胆说和注意听,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目标
1.        初步建立口语交际的对象意识。说话有自信,能在适当的场合“大声说”“注意听”。
2.        对交流有兴趣,感受交流的快乐。
  教学建议
一、了解游戏名称和规则
出示课题,可以让学生先说说“我”指的是谁,“你”指的是谁,“我说你做”连起来 的意思是什么。让学生读一读游戏的规则,明确游戏的做法:发指令的人只有一个,做动 作的人可以一个或多个。
二、发指令练习
发指令是游戏有效开展的基础。通过发指令练习,让学生感受、体验“大声说”该用 多大的音量才是合适的,才能让全班同学都听得见。
可以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练习,如教师发指令,让听见的学生举起手:“全体起

第一单元        35

立。”“男同学坐下。”教师音量逐渐增大,直至全班同学都听见,让学生直观感受用多大 的音量才是合适的。
学生练习时,面要广,可通过“开火车”等形式轮流说。要特别关注个别胆小、说话 声音比较轻的学生,多给予表现机会,多鼓励,增强说话的自信心。
三、开展游戏
1.        观察插图,辨别对错,明确要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朋友 发布的指令是“请你抬起一条腿”。指令对抬哪条腿、怎么抬腿没有明确要求,抬左腿、抬 右腿,向侧抬、向前抬、向后抬等都符合指令要求。教学时,可让学生看图辨一辨,说说哪 个小朋友做对了,哪个小朋友做错了,再分析动作做错的原因:可能是听的小朋友没有注 意听,也可能是说的小朋友声音太轻,别人听不清楚。在分析错误原因时可以采用贴图标 的方式,适时出示“听”与“说”的要求。还可以模拟图片情境,让一个学生来发布指令, 其他同学做动作,再说说自己做对或做错的原因。
2.        模仿游戏,落实要求。这是落实“大声说”“注意听”的关键环节,老师可增设一 些游戏内容,在反复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强化。引导学生“大声说”,可让说的学生面向大 家,逐渐提高音量,先用平时说话的音量说,再放大声音说,直至全班同学都听见,但切 忌大声喊叫。单个指令发布的内容,可以指向动作者本人,如,“请你摸摸小鼻子。”“请 你拉拉小耳朵。”也可和同桌合作做,如,“请和同桌握握手。”“请对同桌笑一笑。”还可 指向其他事物,如,“请你看黑板。”“请你对着窗外做一个鬼脸。”
3.        拓展游戏,巩固要求。课文中的拓展游戏列举“把

铅笔放到文具盒里,把书合上,然后坐端正”,包含 3 个指 令,需要做 3 个连续动作,且要有一定的顺序。从 1 个指 令到 3 个指令,有一定难度。因而,中间可适当增加两个 指令的游戏。如,“请你站起来,把凳子放到桌子下。”“请 把凳子从桌子下面拿出来,然后坐端正。”再完成 3 个指令 “把铅笔从文具盒里拿出来,把书打开,然后坐端正”等, 逐步提高游戏难度。提示学生把指令听完整再做动作。
借助游戏,还可开展互动交际。游戏结束后,教师可 以引导学生对彼此的表现给予评价,也可以针对不足,真 诚地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四、实践活动
1.        课间同学之间玩“我说你做”的游戏。
2.        回家和家人或朋友玩“我说你做”的游戏。

多指令任务完成方法:
1.        听:边听边竖起 手指,听到一个指令竖 起一根手指,逐一增加。
2.        想:根据指令先 做什么再做什么。
3.        做:按顺序完成
动作。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2

语文园地一
  教材解析
语文园地一安排了 5 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是一首谜语诗,将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巧妙地镶嵌在谜语诗中,易于学生诵读识记。“字词句运用”安排了 3 组容易混淆的 形近字,引导学生在比较字形中理解笔画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在区分中巩固。“书写提 示”一是提示写字时的书写姿势,二是提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养成 良好的写字习惯。“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咏鹅》,引导学生学习积累经典诗文。“和 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首学生熟悉的儿歌《小兔子乖乖》,让学生在有趣的听唱活动 中和大人一起读儿歌,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本次语文园地,可以按照板块内容按顺序教学,也可以进行板块整合教学,联系生 活,拓展学习。
板块整合教学。“识字加油站”和“书写提示”都与数字相关,教学时,可先读读数 字诗,学写“十”时,可以与“书写提示”整合。通过“一”和“十”的比较,引导学生 了解汉字多一笔或少一笔的不同,可以引出“字词句运用”中的形近字比较学习。
联系生活。“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唱儿 歌、讲故事。还可以联系生活,说说碰到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做,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紧 密联系。
拓展学习。“日积月累”编排的古诗,有的学生已会背诵,让会背诵的学生作背诵展 示,还可背诵其他古诗,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

第一单元        37

识        字        加        油        站
1.        整体感知,理解谜语诗。教师可以逐句诵读,创设情境, 请学生猜猜谜语诗写的是什么,并说说理由。随机理解与
“雪花”有关的词句,如“片、飞入、无数、飞入水中都不 见”。
2. 诵读谜语诗,识记生字。以范读、听读的形式诵读谜语诗,

通过朗读谜语诗,

将谜语诗读准确。在此基础上,学习 5 个生字,可以出示

认识“ 六、七 ” 等 5

这 5 个生字的阿拉伯数字,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生字。

个生字; 会写“ 八、

十”2 个字。

还可以通过点数游戏、画画、与阿拉伯数字连线等多种形

式识记生字。
3.        书写汉字,领悟规则。教师示范书写“八”,点拨先撇后 捺。学生容易把“八”写成“人”或“入”,可以编编顺
口        溜加以强化,如“撇低捺高留小口”。教师示范书写 “十”,强调先横后竖,可以请学生先书空再尝试书写,教 师点评。
字        词        句        运        用
1. 整体认读。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 3 组生字。朗读时,注 意观察每组汉字字形的不同之处。
2. 比较识记。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 3 组汉字。如,加 减笔画(“人”加两横就是“天”),图文对照(嘴巴张大的
形状就像“口”,“田”中有纵横交错的田埂)。
区分3 组形近字。
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3. 猜字游戏。请一名学生上台,可以用故事、谜语、古诗、 画画、表演等多种方法描述汉字外形,但不能读出汉字字
尝试运用。
音。由全班同学猜汉字。如,“日”——高高挂在天空,发 出万丈光芒,外形像个圆盘,好比一个火球。
4.        组词练习。根据汉字的字义,同桌分工,每人给一个汉字 组词,如“男人、老人、行人、天空、天下”。通过组词, 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3
书        写        提        示
1.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写字时要求的书写坐姿及执笔姿势,让 学生示范演示,教师特别强调执笔姿势:“执笔离笔尖一 寸,大约两个手指距离;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
大约一个手臂的距离。”
了解汉字“从上到
2. 指导学生书空同组的两个汉字,发现两个汉字共同的笔顺
下”和“先横后竖”的
规则:“从上到下”“先横后竖”。
笔顺规则,按规则书写
3.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生字中,哪些汉字也有“从上到下”
汉字。
或“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4.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两个生字的位置,交流提醒关 键笔画所在位置,把汉字写正确。
日        积        月        累
1.        教师示范朗读古诗,引导学生听古诗猜猜“咏”的含义, 并尝试说说古诗中分别描写了“鹅”的什么部位。(曲项、
朗        读、背诵《咏   白毛、红掌)
鹅》。 2. 多种形式朗读古诗。以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伙伴互读等 方式进行正音,把古诗读正确。
3.        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背诵。可以通过教师引读、 学生接读的方式,也可以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
和        大        人        一        起        读
“和大人一起读”是一个全新的栏目,需要家校之间的密 切配合才能有效开展。建议在开学之初,教师利用家长会的时 间,将本学期语文学习的一些基本要求,尤其是这个栏目的编 排意图介绍给家长,并对如何与孩子共同阅读做一些具体的指 导,引导家长重视阅读,关注孩子的阅读状况。

第一单元        39

在大人的帮助下,

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一次“和大人一起读”,教材充分利用 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编排了一首孩子耳熟能详的儿歌。孩子 可以借助听一听、唱一唱的方式,在有趣的听唱活动中和大人

用听读、唱读的方式学

一起读儿歌,实现口头语向书面语的顺利过渡,体验“我能

习《小兔子乖乖》,能

读”的成就感,激发课外阅读的动力。孩子目前还不能借助拼 音阅读,大人可以稍微多指导一点,对孩子阅读中遇到的困难

正确朗读。

给予及时的帮助。这首儿歌生动有趣,大人可以和孩子采用分 角色朗读的方式共读这首儿歌,增强阅读的趣味,让孩子一开

始就体会到和别人一起阅读的快乐。
  问题提示
★“日积月累”中的古诗与作为课文的古诗相比,教学要求有什么不同?
“日积月累”中的古诗,以读读背背为主,内容理解不做要求,古诗的意思不需要讲 解。作为课文的古诗,教学要求除了读读背背,还承担着识字写字的任务。教学中,还可 以结合插图,借助一些教学辅助手段,引导学生对古诗的意思能大致有所了解。
★“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指的是谁?
“和大人一起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举措,体现了 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重要思想。此处的“大人”,主要是指孩子的父母,也可以是孩子的 其他家人,或孩子的老师、高年级同学,只要是比孩子的年龄大,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的 人,都属于“大人”范畴。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3

快乐读书吧
  教材解析
这个栏目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教授基本的阅读方法。 教师要注重阅读环境、阅读氛围的营造,让学生愿意参与阅读,注重阅读内容的讨论、阅 读过程的分享,让学生敞开交流阅读体会和感受。
本次“快乐读书吧”由 4 幅场景图和 4 段提示语构成,内容分别指向阅读的方式—— 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和同伴读、自己读;阅读的途径——书店、图书馆、阅览室;阅读 的成效——了解很多故事内容,能讲故事给同学听;阅读的期待——学了拼音就能读更多 的书了。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外阅读的方式和基本途径。
2.        体会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期待,乐于和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教学重难点】 体会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期待,乐于和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教学建议
充分发挥 4 幅场景图及提示语的作用。它们对课外阅读的引导有不同的指向,教学时 在问题设计和引导讨论时,需有所侧重。
图一:亲子阅读的场景,“我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有趣的故事书。”交流时,要重在 对“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有趣”“故事书”等关键词语的生活化理解。要从入学 前的“听”爸爸妈妈讲故事,引导到上学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并通过画面的 观察,感受亲子阅读的温馨、快乐。
图二:给伙伴讲故事的场景。交流时,要重在对阅读收获的充分展示。通过阅读,学 会讲故事只是其中一种收获。会背儿歌和童谣,在阅读中认识汉字等,都是阅读的收获。 重在分享课外阅读带来的收获,体验成就感。

第一单元        41

图三:在书店看书的场景。“周末”,点明了课外阅读的时间,“书店”,点明了课外 阅读的地点,“图画书”,点明了阅读的内容。交流时,围绕这三个方面,讨论课外阅读还 可以就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读什么书等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集思广益,为课外阅读的 开展拓展渠道。
图四:一起学习拼音的场景。重在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期待,要让学生明白,学了拼 音就能借助拼音认识汉字,认识了汉字就能读更多的书,从而激起学生学拼音的热情。
“快乐读书吧”的学习,比其他课文更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教学时,要注意联系 生活,切实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阅读困难。如第二个场景里, 教材里展示的只是“我会讲很多故事”,其实识字、背儿歌等也都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达到 目标。再如,第三个场景提到的阅读地点只是书店,图书馆、阅览室等也都可以读书,这 样就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建议有条件的班级可以把教室一角布置成一个小小班级“快乐读书吧”。每个学生带 一本书来,作为阅读资源,定期更换一次。学生可以自主地选书阅读,教师每周也有意识 地抽一定时间,从中选一本书,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真正发挥“快乐读书吧”的作用。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了解课外阅读的基本途径,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好一项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如,讲一个故事, 背一首儿歌,展示认识的一个字。
2.        准备“故事大王”“儿歌大王”等荣誉卡片。
3.        做好家庭亲子阅读调查。
教学过程: 一、聊聊“我”的课余生活 师生谈话,交流平时在家里做的事。
二、“我”这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读 1. 出示情境图一,读懂图画和文字的内容。
(1)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读故事

通过情境图走 进班级学生真实的生 活,再通过“采访” 的形式,交流亲子阅 读带来的快乐与收 获,有效地激发学生 阅读的愿望。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3

4

书很有意思。
2. 请经常和家人一起阅读的小朋友说说自己课外阅读情况。 (1)爸爸妈妈每天都陪你读书吗? (2)你们一般在什么时候一起读书? (3)爸爸妈妈陪你读书,你的心情怎么样? (4)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了哪些书?从书中,你知道了
哪些知识、哪些有趣的事?
三、交流读书的好处
1.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读书有什么好处。学生展示阅读 的收获,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肯定和鼓励,颁发“故事大 王”“儿歌大王”等荣誉卡片。
2.        出示情境图二,观察图画,听老师朗读文字,明白情 境图的意思。小结:读很多书,会讲很多故事,成为“故事大 王”,就能交到很多朋友了!
四、交流书从哪里来
1.        出示情境图三,讨论图中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2.        引导学生讨论,书还可以从哪里来。
3.        鼓励孩子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书店、图书馆等地方
读书、买书、借书。
五、交流学习拼音的作用
1.        交流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过什么烦恼。
2.        出示情境图四,看图,说说学习小伙伴们的好办法是 什么。示范读“学了拼音,我就可以读更多的书了”。
3.        学生自由说说,马上要学拼音了,自己将准备怎么做。
六、讨论如何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1.        怎样让班级里也有一个“快乐读书吧”呢?读书吧里 的书从哪里来?
2.        怎样运用“快乐读书吧”里的书来阅读呢?

本环节立足学 生真实的生活, 让 他们充分展示自己 的阅读收获, 体验 阅读的成就。
通过讨论和交 流,得出更多的找书 途径,帮助孩子解决 书籍来源问题。
本环节的设计, 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 热情,为下一阶段的 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本环节的设计, 旨在引导学生真正投 入到阅读中去。

第一单元        43

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第一个拼音单元,安排了 8 课拼音和 1 个语文园地,学习内容包括 6 个单韵 母、23 个声母和 10 个整体认读音节,还穿插安排了儿歌、词语以及认读字。
教材在每一课都提供了整合的情境图。这些情境图既表音又示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 学习心理,降低了拼音学习的难度,增加了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呈现全部可拼读音节并带 声调,方便学生进行全面的拼读练习。 另外,本单元有 6 课安排了词语的拼读,有 5 课安 排了儿歌朗读,让学生在读读拼拼中运用、巩固所学拼音,使拼音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结 合,激发学习的兴趣。
拼音的学习,要以趣为先,以读为主。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情境图,在图画中自 主发现拼音的音、形元素,以帮助学习;还可以根据图画编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 趣;字母的学习,注意结合游戏和活动,教师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自编手指操、顺口 溜、儿歌等强化识记;音节的拼读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使 音节拼读练习和具体的人、事、物进行意义对接;生字、词语的教学可以借助图画展开, 注意音、义结合。值得注意的是,本单元的生字、词只需会读、会认即可,不需要书写, 也不需要进行具体的字形分析;儿歌的教学旨在巩固拼音和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时可采 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不要求理解和背诵。拼音的书写,要重点指导学生对照四线格的位置 进行书写,注意培养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姿势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3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ɑ o        e                2        1. 正确认读ɑ、o 等6 个单韵母,b、p 等23 个声
                                       
        i u ü y        w        3       
                                        母,yi、wu 等10 个整体认读音节;掌握两拼音
                                               
        b p m f        3                节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正确拼读声母和单
                                                韵母组成的音节。
        d t n                l        2               
                                        2. 认识四线格并正确书写6 个单韵母、23 个声母。
单韵母                                       
        ɡ k        h                2       
                                        3. 认识“爸、妈”等16 个生字,会拼读“bà bɑ、
和声母                                       
        j q        x                2                mā mɑ”等13 个音节词。
                                               
                                        4. 借助拼音和教师的示范,朗读《轻轻地》等5 首
        z c        s                2       
                                                儿歌。
                                               
        zh ch sh        r        3               
                                       
                               
        识字加油站                       
                                        1. 借助课程表,认识“文、数”等5 个生字。
        用拼音                        2. 复习6 个单韵母、23 个声母及之前认识的生字,
语文                                        巩固声母的音和形,记忆声母表的顺序。
                                3               
园地二                                        3.        通过比较,正确区分形近字母。
        字词句运用                       
                               
                        4.        通过练习,复习巩固音节拼读的方法。
                                               
                                        5.        在大人的帮助下,能正确朗读《剪窗花》。
        和大人一起读                       
                               
                                               
        合  计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3

1 ɑ        o        e
  教材解析
本课有 3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 3 个单韵母,有一幅乡村小河边的情境图。乡村的早晨,一个小女孩站在 小河边练唱“啊,啊,啊”。女孩儿发出的声音“啊”提示 ɑ 的音,女孩儿的头部和小辫 子构成的图形提示 ɑ 的形。河对岸,大公鸡在打鸣,打鸣时发出的声音“喔”提示 o 的音, 公鸡嘴巴前方的小泡泡提示 o 的形。一只大白鹅正在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鹅”提示 e 的 音,水中倒影提示 e 的形。
第二部分是 ɑ、o、e 3 个单韵母的四声,小汽车的行走路线提示声调符号。 第三部分是要求书写的字母 ɑ、o、e 的笔顺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单韵母 ɑ、o、e,读准音,认清形。
2.        知道汉语拼音有 4 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正确认读 ɑ、o、e 的四声。
3.        认识四线格,能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ɑ、o、e。
【教学重点】 ɑ、o、e 的正确认读和四声练习。 【教学难点】 ɑ、o、e 的第二声和第三声的读法。

  教学建议
一、字母教学
1. 读准音。
教学 ɑ、o、e 的音、形时,要充分利用情境图。教 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图上画的是谁,它 们在干什么,再在看图说话中利用情境图提示发音的功 能学习单韵母 ɑ、o、e。

单韵母
由一个元音构成 的韵母叫单韵母,它的 发音特点是自始至终口 型不变,舌位不移动。

46       

(1)发音指导。 告诉学生单韵母发音时,口型不能变动。教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反复模
仿练读,还可以利用录音带和光盘,指导正确发音。同时,可以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的
读音,如“阿姨、我们、白鹅”,帮助学生掌握 3 个单韵母的发音。
4        4        4
(2)编儿歌练发音。 教师可以编成儿歌、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发音方法。如,“嘴巴张大 ɑ ɑ ɑ,嘴巴圆圆
o o o,嘴巴扁扁 e e e”。
2. 识记形。 (1)情境图中找字母。
在帮助学生记忆 ɑ、o、e 的形时,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找出插图中与字母形状相 似的部分。每个学生对拼音字母的形状、发音会有自己的理解,记忆方法也会不同,应得 到鼓励与保护。
(2)游戏、生活记字母。 教师可以采用字母手指操,边说口诀边用手指做出字母的形状,帮助学生更快地记住
ɑ、o、e 的形。也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找找生活中的 ɑ、o、e,如扎着高高马尾辫的女

同学的侧影是 ɑ,爸爸的方向盘是 o,盘起来的蛇很像 e。 (3)书写字母。
书写单韵母 ɑ、o、e 时,要先让学生认识四线格:由 四条线组成,分成三格。从上往下分别称为上格、中格、 下格。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ɑ、o、e 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边示范边讲清字母书写的笔顺。
ɑ        两笔写成,占中格。先写左半圆“c”,再写竖右弯
“   ”。
o 一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要注意从左上起笔,圆 要写饱满。
e 一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要注意从里面起笔。

四线格儿歌
拼音格,四条线, 拼音字母住里边。 住上格的不顶线, 住下格的不踩边, 中格写满顶两边。

学生在第一单元集中识字中已经写了 17 个汉字,因此,学写字母不会感到很困难。 老师重点要提醒学生书写时做到“三个一”:眼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 寸。书写过程中,要注重个别辅导,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执笔方法及坐姿。
3. 四声练习。 (1)认识声调。
教师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可以借助课文中小汽车行驶路线图学会 ɑ、o、e 的四声:“小车带我去旅行,平地开车 ā ā ā,加油上坡 á á á,下坡又上坡 ǎ ǎ ǎ, 快速下坡 à à à。”老师示范读声调时,可以用手势表示汽车行驶路线,帮助认识四声。
(2)练读“ɑ、o、e”的四声。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3

第二单元        47

可以先按顺序读,再变序读,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日 常生活用语,借助汉字的读音帮助读准四声。
读准第二声和第三声比较难,老师要注重方法,多示 范、反复练,及时矫正。第二声和第四声的声调符号很容 易混淆,可以借打手势表示声调符号的游戏来辨形。
二、问题提示
★ 第一次接触声调,学生出现调型错误,该怎么办?

四声朗读方法
一声起音高高一路平, 二声由低到高往上扬, 三声先降后升拐个弯, 四声从高到低往下降。

普通话的每个声调都有调型,如果把握不好高低升降的特点,就会出现调型错误。比 如第一声起音不够高,随后音高再上升,有点儿像第二声;第二声常见的错误是起点太 高,升不上去,听起来不像升调而像平调,或者是先降后升,听起来和第三声差不多;第三 声常见的错误是前半部分没降到最低点就急于上升,曲折度不够,听起来像第二声。有的学 生很难发出先降后升的降升调,要么是降后没有上升,要么是直接升没有先降,这些问题都 要注意及时纠正;第四声常见的错误是起调偏低,降不到最低点,把降调念成了低平调。
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声调先行教学。教师可以尝试先教声调,然后在韵 母学习时结合声调一起来教学,以增加声调的练习频率。(2)运用合适的教学技巧。学生 刚接触声调,不容易把四声读准确,比如ɑ 的第二声和第三声不容易读到位,教师用手势提 示学生声调走势及调型,同时结合生活创设语境,学生就更容易读准。如“啊 (á) !你说什 么?”“啊 (ǎ),这是怎么回事?”具体可以结合教学资源 5 加以练习。教学中注意把拼音 学习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难度,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拼音的用处。
★ 要不要给学生讲字母的发音方法?
一般来说,学生的拼音学习应该以模仿为主。如果学生能够结合口语准确读出字母的 音,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再给学生讲发音方法了。
发音方法在什么时候最适用呢?如果学生通过模仿不能读准音,或者某两个音近字母 学生总是混淆,没有办法准确区分,这时候,发音方法的指导就派上用场了,可以通过具 体的方法指导,让学生体会字母之间的细微差别。
所以,不需要逐一告诉学生每一个字母的发音方法,是否需要讲解发音方法要视具体 情况而定。
  教学资源
1. ɑ、o、e 的发音方法。
发 ɑ 时,嘴张大,舌位最低,舌面中部微微隆起,声带颤动。发 o 时,舌头略向后缩, 舌面后部隆起,口微开,嘴唇拢圆。发 e 时的口腔大小、舌位高低与 o 大体相同,只是嘴

48       

角向两边展开。
2. 普通话的声调。 普通话共有四个声调。“ˉ”是第一声,叫阴平声。发音时,声带绷到最紧,始终没
有明显变化,保持音高。“   ”是第二声,叫阳平声。发音时,声带从不松不紧开始,逐 渐绷紧,到最紧为止,声音由不低不高升到最高。“ˇ”是第三声,叫上声(“上”在这里 读 shǎng)。发音时,声带从略微有些紧张开始,立刻松弛下来,稍稍延长,然后迅速绷 紧,但没有绷到最紧。上声的音长在普通话四个声调中是最长的。“`”是第四声,叫去 声。发音时,声带从紧开始,到完全松弛为止,声音由高到低。去声的音长在普通话四个 声调中是最短的。
调值是声调的高低升降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为了详细而准确地描写声调的调值,一般采用五度标记法:画一条竖线作比较线,分
成四格五度,分别用 1、2、3、4、5 表示低、半低、中、半高、高;再在比较线的左边用 横线、斜线、曲线表示声调的音高变化。有时也采用两位或三位数字表示。
        5        高                5        高                5        高                5        高
                                                                                       
        4        半高                4        半高                4        半高                4        半高
                                                                                       
                                                                                       
        3        中                3        中                3        中                3        中
                                                                                       
        2        半低                2        半低                2        半低                2        半低
                                                                                       
        1        低                1        低                1        低                1        低
                                                                                       
        (一)阴平        (二)阳平        (三)上声        (四)去声                                                       
                        普通话调值五度标记图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3

3.        儿歌。                                                                                                                                               
                        ɑ 的头上戴小帽,                                                                               
                        读音不同要记牢。                                                                               
                        一声平,二声扬,                                                                               
                        三声拐弯四声降。                                                                               
4.        情境图故事。                                                                                                                                               
清晨,在美丽的小村庄里,一位小姑娘站在小河边,唱起了 ɑ 字歌                i                        i                                。
                                                                       
                                                                       
                ɑ ɑ ɑ ɑ                        ,ɑ ɑ ɑ ɑ               
大公鸡听到了歌声也跟着唱起来        i                        i                        。听着动人的歌声,水里的大白鹅跳起
                                                       
        o o o o        ,o o o o       
了舞。它看着自己的倒影,越跳越起劲儿。啊,一个多么美好的早晨 !                                                       
5.        学拼音,用拼音。                                                                                                                                               
ā 阿姨,早上好 !        ō 噢,原来是他。        ē 阿胶                                                                               
á 啊 ! 你说什么?        ó 哦,是这样吗?        é 白鹅                                                                               
ǎ 啊?这是怎么回事?        ǒ 我不舒服。        ě 恶心                                                                               
à 啊,多么可爱的小鸟 !        ò 哦 ! 我明白了。        è 饥饿                                                                               

第二单元        49

6. 字母手指操。
ɑ        o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        正确认读ɑ、o、e,能读准字母音,认清字母形。
2.        认识声调符号,能正确地读出带调的 ɑ、o、e。 教学准备: 字母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儿歌激趣
引入: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非常奇妙的 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国。拼音王国中有很多拼音宝宝,认识它 们,你就能识字、读书,还会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
出示儿歌:学习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要靠它,帮我学好 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
二、看图说话,学习单韵母 ɑ 1. 读准音。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话:拼音宝宝最喜欢捉迷藏 了,它们就藏在这幅图画中。谁能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时候?都有谁?在干什么?
在学生的说话中引出单韵母 ɑ,板书 ɑ。 (2)示范发 ɑ 的音,边读边讲清怎样发音。 (3)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4
通 过 儿 歌, 了 解学习汉语拼音的作 用,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情境图,培 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通过与图建立联系, 更好地记住每个字母 的音和形。

50       

(4)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读准 ɑ ? 可以利用插图,借助“啊”读准 ɑ 的音,并学编口诀:大
声唱歌 ɑ ɑ ɑ,张大嘴巴 ɑ ɑ ɑ。 2. 识记形。
(1)再次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小女孩,借助女孩头部形状, 记忆 ɑ 的形。
(2)联系生活,角色体验:请两个学生来扮演医生给病人 看喉咙。学生反复练习 ɑ 的音,记忆 ɑ 的形。
三、结合情境图,学习单韵母 o 和 e 1. 读准音。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小女孩动听的歌声,引来了哪 些小动物?引出单韵母 o 和 e,并板书。
(2)示范发音,学生反复模仿,体会 o 发音时嘴唇要圆 润,e 发音时嘴唇要扁,口形都不能动。
(3)板书后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 o 和 e ? 2. 识记形。
(1)学生观察图画,找出与 o 和 e 的形状相关联的地方。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想象:o 像什么? e 像什么? 3. 学生练读字母。
四、学习声调,练读四声
1.        游戏引出小汽车行驶路线图。
2.        教师边讲解边书写 ɑ、o、e 的四声调号:“平地开车要 平稳,上坡时要加油,下坡又上坡,下坡省劲跑起来真快。”
3.        请学生动脑筋想一想:你发现开小汽车的方法和韵母 的四声调号有哪些地方很像?
4.        配合手势,反复练读四声。顺序读,变序读。
5.        二、三声对比读:áǎ、óǒ、éě。
6.        联系生活,教师引导用带调的 ɑ、o、e 组词、说句子。 (见教学资源 5)
7.        总结读音规律,读儿歌巩固四声。(见教学资源 3)
五、学手指操,巩固练习
1. 学生学做字母手指操,进一步记住 ɑ、o、e 的形。(见

从图中抽象出 字母的形, 由具象 到抽象, 符合该年 龄段学生心理, 有 助于记忆。
将字母的形与 学生熟悉的事物联 系起来, 巩固学生 的认知。

第二单元        51

教学资源 6) 2. 建议学生回家后,把 3 个单韵母及四声读给家人听,和
家人一起做做手指操游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 ɑ、o、e 的读音、字母形及声调。
2.        认识四线格,学习书写 ɑ、o、e。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巩固新知
1.        复习 3 个单韵母,学生边读边做字母手指操。
2.        学生结合小车行驶路线图,边用手比画调号边读 ɑ、o、 e 四声。重点巩固、区分第二声和第三声。
3.        做找朋友的游戏,区别第二声和第四声。
二、认识四线格,指导书写 ɑ、o、e
1.        认识四线格。
2.        学生观察 ɑ、o、e 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教师边讲笔顺 边范写。
三、巩固书写姿势,练习书写
1.        教师边讲边示范:写字时,首先要坐端正。凳子离开 桌子一定距离,身子坐正,眼睛看前方,两手放在桌子上,左 手在下,右手在上,两脚要放平。
2.        引导学生边说书写姿势儿歌,边调整书写姿势。
3.        学生在课本上按笔顺描红字母。
四、巩固练习,学读课文
1.        用拼音卡片复习 3 个单韵母读音及带调韵母读音。
2.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模仿读,再指名读。

在游戏中学习, 在玩中学,学中玩, 激发学习兴趣。
起 步 阶 段, 要 重视书写姿势和执 笔姿势的指导, 注 重个别辅导。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4
i        u        ü        y        w
  教材解析
本课有 4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 3 个单韵母、2 个声母和 3 个整体认读音节,配有一幅乡村生活情境图。晾 衣杆上晒着一件衣服,其中“衣服”的“衣”提示 i、y、yi 的音,衣服的前襟和前襟顶上 的纽扣构成的图形提示 i 的形,树杈、衣服袖子和衣身之间的皱痕提示 y 的形。一只乌鸦 停在大树上,一只乌龟在河里游,乌鸦和乌龟的“乌”提示 u、w、wu 的音,停着乌鸦的 大树杈和乌龟壳的形状提示 u 的形,屋顶的形状提示 w 的形。一个小男孩正在和水中的鱼 儿、乌龟打招呼,“鱼”提示 ü 和 yu 的音,一条口吐水泡、翘着尾巴的鱼提示 ü 的形。
第二部分是单韵母 i、u、ü 和整体认读音节 yi、wu、yu 的四声。
第三部分是 yiyi、wuwu、yüyu 的比较。同时学习 y 和 ü 组成音节 ü 上两点要 省略的拼写规则。
第四部分是要求书写的字母 i、u、ü、y、w 的笔顺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单韵母 i、u、ü 和声母 y、w,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        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 yi、wu、yu,知道 y 和 ü 在一起组成音节 ü 上两点要省略的
拼写规则。
3. 正确认读 i、u、ü、yi、wu、yu 的四声。
【教学重点】 i、u、ü、y、w 和 yi、wu、yu 的正确认读;i、u、ü 和 yi、wu、yu 的四 声练习。
【教学难点】 i、u、ü 的第二声和第三声的正确发音;韵母、声母和音节的初步区分; 知道 y 和 ü 在一起组成音节 ü 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第二单元        53

  教学建议
一、单韵母 i、u、ü 的教学
1. 读准音。 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说话,发现图中字母的音、形等元素。可以先引导学
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谁,它们在干什么。结合学生说话时具体的语言情境,借助 “衣、乌、鱼”3 个字的读音引出单韵母 i、u、ü。
(1)发音指导。
告诉学生 i、u、ü 和 ɑ、o、e 都是单韵母,发音时一样,口型不能变动。通过反复示 范,引导学生观察 i、u、ü 发音时的嘴型,掌握发音方法。同时,还可以利用第一单元 学过的汉字“一”和“五”来帮助正音,让学生说说书上有哪些数量是“一、五”的景 物,如一件衣服、一个男孩、一棵树、一只乌鸦、一条小河、一条鱼、一只乌龟;五个字 母……将学习拼音与既有知识相结合,由旧知到新知,提高教学效率。
(2)编儿歌练发音。
教师可以利用书上图画中与 i、u、ü 发音相似的“衣、乌、鱼”,编成儿歌帮助学生 掌握发音要领,还可以和学生一起编字母口型歌,帮助学生掌握 3 个单韵母的发音,如 “牙齿对齐 i i i,嘴巴突出 u u u,嘴吹口哨 ü ü ü”。
2. 识记形。 (1)情境图中找字母。
记忆i、u、ü的字母形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晾衣竿上挂着的衣服、树杈、乌 龟壳和吐泡泡的鱼,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利用图画与字母之间的相似点来记忆字形。
(2)游戏、生活记字母。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做字母手指操,边说口诀边用手指做出字母形状,帮助学生记
忆 i、u、ü 的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物,充分发挥想象来识记。如,i 像一根 蜡烛、带橡皮的铅笔,u 像小茶杯。
(3)书写字母。
单韵母 i、u、ü 书写指导时要注意新的笔画,如竖右弯“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 i、u、ü 在四线格中所占的位置,再指导书写,弄清笔画笔顺。
i 两笔写成,占中格和上格。书写时要注意圆点不要点得过大。 u 两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要注意占满格。
ü 四笔写成,占中格和上格。书写时注意两点的位置略微向中间靠拢。 3. 四声练习。
(1)i、ü 的标调规则。
教学 i、u、ü 的四声时,老师要告诉学生 i、u、ü 和 ɑ、o、e 一样,都有四声。特别强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5
调 i 上标调要去点的规则,可以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等方式让学生熟记在心:“小 i 标声要 注意,先摘圆帽再标调,ī í ǐ ì”。而 ü 上标调时,告诉学生不能省写两点。
(2)练读 i、u、ü 的四声。 四声依然是学生朗读的难点,教师要借助课本中小汽车的行驶路线方向和声调手势,
来帮助练习 i、u、ü 的四声调。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试读,同桌互听,再放录音正音正调。 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第二、三声。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语指导学生练读, 如:í,阿姨的 í(姨);ǐ,蚂蚁的 ǐ(蚁);ú,蜈蚣的 ú(蜈);ǔ,五个的 ǔ(五)。

二、声母 y、w 和整体认读音节的教学
1. 读准音。
教学声母 y、w 应与认识整体认读音节 yi、wu、yu 结 合起来,教师可以先借助情境图及“衣、屋、乌、鱼”的 音帮助读准它们的音。同时通过比较 yiyi、wuwu 和 üyu,让学生知道:y、i、yi 都读“衣”,w、u、wu 都读 “屋”,ü 和 yu 都读“迂”。每一组的声母、韵母、整体认 读音节发音部位相同,但是轻重、长短有区别:声母要读 得轻短些,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得响亮。
2. 识记形。 (1)情境图中找字母。

声母
是使用在韵母前 面的辅音,跟韵母一 起构成一个完整的音 节。声母通常响度较 低, 不可任意延长, 而且不用于押韵。

在帮助学生记忆声母 y、w 和它们的整体认读音节时,可以结合图画,找到图与字母 之间的相似部分,如衣服袖子和衣身之间的皱痕,树杈像大 y,屋顶像大 w。整体认读音 节 yi、wu、yu 可以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汉字“一”和“五”,加以 说明与认读,让学生明白整体认读音节需要整个儿识记。
(2)故事、游戏中记字母和音节。
特别要强调 yu 中 u 实际上是 ü,y 和 ü 组成音节,ü 上两点省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 掌握这一规则,教师可以通过编童话故事,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掌握,并根据故事内容编 成顺口溜,进一步帮助记忆:“小 ü 见到 y,擦掉眼泪笑嘻嘻。”或“小 ü 见大 y,脱帽行个 礼,去掉两点还读 ü。”
由于单韵母 i、u、ü,声母 y、w 和整体认读音节 yi、wu、yu 相互之间很容易搞混, 教师要多引导复习。
(3)书写字母。
声母 y、w 书写指导时要注意新的笔画,“   ”叫右斜,“   ”叫左斜,“v”叫斜下斜 上。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清楚字母书写笔顺和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y 两笔写成,占中格和下格。书写时要注意左斜要长些,伸到下格一半处。 w 两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注意“v”不要写得太宽。

第二单元        55

三、问题提示
★ 如何巧记 i 和 ü 的标调规则?
拼音是一种抽象的文字符号,遇到 i 上标调要去点,ü 遇 y 要省去两点这样的特殊拼写 规则时,若还采用读读记记的方法,可能只会事倍功半。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听故事,教师 要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知识结合故事来进行教学,学生感兴趣,效率也高。
i 上标调要去点的规则:小 i 是个爱漂亮的小姑娘,她的头上戴着蝴蝶结。她戴上声调 帽子的时候,就把蝴蝶结遮住了,她头上的点就没有了。并结合课件演示,i 戴上声调帽 子就变成 ī、í、ǐ、ì。
ü        上标调两点不能省去的规则:小鱼(ü)没有眼睛就看不见了,这可不行,快要下 雨了,它游到水面上来吐泡泡,把声调帽子也顶了起来,ǖ、ǘ、ǚ、ǜ。
ü        与 y 组成整体认读音节 ü 要去两点的规则:小 ü 的爸爸妈妈都出差了,没人带小 ü 出 去玩,怎么办呢?小 ü 急得大哭起来。大 y 妈妈看见了,赶紧来安慰他,大 y 妈妈答应小 ü
带他去玩。小 ü 一听可开心了,赶紧擦掉眼泪,戴上帽子,和大 y 妈妈一起出去玩了,yū、 yú、yǔ、yù。
故事教学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学中可以经常使用,但要注意故事与 知识点的紧密结合。
★ 韵母、声母和音节怎样区分?
单韵母 i、u、ü,声母 y、w 和整体认读音节 yi、wu、yu 一起学习,效率高,但相互 之间容易搞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以巩固。比如,可以采用教师说,学生 拿卡片的游戏进行辨别。“声母 y,韵母 i,音节 yi ;声母 w,韵母 u,音节 wu ;声母 y, 韵母 ü,音节 yu。”帮助学生对相同读音、不同意义的字母和音节加以区别。
四、实践活动
1. 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准又快。
         ā ē  í ǒ ù ǘ ě á
         ō ū é ī ǚ ǎ ò ú
         à ǖ è ó ǐ ǜ  ì ǔ
2. 读读连连。
ɑ        yi        i        yu        e        wu        o        ü        u        y        w
声母        韵母        音节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5
教学资源
1. i、u、ü 的发音方法。
i 开口度小,两唇呈扁平形,上下齿相对(齐齿),舌尖接触下齿背,使舌面前部隆 起和硬腭前部相对。
u        开口度很小,双唇拢圆留一小孔,舌头向后缩。
ü 嘴唇撮成扁圆形,略向前突出,接近闭合,舌尖向前,抵住下齿背。 2. y 和 w 的发音方法。
y(名称是“呀”)和 w(名称是“哇”)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教材把 y、w 当作声母 教学,用来跟后面的韵母拼成音节。
3. 情境图故事。 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里,住着一家人,他们的房屋多漂亮!屋前有一条小河,草地上
晒着衣服,乌鸦正停在大树上休息。小河里,鱼儿跳出水面吐着泡泡,乌龟开心地游来游

去,小男孩趴在河岸边和小动物们玩耍。农家的生活真快乐! 4. 儿歌。
红屋顶,黄墙皮,(i) 草儿青青树儿绿。(ü) 妈妈洗衣我喂鱼,(y) 乌鸦和我是邻居。(u)
5. 读读音节,组组词语。
yī(衣服 医生 一年级) wū(乌云 乌龟 房屋) yí(阿姨 移动 怀疑) wú(蜈蚣 无数 梧桐树) yǐ(椅子 已经 蚂蚁) wǔ(跳舞 中午 星期五) yì(容易 意见 益虫) wù(大雾 动物 错误) 6. 字母手指操。

yū(淤泥 瘀血) yú(金鱼 鲤鱼 愉快) yǔ(雨衣 语文 羽毛) yù(玉米 体育)

i        u        ü        y        w

第二单元        57

  教学设计举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声母 y 和 w,能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        能认读音节 yi、wu、yu,知道 ü 和 y 在一起组成音节,
ü        省写两点的规则。
3.        掌握 yi、wu、yu 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教学准备: 字母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        认读 6 个单韵母及其带调的四声。
2.        请学生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单韵母 i、u、ü 的?
二、结合图画,学习声母
1. 认识声母。谈话引入:单韵母 i 和 u,都有自己的爸爸 妈妈,想认识它们吗?
出示卡片 y 和 w 告诉学生:小 i 的妈妈叫大 y,小 u 的爸爸 叫大 w,大 y 和大 w 是声母,所以我们也叫它们声母 y、w。

由学生熟悉的 单韵母带出声母的 学习, 新知识与旧 知识建立联系, 学

2.        教师示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声母要读得轻而短。 生学得更快。 学生试读。
3.        引导学生联系图画,识记声母 y、w 的音和形。
教师提问:仔细找找,图上的哪些地方像声母 y 和 w 的 形状?
引导学生试编口诀:树杈树杈 y y y,屋顶屋顶 w w w。 4. 同桌交流,做字母手指操。
教师提问:你会用自己的小手摆一摆大 y 和大 w 的形 状吗?
三、故事激趣,学习音节
1. 教师讲故事,认识 yi、wu、yu。 一个星期天,i、u、ü 三个小朋友约好到公园去玩。(拿出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5
卡片 i、u、ü)由于他们年纪太小,路又不熟悉,怎么办呢? 于是,聪明的 i、u、ü 就去请爸爸妈妈来带路。大 y 妈妈对小 i 说:“小 i,我带你去!”(将 y 卡片放在 i 前面)于是大 y 妈妈 带着小 i 走向乐园,两人走在一起,变成了音节 yi。大 w 爸爸 也带着小 u 走向了乐园,(将 w 卡片放在 u 前面)他们走在一 起,变成了音节 wu。小 ü 呢?爸爸妈妈不在家,没人带,急 得大哭起来。大 y 妈妈听见了,连忙跑过来对小 ü 说:“小 ü 小 ü 别哭了,阿姨带你去,但是你必须把两滴眼泪擦掉。”小 ü 破 涕为笑,擦掉了两滴眼泪,高兴地跟着大 y 走了。(将 y 卡片放 在 ü 前面,把 ü 上的两点擦掉)他们俩走在一起,变成了音节 yu。
2. 给 yi、wu、yu 取名字。 教师谈话引入:声母和韵母站在一起,就可以直接用来给
汉字注音了,那就是音节。
3.        结合汉字“一”和“五”,认读音节和帮助正音:出示 汉字“一”和“五”帮助认读音节。
4.        用讲故事、编顺口溜帮助学生明白 y 与 ü 组成音节,ü 上两点省写规则:小 ü 见大 y,擦掉眼泪笑嘻嘻。
5.        儿歌带路,进一步帮助识记 yi、wu、yu。
“韵母 i u ü,三个要出门。声母来带路,大 y 带 i ü,大 w 带小 u。他们手拉手,成了一家人。”
6.        学习整体认读音节四声:3 个音节戴上声调帽,要教大 家认字呢!(见教学资源 5)
7.        朗读儿歌,巩固音节。
wū 云飞,下 yǔ 啦,
ā yí 下班回不了家。 来了 yí 个小娃娃, 他把 yǔ 衣送给她。
四、书写指导,布置作业
1.        指导学生观察 y、w 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后学 生描红。
2.        回家利用橡皮泥制作已学韵母、声母、整体认读音节 的模型,边做、边读、边记。

通过讲童话故 事, 使音节的教学 生动形象, 降低了 学习难度。
利用已学过的汉 字帮助认读音节,充 分体现先识字再学拼 音的教材编排意图。
通过动手做模 型,进一步巩固学生 的认识。

第二单元        59

3 b        p        m        f
  教材解析
本课有 4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 4 个声母,配有一幅郊外游玩的情境图。爸爸和孩子在爬山,山坡的铁杆 上悬挂着一只音响,音响里正在播放音乐 ,“播”提示 b 的音。山坡的“坡”提示 p 的音, 男孩 T 恤上的字母“p”、铁杆与音响的组合提示 p 的形。两个孩子在山脚捉迷藏,小女孩 躲在山洞门后,小男孩正蒙着眼睛用手摸。“摸”提示 m 的音,山洞门呈“m”形,提示 m 的形。爸爸手中的拐杖提示 f 的形。
第二部分是 b、p、m、f 与单韵母的拼读练习,包括 3 项内容:一是情境图下方的
b  ɑ     bɑ ,提示了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二是借助图画,教学声母 b 和带调韵母 ɑ 的拼音;三是 b、p、m、f 和 ɑ、o、i、u 相拼的拼读练习。
第三部分是“爸爸、妈妈”两个词语,其中“爸、妈”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四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爸、妈”,要求书写的字母 b、p、m、f 的笔顺以
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声母 b、p、m、f,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        正确拼读 b、p、m、f 和单韵母 ɑ、o、i、u 组成的音节;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
方法。
3.        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爸爸、妈妈”2 个词语,认识“爸、妈”2 个生字。
【教学重点】 声母 b、p、m、f 和单韵母组成音节的正确拼读。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5
教学建议
一、字母教学
1. 读准音。 教学本课,教师可以从情境图入手,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这是什么地方?谁在干什
么?然后结合学生说到的词语“播放、山坡、用手摸、拐杖”,学习声母 b、p、m、f。 (1)发音指导。
教学声母 b、p、m、f,要重点指导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b、p、m 是双唇音,教 学时,可让学生通过比较,区别发音:将一张薄纸放在嘴前,比较发音的不同。发 b 和 m 时,薄纸基本不动;发 p 时,薄纸有明显的颤动。发 f 时,上齿一定要接触下唇,声音摩 擦发出。由于学生不容易读准声母的本音,教学时老师要多种方法结合进行教学,如可以 采用呼读音,在声母的本音后面加上元音字母 o,使发音响亮、清楚。学生反复跟读,在 实践中领悟发音方法。
(2)编儿歌练发音。 教师可利用教材上与“b、p、m、f”发音相似的“播、坡、摸”,编成情境歌帮助学
生进一步掌握发音要领:“爸爸带我爬山坡(p),迎着大风(f)爬上坡(p),音响里面 正广播(b),爱护花草不乱摸(m)。”
2. 识记形。 (1)观察字形。
教学 b、p、m、f 的形,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图中“T 恤衫、山洞门、拐杖”等与字母 相似的部分,借助实物感知字母的形,或者做做手指操,识记字母的形。
(2)联系生活记字母。
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这些字母像什么。如 b 像数字 6,像哨子;p 像反写的数 字 9 ;m 像两扇小门,两个山洞;f 像一根拐杖。还可以将 b、p、m、f 编成顺口溜帮助学 生记忆,如“右下半圆 b b b,右上半圆 p p p,两个门洞 m m m,一根拐杖 f f f。”
(3)书写字母。
进行声母“b、p、m、f”的书写指导时,要注意 3 个新的笔画,右半圆“   ”、左弯 竖“   ”和右弯竖“   ”。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每个字母的笔画笔顺和每一笔在四线格中的 位置,然后边示范边让学生跟着书空,帮助学生记住笔顺。
b 两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注意第一笔竖不能碰到第一条线,右下半圆要写饱满。 p 两笔写成,占中格和下格。注意第一笔竖不能碰到第四条线,右上半圆要写饱满。 m 三笔写成,占中格。注意 m 左右两部分要一样大。
f        两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f 的横比较短,写在比第二条线略低一点的位置上。

第二单元        61

二、拼读教学
本课开始学习拼音方法和带四声的声韵相拼音节,教师要通过示范和讲解教给学生正

确的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1. 方法指导。 (1)示意图解读。
教学拼读方法前,要先带领学生复习单韵母及其四 声,为学习拼读音节做好准备。然后指导学生观察示意
图,借助女孩使劲推卡片,看懂示意图 b  ɑ     bɑ , 告诉学生:声母 b 与韵母 ɑ 碰到一起就可以拼出 bɑ 这个音 节来。
(2)拼读方法。
教师要告诉学生,在拼读时,声母 b 要读得轻短些, 单韵母要读得响亮些, 然后快速连读成音节。教师以 “bɑ bɑ”为例进行示范,借助“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 相连猛一碰”的口诀,配合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两拼 音节的拼读方法。
2. 音节拼读。 (1)看图拼读。
学生刚开始学习拼读音节,声母 b 和韵母 ɑ 的四声相 拼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定调有困难,教学时要从图画入 手,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着什么,然后借助图上具体的事物 “猪八戒、拔萝卜、打靶、水坝”帮助学生正确拼读音节。 还可以联系前面所学过的生字“八”等学生生活中熟悉的 字词进行教学,降低难度。
(2)音节练习。
拼读方法,一般有 3 种:音节数调法、音节定调法和 韵母定调法。这 3 种方法由易到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 体情况选择教法。教学中通过个体拼读,同伴评议等形 式,引导学生自主拼读教材中 b、p、m、f 和 ɑ、o、i、u 组成的带调音节,帮助学生学会拼读两拼音节。
3. 拓展练读。
拼读练习时,还可以让学生把音节与熟悉的事物联 系起来,进行组词或组句,如拼读 pá 时可以组词“爬山、 耙子”等帮助拼读,增强趣味性,还可以将音节做成拉动 式卡片让学生反复练习,以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5

两拼音节
是由一个声母和
一个非介母韵母组成
的音。
音节数调法
先用声母和基本 声调(第一声)的韵 母相拼, 拼成音节, 再看上面是哪个声 调,就用这个音节按 照第一声、第二声、 第三声、第四声的顺 序数下去,数到这个 音节的声调为止。
音节定调法
用声母和基本声 调的韵母相拼,眼里 看着声调符号,读出 的是带调的音节。如 bɑ bǎ。
韵母定调法
用声母和带调的 韵母相拼,直接拼出 带调的音节。如拼音 时念 bǎ bǎ。

6

三、词语和识字教学
1. 词语。 引导学生在看图说话中引出两个词语“爸爸、妈妈”。
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讲解词语的意思,“爸爸”即父亲,“妈 妈”即母亲。可以让学生指一指图中哪个是“爸爸”,哪 个是“妈妈”,也可以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对自己爸 爸、妈妈的印象。如,“我的妈妈长头发,我的爸爸喜欢 跑步。”
借助卡片正确拼读音节,“爸爸、妈妈”第二个字都 要读轻声,让学生初步了解轻声音节的读法。
2. 识字。
爸 结合词语“爸爸”来认读,词语是重叠形式,字 形相同,在词语中认读更自然、有效。
妈        结合词语“妈妈”来认读。
四、问题提示
★ 学生对声母 b 和韵母 ɑ 的四声相拼感到困难,怎么办?

轻声
汉语里只存在阴
平、阳平、上声和去
声四个声调。但在语
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 常常失去原有的声 调,而读成一个又轻 又短的调子,它不是 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 调,而是四声的一种 特殊音变,念得又轻 又短,叫作“轻声”, 也叫“轻音”。

刚开始学习两拼音节,有不少学生不会拼,甚至会拼读出 bā bo。教师要充分利用 教学资源,可以借助图片拼读,如 bɑ bɑ(猪八戒);联系生活中的词语帮助拼读。多 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多练习。
★ 特殊的韵母的拼合规律有哪些?
普通话是有声韵拼合规律的,一些特殊的韵母有其特别的拼合规律:韵母 o 只与双 唇音 b、p、m 和唇齿音 f 拼合,例如“菠萝”的“菠”(bo),“山坡”的“坡”(po), “摸脸”的“摸”(mo),“大佛”的“佛”(fo);而韵母 e 只与非唇音声母相拼,例
如“德国”的“德”(de),“特别”的“特”(te),“木讷”的“讷”(ne),“快乐”的 “乐”(le)……韵母 e 不能与唇音声母 b、p、m、f 相拼。
——宋海燕《国际汉语语音与语音教学》
★ 在拼读 bo、po、mo、fo 时,学生读音不够准确怎么办?
在拼读 bo、po、mo、fo 时,学生可能会拼成 bou、pou、mou、fou,对这个问题, 一般的解释是,bo、po、mo、fo 中间实际上有一个过渡音 u,在协同发音的过程中,读 音发生了变化。如果学生拼读时出现这一问题,可强调发 o 音时嘴型不要动,然后迅速拼 读,并结合生活中的有关词语,如 bo(玻璃),体会正确的拼读过程。
——宋海燕《国际汉语语音与语音教学》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5


第二单元        63

  教学资源
1.        b、p、m、f 的发音方法。
发        b 时,先将双唇闭合,挡住气流,然后将双唇突然打开,让气流爆发出来,极轻极 短,气流较弱,声带不颤动,也不送气。p 的发音部位与方法与 b 相同,只是气流较强, 是送气音。发 m 时,双唇闭合,把气堵住,发音时,气流从鼻腔透出成声,声带颤动。发 f 时,上齿接触下唇,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b、p、m 的发音部位是上下唇,叫双唇音。f 的发音部位是上齿和下唇,叫唇齿音。
2.        呼读音。
由于普通话语音声母的本音不响亮,为了教学需要,《汉语拼音方案》根据注音字母 传统的读音,在声母的后面加上一个响亮的元音来呼读,这就是声母的呼读音。b、p、 m、f 的呼读音为:bo、po、mo、fo 。
3. 情境图故事。 星期天,大家都到公园里玩耍。一对兄妹正在山脚捉迷藏。妹妹躲在山洞门后,哥哥
蒙着双眼正用手小心地摸着。不远处,一对父子正在爬山,爸爸手扶拐杖,儿子紧跟其 后,一起比赛谁爬得快。半山腰,音响里播放着优美的乐曲,好像在给父子俩喊加油呢!
4.        词语。                                               
        bá  yá        bà  bɑ        fǔ  mō        mì  mi        pó  po        fù  mǔ
        拔 牙        爸 爸        抚 摸        秘 密        婆 婆        父 母
        bó  bo        mā  mɑ        pù  bù        pí   yī        mā  bù        pī        fā
        伯 伯        妈 妈        瀑 布        皮 衣        抹 布        批 发
5.        字母手指操。                                       
        b                p                        m        f
6. 拼音游戏:找伙伴,拼一拼。 学生两人合作,可以是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找小伙伴合作。一个同学手拿声母卡
片,一个同学手拿单韵母卡片,相互找朋友,合在一起拼一拼。

64       

7. 儿歌。
bà        bɑ        mā        mɑ        hé        wǒ
爸 爸 妈 妈 和 我
wǒ        ài        wǒ  de        bà        bɑ
我 爱 我 的 爸 爸,
yě        ài        wǒ  de  mā mɑ
也 爱 我 的 妈 妈,
bà        bɑ  mā mɑ dōu        ài        wǒ        yɑ
爸 爸 妈 妈 都 爱 我 呀,
wǒ yǒu        yí        gè  xìng        fú        de        jiā
我 有 一 个 幸 福 的 家。
  教学设计举例
两拼音节教学片段
教学目标:
能借助实物图片正确拼读 b、p、m、f 和单韵母 ɑ、o、i、 u 组成的音节,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准备: 字母、音节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复习检查
1.        教师做字母口型或手势,请学生举相应卡片:我们来玩 个“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游戏,看谁能快速猜出字母。
2.        猜对的学生带领大家认读。
二、拼读音节,领悟方法
1.        指导学生看拼读示意图,自己尝试拼读。
2.        课件演示声母 b 和韵母 ɑ 相拼成音节 bɑ。
3.        小结两拼音节拼读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 猛一碰。
4.        过渡:小朋友真能干,那韵母 ɑ 戴上声调帽子,你会不 会拼读呢?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的 4 幅图,说说分别画了什么。
5.        学生交流,练习拼读。
bā :图上画着谁?它手里拿着的数字是几?

通 过 游 戏, 复 习 6 个单韵母和 4 个 声母。
借 助 图 片, 在 具体的语境中学会 拼读音节, 教学轻 松有趣, 语文课堂 充满生活味儿。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5

第二单元        65

bá :一起玩拔萝卜的游戏,在游戏中反复练习读准 bá 的 音节。
bǎ :想象说话“谁在打靶”。 bà :用 bà 组词或者说句子。
6. 做“好朋友”游戏:一名学生手拿“b”卡片,另四名 学生各拿“ā、á、ǎ、à”,迅速组成四个音节,带领大家巩固 拼读。
三、练习拼读,巩固方法
1.        教师谈话:单韵母 o、i、u 看到 ɑ 和声母 b、p、m、f 交 朋友,它们也想跟b、p、m、f 交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它们吧!
2.        用课件展示气球图,气球上分别有声母 b、p、m、f 和 单韵母 ɑ、o、i、u 相拼成的音节。
3.        学生用鼠标点击气球,练习拼读音节。拼读对了,气 球就会徐徐上升。
4.        男女生进行拼读音节比赛,读准音节的声调,选其中 的音节组词或说句子。
四、朗读儿歌,巩固拼音
qiān niú huā        pá        lí        bɑ
牵 牛 花,爬 篱 笆,
wǎng shàng  pá        wǎng shàng  pá
往        上        爬,往        上        爬,
dī        dī        dā        dī        dī        dā
嘀 嘀 嗒,嘀 嘀 嗒,
pá  dào wū dǐng chuī        lǎ        bɑ
爬 到 屋 顶 吹 喇 叭。

朗 读 儿 歌, 练 读与声母 b、p 相拼 成的音节, 进一步 巩固两拼音节的拼 读方法。

66       

4 d        t        n        l
  教材解析
本课有 5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 4 个声母,配有一幅校园艺术节的情境图。舞台右侧,一个男孩打着鼓, 鼓声提示 d 的音,鼓和鼓槌的组合提示 d 的形。男孩手中敲打乐器的两根鼓槌提示 l 的形。 舞台中间,一个女孩正在表演节目,她手中握着的伞柄提示 t 的形。舞台背景中的拱门上 有“艺术节”3 个字,拱门提示 n 的形。
第二部分是 d、t、n、l 和带调单韵母 ɑ、e、i、u、ü 组成的音节。 第三部分是“马路、泥土”两个词语,其中“马、土”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四部分是儿歌《轻轻跳》,其中 tù 、nǐ 是本课新学的音节,“不”是本课要认的
生字。
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马、土、不”,要求书写的字母 d、t、n、l 的笔顺 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声母 d、t、n、l,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        正确拼读 d、t、n、l 和单韵母 ɑ、e、i、u、ü 组成的音节。
3.        借助拼音,正确认读“马路、泥土”2 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轻轻跳》。
4.        认识“马、土、不”3 个生字。
【教学重点】 声母 d、t、n、l 和单韵母组成音节的正确拼读。 【教学难点】 n、l 的发音;n、l 和单韵母组成音节的正确拼读。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6


第二单元        67

  教学建议
一、字母教学
1. 读准音。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上画着谁,他们都在干什么。再找找图画中藏着哪些字
母,从而引出 d、t、n、l。 (1)发音指导。
声母 d、t、n、l 都是舌尖音,学生很难直观感知其正确的发音部位。教学时,教师可 用一些形象可感的动作,帮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找准发音
部位,掌握发音要领。教学 d、t 时,可让学生把手掌放在        舌尖音
嘴前感觉不同的发音方法:发 d 时,手掌感觉不到气流冲 由舌尖接触上齿 出;发 t 时,有较强的气流冲出。教学 n、l 时,老师要放 龈而形成的音。
慢发音速度,拉长发音过程,可让学生皱着眉头,捏着鼻
子发 l 的音,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的感觉,松开鼻子笑眯眯地发 n 的音,体会气流从 鼻腔出来的感觉。
(2)编儿歌练发音。
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与 d、t、n、l 发音相似的“的、特、呢、了”,编成儿歌,帮助 学生较快地掌握发音要领。特别是声母 n 和 l,初学时不少学生很容易混淆,可以编一些顺 口溜,帮助学生加以区别。
2. 识记形。 (1)观察字形。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细致观察情境图,说一说 d、t、n、l 的形体各自有什么特点。告诉 学生:d 就像鼓和鼓槌组合在一起的样子,t 就像女孩手中握着的伞柄,n 就像舞台背景拱 门的样子,l 就像男孩手中的鼓槌。
(2)形近字母辨析。
d、t、n 与前一课所学的 b、f、m 形体有相似之处,学生很容易混淆。可以让学生通 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学生掌握读音后,出示 d、t、n 与 b、 f、m,让他们细细观察,反复比较,小组讨论得出它们的不同点:左下半圆是 d,右下半 圆是 b,一根鱼竿是 t,一根拐杖是 f,一个门洞是 n,两个门洞是 m。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展示雨伞实物:伞柄朝上就是 t,伞柄朝下就是 f。也可以启发学 生编顺口溜,帮助记忆新学的字母,如,小鼓敲响 d d d,伞柄朝上 t t t,一个门洞 n n n, 一根小棍 l l l。
(3)书写字母。
声母 d、t、n、l 书写指导时,要注意新的笔画竖右弯“  ”。

68       

d 两笔写成,占中格和上格。书写时要注意左下半圆写饱满,第二笔竖不能碰到第一 条线。
t 两笔写成,占中格和上格。书写时要注意横比较短,写在比第二条线略低的位 置上。
n 两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要注意占满格。
l 一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书写时要注意一竖起笔在第一条线下方略低的位置上。 书写时可以将 d、t、n 与学过的形近字母进行区别,如,db、dp、tf、nm。
二、拼读教学
1. 借助汉字拼读带调音节。
教学 d、t、n、l 与带调单韵母 ɑ、e、i、u、ü 相拼时,需要引导学生复习单韵母及其四 声,为顺利拼读做好准备。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拼读。如,d、t、n、l 与 ɑ 相
拼的音节:dǎ,“打水”的“打”;tā,“他们”的“他”;ná,“拿苹果”的“拿”;lā,“拉
手”的“拉”。然后,引导学生自己熟练拼读,并把自己会拼读的音节读给同学听一听。 2. 分辨 n 和 l 与同一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师要注意采用对比的方法,分辨 n、l 与同一韵母组成的音节的细微差别。可以联 系口语帮助学生分辨、记忆。如,nù  nù 是“发怒”的“怒”,lù  lù 是“马路”的 “路”;nǚ  nǚ 是“女同学”的“女”,lǘ  lǘ 是“小毛驴”的“驴”。
3. 同伴互助练读带调音节。
声母 d、t、n、l 和 ɑ、e、i、u、ü 相拼的拼读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两 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先个体拼读,然后同伴评议。教师还可以将音节做成拉动式卡片或翻 动式卡片让学生反复练习,采用同桌比赛、“谁是拼读小高手”对抗赛等多种拼读形式, 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词语和儿歌教学
1. 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在单幅图说话的过程中带出两个词语“马路、泥土”,联系图画和生活
实际讲解意思:“马路”就是城市里的宽阔平整的道路,我们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 “泥土”就是小草、野花生长的地方。然后,教师借助卡片指导学生正确拼读音节。
2. 儿歌。 儿歌《轻轻跳》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小兔和小狗的可爱表现,教育学生要爱护小草。
tù、nǐ 是本课新学的音节,教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拼读已学的音节,然后再由同伴带读、 反复拼读来巩固新学的音节。还要圈出儿歌中要求认识的生字,通过伙伴合作的方式进行 复习。儿歌要反复朗读,基础好的班级还可以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6

第二单元        69

四、识字教学 马 教学时除了联系课文插图外,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可以让学生说说自
己看到过的“马”,还可以让学生用“马”字口头组词,如“木马、马车”。
土 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中的泥土,说说在哪里见过“土”。还可以让学生用 “土”字口头组词,如“土地、尘土”。
不 教师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出示生字,让学生用“不”字组词或说话,如“不 会、不敢、他不来了”,体会到“不”有表示否定的意味即可,不必作词语的解析。
五、问题提示
★ 学生分不清 n 和 l 的发音方法,怎么办?
n 和 l 发音部位近似。因此,即使教师讲清了发音要领,仍会有一些学生发音时会感到 困难。除了前述的“捏鼻法”,教师还可以用“掩耳法”指导:捂住耳朵,发 n 时,耳膜 可以感到明显的鸣声,发 l 时,耳膜没有明显的鸣声。
  教学资源
1.        d、t、n、l 的发音方法。
发        d 时,舌尖抵住上齿龈,挡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不 颤动。发 t 时,发音部位、方法和 d 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口腔送出的气流比较强。发 n 时, 舌尖顶住上齿龈,挡住气流,让气流通向鼻腔,从鼻孔出来,声带颤动。发 l 时,舌尖顶 住上齿龈,不顶满,让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声带颤动。
2.        情境图故事。
在学校举办的艺术节活动中,小明神气地敲打着鼓,小敏随着音乐深情地跳着舞,精 彩的表演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我们班的同学真是多才多艺!
3. 字母手指操。
d        t        n        l

70       

5 g        k        h
  教材解析
本课有 5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 3 个声母,配有一幅夏天公园湖边的情境图。天空中,飞着一只衔着花环 的白鸽,“鸽”提示 ɡ 的音,花环提示 ɡ 的形。湖中,一群小蝌蚪正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 去,“蝌”提示 k 的音,蝌蚪与水草的组合提示 k 的形。岸边的长椅上,坐着一个正在喝水 的小女孩,“喝”提示 h 的音,长椅的侧面提示 h 的形。
第 二 部 分 是 ɡ、k、h 和 韵 母 组 成 的 两 拼 音 节 及 初 次 出 现 的 三 拼 音 节。
ɡ  u  ɑ     ɡuā 揭示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左下是 ɡ、k、h 与韵母 ɑ、e、u 组成的 9 个带调两拼音节,中间和右下是 ɡ、k、h 与介母 u 以及韵母 ɑ、o 组成的 6 个带调三拼 音节。
第三部分是“画画、打鼓”两个词语,其中“画、打”是本课要认的生字。左边是两 幅图,一幅图上是一只小浣熊支着画架在画画,另一幅图上是一只小老虎在打鼓。
第四部分是儿歌《说话》,其中 huà、huā、ɡē、ɡū、ɡā、ɡuā 是本课新学的音节。 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画、打”,要求书写的字母 ɡ、k、h 的笔顺以及在
四线格中的位置。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声母 g、k、h,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        正确拼读 g、k、h 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
方法。
3.        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画画、打鼓”2 个词语,认识“画、打”2 个生字。
4.        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重点】 声母 g、k、h 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 【教学难点】 g、k、h 的发音辨析;带调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6

第二单元        71

  教学建议
一、字母教学
1. 读准音。 (1)发音指导。
ɡ、k、h 都是舌根音,区别在于 ɡ、h 是不送气的,而 k 是送气的。教学时教师除了做 好发音示范外,还可以采用辅助法进行教学。如,发音时可以让学生把手掌打开,手心对 着嘴感觉气流的强弱:ɡ 不送气,因此手心感觉不到气流;k 送气,而且气流较强,发音时 嘴唇的感觉和 t 相似,有麻麻的感觉,放在嘴前的手心可以明显感觉到气流的冲击;h 发音 时气流从舌根和上腭中间的窄缝流出,但不强,所以手心感觉到的气流明显比 k 弱。
(2)编儿歌练发音。
教师要利用情境图中与 ɡ、k、h 发音相似的“鸽、蝌、喝”编成儿歌,还可以联系学 生平时熟悉的一些事物、动作的读音,编一些容易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 3 个声母 的发音要领。要引导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禾”字来掌握 h 的发音。
2. 识记形。 (1)观察字形。
除了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花环、水草和蝌蚪的组合、椅子的侧面等帮助记忆 ɡ、k、h 的形体外,还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来记忆,教师在课前也可以收集一些图片帮助学 生记忆。
(2)书写字母。
声母 ɡ、k、h 书写指导时,要注意两个新的笔画名称,“  ”叫竖左弯,“ ”叫左斜右 斜。教师可边示范边讲清字母书写的笔顺和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
ɡ 两笔写成,占中格和下格。书写时要注意“ ”的竖要写得直。 k 两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书写时注意“ ”是一笔完成。
h 两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书写时要注意第一笔竖要占到上格,和 n 的字形区分 开来。
二、拼读教学
1. 两拼音节。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方法自己拼读两拼音节,先个体拼读,然后和同伴互
相评议。对学生不易区分的 ɡù、kǔ、hǔ,教师要加以重点指导。 拼读练习时,要和学生熟悉的汉字、事物联系起来,也可以进行适度的拓展,增强趣
味性。如:

7

hé     gē
2. 三拼音节。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三拼音节,拼读难度较大。教师要借助拼读示意图讲清拼读规
则,然后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以及识字单元中已学的“火”字,帮助学生正确拼读,降低 难度。
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有 3 种:
(1)三拼连读法。即课本上三拼示意图“ɡuā  
ɡuā”提示的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口诀讲清拼读规则,然   三拼连读的口诀 后在具体事物或图片的帮助下让学生通过反复多次拼读操 声轻介快韵母响,
练,掌握拼读方法。这一方法学生学习的过程比较慢,但 三音连读很顺当。 是一旦掌握后拼读速度比较快,有利于今后提高借助拼音    阅读的速度。
(2)声介合母拼读法。利用两拼音节的方法分解三拼过程,先把声母和介母拼读在一 起,再和后面的韵母相拼。如,ɡuā 的拼读过程可以这样分解:
ɡu  ɡu ɡuā  ɡuā
(3)介韵合母拼读法。先把介母和韵母拼起来,合成一个音,再用声母和这个音拼出 音节。如,ɡuā 的拼读过程可以这样分解:
uā  uā ɡuā  ɡuā
教师可以根据拼读教学习惯的不同,或是班级学生学习拼音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其中的一种拼读方法进行教学。
三、词语和识字教学
1. 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在单幅图说话的过程中带出两个词语“画画、打鼓”,联系图画理解意
思。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卡片正确拼读音节,特别要指导读好“huà huà”的三拼音 节及“dǎ ɡǔ”的三声连读变调。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6

第二单元        73

2. 识字。
画 除了课本中的插图,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过的“画”,并向同学介绍 自己擅长画的事物,在交流中让学生自己体会:“画画”一词中前一个“画”表示动作, 后一个“画”是指“图画”。
打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打鼓”的意思后,还可以出示“打排球、打篮球、 打乒乓球”等活动图片,让学生在说话的同时发现这些活动都是需要用手完成的,引发学 生联想一些由“打”组成的词:打水、打扮、打伞……
四、儿歌教学
儿歌《说话》用拟人的手法描摹了大自然中一些事物的声音。教学的重点是巩固本课 新学音节的拼读。教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拼读已学的音节,圈出不会读的生字,通过伙伴 合作的方式进行复习检测,然后再由教师或同伴带读,反复朗读。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 以试着续编儿歌。
五、问题提示
★ ɡ、k、h 是舌根音,由于发音部位靠后,变化细微,学生无法从老师的示范中直 观感知其正确位置,如何解决?
教学时,可以分以下步骤:(1)发音示范。(2)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直观感知 ɡ、k、h 的发音部位:双手手心向下,平行前伸。左手在上,手心代表口腔上腭,右手在下,手背 表示舌面。右手像跷跷板一样指尖(代表舌尖)向下,手腕部分上抬碰到左手掌根(代表 口腔软腭)。(3)口语词助读。充分利用口语词中含有 ɡ、k、h 的字,如“哥哥”的“哥”、 “白鸽”的“鸽”、“割草”的“割”、“科学”的“科”、“瞌睡”的“瞌”、“荷花”的 “荷”、“河流”的“河”,帮助学生正确掌握ɡ、k、h 的发音方法。
★ 初次进行三拼连读,学生拼不出音节,如何解决?
三拼连读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难掌握的技巧,需要长期的练习,不是一 朝一夕的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汉字或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让学生读出音节,再出示 声、介、韵三拼连读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练习。如,ɡuā  ɡuā 的三拼连读教学,可以 出示西瓜、南瓜、冬瓜、黄瓜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说说这些是什么。在学生不断发出 “瓜”的音以后,出示音节 ɡuā,并告诉学生 ɡuā 是 ɡuā 这 3 个字母连拼而成的音节。然 后让学生反复拼读,体会“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的方法。

74       

六、实践活动
1. 看图拼读三拼音节。
huā
guā
2. 把音节和图(或字)连起来。
huā                                                  guā                                          huǒ                                  guō
        打                                禾                        火                画       
         hé                                      dǎ                                huà                       huǒ       
  教学资源
1. ɡ、k、h 的发音方法。
发 ɡ 时,舌根抬起抵住软腭,挡住气流,然后突然打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不颤 动。k 的发音部位、方法跟 ɡ 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比较强。发 h 时,舌根靠近软腭, 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
2. 顺口溜。
g        k        h
ɡ 像 9,9 像 ɡ ,        k, k, k, 磕鸡蛋,        h 像一把小竹椅,
小 9 冒充老大哥 ,        磕了鸡蛋炒米饭,        小猴把它当马骑,
黑猫警长来识破,        米饭米饭炒熟了,        骑在马上打喷嚏,
谁有小钩谁是 ɡ 。        快点快点来吃饭。        扑通一声摔下地。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6

第二单元        75

3. 情境图故事。 早上,玲玲来到公园玩。河里的小蝌蚪摆着长长的尾巴,在水草间快活地游来游去。
玲玲坐在湖边的一张椅子上,拿出水壶仰头喝水。一只白鸽衔着树枝做的花环,从她头顶 飞过。公园的景色真美啊!
4.        音节词。                       
        ɡuā ɡuǒ        huǒ ɡuō        huā duǒ        mó ɡu
        xī ɡuā        hú li        lí huā        hā mì ɡuā
5.        字母手指操。                       
        g                k        h

  教学设计举例
三拼音节教学片段
教学目标:
借助图片,正确拼读 ɡ、k、h 和介母 u、单韵母 ɑ、o 组成 的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准备: 字母卡片、音节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学习三拼音节 ɡuā
1. 课件出示图片,引导说话:图上画的是什么?(西瓜、 黄瓜、南瓜)

图 片 引 入, 把 三拼音节 ɡuā 和学生 熟悉的“ 瓜 ” 建立 联系, 激发拼读的 兴趣, 降低拼读的 难度。

76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什么瓜?(丝瓜、苦瓜、冬瓜……) 2. 学习拼读三拼音节 ɡuā。
(1)认识三拼音节。 在学生充分说话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出示音节 ɡuā,并提
问:音节 ɡuā 和前几课学的音节有什么不同?
教师板书 ɡuā 的三拼过程:ɡuā  ɡuā,并告诉学生: 中间的 u 叫介母,像这样由声母、介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叫三 拼音节。
(2)学习拼读三拼音节 ɡuā。 教师示范三拼连读 ɡuā  ɡuā,学生跟读。
学生开火车、同桌互读,练习拼读三拼音节 ɡuā。
教师相机出示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 当”,帮助学生掌握拼读的要领。
(3)学生拓展拼读 ɡuǎ、ɡuà。
二、同伴合作,练读三拼音节
1.        出示三拼音节 ɡuà、kuā、huā、ɡuō、kuò、huǒ。
2.        四人小组合作,练习拼读音节。
3.        说说哪些词语里有这几个音节。(“挂面”的“挂”、
“郭老师”的“郭”……)
4.        出示“火”,巩固音节 huǒ 的拼读。
5.        课件出示:
(1)指导学生说话:这几幅图上的是什么?
(2)教师出示三拼音节 huā 及其拼读过程,学生自己 拼读。
(3) 学生说说哪些词语里有这个音节。(“ 桂花 ” 的 “花”、“牵牛花”的“花”、“牡丹花”的“花”……)

在对比中加深 对三拼音节的认识。
将音节词与生 活中的事物结合起 来,让学生感受到学 习音节词的价值和 意义。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6

第二单元        77

6 j        q        x
  教材解析
本课有 5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 3 个声母,配有一个小院子的情境图。院子里,一只母鸡正在追赶着空中 的蝴蝶,地上还有几只小鸡。“鸡”提示 j 的音,鸡和蝴蝶组合的构形提示 j 的形。一棵枝 繁叶茂的大树,树下一张小方桌,桌上和桌边的西瓜提示 x 的音,桌上西瓜的刀切印提示 x 的形。一个小姑娘,手里拽着气球的线,仰头数着拴在线上的 7 只彩色气球,“气”“7” 提示 q 的音,气球的形状提示 q 的形。
第二部分是 j、q、x 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左边是 j、q、x 与韵母 i 组成
的        2 个带调两拼音节,与介母 i 以及韵母 ɑ 组成的 2 个带调三拼音节。右边呈现 j、q、x 和
ü        相拼 ü 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并用拟人化的漫画表现了这一规则。
第三部分是“搭积木、下棋”两个词语,其中“棋”是本课要认的生字。左边是两幅 图,一幅图中的小兔正在搭积木,另一幅图中的猩猩和瓢虫对坐着下棋。
第四部分是儿歌《在一起》,其中 qǐ、jī、xǐ、xì 是本课新学的音节,“鸡”是本课要 认的生字。
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棋、鸡”,要求书写的字母 j、q、x 的笔顺以及在四 线格中的位置。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声母 j、q、x,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        正确拼读 j、q、x 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熟练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 法,知道 j、q、x 和 ü 相拼 ü 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3.        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搭积木、下棋”2 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在一起》。
4.        认识“棋、鸡”2 个生字。
【教学重点】 声母 j、q、x 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 【教学难点】 知道 j、q、x 和 ü 相拼 ü 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78       

  教学建议
一、字母教学
1. 读准音。 (1)发音指导。
j、q、x 都是舌面音,其中 j、q 是塞擦音,x 是清擦音。教学时可以由情境图中“鸡、 七、西”等字的发音带出字母 j、q、x,教师通过示范指导学生边实践边体会。
(2)口语词助读。
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含有 j、q、x 的口语词,帮助学生掌握 j、q、x 的发音,如“着急、 记住、骑马、起床、游戏、喜欢”。
2. 识记形。 (1)观察字形。
j、q、x 的形体教学,要借助情境图中的表形元素来进行,还可以联系学生已有的知 识或生活经验,用顺口溜帮助记忆。如,q 除了像图中的气球外,和数字“9”、字母 ɡ、p 很像,可以编成顺口溜“像个 9 字,q q q ;ɡ 字去弯,q q q ;反个 p 字,q q q”。
(2)书写字母。
j、q、x 的笔画不难,指导时重点要让学生观察 j 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它是唯一一个四 线格中占据上、中、下三格的字母。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 j、x 两个字母的笔顺。
j 两笔写成,占上、中、下三格。书写时要注意“   ”的竖要写得直,到下格后才开 始往左弯。
q 两笔写成,占中格和下格,注意竖要从中格一直写到下格。
x 两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先写左斜,从右往左写,再写右斜,从左往右写。注意 左斜右斜的角度要一致。
二、拼读教学
1. 两拼音节。
j、q、x 和单韵母 i 组成的音节,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练习拼读,尽可能让学生把音节和 自己认识的汉字以及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如,jī,可以联系“母鸡、肌肉、机器、 积木、饥饿”;qì,可以联系“机器、汽车、气球、空气、哭泣”。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别 j、q、x 和 i 相拼组成的两拼音节与 y 和 i 组成的 整体认读音节的不同。
2. 三拼音节。
拼读 jiā、qiā、xiá 这 3 个三拼音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回忆上一课学的拼读方法, 然后请会拼的同学示范拼读,其他同学跟读。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6

第二单元        79

3. j、q、x 和 ü 相拼。
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 j、q、x 和 ü 相拼 ü 上两点要省略的规则。课前教师可以 通过复习 y 和 ü 组成整体认读音节时 ü 上两点要省略的规则,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j、q、x 和
ü        相拼也遵循这一规则。可以让学生看图编故事或自创儿歌、顺口溜等帮助记忆,如,“小
ü        见到 j、q、x,脱帽行个礼,去掉两点还读 ü。”“小 ü 见到 j、q、x,擦干眼泪笑嘻嘻。” 在 j、q、x 和 ü 组成的带调音节 jū、qū、xū 的拼读中,要不断强化巩固这一规则。
三、词语和儿歌教学
1. 词语。 “搭积木、下棋”两个词语的认读要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这是学生喜爱的两项活动,
教师可用“谁在哪里干什么”来提问,在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同时,进行词语的认读练习。 “搭积木、下棋”是两个动宾结构的词组,“积木、棋”是具体的事物,前面的“搭、
下”都表示动作,朗读时教师要做好示范,读出词语的节奏,避免出现一字一顿的唱读 现象。
2. 儿歌。 儿歌《在一起》字数不多,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学生不会拼的音节和不认识的字比
较多。可以先让学生圈出自己会拼的音节和汉字读一读,然后由老师带领一句一句朗读, 了解儿歌的大意即可。
四、识字教学 棋 棋是个形声字,但在一年级学生刚开始识字时不必提及形声字的概念。可以联系
插图中的棋盘引导学生体会:“棋”字之所以有木字旁,是因为最初的棋盘都是用木头精 心制作而成的。
鸡 可以借助识字课中已学的生字“鸟”帮助识记“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 系生活,给“鸡”找找朋友,如“母鸡、公鸡、小鸡、鸡蛋”。
五、问题提示
★ 学生容易把 j、q、x 后面的 ü 误读成 u,如何帮助学生掌握 ü 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字母省点的规则出现在 i 和 ü 两个单韵母上。学生对于 i 上去点的规则很容易掌握,因 为它的规则是普适的,只要带调就要去点,而且去点后也没有其他相同或相近的字母对学 生产生误导。而 ü 上去点的规则比较复杂,当它和 n、l 相拼时,ü 上两点是保留的;当它 和 j、q、x 相拼时,要去点;作为零声母音节出现,前面加上 y 之后,也要去点,而且去 点之后和 u 的书写完全相同。
教学时,教师除了用一些儿歌帮助学生掌握规则,还可以通过音节归类整理的方式, 让学生发现 j、q、x 后面跟的一定是 ü 的规则:

80       

y        w        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ɑ        yɑ        wɑ        bɑ        pɑ        mɑ        fɑ        dɑ        tɑ        nɑ        lɑ        ɡɑ        kɑ        hɑ                       
                                                                                                                               
o        yo        wo        bo        po        mo        fo                                                                               
                                                                                                                               
e        ye                                me                de        te        ne        le        ɡe        ke        he                       
                                                                                                                               
i        yi                bi        pi        mi                di        ti        ni        li                                ji        qi        xi
                                                                                                                               
u                wu        bu        pu        mu        fu        du        tu        nu        lu        ɡu        ku        hu                       
                                                                                                                               
ü        yu                                                                nü        lü                                ju        qu        xu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6
                                                                                                       
整理后,学生会发现:(1)ü 能拼合的声母很少,只有 n、l、j、q、x,还能拼成零声 母音节 yu。其中 n、l 后面的 ü 两点保留,而 j、q、x 以及 y 后面的 ü 都要去掉点。(2)作为 声母的 j、q、x 只能和单韵母中两个带点的字母——i、ü 拼合成音节,不能和 u 拼合组成 音节。
六、实践活动
看图写声母。
(        )        (        )        (        )        (        )
  教学资源
1.        j、q、x 的发音方法。
发        j 时,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 后舌面前部微离硬腭,形成一个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发 q 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 j 相同,只是在发 q 时,冲出的气流比发 j 时要强许多。在发 x 时, 舌面前部靠近硬腭前部,形成一个窄缝,软腭上升,气流从舌面与硬腭间的窄缝里挤出, 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可见,x 的发音部位和 j、q 相同,但它的发音方式没有塞的成分, 是纯粹的擦音。

第二单元        81

2. 情境图故事。 夏日的小院里,大树伯伯撑开绿色的大阳伞。妹妹紧紧拽着爸爸买给她的彩色气球,
仰起头忙着数数,“1,2,3……”一直数到了 7。地上的小方桌上,一个切开的西瓜正等 着小妹妹吃呢。桌子边,还有几个大西瓜。这时,奶奶养的母鸡从远处跑来,追逐着空中 的蝴蝶,发出一串叽叽叽叽的叫声。
3. 音节词。
hú xū        lā jī        xī ɡuā        ɡuó qí        mǔ jī        dà jiā        qǐ lì
4. 字母手指操。
  教学设计举例
j、q、x 和 ü 相拼教学片段
教学目标:
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yu 的拼写规则并观察插图,掌握 j、q、 x 和 ü 相拼组成音节 ü 要去点的拼读规则。
教学准备: 字母卡片、音节卡片、挂图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yu。       
1.        出示整体认读音节 yu,请学生认读。        复习旧知,为学
2.        设问引导学生回顾 ü 和 y 在一起要去点的规则:大 y 后        习新的拼写规则作
面带的小朋友是谁?        铺垫。
学生回答后追问:ü 上的两点去哪儿了?       
3.        引导学生回忆儿歌:谁能背背儿歌帮助大家记住它?       
“小 ü 见大 y,脱帽行个礼,去掉两点还读 ü。”

8

二、音节拼读,掌握 j、q、x 和 ü 相拼要去点的规则
1.        大屏幕出示 j、q、x 和 ü 相拼的音节。教师:声母 j、q、 x 也很喜欢和小 ü 牵手做朋友,组成一个个的两拼音节。
j -ǖ → jū q-ǖ → qū x-ǖ → xū
引导学生观察音节,自主发现规则。教师:仔细看看上面 的 3 个音节,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后出示拼读规则:“小 ü 见到 j、q、x,脱帽行个 礼,去掉两点还读 ü。”
2.        练习拼读:你能自己拼读上面的 3 个音节吗? 学生练习拼读——个别矫正——开火车读。
3.        联系生活巩固拼读:请你给这 3 个音节找找朋友,大家
一起读读吧。
    jū 鞠躬 居住     qū 蛐蛐 弯曲     xū 胡须 需要
4.        出示 j、q、x 和 ü 组成音节的四声练习拼读。
5.        练习巩固,拼一拼下面的音节词。
hú xū        xǔ duō        ɡē qǔ        jú huā

学生已有 ü 和 y 在一起组成音节 ü 上 两点要省略的认识 基础, 因此教学时 通过学生自己发现 得出 ü 和 j、q、x 相 拼也要去点这一规 则, 不仅培养了学 生的观察能力, 而 且能调动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6

第二单元        83

7 z        c        s
  教材解析
本课有 5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 3 个声母和 3 个整体认读音节,配有森林学校的情境图。身穿紫色衣服的 狗熊老师,在黑板前写字母“z”,“紫”提示 z 的音,字母“z”提示 z 的形。3 只小刺猬坐 着听讲,认真地练写字母 z、c、s,“刺猬”的“刺”提示 c 的音,刺猬的样子提示 c 的 形。蚕在桑叶上吐丝,“丝”提示 s 的音,丝的样子提示 s 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母 z、c、s 与单韵母 ɑ、e、u 组成的两拼音节,与介母 u、韵母 o 组成的 三拼音节,以及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 zǐ、cì、sī。
第三部分是“字、词语、句子”3 个词语,其中“字、词、语、句、子”是本课要认 的生字。左边图上分列 3 行,第一行写着“学”,第二行写着“学生”,第三行写着“我是 小学生”。
第四部分是儿歌《过桥》,其中 sì、zuò、cuò 是本课新学的音节。 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字、词、语、句、子”,要求书写的字母 z、c、s
的笔顺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声母 z、c、s 和整体认读音节 zi、ci、si,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声母 z、c、s。
2.        正确拼读 z、c、s 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正确认读带调的整体认读音
节。
3.        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字、词语、句子”3 个词语,认识“字、词、语、句、子”5 个生字。
4.        正确朗读儿歌《过桥》。
【教学重点】        声母 z、c、s 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带调整体 认读音节的认读。
【教学难点】 带调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

84       

  教学建议

一、字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1. 读准音。
教师要通过示范朗读引导学生体会 z、c、s 的发音方 法:舌尖一定要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提醒学生不 要咬着舌尖发音。在练读中让学生明白声母 z、c、s 要读 得轻短些,整体认读音节 zi、ci、si 要读得长些、响亮些。 教师要让学生反复练习体会,掌握发音要领。
2. 识记形。 (1)联系情境图记字母。

平舌音
舌尖平伸发音, 因而叫平舌音。

在帮助学生记忆声母 z、c、s 和整体认读音节 zi、ci、si 时,可以结合图画,找到图画 与字母之间的相似部分。如,黑板上的字就是 z,小刺猬的样子像 c,蚕吐出的丝形状像 s。同时,再次强调整体认读音节 zi、ci、si 是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的,不能与声母拼读, 要整体识记。
(2)联系生活记字母。
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启发学生想一想:字母 z、c、s 像什么?让学生编编顺口溜, 如,“像个 2 字 z z z,半个圆圈 c c c,半个 8 字 s s s”,帮助学生顺利地记形。
(3)书写字母。
指导 z、c、s 书写时,教师可边示范边让学生跟着书空,帮助学生记住字母笔顺和在 四线格中的位置。也可以让学生凭借前面的经验,观察书写位置,仿写字母。
z 一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要注意两横长度一样。 c 一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要注意上下顶格。
s 一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要注意从右上起笔,先向左写半圆,再向右写半圆。
二、拼读教学
1. 两拼音节。 两拼音节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再困难,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
先自由拼读,再和同桌互相拼读,然后指名拼读并评议。拼读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熟
悉的汉字、词语。如:                                                       
zá 杂技  砸锅        zé 责备  选择        zǔ 祖国  组长       
4        4        4        4        4        4        4        4        4        4
cā 擦汗        擦黑板        cè 厕所        测量        cū 粗细        粗心
4        4        4        4        4        4        4        4        4       
sǎ 洒水        撒种        sè 颜色        色彩        sú 俗话        习俗
4        4        4                4        4        4        4        4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6

第二单元        85

2. 三拼音节。 先要让学生复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再让程度较好的学生试着拼读、带读。虽然之
前已经接触过三拼音节,一些学生还是会感到困难,教师要有重点地指导好带调拼读,然 后请同桌互读评议。对能够独立拼读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对合作较好的同桌要及时表扬, 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创编情境歌,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 中巩固音节。
3. 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 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前面已经出现过,教师要再次强调标调时要去掉 i 上面的点。在
学生认读音节的基础上,可以试着让学生练读根据整体认读音节编成的儿歌,如:
紫色树,紫色花,紫花开了结紫瓜, 紫瓜柄上长小刺,撕开紫瓜装芝麻。
三、词语和识字教学
1. 词语。 左边插图中,“学、生”两个字虽然都没有要求认,但学生多次见过,非常熟悉,很
可能已经无意中识记了。即使还不认识,在老师的领读下也很容易认读出来。而“我是小 学生”这句话已经在入学教育中出现过,学生并不陌生。
右边列出的“字、词语、句子”3 个词语,学生经常碰到,理解起来也没有难度。教 师可以利用插图中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词语。
可以让学生说说:你在哪里见过“学”这个“字”?本课的生字条里有几个“字”? 除了“学生”这个“词语”,“学”“生”分别还能组成什么“词语”?你在哪一课见过 “我是小学生”这个“句子”?你还能用“学生”说些什么“句子”?
2. 识字。
“字、词、子”3 个字是平舌音,教师要重点指导其发音方法。 学习了词语后,“字、词、语、句”4 个生字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教师不必逐个讲解
字义。可以引导学生用生字扩词,以巩固理解,如“生字、汉字;组词、歌词;汉语、外 语;造句、例句”。
针对“子”字,教师要略作讲解。“子”在词语“句子”中发轻声,是一个后缀,教 师不必分析字义,可以补充“桌子、椅子、房子”等词语帮助学生体会其用法。“子”也 可以发第三声,用在“子女、子孙”等词语里。
四、儿歌教学
要利用语言环境重点练习本课新学的音节,在教师的指导下读通儿歌。儿歌中的 “了”有两种读音,一种情况读 le,如“对了、错了、过了桥”,另一种情况读 liǎo,如 “过不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此外,儿歌中“一”的声调会随着后一个字的

86       

声调而变化,朗读时注意要按所标的声调读。在儿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 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教学资源
1. z、c、s 的发音方法。
发 z 时,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稍离开,形成狭缝,让气 流从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c 的发音部位、方法跟 z 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较强。
发        s 时,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齿背,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
2.        情境图故事。
小动物们正在森林学校里上课。狗熊老师身穿紫色衣服,手捧书本,用手指着黑板上 的“z”,正认真地教大家学字母呢! 3 只小刺猬很用心,一笔一画照着样子写字母。蚕宝 宝用自己吐出来的丝织了一个字母“s”。学习字母是多么有趣的事啊!
4. 字母手指操。
z        c        s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声母 z、c、s 及整体认读音节 zi、ci、si,读准 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声母 z、c、s。
教学准备: 字母、音节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谈话激趣
1.  出示已学过的声母、整体认读音节卡片,提问:我们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6

第二单元        87

已经在拼音王国中认识了许多拼音宝宝,还记得它们是谁吗?
2.        复习卡片后谈话:今天,我们还要去一所森林学校,       
和那里的小动物们一起学习。       
二、出示情境图,学习声母 z、c、s        充分利用情境
1.        引导看图说话:这是什么地方,动物们在干什么?        图, 把学习内容有
2.        教学 z、c、s 的发音。        效地整合起来, 既
(1)学生说话过程中,结合“紫、刺、丝”3 个汉字的读        有 利 于 学 习 拼 音,
音,出示声母 z、c、s。        帮助记忆字母的音
(2)教师逐个示范,领读声母,告诉学生:舌尖向前伸        和形, 又增添了学
平,顶住牙齿背面。提醒学生不要咬着舌尖发音。        习乐趣。
(3)学生模仿发音,同桌相互正音。       
(4)鼓励学生创编儿歌,记住这 3 个声母的发音。       
3.        联系图画,识记字母的形。       
(1)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在情境图中发现 z、c、s 的       
形体特点。       
(2)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创编顺口溜记忆字母的形。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zi、ci、si        整体认读音节
1.        谈话:今天 z、c、s 把它们的好朋友也带来了,瞧!        与声母在对比中教
(出示 zi、ci、si)让我们来和它们交个朋友吧!        学, 学生更容易牢
2.        教师范读,请学生听一听:它们的读音有什么不一样?        固地掌握其异同点。
3.        出示 zzi、cci、ssi,对比读。       
告诉学生:zi、ci、si 是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直接给汉字注 音,不是 z、c、s 与 i 相拼。
4.        游戏“比谁反应快”,教师任意点卡片,学生读。
5.        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练习。
(1)出示 zǐ、cì、sī,指名学生朗读。 (2)强调标调时要去掉 i 上面的点。 (3)学生在认读音节的基础上,把“紫、刺、丝”等编成
一句话或儿歌念一念。
四、指导书写
1.        观察字母位置,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2.        学生练习书写,展评反馈。

88       

8 zh        ch        sh        r
  教材解析
本课有 5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 4 个声母和 4 个整体认读音节,配有森林学校在课间休息时的情境图。下 课了,小猴坐在椅子上织毛衣,蜘蛛在凳子上织网,“织、蜘”提示 zh、zhi 的音,凳子 和椅子的组合提示 zh 的形。刺猬在椅子后面吃果子,“吃”提示 ch、chi 的音,刺猬和椅 子的组合提示 ch 的形。狮子蹲在椅子后面休息,“狮”提示 sh、shi 的音,狮子和椅子的 组合提示 sh 的形。黑板上写着词语“日出”,长颈鹿胸前挂着“值日”的牌子在擦黑板, “值”提示 zh、zhi 的音,“日”提示 r、ri 的音。地上,有棵小树苗在茁壮成长,树苗的样 子提示 r 的形。背景中有一轮红日,“日”提示 r、ri 的音。
第二部分是 zh、ch、sh、r 与单韵母 ɑ、e、u 组成的两拼音节,与介母 u、韵母 ɑ、o 组成的三拼音节,以及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 zhí、chī、shī、rì。
第三部分是“擦桌子、折纸”两个词语,其中“桌、纸”是本课要认的生字。左边是 两幅图,第一幅图是大猩猩在擦桌子,第二幅图是青蛙在折纸。
第四部分是儿歌《绕口令》,其中 shì、shí 是本课新学的音节。 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桌、纸”,要求书写的字母 zh、ch、sh、r 的笔顺
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声母 zh、ch、sh、r 和整体认读音节 zhi、chi、shi、ri,读准音,认清形, 能正确书写声母 zh、ch、sh、r。
2.        正确拼读 zh、ch、sh、r 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正确认读带调的整体 认读音节。
3.        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擦桌子、折纸”2 个词语,认识“桌、纸”2 个生字。
4.        正确朗读《绕口令》。
【教学重点】        声母 zh、ch、sh、r 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带 调整体认读音节的认读。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6

第二单元        89

【教学难点】 带调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
  教学建议
一、字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1. 读准音。       
(1)发音指导。       
因为有了学习平舌音 z、c、s 的经验,教学时老师可以       
通过示范让学生自主发现翘舌音的发音方法。要借助“蜘        翘舌音
蛛、织毛衣、织网、吃苹果、狮子、日出、值日”等情境        发音部位都是舌
图中的词语,帮助学生发音。        尖和硬腭,发音时舌尖
        是翘起的,叫翘舌音。
zhzhi、chchi、shshi、rri 每一组的声母、整体认       
       
读音节发音部位相同,告诉学生发音时舌头都要翘起来,       
但是翘舌不要过于往后。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对比练读,老师适时提醒,及时正音,让学 生明白:声母 zh、ch、sh、r 要读得轻短些,整体认读音节 zhi、chi、shi、ri 要读得长而 响亮。
(2)编顺口溜练发音。 编顺口溜是拼音教学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记住字母发音。教师
可以让学生结合情境图编顺口溜,如,“织毛衣 zh zh zh,蜘蛛织网 zh zh zh ;吃果子 ch ch ch ;小狮子 sh sh sh ;一轮红日 r r r,小鹿值日 r r r……”
(3)对比练读辨别发音。 一部分学生很容易搞混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发音,或者发音不到位,教师除了重点示
范,还要将两者进行对比练读。学生通过 zzh、cch、ssh 的反复区别比较,掌握发音 要领,记住带有“椅子(h)”的声母要翘舌。
2. 识记形。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情境图中的字母形体,如,凳子和椅子的组合像 zh,刺
猬和椅子的组合像 ch,狮子和椅子的组合像 sh,茁壮成长的小树苗像 r。 (2)书写字母。
zh、ch、sh 都是三笔写成,占中格和上格。书写时要注意两个字母靠拢些。
r 两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要注意在竖的靠上端向右写一弯笔,笔画要连贯。
二、拼读教学
1. 两拼音节。 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自由拼读,再和同学互相拼读,然后指名领读、评议。拼读练习

90       

时,可以让学生与熟悉的词语联系起来组词或者组句,如 zhā 扎针、chá 喝茶、shā 沙滩。 此外,平、翘舌音发音很容易混淆,需要对比练读,教师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 适度的拓展,提高拼读能力。如:
竹(zhú)子        倒茶(chá)        锄(chú)草        大树(shù)
足(zú)球 擦(cā)汗 粗(cū)细 塑(sù)料 2. 三拼音节。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声轻介快韵母响”的方法练读,可以先试着自己拼读,再 以同伴互读互听、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练习。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如指名读、分组轮读、自我展示读。还可以适当拓展,进行三拼音节和两拼音节对比读、
平舌音节和翘舌音节对比读。如:                       
 {zhuǎ 爪子        {shuā 牙刷        {zhuō 捉迷藏        {chuō 戳破        {shuō 说话
   zhǎ  眨眼        shā  沙子        zuō  作坊        cuō  搓洗        suō  缩小
3. 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时,老师要再次强调标调时要去掉 i 上面的点。在学生认读
音节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已学过的生字“日”,自创儿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三、词语和识字教学
1. 词语。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依据单幅图说话的过程中带出两个词语“擦桌子、折纸”。教师提
示:“擦”发平舌音,“子”发轻声,“纸”发翘舌音。这两个词语生活中非常常见,学生 很容易理解。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做值日擦桌子的经历,教育学生在家要多帮助大人做 事,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折纸的经历。
2. 识字。
桌 教师可以提示:这就是“课桌、书桌、饭桌”的“桌”,学生很容易理解字义。 还可以让学生说说知道的其他桌子。
纸 教师可以提示:这就是我们每天写字用的“纸”。还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 的纸。
四、儿歌教学
儿歌教学的重点是巩固本课新学的音节。《绕口令》中平舌音 sì 和翘舌音 shì、shí 混 在一起,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拼读能力。教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拼读,然后同 桌互读或者组成小组轮读,最后指名学生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又快又正确,调动学 生的拼读热情。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6

第二单元        91

五、问题提示
★ z、c、s 与 zh、ch、sh、r 如何辨读?
教学本课时,部分学生可能出现平、翘舌声母发音混淆的情况。这两组声母的主要 区别是发音部位,从发声时舌头的形状看,发 z、c、s 时舌头是平直的,所以这组音也叫 “平舌音”;发 zh、ch、sh、r 时舌头是翘着的,所以这组音也叫“翘舌音”。发声时可以 提示学生用手掌代表舌头,通过伸直和卷起手掌分别代表伸直舌头和卷起舌头。一般用这 一方法辅助发音,学生当场能模仿出来,问题是自己发音时又会弄混,尤其是一些普通话 不标准的学生。教师可以专门为他们制作练习卡片,一组选平舌音的配图常用字,一组选 翘舌音的配图常用字,画上平舌和翘舌的图案作为提示,让学生每天强化练习,逐渐形成 语感。
六、实践活动
用橡皮泥做一做。
  教学资源
1.        zh、ch、sh、r的发音方法。
发        zh 时,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上牙床后面的部位),然后稍微放松,让气流从 窄缝中挤出来。发 ch 时,发音动作跟 zh 大体相同,只是在稍微放松时送出的气流较强。
发        sh 时,翘起舌尖,靠近硬腭前部,留一道窄缝,让气流从当中挤出来。发r时,发音 动作跟 sh 基本相同,只是发音时声带要颤动。
2.        情境图故事。
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小树苗在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丁零零……”下课 铃响了,今天轮到长颈鹿值日,它认真地擦着黑板。小猴子坐在椅子上织毛衣。蜘蛛在 凳子上勤快地织网。小刺猬津津有味地吃着果子。小狮子蹲在椅子后面休息。课间十分 钟,森林学校里一片生机勃勃。
3. 音节词。                                               
zhā zhēn        zhé zhǐ        zhuǎ zi        zhuō zi        chǐ zi        chā tú        shā fā
ní shā        shā zi        shuā zi        shé        shuō huà        shī zi        shū jià

9

4. 字母手指操。
zh        ch        sh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声母 zh、ch、sh、r 和整体认读音节 zhi、chi、 shi、ri,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准备: 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        认读平舌音 z、c、s,复习顺口溜。
小熊写字 z z z,刺猬带刺 c c c,蚕儿吐丝 s s s。
2.        认读整体认读音节 zi、ci、si 及其四声。
二、教学声母 zh、ch、sh、r
1.        引导学生看情境图,说一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学        生回答后,借助“蜘蛛、织毛衣、织网”“吃果子”“狮
子”“日出、值日”等词语的读音,相机引出声母“zh、ch、 sh、r”。
2. 学生相互交流读音,老师帮助正音后指出:zh、ch、 sh、r 是翘舌音。
教师讲解发音方法:发音时舌头都要翘起来,但是翘舌不 要过于往后,声母要读得轻短些。教师示范后,学生练读声母

r
从平舌音的复 习入手, 过渡到翘 舌音的学习, 有助 于帮助学生更好地 掌握新知。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7

第二单元        93

zh、ch、sh、r。
3.        自编顺口溜,记忆字母的音:织毛衣 zh zh zh,吃果子 ch ch ch,小狮子 sh sh sh,做值日 r r r……
4.        联系图画,进一步记忆字母的形。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发现 zh、ch、sh、r 的形体特点:凳
子和椅子的组合像 zh,刺猬和椅子的组合像 ch,狮子和椅子 的组合像 sh,小树苗像 r。
5. 对比练读,辨清平舌音和翘舌音。
出示:zzh、cch、ssh、rri, 请学生练读区别比较, 掌握发音要领,记住带有“h”的声母要翘舌。
三、教学整体认读音节 zhi、chi、shi、ri

平、 翘 舌 音 对 比练读, 可以帮助 学生更好地分辨两 者的发音, 掌握发

1.        师生谈话:声母 z、c、s 有自己的双胞胎姐姐,分别是 音要领。 zi、ci、si。 zh、ch、sh、r 也有自己的双胞胎姐姐,你们看! 出示:zhi、chi、shi、ri。
2.        告诉学生:这里的 i 不能读成“衣”,不和声母相拼,

它和 zh、ch、sh、r 站在一起,构成整体认读音节,发音时比 声母稍响一些、长一些。
3. 学生练读整体认读音节。
四、书写指导,巩固练习
1.        请学生观察声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指名学生说笔顺, 教师示范书写,其他学生跟着书空。
2.        学生练写声母 zh、ch、sh、r 各两行。
3.        听发音拿卡片:zh、z、ch、c、sh、s、r。
4.        利用橡皮泥,制作新学的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边做、 边读、边记。

通 过 听 音、 动 手制作等多种活动 形式, 帮助学生更 好地识记、辨析字 母的形。

94       

语文园地二
  教材解析
语文园地二安排了 4 个板块的内容。 第一板块“识字加油站”:
呈现的是小学一年级课程表,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安排了 4 到 6 节课,让学生了解课 程表中“语文、数学、音乐、道德与法治、体育、美术、阅读、写字、综合实践”等课程 名称,学习“文、数、学、音、乐”5 个生字。
第二板块“用拼音”安排了 5 项内容: “按照声母顺序连一连,看看这是什么。”此题的图中有许多点,每个点的旁边是声
母,学生按照声母的顺序连线,便能呈现出海豚的图案。这种编排,既复习了 23 个声母 的认读与排序,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还能摆什么?快来试试看。”本题让学生用手势、绳子、小棍等多种方法摆字母,帮 助记忆字母形体。
“比一比,读一读。”对形近声母“bd”“pq”“ft”进行辨析,借助图片拼读 6 个 音节词。
“读一读,做动作。”本题要求学生拼读 6 个音节词,并根据拼读出的词语做动作,让 学生体会拼读音节的乐趣。
“把同类的事物涂上相同的颜色。”本题要求学生拼读 8 个音节词,根据拼读结果找出 同类事物,给同类事物涂上相同的颜色。
第三板块“字词句运用”安排了 2 项内容: “读一读,连一连。”本题旨在复习学过的 12 个生字,让学生熟练地读出生字,将生
字读音与相应的单韵母 u、ɑ、i 相连,进一步巩固汉语拼音。 “读一读,在图里找一找。”本题旨在借助图画认读动物名称和数量短语,初步学习量
词的使用。 第四板块“和大人一起读”:
编排了一首儿歌《剪窗花》,让学生在大人的帮助下,能正确朗读《剪窗花》,感受 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声母表的读记;形近声母的辨析与音节词的拼读;已学生字的认读巩固。 【教学难点】 音节词的拼读。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7

第二单元        95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识        字        加        油        站
学生每天都要与课程表见面,利用课程表,既能帮助学生 认识各课程的名称,又能识记生字,体现了识字的趣味性和实 用性,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认一认课程表中的课程名称。为帮助学生较快认识各 了解课程表及课程 课程名称,还可以用颜色或图形区分不同的课程。
名称,认识“文、数、 2. 重点认识“语文、数学、音乐”3 门课程,学会“文、 学、音、乐”5 个生字。 数、学、音、乐”5 个生字,说说自己还在哪儿看到过这几个
生字。
3. 结合本班级的课程表,请学生找出星期三的课程安排, 并按课程表上的顺序将课本一一拿出,说说星期三上哪些课, 在引导学生认识课程表的同时进行识字与说话的练习,使学生 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用        拼        音
拼音的复习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在玩玩做做中巩固拼 音。尤其是第三、第四、第五题的拼读要紧密结合学生熟悉的 活动、事物、现象进行练习,帮助学生辨识易混淆的字母和音 节,体现拼音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

第一题
能按声母顺序读记 23 个声母,完成趣味 连线。

1. 这是汉语拼音部分的第 一个复习,教师要作具体指导, 让学生先弄清题目的意思和要 求,再进行练习。可以用卡片 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 23 个声 母,对形近、音近的字母要采 用对比读的形式,加强区分与 记忆。引导学生发现声母表的 排列顺序和前面学习声母的顺

声 母 顺 序 是 在 《汉语拼音方案》中规 定的, 而 zh ch sh 是
由 z c s 加 h 组 成 的, 学习声母时,将 z c s 编排在前,有利于学 生由易到难地掌握声 母的音和形。

96       

序有所不同:声母表将z、c、s 编排在zh、ch、sh、r 之后,把 y和w放在最后。
2. 请同桌合作或自找小伙伴认读图案上的每个声母,然 后按声母表的顺序连一连,看看连成了什么图案,增强学习 的趣味性,达到复习声母的目的。
请学生读读课本上摆出的字母,再小组或同桌合作,用手 第二题           势或自己带来的材料摆一摆,看看还能摆出什么字母,然后全 能通过多种方式摆  班交流。如,绳子可摆成 n、w、r、c,小棍可摆成 z、l,手 字母,记忆字母形体。  势可摆成 ɑ、o、e、u、b、d、k……还可以结合前面所教的手
指操让学生边做边复习字母。
        1. 声母教学中,学生对形状相近的 bd、pq、ft 3 组声
        母很容易混淆,除了复习声母儿歌进行巩固外,还可以用字母
第三题        手指操、橡皮泥摆放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清字形,在玩
1. 通过比较,区分3 组        玩做做中区别形近字母。
形近字母。        2.  教学音节词时,可以让学生看图片,说说图上画了什
2.        能紧密联系图片与 么,再拼读 6 个音节词。拼读时要提醒学生看清声母,带调拼 生活实际,区分易 读。可以同桌互读或指名读,进一步分辨读音。由于形近声母
混淆的音节词。        很容易弄混,需要反复对比练读。
3. 对于音节词,教师除了帮助学生辨清声母读准拼音以 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 zi 要整体识记,不能拼读。
                1.  本题没有了图片的帮助,需要学生独立完成整个音节
                词的拼读,教师在放手让学生尝试自己拼读的基础上,还可以
        第四题        采用同桌互帮互读、开火车拼读等形式,提高独立拼读能力。
1.        能正确拼读6 个音        特别要注意 chī xī ɡuā、cā zhuō zi 这两个音节词拼读相对较
        节词。        难,可以请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带读。
2.        能根据拼读结果做        2.  在熟练拼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一边拼读一边做动
        做动作。        作,体会拼读的乐趣。还可以同桌之间做“你读我做”的游
                戏:一人先依次拼读音节,另一人做动作,然后互换;接着,
                一人乱序拼读音节,另一人做动作,然后互换。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7


第二单元        97

                1.  拼读音节词时,可以采用自由拼读、四人小组轮读、
                同桌互读等形式。同时,提醒学生读好三拼音节和轻声音节,
        第五题        如 bō luó、luò tuo、jú zi,老师要注重示范轻声的读法,学生
1.        能正确拼读8 个音        模仿。
        节词。        2.  在熟练拼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给音节词分分类。
2.        能将事物进行简        学生很容易发现,è yú、luò tuo、lǘ、wū yā、mǎ yǐ 都是动
        单的分类。        物,bō luó、yā lí、jú zi 都是水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给动
                物类的和水果类的事物各涂一种颜色。
                3.  对于程度较好的班级,还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说说
                自己知道的其他动物与水果,帮助学生学习简单的事物分类
                方法。
字        词        句        运        用
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读 12 个已学过的字。教师先示范朗读, 再让学生自行朗读汉字并感受:第一行字的读音中都有韵母 ɑ,
第一题        第二行字的读音中都有韵母 i,第三行字的读音中都有韵母 u。
1.        能认读12 个字。2. 让学生将汉字与相应的单韵母 u、ɑ、i 相连,连线后再
2.        能判断生字读音中  次朗读,感受其中的韵母。
的韵母,并与相应3.  让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其他汉字, 说说读音中带
的韵母相连。 单韵母 u、ɑ、i 的字。如,“ 土、数 ”“ 下、花、八、爸、 妈”“鸡”。
4. 课外识字量大的学生,也可以说说在课本之外认识的 读音中带单韵母 u、ɑ、i 的字。
1.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画中有哪些景物。学生回 第二题 答后,相机出示“小鱼、小鸡、虫子、山、云、花、鸟”等带
1.        能正确认读动物名  拼音的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
字和数量短语。2.  教师先让学生读一读已经学过的数字“一、四、七、
2.        初步学习量词的使用。  九”,再提问:“数一数,图画中有多少山?多少云?多少
花?多少鸟?”引导学生数了之后,再用课本中的 4 个数量短 语回答:“一座山、四朵云、七朵花、九只鸟。”
3.        还可以让学生用简单的数量短语说说教室里、家里

98       

等场所中的事物,如“一张床、三把椅子、六支笔”,初步学 习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量词。
和        大        人        一        起        读
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二次“和大人一起读”。起步阶段的
“和大人一起读”,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还比较弱,需要大人
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一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也需要在和孩子共读
的过程中,进行有意识的渗透和培养。
在大人的帮助下,        这个阶段的孩子,学了一部分拼音,可以尝试让孩子先拼
能正确朗读《剪窗        一拼,再读一读。不能拼读的字,大人再教一教。也可以采用
花》,感受传统文化的        大人带读的方式,帮助他们读通、读顺这首儿歌。为了激发孩
魅力。        子的兴趣,读完后,大人可以适当讲讲关于窗花的传统文化,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剪剪窗花。
  教学资源
游戏:《快乐大转盘》。 制作方法:先剪一张长方形的纸板,在上面并列挖出两个窗口。在纸板的反面钉两个
圆形的纸板,分别写上声母和已经学过的单韵母。还可以在韵母的窗口上方再挖一个小窗 口,在纸板的反面再钉上一个小转盘,写上四声。练习拼读时,可以转动两个纸盘,声、 韵、调随机组合。可以是教师转动纸盘学生拼读,也可以是小伙伴之间边玩边读。
  教学设计举例
“用拼音”第一题教学片段
教学目标:
1.        能按声母顺序辨析认读 23 个声母。
2.        通过趣味连线,复习巩固声母。 教学准备: 字母卡片、字母表挂图 。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7

第二单元        99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生谈话:我们已经跟声母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 成为了好朋友,今天 23 个成员都到我们班来做客了,看!它 们来了。
二、复习声母,读记声母表
1.        大屏幕出示打乱顺序的声母:小朋友快数数,客人们 都到齐了吗?自己认读。
2.        指名认读声母卡片,说说顺口溜,复习声母。
3.        给声母排队:这样站队太乱了,我们给它们排排队。
教        师把声母分成了七组,b、p、m、f ;d、t、n、l ;ɡ、k、 h ;j、q、x ;zh、ch、sh、r ;z、c、s ;y、w。
4.        学习声母表:这回再看看,队伍整齐多了,这就是声
母表。你发现了什么?
5.        提醒学生注意:z、c、s 排在 zh、ch、sh、r 之后,y 和 w 在队伍最后。以后我们就按这样的顺序给声母排队,一定要 记住它们的位置。
6.        学生按顺序读记 23 个声母。指名读声母表,同桌互
相读。
7.        编编顺口溜,帮助记记声母表。
三、连连字母,猜猜它是谁
1.        创设情境,出示动物园: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为了 奖励大家,老师决定带你们去动物园玩一玩。
2.        出示连线图:是谁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啊?只要你能按 声母的顺序连一连,就能猜出它是谁了。
3.        学生动手连线,老师巡视检查。
4.        学生相互交流,一只活泼可爱的海豚出现在孩子们
面前。
5.        指导学生试着按顺序背诵声母表。

从“ 给 声 母 排 队 ” 的游戏中, 让 学生自主发现声母 表的编排顺序。
学 生 在“ 连 连 字 母, 猜 猜 图 案 ” 的游戏中, 不仅掌 握了声母表, 而且 在活动中学会了合 作学习、交流体验。

100

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第二个拼音单元,共安排了 5 课拼音和 1 个语文园地,学习内容包括 9 个复 韵母、9 个鼻韵母和 6 个整体认读音节,还穿插安排了儿歌、词语以及认读字。
教材继续借助情境图学习复韵母。这些情境图大多以相应的事物提示复韵母的读 音。有的复韵母没有对应的常用字,图画无法直接提示这些复韵母的读音,在这种情况 下,图画呈现的是包含相关复韵母的音节,如,借助“杯 bēi”学习复韵母 ei,借助“床 chuánɡ”学习复韵母 ɑnɡ。这些情境图充分利用学生的口语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发展学生 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水到渠成地学习相关韵母。每课都安排了常用音节、音 节词和儿歌,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的韵母,在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准确拼读音节。 本单元一共要求认读 16 个生字,将识字与拼音的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拼音帮助认识生 字,汉字帮助读准拼音,学生学以致用,从中体会拼音学习的价值。
本单元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声母和单韵母知识,利用学生已经认识的 汉字,帮助学生认读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复韵母的发音是本单元的 学习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当地方言中没有或很少使用的韵母,教学时要重点练习。教学 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容易混淆的韵母和音节,如形近复韵母 ie 和 ei、iu 和 ui、un 和 ün,读音相近的韵母和音节:前后鼻音、带不同介母的音近音节。本单元的整体认读音节 较多,yuɑn、yun 等整体认读音节不容易掌握,需要精心设计活动,通过在不同的语境中 多次复现来巩固。此外,也要关注单元之间的联系,结合恰当时机复习上一单元的学习难 点,如平翘舌音,形近声母的区分,j、q、x 和 ü 相拼 ü 上两点要省略的规则。
本单元开始要求书写音节词,在书写的同时体会拼音标调的规则。书写教学的重点是 让学生达到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音节的要求,难点是音节中字母之间和音节之间距离的控 制。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的范例以及教师的范写,然后进行实践尝试。在这一过程 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 习惯。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7


第三单元  101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ɑi        ei ui        3        1.        正确认读ɑi、ei 等9 个复韵母,ɑn、en 等5 个
                                        前鼻韵母,ɑnɡ、enɡ 等4 个后鼻韵母,ye、
                                       
        ɑo        ou iu        2                yue 等6 个整体认读音节;掌握两拼音节和三
                                        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正确拼读声母和复韵母组
                                       
复韵母        ie        üe er        3                成的音节。
                                2.        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5 个音节词。
                                       
                                3. 认识“ 妹、奶 ” 等 16 个生字。会拼读
        ɑn en in un ün        3       
                        “mèi mei、nǎi nɑi”等15 个音节词。
                               
                                4.        借助拼音和教师的示范,朗读《小白兔》等5
        ɑnɡ enɡ inɡ onɡ        2               
                                首儿歌。
                                       
                                       
                                1.        通过比较,读准音近的音节。
        用拼音                2.        能区分形近复韵母,读准音节词。
                                       
                                3.        能用拼读的方法读准有关物品的音节词。
语文                                4.        读记字母表,能区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
        字词句运用        3                音节。
园地三                               
                                5.        会读由“车”组成的7 个词语, 并能选择其中
                                       
                                        一两个词语说话。
                                       
        和大人一起读                6.        借助拼音,和大人一起阅读《小鸟念书》,感
                               
                                        受和大人一起阅读的乐趣。
                                       
        合  计                16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7
ɑi ei ui
  教材解析
本课有 6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 3 个复韵母,配有一幅孩子们听奶奶讲故事的情境图。放学了,孩子们一 个挨着一个,围坐在一位白头发、戴眼镜的老奶奶身边,听奶奶讲故事。小圆桌上放着一 杯水。其中“挨、奶、白、戴”提示 ɑi 的音,“杯、围”提示 ei 的音,“水”提示 ui 的音。
第二部分是复韵母 ɑi、ei、ui 的四声。
第三部分是声母与 ɑi、ei、ui 的拼读,包括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 第四部分是词语,配有一幅情境图。奶奶带着小孙女愉快地玩耍,小女孩正快步奔向
奶奶。图的右边是两个带拼音的词语“妹妹、奶奶”,提示了图中的人物关系,其中“妹、 奶”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五部分是儿歌《小白兔》。其中 bái、wěi、zuǐ、zài 是本课新学的音节,“白、皮” 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六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妹、奶、白、皮”以及要求书写的音节词“pái duì”。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复韵母 ɑi、ei、ui 和它们的四声,读准音,认清形。
2.        正确拼读声母和 ɑi、ei、ui 组成的音节。了解复韵母的标调规则。能在四线格中正 确书写音节词“pái duì”。
3.        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妹妹、奶奶”2 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小白兔》。
4.        认识“妹、奶、白、皮”4 个生字。
【教学重点】 复韵母 ɑi、ei、ui 的正确认读;声母和 ɑi、ei、ui 组成音节的正确拼读。 【教学难点】 了解复韵母的标调规则。

第三单元  103

  教学建议
一、复韵母教学
1. 读准音。 情境图中隐含着复韵母的读音,复韵母读音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情境图。要引导学生仔
细观察情境图,让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说说图中有什么。在学生说到“挨、奶、白、戴、杯、 水、围”等读音的时候,相机出示 ɑi、ei、ui。图中还有很多细节可以提示本课复韵母的读 音,如,图中有 3 个女“孩”、3 个男“孩”,他们都是“黑”色的头发,有的“背”着书 包,有的穿着“灰”色的衣服,图中小男孩的“腿”伸得直直的。在教学的时候,也可以 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更细致地观察画面,说出更多与本课复韵母相关的音节。
复韵母的发音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除了利用情境图学习发音,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 活发好这些音。如,借助语气词“唉”发 ɑi 的音,模仿和别人打招呼发出的“欸”音练习 ei 的发音,借助“挥手”的“挥”的发音练习“ui”的音。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情境,在 不同的情境中示范发音,让学生模仿跟读、反复练习,直至能读准这几个复韵母。
巩固练习时,教师可以出示 ɑɑi、eei、uui 3 组字母,让学生对比着读,在比较中 读准韵母,体会复韵母和单韵母发音方法的不同:复韵母的发音是从前一个字母快速地滑 向后一个字母,口形是变化的,而单韵母在发音时口形保持不变。
2. 识记形。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复韵母。教学前可以先复习 6 个打乱顺序的单韵母,提示学生 有的单韵母在一起做朋友,形成了复韵母。
可以通过比较 ɑɑi、eei、uui 这 3 组韵母来进行复韵母的字形教学,帮助学生记住 复韵母。
3. 四声练习。
ɑi、ei、ui 四声的教学要尽可能联系学生平时熟悉的事物,编一些儿歌或朗朗上口的 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韵母的发音。
教学时可以出示带调的复韵母卡片,同时辅助一些表示“唉、挨、矮、爱”等意思的 情境图,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复韵母的四声,然后采用开小火车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 赛读等多种形式来巩固带调复韵母的读音。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鼓励学生自编顺口溜 反复练习。
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复韵母的调号位置,了解标调规则。可以出示带有声调的复 韵母卡片,让学生自己发现标调的规律,然后利用故事引出标调规则:ɑi 的声调标在 ɑ 上, ei 的声调标在 e 上,ui 的声调标在 i 上,i 上的点去掉。为了便于学生记住规则,通过朗读 复韵母标调儿歌进行巩固。需要注意的是,标调方法不要求学生掌握,只需要了解,以帮 助正确抄写音节。
104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7

二、拼读教学
拼读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音节,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声母与单韵母的拼读方 法大胆尝试。为了避免拼读不到位,可以让学生圈出带调的复韵母,先把复韵母读准,然 后再把声母和复韵母放在一起拼读。提醒学生不能把复韵母拆开拼读。
在拼读音节时,要联系学生的口语经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把音节和学生熟悉的 事物对应起来。如,拼读 tái、kāi、péi、fēi、gěi、wéi、chuī 等音节,可以结合相应的动 作展开教学,拼读 lèi、hēi、tuǐ、duī、zuǐ 等音节,可以借助实物或图片展开教学。有的 音节可以直接在上面的情境图中找到相应的事物,如 bēi、shuǐ,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 些已有的资源。此外,学生每拼出一个音节,都可以让他们说一说、用一用,如,学生拼 出 gāi  gāi,教师可以追问:这是什么 gāi ?学生回答:“该睡觉”的“gāi”,“不应该 打人”的“gāi”。
三、词语和儿歌教学
1. 词语。 “妹妹、奶奶”两个词语中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拼读,
可以先看图再借助拼音读词语,也可以先拼读音节再看图印证,借助图了解人物关系。引 导学生借助学过的“爸爸、妈妈”等词语,读好“妹妹、奶奶”两个词语中的轻声。
2. 儿歌。 儿歌描摹了一只外形可爱的小白兔。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除了拼读标红
的、本课新学的音节,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圈画,发现隐藏在儿歌中的已经学过的音节。引 导学生自圈自读、比赛读、表演读,巩固拼读音节的方法。
这首儿歌的节奏感很强,前三行都是三字一停顿,最后一行“一动一动总在笑”则是 前四后三的节奏,朗读指导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
四、识字教学 妹 教学时除了利用课文插图,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家庭生活练习说话,如“我的妹
妹”“邻居家的小妹妹”“姨妈家的小表妹”。
奶 结合家庭生活,引导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奶奶是谁。还可以在不同的词语中体会 “奶”的用法,如“牛奶、酸奶、喝奶、奶油”。
白 教学时除了利用课文插图中的小白兔,还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生 活中有哪些白色的事物。
皮 可以让学生摸摸自己身上的皮肤,并引导学生拓展和“皮”有关的词语,如“皮 衣、皮鞋、皮带、皮球、树皮”。

第三单元  105

五、书写指导
本课是初次要求学生在四线格中写音节词,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示范,提醒学生: 这些复韵母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两个字母在书写的时候要靠近一些,写得尽量紧凑、 匀称,形成一个整体。还要提醒学生:书写的时候,要按顺序在四线格中写完所有的字 母后再标声调;不要看一个字母写一个字母,而是看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要养成书写 的好习惯。
                                        实践活动       
1.        拼一拼,读一读。                               
         chái        dài        chuí        bèi        féi        gài        guì
         kuī        nèi        pāi        pèi        sāi        shài        shéi
         shuì        suì        tài        wāi        wěi        zéi        zhuī
2.        读一读,比一比。               
         bǎi-běi        lái-léi        mǎi-měi        wài-wèi
         huī-hēi        zàizuì        guài-kuài        guāi-shuāi
3. 把音节和图连起来。
bái cài         cǎi qí         dài shǔ         pí dài         wū ɡuī
  教学资源
1. ɑi、ei、ui 的发音方法。
ɑi  从前元音 ɑ 开始,舌尖可抵下齿背,ɑ 清晰响亮,然后舌面向 i 的方向滑动升高, 大体停在接近于 i,但舌位要略低的位置。口形由开到微合。
ei 先发舌位比 e 靠前一些的音[@],声音清晰响亮,然后舌面向 i 的方向滑动。大 体停在接近于 i,但舌位要略低的位置。口形由半开变闭合。
ui 在《汉语拼音方案》中是 uei 的省写式,由 u 和 ei 结合而成。在发音时,先发元 音 u,然后舌位滑向 ei。ui 不能自成音节,必须和声母相拼才能成为音节。ɑi 和 ei 可以自 成音节,直接给汉字注音。
106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7

2. 标调的故事。
单韵母家族有一顶会变声调的帽子,但 6 个单韵母兄弟 ɑ、o、e、i、u、ü 从来不会 因为只有一顶帽子而吵架,因为他们有这么一个规定:有 ɑ 在,给老大 ɑ 戴,老大 ɑ 不在, 给老二 o 戴,老二不在给老三 e 戴;要是 i、u 一起来,谁在后面就谁戴。
3. 四声调顺口溜举例。

      ɑi 的四声调 āi、āi、āi 挨得近, ái、ái、ái 挨饿了, ǎi、ǎi、ǎi 矮个子, ài、ài、ài 爱学习。
4.        复韵母的标调规则儿歌。
ɑ o e,i u ü,声调按序标。 小 i 有礼貌,标调就摘帽。
i、u 在一起,声调往后标。

ui 的四声调 uī、uī、uī 危险啊, uí、uí、uí 违规啦, uǐ、uǐ、uǐ 小尾巴, uì、uì、uì 喂饱了。

5.        拼音节,读词语。                                       
        ɡuì huā        huí  jiā        wěi  bɑ        huǒ  tuǐ        nǎi  zuǐ       
        桂 花        回 家        尾 巴        火 腿        奶 嘴       
        hài  pà        bǐ  sài        cāi  mí  yǔ                chuī  lǎ  bɑ       
        害 怕        比 赛        猜 谜 语                吹 喇 叭       
6.        儿歌。                                               
                        xiǎo ɡuāi ɡuāi        zì   jǐ  shuì       
                        小  乖 乖,自 己 睡,       
                        tuō diào  yī        fu  ɡài hǎo bèi       
                        脱 掉 衣 服 盖 好 被,
                        xié        zi        chuánɡ qián bǎi zhěnɡ        qí
                        鞋 子        床        前 摆  整        齐,
shuì jiào  bú  yònɡ mā mɑ péi
睡 觉 不 用 妈 妈 陪。

第三单元  107

10 ɑo ou iu
  教材解析
本课有 6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 3 个复韵母,配有一幅大海的情境图。大海上空,海鸥自由自在地飞翔 着;海面上,一头小象正驾驶着一艘印有奥运五环标志的帆船在航行;大海里,海豹正畅 游着。其中,“奥、豹”提示 ɑo 的音,“鸥”提示 ou 的音,“游”提示 iu 的音。
第二部分是复韵母 ɑo、ou、iu 的四声。
第三部分是声母与 ɑo、ou、iu 的拼读,包括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 第四部分是词语,配有一幅小桥流水、桃红柳绿的情境图。4 个词语“小桥、流水、
垂柳、桃花”中,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其中“小、桥”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五部分是儿歌《欢迎台湾小朋友》,其中 xiǎo、you、piāo、dào、xiào、shǒu 是本
课新学的音节,“台”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六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小、桥、台”以及要求书写的音节词“xiǎo niú”。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复韵母 ɑo、ou、iu 和它们的四声,读准音,认清形。
2.        正确拼读声母和 ɑo、ou、iu 组成的音节。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xiǎo
niú”。
3.        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小桥、流水、垂柳、桃花”4 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欢迎 台湾小朋友》。
4.        认识“小、桥、台”3 个生字。
【教学重点】 复韵母 ɑo、ou、iu 的正确认读;声母和 ɑo、ou、iu 组成音节的正确 拼读。
【教学难点】 复韵母“ɑo—ou”和“iu—ui”的发音辨析。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7

108

  教学建议
一、复韵母教学
1. 读准音。 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情境图,让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说说天空中、海
面上、海里有什么,它们在做什么。结合学生说出的“奥、鸥、游、豹”等读音,相机呈 现 ɑo、ou、iu。
除了借助情境图引出 ɑo、ou、iu 的读音,还可以联系学生平时熟悉的事物,帮助学 生掌握复韵母的发音,如“棉袄、藕、汽油”。
教学 ɑo,教师可示范读音,让学生观察教师口形,从而发现:口形由半开变合,嘴 唇逐渐拢圆。口形 iu 的教学要注意与 ui 进行比较,提醒学生读之前先观察前边的字母,iu 的发音从 i 开始,最后撮起嘴;ui 的发音从 u 开始,最后嘴变扁。教师可以借助手势来示意 口形,帮助学生掌握要领。
2. 识记形。
可以通过 ɑ、o、i、u 的组合游戏展开教学,指导学生借助复韵母的读音来记忆复韵母 的字母组成 , 特别要注意利用每个复韵母开头字母的不同读音,用以区分形近的复韵母 ɑo
和        ou、iu 和 ui。
3.        四声练习。
教学时要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编一些儿歌或者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韵 母的四声。提醒学生注意标调方法,强调 i、u 并列标在后的标调规则。
教学时要注意巩固,可以让学生打乱次序认读带调的 ɑo、ou、iu,采用“比耳朵”游 戏练习四声。
二、拼读教学
教学声母与带调的 ɑo、ou、iu 拼读,要充分利用识字单元中学会的“口、手、鸟、
六、九”等熟字帮助学生练习拼读。可以通过“出示生字—注上拼音—尝试拼读”这几
jiǔ
个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体会音节拼读的过程。例如,九—九—jiǔ  jiǔ。教材里的其他音 节,也可以让学生先圈画复韵母,然后再把声母和复韵母放在一起拼读。tiào 和 niǎo 等三 拼音节的拼读,可以借助动作或图片降低拼读难度,在复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之后,请 学生示范拼读,其他学生跟读、自读,直至掌握。学生拼读音节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及时 发现问题,及时巩固旧知,如,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声母,读准平翘舌音。学生每拼出一个 音节,都可以让学生接着说一说、用一用,如:lóu  lóu,高楼的楼;diū  diū,丢手 绢的丢。

第三单元  109

三、词语和儿歌教学
1. 词语。 教学时可以伴随着柔美的音乐,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美景图,将感受到的春天的美丽
表达出来。结合学生说话的内容,相机呈现相应的词语,让学生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词语。 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词语,然后在情境图中找出相应的事物,再 用自己的话描绘春天的美景。还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用这几个词语描述自己的生活 环境,或曾经游览过的地方。
2. 儿歌。 儿歌的教学,以准确拼读音节、正确朗读儿歌为主要任务。可以先问问学生知不知
道台湾,对台湾有什么了解,然后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教学时 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用自圈自读、小老师带读、齐读等方式复习之前学过的音节和本 课新学的音节。儿歌中“漂啊漂啊”中的“啊”音变为“哇”的音,要通过范读引导学 生读正确。
在学生自行认读学过的音节之后,教师应多次示范领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 儿歌。在朗读指导时,提示学生词语要连读,读句子做到不拖音。熟读儿歌后,可以让学 生加上动作,边演边读。
四、识字教学 小 鼓励学生自由说一说生活中“小”的事物,如“小孩、小树、小路、小书包、幼
儿园小班”。还可以将学过的字组成词语让学生认读,如“小鸟、小虫、小马、小鸡、小 山、小雨、小手、小妹妹”,通过在不同词语中复现,巩固记忆字形。
桥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桥,并在图片下方配上相应的名字,引导学生借助拼音 认读,如“天桥、木桥、石桥、吊桥、立交桥、高架桥”。学生在了解各种各样“桥”的 同时实现对生字字形的识记。
台 在朗读儿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台”,如“讲台、 窗台”,还可以出示“舞台、平台、阳台、写字台、台风”等图片和词语,让学生在不同 的词语中体会用法,巩固生字。
五、书写教学
这是第二次书写带有复韵母的音节,教师仍然要做好示范。可以展示评价第一次书写 音节时写得好的作业,在评价中提醒学生音节中的几个字母要靠近,大小要均匀。教师要 进行板书示范,让学生观察范写,体会到认真书写是一个好习惯。学生在动笔抄写音节之 前,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字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以及调号的位置。提醒学生,写完音节 再标调号;不要看一个字母写一个字母,要看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7

110

六、问题提示
★ 为什么“话儿”中的“儿”单独注音,不读儿化音呢?
答:《欢迎台湾小朋友》是一首儿歌,除了有韵脚“ɑn”,还有朗读的节奏。如果读 成儿化音,就丧失了儿歌的韵律和美感。
                                实践活动       
1.        比一比,读一读。                       
                                o      ɑo      ou       
                bō  cài        wò shǒuxiǎo dāo        máo  pí        yóu càitóu  fɑ
                菠 菜  握 手  小 刀  毛 皮  油 菜  头 发
                                iu      ui       
                        dǎ  qiú        lǎo  niú        zuǐ  bɑ        tuī  chē
                        打 球  老 牛  嘴 巴  推 车
2.        读一读,说一说。                       
         táo huā        lí  huā        hé  huā        jú  huā        méi huā       
        桃 花        梨 花        荷 花        菊 花   梅 花       
         méi gui huā        lǎ        bɑ  huā        shí  liu  huā        guì huā       
        玫 瑰 花        喇 叭 花        石 榴 花        桂 花       
(1)拼一拼,读一读这些花的名称。 (2)说一说,你喜欢什么花?
  教学资源
1. ɑo、ou、iu 的发音方法。
ɑo  从元音 ɑ 开始,舌尖远离下齿,ɑ 清晰响亮,然后舌头往后缩,舌面向 u 的方向 滑动,大体停在接近元音 u,但舌位要略低的位置,同时嘴唇缩圆。
ou  发元音 o,然后舌面向 u 方向滑动升高,大体停在接近元音 u,但舌位要略低的 位置,同时嘴唇逐渐缩圆。
iu 在《汉语拼音方案》中是 iou 的省写式,由 i 和 ou 结合而成。在发音时,先发元 音 i,然后舌位滑向 ou。

第三单元  111

2. 四声调顺口溜举例。
                ɑo 的四声调
         āo、āo,凹凸的 āo,
         áo、áo,嗷嗷叫的 áo,
         ǎo、ǎo,穿棉袄的 ǎo,
         ào、ào,别骄傲的 ào。
3.“比耳朵”游戏。

ou 的四声调
学习要得优(ōu), 水里要会游(óu), 学校有好友(ǒu), 尊老又爱幼(òu)。

教师或学生读带调韵母,指一学生上台指出韵母。指对了,其余学生拍三下手,齐读 三遍这个韵母;指错了,就举手帮助台上的学生。
4. 音节词。
bǎo bèi        yào shi        zǎo cāo        shǒu tào
宝 贝        钥 匙        早 操        手 套
qiū yóu        niǔ kòu        tiào wǔ        yōu xiù
秋 游        纽 扣        跳 舞        优 秀
zhòu méi tóu        liú        xià        lái        zǒu mù qiáo
皱 眉 头        留 下 来        走 木 桥
5.《笑》。
xiào

陈伯吹
hái        zi        men  de  xiào        xiàng        yì        duǒ duǒ huā
孩 子 们 的 笑, 像 一 朵 朵 花:
hā        hā        hā        hā
哈! 哈! 哈 ! 哈!
tā        men xiào hóng        le        liǎn kǒng  xiàng        yì        duǒ duǒ        fú  róng
他 们 笑        红 了 脸 孔, 像 一 朵 朵 芙 蓉。
hái        zi        men  de  xiào        xiàng        yí        gè        gè  guǒ
孩 子 们 的 笑, 像 一 个 个 果:
hē        hē        hē        hē
呵! 呵! 呵! 呵!
tā        men xiào kāi        le        kǒu        xiàng        yí        gè        gè        shí        liu
他 们 笑 开 了 口, 像 一 个 个 石 榴。
  教学设计举例
声母与复韵母 ɑo、ou、iu 拼成的音节教学片段 教学目标:正确拼读声母与 ɑo、ou、iu 组成的音节。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8
教学过程:        声母与韵母 ɑo、
1. 过渡:同学们 ɑo、ou、iu 的四声学得真不错,这些带        ou、iu 相 拼 这 个 教
四声的韵母宝宝,他们最喜欢和声母宝宝交朋友,他们拉起手        学片段, 用拟人化
来站在一起成为一个音节,我们该怎么读他们呢?        的语言引导孩子学
2. 课件出示熟字“口、手、鸟、六、九”。        习拼读, 充分利用
(1)点击“口”字,提问:还记得这个字怎么读吗?屏幕        在识字单元中认识
出示:口 kǒu kǒu        的汉字帮助学生准
(2)教师示范拼读,生跟着拼读。        确地拼读音节, 降
总结:kǒu 是声母 k 和三声的复韵母 ou 一起拼出来的。点        低了拼读的难度。
击屏幕,相继出现:       
手  shǒu shǒu       
九  jiǔ jiǔ       
六  liù liù       
(3)学生自己拼读,再齐读。       
(4)刚才这些字我们都认识,拼起来自然很容易,现在我       
们加大难度,让声母宝宝和带调的 ɑo、ou、iu 肩并肩站在一       
起,组成了更多的新音节,他们就在我们的书上。让我们赶快       
来拼一拼吧。               
(5)教师提醒:可以先把带调的复韵母宝宝圈起来,再把       
声母宝宝和韵母宝宝拼在一起。       
(6)学生自由练习。同桌相互教读,教师巡视。       
提问: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拼读本领?       
(7)指名读,正音,齐读。结合音节练习运用。       
3.  过渡:刚才小朋友能把一个声母宝宝和一个复韵母宝宝       
拼起来了,可现在他们中间又多了一个字母宝宝,怎么拼呀?       
出示        “tiào”,指名拼读,评价,全班同学跟着小老       
师拼读。               
出示“鸟        niǎo”,学生尝试自己拼读。       
教师评价:小朋友真棒,这么快就学会了声母与复韵母 ɑo、ou、iu 组成的音节。

第三单元  113

11 ie üe er
  教材解析
本课有 5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 3 个复韵母和两个整体认读音节,配有一幅海岛月夜的情境图。圆圆的 月儿爬了上来,两位海岛姑娘在椰树下休息,其中坐着的姑娘戴着耳机在听音乐,站着 的姑娘戴着耳环,正在歌唱。图中的“椰”提示 ie 和 ye 的音,“月”提示 üe 和 yue 的音, “耳”提示特殊韵母 er 的音。
第二部分是声母与 ie、üe 的拼读。 第三部分是词语,配有一幅雪夜情境图。两个词语“夜色、雪花”中,都包含着本课
新学的音节,其中“雪”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四部分是儿歌《月儿弯弯》,其中 yuè、ér 是本课新学的音节,“儿”是本课要认的 生字。
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雪、儿”以及要求书写的音节词“xiě zuò yè”。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复韵母 ie、üe、er 和整体认读音节 ye、yue,读准音,认清形。
2.        正确拼读声母和 ie、üe 组成的音节,知道 j、q、x 和 üe 相拼 ü 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 规则。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xiě zuò yè”。
3.        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夜色、雪花”2 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月儿弯弯》。
4.        认识“雪、儿”2 个生字。
【教学重点】 复韵母 ie、üe、er 和整体认读音节 ye、yue 的正确认读;声母和 ie、üe 组成音节的正确拼读。
【教学难点】 er 的正确发音;知道 j、q、x 和 üe 相拼 ü 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9
教学建议
一、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的教学
1. 读准音。
复韵母 ie、üe、er 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要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让学生在观察后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图画中的内容。结合看图说话,让学生发现“椰、 月、耳”的读音,相机出示 ie、üe、er 3 个韵母以及整体认读音节 ye、yue。
复韵母 ie、üe、er 的发音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除了借助情境图学习发音,还可以借助 学生平时熟悉的事物,帮助学生掌握 3 个复韵母的发音,如“爷爷、音乐、儿子”。
ie 和 üe 在发音时,i 和 ü 的音较短,e 响亮而长。教师要反复示范,让学生整体模仿跟 读,反复练习发音。巩固练习时,教师可以借助手势帮助学生掌握要领。

卷舌音 er 的发音,可以借用熟字“耳”引入,借助 “手伸平,四指上翘,表示卷舌”的手势帮助学生正确发 音。在练习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口形发现:要卷 起舌头,两个音一起发出来。还可以借助 er 的有关词语, 如 ér(儿童)、ěr(耳朵)、èr(一二一),来帮助把音发 准。er 是一个特殊韵母,教学可以通过创编童话故事,让 学生明白 er 这个韵母的特殊性。
2. 识记形。

特殊韵母
er 只能单独做音 节, 不能和声母相 拼, 它的用法很特 别, 我们把它叫作
“特殊韵母”。

重点区分 ie 和 ei 的字形,教学时可以借助 i 和 e 两个单韵母的卡片,不断轮换位置让 学生认读,区分两个复韵母的字形。提醒学生注意借助读音分辨字形,只要把复韵母中第 一个字母的音读准,就可以很容易地把这两个形近复韵母区分开来。
3. 整体认读音节 ye 和 yue 的教学。
先对比复习单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iyi、üyu,提示学生 i、ü 不能自成音节,需要 y 来帮忙,然后借助熟字“月、乐”和韵母 ie、üe 引出整体认读音节。
整体认读音节 ye、yue 的教学可以与复韵母 ie、üe 的教学结合进行,区别比较。ie 和 ye 读音相同,ie 是韵母,e 前是小 i,需要与声母相拼才能组成音节;ye 是整体认读音节, e 前是大 y。üe 与 yue 读音相同,üe 是韵母,需要与声母相拼才能组成音节;yue 是整体认 读音节,由 y 和 üe 组成,二者组成音节时,ü 上两点省写。可借助“字形变换歌”引导学 生体会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不同。
二、拼读教学
教学声母和韵母 ie、üe 组成的音节时,可以先复习拼读方法。ie 的拼读比较容易,可 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拼读。j、q、x 和 üe 相拼 ü 上两点省略是难点,学生拼读之前,可以先
第三单元  115

对比出示两组音节,复习 n、l 以及 j、q、x 和 ü 相拼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nüè  nüè jüé  jué
lüè  lüè qüé  qué xüé  xué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j、q、x 和 üe 相拼时,ü 也要去掉两点。可以 采用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反复拼读,也可以安排小组合作,让学生在游戏 中练习拼读,直到学生能熟练拼读为止。拼读的过程是再次复习声母的好时机,特别是形 近声母和音近声母,要指导学生认清、读准。还要引导学生将拼读出来的音节与自己的生 活联系起来,用这些音节说说生活中熟知的事物。
三、词语和儿歌教学
1. 词语。 “夜色、雪花”这两个词语中都包含着本课新学的音节,要引导学生一边拼读,一边
观察图画,借助图画理解词语,运用词语描绘图画。学生读词语的时候,要提醒学生特别 注意整体认读音节 ye 的读法。
2. 儿歌。 儿歌排比式的语句读来朗朗上口,教师可借助简笔画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儿歌描
写的景象,感受儿歌的妙趣。“月、天、小、山、大”等是熟字,可让学生自主圈画进行 复习。yuè ér 是本课新学的音节,在儿歌中不是儿化的读法,而应该是 yuè 和 ér 一字一顿 地分开读。可以采用师生接读、男女接读等形式开展朗读教学。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还可以用“什么弯弯去哪里”“什么弯弯在干什么”等句式说话,鼓励学生创编儿歌。
四、识字教学 雪 除了观察课文插图,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下雪的情景。不易见到
雪的地区可以给学生出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通过读词语加深记忆,在不同的词语中 复现生字,如“下雪、雪花、雪人、雪白”。
儿        结合“儿童、儿子、女儿、儿孙”等词语,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五、书写教学
音节词的书写,仍要提醒学生注意:音节中字母与字母的间隔要紧凑。整体认读音节 yè 中的大 y,要注意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9
实践活动       
1.        拼一拼,读一读。                                       
         biē        dié        jiè        liè        miè        niē               
         qié        tiě        xiě        quèxuē        xuè       
2.        借助拼音读词语。                                       
         má què        xiǎo xué        dà  jiē                               
        麻 雀        小 学        大 街                               
         qié  zi        xiě        zì        nǚ  ér        yuè  lái  yuè hǎo               
        茄 子        写 字        女 儿        越 来 越 好               
3.        比一比,读一读。                                       
                                        ei         和  ie               
                                wèi dào        tiē  huà        bēi        zi        biē  qì
                                味 道  贴 画  杯 子  憋 气
                                        ie        和  üe               
                        xiè        xie        qiē  cài        xué        xí        quē shǎo
                        谢 谢  切 菜   学 习   缺 少
4.        认一认,读一读。                                       
         雪花        白雪        月儿        儿子  鸟儿               
  教学资源
1. er 的发音方法。
发 er 的音时要注意,e 表示舌头的位置,r 表示卷舌的动作。在发出 e 的同时,把舌头 卷起来对着硬腭,就发出了 er 的音。
2. 字形变换歌。
         ie、ie、ie,真调皮,
         非要小 i 换大 y,
         整体认读 ye、ye、ye。
         üe、üe、üe,真害羞,
         非要大 y 走前头,
         擦掉眼泪 yue、yue、yue。

第三单元  117

3. 教学游戏。 游戏一:编儿歌。
目的:帮助学生认记 ie、üe、er 这 3 个韵母的音和形。 准备:初读 3 个韵母。
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的方法自编儿歌。如,“一棵椰树,ie ie ie ;一轮弯月,
üe üe üe ;一只耳朵,er er er。”
游戏二:给音节找家。 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拼读音节的能力。
准备:把相应的图片投影在屏幕上,制作一些音节词的卡片,并用吸铁石固定在黑板 上,卡片包括 yé ye、jiě jie、ěr jī、èr yuè、hú dié、xué xí 等。
方法: (1)请学生自由拼读这些音节词。
(2)老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引导:“小朋友,快快来,快来帮‘他们’找到家!” 点名请学生上台指明音节词和相应的事物,并带领大家拼读。
游戏三:转转盘。
目的:学习 üe 与 j、q、x 相拼时 ü 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准备:用别针和纸板制作一个大转盘。
方法:
(1)围绕 üe,转动 j、q、x、n、l,组成相应音节,请学生反复拼读。 (2)请学生上台试着写出相关音节,引导学生了解 j、q、x 和 üe 相拼时 ü 上的两点也
要省掉的拼写规则。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9
ɑn en in un ün
  教材解析
本课有 5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 5 个前鼻韵母和 3 个整体认读音节,配有一幅家庭生活的情境图。客厅里, 爸爸妈妈坐在一张条纹布的沙发上,沙发前有个茶几,茶几上摆着一些饮料。茶几前面摆 放着电视柜,柜旁躺着一只圆圆的皮球。爸爸正看着电视,电视里播放着天安门的画面, 蓝天白云,非常美丽。妈妈摁着遥控器,想选自己喜欢的节目。图中“天安门”的“安” 提示 ɑn 的音,“摁”提示 en 的音,“饮料”的“饮”提示 in 和 yin 的音,“条纹”的“纹” 提示 un 的音,“云”提示 ün 和 yun 的音,皮球“圆圆的”提示 yuɑn 的音。
第二部分是声母与 5 个前鼻韵母的拼读,包括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
第三部分是词语 , 配有一幅情境图。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下面是大片的草原, 草原的尽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4 个词语“蓝天、白云、草原、森林”中,都包含本课新 学的音节,其中“草”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四部分是儿歌《家》,其中 lán、tiān、yún、lín、men 是本课新学的音节,“家、 是”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草、家、是”以及要求书写的音节词“lún chuán”。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前鼻韵母 ɑn、en、in、un、ün 和整体认读音节 yuɑn、yin、yun,读准 音,认清形。
2.        正确拼读声母和 ɑn、en、in、un、ün 组成的音节。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
“lún chuán”。
3.        借助拼音,正确认读“蓝天、白云、草原、森林”4 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家》。
4.        认识“草、家、是”3 个生字。
【教学重点】 前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yuɑn、yin、yun 的正确认读;声母和前鼻韵 母组成音节的正确拼读。

第三单元  119

【教学难点】 前鼻韵母 un、ün 和整体认读音节 yuan、yun 的正确认读;ɡ、k、h 与介 母 u、前鼻韵母 ɑn 组成的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j、q、x 与介母 ü、前 鼻韵母 ɑn 组成的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
  教学建议
一、前鼻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的教学
1. 读准音。 情境图中隐含着前鼻韵母的读音,教师要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观
察图画,用几句完整的话把图里的内容说清楚。学生说到“安、摁、饮、纹、云、圆”

等读音的时候,教师相机出示 ɑn、en、in、un、ün 五个 前鼻韵母,以及整体认读音节 yuɑn、yin、yun。情境图 中还有一些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如,“天安门”的“天” 和“门”,“电视”的“电”,也提示了本课字母的读音, 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看图说话的同时读准相应的前鼻 韵母。
前鼻韵母的读音是教学难点,而读好韵尾 n 是关键。 教师可以在复习声母 n 的发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帮助学 生掌握前鼻音韵尾 n 的发音,并辅以一些形象可感的动 作,让学生掌握舌尖向上齿龈运动的过程。比如,发音时 可以让学生把左手掌当上腭,右手掌当舌头,发音时右手 掌指尖向左手掌前部靠上;还可以让学生发音时用手掌去 感受从鼻腔里出来的气息。
教师可以重点指导 ɑn 的发音。通过“慢镜头”式的 口形示范,引导学生观察,调动已有的复韵母学习经验,

鼻韵母
由鼻辅音 n 或 ng 作韵尾的韵母。因为
n 的发音部位在前, ng 的发音部位在后,
所以又分为前鼻韵母
和后鼻韵母。
韵尾 n 的发音
舌尖向上,顶到 上齿龈,让气流从鼻孔 出来,要念成一个音。

掌握“ɑn”的发音要领。然后以此类推让学生自学 en、in、un、ün 的发音。 发音练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合作,互相观察发音时是否达到发 n 时舌与
上齿之间不留缝隙的要求,来纠正学生的发音。 2. 识记形。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字形的特点:5 个前鼻韵母都是由一个单韵母和一个字母 n 组成的。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前鼻韵母的组合规律。
3. 整体认读音节 yuɑn、yin、yun 的教学。
教学整体认读音节 yin 和 yun 的发音和字形时,教师可以分别出示已学韵母 i、ü、 ie、üe 和整体认读音节 yi、yu、ye、yue 两组卡片,让学生自主发现:凡是 i、ü 开头的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9
韵母,都有相对应的整体认读音节,它们的读音和韵母一样。在此基础上,出示五个前 鼻韵母,让学生从中找出“孪生兄弟”——前鼻韵母 in、ün 和整体认读音节 yin、yun, 并借助“音、阴”“晕、云”等口语中常用的发音帮助学生准确认读 yin、yun 这两个整 体认读音节。
yuɑn 比较特殊,没有相对应的韵母。教师可以出示情境图中的皮球,以及“公园、 一元钱、少先队员”等图片,引出 yuɑn 的音。这个音节较长,可以通过分解音节的方法 (yuɑn 由 yu 和 ɑn 组成),帮助学生记忆它的形,提醒学生 y 后面的是“ü”,省写了两点。 这个音节要整体认记,不要拼读。yuɑn 和 yue 的发音容易混淆,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读,让 学生通过观察口形发现:yuɑn 归音在 n 上,是前鼻音,yue 最后归音是 e,发音时舌头放 平,不能抵住上齿龈。
二、拼读教学
1. 两拼音节。
rén        wén
声母与前鼻韵母 ɑn、en、in 的拼读困难不大,可以先出现带拼音的熟字“人、文、
shān zhàn        sān        yīn        yún
山、站、三、音、云”等进行引导拼读,之后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练习教材中呈现的音 节。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实践,教师多采用反馈纠正的形式进行指导。
学生拼读声母和 un、ün 组成的音节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借助图片或学生口语常用 词帮助拼读,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 三拼音节。
ɡ、k、h 与介母 u、韵母 ɑn 组成的音节,以及 j、q、x 与介母 ü、韵母 ɑn 组成的音节, 学生拼读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帮助学生拼读:
例:ɡuān 出示图片“开关”  和“水管”  quān 出示图片“圆圈”  和“拳头”  
在教学中,要继续巩固 j、q、x 和 ü 相拼时 ü 上两点省略的书写规则,使学生可以顺利 地拼出 j、q、x 和 üɑn 组成的三拼音节。
三拼音节练读时,教师还可出示带有“iɑn”的音节,利用熟字“天、田”来体会发音。
三、词语和儿歌教学
1. 词语。 教学前可以创设情境提问:如果让你去旅游,你打算去哪儿游玩?通过谈话,看教
材中的情境图,引出“蓝天、白云、草原、森林”4 个词语。重点指导读好带有整体认读 音节的“白云、草原”。借助拼音读词语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个体拼读,也可以请小老
第三单元  121

师带领拼读。认读词语之后,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从 4 个词语中选择一两个,用“我 想……”进行说话。
2. 儿歌。 儿歌《家》的教学,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以读贯穿始终。建议让学生自主拼读音
节,认读已认识的字。新音节 men 是轻声,可以通过 men 的四声对比读,让学生体会轻 声要读得短而轻。在初读的时候,指导学生注意“的、子”在课文中也是轻声,同时强调 “蓝、泥”“祖、种”声母的区别。基础好的班级,可以在流利朗读儿歌的基础上,拓展学 生的思维,让他们模仿书上的句式,说说:( )是( )的家。
这首儿歌的节奏感很强,在“是”和“就是”的前面要做适当的停顿。可以通过师生 对读、生生接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受儿歌的韵味。
四、识字教学 草 结合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草原,然后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扩词,如“茅草、野
草、稻草”,还可以出示熟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在词语中复习生字,巩固字形,如“草 地、花草、水草、小草”。
家 结合儿歌的学习,理解什么是“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交流, 说说自己家住在哪里,家里有哪些人……可以组成词语让学生认读,如“大家、回家、家 人、科学家”。还可以利用汉字演变图,用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是 可以创设不同的语境复现“是”,让学生在句子中识记“是”,如,“我是中国 人”“我们是小学生”“她是我奶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用“是”或“不是”说句子。
五、书写指导
音节词的书写教学,要关注字母的笔画顺序、每个音节中字母之间的距离以及音节与 音节之间的合理距离。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保持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
六、问题提示
★ 音节 yɑn 怎么发音?
yɑn 既可以看成是前鼻韵母 ɑn 的前边加上一个轻短音 i,也可以看成是在韵母 iɑ 的后 面加上 n。发音时,由于前后受到 i 和 n 的影响,中间的 ɑ 就要变音,要读成国际音标 [{]。因为准确拼读有一定难度,在教学时,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特殊的音来处理,教师要 做好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最终实现熟练拼读、准确发音。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9
实践活动       
1.        拼一拼,读一读。                               
         bān        bēn        běn        biàn        cán        chuán        chún
         chán        chén        dàn        diǎn        duàn        dūn        fàn
         fēn        ɡān        ɡuàn        ɡēn        gǔn        hǎn        huán
         hěn        jiàn        juǎn        jīn        kàn        kěn        kùn
         lǎn        liǎn        màn        mén        miàn        mín        nián
         pán        pén        piàn        qián        qún        qín        rùn
         sǎn        shēn        sūn        tuán        wán        xìn        xuǎn
         zàn        zuān        zhuān                               
2.        找一找,连一连。                               
         马        云        石        花                山        雨
         词        桌        花        桥                画        家
         石        语        人        家                下        纸
         白        上        雪        草                白        石
  教学资源
1.        ɑn、en、in、un、ün 的发音方法。
         ɑn  其中的 ɑ 是前 ɑ,响亮。接着舌尖抵向上齿龈发 n,较轻。
         en  其中的 e 比单韵母 e 靠前,响亮。然后舌尖抵向上齿龈发 n,较轻。
         in  先发 i,然后舌尖抵向上齿龈发 n,较轻。
         un   在《汉语拼音方案》中是uen的缩写式。嘴巴突出发u的音,然后迅速滑到en的音。
         先发 u,然后舌尖抵向上齿龈发 n,较轻。
         ün   先发 ü,然后舌尖抵向上齿龈发 n,较轻。
2.        声母和韵母 un、ün 组成的两拼音节归类表。
声母        b、p、m、f、w        d、t、n、l、ɡ、k、h、        j、q、x、y
                z、c、s、r、zh、ch、sh       
                       
韵母                un        ün
                       
音节                dun、tun、nun、lun、ɡun、kun、hun、zun、        jun、qun、
                cun、sun、run、zhun、chun、shun        xun、yun
                       
                       

第三单元  123

  教学设计举例
        整体认读音节 yuɑn、yin、yun 教学片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yin 和 yun       
1.        将 5 个前鼻韵母卡片贴在黑板上, 再出示卡片 yin、        通过找“双胞胎
yun。它们中间有两对“双胞胎”,你能找出来吗?        兄弟”的游戏,运用
2.        学生自行寻找。        大 y 在音节中领头
3.        当 in 和 ün 不和声母相拼而单独使用时,就要使用整体        的规律, 引导学生
认读音节 yin 和 yun。既然它们是双胞胎兄弟,那么它们的读        自己读出 3 个相对应
音也是一样的。学生认读 yin、yun。        的整体认读音节的
                读音, 使学生明白
二、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yuɑn        每个整体认读音节
1.        这里还有一个新朋友,出示 yuɑn。仔细看一看,这个        的由来和演变过程,
音节是由哪些字母组成的?        避免机械识记, 降
指着其中的 yu 问:它是谁变来的?(板书 ü)它的后面跟        低了学习整体认读
了一个 ɑn,连在一起就读 yuɑn。        音节的难度。
2.        用 yuɑn 的四声组成词,帮助读准字音。       
三、复习巩固       
1.        借助卡片认读三个整体认读音节 yuɑn、yin、yun。       
2.        做游戏。       
(1)读音节,挂灯笼。       
教师:大家都会读了吧?我们来做一个挂灯笼游戏,每个        设计游戏环节,
灯笼上都有一个音节,你可以自己选一个会读的,读对了,挂        让孩子们在快乐中
起来,大家一起读;读错了,大家来帮帮他。        巩固 3 个整体认读
(2)读音节,送灯笼。        音节。
教师(将灯笼打乱顺序翻到反面):灯笼上有一个编号,       
你任选一个,能读出背面的音节,就可以把灯笼带回家挂到你       
的房间里。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9
ɑnɡ enɡ inɡ onɡ
  教材解析
本课有 5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 4 个后鼻韵母和 1 个整体认读音节,配有一幅妈妈哄婴儿睡觉的情境图。 弯弯的月牙爬上了窗台。屋里的墙上,猫头鹰形状的挂钟在嗒嗒嗒地走着;灯光下,妈 妈坐在床上哼着歌,哄着怀里的婴儿。图中的“床”和“窗”提示 ɑnɡ 的音,“灯”提示 enɡ 的音,“婴儿”的“婴”和“猫头鹰”的“鹰”提示 inɡ 和 yinɡ 的音,“钟”提示 onɡ 的音。
第二部分是声母与 4 个后鼻韵母的拼读,包括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 第三部分是词语。3 幅情趣十足的插图表现了 3 种运动:游泳、骑自行车、打乒乓球,
其中“车”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四部分是儿歌《两只羊》,其中 liǎnɡ、yánɡ、dōnɡ、shànɡ、rànɡ、tōnɡ、zhōnɡ、 yānɡ 是本课新学的音节,“羊、走、也”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车、羊、走、也”以及要求书写的音节词“mínɡ liànɡ”。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后鼻韵母 ɑnɡ、enɡ、inɡ、onɡ 和整体认读音节 yinɡ,读准音,认清形。
2.        正确拼读声母和 ɑnɡ、enɡ、inɡ、onɡ 组成的音节。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
“mínɡ liànɡ”。
3.        借助拼音,认读“游泳、骑自行车、打乒乓球”3 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两只羊》。
4.        认识“车、羊、走、也”4 个生字。
【教学重点】 后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yinɡ 的正确认读;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 正确拼读。
【教学难点】 后鼻韵母 ɑnɡ、enɡ、inɡ 和前鼻韵母 ɑn、en、in 的发音辨析;后鼻韵 母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

第三单元  125

  教学建议
一、后鼻韵母 ɑnɡ、enɡ、inɡ、onɡ 及整体认读音节 yinɡ 的教学
1. 后鼻韵母的读音教学。 情境图中隐含着后鼻韵母的读音,教师要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引导学生按照一定
顺序仔细观察图画,用几句话说说图上有什么。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学生提到 的“床、窗、灯、婴、鹰、钟”等音节,呈现本课的相关后鼻韵母。然后让学生体会音节 与后鼻韵母之间的关系,如,“灯(dēng)”的音节,是由 d 和 ēng 组成的,让学生试着从
口语词中发现这些后鼻韵母的读音。       
要想读准后鼻韵母,读准韵尾 nɡ 是关键。教师示范       
读,学生跟读并体会发音部位:舌根抬起,抵住软腭,用        前、后鼻韵母发音上
鼻子哼,即可以发出 nɡ 的音。然后让学生连续读 ɑng、        的不同表现:
eng、ing、ong 的四声,体会这几个后鼻韵母都带有 ng        1. 舌位不同。前
        鼻音,舌尖顶住上齿
这一韵尾的特点。       
        龈, 不松动、后缩;
区分前后鼻音的发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时,可       
        后鼻音,舌头后部高
以辅以一些形象可感的动作,让学生区分 n 和 nɡ 发音的       
        隆 起, 舌 根 尽 力 后
不同。例如,借助手势来指导发音,左手掌表示上腭,右        缩,抵住软腭。
手掌表示舌头。当右手掌手指向前伸,靠着左手掌的指尖        2. 口形不同。发
时,表示发前鼻音 n。当右手掌的掌心往上靠着左手掌的        前鼻音,上下门齿相
掌心时,表示发后鼻音 nɡ。让学生互相观察读时的口形:        对,口形微开;发后
        鼻音,上下门齿离得
读 n 时,上下门齿是相对的,口形微开;读 nɡ 时,上下       
        远一些,口形较开。
门齿离得远一些,口形较开。教师要反复示范后鼻韵母的       
        3.  音 色 不 同。
发音,让学生整体模仿跟读,反复跟读,体会 n 和 nɡ 发       
        前鼻音较尖细清亮,
音的不同。        后鼻音则浑厚响亮。
教学时可以重点指导 ɑnɡ 的发音。先示范 ɑnɡ 的发音,       
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形和手势的变化,体会发音时要把嘴巴张大,先发 ɑ,再读 nɡ,中 间不能断开。在学会 ɑnɡ 的发音的基础上,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enɡ、inɡ、 onɡ 的发音。enɡ 和 onɡ 发音容易混淆,教师可以编顺口溜“口形扁扁 enɡ、enɡ、enɡ, 口形圆圆 onɡ、onɡ、onɡ”来帮助学生区分。
教师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合作,互相检查后鼻韵母发音时的口形。也可以通过创设游 戏情境,区分前后鼻韵母。可以让学生先听、再找、再领读,反复巩固,解决前后鼻音区 分这一个难点。
2. 后鼻韵母的字形教学。 后鼻韵母的字形教学,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字形特点,和前一课所学的前鼻韵
126

母进行字形比较,引导找出组合的规律:后鼻韵母都带有后鼻尾音nɡ,比前鼻韵母多了一
个        ɡ。onɡ 的字形可以在掌握前三个后鼻韵母的基础上,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形。
3.        整体认读音节 yinɡ 的发音。
教学韵母 inɡ 应与认识整体认读音节 yinɡ 结合起来,可借助情境图中“婴”或“鹰” 的音帮助读准它们的音。教学时可以通过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yi、yin,让学生明白 inɡ 不能 自成音节,也要请大 y 来帮忙。
二、拼读教学
音节的拼读,要鼓励学生自己练习。可以让学生先试着自己拼读,然后同伴互读互 听,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反复练习拼读。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如指名读、分组轮读、自我展示读。还可以将前后鼻音对比着拓展练习,以达到准确拼读 的目的。
ɡ、k、h 与介母 u、韵母 ɑnɡ 组成的音节,学生拼读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联系学生 熟悉的事物帮助学生拼读,引导学生比较有无介母的区别。如:
出示图片,借助常用词“缸、钢”,准确拼读 ɡānɡ  ɡānɡ。 出示图片,借助常用词“光”,准确拼读 ɡuānɡ  ɡuānɡ。 出示图片,借助常用词“筐、黄”,准确拼读 kuānɡ  kuānɡ、huánɡ  huánɡ。 借助做动作“扛”,准确拼读音节 kánɡ  kánɡ。
还可以利用之前学过的字,如“上、风、虫”,练习音节 shànɡ、fēnɡ、chónɡ 的 拼读。
三、词语和儿歌教学
1. 词语。
“游泳、骑自行车、打乒乓球”这 3 个词语中都包含着本课新学的音节,教学时要引 导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拼读,正确认读词语。朗读词语之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其 中的哪项体育运动,然后进行拓展说话。
2. 儿歌。 儿歌《两只羊》的教学,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拼读。儿歌中标红的音节是本课新学的内
容,其他所有音节都是之前学过的,所以学生应该做到不依赖老师,自己借助拼音完整地 朗读儿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自主拼读,遇到不会读的音节可以圈出来再想一想,如果实 在拼读不出来,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教学还可以设置纠错环节,让学生听辨老师的后鼻 韵母发音是否到位。朗读后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交流:“你喜欢这两只羊吗?”“为什么 不喜欢?”在交流中展现对儿歌内容的理解。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9

第三单元  127

四、识字教学 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教学。可以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车的图
片,图文结合帮助学生认读生字、巩固字形,如“马车、火车、火车头”。也可以通过讲 解字源演变帮助学生识记。
羊 这是一个象形字,可以给学生呈现“羊”字从甲骨文到楷体的演变过程,帮助识 记字形。也可以提供不同的词语和句子语境帮助学生巩固识字,如“山羊、小羊、羊吃 草”。
走 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巩固生字,如“走路、走开”“妈妈走了”“爸爸的表不走 了”。
也 给学生呈现多个含有“也”的句子,并引导学生说类似的句子,以复现生字,识 记字形。如,“他是小学生,我也是小学生。”“他会画画,他妹妹也会画画。”可以借此机 会大量复习前面学过的生字。
五、书写指导
本课要求在四线格中书写音节,教学中除了强调按要求写好每个字母以外,还要重 点指导把音节中字母写得紧凑、匀称。引导学生复习标调儿歌,在抄写音节的时候正确 标调。
六、问题提示
★ 前鼻韵母 ɑn 和后鼻韵母 ɑnɡ 中的 ɑ 发音一样吗?
不完全一样,因为字母 ɑ 在韵母中有 3 种发音,ɑn 这个音中的 ɑ,发“[a]”的音,舌 尖要抵下齿;而 ɑnɡ 这个音中的 ɑ,发“[ɑ]”的音,舌尖要远离下齿背。教学时,教师要 多示范,让孩子观察口形,利用手势,掌握好这两个韵母的发音。
  实践活动
1.        拼一拼,读一读。                                       
         bànɡ        bènɡ        chánɡ        cónɡ        děnɡ        dònɡ        fànɡ
         ɡōnɡ        hēnɡ        hónɡ        jiānɡ        jìnɡ        kēnɡ        kònɡ
         lánɡ        lěnɡ        línɡ        nénɡ        niánɡ        nónɡ        pànɡ
         pínɡ        rànɡ        rónɡ        shànɡ        shēnɡ        shuānɡ        tánɡ
         tínɡ        tónɡ        wǎnɡ        xiǎnɡ        xīnɡ        xiónɡ        yònɡ
         zānɡ        zhènɡ        zhuānɡ        zǒnɡ                       

128

2.        比一比,读一读。                       
         chánɡ        shānɡ        ɡēnɡ        hénɡ
         chuánɡ        shuānɡ        ɡōnɡ        hónɡ
3.        读词语。                               
         dà  xiànɡ        bānɡ mánɡ        dēnɡ lonɡ        shǒu qiānɡ       
        大 象        帮  忙        灯 笼        手  枪       
         pénɡ you        mén chuānɡ        yīnɡ xiónɡ        diàn yǐnɡ        diàn bīnɡ xiānɡ
        朋 友        门  窗        英 雄        电 影        电 冰  箱
4.        拼一拼,说一说。                       
         pǎo  bù        tiào shénɡ        tī   zú  qiú        zuò ɡuǎnɡ  bō        tǐ  cāo
        跑 步        跳 绳        踢 足 球        做 广 播 体 操
         tiào yuǎn        tiào ɡāo        dǎ  pái  qiú        dǎ  yǔ  máo qiú        pá  shān
        跳 远        跳 高        打 排 球        打 羽 毛 球        爬 山
         nǐ   xǐ  huɑn shén me yùn dònɡ               
        你 喜 欢 什 么 运 动?               
  教学资源
《哪座房子最漂亮》。
nǎ        zuò        fáng        zi        zuì        piào        liɑng
哪 座 房 子 最 漂        亮
yí        zuò fáng liǎng zuò fáng
一 座 房,两 座 房,
qīng qīng  de  wǎ        bái  bái        de  qiáng
青        青 的 瓦,白 白 的 墙,
kuān kuān  de  mén        dà        dà        de  chuāng
宽        宽 的 门,大 大 的 窗 。
sān zuò fáng        sì        zuò fáng
三 座 房,四 座 房,
fáng qián huā guǒ xiāng
房        前 花 果 香,
wū hòu shù chéng háng
屋 后 树        成        行。
nǎ  zuò fáng        zi        zuì piào liɑng
哪 座 房 子 最 漂        亮 ?
yào shǔ wǒ men  de  xiǎo xué táng
要 数 我 们 的 小 学 堂。
(本文根据杨霞丹作品改写)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1:59

第三单元  129

语文园地三
  教材解析
语文园地三安排了 3 个板块的内容。 第一板块“用拼音”安排了 4 项内容:
“读一读,把音节读准。”是区分读音相近音节的练习,5 组音节中,既有两拼音节和 整体认读音节的对比,也有前后鼻音的对比、平翘舌音的对比,还有带不同介母的音近音 节的对比。这些都是最容易混淆、学生最容易出错的音节,通过集中比较拼读,可以提高 学生拼读的准确性。
“比一比,读一读。”是区分形近复韵母 ieei 和 iuui 的练习。通过 2 组常见事物的音 节词,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复习形近复韵母。
“秋游的时候,你想带什么?”教材呈现的是孩子秋游时可能需要的 9 种物品,把音 节拼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拼音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独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读一读,记一记,再说一说你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和韵母。”教材以 3 种不同的色块 呈现了 23 个声母、24 个韵母和 16 个整体认读音节,在整理、归类中帮助学生复习拼音, 同时引导学生在字母表中找到自己名字里的声母和韵母,赋予字母表以新的功能,将拼音 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板块“字词句运用”安排了 2 项内容: “读一读,说一说。”由核心字“车”组成 7 个词语,采用清晰的图示和鲜明的色彩,
将词语按照一定的规律分为 3 组:最左边一组是车的不同种类,中间一组是与车有关的不 同事物,最右边一组都是表现动作的词语。学生在朗读词语、复习生字的同时,可以感知 每组词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也是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
“拼一拼,写一写。”让学生借助拼音,拼出 4 个词语,并在词语中复习学过的“口、 日、目、田”4 个生字的书写。这 4 个字有很多共同点,同时练习这几个字的书写,有利于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把字写正确,力求写工整。
第三板块“和大人一起读”: 安排了一篇小短文《小鸟念书》,学生在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中,透过有趣的故事,
体验共同阅读的乐趣。

130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用        拼        音

第一题
区分读音相近的音 节,读准音节。如两拼 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 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第二题
能辨别ie 和ei、iu
和ui 这两组形近的复韵 母,并正确地拼读这两 组复韵母和声母相拼的 音节。
第三题
正确拼读常用物 品的音节词。

拼音的复习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熟悉的 事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拼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 价值。
1.        可以让学生自主地拼一拼,读一读。拼读时,提醒学生注 意观察每组音节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圈一圈,说一说每组 音节的区别。
2.        巩固练习。四人小组做“比耳朵”游戏,或采用同桌互读、 男女生接读、师生对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辨析认读。也
可以把学生名字中容易混淆的音节列出来进行辨析,如: chén 和 chénɡ,jīnɡ 和 jīn,wánɡ mínɡ 和 huánɡ mǐn。
3.        根据本地区、本班的实际情况,列出一些不易读准、容易 混淆的音节,供学生辨别、认读。
1.        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两组形近的复韵母,鼓励学生交流区分 这两组复韵母的方法。主要方法是借助复韵母中第一个字 母的读音来辨别。
2.        音节词要让学生自主拼读,同桌互相检查,用开小火车、 轮读等形式进行拼读练习,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图片帮助 拼读。
1.        教师可以通过谈话或出示学生外出游玩的照片,帮助学生 回忆外出游玩的情景。让学生先说一说出去玩一般都会带 哪些物品。
2.        学生拼读音节词之后,教师可以出示相关的实物或者图片, 引导学生交流“水壶、望远镜”等物品的用处。
3.        指导学生用完整的话说说打算带这些物品的原因,还可以 让学生说说,除了书上的这些物品,秋游的时候还想带什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0
么其他物品。
4. 也可以让学生作简单分类,如,打算穿戴什么,吃的打算带 什么,用的打算带什么。引导学生建立类别的概念,培养 初步的逻辑思考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有条理表达的习惯。
        第四题               
1.        读记声母表、韵母表        1.        教学时不可拔高要求,学生能准确认读表中的声母、韵母
        和整体认读音节表。               
                        和整体认读音节即可,不要求按顺序默写。
2.        能区分声母、韵母               
                2.        让学生口头拼读自己名字的音节,说说自己的名字里是否
        和整体认读音节。               
                       
3.        知道自己的名字是有整体认读音节,然后再从表格中找出音节中包含的声母
由哪些音节组成的, 和韵母。 能用拼音拼读自己 的名字。
字        词  句  运  用
1. 复习生字“车”,提醒读好翘舌音。
第一题
2.  引导学生读一读这 3 组词语。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说说这
会读由“车”组        样分类的原因,再说说“车”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如,
成的7 个词语。会说与       
        与 3 组词语相对应的“消防车、救护车、摩托车、公共汽
“车”有关的词语。       
        车”“车轮、车窗、车站”“下车、开车、倒车”。
       
第二题        1.        让学生自由拼读音节,读音节词。
        2.  学生根据拼音写生字。在写之前,让学生回顾这 4 个字的
       
正确拼读4 个音节                笔画,引导学生发现后一个字是前一个字加一笔或改一笔
               
词。根据拼音写出学过                而成。
               
的生字“口、日、目、  3.        提醒学生注意,这 4 个字的高矮胖瘦各不相同,让学生先
田”。                回想、比较这 4 个字的形体,然后再落笔写,努力写得美
               
观一些。

132

和        大        人        一        起        读
学完拼音之后,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逐步增强,可以鼓 和大人一起读《小 励孩子借助拼音,试着自己把文章读通、读顺,遇到有困难的
鸟念书》,感受和大人        地方,再向大人请教。
一起阅读的乐趣。 大人也可以把文章读给孩子听,让孩子体会大人读的和自己 读的有什么不同,觉得大人读得好的地方,自己再学着读一读。

1.《秋叶飘飘》。
2.《小蝌蚪》。

  教学资源
qiū        yè        piāo        piāo
秋 叶 飘        飘
hónɡ  sè        de        hú  dié        huánɡ  sè        de  xiǎo niǎo
红        色 的 蝴 蝶, 黄        色 的 小 鸟,
zài kōnɡ zhōnɡ  fēi  xiánɡ        zài fēnɡ zhōnɡ wǔ dǎo
在 空        中        飞 翔,在 风        中        舞 蹈。
bú        shì        hú  dié        bú        shì xiǎo niǎo
不 是 蝴 蝶,不 是 小 鸟,
shì hónɡ  yè        wǔ        huánɡ  yè  piāo
是 红 叶 舞, 黄        叶 飘,
xiànɡ qiū        ɡū  niɑnɡ        fā        lái        de  diàn bào
像        秋 姑        娘        发 来 的 电 报,
ɡào  su        wǒ men qiū tiān        yǐ        jīnɡ  lái  dào
告 诉 我 们 秋 天 已 经 来 到。
xiǎo        kē        dǒu
小 蝌 蚪
望安
xiǎo  kē  dǒu        xì        wěi  bɑ
小 蝌 蚪,细 尾 巴,
shēn        zi        hēi        nǎo dài        dà
身        子 黑,脑 袋 大
shuǐ        lǐ shēng  shuǐ        lǐ zhǎng
水 里 生,水 里 长,
zhǎng zhe        zhǎng zhe  jiù  biàn        lɑ
长        着        长        着 就 变 啦!
duō        le        sì        tiáo  tuǐ        shǎo        le        xì        wěi  bɑ
多 了 四 条 腿,少 了 细 尾 巴,
tuō  xià  hēi        yī shɑng  huàn        shɑng        lǜ        kù  guà
脱 下 黑 衣 裳, 换        上        绿 裤 褂,
biàn chéng        yì        zhī xiǎo qīng wā
变        成        一 只 小 青 蛙。
第三单元  133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0

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自然”这个主题编排了《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4 篇课文。 这些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各异,有散文、儿童诗、古诗和儿歌。课文语言简洁明快、亲切 自然,能唤起学生对四季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低年段的语文教学要将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读 正确就是能读准字音,读出轻声、儿化等。读流利就是不单字读,要努力做到连词读,不 丢字、添字,能正确停顿等。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一个课文单元,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朗读基 本功的训练,提醒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重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要重视教 师的范读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朗读,通过倾听、模仿和比较,不断提高朗读 能力。
本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四季中典型的自然现象或场景,但因为中国幅员辽阔,物候差 异较大,课文中的事物学生不一定都熟悉,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或视 频,丰富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简单的短语和句式,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34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秋天        2        1.        认识38个生字、9个偏旁和1个多音字;会写14个
                                字和5个笔画。
        小小的船        2        2.       
                                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感受四季之美,激发
                               
课文        江南        2                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        仿照例子,积累和拓展带叠词的“的”字短语;
                               
        四季        2                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4.       
                                背诵《小小的船》《江南》《四季》。
                       
口语                        能向他人做自我介绍,并能引起话题 。知道与人交
        我们做朋友        1        谈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一种基本的交际原则和
交际                       
                        交际礼仪。
                       
                               
        识字加油站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2个字和1个笔画,初步建立反
                                义词的概念。
        字词句运用                2.       
                                拓展积累词语,能运用词语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语文        展示台        3        3.        学会制作自己的姓名卡片,能从卡片上认识同学
园地四                                的名字。
        日积月累                4.       
                                积累有关惜时的名言,懂得要珍惜时间。
                               
                        5.        和大人一起读《小松鼠找花生》,了解花生的果
        和大人                       
        一起读                        实长在地下这一生活常识。
                               
        合计        12               
                               

第四单元  135

1 秋天
  教材解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 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全文有 3 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 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 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秋季景色优美,作者所选的景象都很具有代表性。课文有两幅插图,其中“落叶、雁 群”与课文描述情景对应。“成熟的庄稼”“捧着松果的小松鼠”揭示了秋天更多样的特 点,留给读者对于秋天美好的遐想。
  教学目标
1.        认识“秋、气”等 10 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 3 个偏旁;会写“了、子”
等        4 个字和横撇 1 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3.        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 3 个偏旁,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偏旁,偏旁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学生 识记字形和理解字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课的 3 个偏旁,都是以前学过的字变化而来 的。可以再现以前学过的“木、口、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字变成偏旁后的差
136

别,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偏旁表义的特点建立偏旁和字义 之间的联系。
要注重渗透多种识字方法,降低难度。如“秋、叶、 会”等合体字可以在学会新偏旁的基础上采用熟字加一加 的方法;有的可以通过做动作来帮助学生记忆,如“飞” 就做张开双臂飞翔的动作;“片、个”都是量词,有能力的 学生可以说说“一片( )、一个( )”,让学生在 具体的语境中加深对字的印象;有的可以建立文字与图片 的联系,如“树叶、秋天”;有的可以对比着认一认,如 “大”可以结合“小”字来识记,让学生初步知道有些字词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0

偏旁
偏旁是从造字构
形的角度定义的。从
前称合体字的左方为
“偏”,右方为“旁”;
现在把合体字的组成 部分统称为“偏旁”。

有相反的意思。教师在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常用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识记字形并充 分交流,力求做到一字多法,一法多用。
还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引导学生巩固识字,扩展词汇。如“秋天、天气、大树、树 叶、纸片、个子、飞鸟、飞走”。
2. 写字。 在巩固撇、捺写法的基础上,本课要学写新笔画横撇。教师在范写过程中,引导学生
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本课要写的 4 个生字中,“了”和“子”、“人”和“大”有一定的 联系,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加以区别,指导学生在写好“了、人”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 较,自主练写“子、大”。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2画,独体字。

横撇的撇不宜长;弯钩沿竖中线写,稍弯。
3画,独体字。

横撇短,弯钩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略长。
2画,独体字。
人        撇从竖中线起笔;捺在撇的中上部起笔, 捺脚与撇尖持平。
3画,独体字。
大        注意写法与“人”的区别。撇要写成竖撇, 捺在横中线下起笔,捺脚比撇尖略低。

教师示范横撇:
从左到右,起笔 时稍重, 折时顿笔, 轻轻往左下方撇。

第四单元  137

用、用在词句末尾或 作为序数“第一”的 省略时,读阴平。在 去声前念阳平,在其 余声调前念去声。
“一”的变调规律:
“ 一 ” 在单独使
本课要写的 4 个生字,可以组成一些新词,如“日子、大人、大雨、大山”。学有余 力的学生可以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正确朗读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关注轻声的读法。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建议教师通
过范读,学生跟读,感受“凉了、黄了、叶子、来了”这几个词语中两个字前后轻重的变 化。也可以边读边配以轻重变化的击掌声或呈现词语时前后两个字字体大小、颜色深浅不 同,提示轻声词语的读法。
关注词语连读,不唱读。在读好轻声词语的基础上,将词语放入短语中,如“天气凉 了”“树叶黄了”“秋天来了”。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等方式适当体会这一类短语的节
奏感。困难较大的还可以采用在短语下画线的方式提示注意连读。
借助拼音读准“一”的变调。如“一片片、一群大雁、 一会儿、排成‘一’字”,可以采用对比读的方式,分别读 不变调和变调的一串词语,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变调带来的 音韵美。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课文插图,或引导 学生想象课文中美丽的秋景,在朗读中自然流露对秋天的 情感。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文的内容理解、生活体 验,再现图片、抓关键词等方式引导学生背诵。背诵在课 堂上进行。
2. 理解运用。
导入部分建议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尤其是四季如春的地区 更需要提供图,以便于学生建立秋天天气转凉,树叶变黄等直观感知。
大多数地区的学生对秋天树叶黄了、落了的景象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大雁南飞的情 景,可能不熟悉,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观察图片、复述生活经验等直观手段,增进学生的 了解,引领学生走进秋天的情境。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从“天气、树叶、天空、大雁”这几个方面来写秋天 的特征,可以通过表演、视频等方式,体验和感受景物的变化,体味秋天的情趣。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可通过把“那么”换成“非常、很”等,帮助学生理解“那 么”表示程度深,再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这个句子的教学,教师可以 借助插图,或者提供大雁南飞时两种不同队形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一会儿……一会 儿……”表示变化快,再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课文中出现的“那么……那么……”“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有的老师希望能
138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0


用其中的句式指导孩子们进行说话练习。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来说,这个要求放在一年级 上册是不适宜的。老师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有目标意识,不要随意添加教学要求,以免增加 学生的负担。
三、问题提示
★“一”不是多音字,为什么在课文中会有三种不同的读音?
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教材在注音的时候做了变通的处 理,直接注“一”变调后的读音,如“一片片”“一会儿”(二声)、“一群”(四声),是 为了避免讲授规则,而是让学生直接在大量的语言现象中体会“一”的不同读音。
在教学的时候,不需要讲变调规则,也不要过度拓展,只需要让学生了解有这个现 象,并且借助注音在课文中读准这几个词语就可以了。
★“一会儿”的“儿”字上面为什么没有注音?
“一会儿”的“儿”在这里读儿化音。本套教材对儿化音注音的规则,就是“儿”字 不注音,前一个字的音节后增加“r”。如,“一会儿”中注音就是“yí huìr”。教学中要提 示学生在读的时候自然儿化,避免读成两个音节。
注音方式的这种改变,是为了帮助学生读好儿化音,与儿歌中的“话儿”(第 43 页) “船儿”(第 56 页)等加以区分。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注音进行朗读,不必 讲规则,而是让学生在大量积累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儿化的使用范围。
★ 为什么要学习偏旁?
本册教材结合识字安排了常用偏旁的学习。学生认识一批常用的、构字率高的偏旁, 有利于感知构字规律,归类识记汉字,提高识字效率。教材中安排的所有偏旁都是可以作 为部首的偏旁,可以在今后直接应用于查字典。
偏旁和部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偏旁是合体字的构字部件,可以用来帮助分析合体字 的字形。部首是适应字典编纂的需要而产生的,按照汉字字形结构,取其相同部位,作为 查字依据。因此,每个字都有部首,但是只有合体字才有偏旁。这个两个概念要加以区 分,避免在教学中误用。
★“里”字的第五笔为什么是竖不是横?
1997 年 4 月 7 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了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是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 基础上形成的,对原有的笔顺规范进行了完善。其中,有一些字的笔顺与之前相比发生了 变化。如,“里、火”的笔顺,“忄”的笔顺。指导学生书写时,所有汉字的笔顺都以这份 文件为标准执行。

第四单元  139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秋、气”等 6 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子旁 2 个偏 旁;会写“了、子”2 个字和横撇 1 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1 自然段。
3.        结合生活观察,能用“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的句 式说说秋天的景物。
教学准备:
1.        生字生词卡片。
2.        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的典型场景;独体字变偏旁的变 化;几个独体字组成生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        请学生朗读课题, 圈出课题中的生字“ 秋 ”, 识记 “秋”:教师一边出示卡片“禾”和“火”,一边描述:“禾姑 娘遇上了火姑娘,头碰头脚挨脚,变成了秋姑娘。”请学生自 由说一说,试着给“秋”组词,如“秋天、秋风、秋千”。
2.        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秋天的什么。请 学生尝试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
3.        出示需重点关注的词语,齐读:
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排成个“一”(yī)字 凉了(le) 黄了(le) 叶子(zi)
4. 指名朗读课文,发现学生朗读的突出问题,教师及时 予以正确的范读,纠正错误。
(1)出示词组“一片片叶子、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 飞”,请朗读较好的学生带领大家齐读,注意词组连读。
(2)教师出示词组所在的句子,男女生轮流齐读。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
“一”字。
140

初 读 环 节, 不 求表达形式的多样 和内容的全面, 旨 在从课文学习起始 阶段, 培养学生整 体感知的意识。
“一”的不同读 音 是 朗 读 的 难 点, 范读和读前提示给 予正强化。连词读 是朗读的基础, 也 是增强语感的前提。

二、对比说话,积累应用 1. 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秋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
(1)请学生圈出相关内容:天气、树叶。(随机板书:天 气、树叶)
(2)认读生字“气”,给它找找朋友,组一组词。 (3)引导学生对比说话。
①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最喜欢做些什么?(吃西瓜、吃 棒冰、游泳、吹电扇、待在空调房间里……)
②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人们(不用吃西瓜、棒冰消 暑;不敢下水游泳;不需要吹电扇……)。
(4)多媒体展示夏天和秋天不同的树,让学生说说树木的 变化。
(5)随机学习生字“片”:请学生组词,积累应用,说说
“一片( )”。 (6)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树、叶”。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木”变成木字旁的过程,引导学生 发现木字旁将捺改成了点。引导学生理解“树”和“木”有 关,初步知道偏旁和字义的关系。
出示“叶”,让学生说说发现这个字里有几个以前学过的 字,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叶”。动画呈现“口”和 “十”两个字慢慢靠近组合成了“叶”。
2. 引导学生想象落叶的数量,理解“一片片”。 (1)范读句子,引导学生想象有多少叶子从树上飘落。 (2)分别出示一片树叶和一片片树叶,比较不同,体会
“一片片”表示落叶很多。(随机板书:一片片) (3)出示补充改编的谜语诗,请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
受落叶的多和飘落的情景。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落到地面成一片。
(4)指名请学生朗读句子,抓住重点词“一片片”体会飘 落的树叶很多。
3. 师生配合读: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 子(从树上落下来)。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0

通过和夏日情 景的对比, 能够充 分唤醒学生的生活 经 验, 深 入 感 受 “ 天气凉了 ”“ 树叶 黄了”的自然变化。
发挥语言描述 的魅力, 引导孩子 展开合理想象, 谜 语诗的介入, 引导 学生在朗朗上口的 诗韵中, 感受“ 一 片片”的意象。
第四单元  141

4.        请学生模仿表达,说说“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如 “秋天来了,小草黄了。秋天来了,菊花开了。秋天来了,小 虫躲起来了。”
5.        引导学生看板书,试着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板书引领,指导学生背诵。 (3)同桌互相背诵,请学生个别班级展示。
三、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        出示本课生字:“秋、了、气、片”,请学生开火车轮 读,给生字组词。
2.        请学生找出生字中的两兄弟——“了、子”,比较发现 同异:“子”比“了”多一横。
3.        指导学生书写“了”。
(1)田字格板书范写,请学生说说有几笔,学生集体书空。 (2)学生整体观察字形,教师提示书写要点。 (3)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
生再练写一个字。 4.“子”字的书写指导步骤同上,注意横略长,写在横中
线上。
(何霞        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

142

2 小小的船
  教材解析
《小小的船》是一首富有童趣、朗朗上口的儿童诗。诗歌将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巧 妙地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有趣的夜景图——月儿是停泊在天空中的小船,“我”坐在 “船”上看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诗歌以合理的比喻为纽带,将遥挂天空的月儿瞬间拉 到眼前,把现实和奇妙的幻想不留痕迹地融合在一起。读着诗歌,脑海中便会闪现一幕幕 形色兼具的图景,带来亦真亦幻的奇妙感受。
诗歌共有两句,第一句运用比喻,将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两幅图景带进读者脑海 里,弯弯的月牙和小小的船在形状上相似,都是“弯弯的”“两头尖”,二者合二为一。第 二句说“我”坐在小船上,实际是想象自己坐在月亮上看星空,以充满童趣的幻想,勾画 了坐在月亮船,与星星相伴,畅游蓝天的浪漫图景。文中出现 3 个“小小的船”,第一个 指的是真实的小船,第二、三个指的是弯弯的月亮。
课文插图画了一个小女孩躺在月亮上,伸出手,向着蓝空中的星星说些什么,两颗星 星正对着她微笑,充满想象和童趣。
  教学目标
1.        认识“的、船”等 10 个生字和门字框 1 个偏旁;会写“月、儿”等 4 个字和横折 钩、竖弯钩 2 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3.        仿照例子,用简单的叠词说“的”字短语,积累“的”字短语。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 读准“船、两”等生字的字音;会写横折钩和竖弯钩。 2. 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第四单元  143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所学的 10 个生字,同韵的生字有“看、见、闪”,可以对比着读一读。“船”是 一个三拼音节,学生不易读准,要加强范读指导。平舌音“在”、翘舌音“闪”、轻声 “的”和后鼻音“两、星”,要注意读准。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新偏旁门字框,门字框源于“门”字,可结合生活实际,联系门的 样子进行识记。汉字中,四四方方像一个框框把里面的部分围起来的偏旁一般称“框”。
教学中,注意渗透多种识字方法。有的可用编字谜的方法:“两”——一横一框,一 对小人藏中央;“头”——一点一点大;“里”——土中长出一个太阳。有的可用做动作模 拟字形的方法:“看”——将一只手罩在眼睛上往远处看;“闪”——请一个同学双脚平 开,站到门框下。识记生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跟着动起来,在说一说,演一演的活动中,让 识记活动变得丰富有趣。
还可以将生字与熟字组成新词让学生读一读。如“船头、两头、看见、里头、星星”, 通过组词巩固识记,扩展词语。
2. 写字。 指导写字,关注学生的书写坐姿和握笔姿势,学写新笔画横折钩、竖弯钩。教师在范
写过程中,引导学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
书写时,可引导学生发现“月、儿、头”3 个字撇的同异:“月、儿”的撇同为竖撇, 要写得正一些,“头”的撇则要写得斜一些,不过它们都要写得修长、舒展。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4画,独体字。
月        第一笔为竖撇,中间两个短横紧靠竖撇,

教师示范横折钩:
起笔写横,略顿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0



与右边的竖不粘连。
2画,独体字。
竖弯钩起笔比竖撇略高,写在竖中线右侧。

笔后折向下,横平竖 直,横短竖长,到起 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 方钩出。

144

续表
5画,独体字。
教师示范竖弯钩:
头        3个点的位置、大小有变化,第一点略大, 从上往下,起笔 第二点靠左,最后一笔是长点,与竖撇不 时稍重,向右转笔写
        粘连。        弯时行笔要平,出钩
                时先顿笔。
        7画,独体字。       
               
里               
        注意笔顺,先写上面的“日”再写竖,最后       
        写两横。       
本课要写的 4 个字,可以结合学过的字组成新的词语,如“月儿、儿子、里头、山 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这首儿童诗最大的特色在于运用了许多叠词描写景物,读来朗朗上口,自然亲切。学
习时可以先看着插图听读课文,在脑海中初步构建画面。再让学生尝试自由读,重点关注 朗读的正确,语速稍慢也无妨。文中的重点词语需加以注意,如“月儿、船儿”要读成双 音节而非儿化音;“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等叠词的朗读,可以和“弯的、 小的、闪的、蓝的”作比较,体会其中的韵律感。诗歌朗读时,引导学生想象夜晚看月亮 看星星的场景,感受儿歌轻快的节奏。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背诵诗歌。
2. 理解运用。 课文理解可以利用插图来进行。指导学生认真看图,让他们观察整幅图上有些什么,
使他们能大致说出:一个小朋友坐在月亮上,周围是蓝天、云朵,有很多星星。再说一说 月亮有什么特点,让他们想到什么。可以出示小船的图片,说说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最后可以让学生想象:小女孩会坐在月亮上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地想象,作 为理解课文的基础。
课文一共 4 行两句话,第一行是理解的难点。可以再出示月亮和小船的图片,让学生 知道,这句话不是说月亮弯,船很小,而是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船。因为月亮离我们很 远,看上去很小,所以说“小小的”,而“弯弯的、两头尖”其实都在说月亮和小船形状 相似的地方。让学生明白,第二、三行中的“小小的船”,指的是“月亮”。
在教学诗句后两行时,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在美丽的夜空下,他们会做些什么, 请学生充分想象,再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想象,借助插图感受坐在月亮上看星空的 美好体验。

第四单元  145

3. 课后练习。 课后第二题让学生照样子说词语,可以先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体会。“弯
弯”比“弯”的程度大一些,“小小、蓝蓝”也一样,都强化或突出了事物的特点。“闪 闪”则是说星星不停地一闪一闪的,给人感觉很调皮。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具体的事 物,感受到作者对这些景物喜爱、亲切的感情。模仿表达时可以提问学生:船——小小的 船——还有小小的什么?通过交流,打开学生的思路,如“小小的蚂蚁、小小的珠子、小 小的手指”。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的、船、两、头、里、看、闪、坐”8 个生字。
2.        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描绘图景的奇妙。
3.照样子,说词语。       
教学准备:       
1.        生字生词卡片。       
2.        与船相关的图片。       
3.        多媒体课件:音乐《小小的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习“船”字        学生都见过船,
1.        教师出示一组船的图片(客轮、货轮、小木船、军        但是对小木船的印
舰),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过的船,理解“船”的意思。        象不深。用图片感
2.        学生找一找哪一幅图是“小小的船”,再说说它有什么        知的形式, 让学生
特点。                对“小小的船”有了
3.        一齐朗读课题“小小的船”。        直观感受。
二、朗读感受,学习生字
1.        学生看着课文插图,听教师朗读课文,找一找插图中 “小小的船”在哪里。
2.        教师结合学生反馈,出示词语“月儿”,指导学生读准 字音,接着朗读词组“弯弯的月儿”。
146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0

3.        学习生字“的”,请学生拼读音节,引导发现轻声,练 习朗读要求读得又轻又短。教师交替出示词语卡片“弯弯的月 儿”和“小小的船”,学生开火车读。
4.        引导学生猜谜语学生字。 猜字谜的学习 (1)教师出示顺口溜,请学生猜一猜。 形式比较有趣,富有
“一横一框,一对小人藏中央”——两思维的挑战性。学生

“一点一点大”——头 “土里出太阳”——里
(2)做动作,请学生猜一猜。
一只手罩在眉眼处,做出向远方眺望的姿势。——看 请一个同学双腿微微平开,站在门框中央。——闪
5. 朗读课文,注意词语连读,把课文读通顺。
三、积累语言,模仿运用 1. 教师出示词语。
船        小小的船        月儿        弯弯的月儿
请学生开双人火车朗读(一人读词一人读词组),体会它 们的不同。
2.        借助图片,让学生观察“船儿”和“月儿”的相似之处。
3.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小小的”“弯弯的”“尖 尖的”。
4.        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如果“我”坐在“月儿”上会 看见什么。
5.        引导学生寻找诗歌中像这样读起来特别好听的词语 “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朗读词语,让学生观察星光闪烁 动画,配合小手张合,动作演示“闪闪的星星”,体会“闪闪 的星星”明亮又可爱,朗读词组“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在说一说,动一动的 活动中猜出谜底很有 意思,会留下深刻印 象。而考一考别人的 过程则是再一次的识 记巩固和学习成果的 展示。
通过比较,感受 运用了叠词后的表达 效果。

(何霞        杭州市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

第四单元  147

3 江南
  教材解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 的心情。全诗前两行描写了江南水乡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 使采莲人不禁发出热烈的赞叹。“可”有适宜、正好的意思。“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 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田田”,形容荷叶挺立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此处说 荷叶非常茂密,那荷花应该也是很繁盛的,不仅景色秀丽,而且莲子必然丰收,所以采莲 人的心情自然非常愉悦。后五行采用反复咏唱的方式,勾勒了一幅鱼儿围绕荷叶四面游动 的动人画面。“戏”字写出了鱼在水中灵动迅捷、欢乐可爱的活泼形象。这里写“鱼”,却 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采莲人和戏水的鱼儿一样,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采 莲人划船之娴熟,船行之轻快,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就不难想象了。这是多么秀丽 的江南风光!
诗歌主要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述,来表达人们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连用了 5 个叠 句,手法独特,不仅不会让人感到重复,还使得全诗节奏变得轻快愉悦,更能表现鱼的灵 动和采莲人的快乐。
本课以传统水墨画配图,整个画面,花青中略带墨韵,色彩清新,格调高雅,正所谓 “水墨江南”。寥寥几笔的三两片荷叶,疏密结合、高低错落的构图,把莲叶茂密的样子表 达得淋漓尽致。这正是中国画笔墨以少胜多的代表。最后,那几条简笔画成的鱼儿,形象 稚拙中不失灵动,使整个画面灵气十足。
  教学目标
1.        认识“江、南”等 9 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 2 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 个字 和竖钩、竖弯 2 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148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引导学生读准“江、东”的后鼻音和“南、莲”的前鼻音,有方言的学生特别注意
“南、莲”的读音,要区别鼻音和边音,可以在词语教学中进一步正音。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2个偏旁,其中三点水、草字头有明显的表义特点,可以让学生建立偏
旁和字义之间的联系。知道带三点水的字一般都与水有关,带草字头的字一般与植物有关。 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有的可以采用图示记字法,如“江、采、
鱼”,教师提供江水流动、采摘果实、鱼儿嬉戏的图片,让学生建立文字与图片的联系。 有的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这个字,如“可乐”中“可”, 路牌上常见“东、南、西、北”表示方位的汉字。有的可以通过偏旁归类来识记,如 “莲”,草字头代表植物,说明“莲”可能指的是一种植物。
还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引导学生巩固识字。如“长江、江水、南瓜、南京、可爱、 可以、可乐、采花、莲花、西瓜、西面、北京、北方”。
2. 写字。 学写笔画竖钩、竖弯,可以先复习巩固之前学过的笔画弯钩、竖弯钩,让学生对比发
现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老师在范写过程中,一边写一边强调新笔画的特点。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0

本课 3 个字书写要点:
5画,独体字。
可        “口”写在竖中线的左侧,要写得小一 点;最后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右侧,笔画 要写直,不同于弯钩。
5画,独体字。
东        第二笔撇折从竖中线起笔,到横中线转 折,竖钩沿着竖中线写,最后两点要左右 对称。
6画,独体字。
西        第一笔横较短,方框要写得宽一点、扁一 点,最后一笔横封口。

教师示范竖钩:
从上到下行笔, 到起钩处向左上钩 出,下笔处和起钩处 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教师示范竖弯:
起笔时稍重,从 上往下写短竖,再圆 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 横,收笔稍重。

第四单元  149

本课要写的 3 个生字,可以组成新的词语,如“可口、东西、山东、山西”,学有余 力的学生可以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古诗,可以让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这时允许学生以较慢的速
度读,尤其是遇到生字,可以借助拼音拼读,以认读汉字为主。 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教师引读、学生接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朗读中要做适
当停顿。如,“江南 / 可采莲,莲叶 / 何田田。” 诗句后面四句,学生对表示方位的词容易混淆,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方位词是按
“东—西”“南—北”两组相对的形式进行排列的,更加突出鱼儿在水中畅快地嬉戏。朗读 时写方位的词可以读得略重些,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这四种不同的方位,感受鱼儿在水中 嬉戏时的情趣。培养学生借助插图,通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情趣。在熟读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背诵。
2. 理解运用。 课文描绘的是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鱼儿嬉戏、姑娘采莲的江南风光。
针对没有到过江南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些江南风景的图片、视频,帮助学生进入诗 歌的情境。
课文先后出现了“采莲、莲叶、鱼”等词语,可以利用插图,请学生在图中找找“莲 叶、鱼”。建议补充一些人们采莲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采莲”的。通过欣赏 画面上挨挨挤挤的莲叶,感受“莲叶何田田”的美景。课文的后五句是总分关系,第一句 总起写鱼儿在莲叶间嬉戏,后面四句分别从四个方位写鱼儿的尽情欢畅,写得特别有情 趣。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鱼儿在莲叶间做什么游戏,并让学生分小组扮演鱼儿、 莲叶,既认识了表示方位的词,又能够感受鱼儿欢快嬉戏的情景。
  教学资源
汉乐府。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
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 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150

  教学设计举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笔画竖弯,会写“西”。
2.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
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想象情境,读懂诗句                引导学生仔细
1. 出示课文插图,引入:面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湖的        观察插图, 展开想
莲叶,你想说些什么?用“我看到(        )的荷叶”说话。        象, 以提供句式的
引导学生说说荷叶的颜色、形状,体会这么多又大又绿的        方式, 引导学生规
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情景。                范表达, 并理解诗
老师总结: 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 莲叶何田田 ”        句“ 莲 叶 何 田 田 ”
的美景。                的意思。
2.        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这茂盛的荷叶,散发着迷人清香 的荷花会把谁吸引来?
采莲姑娘撑着小船来采莲,她们的心情怎样?让我们怀着 快乐的心情读一读这句。
3.        教师:除了采莲姑娘,还有谁也很开心?(河里的小 鱼)。你从哪句诗中读懂的?(鱼戏莲叶中,意思是鱼儿在做 游戏。)
(1)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小鱼在做什么游戏,它们是怎么引导学生在读
嬉戏玩耍的。提供句式引导学生开展说话练习:                懂诗句的基础上规
鱼儿在荷叶间玩(   )的游戏,一会儿游到(        ),一会        范表达。在表达的
儿游到(  ),一会儿游到(  ),一会儿游到(        )。        过 程 中 想 象 画 面,
(2)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读出诗句恰当的停顿。        感受情趣。
4. 聚焦方位词:东、西、南、北。 (1)标注东南西北方位坐标,建立直观感受。 (2)发现诗句中的两组相对的词:“东—西”“南—北”。 (3)参照方位坐标指示,引导学生配上鱼儿游的动作,边
做动作边朗读诗句。
第四单元  151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0

5. 分小组合作表演,背诵诗句。
二、拓展阅读,积累知识
1.        江南的美可不只这迷人的荷塘,我们继续去观赏吧。 (教师出示图片或课件。)
2.        教师:看到这些景色,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3.        小结:千百年来江南的美景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 他们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白居易写的
《池上》。
三、指导书写“西”
1.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一边写一边指导学生认识 新笔画竖弯,强调书写注意点,学生跟着书空。
2.        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        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        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 生继续练写。

课 外 拓 展, 通 过 教 师 出 示 图 片, 也可请去过江南的 学生展示照片, 让 学生进一步了解江 南, 感受江南的美 丽风光。

(蔡瑛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

152

4 四季
  教材解析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 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表达了 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全文共 4 个小节,运用拟人化的写法,语言亲切且富有情趣,使用叠词,富于童趣且 朗朗上口,各小节语言句式、结构大致相同,便于学生仿说。
所配 4 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优美,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是发展学生观察、想象 能力的媒介。
  教学目标
1.        认识“尖、说”等 9 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折文 3 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地” 的字音;会写“天、四、是”3 个字。
2.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
3.        模仿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认识折文等 3 个偏旁;会写“四、是”等字。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字音方面,三拼音节“尖、说、夏”,翘舌音“说、春”,后鼻音“青、冬”,前鼻音
“尖、春、弯”,要注意读准。“地”是多音字,本课中读轻声,可通过“顽皮地说”这一 词组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

第四单元  153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偏旁有 3 个,虫字旁可以再现以前学过的“虫”字来帮助识记; 学习折文时,可以和生字教学相结合,先一起出示“冬、夏”两字,引导学生观察相同 点,从而识记该偏旁;学习言字旁时,可以告诉学生这个偏旁由“言”字演变而来,表示 说话的意思。
本课中有很多生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小 + 大 = 尖;虫 + 土 + 土 = 蛙。有的生字 可以根据偏旁表义的特点了解字义,如“说”。有的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如“尖”,可以 提供草芽尖尖的图片,上小下大,就是“尖”。“弯”的字形识记,可以提供弯弯的谷穗的 图片,建立文字与图片的联系。再准备软铜丝或细电线,折一折,扭一扭,做动作帮助学 生识记。比较难记的“就”字可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将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如,在教 学诗歌第四节时,出示词语“就是”,让学生用“就是”说说话,如,“我就是小鱼。”“这 就是我的小书包。”“他就是喜欢看书。”
可以借助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来巩固识记,积累词语。如“春天、尖头、青蛙、冬 天、夏天、就是”。
2. 写字。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天”和“是”,说说结构,找找共同点,都有撇、捺,但各自的
位置不同,大小不同。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课件,让学生比较观察,认识“天”的撇、捺书 写要舒展平缓,“是”的撇在左下,平捺穿过竖中线。
“四”可以和之前学写过“田、西”作比较,感受结构特点。然后通过课件演示笔顺, 让学生知道全包围结构的字“先里面后封口”的书写规律。
本课 3 个字书写要点:
4画,独体字。

第二横略长,横中线上起笔;撇捺舒展,比长横略宽。
4画,全包围结构。
四 第一笔竖起笔靠左,稍往右斜;第二笔横折,横要长,折稍稍左斜;第四 笔是竖弯,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或竖弯钩。
9画,上下结构,偏旁是“日”。
是 “日”在横中线上方,要写成倒梯形,略细长;撇起笔在左下格,与横折 的起笔处对齐;最后一笔捺从撇的上半部分起笔,要舒展修长。
本课要写的 3 个生字,可以结合学过的生字组成新的词语,如“四天、四月、天山、 西天、可是、天上”,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0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课文语言亲切、生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反复诵读,
才能品味诗歌的趣味。必要时,教师可以范读。 (1)读好叠词“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可以出示相应图片,观察小草、
荷叶、谷穗,感受它们的样子,读出可爱的感觉。 (2)读好人物说的话。最后一节的表达与前三节不一样,引导学生关注“就是”。可
让学生变换语音语调,带着动作或神态,演一演,读一读,读出不同季节事物的不同语 气。读春天的句子要读得欢快一点,读夏天的句子要读出热闹的感觉,读秋天的句子要读 出谷穗弯腰有礼貌的感觉,读冬天的句子要读出可爱的感觉。轻声“地、着”的朗读指导 要注意在句子中进行。
(3)指导背诵。可以借助课件,播放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景物,让学生边观看画面,边 按照四季的顺序背诵,也可以借助板书,让学生加个动作,弯弯腰,挺挺肚子,边演边背诵。
2. 理解运用。 四季如春的地区的学生,对于秋天,尤其是冬天雪花飘、堆雪人的情景不熟悉。教学
中可结合课文插图或视频,便于学生建立直观形象,帮助理解读懂诗歌。因为地域的原 因,部分字词的理解,需要借助图片理解,比如城区学生对“谷穗”并不熟悉,可以通过 图片让孩子认识。“鞠着躬”,可以动作表演理解。“顽皮地说”,顽皮的语调可以在朗读 中理解感悟。
课文结构大致相同,每小节都以某种事物说“我是……”来结尾。即体现该事物的季 节代表性,又表达出对四季的喜爱之情。可以在朗读体会语言表达形式的基础上,鼓励学 生模仿句式自由表达。
3. 课后练习。 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
上,说说发现了什么,在比较中发现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1)发现相同,尝试运用。“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都运用了叠词,说
出了事物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尝试用上叠词说说。如“柳树弯弯、桃花朵朵、泉水咚 咚”。
(2)发现不同,仿说句子。第一、二节是什么对什么说,而第三、四节是什么怎么样 地说。教学时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并通过补充些相应图片,帮助学生启发思维, 结合之前叠词的运用,说说不同的季节都有些什么,注意说出季节的特征。

第四单元  155

  教学设计举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演示、组词等方法,会认“弯、地、就”3 个生 字,会写“天、是”2 个字。
2.        学习课文第二至四小节,能熟读成诵。知道夏、秋、
冬        3 个季节的特征,能感受不同季节的美丽。
3.        能仿照课文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教学准备:
1.        四季的图片。
2.        生字生词卡片。
3.        书写指导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上节课我们感受了春天的美好,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四季中其他的季节也很美, 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夏天、秋 天、冬天吧。
(一)学习第二节。
1.        请学生自由读读第二小节,说说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2.        引发学生思考 : 荷叶为什么说“他”就是夏天?
3.        出示《江南》一课的水墨图,带读“荷叶、圆圆”。 (板贴“荷叶”)
4.        请学生说说从哪些地方知道夏天来了。
5.        指导朗读背诵。
(1)引导:夏天,真是热闹啊!再来读一读第二节,读出 这种热闹。
(2)请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3)师生配合读 :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 天。”)
(4)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个热闹的场景,荷叶在和青 蛙窃窃私语。试着背背这小节。

第一课时教学 了春天这一小节,学 生感受到了春天的 美好。通过美美地朗 读, 直接导出夏天, 简洁明快。出示“荷 叶圆圆”,唤起学生 已有生活经验,还从 哪些地方知道夏天来 了。模仿这一节说一 说, 感受夏天的热 闹、生机勃勃。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0

156

(二)学习第三、四节。
1.        同桌交流:为什么谷穗说“他”是秋天,为什么雪人 说“他”就是冬天呢?
2.        学生自学,并汇报。
(1)结合学生汇报,出示秋天图片,感受秋天的美丽。 板贴“谷穗”,教师配动作,引读“我是秋天”。 请学生表演动作理解“鞠躬”:谷穗在秋天里都长成熟
了,都变得弯弯的了,就好像小朋友在弯腰鞠躬一样。 指导学生读好轻声“着”。将“着”放入短语“鞠着躬”,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等方式体会这一类短语的节奏感。 随文识字“弯”。(见“识字”教学建议) 请学生加上动作读一读,感受秋天的喜悦、谷穗的有礼貌。 (2)结合学生汇报,播放课件:冬天的雪景和小朋友打雪
仗、堆雪人的画面。
请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冬天的快乐。 板贴“雪人”,教师引读“我就是冬天”。 指导读好多音字“地”。出示短语“顽皮地说”,通过比
较朗读,让学生感受轻声“地”的朗读。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可 以教师范读、小老师带读等方式进行指导。
随文识字“就”。(见“识字”教学建议) 请学生加上动作,表演着读,感受冬天的快乐。 3. 合作朗读,表演背诵。
(1)四人小组一起合作读课文。可以一人读一节,可以合 作读对话,也可以配上动作读。
(2)引导学生借助板书,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边做动作 边背诵课文。
二、想象说话,创作新诗
1.        学生读课文,说说诗歌的第一、二小节和第三、四小 节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        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第一、二小节是什么对什么 说,而第三、四小结是什么怎么样地说。
3.        自编新诗。
引导:就像第一节课为春天创作小诗一样,你最喜欢哪个 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

板书设计新颖, 用板贴“ 荷叶 ”“ 谷 穗 ”“ 雪人 ”, 丰富 学生认知,帮助理清 季节顺序,为后面背 诵全文铺垫。并采用 学生喜闻乐见的做 做动作, 演一演的 形式,帮助理解“鞠 躬 ”“ 大肚子一挺 ” 等词语,朗读中加上 动作,弯弯腰、挺挺 肚子,学生读得更是 兴趣盎然。
第四单元  157

( ), 他( )说:
“我是(        )。”       
4. 交流自编的诗歌。可以尝试一人一个季节,按春夏秋       
冬的顺序,合作成一篇《四季新编》。       
三、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书写指导有针
1.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和短句:“尖尖、说、春天、夏        对 性。 选 择“ 天、
天、青蛙、弯弯、我就是冬天。”开火车轮读、男女生轮读。        是 ”, 引 导 学 生 观
2.  课件标红句子“ 我就是冬天 ” 中的两个要书写的        察结构,发现异同,
字——“天、是”,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结构,比较发现异同。        从而引导学生发现
3. 指导书写“天、是”。        两个撇、捺书写的
(1)田字格板书范写,请学生说说有几笔,学生集体书空。        区别, 培养学生良
(2)学生整体观察字形,教师提示书写要点。        好的观察能力和写
(3)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关注问题,展示纠错;肯        字习惯。
定进步,针对不足再写一个。       
(蒋慧萍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

158

口语交际
我们做朋友
  教材解析
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二次口语交际。首先交代了本次交际的内容,再通过图画,呈现交 际的情景,直观示范“聊天”,便于学生效仿。小贴士告知了本次口语交际的要点。
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学生交际的心理,把朝夕相处的同学作为交际对象,降低 了交际的难度。同龄人之间,有共同的话题和爱好,便于交际活动的有效开展。此时,学 生已入学两个多月,班里同学基本已认识,但有些还互相不太熟悉。通过这次自我介绍, 可以增进了解,成为新朋友。
和身边的人聊平常的事,属于日常交谈。交际时,语言表达上可自然、随意些,但在 态度礼仪上,要文明有礼。有的学生和别人说话,眼睛不正视对方,看着地面或四处瞟, 这是不够自信的表现,也是缺乏基本的交际礼仪。本次口语交际,强调了交际的基本原 则,提示学生“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通过本次口语交际活动,也引领学生在 日常交谈中,能够主动实践,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教学目标
能向他人做自我介绍,并能引起话题。知道与人交谈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一 种基本的交际原则和交际礼仪。
  教学建议
一、唤醒交际需求
本课的教学对学生交际的真实心理需求有较高的要求。学生有交朋友的愿望,交际才 有进展的可能。因而唤醒真实的交际需求,是本课口语交际的基础。
教师可让学生说说,开学以来了解了哪些同学,交了哪些好朋友。也可以说说自己还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0

第四单元  159

想了解谁、和谁交朋友。在谈话中,激发学生愿意交往的
愿望,唤起交际动机。        本次口语交际的
       
        自我介绍,不同于开
二、拓展自我介绍的范围        学初面对完全不了解
可以提醒学生,在做自我介绍时,可以多说说别人可        自己的同学的自我介
能不知道的信息。同时询问别人相应的信息,引起别人了        绍, 不是个人独白,
解自己、和自己交谈的兴趣。        而是为了认识朋友而
        进行的交流。除了说
建议老师先和学生做示范。双方先互相问好,介绍自       
        出基本信息,还要懂
己的名字等基本信息,然后说出自己的喜好,询问对方的       
        得引起话题。
       
喜好,邀请对方参加某项活动或游戏。       
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能够引起交流的话题,形成自然       
的交际情境,避免学生机械地自我介绍,而忘了交流。       
三、设计多层次的交际情境
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朋友是如何开展交谈的,先模拟插图,再开 展真实的交际活动。教师需设计多层次的交际情境,满足学生的交际需求。
1.        模拟情境交际。请两个学生面对面,模拟图上小朋友的交际场景。师生对他们的 模拟表演给予评价,也可提出改进建议。在评价时,重点关注说话的时候是否看着对方的 眼睛。
2.        真实情境交际。可借助音乐、教具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如:
(1)借助音乐《找朋友》开展交际。教师播放《找朋友》音乐,音乐停止,学生站到 自己想交往的朋友面前,向对方做自我介绍,并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对方交流。
(2)借助教具开展交际。教师课前折一架纸飞机。课堂上,教师说:“我的飞机飞 飞。”学生接:“飞到哪里去?”教师说:“飞到 ×××那里去。”并把飞机飞向该生,该生 站起来做自我介绍,并问“谁想和我交朋友”,愿意和他交朋友的学生站起来,开展交际 活动。学生在说话的时候,教师要关注和提醒“看着对方的眼睛”。
3.“介绍我的新朋友”和“答记者问”。请新结交的一对朋友上台,向全班同学互相 介绍对方。其他同学随机提问,增进了解。
四、实践活动
1.        课间和新朋友一起玩游戏。
2.        和邻居小朋友交朋友。
3.        开展班级新朋友介绍会。

160

语文园地四
  教材解析
语文园地四共安排了 5 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6对反义词,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现意思相反或者相对的词, 并且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识字。“字词句运用”编排了12个词语,让学生在复习巩固熟字新 词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喜欢的四季。“展示台”引导学生做自己的姓名卡片,并且能从卡片上 认识同学的名字。“日积月累”编排的是珍惜时间的名言。“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篇科学 童话《小松鼠找花生》。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了解花生的生长规律,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识        字        加        油        站
1.        鼓励学生自主识记这 6 个生字。如,“男”可以用加一加 的方法识记;“开、关”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 说在哪里见过。教师需关注“正”的后鼻音要发到位;
1.        认识“男、女”等6“男、女”注意声母 n 的正确发音。
个生字。正确认读62.  引导学生读读这6 对词语,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
对反义词并积累。 利用反义词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字,这也是识字的好方法。 2. 会写“女、开”2 个 3. 借助反义词识记生字。如“找朋友”,将反义词连一连,
字和撇点1 个笔画。 读一读;开展“打牌”游戏,一个人出一个字,另一个 人迅速找出它的反义词。
4.        指导书写“女、开”。“女”的起笔撇点是第一次出现, 需落实笔画名称。在写字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 的执笔姿势与坐姿。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0

第四单元  161

字        词        句        运        用

1.        正确朗读 12 个词 语,复习巩固已学 的字词。
2.        选择其中的词语说
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认读,读准字音。然后引导学生开 动脑筋,说说自己的发现。如上面是关于季节的词语,下 面是有关动物、植物等表示事物的词语,这些词语揭示了 四季和万物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运用词语说话,要避免千篇一律,重在打开 思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自己喜欢 的季节。学生既可以用一个词说,也可以用几个词来说。 既可以说四季和万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大地”,春夏秋冬都有变化。如“青蛙”,春天的时候 会产蝌蚪,到了夏天就到田里去吃虫子,冬天就冬眠了。 如“夏天”,大地变得很热,树叶更茂盛了,莲花在池子里 开了,青蛙在田里呱呱叫。以鼓励和正面引导为主,同时 关注语言表达的完整、规范。

展        示        台
可以将学生的姓名卡、作业本上的姓名在投影中展 出,请学生认读。学生读对名字,那位被读到名字的同 学就起立告知正确,评价后再全班跟读。
能展示自己借助 建议每位同学将自己的作业本、姓名卡放在桌面 姓名认识生字的成果, 上,学生可在教室内走动,主动认读姓名,不认识的字 激发在生活中自主识 就向别人请教。建议和口语交际相结合,鼓励学生认识
字的兴趣。 新朋友。 开展班级“姓名识字大王”评选活动。可先请同桌
评比,优胜者在小组内评比,依次类推,最终评出班级 “姓名识字大王”。

162

日        积        月        累
1. 鼓励学生借助拼音把名言读正确,根据学生实际正音,可 关注“于、阴、金”等字的发音,巩固“一”字的变调。
2. 引导学生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帮助学生了解名言的大致
借助拼音把名言
意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是比喻凡
读正确,能背诵,并感
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一寸光阴一寸金,寸
受时间的宝贵,初步培
金难买寸光阴”说明了时间很宝贵,应珍惜时间。
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3. 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可以采用指名读、同学推荐 读、师生合作读、填空等方式进行背诵积累。
4.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说说其他惜时的名言。
和        大        人        一        起        读
随着“和大人一起读”的持续推进,教师要关注学生
1. 和大人一起读《小松
课外阅读的情况,可以安排时间,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和
鼠找花生》,知道一
大人一起读”的收获。
些生活常识,感受大
可以组织学生从阅读时间、阅读地点、阅读环境、阅
自然事物的神奇。
读方法、阅读效果等方面进行交流。如,“这篇文章,爸爸
2. 与同学交流,分享
妈妈是怎样和你一起读的?”“你现在能解开小松鼠的疑惑
和大人一起读的收
了吗?”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好的阅读方法要给予
获。
充分的肯定,并在班级中进行推广。

第四单元  163

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这是第二个识字单元,延续了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编排特色,编排了《画》《大小多少》 《小书包》《日月明》《升国旗》5 篇识字课,将识字寓于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情境之中, 内容浅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渗透对比识字、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
在第一个识字单元,学生认识了象形字,初步感受了汉语的音韵特点。在本单元,学 生将认识会意字,并将进一步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教材力图通过丰富多样的编 排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体会到汉字不仅有用,还很 有意思。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具体形象的直 观手段,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教材中的合体字大幅增加,尤其是形近字的出现,增加了学生识 记的难度,应利用更加多样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字音、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与 此同时,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 字成果。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0

164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画        21. 认识60 个生字和10 个偏旁;会写23 个字和2 个
                                        笔画。
                大小多少        2        2.       
                                        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
                                       
                                        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进一步了解
                小书包        2               
                                        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字。
                                       
识字                日月明        23.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
                                4.        感受古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爱惜文具的好习
                                       
                升国旗        2                惯;懂得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受到初步的爱
                                        国主义的教育。
                                       
                                       
                识字加油站                1.        归类认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认识5 个生字。
                                2.        发现草字头和木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
                我的发现                       
                                        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字词句运用                3.        辨析易混淆的音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
语文                        3                和舌尖音。
                书写提示                       
园地五                                4.        了解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日积月累                        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5.        背诵《悯农》,懂得要爱惜粮食。
                和大人                       
                                6.        和大人一起读《拔萝卜》,了解故事内容,初步尝
                                       
                一起读                        试续编故事。
                                       
                               
        合  计        13               

第五单元  165

6 画
  教材解析
这首古诗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 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 上口。
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山水相衬,鸟语花香,意境典雅,给予学生 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谜语诗中描绘的景物均可在画中一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示。图 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目标
1.        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 10 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会写“水、去”等 4 个字。
2.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可以把识字与朗读古诗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
基础上借助诗的语境来认读生字。本课要认的 10 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是翘 舌音;“近”是前鼻音,“听”是后鼻音,可以在对比读中重点正音。
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1)换一换。用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如: 无:“天”换笔画成“无”。
166

听、近:互换偏旁。 色:“爸”换偏旁成“色”。
(2)偏旁归类。本课要认识的两个偏旁,斜刀头表示的意义学生不太熟悉,学生只要 能记住这个偏旁的名称即可。走之作意符,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本课有 3 个带 走之的字:“远、近、还”,结合偏旁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些字的含义。
(3)借助反义词,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如,“有—无、来—去、远—近。” (4)有的生字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可以用它们编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如:
生字        词语举例        句子举例
               
还        还是        春天过去了,花儿还是那么鲜艳。
色        色彩        这幅画的色彩非常明亮。
2. 写字。
本课要写的 4 个字中,有 3 个独体字。这 3 个独体字都有一个纵向支撑的关键笔画竖 或竖钩。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这 3 个独体字的共同之处,领会支撑笔画的作用,然 后教师示范典型字,学生练写。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4        画,独体字。
水        第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撇不要写成两笔,而第三笔和第四笔 不能写成一笔。
5        画,合体字。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1



第三笔为长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撇折,在田字格中间起笔。

4        画,独体字。
不        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长 点收尾。
7        画,独体字。
来        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 过近。

第五单元  167

本课要写的字,可以组成新的常用词,如“水手、口水、雨水、上去、上来”等,学 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这首古诗,画中景物与生活实景不同,可以和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景物进行对比,在比 较中了解画中景物的特点,感受古诗的趣味性。
1. 朗读指导。 古诗的朗读要注意掌握好停顿,读出韵味。此外,画中描述的景物与生活实景有差
异,朗读时,可将差异之处适当体现在重音上,以凸显是一幅“画”的特点。 朗读形式要多样,可以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还可以教师引读,如,“远看——,
近听——,春去——,人来——”。
学生在熟读成诵后,可让学生介绍自己记忆、背诵古诗的方法,如,抓住“山、水、 花、鸟”4 个字来背诵,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2. 理解运用。 采用对比,理解谜底“画”。在学生熟读诗句的基础上,找找圈圈诗中描写了哪些景
物,再启发学生根据回忆,说说自己见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然后读课文,找出诗

中景物与现实情景的不同之处,最后说一说为什么这首谜 语诗的谜底是画。
通过想象、表演、朗读等形式,感悟诗意。在学生反 复朗读后,启发他们展开想象,根据个人对诗句的感受配 上动作来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 耳倾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
课文中有几对反义词,可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 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理解它们的意思。

熟字组成的反义词:
大—小、上—下 多—少、里—外 东—西、南—北

(1)“来─去”。演一演:小鸟飞来,小鸟飞去。 (2)“远─近”。说一说:小丽离我近,小冬离我远。 (3)“有—无”。做一做:一只手里拿东西,另一只手不拿东西。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偏旁字归类等方法,认识 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
会写“来、去”2 个生字。
168

2.        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3.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远—近”“来—去”3 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1.        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        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3.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
1.        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 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 个字。
2.        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来认一认。
3.        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4.        同桌互读诗句。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 读一读。
5.        指名分行读,其余同学反馈评价,有错及时纠正。男 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1. 指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1)出示:远、近、还。请学生带读这 3 个字。引导学生 寻找这 3 个字的相同点。认识偏旁走之。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一 记这 3 个字。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 说: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 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
(3)出示本课其余生字。提问:还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 的方法来记?
2. 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出示:米—来、无—天、爸—色、近—听,指导学生找找

通过画和文的 结合, 帮助学生提 取诗中的信息。
通过这一环节, 使教师了解学生生 字的认识情况, 找 准不认识的、读不 准的生字, 教学时 可有针对性地突出 重点。
采用多种方法 帮助学生识记、巩固 生字,增强生字识记 的效果。体现了“一 字带一串”和“同一 个字可以用多种方 法来识记”的思想。
第五单元  169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1

每组字的不同,在反馈的过程中认识斜刀头。 3. 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1)出示:远、无、来。让请学生说说和这些字意思相反 的字。
(2)课间操“说反话”。 4. 复习巩固。
(1)在新语言情境中认字。学生认读:“远山、白色、远 近、听说、无声、还是、还有、走来、走去。”
(2)发给学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3)发给学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5.        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        写字指导不仅
                要看教师范写, 还
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要看是如何对学生
1.        学生观察范字“水、去”,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        写的字进行反馈的。
2.        教师示范“水、去”,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要引导学生对照自
3.        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        己写的字, 找到改
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进的方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 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会写“来、不”。
2.        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
3.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        运用“摘果子”游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这一环节采用
3.        全班齐读古诗,男女生赛读。        画中景物和生活中的
                景物相对比的方法,
二、朗读诗句,领会诗意        感受其中的差异性,
1.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大自然里看到的景色        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难
是怎样的,感受大自然的美。        点,帮助他们感悟画
2.        学生读课文。提问: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幅        的特点,领悟诗句和
画?引导学生找出画中的景物与生活中看到的情景有什么        画之间的关系。
170

不同。
3. 师生交流: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 近听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 鸟儿会惊吓得飞走。但画中,远看山还是有明亮的颜色,近听 水却没有流动的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不会凋谢,人走来鸟儿 也不会惊吓得飞走。
根据交流情况,可以相机改写诗句,与《画》形成对比,
帮助学生感悟画的特点。       
《画》中描述:        生活所见: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4. 熟读成诵。       
(1)采用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2)老师指画中内容,学生读出相应的诗句。 (3)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
来背诵。
三、教师示范,学生练写
1.        学生观察范字“来、不”,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
2.        教师示范“来、不”,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        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 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让学生读一读下面两首歌谣,猜猜是什么,根据谜面说说
理由。
头戴小红帽, 千条线, 身穿大白袍。 万条线,
走路摇摇摆。(鹅)        落在水里看不见。(雨)
(任一平        浙江省杭州市长寿桥小学)

第五单元  171

7 大小多少
  教材解析
这首儿歌由 4 小节组成。每小节有两行,第一行从“大小”或“多少”的角度进行简 单比较,第二行通过具体事物,感受“大小”或“多少”。这首儿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 朗上口。
配合儿歌,有 4 幅对比图,形象地呈现了事物间“大小”“多少”的关系,提示学生 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事物要用恰当的量词来表示。
  教学目标
1.        通过归类识记、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认识“多、少”等 12 个生字,认识反犬旁 和鸟字旁 2 个偏旁。会写“小、少”等 5 个生字和竖折折钩 1 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课文。
3.        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量词“头、群、颗、堆”的意思;会写笔画竖折折钩。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 12 个生字,可通过自主朗读、师生接读、生生对读等方式,熟读课文,掌握字 音。也可通过归类呈现事物图片及名称的方式,先认识事物,读准事物名称,再进入课文 学习。本课生字中,“苹、杏”是后鼻音,“枣”是平舌音,“鸭子、杏子”中的“子”,要 读成轻声。
在字形上,“杏、桃、苹、猫、鸭”等字的偏旁与字义有关,木字旁一般与树木、木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1

172

材有关。可引导学生关注偏旁,建立形义之间的联系,并结合认识鸟字旁和反犬旁。“黄、 猫、鸭、果”4 个生字有极为相近的部件,学生很容易都看成“田”,要加以区别。 也可 把认字建立在感知图文、认识事物的基础上,把认字与学词紧密结合起来。
本课生字以独体字和形声字为主,在识记生字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 采用多种方式,灵活识记。如:
(1)图文对照,学习象形字“牛”。 (2)熟字加偏旁。如,“猫、边、鸭、苹、杏、桃”。 (3)偏旁归类。如,“杏、桃”。 (4)事物归类。如,动物类“黄牛、猫、鸭子”,水果类“苹果、杏、桃”。 (5)反义词。如,“多—少”。 (6)一些生字可以与熟字组成常用词,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词语举例:
多:多少、众多、大多 少:少见、少数、很少 黄:黄牛、黄色、黄金 边:边上、水边、天边 果:苹果、果树、果子 桃:桃树、桃花、桃子
2. 写字。
本课要写的 5 个字都是独体字。其中 4 个独体字,都有写在竖中线上的支撑笔画竖或 竖钩。“小”和“少”字形接近,可以适当比较。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这 4 个独体字 的共同之处,领会支撑笔画对摆正汉字位置的作用,然后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
本课 5 个字书写要点:
3        画,独体字。
小        第一笔竖钩压竖中线,左右两点要匀称, 左点比右点略低。
4        画,独体字。
少        第一笔是竖,不带钩;第四笔要稍长,托 住整个字。
4 画,独体字。
牛        第一笔是短撇,第一横略短,第二横要长, 竖要出头,写在竖中线上。

第五单元  173

续表
8        画,独体字。
果        先写“曰”,再写“木”,竖笔从上写到 下,压住竖中线,最后撇和捺。
5        画,独体字。
鸟        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竖折折钩,横向的 折要拉宽些,最后一笔要拉长一些。
本课要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新的常用词语,学有 余力的学生可以写一写。如,“小手、小虫子、不少、水 牛、果子、水果、小鸟、水鸟”。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教师示范竖折折钩:
教师可用一段铁 丝折出“竖折折钩”, 让学生直观感受是一 笔连成的。书写示范 时,起笔时稍重,每 一个折处向右稍按一 下, 最后收笔微顿, 再出钩。

读准数量词中“一”的变调。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回顾《秋天》一文中“一”的不同读 音,再尝试着自己读读“一”在数量词中的不同读音,然后出示按读音分类的数量词读一 读 , 在读中感受“一”的变调规律。
要引领学生用多种方式来反复朗读儿歌,感受朗读的乐趣,体会语言的韵味。可采用 同桌互读、小组赛读、拍手伴奏、接读句子等方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 朗读节奏。朗读时,每段尾音可以稍拉长或强调,节与节之间要有停顿。
2. 理解运用。 了解量词的正确使用,突破本课学习难点。教学时,常用量词“只、个、头”可以引
导学生联系生活,在运用中理解;“群”可让学生看图,通过鸭子和鸟的数量对比,知道 很多事物聚在一起,才能叫“群”;“堆”可让学生看图中桌上的水果,说说哪是杏,哪是 桃,理解“堆”的意思,再拓展说说生活中看见什么也是成堆放着的;“颗”,则可让学生 观察一些圆形和粒状的实物,如一颗黄豆、一颗珍珠、一颗葡萄,直观感受“颗”的意思 和适用对象。
图文结合理解词句,发现文字与图画的对应关系。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画里 有什么,哪个大,哪个小,哪个多,哪个少。也可以出示“大小”“多少”这两组反义词, 读一读,再出示图画 , 说一说相对应的事物的大和小、多与少。学生对事物大小多少有了 直观的理解后,再读儿歌。后面两小节,也可以换一种方式,先读儿歌,让学生在脑海里 想象儿歌表达的事物,尝试加上动作说一说。如,让学生用手比划圆圆的苹果样,说“苹

174

果大大的”,大拇指和食指靠拢,形成一颗枣子样,说“枣子小小的”,再配上动作,读 一读儿歌“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也可以补充一个西瓜的图片,形成西瓜、 苹果、枣子三者的对比,帮助学生形象化地初步感知大小等比较是相对的。
3. 课后练习。 第一题指导背诵,可以采用逐步提高难度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背诵。如,先
出示图画和部分文字:一个( ),一个( ),一头( ),一只( ),学生看图补充背诵; 再提高难度,隐去文字,看图背诵;最后除掉图片,直接背诵。
第二题通过读记的方式,学习并积累带量词的短语。可以通过比较读,如“一头牛” 和“一只猫”、“一只鸭子”和“一群鸭子”,让学生感知大小不同、数量不同的事物要用 恰当的量词来表示。
三、实践活动
1. 量词大集合。收集带量词的短语,配上相应的图片,同学之间互相教一教,认一 认。如“一个人”,边上画一个人或剪贴上一个人的图片。
2.“我来编一编”。模仿课文的句式,用上量词编一节儿歌,并配上图画。
  教学资源
1.《量词歌》。
量词歌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鲤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支笔,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量词千万莫用差, 小朋友,试一试,换换就要闹笑话。
2.《什么美》。
什么美
朱晋杰
什么美?蜜蜂美。 不贪玩,不贪睡, 从小爱劳动,采蜜不怕累。
什么美?杨树美。 不弯腰,不驼背, 身子站得正,挡住风沙吹。
第五单元  175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1

8 小书包
  教材解析
本课由 6 个词语和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组成。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等学生 常用的学习用具,被编进了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儿歌节奏明快,浅显易懂,不仅展示了 “小书包”里的各种文具,还告诉学生这些学习用品是他们读书写字的好伙伴,陪伴着他 们的学习。从而引导学生要好好爱护这些“小伙伴”,养成整理、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        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 11 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 竹字头 3 个偏旁。会写“早、书”等 5 个字。
2.        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3.        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常见学习用品的名称。 【教学难点】 了解文具是学习的伙伴,知道爱惜文具,会整理文具。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多数生字出现在文具名称中,识字时,可以将生字融入文具名称中进行认读。借
助学生熟悉的文具名称识记相关生字,将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相结合。 生字的读音可以通过认读词语,朗读儿歌来正音。注意翘舌音“书、尺”,平舌音
“作、早”,前鼻音“本”。“子”字单独出现时读第三声,加在“尺”的后面,成为词语 后缀时,读轻声,可引导学生回顾第 7 课刚学过的“鸭子、杏子”等相关词语,巩固轻声 读法。也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看图说话,在说话中正音。
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自主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176

(1)生活情境识记。如“书”,可引导学生回忆在图书馆、阅览室、书店、家等地方 见过的书。“作业本”3 个生字,学生天天见面,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在哪里见

过这 3 个生字,指着认一认。 (2)用熟字加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识记生字。 笔:毛 + 竹字头 课:果 + 言字旁 早:十 + 日字头 本:木 + 一
结合“笔”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竹字头。教师可出 示古代毛笔的图片,让学生意识到为什么“笔”是竹字头。
有些学生课外已认识了不少字,也可以鼓励他们用自己 认识的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校”和“作”。

笔,会意字。从 竹, 从聿。“ 筆” 是 笔的本字,小篆像用 手执笔。古时毛笔笔 杆都是用竹制成的, 故从竹。

(3)在识记生字的时候,可以列举关联的词语,帮助理解字的意思。如:
笔:铅笔、毛笔、钢笔、笔袋、笔套 尺:直尺、卷尺、三角尺 本:书本、作业本、笔记本、课本
2. 写字。
本课要写的 5 个字,有 4 个独体字,1 个上下结构的字。4 个独体字里,有 2 个含有笔 画撇和捺,但撇的写法不同。教学时要注意区别。
本课 5 个字书写要点:
6 画,上下结构。

日字头略小略扁,下面的“十”横要写得长一些,竖写在竖中线上。
4 画,独体字。

第一笔横折略小,第二笔横折钩略宽,竖要直,点不碰到横折。
4 画,独体字。

“尸”的头部略扁,捺与撇的收笔在同一水平线上。
2 画,独体字。

横折钩的折要稍向左倾斜,撇收笔与横折钩在同一水平线上。
5 画,独体字。
本        横要写得平直,竖与竖中线重合要写端正,撇捺要舒展,最后一笔短横不 碰到撇和捺。

第五单元  177

本课要写的字,可以组成新的常用词语,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写一写。如,“尺子、 书本、本子、刀子、大刀、小刀、早上”。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朗读儿歌时,注意句子间的适当停顿,句末可以稍微延长。可以先听读、跟读儿歌,
感受儿歌句中和句末的停顿,再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教师应注意部分汉字轻声的朗读 示范。例如“的”和“得”,要念得轻而短,不拖音。“真不少、课本、铅笔、作业本、转 笔刀”等词语的朗读可以适当突出,从而说明小书包的用处大。
2. 理解运用。 联系生活,理解文具。学生平时都在使用这些文具,对文具的名称比较熟悉,作用也
基本了解,教学时可通过图文对照,学习词语。儿歌中出现“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 刀”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画,让学生去找找。还可以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回顾一下,这些 学习用品该到什么商店去购买,从而明白这些都是“文具”。儿歌中的“宝贝”一词,是 对文具的爱称。除了“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可以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说 说自己书包里有哪些文具“宝贝”,也可以试着用课文的句式来表达。
借助儿歌,培养良好习惯。儿歌的后四行,重在对学习习惯的提示。“上课静悄悄”, 即上课时,不要玩文具,让它们静静地待着;“下课不乱跑”,即下课了,要及时收拾好文 具不乱丢乱放。从而让学生明白文具是我们的好伙伴,天天陪同我们上学校,学知识,学 本领。引导学生也要像照顾好朋友那样照顾好文具,要爱惜,会整理。
3.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的设计,第一题指向学生的现实生活,认识自己书包里的文具;第二题指向
养成良好的自主整理文具、爱护文具的习惯。第一题,可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借 助自己书包里的文具来介绍,认读有关词语。第二题通过图文对照,引导学生学习用“我 会……”的句式说说自己能做的事情。可以先引导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再借助拼 音读句子,然后学着图上样子学习摆放文具、整理书包。也可以引导学生用“我会……” 说说自己还会怎么爱惜、整理文具。
三、实践活动
1.        课后,随父母到文具商店或柜台认识更多的文具,将新认识的文具用彩笔画下来, 再写上名称,贴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文具展示栏,将认识事物、学习汉字结合起来。
2.        游戏“整理小书包”。帮助学生了解课程表上写着什么、书包里该放些什么、每天 怎样整理书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设活动有三个环节:第一部分是激发学生的兴 趣,说说书包里该放些什么;第二部分是看课程表;第三部分是学习整理书包。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1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 8 个生字和 3 个 偏旁,会写“书、本”2 个生字。
2.        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一组。
2.        让学生画一张自己喜欢的文具画,并想办法写上文具 的名字。可以是一种文具,也可以是多种文具。
3.        为每小组准备一份本课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儿歌引入,学习“书包”
1.        复习《上学歌》,交流每天陪伴我们的好朋友小书包。
2.        出示书包图和标注拼音的汉字“书、包”。 引导学生交流 (1)读准“书包”的字音。 识字途径, 倡导生

引导学生自己拼读,反馈中重点正音翘舌音“书”,再开 火车巩固读。
(2)识记生字“书、包”。 说说平时在哪里见过“书”,根据学生的经验理解“书”。 “包”,结合实物书包,进行形象记忆:“书包”把所有的
学习用品都“包”在里面了。随机学习包字头。
二、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        请学生说说书包里有哪些文具,根据学生的回答,出 示本课要学习的文具名称及相关图片:橡皮、尺子、作业本、 笔袋、铅笔、转笔刀等,请学生对应图画,猜猜文具的名称, 给文具贴上标签。
2.        学习本课新词。
(1)学生自己拼读课文中的词语。 (2)多种形式反馈读。如,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 (3)打乱顺序,归类读。

活识字, 并结合不 同的识字方法理解 字义。

第五单元  179

3. 课间操。出示配乐儿歌,教师先示范,再带领学生边        低年级学生注
读边做动作。        意力集中的时间有
转笔刀,转起来,(左手微微握拳,右手转动。)        限, 课中间安排与
作业本,翻开来,(左右手伸直,掌心向下,再同时向上        课文学习内容相关
翻开。)        的课中操, 能有效
小橡皮,来回擦,(左右手五指捏拢,呈空心拳样,掌心        排除学习疲劳, 提
向下,再做来回擦的动作。)        高学习效率。
小尺子,拉拉直,(左右手拉成直线,再做左右拉伸动作。)
小笔袋,包起来,(左右手收回,在胸前做滚动动作。)
小铅笔,站直了。(左右踏步,最后站正。)
4. 识记生字。        识记生字体现
(1)认读没有图片和拼音提示的词语。        学生的主体性, 借
(2)认读生字。词语中生字标红,先自己读,再跳读。        助已有的识字经验,
(3)认读单个生字。可以先自己读,再同桌读,互相教一        重在激发学生的识
教,然后小老师带读,接着开火车读,最后词语卡片认读。        字兴趣。
(4)归类识记生字。用加一加、生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
字,随机结合认识竹字头、包字头、单人旁等偏旁。
三、运用游戏,复习巩固
1.        教师逐一贴文具词卡,学生抢读。
2.        每组发一个装有文具词卡的信封,组长逐一抽出轮流 读,谁读对了,就收下词卡。
3.        请得到文具词卡的同学站在台上,邀请学习伙伴读读创设生活情境,
文具的名字,读对了,就赠送这张词卡。        以超市购物的方式
4.        创设班级小超市,获得赠送词卡的同学到班级小超市        促进复习巩固, 激
“购买”文具,选对文具的获得奖励。        发学习兴趣。
四、观察辨析,学写“书、本”       
1.        出示“书、本”,学生观察,边书空边说说书写笔顺。       
2.        指导发现“书、本”两个字都是上紧下松,且竖都写        从 整 体 观 察,
在竖中线上,是关键笔画,要写得直。        发现结构特点, 再
3.        教师范写“书”,学生书空,再临写。写一个就及时点        到 发 现 关 键 笔 画,
评,指导。学生再写一个。        最 后 范 写、 练 写、
4.        教师范写“本”,学生书空,再临写。写一个就及时点        反 馈, 一 步 一 步,
评,指导。学生再写一个。        要扎扎实实。
180

9 日月明
  教材解析
这是一篇根据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 尘……”,通过朗朗上口的短句,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生在诵读中可以感受到汉 字构字的有趣,进而激发起更大的识字热情。
课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易于诵读记忆。前四句采用三字一顿 的形式,揭示出会意字“合二字三字之义,以成一字之义,使人观之而自悟”的构字特点。 学生在朗读中,能自然地感受到古人造字的智慧,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激发识字热情。后 两句是五字句式,进一步诠释“众、林”等字的构字含义,揭示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
课文配有一幅图片,三个小朋友在合作植树,三人为众,暗示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 理。远处的小树形象地勾勒出“多木才成林”的意境。该图片为学生读文识字、理解主题 提供了凭借。
  教学目标
1.        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 11 个生字和日字旁 1 个偏旁。会写 “木、林”等 5 个生字和卧钩 1 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学写笔画卧钩。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字音方面,“心、林”两个生字的韵母都是 in,可强化认读,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读音。
第五单元  181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1

“明、从、双、众”4 个生字是后鼻音,也可放在一起强化认读。“明”和“心、林”还可 以通过对比读,进一步区分、巩固前后鼻音。
本课大多数字都是由独体字组成的会意字,可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识记语境,“日 月——明、小土——尘、双木——林、三木——森、三人——众”,让学生先圈出生字, 再借助图片理解“日月——明、小土——尘”的造字原理,体会两个独体字结合表示新字

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推测“双木——林、三 木——森、三人——众”的意思,引导学生体验古人造字 的智慧。也可引导学生说说看见会意字,眼前仿佛出现了怎 样的画面。如,看见“从”,眼前出现了一个人在前面走, 一个人在后面跟的画面,结合理解字义,“从”即跟从。
“力、木、条、心”不是会意字,可随文强化识记。 “力、木”在“田力男、双木林”中已反复认读;“条、 心”可随课文最后一句“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加 以强化,引导学生圈出后通过扩词辅助记忆。如,“手 心”“一条鱼”。
本课的生字结合课后第二题,还可补充一些与熟字组 成的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词语列举:

会意字
会 意 是 说 字 的 整体意义由部分的 意义合成。如“ 信 ” 字。“ 人 言 为 信 ”,
“ 信 ” 字由“ 人 ” 字 和“言”字合成,表 示人说的话有信用。 用会意的方法造出的 字就是会意字。如
“休、苗、析、伐”。

明:明天、明白、明星 从:从上到下、从小 众:大众、众人、群众      双:双人、成双成对、双手 木:木头、木桥、木马      心:人心、手心、开心
2. 写字。 本课要写的5个字,独体字“木”与合体字“林”形成对应。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
观察独体字的笔画占位,再观察合体字各部分的大小、高矮、宽窄,然后教师示范,指导 学生练写。
本课 5 个字书写要点:
4 画,独体字。

横要写得平直,竖要与竖中线重合写端正, 撇与捺要写舒展。
3 画,独体字。

第一笔是短横,竖写在竖中线上, 第三笔长横要写平直。
4 画,独体字。
心        笔顺依次是:左点、卧钩、中点、右点。要指导学生了解三个点的名称、位 置。第二笔的卧钩像弯弯的月牙,不能写得太直。

182

续表
8 画,合体字。
林        左窄右宽。左边的“木”做偏旁,略窄小,捺改点。右边的“木”略宽大, 撇要穿插到木字旁的点下面。
2 画,独体字。

横折钩的折和撇的斜度基本保持一致。
本课要写的字,可以组成新的常用词语,如“手心、人心、木头、木马、林子、土 里”等,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课文节奏明快,可以用打节拍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同时借助语境识字。在学生发现会意字构字特点后,教师可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 后两句的内容,进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2. 理解运用。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这句话可先结合上文“三人众、双木林”,启发学生说
说“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的意思。然后结合插图理解后一句。可让学生先说说图中 孩子们在做什么(你扶树苗,他培土,我浇水,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帮助小树安家)。进而 启发学生展开联想:经过众多小朋友的努力,荒山变成了树林,变成了果园的神奇景象。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可以先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在一起可以创造 财富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可启发学生说说生活中“团结就是力量”的例子。
在理解句意上,教师不要急着讲述,可让学生先说一说读懂了哪句话,是怎么理解 的,再通过看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3. 课后练习。
课后第二题,编排的是 8 个由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生字,扩 大学生的词汇量。可与生字的复习巩固相结合,随机安排。
课后第三题,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会意字的构字方法。可以让学生尝试按照会意 字的构字特点,通过两个部件的组合来猜测字的意思,先说说这是什么字,再说说是怎么 猜出来的。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1

第五单元  183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 9 个生
字,感受识字的乐趣;会写生字“木、林”。 教学准备: 课件苹果树。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        直接揭题“ 日月明 ”, 让学生谈谈发现。(“ 日 ” 和 “月”组成“明”)
相机出示红日图和明月图,感受太阳的耀眼光芒和夜晚明 月的明亮。
2.        揭示本课识字特点:日和月都是明亮的,聪明的古人 通过课件的演 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造出了“明”字,意思取日、月组合明 示, 学生可以将会

亮之意。本课要识的字大多是这样的字。
二、朗读课文,趣味识字 (一)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二)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三)指名诵读课文,识记前四行生字。 1.“日月明,田力男”。 (1)出示田里一名男子在劳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观
察到了什么。 (2)写出汉字“男”,揭示字义,表示男子用力在田间耕作。 (3)再读本行课文,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2.“小大尖,小土尘”。 (1)让学生说说“尖、尘”分别是什么意思,教师揭示末
端细小为“尖”,细微的土为“尘”。 (2)启发学生链接生活经验,想象“尖”的东西有哪些?
在哪儿见到过“尘”?
3. 小组合作学习“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

意字构字特点和字 义联系在一起, 促 进字义的理解、字 形的识记。

184

(1)每人选一句自学,通过图片或想象画面,猜测“从、 众、双、木、林、森”的意思。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一人走一人跟随为“从”,人多
为“众”;成片的树木为“林”,更多更茂密的树木为“森”。
4.        小结会意字构字规律:以上生字“明、男、尖、尘、 从、众、林、森”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会意字”,字的整体意 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而成。
5.        齐读课文。
(1)可击打节拍,再次感受本课汉字的构字特点。 (2)质疑:课文有没有不懂的句子? 预设:“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是什么意思?(存疑,
下节课解决。)
三、游戏巩固,灵活认字 游戏:摘苹果
1.        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七只苹果。
2.        在苹果中写上所学生字:明、尘、从、众、双、林、
森。
3.        请学生来认读,如“明,日月明”,读对了,学生一起 说“对对对,摘下一个大苹果”。
4.        指导学生给摘下的苹果分分类,哪些是两个字组成的, 哪些是 3 个字组成的,组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四、写字练习 1. 指导写“木”。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木”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学生反馈后,教师一边示范书写,一边说要领。
(2)学生尝试写“木”。检查点评。学生再次书写“木”。 2. 指导写“林”。 (1)学生观察“林”,说说发现了什么。老师讲讲好朋友
之间谦让的小故事。
(2) 学生尝试写“ 林 ”。检查点评。重点强调右边的 “木”撇要穿插到点的下方。
(3)学生再次书写“林”。

在揭示会意字 的造字规律后, 引 导 学 生 自 主 识 字, 理解字义。通过图 片或想象画面, 形 象 化 地 感 知 字 义, 感受会意字的特点, 领略汉字的趣味性, 同时也点燃了主动 参与学习的热情。
引导学生在观 察、对比中自主发 现“ 木 ” 作为偏旁 时笔画的变化, 书 写合体字时重点强 调笔画之间的穿插。
第五单元  185

10 升国旗
  教材解析
本课由少先队员升旗的画面引出 3 个词语和一首儿歌。3 个词语具有意义联系,可以连 成一句话:“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或“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儿歌分 5 行,共 5 句, 描述了少先队员升旗的场景,也简洁形象地让学生了解了基本的升旗礼仪。儿歌短小精悍, 有叙述,有抒情,凝练地传达了国旗的知识,升旗的庄重,充分地表达了爱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        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升、国”等 11 个生字和国字框、绞丝旁 2 个偏旁; 会写“中、五”等 4 个生字。
2.        正确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国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要立正 敬礼,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3.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生字的学习,可以在看图揭示课题、学习词语和儿歌的过程中,采用先分散后集
中的方式来识字。可以把象征祖国的几个词“中国、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以图片加词 语的形式集中呈现,看看图片,读读词语,既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又把相关字词和具体 事物一一对应起来,便于记忆和理解。
字音方面,“升”既是后鼻音,又是翘舌音,需要重点正音。“旗、起”声母和韵母完 全相同,只是声调不同,可通过对比读来区别正音。“么”读轻声,可通过读词语或短句,
186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1

来帮助读准字音。 本课生字分散在词语和儿歌中,在分散认读正音的基础上,可以集中识记字形,理解
字义,方法可多样,如: (1)结合偏旁识记。指导学生认识 2 个偏旁,用偏旁加熟字的方法,识记“国、红、
起”等生字。 (2)猜字谜、编顺口溜。 美:羊儿没尾巴,大字来代替。 升:远看是个开,帽子斜着戴。
(3)动作演示。如可以演一演“升、起、立”这些表示动作的生字。 (4)熟字对比。如“升”和“开”,“么”和“公”,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5)本课生字与熟字可以组成一些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词语举例:
升:上升、升旗 国:国旗、国歌、国家 旗:旗子、红旗 红:火红、红日、红叶 歌:歌声、歌曲、山歌 起:起立、起来、升起 美:美丽、美好、美人 立:立正、成立、坐立
2.写字。
本课要写的 4 个字都是独体字,且横画较多。教学时,可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横向笔画 等距,然后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4 画,独体字。

“口”要写得宽扁,竖写在竖中线上,穿过扁口,上短下长。
4 画,独体字。
五 笔顺依次是横、竖、横折、横,第二笔竖要微微左斜,横折的斜度与竖基 本相同。所有横向笔画之间等距。




5 画,独体字。
注意笔画之间的呼应。最后一笔横要拉长。
5 画,独体字。
三个横画之间等距。前面两个是短横,最后一笔是长横。

本课要写的字,可以组成新的常用词语,如“口中、耳中、手中、五十、十五、立 正、正中”等词语,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写一写。
第五单元  187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儿歌基本采用四字短语,指导朗读时,要注意四字短语间的稍稍停顿。可采用自由
读、同桌接着读、拍手伴奏、加上动作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读 出四字短语的语言特点,做到不拖音,不唱读。
抓住关键词语,读出自己的体会。儿歌前三句写了国旗徐徐升起、迎风飘扬的美丽。 朗读时,要突出关键词语,如“徐徐”语速可以慢一点,“多么”读重音,让学生感受加 上“多么”使“美丽”程度加深。后两句儿歌是提示升国旗时,应该怎么做。朗读时,可 把重音落在“向着、望着、立正、敬礼”4 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升旗仪式的庄重,体 现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时,还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升国旗、奏国歌的场面,让学生感受到国歌的雄 壮、国旗的美丽。通过看多媒体课件中升国旗时小朋友们的动作,让学生知道,升国旗时 我们必须立正、敬礼。国旗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尊 敬国旗,爱护国旗。在学生能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可配上动作朗读儿歌。

2. 理解运用。 对一些书面词汇的理解,可通过换词、语境运用等方
法来理解。如“徐徐”一词,就可借助升旗仪式录像,观 看国旗在国歌声中徐徐上升的情景,再让学生说说和“徐 徐”意思相近的词语,达成从形象感知到语意替换的转 化。还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用一用“徐徐”一词,实现由 品悟到运用。
3 个词语组成的词串具有意义联系,在认读词语的基 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摆一摆词卡,将 3 个词语连成一句话 说一说:“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或“五星红旗是中国 的国旗。”

与国旗相关的儿歌:
国旗国旗红又红, 五颗金星在一起, 一颗大,四颗小, 闪闪发光亮晶晶, 国旗国旗我爱你, 我们向你敬个礼。

  词语教学片段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读词语“中国、国旗、五星红旗”,认识 4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了解国旗,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教学过程: 1. 出示地图,激发兴趣。
188

引导学生说说如何知道这是中国地图。(观察发现,形状 像只大公鸡,是中国地图;地图上有“中国”两字。)
2. 了解“中国”,趣味识“国”。 (1)出示词卡“中国”,正音。 (2)了解“中国”的全称,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 (3)了解中国国土面积,课件出示词语“国土”。 (4)课件出示汉字“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
说自己的发现。(边界线就像是“国”的外框,边界线内的 国土似乎就是“国”里面的“玉”)。认识偏旁国字框。
(5)在认识事物名称中不断复现强化“国”:中国的标 志——国徽;《义勇军进行曲》——国歌;五星红旗——国旗。 让学生了解这些都是祖国的象征,再次认读词语。
3. 聚焦“国旗”,渗透识字方法。 (1)放大画面“国旗”,引导用仔细观察画面的方法来认
识中国的国旗。 (2)出示词卡“五星红旗”。
认识“红”:早期的染色工艺多用于丝织品中,所以这个 偏旁就是绞丝旁。引导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红”。
认识“旗”:出示图片“旗”,出示“旗”的汉字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最早的旗就是一块方形的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 的方法记住“旗”。
(3)出示词卡“国旗”。告诉学生:五星红旗就是中国的 国旗。
(4)同桌摆一摆词卡:中国、国旗、五星红旗。 (5)将 3 个词语连成一句话说一说。
4. 画面小结,巩固生字。 总结:我们的祖国叫中国,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

从学生熟悉的 事物导入新课, 激 发识字兴趣。
进一步感受汉 字的特点, 从字形 感受字义, 激发学 生对识字的兴趣。
运用具体直观 的方法进行识字教 学, 在了解字理的 同时也渗透了传统 文化, 培养学生对 汉字的兴趣。多处
“国”字的复现,加 强学生的直观记忆, 同时了解伟大祖国的 相关知识,增强民族 的自豪感与尊严感。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1

第五单元  189

语文园地五
  教材解析
语文园地五安排了 6 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归类呈现了 4 组表示时间的词语,引导学生识记 5 个生字,了解时间之 间的先后顺序;“我的发现”通过偏旁归类,让学生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特点;“字词 句运用”通过对“n-l”“sh-s” “zh-z”3 组易混淆音节的强化认读,加强学生的辨读 能力;“书写提示”总结了“从左到右”“先撇后捺”两种汉字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按笔顺 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悯农》,学生在积累古诗的同时,明白 要珍惜劳动成果,不能浪费粮食的道理;“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则有趣的故事《拔 萝卜》,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了解故事内容,学习续讲故事。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本次语文园地,可以根据板块内容按顺序教学,也可以对相关栏目进行整合。如“我 的发现”和“书写提示”里都有“林”字,教学时,就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后,顺势进行 书写指导,强化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再如,“字词句运用”和“日积月累”进行整合。 “字词句运用”是读准 3 组易混淆的音节,“日积月累”里“粒、谁、知、中”的声母也分 别是“l、sh、zh”,另外“餐、锄”也有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差别,放在一起对比拼读、朗 读,能增强记忆。
栏目里出现的字词等,只是举例,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过的内容,适当拓 展。如“我的发现”栏目,只列举了 2 个偏旁 8 个汉字,草字头学过的汉字还有“黄”;木 字旁学过的汉字还有“棋、校”,木字旁在上或在下的,还有“杏、桌、森”等字。此外, 还可以列出一两个其他学过的偏旁,让学生归归类,如女字旁有“妈、妹、奶”等,帮助 学生学习按偏旁归类复习汉字的学习方法。

190

识        字        加        油        站
1. 这个板块呈现的 4 组词语,都是学生口语中经常用到的词 语。词义的理解没有什么难度,学生主要是建立字形与字
音之间的关联。
联系生活经验,识
2. 可采用多种形式来认读 4 组词语,在读中正音。教师也可
记5 个生字;发现各组
把词语打乱顺序,让学生重新给词语排队,帮助学生理解
词语的排列规律,尝试
词语之间的意义关系。
运用有关词语。
3. 在学生准确识记的基础上再去发现每组词语排列的规律:4 组词语按照“时——日——月——年”的时间顺序排列, 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性地了解一些时间词语之间的关 系: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月有几天?一天可以分几个时间 段?……让学生对时间有一定的了解。
我        的        发        现
1.        可以先引导学生读读两组不同偏旁的汉字,说说自己的发 现:每组汉字都是由相同的偏旁组成的。
2.        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学生说说两组汉字的特点。理解偏 旁代表的意义,渗透偏旁
表义的构字规律。       
初步感知偏旁表       
3.  学有余力的班级,老师可       
义的构字规律,复习        其他偏旁列举:
以再给出一些汉字,让学       
巩固生字。        鸟字旁:鸡、鸭
生按不同的偏旁归类;或       
        绞丝旁:红、绿
给出偏旁,让学生说出带       
        三点水:江、没、清
有该偏旁的生字,并说说       
        言字旁:词、语、说、诗
这些偏旁与什么有关,强       
       
化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       

第五单元  191

字        词        句        运        用
1. 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拼一拼,读一读。拼读时,注意观察音 节的不同之处。也可指导学生圈一圈、画一画音节的不同 之处。
2. 指导学生开展同桌比赛读,比一比谁读得准。方言中边音
区别平翘舌音、鼻
和平翘舌音不分的地区,教师要给予特别关注,适当加强
音和边音,读准字音。
易错读音的练习。
3.        还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如打乱生字和拼音,让学 生连一连等。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给生字组词,在不同语 境中读准音。教师也可适当增加班级学生平时容易读错的 相关生字,扩大练习量。
书        写        提        示
1.        指导学生书空同组里的两个汉字,观察发现两个汉字共同
了        解汉字“从左的笔顺规则“从左到右”和“先撇后捺”。
到右”和“先撇后捺”  2.        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每个生字的位置,交流提醒
的笔顺规则,按规则                关键笔画所在位置,再进行书写。
               
书写汉字。        3.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汉字中,哪些也运用了“从左到右”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2
       
或“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日        积        月        累
1. 可以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古诗,争取读正确。
2. 通过教师范读、伙伴互读等方式进行正音。可以采用五言
借助拼音朗读古
诗的一般节奏朗读。
诗,并能背诵。懂得要
3. 简单交流读不明白的地方,帮助学生大致理解诗意。
爱惜粮食。
4. 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背诵。可以通过教师引读, 学生接读的方式,也可以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
192

和        大        人        一        起        读

和大人一起读《拔 萝卜》,了解故事内容, 初步尝试续编故事。

这个故事很有趣,语言也很有特点。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 来读读这个故事。
故事讲到“小狗喊小猫来帮忙……”戛然而止,而后面的 插图告诉我们,小猫还请来了小老鼠帮忙,据此,结合文中学 习伙伴的提示:“后来怎么样了?”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大胆 想象故事后面的内容,还可以仿照故事语言表达的方式,把小 猫和小老鼠来帮忙的内容补充完整。特别要引导孩子仔细观察 每幅图中的萝卜有什么变化,让孩子猜猜故事的最后结果 是什么。

  教学资源
1.《萤火虫》。
萤火虫
叶圣陶
萤火虫,点灯笼,飞到西,飞到东。 飞到河边上,小鱼在做梦。 飞到树林里,小鸟睡正浓。 飞过张家墙,张家姊妹忙裁缝。 飞过李家墙,李家哥哥做夜工。 萤火虫,萤火虫,何不飞上天,做个星星挂天空。
2.《月亮走》。
月亮走
月亮走,我也走, 我跟月亮提花篓,一提提到园门口, 摘把苋菜摘把葱,摘把辣椒满篮红, 摘把韭菜塞篮角,摘个葫芦毛茸茸。

第五单元  193

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4 篇课 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充满儿童 情趣,能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要继续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 现象。结合本单元课文的特点,还可以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朗读训练。如,《比尾巴》和 《雨点儿》中都有问答的形式,要读好疑问句和陈述句。《青蛙写诗》中有小蝌蚪等多个角 色说的话,《雨点儿》中有小雨点和大雨点两个角色的对话,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 生读好角色说话的语气。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要引导学生认识逗号、句号,学会 数句子。通过读出逗号和句号的不同停顿,促进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课文介绍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内 容。如果学生经验不足,可以利用课文插图或其他图片、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丰富学生 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194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影子        2        1. 认识43个生字、10个偏旁和2个多音字;会写17个
                               
                                字和3个笔画。
        比尾巴        2        2.        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认
                                识逗号和句号,根据标点读好停顿,初步建立句
课文                               
                                子的概念。
        青蛙写诗        2               
                               
                        3. 学会用“前、后、左、右”4个方位词说话;积累
                       
                                一问一答的语言表达,积累由生字拓展的新词。
        雨点儿        2        4.       
                                背诵《比尾巴》。
                               
                               
口语        用多大                1.        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
                1        2.        知道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是文明、
交际        的声音                       
                                有礼貌的表现。
                               
                       
        字词句运用                1. 知道汉字有“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学习
                               
                                把字按结构进行归类。
        展示台                2. 借助拼音读通儿歌,巩固方位词“前、后、左、
                                右”,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
语文                               
                2        3.        交流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培养自主识字的
园地六        日积月累                       
                                习惯。
                               
                        4. 背诵《古朗月行》(节选)。
                       
        和大人                5.        和大人一起读《谁会飞》,感受儿歌的生动有
                               
        一起读                        趣,了解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活动方式。
                               
                               
        合计        11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2
影子
  教材解析
《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充满童真童趣, 写出了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儿歌共两小节,语言简 练,句式整齐,偶数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是小朋友玩跳房子的情境,配合第一小节“影子在前,影 子在后”;第二幅是玩轮滑的情境,配合第二小节“影子在左,影子在右”。两幅图中都 出现了影子,旨在帮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儿歌的意思。
  教学目标
1.        认识“影、前”等 11 个生字和宝盖头、女字旁、月字旁 3 个偏旁;会写“在、后”
等        4 个字和斜钩 1 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影子与人形 影不离的特点。
3.        借助情境,辨别前、后、左、右 4 个方位,并用这 4 个词来表达方位。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识记“前、后、左、右”,在生活情境中辨别这 4 个方 位,并用这 4 个词来表达方位。
【教学难点】 斜钩和卧钩的书写区别。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中的“影、朋”是后鼻音,可以与学过的“音、本”对比着读,体会前鼻音和后
鼻音的发音区别。“左”是平舌音,可以回顾学过的“作”的发音,把“左”读准确。 可以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有的可根据汉字的字形,用形象的方法来识记。
196

如,“黑”就像一只小黑猫,睁着两只眼睛,四条腿并拢蹲在那里。有的可以用熟字相 加的方法来记忆。如,“月 + 月 = 朋”“女 + 子 = 好”。还有的可用编口诀的方法帮助识记。 如,辨析“左”和“右”的字形,可以利用口诀“左下有个工,右下有个口”。
本课中的“前、后、左、右”是 4 个表示方位的词语。教学时,可以先结合课文语句 观察插图,从直观上了解这 4 个词所表示的位置,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进一步认识这 4 个 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都是谁,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字义。
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再现生字,巩固识字。如,“黑影、前天、后来、大狗、左耳、 右手、好朋友”。
2. 写字。
本课要写的 4 个字中,撇的写法不一。“在”字中有长撇,“后”字中有长撇、斜撇, “我”字中有斜撇、短撇,“好”字中有短撇。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注意书写上的区别。 本课中的“在”和“后”都是左上包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右下让左上。本课新学笔画 斜钩,与卧钩比较相似,两者的主体部分都是斜的。斜钩取纵势而弧度比较小,卧钩取横 势而弧度较大。教师可以在范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要领。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6画,合体字。       
在               
        撇在竖中线上起笔。“土”的一竖靠近竖       
        中线,第一横靠近横中线。       
               
        6画,合体字。       
后               
        横稍长,写在靠近横中线的上方,在第二       
        撇的上部起笔。       
               
        7画,独体字。       
我                教师示范斜钩:
        横在横中线上起笔,稍往上斜。斜钩在竖       
                起笔后向右下弧
        中线上起笔,略高于左边。        直行笔,弧度不宜过
                大,到起钩处向上钩
        6画,合体字。       
                出,收笔要出尖。
               
好        左边略高于右边。“女”做偏旁时横变       
        提,右边不出头,从横中线上起笔,稍往       
        上斜。“子”中的横稍长,要写平直,写       
        在横中线上。       
               
要求写的字可以组成一些新词让学生抄写,以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增强他们写的能 力。如“后天、后来、正好、好人”。

第六单元  197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本文总体的情感基调是欢快的、俏皮的,两小节的句式结构相似,比较简单。可以让
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朗读的形式尽量丰富多样一些,可自由读、个别读、同桌对读等。 本课朗读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读准字音。首先要把生字的读音读正确。其次,课文中有 一些需要读轻声的词语,如“影子、跟着我、陪着我、好朋友”。轻声的读法,《秋天》一 课已学,可以让学生回忆轻声的读法,再尝试练读。此外,还要关注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停
顿,避免唱读。教师可适当范读,让学生感受词语间的停顿,学生再反复朗读。 2. 理解运用。
影子是学生熟悉的一种生活现象,导入部分可采用猜谜、聊聊影子等方式,唤起学生 对影子的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先抓住“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两个重点句,让学生 说说为什么说影子像一条小黑狗,为什么说它是“我”的好朋友。引导学生体会影子与人 形影不离的特点。再让学生说说哪些句子表现了影子与“我”的形影不离。可以结合学生 的日常生活经验,或让学生做做与影子有关的活动,进一步体会。最后,抓住“小黑狗” 和“好朋友”两个词语,引导学生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3. 课后练习。 课后第二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这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并
运用“前、后、左、右”等方位词。可以让学生按教室座位用“我的前(后、左、右)边 是 ”的句式来说话,也可以让学生换换位置说一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表 达。如,“ 在我前(后、左、右)边。”“我的前(后、左、右)边是 。”
三、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课后仔细观察,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后?什么情况下影 子在左?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右?互相交流,并做做“踩影子”的游戏。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影、前”等 5 个生字,会写“在、后”2 个字。
2.        抓住重点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影子的特点。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2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谜语,引出“影子”。
像我不是我,常常跟着我, 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 和它说说话,就是不开口。
2.        指导“影子”的读法。
(1)对比读“影”和“音”,体会后鼻音和前鼻音的发 音区别。
(2)复习轻声的读法,读好“子”。
3.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影”的意思。
二、初读感知,初识“影子” 1.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1)出示“跟着我、陪着我、好朋友”等需要读轻声的词 语,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3)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教师随时纠正。 2. 读重点句,体会影子的特点。 (1)出示重点句,学生朗读。
就像一条小黑狗。        它是我的好朋友。
(2)说说为什么说影子像一条小黑狗,为什么它是“我” 的好朋友。
(3)画出表现影子与“我”形影不离的句子,读一读。 (4)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影子与人形影不离
的特点,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三、认读“前、后、左、右”4 个生字
1.        出示句子: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后。
2.        指名读 4 个生字。重点指导“左”的发音,与“正”对 比着读,体会平、翘舌音的不同。
3.        辨析“左”和“右”的字形。利用口诀:左下有个工, 右下有个口。
4.        结合课后第二题,帮助学生理解、运用 4 个方位词,引 导学生说完整的话,鼓励学生用多种句式表达。

猜谜语是小学 生喜欢的活动。这 个谜语不仅引出了 课题, 而且呈现了 本 课 要 学 的 生 字, 可以给学生一个初 步的认识。
影子是生活中常 见的现象,生活经验 的引入,可以加深学 生对儿歌的理解。
在生活情境中理 解字义,运用汉字, 可以让学生对字义有 一个直观的感受,还 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语 文学习的意义。
第六单元  199

四、巩固识记生字
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2.        教师读生字,学生出示相应的生字卡片。
3.        通过课中操来巩固生字学习。
像我不是我,常常跟着我。(站立拍手)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跟着方向,有节奏地小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跟着方向,有节奏地小跑) 通过做动作来感 它像小黑狗,是我好朋友。(站立拍手) 受字义,不仅达到了
                巩固的目的,还可以
五、学写“在、后”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一
1.        引导学生说说写字要注意什么。围绕执笔姿势、写字        动,调节课堂氛围,
姿势、字的笔顺、关键笔画等方面进行交流。        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
2.        教师范写。强调撇的变化与写法。        的特点。
3.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       
4.        反馈评价。展示写得好的字,出示问题范例并纠正。       
5.        学生再次练写。       
        (方建芬        浙江省杭州市夏衍小学)

200

6 比尾巴
  教材解析
《比尾巴》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 6 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根据问题与回答,可以把课文 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节是第一部分,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特 点;第三、四节是第二部分,同样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公鸡、鸭子、孔雀尾巴的特点。全 文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
课文的插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 6 种动物的尾巴,这些图片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 他们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        认识“比、尾”等 11 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 2 个偏旁;会写“长、比”等 4 个字 和竖提 1 个笔画。
2.        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3.        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问句的语气;注意人字头和八字头的区别。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新学的偏旁,“伞”字的人字头容易与“公”字的八字头混淆。可以把“伞、公”
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仔细观察偏旁的不同。 本课中的“长、短”是一组反义词,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识记。如,让学生说一说生
活中哪些东西长,哪些东西短。 利用字族识字。如“巴”和“把”,字音相近,在认识基本字“巴”的基础上,结合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2
偏旁“扌”的学习,认识“把”。 本课有不少表示事物名称的生字,可以组成词语让学生识记。如,“尾、巴、伞、兔”
可以分别组成“尾巴、雨伞、兔子”。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去理解,或者让学生结 合图片去理解。
有些字,如“最”很难单纯地讲词义或用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课文中描写的 6 种动 物放在一起比一比,看看谁的尾巴最好看,由此领会“最”的意思。
2. 写字。 本课要学习新笔画竖提。竖提和竖钩容易混淆,可以通过范写,强调二者的方向是
相反的,还可以带着学生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进行区分,如,“竖提竖提往外提,竖钩竖钩 往里钩”。
本课要写的4 个字中,“比”中的竖提和竖弯钩容易混淆,可以让学生反复书写加强记 忆。“比、长”的书写都要注意笔顺,“比”的笔顺是:横、竖提、撇、竖弯钩,“长”的笔 顺是:撇、横、竖提、捺。“巴、把”都含有“巴”字,但是大小不一样。可以通过视频演

示,“巴”加上提手旁后变小了。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4画,独体字。
长        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竖提略靠左,在竖中 线上收笔。
4画,合体字。
比        左窄右宽。短撇略高于短横。竖弯钩从竖 中线写起,起笔略高于竖提的起笔。
4画,独体字。
巴        横折收笔靠近竖中线。短横在横中线上起 笔,略上扬。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7画,合体字。
把 左窄右宽。“巴”要写得略小些,横折起 笔略低于提手旁的横,竖弯钩从竖中线起 笔。

教师示范竖提:
竖提要在竖的收 笔处提笔作顿,再向 右上出锋收笔。

可以把本课要写的 4 个字组成新词,让学生写一写,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如, “比一比、长大、下巴”。

202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本课整体的情感基调是轻松、欢快、俏皮的,就好像两个小朋友在一问一答,做猜谜
游戏。因此,全文的朗读指导,除了让每位学生自由读外,还可以安排不同形式的对读,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可以先出示4 个较短的问句和作为回答的陈述句,通过对比范读,让学生体会到问句末 尾的语气要上扬。然后以“谁的尾巴长”为例,让学生练读,教师纠正后,再让学生读好其 他的问句。接下来,教师可以出示两个较长的问句,通过对比范读较长的问句和较短的问 句,让学生体会到在读较长的问句时,“谁的尾巴”后面可以稍作停顿,快速换口气,再接 着往下读。学生以“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为例进行练读后,再读好另一个较长的问句。
一些词语的读法需要注意,如,问句和答句的重音要放在“谁”和“松鼠、兔子”等 称说动物的词语上,“的”要读得又轻又短,学会连读,不拖音。
2. 理解运用。 词句的理解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课文插图。如,理解“弯”和“扁”时,可
以利用插图进行观察理解。教师可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和“弯”意思相反的词是什 么?“扁”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在理解“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时,不必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比喻句,也不必让学生 说出“松鼠的尾巴 ”与“一把伞”什么地方像。只要将松鼠的图片与一把伞的图片放在 一起让学生看一看,或者让学生想一想伞的样子,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它们之间的相似就 可以了。
3. 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在指导学生背诵时要有方法,不能死记硬背。可以回忆
课文插图,想一想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也可以想想每小节讲述的内容都有什么特点。 如,第二节说到的动物都有四条腿,都非常敏捷;第四节说到的动物只有两条腿,都有 翅膀。
课后第二题的左边摘录了文中一问一答的一组句子,右边放的是另一组一问一答且句 式相同的句子,只是替换了个别词语。可以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原句的基础上,问学 生:“谁的样子最可爱?”学生的回答可以是“兔子的样子最可爱”,也可以是其他动物的 样子最可爱,只要句式相同即可。教师和学生还可以交换角色,由学生来问,教师来答, 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一问一答的语言表达和句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继续拓展开去,做更 多的问答游戏。
三、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从课外书中、网络上或到动物园里了解其他动物尾巴的特点。把了解到的与 家长、老师或同学进行分享,尝试用“谁的尾巴怎么样”问一问,让对方猜一猜。
第六单元  203

7 青蛙写诗
  教材解析
《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作家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 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 号,从而组合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借这样生动、具体的事物来认识标点,富有情 趣,适合儿童学习。
全诗共 5 小节,描写了青蛙在下雨天用“呱呱”的鸣叫来作诗的情景。第一小节写青 蛙受到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的感染,产生了作诗的兴趣。第二至四小节写小蝌蚪、 水泡泡、一串水珠要分别充当青蛙写的诗中的逗号、句号和省略号。第五小节写青蛙的诗 写成了,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都在诗中充当了标点符号。本课提供了小蝌蚪、水泡 泡和一串水珠的插图,有助于学生找到它们与 3 种标点符号的相似之处。
  教学目标
1.        认识“写、诗”等 11 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 2 个偏旁;会写“下、个”等 4 个字。
2.        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        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难点】 读好儿化音;会写“雨”。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中一些生字声母的发音容易与其他声母混淆。如,“点、当”的声母 d 容易与 t 混 淆,“过、给”的声母 g 容易与 k 混淆。可以把几个容易混淆的声母放在一起,通过比较朗 读帮助学生区分。
204

本课要求认识的两个偏旁,秃宝盖容易与第5 课学习的宝盖头混淆。可以把两个偏旁放 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秃宝盖之所以“秃”,正是因为它少了一点。四点底一般表示 火的意思,“点”的字形就像在火的上面放了一口锅,有人拿着勺子在搅拌。
可以运用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如,可以出示一串糖葫芦的实物或图片,让 学生建立“串”的形象,从而识记字形。并启发学生说说看到这个“串”字,还会想到什 么,可能会想到一串鞭炮、一串项链、一串灯笼、一串葡萄……让学生从图片和生活实际 中了解“串”的字形和字义。
对字义的识记,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如,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写字,回忆一 下写字的过程,就可以理解“写”的意思。本课是一首儿童诗,让学生读一读课文,就能 体会“诗”的意思。
对生字加强巩固,除了充分利用课后第三题列出的词语外,还可以再组一些词让学生 读一读。如“写诗、诗句、只要、人们、我们”。
2. 写字。
本课要写的 4 个字都有竖这个笔画,提醒学生竖要写得直。“下、个、雨”都是从上 往下书写,“下、个”上宽下窄,“雨”上窄下宽。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3画,独体字。
下        横要长,竖写在竖中线上,点从竖的中上部起笔。
3画,独体字。

撇捺要舒展;竖写在竖中线,对准撇与捺的交叉点起笔,但不能碰到。
8画,独体字。
雨 第四画的竖写在竖中线上,要为中间的四点留出足够的空间;四点要分布 均匀。
5画,合体字。
们 左窄右宽。点的起笔要略低于撇,第四画的竖收笔要略高于第二画的竖。 第四画的竖靠近竖中线。
巩固写字环节,可以用这 4 个字组成词语,让学生抄一抄。如“下来、下山、坐下、 个子、下雨、雨天、人们、我们”。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2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时,可以结合课文插图,说说小青蛙是什么表情,它的心情怎
样,让学生想着小青蛙的样子读第一小节,结合“我要写诗啦”这句话,启发学生体会小 青蛙兴奋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课文第二、三、四小节,语言形式大致相同,朗读指导和内容理解可以结合起来,通 过讲、扶、放的方法,把句子读通、读顺,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
课文最后一小节是青蛙写的诗,因为这首诗传达的意思可以有多样化的解读,所以可 以让学生自己处理轻重、快慢,放手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互相评一评谁读得更好听。
2. 理解运用。 学习第一小节,教师可以播放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的声音,帮助学生理解
“淅沥沥”“沙啦啦”的意思,这一小节的学习可以采取以读促讲,读中感悟的方式。 学习第二、三、四小节时,可让学生说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他们想怎样
帮忙。可以出示“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我能当个小句号”“我们可以当省略号”3 句话, 让学生体会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接下来,可以让学生根据小蝌蚪、水 泡泡和一串水珠的特点,到青蛙写的诗中去找一找他们,看看他们有没有帮上忙。借此引 导学生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的样子。
学习第五小节,可以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青蛙的诗的特点:只有一个“呱”字。这个 字是拟声词,“呱呱,呱呱”是小青蛙的语言,小青蛙透过这样的语言会传达什么呢?要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把自己想到的读出来。
3. 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是为了培养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信息的能力而设计的,本课只是初步了
解,后继单元还将进一步学习。可以用圈圈画画的方法,先找到相关信息,再引导学生组 织语言进行完整回答。课后第二题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先让学生说一说小蝌蚪、水泡泡 和一串水珠的特点,再根据特点去找诗里的逗号和句号。
  教学资源
1.        逗号歌。
标点符号谁最忙?逗号使用最频繁。 句子中间要停顿,往往由它来值班。
2.        句号歌。
一句末尾用句号,语气平缓调不高。 读书见它要停顿,作文断句莫忘掉。
206

8 雨点儿
  教材解析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讲述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 来后,大地所发生的变化。
在对话中,小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没有花没有草 的地方。他们的选择看似矛盾,但都给大地带来了美好的变化——小雨点儿让花更红了, 草更绿了;大雨点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花,长出了绿草。
  教学目标
1.        认识“彩、半”等 10 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旁 3 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 长”的字音;会写“问、有”等 5 个字和横钩 1 个笔画。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教学难点】 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有、从”。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多音字的认读要结合字义进行。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
的语境,体会“数”的意思是清点数目,“长”的意思是
生长。从而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字在课文中应分别读 shǔ 和 偏旁儿歌 zhǎng。 房顶平平秃宝盖,
本课要求新认识的穴宝盖,容易与前面学过的宝盖 加个烟囱宝盖头, 住进八人穴宝盖。
头、秃宝盖混淆,可以编儿歌帮助学生识记。
第六单元  207

本课有许多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如“半、问、方、更、长”。教师可以将“半”和 “方、长”,“问”和“更”对比范读,帮助学生区分。
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1)熟字换偏旁。如,“闪”字中的“人”变成“口”,就成了“问”。 (2)联想识记。“绿”和“红”都是表颜色的词,都是绞丝旁。可以从熟字“红”过
渡到“绿”。 (3)结合语境。如,联系《比尾巴》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问”的意思。
结合句子:“花红了。”“花更红了。”在对比中体会“更”的意思。 (4)对比识记。如,“半”和“彩”的学习,可以出示一张纸和半张纸,帮助学生理解
“半”。也可以出示一张黑白照片和一张彩色照片,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彩”的意思。 可以把生字组成词语让学生练读。如“云彩、半空、来到、地方、没有、绿草、出去”。 2. 写字。 书写本课生字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独体字作偏旁时,出现的字形变化。如,书写
“有”字时,可以对比“有”和“月”,“月”在作偏旁时,撇变成了竖。书写“从”字时, 对比“从”和“人”,“从”左边“人”的捺变成了点。还要重点指导横钩的书写,注意与

横撇、横折的区别。
本课 5 个字书写要点:
6画,合体字。
问        门字框横要平竖要直,框稍写大些,为“口” 留出空间。
6画,合体字。
有        横要写得长一些,要写平直;撇从竖中线上起 笔,要写得舒展。
5画,独体字。
半        竖写在竖中线上,要直;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
4画,合体字。
从        左边比右边稍窄一点,右边“人”的撇要穿插 在第二画点的下方。
7画,合体字。
你        左窄右宽,左右两边上下平齐。

教师示范横钩:
横钩起笔稍重, 在拐弯处稍作停顿, 出锋收笔。

可以把这些字组成词语,让学生写一写,帮助学生巩固。如“一半、半天、半月、从 来、你们”。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2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这是本册教材第一次提出分角色朗读的要求,所以需要重点指导。课文中有两个角
色——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读小雨点儿的话时声音可以天真一些,读大雨点儿的话时可 以稳重一些。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说的话中,既有陈述句又有问句。可以让学生回忆学过 的读问句的方法,读好问句。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发挥 想象,进行个性化朗读。如,如果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离得很远,他们会怎么说话?如果 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都急着要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他们又会怎么说话?
在上一课认识逗号和句号的基础上,本课还要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这就要求学生不仅 要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还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如,“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没有花” 和“没有草”之间可稍作停顿。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感受句中的停顿短于逗号的停顿,逗 号的停顿又短于句号的停顿,然后可以让学生跟读,通过朗读实践加深体会。
2. 理解运用。 可以播放下雨的视频,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景象。一方面渲染氛围,另一方面借此引
导学生体会“数不清”和“飘落”的意思。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什么“数不 清”或者什么是“飘落”的?如,数不清的树叶、数不清的雪花、数不清的头发,飘落的 树叶、飘落的雪花。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要去的地方有什么不 同。可以对比着读读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说的话,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选择不同。接下来创 设问题: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到了自己要去的地方后,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引导学生 发现,虽然去的地方不同,但他们都滋润了花草,给大地带来了变化。可以结合多媒体课 件,一是引导学生看经过雨水的冲洗,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二是看种子被风吹来,飘落 在土地上,下了一场雨后,种子发芽、生根、开花。学生在感受美景的同时,懂得了雨水 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 课后练习。 课后第二题是在上一课认识了逗号、句号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
顿。此题可以与课文的朗读指导相结合。注意对句子的认识要求不要过高,学生通过标点 符号知道什么是句子,会数句子就可以了。
  教学设计举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读好恰当的停顿。
第六单元  209

2.        认识“更、绿”等 4 个生字;会写“半、你”2 个字。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对话,复习巩固
二、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好恰当的停顿
1.        创设问题:《青蛙写诗》中的小蝌蚪和水泡泡跑到这一 段中来了,请同学们把他们找出来,并用笔圈画,再和同桌交 流你找到的小蝌蚪和水泡泡。
2.        出示课件,学生口头填空。
小蝌蚪要当的是        ,水泡泡要当的是        。
3.        教师范读逗号、句号和句子内部的停顿,学生谈感受。
4.        学生跟读。
5.        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教师纠正。
6.        出示学过的含有逗号和句号的语段,学生朗读。
三、创设问题,认读“更、绿、出、长”
1.        创设问题: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来到他们想去的地方 后,出现了怎样的结果?
2.        用含有“比、更”的句子,帮助理解“更”。
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比以前更红了,草比以前更绿了。
3.        结合课文内容,用“更”说话。
有了小雨点儿的帮助,还有什么更怎么样了?
4.        播放小草从泥土中长出来的视频,帮助理解“长、出”。
5.        出示课件: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
一把伞?让学生体会两个“长”的读音不同。作“长度”讲
时,读 cháng ;作“生长”讲时,读 zhǎng。
四、学写“半、你”
1.        教师范写“半”,强调点、撇不要贴在竖和横上。学生 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评价,学生再次练写。
2.        教师范写“你”,着重指导横钩的写法。学生练写,教 师巡视指导,反馈评价,学生再次练写。

联系旧知,巩固 对逗号、句号的认识。
联系学过的《比 尾巴》中的句子,可 以让学生在具体的 语境中,根据字义区 分多音字的读音。

(叶晶        浙江省杭州市濮家小学教育集团)
210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2

口语交际
用多大的声音
  教材解析
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三次口语交际,在“说”的要求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教材以问题 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时候该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该小声说话。通过 3 个具有代 表性的场景图,引导学生具体感知所处的场合不同,说话的音量要不同。小贴士的交际提 示,明确提出说话的音量要依场合而定。
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谈话对象,控制自己的音量是一种社交礼仪,也是一种必备的交往 能力。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缺乏的,需要引导示范,学会在不同的场合,用合适 的音量与他人交谈。
教材在第一次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 需要小声说话。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需要大声说,要根据不同的场合,选用不 同的音量说话,这是对初步的场合意识的具体化引导与培养。
  教学目标
1.        知道不同的场合,该用不同的音量说话。学习根据具体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 人交流。
2.        懂得根据不同的场合,采用恰当的音量说话是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教学建议
一、观察图画,感悟不同的场合说话的音量不同
教材呈现的 3 幅插图,均源自学生真实的校园生活。教学时,可通过观察、模拟表演 的形式,切身体验用多大的声音说话是适宜的。
第六单元  211

第一幅图,可先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 方,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等。看懂图片内容 , 可以用 一两句话说一说,如,阅览室里,一个小女孩在看书,一 个小男孩走过来,问:“请问,这里有人吗?”如果学生 没有注意到墙上的“静”,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说说是 否认识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思考,这样的环境 里,该用多大的声音呢。从学生的交流中得出:在阅览室 里,声音要轻轻的,只要对方能听到就行了,避免打扰其 他人。然后,请一位学生和教师合作,开展模拟交际活 动,直观感受声音的大小,全班就交际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既要关注本 课的交际要求,还要 关注前两课的要点。 特别关注说话的人是 否“说话时,看着对 方的眼睛”。

第二幅图,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说一说图片内容,如,小华捡到一块橡皮,跑进办 公室交给老师。学生还可以把小华怎么和老师说的讲清楚。想一想在老师的办公室里该用 多大的声音说话,以免打扰到其他老师办公。然后可以和同桌模拟练习,再面向全班模拟 表演,集体评价。
第三幅图,可全班一起观察,再请一两个同学尝试讲一小段故事,感知面对大家讲故 事要让同学们都听得见。
比较 3 幅图的 3 个不同场景,总结得出: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不 同的场合要用合适的音量。
二、感知“大声说”与“小声说”
“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借助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简单说说理由。从中明白用多大的声 音说话,要根据交际的对象和场合来决定,面向大众该大声说,让大家都听得见;该小声 说话时却大声说是不合适的,会影响别人,是不文明的表现。若学生对某个情境该用的声 音大小有分歧,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可代替学生做判断或下结论。
教学时,要避免灌输概念和说教,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具 体场景中自己去感知,体悟。如:
1.        画面观察。教师可出示各种场景的图片、漫画等,如,公交车上、电影院里、餐 厅里、演讲比赛,让学生看图选择音量的大小,可以举大拇指或小拇指来表示。
2.        情境表演。教师可事先与个别同学准备几个简单的生活场景中的对话。教学时, 以师生生活情境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判断该用多大的声音。可以采用观看后夸一 夸或提提建议的方式来展开。
3.        视频播放。如有条件,教师可以利用手机拍摄视频的功能,进行视频截取和播放, 呈现各种交际场景中人们说话交谈的情境,让学生在观看、判断和理由陈述中,具体感知 面对不同的场合和交际对象,音量要有大小。

212

三、真实情境的实践练习
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如课堂上开展小组讨 论:请补充还有哪些场合需要小声说话?什么场合要大声说?讨论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 发言。这样的话题人人都有话可说,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容易激动,大声抢着说。这既是 对本课内容的拓展延伸,更是在实践演练中去体验,从明理到导行:小组讨论时,声音要 小一些,让小组成员听见即可;代表小组发言时,应该大声说,要让大家都能听见。
也可让同桌或小组自由创设某一具体的生活、学习情境来表演练习,在演练中落实要 求,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四、实践活动
1.        想一想。观察周围人说话,想一想,他们的声音大小合适吗?为什么?
2.        做一做。生活中,用音量合适的声音和周围人说话交谈。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2
语文园地六
  教材解析
语文园地六共安排了 4 个板块的内容。 “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连一连”。让学生知道汉字结构的相关知
识,学习把字按结构进行归类。二是“读一读,背一背”。学生借助儿歌,复习巩固已学 的方位词,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展示台”出示了 5 幅插图,列举生活当中常 见的几处地方,引导学生交流生活识字的成果。“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古朗月行》 的节选内容。“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首儿歌《谁会飞》,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了解 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活动方式。
  教学建议
字        词        句        运        用
园地中“连一连”安排的内容与汉字结构有关,可以创设 情境开展教学。
1.        初步了解汉字有左 首先,可以指导学生看图并思考:为什么将带“星”字的 右结构与上下结构。 苹果装入写有“花”的果篮里?将带“地”字的苹果装入写有
2.        能判断汉字的结构, “清”的果篮里?引导学生关注学习伙伴的提示,讨论得出结 将汉字按结构进行 论:原来是按汉字的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进行分类的。
分类。        然后,让学生尝试连线,教师进行反馈。对学有余力的同
3.        朗读儿歌,背诵儿 学,可以进行拓展,再到生字表、课文、教室的布置中寻找左 歌。初步了解借助太 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或者自己举例均可。
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园地中“读一读,背一背”安排的是一首关于辨别方向的 儿歌,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把儿歌读正确、通

214

顺。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分组读等方式巩固字音。这首儿 歌朗朗上口,注意防止学生唱读。
可以试着圈出儿歌中的方位词“前、后、左、右、东、 南、西、北”。开展小游戏进行复习巩固,如,背诵《影子》。 借助图示,有条件的话可以带着学生到操场上,通过实践,帮 助学生弄清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教师还可以适度拓展, 启发学生说说还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展        示        台
本次展示活动是引导学生交流在生活中、从街道两边的 招牌上认识的字。这项活动要在本单元学习开始时就提示学 展示在生活中自  生。课堂上,可让学生口头说说自己从招牌上认识的字,教
主识字的成果,激发自  师也可以收集一些招牌字,了解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情况。 主识字的兴趣。     展示交流时,可采取多种形式,尽量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 展示,并通过这次展示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识字的
成就。
日        积        月        累

借助拼音,正确、 流利地朗读古诗,初步 感受诗人笔下月亮的 特点。背诵古诗。

《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里节选的是古诗的前四句。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 说,表现出儿童对月亮诗意而美好的认识。
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可重点关注“青、 镜”的后鼻音要发到位。通过教师范读、指名读、同桌合作 读、小老师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指名读、同学推荐 读、师生合作读、填空等方式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 背诵,进行积累,还可以评选“背诗小能手”。

第六单元  215

和        大        人        一        起        读
这是一首轻松活泼、节奏明快的儿歌,通过一问一答的 尝试用多种合作  方式,巧妙地向我们介绍了动物的活动方式。本单元刚刚学 方式,和大人一起读  过了《比尾巴》,可以借鉴课文的一些阅读方法,将这些方 《谁会飞》,感受儿歌  法运用到这首儿歌的阅读中。如,可以合作朗读(一个问, 的生动有趣。      一个答),也可以拍着手读,还可以进行表演读。让孩子在 活泼、生动的阅读活动中,感受儿歌的趣味。读完后,如果 有兴趣,大人也可以引导孩子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动物的活
动方式。
  教学资源
1.《调皮的太阳》。
调皮的太阳
韶山
调皮的太阳来到屋子里,掀开被子,催小朋友早早起床。 调皮的太阳来到田野里,使足劲儿把庄稼往高处拔。 调皮的太阳来到果园里,掏出画笔把苹果涂成红的,把梨子涂成黄的…… 调皮的太阳挂在空中睡午觉,温暖着小朋友的梦。 调皮的太阳躲进乌云捉迷藏,慌得妈妈赶紧把被子收进屋子里。 调皮的太阳玩累了,红着脸躲进西山妈妈的怀里。
2.《秋天的图画》。
秋天的图画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 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 雁做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216

第七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 篇课 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不仅 展现了多彩的儿童生活场景,也展现了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同 情感体验。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 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 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在第四单元初次学习“的”字 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 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6-9-1 12:02

第七单元  217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明天要远足        2        1.        认识33个生字和5个偏旁;会写11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尝试找出课文中一
课文        大还是小        2                些明显的信息。
                        3.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儿童丰富多
                               
                                彩的内心世界。
                               
        项链        2        4.        学习“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
                               
                               
        识字加油站                1.        认识5个生字,学习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
                        2.        发现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
        我的发现                       
                                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语文        字词句运用        3        3.        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书写。
园地七                        4.        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
        日积月累                       
                        5.        朗读、背诵成语,了解成语蕴含的道理。
                               
        和大人                6.        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
        一起读                        事的趣味。
                               
        合计        9               
                               

218

9 明天要远足
  教材解析
《明天要远足》这首诗饱含童真,凝练、传神,短短 3 节诗,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 和情绪活动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3 节诗中都用了感叹词“唉”,3 次重复,一次 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期待、盼望……尽在“唉”声中。作品没有正 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
  教学目标
1.        认识“睡、那”等 11 个生字和目字旁 1 个偏旁;会写“才、明”等 4 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        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教学难点】会写“同、学”等字。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 11 个生字中,“睡、真、师、什”是翘舌音,“真、什”也是前鼻音,“才”是平 舌音,要提示学生读准字音。“吗”是语气词,应读轻声,在句中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可以根据汉字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基础,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如“什”,可以拆分成“十”加单人旁。 (2)运用语境识字学习“那、真、吗、才”。以“那”为例,创设语境,出示卡片:
“那是什么?”进行问答。 (3)结合生活实际。如“睡、老师、同学、亮”都是生活中很常用的词,结合生活举
例子,学生就能明白。
第七单元  219

2. 写字。 本课“明、同”都有笔画横折钩,但写法不同,需要进行对比,把握特点。“同”和
“学”可以组成“同学”,“明”可以与学过的“天”组成“明天”等词,可以组词写一写。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3画,独体字。
才        3个笔画都较舒展,横在横中线上面,略长;竖钩在竖中线上,竖的部分要 直,钩要短小有力;撇舒展。
8画,合体字。

“日”字在竖中线左边略偏上,“月”字竖撇起笔在竖中线,向左穿插。
6画,合体字。

关键写好同字框,横平竖直框正,“口”字上沿顶横中线,避免重心下沉。
8画,合体字。
学        前3笔应写得紧凑一些,秃宝盖可适当宽一些,“子”的弯钩位于字的竖中 线位置,起笔和收笔基本在同一条线上。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本文是一首优美的童诗,表达了小孩子远足前的期盼心情,绵远悠长,可以读得慢一
点。本课的朗读要注意以下几个地方。 关注轻声的读法。这首诗中有不少轻声词语,如“睡不着、地方、真的、说的、那
么、吗、什么、时候、呢”,有的轻声词语,如“吗、呢”,可以结合句子朗读进行练习。 有的轻声词语,如“睡不着、地方”,可以以词的形式单独练习。
关注短语朗读。如“那地方的海”“那地方的云”“什么时候”,通过示范、跟读、开 火车等方式熟练掌握短语朗读的方法,避免课文朗读时出现停顿不恰当、唱读等问题。
关于语气词“唉”的朗读。3节小诗,3次“唉”,体现了小朋友急切、无奈、期待的心情, 可结合生活体验,感受其心情,再进行朗读。
关于问句的朗读。3 节小诗,都以问号结尾。要结合对内容的理解进行朗读指导,带 着好奇、想象、疑惑,读好前两个问句,语气词“吗”要读得轻而短,语调微微上扬。语 气词“呢”读的时候可稍微加重语气,透过声音传递出小朋友此时急不可耐的心情。
2. 理解运用。 这首诗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切
入文本的理解。课前谈话,可以相互交流:“你有过睡不着的时候吗?因为什么而睡不着
220

呢?”从而引出课文《明天要远足》,理解“远足”的意思。 在熟读之后,进行交流“你觉得诗中哪个地方写得特别有趣?”诗中一次次的“翻过
来”“翻过去”,让学生想象因为兴奋、睡不着在床上滚来滚去的样子,可以借助动作演 示,反复读“翻过来……”“翻过去……”加深体会。3 次“唉——”,长长的叹气声一定 会深入到孩子们的心里,皱着眉头读,摇着头读,怎么能表达孩子的失望、无奈、期待就 怎么读。如此富有童趣的儿童诗,不需要老师做任何解释,读着读着,学生就能走进诗 里,与诗歌对话,感受远足的魅力,期待美好的生活。
诗中睡不着的小朋友发挥无限想象,想象着明天远足的美好情景,除了“多种颜色” 的海和“洁白柔软”的云,一定还会想很多很多,她还在想什么呢?让学生联系生活,激 发想象,仿照课文再说一说。如,“那地方的河水,真的像妈妈说的那么清澈吗?”“那地 方的树,真的像爸爸说的,那么高大吗?”“那地方的鸟儿,真的像妹妹说的,唱起歌来 悦耳动听吗?”“那地方的花儿,真的像爷爷说的那么色彩斑斓吗?”
3. 课后练习。 课后第二题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诗歌内容,可以穿插在课文的学习中进行。
  教学设计举例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