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二)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1 16:07
标题: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二)
防患于未然
教学目标
1.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懂得预防火灾要从自身做起
2.知道哪些是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和防火措施。
3.知道在火灾中维护自身的自救和逃生的方法、技能。
和寻求协助:
4.了解消防设施的种类和作用,懂得保护消防设施。
5.巩固绘制平面图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调查、了解当火灾发生时自救的方法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人。教师提问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阅读讨沦。阅读教科书第76页的课文。教师提问:“什么叫防患于未然?上次老师安排大家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情,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让学生阅读教科—f5第76页的三幅图片,然后提问:“你家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家里或其他地
方还有哪些火灾隐患?”“哪些地方应该特别注意防火?”“什么时候应该特别注意防火?”
“哪些措施可以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提高人们的防火能力?
3.全班讨论:“一日发现火灾,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此处应特别强调,少年儿童是国家的珍贵财富,未成年人不能救火是国家的法律规定,因为未成年人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一旦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受到伤害,是国家和社会最沉重的损失,在—切灾难面前首先是要被维护的。
怎样报警:阅读教科书:教师应向学生强调,拨打119电话是免费的,但于时不能随便拨打。
怎样自救:本课题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学会一些正确的、切实可行的自我维护逃生的方法。教师的准备要扎实细致。
教师自身演示或者让学生模拟:还有哪些自我维护和逃生的方法?”教师应特别注意,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种方法,都必需给予明确的反馈,让学知道是否正确,是否可行。
4.小组活动。制定消防设施调查计划,强调下次课要绘制消防设施分布图,因调查时应当仔细观察,最好画下草图:
家庭作业
小组活动,调查学校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检查和督促调查活动的完成情况
2.详细了解各种消防设施的作用。
教学活动和过程
1. 导入
检查学生在上次课上学过的自救方法。
2.小组准备;让各小组把自身的凋查结果画成平面图。教师应提醒学生充沛利用以前学习过的地图知识与技能,画出某一场所的平面图?对于调查范围比较大的居民区或其他场所,画图会比较困难,因此可以只画局部。
3.小组汇:各小组要按调查汁划介绍调查地点、时间,消防没施的种类、数量、安顿地点。
4.探究活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消防设施,它们有什么作用?它们有什么主要特征?它们通常安放在什么地方?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这些消防栓?为什么?
教师可提示学生,生活中有很多火灾的隐患,如楼道、阳台堆满杂物,堵塞通道等,让学生参考教科书中学生做的调查报告,向家长或邻居提出建议。
5.教师小结。教师肯定学生的调查,概括并强调在探究活动中讨论的要点。
家庭作业
观察自身居家和近环境中存在的平安隐患
的情况,与家长商量,将堵塞物移开。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1 16:07
当火灾发生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火灾发生后社会各部门是如何做出反应的,知道灭火是一项多方面协作已合才干完成的工作。
2.了解消防队员的工作
教学活动和过程
1. 导入
教师提问:当接到火灾发生的报警时,有哪些部门是参与救火的。他们各自的任务是什么?
2.讨论与讲解,、清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9~81页后进行讨论。
教科:比较全面地出现了火灾发生时的情景。消防指挥中心接到火警119报警电活后,要迅速通知离火灾最近的消防队下达灭火命令,需要迅速通知公安、医疗、环保、救护中心、煤气站、自来水公司等:
消防队要在60秒钟内将消防车开出消防队,拉响警铃,尽可能快地赶到火灾现场,抢救被困人员,同时要尽可能快地找到消防栓进行灭火。
3.全班讨论。教师提问:“你对消防队员工作怎样看?他们的职责是什么?面对熊熊大火,消防队员是怎样做的?”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2~83页,引导他们感受消防队员在救火时所表示出的奋不顾身的精神。
4.教师小结。概括讨论要点
安排家庭作业。
向家长介绍今天在课上学习的内容。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1 16:07
学会平安自护
教学目标
1.懂得平安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
2.树立自我维护意识。
3.了解自我维护的常识。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走进健康文明的生活”。那么,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呢?健康文明的生活包括很多内容,其中,要想健康文明地生活,最关键的是需要平安的生活。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交通平安、防火平安,其实,在找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一些不平安的“隐患”,假如不注意和加以防范,将会造成伤害。平安是健康生活的保证。因此,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学习的是“学会平安自护”。
什么叫做隐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倩这些隐患,学会平安自护。”
2.探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4页,并提问学生:“教科书上出现的这些情景你遇到过吗?这些情况在你身上发生过吗?滑楼梯扶手、进施工现场、在电线和近晾晒衣服可能会发生什么不良后果?生火的家庭不装置煤气风斗行吗?应该怎样做?除了这些,你知道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平安隐患呢?后果是什么?你能举出这样的事例吗?怎样防止类似事情的发生?一巳发生了应当怎么办?”教师要和车生一同讨论正确的处置方式。
3.全班交流。以“我给同学提个醒”为题进行交流,提示同学平安自护。这局部内容可以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教师应注意掌握和引导。
如周围没人的时候,不要长时间在公共场所,如公园、学校停留。更不要在夜晚逛公园,不要独自在偏僻的小路上行走。
假如被人抓住,应当竭力叫喊;假如叫喊没用,应当想方法脱身、溜走,记住自家的电话和住址,以和家长的电话号码和工作单位的地址、不要把电话号码告诉陌生人。不要搭乘陌生人的车,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贪小廉价,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食品、独自在家时,不要擅自开门。
4.模拟扮演。阅读教科书第85页,并依照书上的三种情境,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也可以就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事例创编一个小品进行扮演。
5.阅读与讲解。清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6页“法官阿姨的忠告”,并在图上按要求做出标志,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他人不能触摸的。
6.教师小结。教师概括本课题的重点,安排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教科书第86页的图作为家庭作业安排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1 16:07
感受健康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健康生活的概念和内容。
2.体验健康文明的生活,初步养成向往健康文明生活的态度。
教学过程
1.导人:“业余时间你最喜欢做什么?”请几位学生谈一谈。
2.探究讨论。“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哪些属于健康文明的生活?”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7~88页,并提问学生:“这样的生活你经历过吗?你喜欢这样的休闲方式?你觉得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教师鼓励学生用事先搜集的反映健康生活的照片加以说明。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教师协助学生廓清,这里提到的健康,不只仅指身体健康,但不必陷入对概念进行详细的界定,只要学生理解健康文明的生活是指积极的生活,各种对于身体和精神有益的生活方式即可。
3.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制定体验活动计划,为体验一次健康文明的生活引导做好准备。学生可以按居家远近进行分组:计划应当包括体验的内容、地点、时间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发表自身的体验活动计划,对于不适宜之处,师生要提出修改建议,并进行适当的点评,
5.教师小结。概括讨论要点,强调体验活动应注意平安。安排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利用休息日,按汁划实施各小组的体验活动,并写出白己的感受。
2.利用上下学或外出活动的时间,观察公共场所中的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并做记录。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1 16:07
发明文明的环境
教学目标
1.知道文明的环境要靠大家一起发明和维护。
2.感受文明的环境是大家一起的需要。
3、能够区别文明和不文明的行为,并能为维护健康文明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和事情。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人。检查前面学习过的火灾中的自救方法:
2.发表与交流。请各小组汇报本组健康生活方式的体验活动,特别要讲述自身感受:汇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教师概括:“同学们的亲身体验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它给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带来了怎样的快乐和享受。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生活的秩序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证,而这种文明的环境要靠我们每个人去发明,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发明文明的环境’。”
3.阅读与讨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9页的内容,并提问学生:“四幅片上的人在做什么,所展示的行为和文明的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清除小广,你认为随意张贴小广告是文明的行为吗‘!为什么?为什么要参与扫雪,它说明么?一米线’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不能随意乱扔废弃物?”
4.全班讨论“为了拥有一个健康文明的环境,你都做过哪些事情?你发现班的哪些同学做过哪些文明的事情?我们还能做哪些力所能和的事情?”让学生观察阅读教科书第90页的三幅图画和文字,并提问学生“你经历过或看见过这种现吗?你有什么感受?在生活体验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文明或不文明的现象?你有哪感受,有什么好的建议?”
5. 教师小结:“每个人在公共场所中,都要对自身的行为负责,不只要想到自身,也要想到他人:假如每个人都能够想到他人,努力去建设文明的环境,那么,这种环境中,就会使人感到舒适、愉快,社会就会变得更加文明而美好。希望每位同学,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公共场所中做一个文明、教养的小公民。”
6. 安排家庭作业。
完成生活体验小报告,并拿给家长看,听取家长的意见。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1 16:07
路,越走越宽
教学目标:认识和了解我国日新月异的道路建设的发展变化,感受道路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体会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学准备:图片录像网上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教科书第40~41页的几幅图画、照片和文字,为我们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道路对人们的生活所发生的影响,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些道路你们熟悉吗?和我们所生活地区的道路一样吗?在我们生活的地区,最常见的是哪种道路?在我们的日常中,道路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先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40!41页的文字和照片。
2、师引导学生理解,正是由于有了道路的建设和发展,才会有教科书中反映的这些变化。
3、利用图片、录像、网上资料等为学生介绍本地区道路的发展变化。突出先后的差异,以和对于本地区生活的影响:生产、商业、文化、旅游等等。
4、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就本地区道路情况提出问题,相互交流。
5、教师小结。
6、安排家庭作业:(1)向家长介绍本地区道路的发展变化。
(2)任选一种本地的特产或目前本地较为常见的商品,向家长或其他成人了解其在运输过程中都采用何种交通工具,与过去相比,有着怎样的变化。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1 16:07
四通八达的交通
教学目标
1、 认识和了解我国道路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2、 通过新旧对比,增进热爱新中国的感情。
3、 体验道路与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几份全国交通图
教学过程:
1、 导入。
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我们这里道路的发展。今天,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认识道路和交通。
请学生朗读第42页的课文。
2、 探究活动一。
请学生对比教科书第42页和第43页的两幅铁路图,并观察第43页的两幅统计图。
提问:(1)你从中能够发现什么?
(2)与解放前相比,铁路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3)正在建设中的铁路有哪几条?从哪里通向哪里?
以1999年为例,利用统计图计算一下与1949年相比,铁路和公路分别增加了多少倍。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讨论公路和航线的发展。
3、 探究活动二。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到,无论是我们生活的地区,还是整个新中国,道路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科书第44页,虎子告诉我们他家乡的萝卜随着道路的发展走向了全国。其实我们这里也有许多产品通过各种道路走了出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产品是怎样走出去的。
师先向学生介绍几种本地区性农业或工业产品,以和它们都销往哪里。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份全国交通图。让学生研究,从家乡将这些产品运出去应利用什么交通工具,通过什么路线。
4、 小组发表。
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身的运输路线。
5、 教师总结。
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给予褒扬。
6、 安排作业:(1)阅读教科书第45~46页的文章“路在心上”。
(2)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1 16:08
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 协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协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悠久绚烂历史文化,萌发其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2、 协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文明。
教学准备:图片、网上资料、地图、尺子。
教学过程:
1、导入。
先请学生朗读和欣赏教科书第47~48页的课文和图片,然后提出问题:“丝绸之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同学可能以前通过广播电视、书籍杂志对它大致有所了解,课前,老师也请同学们去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下面我们就分小组进行交流,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要把你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给组内的其他同学,每个小组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推举一名同学向全班做介绍。”
2、小组交流。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师巡视辅导。
3、全班交流。
让学生明确丝绸之路的具体位置。
4、小组探究。
(1) 教师分发给每个小组一张地图,请学生在上面找一找丝绸之路的大致位置。
(2) 在地图上任选一段丝绸之路作为丈量对象,量一量这段丝绸之路在地图上的长度是多少;依据比例尺,换算出这段丝绸之路的实际长度大致是多少。
(3) 根据事先了解到的当时车辆运行或骆驼行走的速度,测算出走完这段路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假如现在重走丝绸之路,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所需要的时间又是多少。
5、教师小结。
师:道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极大地节省了时间。通过学习,同学们对丝绸之路已经有所了解,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呢!教科书第48页为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对其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下做进一步的探究。
6、安排作业:
向周围的人了解他们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1 16:08
农业孕育着文明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和、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敬、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学准备
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定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板书3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农业孕育着文明)
二、阅读与讨论
1.指导学生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和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
2.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
3.师小结。
三、全班探究
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考虑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和、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
2.师小结。
四、展示搜集到的资料,自由讨论
1.你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吗?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发生的影响吗?
2.你见过用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你知道丝绸是用什么制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
3.你的家人有饮茶的习惯吗?你知道有哪些饮茶的习惯和风俗?
4.师小结
五、师总结
六、安排家庭作业
采访家长和长辈,加深对丝绸文化,饮茶习惯的了解。
七、评价
对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行简单评价。
和板书:
衣食之源
农业孕育着文明历法水利天文数学
丝绸文化茶文化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1 16:08
寄托着希望的保守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2.了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节日文化。
3.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别,各地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各有特色。
教学准备
1. 搜集有关本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民俗的资料。
2. 收集各种饮食文化特色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的发展,我国的丝绸文化、茶文化早已名扬世界。其实我国的农业文明成绩还有很多。比方,在农业生产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人们发明出许多习俗、节日,形成了多彩的节日文化。
(板书课题2寄托着希望的保守文化)
二、阅读与探究
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2页的课文。考虑并讨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2.师小结。
3.小组交流。我们这里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有什么民俗?你能说出这些民俗的含义吗?
三、阅读与讨论
1.学生欣赏教科书第22~23页的图片。解藏历新年和彝族、白族等西南少数民族欢庆火把节的习俗。小组讨论:你还知道我国的少数民族有什么节日与农业保守有着密切的关系?
2.师小结。
3.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2~23页的课文和图片。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民族的保守节日都和农业有关。
四、阅读与讨论.
1.老师:我们知道,由于农业有地域行的特点,各地的农产品是不一样的。因此各地的饮食习惯也就有所差别,发生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并且逐渐形成了风格炯异,色彩斑斓的饮食文化。请同学们阅读和观察教科书第24~25页的课文和照片。小组讨论:你还知道各地的饮食有什么特点?各地饮食文化有不同的特色,原因是什么?
2.指导阅读和观察教科书第24页的课文和图片。知道我国少数民族也有自身的保守美食,并讨论:除书上介绍的你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风味食品?为什么少数民族也会形成各自的美食风格?我们这里有什么居住和饮食文化特色?请结合本地的实际谈一谈。
3.继续阅读和观察教科书第25页的课文和照片。讨论:为什么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居住和饮食是不同的?
4.师小结
五、教师总结
六、安排家庭作业
采访家长和长辈,加深对本地的居住,饮食习惯和特色的了解。
七、评价
观察学生在阅读讨论中的表示,尤其是分析和理解节日,饮食等与农业生产联系方面所表示出来的考虑能力进行评价。
和板书: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寄托着希望的火把节三月街古尔邦节那达慕大会芦笙节地理环境
保守文化感恩节打年糕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1 16:08
学做豆腐
教学目标
参与制作豆腐的全过程,体验与农业有关的制作,体验劳动的过程,分享通过劳动得到的愉快。
教学准备
提前用清水泡发好适量的黄豆,准备好制作豆腐所需要的工具设备:豆浆机豆布包锅炉子卤水石膏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6页的课文,激发参与制作的热情。
二、分工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组推选出一名组长,组长对组员进行明确的分工,确保活动顺利完成。
三、制作(师巡视并加强指导,注意劳动平安。)
注意问题:
1.过包时,最好过两次。
2.点豆腐时,卤水要稀释,点的时候要稍慢一点,边点边搅动,防止点老。
四、师总结,安排家庭作业
把分得的豆腐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劳动效果。
五、评价
对所有参与劳动过程的同学给予肯定,特别褒扬表示出色的同学。
和板书:
1、.洗净黄豆,用冷水泡发
2、磨豆子
学做豆腐3、过包
4、煮豆腐
5、点豆腐
6、压豆腐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1 16:08
保守到现代
教学目标:
1、 解在长期的保守农业生产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家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2、 初步了解从保守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革新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3、 通过化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风、祟尚劳动,祟尚劳动者的态度。
4、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保守农业到现代农业的革新过程。
难点: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祟尚劳动和劳动者的态度。
教学过程
1、导入。农作物的生长不只靠自然规律,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还要依靠人们的辛勤劳动,为此,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简单农具。这些都是人手的延伸,是人类的伟大发明。
2、观察活动。通过教科书第12页的五幅插图,探究“这些是什么农具?”“是做什么用的?”“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教师加以指导。
3、体验与交流,根据调查效果交流:本村经常使用哪些简单的农具,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找几件小农具,让学生化验一下,与徒手进行劳动相比,这些看似简单的农具设计的巧妙之处,是怎样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教师加以辅助说明。
5、 阅读讨论。指导学生阅读和观察教科书第13页课文和插图,并考虑:这四幅插图反映了农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生产效率有什么变化?
6、 教师总结:“农业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人类从双手采摘一筹莫开始了农业劳动,后来人类学会了种植与收获,从徒手劳动到发明简单的手工家农具,从依靠人力、畜力发展到现代农业机械化,无不凝聚着劳动的力量,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凝聚着劳动者的伟大发明。”
7、 家庭作业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1 16:08
劳动者的发明
教学目标:
1、 道四川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和结晶。
2、 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祟尚劳动、祟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具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教学要求
重点:认识世界古老的水利工程。
难点:感受劳动的自豪。
教学过程:
1、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发明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绩。其实劳动者的发明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去参与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吧!
2、 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讨论“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们明确,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假如水的来源主要依靠自然降雨,不可能那么和时,不可能尽如人意,所以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3、 探究活动一。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教师提示讲解。
4、 探究活动二。
5、 教师总结。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鼓励他们今后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发明。
6、 家庭作业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1 16:08
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现代农业生产的新成绩。2、了解科学技术提升和改变了农业生产单纯依赖自然的局面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3、知道我国是一个保守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解决了世界上五人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农业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重点;了解我国农和品的进口与出口情况,以和我国与世界的农业交流,增强国际理解。
难点:列成对我国农业充溢希望和神往的发展态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 导入
2、阅读与介绍。在阅读袁隆平院的照片和文字时,进一步讨论:“袁隆平院科学研究的效果增产了那么多粮食,这说明了什么呢?”(科学技术具胡巨大的力量,是第一生产力。)在欣赏玻璃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技术的照片和文字时,讨论无土栽培技术。对学生可能不十分清楚的这局部内容,老师可结合教科书上的图片进行讲解。在欣赏网箱养殖、规模化禽蛋养殖,现代化饲养牲畜的照片和文字时,讨论“这些是何生产公式?,这些生产技术有什么好处?”者可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延伸性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3、老师总结:“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上,才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明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我代劳的生活提供站越来越丰富的优质产品。”第二课时:1、导入。“前面我们了解到,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迈进了现代农业的门槛,科学技术又为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向着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甸的农业不只为我国,同时也为世界做出了伟大贡献。”2、阅读与讨论。(1)我们伟大的祖国用只占世界十分之一耕地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免除了饥饿。(2)我国有4.7亿人口从事立契农业劳动,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着农产品的交流。通过讨论知道,我国既出口农产品,也进口农产品,这就是世界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贸易往来。3、小组探究。指导学生分小组读教科书上的图,查找一下我国出口哪些农产品,主要出口到什么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进口什么农产品,是从世界哪些地方进口的。组织学生指图讨论。4、发表与交流。(1)各小组进行识图汇报和交流,同时也可以边汇报,边组织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标注我国出口和进口农产品的情况,老师引导学生我国的农产品销往世界各国,又从世界各国购进必需的农产品。(2)学生汇报见过和吃过的进口水果、奶制品、畜产品等。
5、老师总结。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