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班主任工作教育随笔集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3 17:17
标题:
小学班主任工作教育随笔集
昨天,我们学校举行了这学期的第二次讲故事比赛。
这次代表我班参加比赛的是缪瑀旸同学。这个孩子是班里最喜欢读书的一名学生,懂得的东西也很多,可以说他在这好多方面在班里绝对拔尖。可这孩子就是不喜欢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第一次布置讲故事这个任务给他时,他直摇头。我又跟他妈妈(我的同事)说,他妈妈也很想让孩子锻炼一下,可当他妈妈跟他说这事时,孩子立刻反驳,说:“我不想在同学面前丢人现眼。不行,我不参加。”他妈妈也好一番劝说还是没结果。后来,我把这任务只好硬压给了他。因为他妈妈说他最听老师的话了。其实,我倒不是真想为难孩子,可想想如果就这样,许多方面都出类拔萃的孩子连个大场面都不能上,这怎么行。原来,这孩子在上幼儿园时也参加了一次讲故事比赛,准备得非常充分,可到了台上却忘词了。看来,这次还真得他参加,必须帮他抹出心中那块阴影。我强行将任务交给了他。这群孩子集体荣誉感特强。他也不例外。我知道他一定会认真准备的。确实也是如此。他接受了,自己也准备了起来。我一有空,就让他到前面来说说,练练胆子,并适时给他一些指导。
这不,昨天下午比赛了。比赛前,我只对他说:“你不要战胜别人,只要你能战胜自己,你就是赢了。其余的结果,我们就不用看了。相信自己!”比赛中,我也抽出时间听了他的故事,虽说不是那入情,没有平时在班里讲得好,但他把一则七八分钟的故事口齿清楚,语言流利地在那么同学和老师面前讲出来。他已经赢了。不是吗?
不管结果怎样,孩子,老师为你骄傲!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3 17:17
虎子,是个活泼好动,头脑聪明,反应敏捷的男孩,作业也能及时完成,但是不知为什么他的作业他总是脏兮兮的,不是字像跳舞,就是满是墨水斑,咋看咋不舒服。我也教育了若干次,可就是不奏效。
不知,这几天他又是怎么了。前天的写字课结束时,我发现他的嘴里好像吃着什么,我想:这孩子,都三年级了还不知道上课不能吃东西?我便问:“在吃什么?”“没有。”同座的同学忙着回答,“他含着是个纸片。老师,他总是喜欢吃这些‘东西’。”这时的他已经将嘴里的东西吐了出来,的确是一张硬纸。当时,我也没在意。
今天下午的语文课,我们正在讲读一篇课文,我发现他也一本正经地坐着,半天也没回答问题。让他接读别的同学读的课文吧。这招灵了,当点到他的名字时,他忙着俯下身子动起了嘴巴。“别动。你嘴里是什么?给我吐出来。”他慌了,仍然坚持要低下头去吐。我简直是火冒三丈。我的课堂上,你竟吃东西。在我的威逼之下,他吐出了嘴里的东西。让我很是吃惊——不是吃的,是一个玩具小车。我没说什么示意他坐下来,继续上课。
课后,我也问了他,为什么喜欢“吃”这些东西。我尽量调节说话的氛围让他轻松些,开玩笑地说:“没吃饱,把玩具当饭吃了。”他只是笑笑摇摇头。后来,我就要注意卫生的问题提醒了他几句:要知道‘病从口入’,千万不能将这些玩具等些不卫生的东西“吃”在嘴里。
他倒底是怎么了?听同学们说,他总是在自己的裤兜里或是书包里放些小玩具(这是我在班上严禁的),而这些小玩具课间玩玩,课上也会摸摸,就会这样会情不自禁地塞到嘴里。
玩是孩子的天性。严令禁止不玩肯定不是最佳办法,真是让他们不分场合地玩也不合适,让他玩尽兴也不可能。该怎么办呢?是不是该让他们什么时候大大方方地把他们自己的最喜欢的玩具带到班上搞一次中队会?我正在酝酿中。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3 17:17
有人说:“鹅卵石的美丽在于流水的击打。”移嫁此意,班主任工作的幸福在于思想、智慧的恒久磕碰。无论是新手上路,还是做了几十年“儿童团长”的老班主任,心中都涌动着几多的酸辣苦甜,脸上都漂溢着几多的汗水、欢笑。写下并贴上自己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串串鲜活案例、成长心路历程,让在同一战壕中并肩战斗的你、我、他分享你的故事,让辛苦并快乐着的我们都能沐浴到“幸福孩子王”的馥郁芬芳,岂不美哉!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3 17:17
班主任要多给“单亲孩子”一缕阳光
顾鹏贵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单亲孩子是学校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童年千疮百孔。作为职业教师,自当肩负起为单亲孩子修补童年的责任。如何来抚慰他们无助而困惑的心灵?如何来驱走他们心中的自卑阴影?如何来滋养他们经历创伤的精神世界?笔者作了粗浅思考:
一、生活上多照顾,呵护孩子心灵创伤
单亲孩子的家庭一般都比较困难,班主任、老师要体贴孩子冷暖,持之以恒地给予真诚关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润物细无声,蹲下身子倾听单亲孩子的“心跳”,维护他们本已脆弱的自尊。不为搞宣传,硬让单亲孩子在大庭广众下接受馈赠,说感恩之言,给单亲孩子造成被怜悯、恩赐的心理暗示。让孩子对他人的帮助感恩在心即可,不必表露于言,表露于形,加重孩子自卑心理。老师教育引导班上学生关心帮助单亲同学时最好要避开单亲孩子,以免触痛单亲孩子受伤的心,让他们尴尬,效果适得其反。
二、学习上多“关心”,重建孩子成长信心
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单亲孩子在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中对自己的未来几乎丧失了信心。老师在教学中,如果对这些孩子关爱有加,根据各自的情况委以班级职务,做老师的助手,一方面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给孩子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让他们在班级中靓起来。他们在为班级、为同学的服务中转移了注意力,逐步淡忘了失去亲人的隐痛,打消了怕遭老师、同学歧视的顾虑,在一次次获得成就感中找到自信。
三、情感上多交流,谋求孩子情感依归
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担心与别人交往时,会被对方问起家庭情况,因此,这些孩子会变得沉默寡言,封闭离群。有教育家说:“感觉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班主任、老师要做有心人,不但要主动不露痕迹地找机会与单亲孩子进行“生活化”的轻松、休闲、平等的交流。谈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打消孩子的孤独感,在交流中激励孩子扬起生活的风帆,不要流露出哀其不幸的语气和表情。老师要创造空间和机会让更多的同学与单亲孩子共同游戏、合作学习。老师要教育班上孩子检点言语,不揭单亲孩子的伤疤,在平等接触中让他们重拾童年的欢乐,在一次次真情交融中,孩子心理、情感的创伤得到抚慰,逐渐消除了紧张、郁闷、悲观、烦躁的情绪,在学校也能涌动起“家”的情感依归,生成抬起头来走路的勇气。
四、心理上多疏导,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
老师要经常找单亲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引领他们走出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阴霾。首先,让单亲孩子正视现实,调整适应。教育引导单亲孩子:当自己无法改变现实时只有调整自己努力去适应现实,学会坚强,学会战胜困难,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诸如学会做饭、洗衣、叠被等家务。其次,教育单亲孩子积极进取,创造未来;失去亲人,但不失志向。让孩子明白童年没有幸福并不表示自己的一生都不会有幸福,不能对人生消极沉沦,怨天尤人,相信自己的前途在自己手中。要用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面对周围的人群;面对曾经的不幸和未来人生中将要遇到的困难。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3 17:18
昨天,我们学校举行了这学期的第二次讲故事比赛。
这次代表我班参加比赛的是缪瑀旸同学。这个孩子是班里最喜欢读书的一名学生,懂得的东西也很多,可以说他在这好多方面在班里绝对拔尖。可这孩子就是不喜欢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第一次布置讲故事这个任务给他时,他直摇头。我又跟他妈妈(我的同事)说,他妈妈也很想让孩子锻炼一下,可当他妈妈跟他说这事时,孩子立刻反驳,说:“我不想在同学面前丢人现眼。不行,我不参加。”他妈妈也好一番劝说还是没结果。后来,我把这任务只好硬压给了他。因为他妈妈说他最听老师的话了。其实,我倒不是真想为难孩子,可想想如果就这样,许多方面都出类拔萃的孩子连个大场面都不能上,这怎么行。原来,这孩子在上幼儿园时也参加了一次讲故事比赛,准备得非常充分,可到了台上却忘词了。看来,这次还真得他参加,必须帮他抹出心中那块阴影。我强行将任务交给了他。这群孩子集体荣誉感特强。他也不例外。我知道他一定会认真准备的。确实也是如此。他接受了,自己也准备了起来。我一有空,就让他到前面来说说,练练胆子,并适时给他一些指导。
这不,昨天下午比赛了。比赛前,我只对他说:“你不要战胜别人,只要你能战胜自己,你就是赢了。其余的结果,我们就不用看了。相信自己!”比赛中,我也抽出时间听了他的故事,虽说不是那入情,没有平时在班里讲得好,但他把一则七八分钟的故事口齿清楚,语言流利地在那么同学和老师面前讲出来。他已经赢了。不是吗?
不管结果怎样,孩子,老师为你骄傲!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3 17:18
班主任要多给“单亲孩子”一缕阳光
顾鹏贵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单亲孩子是学校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童年千疮百孔。作为职业教师,自当肩负起为单亲孩子修补童年的责任。如何来抚慰他们无助而困惑的心灵?如何来驱走他们心中的自卑阴影?如何来滋养他们经历创伤的精神世界?笔者作了粗浅思考:
一、生活上多照顾,呵护孩子心灵创伤
二、学习上多“关心”,重建孩子成长信心
三、情感上多交流,谋求孩子情感依归
四、心理上多疏导,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
学习了!看了这篇文章,很是愧疚,我班有三名单亲孩子,我对她们关心不够,还是在别的老师的提醒之下才知道她们的情况的。学习了顾主任的这篇文章,我得好好研究研究!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3 17:18
担任班主任工作才几个月,发现有好多事情难以理解和面对,现在说给位同行听听,我该怎么去处理?
1我班有个儿干,参加学校的校纪检查,扣了某些班的分数,结果遭到了某些班主任的辱骂,甚至派学生到我班来兴师问罪!
2也是由于这个学生的原因,某些班主任派学生专在我班门口转悠,搞的我班不得安宁,中午静校期间,哪怕有人下位借一下东西也被扣分!因为讲话了。严重挫伤了我班学生的积极性。
这不仅是学生的心态问题,更是老师的心态问题,老师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有一个善良的愿望.如何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校纪检查,每一位班主任都得认真思考,正确引导,切不可误导学生,给学生反面教育.
当然,管理者更应该积极思考对策,加强值日儿干的思想教育,对于私心较重的学生一定要严格教育,甚至"停职学习".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3 17:19
换一种教育思维
顾鹏贵
有一个小女孩画了一幅画,题目为《蜜蜂追小熊》,她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猜猜这些小蜜蜂为什么要追小熊。一家人猜的都是“小熊偷吃了蜂蜜;小熊踩坏了花丛;小熊欺负了蜜蜂;小熊打坏了蜂箱。”小女孩撅着嘴说:“你们都错啦!你们别把小熊想得这么坏好不好?那是因为小熊的裙子像花丛!”
笔者读了这个故事,如清泉洗面,思维豁然洞开。
一、小女孩和家长的思维方式值得教师咀嚼
小女孩用她自由的思维编织出童话般的世界。家长的思维过分理性化、印象化、定势化,想像力被固有的思维方式所束缚。不由让我想到了执守讲台者,在经年的岁月摩挲中也难免会同这小女孩的家长们一样思维“短路”。老师在与学生互动时,尤其需要换成孩子的思维。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当须童心永驻,用童眼看世界,才会发现世界是那么新鲜、有趣,才会生成向自己的未知领域探索、开拓的激情和勇气,才会有独具的慧心、明眸。一个普普通通的苹果,所有的人都规规矩矩地纵向剖开,而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却固执地横向切开了,于是,她闪亮的大眼睛发现了苹果里的“星星”!这正是换一种思维的魅力所在。老师如果也用孩子般的热情与好奇打开观察世界的多棱镜,一定也会有更多神奇的收获。
二、蜜蜂和小熊的思维值得教师借鉴
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中要借鉴这只小熊的思维。小熊把自己的裙子装点得像花丛,吸引了众多的小蜜蜂追随其后,虽说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浪漫,但作为教师,这却是梦寐以求的期待。爱因斯坦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崇拜和追随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如果也能像小熊一样,摈弃对学生的侵犯性粗暴干预(这是家长印象中的小熊行为),不硬“逼”学生被动地达成老师的教学目标,而是先着力自身建设,让教师的魅力靓起来,用自身的品德、智慧、学识给学生以正确、有效的精神引领,培植学生主动积极的向师情感,让学生如小蜜蜂追小熊般地愉悦前进,达到不令而行的理想效果。
教师在直面学生时要借鉴这些小蜜蜂的思维。小蜜蜂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捕捉到了小熊身上的闪光点,从而一路追随。如果老师也能淡化学生的缺点,把顽皮、判逆当作学生成长的可爱,像小蜜蜂一样“糊涂”地去亲近自己本来不喜欢的学生,教师的心中不就总是阳光明媚?教学的生活不就充满浪漫的温情?“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语)。”即使本来在老师眼中一无是处的学生,只要老师换一种教育思维,也能看到他(她)身上的亮点,学生世界中的斑谰色彩定会让老师们惊喜不已。
三、转换不同的思维视角,激活多元教育智慧,才能让自己的工作走向创新
首先,教师要有换一种思维视角考虑问题的意识和勇气,摆脱旧有观念的束缚,给自己的思想松绑。现实中,成千上万的教师默默工作几十年,却不能突破自己,朴实有余,创新不足。症结是囿于传统思维,缺乏大胆革新、的意识和勇气,害怕“失败”、“出丑”、“另类”引来非议、嘲笑。爱迪生为了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进行了一千多次实验,当有人嘲笑他的失败时,他却自豪地说:“我已发现了一千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正因为爱迪生善于换一种思维解放自己,在自由天地驰骋,才会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其次,教师要有换一种思维视角考虑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教师持之以恒地对教育现状有敏锐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思维质的飞跃有其量的积累的过程,经过不同视角的理性审度,把纷繁的感性现象上升为教育智慧,就敢干推翻成见,别出心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拨云见日”,不断有新的发现,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惊喜,不断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让平淡的教学工作生成更多精彩,结出丰硕的创新果实。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3 17:19
期末成绩出来后,我一个个的和家长联系着。此间我看出了家长对待孩子的差别:成绩好的家长见着老师打电话特别客气,问这问那,多是询问孩子在校的表现如何,谈自己教育孩子等等方面,还特别请老师多多关注,听着我的心里特别舒坦。遇到平时表现不怎么好,成绩不太好的同学的家长,见着老师打电话,没任何情绪上的反应,淡淡的,让我也不好多说,我该说的说完了,家长也就挂线了!没有任何多余的话。
也许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也影响了孩子的成绩,对孩子关注多了,成绩自然有所上升,成天不关心孩子的,孩子能有提高吗?和家长的沟通很有必要,但也许有时会得不偿失,呵呵 ,无奈的现实。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3 17:20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而不要教师过多的逼学生顺着老师对文本的理解一路往下走,其实对文本的解读各人可以有不同的见解。正如鲁迅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而我总主张课上教师要少讲,让学生静下心用心阅读,然后引导学生来谈自己的感受。让我们共勉。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3 17:20
学生喜欢怎样的教师呢?学生和学生家长所喜欢的老师,在我看来,应该推“严加亲”老师。“严”即对学生的学习、纪律、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要求要严格,在学生中树立一定的威信;“亲”即对学生关心、了解。包括对学生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家庭情况、身体健康、思想表现等方面全面地关心、了解。使学生觉得你可亲可敬,这样学生便会对你既有点怕你又会喜欢你,你也就在学生中树立起一种形象,学生自然地会觉得你称得上是“严加亲”老师了。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