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评价过程
(一)过程性评价50%,分值50分
(1)课堂评价(20%)
内容 | 评 价 指 标 | 等 级 | ||||
A | B | C | ||||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 参与 程度 | 1、参与深度和广度(3分) |
|
|
| |
2、参与的时机与效率(4分) |
|
|
| |||
知识 | 1、基础知识落实(10分) |
|
|
| ||
探究 | 1、提出问题、发表见解(5分) |
|
|
| ||
2、思维的求异性、独创性、批判性(5分) |
|
|
| |||
3、动手实践、自主、合作探索的能力(10分) |
|
|
| |||
情感 态度 | 1、学习活动的兴趣与求知欲(3分) |
|
|
| ||
3、良好的学习习惯(4分) |
|
|
| |||
教师自我评价 | 角色 行为 | 1、活动的组织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4分) |
|
|
| |
2、学习进程的引导者(2分) |
|
|
| |||
教学 设计 | 1、目标把握与定位合理处理、驾驭教材(5分) |
|
|
| ||
2、教学程序的设计(10分) |
|
|
| |||
3、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使用(5分) |
|
|
| |||
课堂 调控 | 1、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2分) |
|
|
| ||
2、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资源(2分) |
|
|
| |||
3、合理运用评价机制(2分) |
|
|
| |||
4、全面照顾学生个体差异(1分) |
|
|
| |||
教学 素养 | 1、教态、语言、板书:(3分) |
|
|
| ||
学生相互评价 | 参与度 | 发言次数,举手次数(2分) |
|
|
| |
正误 | 作业情况(2分) |
|
|
| ||
收获 | 相互提问(2分) |
|
|
| ||
综合评价 | 书面作业3分 |
|
|
| ||
学习态度2分 |
|
|
| |||
学习兴趣2分 |
|
|
|
(2)实验评价(10%)
内容 | 评 价 指 标 | 等级 | |||||
A | B | C | |||||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 参与 程度 | 1、参与深度和广度(3分) |
|
|
| ||
2、参与的时机与效率(4分) |
|
|
| ||||
实验分组 | 1、分组是否合理(5分) |
|
|
| |||
实验操作 | 1、实验假设(5分)计划(5分) |
|
|
| |||
2、动手操作、自主、合作探索的能力(5分) |
|
|
| ||||
3、实验观察,能做到细致观察及时记录5分 | |||||||
实验分析 | 1、根据数据分析结果(3分) |
|
|
| |||
2、每个组员说明实验原理(3分) |
|
|
| ||||
教师自我评价 | 角色 行为 | 1、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2分) |
|
|
| ||
2、学习进程的引导者(2分) |
|
|
| ||||
教学 设计 | 1、合理处理、驾驭教材(5分) |
|
|
| |||
2、目标把握与定位(5分) |
|
|
| ||||
课堂 调控 | 1、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2分) |
|
|
| |||
2、课堂时间的把握(2分) |
|
|
| ||||
3、全面照顾学生个体差异(1分) |
|
|
| ||||
教学 素养 | 1、巡回指导是否得当(2分) |
|
|
| |||
2、言、板书(4分) |
|
|
| ||||
学生相互评价 | 参与度 | 每个组员的是否都参与其中(5分) |
|
|
| ||
操作 | 每组数据是否三次以上的平均值(5分) |
|
|
| |||
数据汇报 | 语言组织是否得当,简单明了(5分) |
|
|
| |||
综合评价 | 实验报告的填写5分 |
|
|
| |||
学习态度5分 |
|
|
| ||||
学习兴趣5分 |
|
|
| ||||
(3)作业及考试评价(10%)
作业评价,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下面落实给与评价。
评估项目 | 自我 | 学生 | 教师 |
作业完成情况 |
|
|
|
完成的态度 |
|
|
|
完成作业时间 |
|
|
|
对布置的作业 |
|
|
|
自我的评价语 |
|
对作业的自我评价,可根据作业的内容灵活设计。比如展示性的作业、操作性的作业、体验性的作业等,可设计展示效果、操作过程、心理感受等评估项目。
(二)考试评价50%,分值50分
1、考试评价是学生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注重考试方式的多样化(有开卷、闭卷、口语、动手实践等)和考试内容多元化(考试内容要能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从这三个维度去命题)。基础知识的考查、能力考查、实验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以此把课堂学习、小组合作、单元作业与测试、期末考试综合起来,全面考察学生的科学素养
2、建立个人单元考试成绩册。
学生单元评价统计表 姓 名 | 评 价 结 果 : | ||||||
| 单元一 | 单元二 | 单元三 | 单元四 | 单元五 | 单元六 | 单元七 |
|
|
|
|
|
|
|
(三)综合性评价
包括单元学习形成性的评价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分别对待。
(1)教师对单元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报告单
评价项目 | 评价 内容 | 评价标准 | 等级(按优良中差) |
态度情感 | 参与 | 积极参加科学学习和实践活动 |
|
养成 | 体现科学探究的自信心 |
| |
学习认真,有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
| ||
体验 | 愿意并能够自如地用科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学习、生活体验。 |
| |
过程方法 | 自主 | 能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学习 |
|
探究 | 能进行探究性学习,尝试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
| |
合作 | 能与他人共同学习、交流。 |
| |
知识能力 |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
|
表达 | 能运用科学知识和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 |
师寄语 |
| ||
家长建议 |
|
(2)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领、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过程和实践探究过程,体现为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动手探究能力的整体发展,科学课程于其他课程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1、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评价表
姓名:
项目 | 自 评 | 小组互评 | 家长评价 | 等级 | |
活动态度 |
|
|
|
| |
过程体验 |
|
|
|
| |
方法技能掌握情况 |
|
|
|
| |
创新精神和能力发展情况 |
|
|
|
| |
学习研究成果 |
|
|
|
| |
总评 | 教师评价 |
| |||
2、建好学生学习科学的成长记录袋。
小学生科学综合素质评定应参考成长记录、阶段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的结果,以及学生的日常表现,等方面的评价资料装订成册。最后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