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评价方案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8-3-16 08:08
标题: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改变过去教师评学生这种片面的评价模式,制定一个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方案。
二、评价原则
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品德与社会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和赞赏。
2.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品德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应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家长、社会及有关人士共同参与评价,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三、评价范围
四年级全体学生
四、评价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内容标准确定评价内容。
1、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2、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
3、学习结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五、评价方式和方法
1、评价方式:
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和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试卷测评等方式进行评价。
2、评价方法:
教师观察评价: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评价。
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小组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小组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试卷测评:检查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以便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
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以上或其它更有效的方式方法。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8-3-16 08:08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评价表
注:表格中填写优秀、良好、合格或不合格
六、评价进程
本学期十四---十五周,对四年级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的评价。
十六周统计成绩,形成质量分析报告。
七、评价标准
采用“优、良、合格”三个等级,给学生以发展性的评价。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