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教学案.DOC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05: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20* 景  阳  冈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记一些词语。
2、朗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学习重点: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着重理解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从中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学习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中有关本课的章节。
课    时:一课时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同学们一定听过“武松打虎”的故事吧?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景阳冈”,一睹那惊心动魄的打虎场景。首先总结一下,通过前两篇文章的学习,自己学到了哪些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然后再运用前面学到的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体会本课人物的性格特点。
基础达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山冈(gǎng  gāng)    晌(xiǎng  shǎng)午   蹿(cuān   cuàn)下来
诡(wēi  guǐ)计         吓唬(hǔ   hu)       折(zhé   shé)做两截
(2)辨字组词
唬(        )    跪(         )    抢(         )    跨(         )
琥(        )    诡(         )    跄(         )    胯(         )
霹(        )    励(         )    拼(         )    踉(         )
劈(        )    雳(         )    迸(         )    粮(         )
(3)看你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方法提示:可以先把文章读熟练,然后把不懂的词语放到文章中,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1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如何:                      吃:                  
○2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但凡:                                   
○3却把大虫吓唬我。把:                                                   
○4 武松吃那一惊。吃那一惊:                                                  
○5武松回到青石上坐了半歇。半歇:                                             
2、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挑战自我
(1)根据前两篇课文你学到的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试着概括武松的性格特点。
(2)把你对武松性格特点的体会批注在书上。
(3)试着讲一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学贵有疑:本课我有这些问题需要和大家交流、讨论。
疑问一                                                                                                      
疑问二                                                                          
二、拓展阅读

林冲棒打洪教头
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一天午后,两个差人押解林冲来到了柴进庄上。
柴进见了林冲,心中大喜,忙叫庄客杀鸡宰羊,厚礼款待。席间庄客来报:“洪教头来了!”柴进说:“正好请洪教头一起来坐坐。”
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说:“这位是林教头。”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柴进说:“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充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便越发要跟他交手。柴进说:“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林武师就不要推辞了。”
月亮已经上来,照得厅堂外面如同白昼。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两个教头就在月光下一来一往,交起手来。
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柴进问:“还没见二位较量呢,怎么便输了?”林冲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柴进连忙请两个差人开了枷,笑着说:“请两位教头使出本事,再试一棒。”洪教头提起棒来就要打。柴进说:“慢!二位教头比试,不同一般,这锭银子权且作为彩头,谁赢谁就将这银子拿去。”说着将一锭二十五两重的大银丢在地上。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
1、你能理解下列词语吗?
上首:                                                                                                
依草附木:                                                                                                
彩头:                                                                                             
2、给下列词语找近义词
理睬 —(       )    厚待 —(       )    羞惭 —(        )
小瞧 —(       )    较量 —(       )    推辞 —(        )
3、你觉文中的林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像《景阳冈》这篇文章一样,本文题目虽然是《林冲棒打洪教头》,但文章开始却写林冲的谦让,这是为什么呢?
                                                                                       
                                                                                       
5、本文与《景阳冈》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05: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21* 猴 王 出 世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记一些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学习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学习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吴承恩及《西游记》中与本文相关部分的内容。
课    时:一课时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因为本篇课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和句子与现代语言有区别,所以必须首先理解难懂的词语,才能读懂课文内容。你可以用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相结合的方法来理解词语,不要求字字知其意,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行。
多读几遍课文,做到读通、读顺,然后运用读课文下面的注释、联系上下文或其它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理解了词语和句子后,再通读全文,看文章讲了哪些内容,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仔细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然后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你的理解。
基础达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注音。
獐鹿为友(    )   猕猿为亲(          )  顽耍(       ) 石窍(      )
镌    刻(    )   抓耳挠腮(          )   遂有(        )   家当(      )
(2)我会填
日(   )月(   ) 拖(   )挈(   )  (       )自 胜  (   )造(   )设伸(   )缩(   )  抓(   )挠(   )   力(   )神(   )   (         )排  班
2、本文主要写了                                               ,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  —   )写了                                                                                               
第二部分(  —   )写了                                                                             
第三部分(  —   )写了                                                                              
挑战自我: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
学贵有疑:
                                                                        
                                                                             
二、拓展延伸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节选)
一天,唐僧带着他的徒弟来到一座高山前。山上有个白骨洞,洞里住着白骨精,专门残害百姓,而且诡计多端,善于变化。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变成一个村姑,穿着花衣服,提着一篮馒头,笑着向唐僧走来。孙悟空用鼻子一嗅,闻到一股妖气,再用火眼金睛凝视,一下子看出村姑是一个妖怪。“大胆妖怪!”悟空一声吆喝,举起金箍棒,劈面便打。啪的一声,那村姑倒地死去。可是倒地的只是白骨精的化身,它的真身却化成一缕轻烟逃跑了。悟空识破妖计,正要追赶,却被唐僧一把拉住。唐僧责怪悟空不该错杀好人。
    过了一会儿,只见从山后走来一个老婆子。那婆子拄着拐杖,口中喊着寻女儿。悟空看得仔细,认出那婆子也是那个妖怪变的。悟空飞步向前,大喝一声:“妖怪,你又来了,再吃我一棒!”金箍棒当头劈去,那婆子便应声倒下。这又是白骨精施的脱身之计,它的真身化作一股妖雾腾空而去。悟空正要追赶,又被唐僧拦住。唐僧怒喝道:“你接连打死母女两人,是何道理?”
   白骨精两次被悟空识破真相,还差点丢了性命。它知道有孙悟空在,是吃不到唐僧肉的,决定再施诡计,让唐僧把孙悟空赶走。
   白骨精又变成一个老头儿,手持拐杖,来找唐僧。悟空认出那老头又是白骨精的化身,上前喝道:“大胆妖精,你骗不了我老孙!”说着又要举棒打去。那老头大声呼喊:“救命啊,救命!”唐僧急忙喝住悟空,不准再打。那老头冲到悟空前面说:“你打死了我的老伴和女儿,我这条老命也不要了,索性跟你拼了!”悟空气得毛发直竖,大喝道:“不管你千变万化,妖怪总是妖怪!”说罢抡棒就打。唐僧上前护住老头儿,沉着脸说:“人以慈悲为本,不准杀他。”悟空回答说:“妖怪吃人本性不变。你今天救了它,它却不会放过你。是妖就要打,哪能讲慈悲!”悟空撇开唐僧,一棒打去,把那老头儿打下深涧。悟空正要去追,又被唐僧拦住。白骨精趁机逃跑了。
   唐僧不但认不出妖怪,最后还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赶回花果山去了。
1、如果各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特点,我会用                                     、                              
                     和                               三个词语来概括。
2、你觉得唐僧说的“人以慈悲为本”,用在白骨精身上行不行?为什么?
                                                                                                      
                                                                                                  
3、唐僧不但认不出妖怪,最后还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赶回花果山去了。如果让你来劝一劝唐僧,你想怎样说?写一写。                                                                                             
                                                                                 
                                                                                 
5、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的诡计有没有得逞,我们一起去读读《西游记》吧!
三、资料链接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多种文字流行于世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这种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神话: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神的形象 ,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它是根据原始劳动者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出来的。狩猎经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人以刀斧、弓箭为武器,神话中的人物也就变成以这种工具武装起来的英雄。神话中的主人公被想象为超人的,但有时也要遇到挫折和厄运。它反映了神话幻想的现实制约性。透过神话幻想的折光,从神话人物的作为和斗争 ,可以约略看到当时的人的作为和斗争。
    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但是由于这时的认识水平非常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神话是人们借助于幻想企图征服自然的表现。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05: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姓名                   年级               
一单元的学习已结束,快来盘点一下你的收获吧。加油!你是最棒的!
一、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yūn  nuò      dǎn  qiè       jù  jué         dù   jì     chí  yán
(        )  (           )  (            )  (          ) (         )
nà  hǎn      chéng xiàng    fù jīng qǐng zuì   shén jī miào suàn
(        )  (           )  (                 )  (                )
2、我会填
无(    )之(    )   理(     )气(     )  (   )璧(  )赵        (    )无不(    )    同(     )协(     )  (   )造(  )设
孔明借东风——(          )   徐庶进曹营——(           )
关公赴会——(          )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
《将相和》选自          著的《                       》,此书被鲁迅先生称为“                     ”。《草船借箭》选自           著的《              》《景阳冈》选自           著的《               》。
《猴王出世》选自          著的《                               》。
3、给加点词语换上合适的词。
A.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           )
B.岂不枉送自家性命!     (           )
C.真个好所在。           (           )
D.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 (          )
E、石猴跳出水外,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
4、歇后语连线。
张飞吃豆芽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借箭             装模作样
东吴招亲               陪了夫人又折兵
诸葛亮吊孝             有借无还
周瑜打黄盖             小菜一碟
5、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拟人句(把物当作人写)。
a.微风轻轻吹在小英的脸上。
                                                                                                                       
b.河水哗啦哗啦地流淌着。
                                                                                                                                                            
6、将下列历史人物填到相应的成语旁边。
赵括   诸葛亮   祖逖   蔺相如   廉颇   勾践   曹植   荆轲
初出茅庐——(    )   纸上谈兵——(    )   卧薪尝胆——(    ) 闻鸡起舞——(    )   完璧归赵——(    )   草船借箭——(    )
负荆请罪——(    )   图穷匕见——(    )   煮豆燃萁——(    )
二、阅读理解:

蹲下的不只是身子
多可爱的一个孩子,虎头虎脑的,牵着父母的手高兴地嚷着、跳着。很多人都被孩子的情绪感染了,长途的旅途劳累在孩子的笑声中慢慢消失。
    大家就站在目的地野生动物园的门前,排队购票入内。看到售票窗口的玻璃上写着“成人180元,小孩半票,1.1米以下免票”。
    我问站在前面的孩子的父亲:“他有多高?”
    孩子的父亲说:“1.3米。”“那得买半票了。”我说。
    孩子的父亲并不作声,队伍慢慢移近窗口,只听孩子的父亲对孩子说:“进门的时候把身子蹲下来。”
    孩子说:“爸爸,你放心,像乘公交车一样是不是?”孩子的父亲在他的头上摸了摸。
    进门检票了,孩子在进门的一刹那,突然把身子努力“沉”下来,作出一副十分滑稽的样子,像一只小小的唐老鸭移进了大门。
或者人太多了,检票员没留意这位学鸭走路的孩子。孩子走进门后,马上恢复了原样,又蹦蹦跳跳起来。
刹那间,我觉得十分难过,为那个孩子,也为孩子的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在那么多人的面前,毫无顾忌又顺理成章。孩子蹲下来的不只是身子,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诚实。
1.为文中加点的“像”选择恰当的用法。
前一个“像”:(   ) 后一个“像”(   )
A.比喻  B.表比较  C.表举例  D.表猜测
2.写出“顺理成章”的原意和在本文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写小孩的外貌、动作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的父亲在他的头上摸了摸”你认为他在为孩子传达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刹那间,我觉得十分难过,为那孩子,为那孩子的父亲。”作者为什么难过?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认识。
                                                                          
                                                                             
8.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链接
9.读完此文,你一定会有很多话要对那个小男孩和他的爸爸说。那就写一写吧。
                                                                       
                                                                     
                                                                       
                                         
三、习作乐园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你肯定阅读了大量的古典名著,快快盘点一下,在你读的文章中,你认为最生动的是哪一篇,把它缩写,使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让没读过此文的人一目了然,更快速地了解更多生动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05: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组课文导读
一、单元学习内容:
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个片段组成。这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此外,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也就是说,本组教材以“人”为主,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材。学习时,要抓住这一特点,把对“人物”的读、说、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单元学习重点、难点:
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三、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2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19个词语,读记24个词语。
    2、以课文对人物描写的语言文字为依据,从人和事件的具体材料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真正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
    3、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将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
四、单元课时安排:
    学习本组教材可用14—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五、单元学法指导:
(一)认真读文,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
写人的文章必然要写事,通过人物做的一件件事情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和外在形象。而在这些事件中,又有一些描写语言、行动、或心理活动的重要环节,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因此,读写人的文章一定要认真分析叙述的事情,抓住事件的主要情节,反复阅读认真分析,体会人物是怎样的人,感受人物形象。
(二)感受人物的外貌。
许多写人的文章,为了全面刻画人物,给读者鲜明的印象,往往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外貌描写包括对长相、衣着、神情、姿态的描绘。人物的外貌特点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与内心世界。因此阅读写人的文章时,要注意对人物外貌的描写,认真体会外貌如何展示了人物的性格与精神世界。这样阅读,人物形象才能活生生地留在脑海里。
(三)读懂人物语言。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展示人物精神世界最重要的窗口。人的性格、年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等都会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所以,阅读写人的文章,要特别关注人物说了些什么,分析语言与行为的关系,体会人物的心灵。
(四)分析人物的行动。
人的行为举动是受思想支配的。为了展现人物的内心,作者在描写人物行为动作时,都要精心地选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词句。因此读写人的文章,必须抓住描写人物行为动作的词语、句子,反复阅读揣摩,用心体会其中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品质,在心目中留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
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之中思想活动的描写,它直接展示着人的内心世界。心理活动写得好,可以把人物性格特点、精神品质表现得更加深入细致,给读者留下鲜活、生动的印象。所以读写人的文章,要认真阅读人物心理描写的句段,联系人物语言、行为的描写,深刻感悟人物的思想品质。
六、联系人物所处的环境。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人的行动都要受到环境的制约,环境对人物活动与思想有着密切关系。阅读写人的文章,分析人物当时当地所处的环境,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心理和语言,可以在环境的衬托下,使人物的思想品质表现得更真实、更客观。充分利用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注意整合和提升,以“读人”为主,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句子,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来感受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形象,从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练习“说人”“写人”,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05: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22、人物描写一组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体会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三个人物的鲜明特点。
3.学习并运用抓住语言、动作、外貌、心理刻画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课前准备:观看电影《小兵张嘎》电视《红楼梦》《儒林外史》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 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同学们要认真体会单元导读中的学法提示,多读课文,画出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的句子,边读边体会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三个人物的鲜明特点。
基础达标:
1、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我一定扫清文字障碍,能做以下试题:
①我能把生字写正确美观,“擞、监、敛、骚、媳”等字我要多写几遍。
                                                                                                                                                                                                                                                    
                                                                                                                                                                                                                                                    
                                                                                                                                                                                                                                                    
                                                                                                                                                                                                                                                    
○2把词语补充完整。
手(   )眼快     (   )声屏气     放(   )无礼     (   )悲为喜
○3比一比,再组词。
数(      ) 定(      ) 令(      ) 至(      )
擞(      ) 绽(      ) 怜(      ) 侄(      )
2、初读课文,我知道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              ,《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选自             。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             、            、            三个人物形象。
3、读了课文中的三个片段,故事中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要来评价一下:我觉得小嘎子是一个                                       的人,严监生是一个的                            吝啬鬼、守财奴。王熙凤是一个                       
                                                                          的人。
学贵有疑: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二、拓展阅读
小朋友玩的把戏
汤钟元
他抓起一把泥沙,加进一瓢冷水, 把它搅呀搓呀捣呀,大声地喊着:“我要它变个蛋!”只见他微微一弄, 一个圆圆的泥蛋果然出现在他手里。于是他笑了,笑得那么得意。
一会儿,他又大声喊着“我要它变条蛇!”只见他轻轻一拉,一条细长的泥蛇,果然出现在他手里。他又笑了,笑得更是得意。
后来他再大声喊着:“我要它变条狗!”只见他这边一捏,那边一掀,一条有头有尾的泥狗,果然再出现在他手里。当然他又笑了,笑得越发得意。
最后,他用很大的声音喊着:“我要它变个人!”这一次似乎略位费力, 可是也并没有费多少力,一个有耳、有目、有口、有鼻的泥人,出现在他手心里了;他把泥人的两腿一弯,泥人就跪倒在地上;把泥人的右手一举,泥人就向他敬礼;他把泥人的嘴巴用指甲轻轻一划,泥人在向他谄媚地笑着。
思考•交流
1、填一填
这个片段写出了这个小朋友(                              )的特点。
2、你觉得这个片段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生动,把它们摘录下来。
                                                                     
                                                                    
创设情境,尝试描写
(1)小结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有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要典型。
(2)回忆生活中影响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断。
(3)讲评学生描写的片断,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评点。

三、相关链接
关于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抒情则情深意切。
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划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心理描写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人物心理描写常用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05: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23、刷子李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 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动作细节、外貌细节反复朗读,体会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学习并运用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等刻画人物方法。
学习重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同时阅读人物描写出色的文章,积累优美词句及写作方法。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课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叙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要根据自读提示多读几遍课文,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然后抓住细节描写的地方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再把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表达的效果,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基础达标:
1、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我一定扫清文字障碍,能做以下试题:
①我要和学习伙伴读词语,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
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
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  
                          
②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规矩 ( ju      jǔ  )  和(hé  hè)着琴音   必得(děi  dě)               
发怔(zhèng  zhēng ) 调(tiáo  diào)浆 天衣无缝(féng  fèng)
③下面这些词语,我大致能理解的有
露馅、规矩、难堪、发怔、半信半疑、天衣无缝
④词语搭配。
(          )的模样      (             )的衣服
(          )的屏障      (             )的板刷
2、初读课文,我知道了“刷子李”是干            的,他干活最让人叫绝的是                                                               
                                                            。表现了 “刷子李”技艺                                                                              
学贵有疑: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二、拓展阅读
快手刘
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胡乱挥霍也使不尽。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而赤黄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有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
“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
“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自信使我的声音非常响亮。
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
“瞧吧,在哪儿呢?”
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一道圆圆的印子。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怪,怪,怪!
四边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
“怎么样,你输了吧!不过在我这儿输了决不罚钱,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人圈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了。这人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
1、填空。
(1)“神出鬼没”的“没”应读作(    ),意思是:                                 
(2)“情不自禁”的“禁”应读作(    ),意思是:                                 
(3)“一本正经”的“经”应读作(    ),意思是:                                 
2、文章是怎样描写快手刘变戏法“神出鬼没”的,画出有关语句。
3、读了这篇小说,你感觉快手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几句话加以概括。
                                                                                 
                                                                                
三、相关链接
人物描写
文章要反映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的中心是人,可以这样说,生活就是各种各样人物的活动,因此,我们应把人物描写作为写好文章的重点。
人物描写的运用很普遍,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人物描写应力求具体生动,能做到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人物活动包括外部情态(外貌、行动、语言)和内心世界,二者是有机的统一体。
要写好人物,就必须注重观察。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和许许多多的人交往:在家庭中,有父母和其他亲人;在学校,有老师和同学;在大街上,遇到的人就更多。我们要观察他们外部情态的特征性表现,进而深入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学习长处,获取启示。
要把观察到的结果,得到的体会,记录下来以激励自己,感染他人,就需要在文章中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05: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24、金钱的魔力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情境,能从内心批评和唾弃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恶    嘴脸。
2.通过对描写人物的语言的揣摩,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点,感受课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传神之处。
3.认识课文中的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积累有关语言。
    4.培养自己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前准备:搜集阅读《百万英镑》,了解故事梗概。
课时安排:1课时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同学们: 读到课题,你马上就会想起“钱财能使鬼推磨”这句俗语。金钱的魔力究竟有多大?他能把一个人改变到什么程度?赶紧去读读文章吧。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关照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
基础达标:
1、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我一定扫清文字障碍,能做以下试题:
○1和学习伙伴读词语,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
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
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
  
                                               
○2 比一比,组词。
    老(          )   容(          )   炒(          )   撵(          )
佬(          )   熔(          )   钞(          )   攒(          ) 2、《金钱的魔力》节选自美国作家      的讽刺小说                 。初读  课文后,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                            
                       。我认为这个片段讽刺了         
                                                                     
3、从课文的描写中看,金钱到底有怎样的魔力?读了课文,你对托德和老板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
                                        
学贵有疑:读了课文,我还有几点疑问想和大家交流:
                                         
                                         
二、阅读拓展

马市长吃罢午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有什么问题你就说吧。”
“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轻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
“就是您老人家呀!”
“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1、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                                                                。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一对词语是             和            。
3、文中塑造人物时采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是(         )。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4、文中马市长的性格特点是(         )。
A、随机应变     B、言行不一     C、支持新生事物
三、相关链接
救人的哈里森
“当你付出一份善良时,回报你的往往超出一份。”芬兰籍的外教在给我们讲下面这个故事时,这样说。
在芬兰的一个小渔村里,出海捕鱼的人们靠一个简单的求救装置,向设在岸上的接受总台发出求救信号并报出船只遇险的大概位置。救护人员由渔村里不出海的人轮流担任。
一天傍晚,总台的警报灯又亮了,远在500海里之外的一艘船遇到了危险。依照惯例,这回轮到小伙子哈里森和渔民罗尔素驾船前往营救。
村里的人们把小机动船抬上大船,两人准备出发了,哈里森的老母亲悲痛地拉住儿子的手哭道:“孩子,你父亲就是这样去救人死的!你哥哥出海已快半个月了,还不见回来的影子,恐怕已是凶多吉少。昨天又预报今天海上会有风暴,你要是再遇上个什么三长两短,叫我怎么活呀! ”
“妈妈,可怜的妈妈! ”年轻的小伙子抹去妈妈的眼泪,然后扭头上了救援船。
哈里森和罗尔素驾船来到距出事地点约20海里的地方,便遇到了风暴,罗尔素说:“这个鬼天气去救人,只有找死,咱们还是回去吧。跟村里人就说我们没发现遇险的船只。”说完,罗尔素开始掉转船头。
“不,救人要紧。马上快到出事地点了,为什么不去呢?从前别人不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救过你吗。”哈里森不同意返回。
“你去死吧,让你妈变成无人照管的老人。”罗尔素诅咒道。
哈里森放下大船上的小机动船,独自驾着小船向出事地点赶去。
两天后,前去救人的大船破败不堪地被海潮送回渔村旁的海岸,船上空无一人。哈里森的老母亲得到救援船出事的噩耗,顿时昏了过去。
三天后,奇迹出现,一艘小船从晨雾中向渔村驶来,船头站立着一个人,极像哈里森。  
村里人高兴地大喊:“是哈里森吗?”
“哦——是我,哈里森。”回答让人无比高兴。
“谢天谢地,这下哈里森母亲有救了。”人们高兴地议论着。
“喂,请快去告诉我妈妈。”哈里森在船头兴奋地舞动着衣服说:“遇险的那艘船是我哥哥他们的,我救回了我哥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3 18: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