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下载(第十二册)

[复制链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些)句子,看到了一个       的桑娜。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思等语句,体会人物特点。出示句式,作为学生阅读的拐杖。】
(1)学生读,圈画,思考、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句子分析例谈:
a、“睡觉还早”真的还早吗?(牵挂亲人——善良)
b、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同情别人,心地善良)。
c、第八自然段三句话:第一句与第三句(用母亲爱自己孩子的行为去爱西蒙的孩子,善良)。第二句从“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非……这样不可”,引导学生找找原因,体会善良。
d、第九自然段:细读“忐忑不安地想”的语句,从句子内容,从省略号中好好体会人物内心——极度矛盾,但不顾付出一切代价,愿意牺牲一切——善良、善良……
(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适当渗透朗读,如: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第八、九自然段。
【注意在阅读感悟中渗透“读”的训练,把读与思考,读与理解,读与体验有机结合。】
2、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饱受生活的艰辛而又有着崇高精神的人——桑娜。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除了善良,还是善良!善良!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想对桑娜说些什么?
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桑娜进行心灵的对话。
【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在对话中,桑娜的形象逐渐高大起来,善良的品质逐渐植入学生的心里。】
三、课后练习
1、再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2、表达应用练笔。
(1)分别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三个词语写话。
(2)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练习。选择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或看到一件什么事为情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
【关注语言积累,关注表达应用,关注读写结合,让阅读的生命得到延续。】
第三课时
一、夸心中的英雄,唤醒学生情感
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的心一直都被课文中那个平凡而又了不起的人所感动着,她的名字叫着——桑娜。请你夸一夸她。
【课伊始,夸桑娜,很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人物、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简洁有效。】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
精读第三部分
1、教师谈话引导:在一个天气非常恶劣的夜晚,在焦虑不安等待丈夫出海捕鱼归来的时刻,桑娜——这个平凡善良的普通人,做出了一件看似平凡却是不普通的事,是什么事呢?(生答)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往下读,陪伴着忐忑不安的桑娜迎接她丈夫的归来……
【唤醒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2、分角色朗读——教师与男生、女生反复(变换角色)朗读,读一遍让学生谈读后的收获,谈朗读的建议;再读,再谈;再读,再谈……。从而达到体会人物特点,体会文字所包含的感情。
3、在学生充分地“读”“谈”的基础上,概括人物特点。
可以出示:
(1)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再认识了一个       的桑娜。
(2)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又认识了一个       的渔夫。
【这一部分教材主要以描写人物对话的形式呈现,教学中通过师生分角色反复读、议,人物的特点自会凸显出来。“读”的方法的有效应用,很好地实现了理解感悟、体会人物特点的目的。】
4、提升情感,续编故事。
(1)出示以下句式,让学生在思考、表达过程中,心灵与文本中的人物再次碰撞。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幸福  ,因为            。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       ,因为            。
【此说话训练,利于学生个性表达。学生在交流中,对文本、对人物进行了再次解读,学生的人生观也能得到很好的表现。】
(2)续编故事。学生动笔写,后交流。
三、简介作者,拓展阅读
同学们,《穷人》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朴实、善良的桑娜和渔夫。读完了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体验到了人世间无价的真情。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他还写了哪些作品呢?请看课后的“阅读链接”(教师可适当介绍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见教案后“参考资料”)。
四、课后练习
1、练习描写人物对话(唤醒或引导学生去体验对话情境),注意对话描写四种形式与标点的应用,注意写好人物怎么说和说了什么。
2、续编故事没写完的继续写完。
3、选做:写《给桑娜和渔夫的一封信》,或为桑娜和渔夫写一篇表扬稿。
板书设计
16            穷   人
↓                    
宁可自己吃苦            桑娜:朴实善良
也要帮助别人            渔夫:朴实善良
补充建议:
学习本文,重点是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句子,体会穷人的高尚品质。教学时要注意抓住桑娜抱孤儿回家后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桑娜与渔夫的对话这些内容组织学生深入研读。桑娜抱孤儿回家部分,重点研究“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了解“这样做”的意义,从这种矛盾的心理中,体会桑娜的善良品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朗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组织交流: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为什么会想到这些?通过讨论明确: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同时明确: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接着让学生再读读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了解省略号的作用。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桑娜的崇高品质。桑娜与渔夫的对话部分,要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两处“沉默”的不同含义。通过朗读,读出两人不同的性格。
1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材简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逝世九年后,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脉络清晰。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本文反映了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赞扬了鲁迅先生关心青少年、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能力。
文中含义深刻的几个句子:
(1)“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伯父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对“我”读书不认真的批评。这简短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读书态度认真、教育下一代讲究方法的人,也透出鲁迅先生风趣、含蓄、幽默的性格特点。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理解这句话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先生为了唤醒民众,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很害怕,不许他发表文章,还要逮捕他。鲁迅先后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巧妙地和反动派进行斗争。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社会的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根本没有言论自由。“碰壁”是指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顽强斗争的精神。
(3)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这句话可通过想象伯父鲁迅的心理活动来理解。他可能想到这位车夫冒着严寒出来拉车,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收集资料,课上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感悟,课后拓展阅读的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另外,读书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式,教学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本文的思想感情,体会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们对鲁迅的爱戴及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和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认读“唁、浒、囫、囵、佣 ”五个字,会写“悼、浒、囫、囵、搞”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的意思。
5、激励学生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
1、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思考:课文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3、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了解鲁迅
1、出示课件:鲁迅图像
2、同学们,这就是——(生:鲁迅),板书:鲁迅先生,让我们带上“先生”二字再深情地呼唤一遍。
3、谁能根据你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用简洁的话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4、看来同学们对鲁迅先生了解得还真不少,然而鲁迅先生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周晔写了一篇纪念他的文章。
板书:我的伯父,题目叫做——(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5、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她为什么称“伯父”了还称“先生”?
【利用图象、课题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了鲁迅先生,了解了题意。】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通过预习,你画下了哪些想积累的词语,和同桌交流一下。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意识。】
2、出示生字词课件:
追悼   吊唁   咳嗽   敷药  女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浒传    殡仪馆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1)请同学们正确认读这些生词。
(2)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字音或哪个字形?
(3)你理解哪个词的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是联系上下文还是查字典)
(4)请你从以上四字词中,选一个词语应用说话。
【关注词语教学,让教学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想想:作者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中哪里读出来的?
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四、学习第一段,体会受爱戴
1、自由轻声读,圈画出鲁迅先生深受许多人爱戴的语句?从哪里看出他深受爱戴?
(挽联多,花圈多,各色各样的人多。)
2、参考资料(课件出示以下内容),师配乐朗读:
22日下午开始出殡。出殡前,从万国殡仪馆门前,胶州路、极司斐尔路、兆丰路,早已站着长长的队伍。出殡时,治丧委员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和作家巴金、萧军扶柩上了灵车。青年艺术家抬着司徒乔画的鲁迅先生的巨幅遗像,作为送葬队伍的前导。队伍跨着沉重的步伐前进,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了行列,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
【适当的资料补充,再现了当时出殡时的情景,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受爱戴。】
3、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你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还看到了——
(可以是不同的人群,可以是人们在送葬时的不同表现。)
【创设情景进行说话训练,凸现鲁迅先生受爱戴。】
4、对于鲁迅的逝世,谁都悲痛万分,作者也不另外,你从哪体会到作者的悲痛心情?
课件出示以下句子朗读: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5、读着这句话你的心情怎样?(生;沉重、悲痛)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
五、课堂小结,拓展设疑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2、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鲁迅,了解鲁迅。
六、课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2、积累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教师说词语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写词语)。
2、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二、学习课文,讨论交流
1、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几件事?用小标题的方式注在旁边。
2、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一下,看谁的小标题更简洁更合理。
3、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师小结后相机板书:谈《水浒传》  说“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自读自悟。选自已最感兴趣的一件或两件事读读,圈画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可以画出来一会儿交流。
【在初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件或两件事”进行精读训练,体现了因材(才)施教。这样处理教材(不求所有学生全面解读教材),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比较充分的阅读时空,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与习惯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2、集体交流:你学习了哪件事?你的体会是什么?
3、交流:谈《水浒传》
(1)谈《水浒传》这件事,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最深,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什么?
(3)伯父鲁迅先生送书给我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什么?
(4)鲁迅先生关心的仅仅是我吗?他关心的是——(青少年)
(5)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4、交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1)文中还写了他对谁的关心?(车夫、女佣)
(2)他是怎么救助车夫的?圈画出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词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找出描写鲁迅神态的句子,说说你从鲁迅严肃的表情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3)适时渗透读相关的语句。
(4)他又是怎么关心女佣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鲁迅先生关心的仅仅是“我”、车夫、女佣吗?他关心的是——(劳动人民)他关心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民)
(5)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5、交流:说“碰壁”
(1)你是怎么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参考资料:
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3)分角色朗读对话,加深体验。
(4)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6、你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提出来交流交流吧。
7、拓展:从收集的资料和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你觉得鲁迅先生还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爱国、惜时、爱书如命等)
【通过交流介绍,丰实人物特点。】
四、总结课文,学习写法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本课在写法上给了你什么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小结写法:学习用几个具体事例和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五、扩展阅读,课后延伸
1、鲁迅先生逝世后,许多人怀念他,许多人写了文章来纪念他,如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臧克家的《有的人》。同学们课外可以去阅读。
2、鲁迅先生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章,同学们课外可阅读由鲁迅先生在百忙中翻译的童话《表》和《小约翰》,也可看看《鲁迅散文集》及《鲁迅小说集》等,它将会使我们更加了解鲁迅先生的。
【关注拓展,激发兴趣。让学生课内阅读点燃的星星之火,到课外阅读中去熊熊燃烧。】
六、课后练习
1、激励学生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2、选读与鲁迅先生有关的作品。
板书设计:
1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深受爱戴      说“碰壁”     为自己想得少,
救助车夫       为别人想得多
关心女佣
补充建议: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抓中心句。感悟出“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围绕这两个大问题,学生逐一地读故事,画出疑问思考→在组内合作探究→在全班交流,教师点拨。也就是抓重点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体会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用有感情地朗读去检查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效果。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多读,自悟,有意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采取多种形式,必要的地方教师要范读。
注意在对句子的理解中,教给学生联系时代背景进行理解的方法,丰富“用联系的方法读懂课文”的内涵,强调阅读中要运用联系的方法进行理解。不仅联系上下文还要联系特定的时代,在对句子的理解中,感受“寓庄于谐”的语言特色。
18﹡永生的眼睛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家三个人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的角膜不理解,到成年以后亲自捐献了因病去世的父亲和因车祸丧生的女儿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传统观念的转变和思想认识的升华。当年十四岁的“我”和现在十四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态度,也反映了前辈的言传身教对后辈所产生的影响。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母亲病逝后,父亲遵照他们生前的约定,将母亲的角膜捐赠给医院,并深深地教育了“我”。
第二部分(4——5自然段):写父亲患重病时,仍为自己去世后可以捐赠所有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角膜而感到愉快,他的心愿深深地感动了“我”的女儿温迪。(第四自然段父亲说的话,从三个角度说明了捐赠的快乐:从病人的角度,从病人家属的角度,从自己亲人的角度。)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我”遵从父亲的遗嘱,捐赠了他的眼睛的角膜,温迪为此感到骄傲,并准备效仿外公捐赠角膜。
第四部分(7——9自然段):写温迪在意外车祸中丧生,“我”再一次捐赠了亲人的眼睛角膜。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在一个课时要完成本课的教学,必须将阅读的任务向课前进行适当的延伸,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与能力。在课内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教师给予适当的“读”的引导,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内实现更为有效的阅读对话,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等重点语句体会句中含义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辍”,读读记记“给予、捐赠、酷爱、领悟、辉映、与世长辞、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等词语,激励学生从中选用常用词写话。激励学生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琳达一家人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读通读顺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新词,试着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阅读资料,认识“角膜”
教师出示(或教师介绍)有关“角膜”“角膜病”“角膜捐献”的资料(内容)——见“教学用书”中“五、参考资料——有关角膜的资料”。
【让学生认识眼睛角膜,了解角膜捐赠的意义。】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教师揭题:18﹡永生的眼睛
2、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谈谈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同学们读完这篇课文后,心里一定很不平静,有什么心里话想分享一下吗?)
3、请一两个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积累的词语后,教师分组出示以下词语,按不同的要求进行词语教学。
a、给(jǐ)予   捐赠   
b、温迪   酷爱  栩(xǔ)栩如生  才华横溢  热泪盈眶  捐赠
c、突如其来  与世长辞  
以上三组词语在学生正确认读基础上,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①读了“a”组中的两个词语,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感受精神的高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②读“b”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再现温迪聪明、善良的形象。)
③读“c”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对亲人突然失去的惋惜。)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检查学生预习中课文通读情况。
【充分唤醒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生命,引导学生在读词语的过程中,与课文内容、人物联系起来,读出词语在语境中的丰富内涵,打破传统教学中就词读词的现象。】
三、圈画语句,品析人物
1、文中写琳达一家的三个人为了解除盲人的痛苦捐献了自己的角膜,请认真读读课文,(自由轻声读,或默读)圈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并认真读读、想想、批注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学生读,圈画,批注。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充当好主人的角色。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与良好的习惯。】
(2)交流(引导学生从“父亲”说的话和温迪的表现、说的话等语句中,引导体会句子意思和人物的高尚品质,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
(3)读好相关的句子,进一步体会感情。
2、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课题有什么关系?说说自己对“永生的眼睛”的理解。
3、齐读课文。
4、写一段话送给自己喜欢的文中的人。
四、课后练习
1、激励学生从“酷爱、与世长辞、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等词语中自选词语应用写话。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有积累价值的语句。
3、推荐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六年级下册)中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母亲的眼睛》两篇文章。
板书设计:
18﹡ 永生的眼睛
                  母 亲
                 父 亲   →  
                 温 迪
补充建议:
1.器官捐献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课前可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或调查周围人们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要让学生先读提示语,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体会,特别是父亲的两段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应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有关语句和段落,透过字面体会人物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如在体会父亲教育“我”的第一段话时,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让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理解有关父亲的第二处语言时,可引导学生思考: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最后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贯起来读一读,体会父亲崇高的思想境界。
    教学时还应引导学生按照提示语的要求,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进行体会,从而深刻感悟“我”和女儿温迪的思想感情。
    3.教学时应特别注意朗读的指导,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课文所表达的情意深厚,应注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感情。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进行朗读,读好人物的对话。
    4.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试着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从这些人物的言行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进一步加深体会。
    5.课后可让学生进一步搜集、整理资料,通过写倡议书或办板报的形式向人们宣传捐献器官的意义。
课前或课后可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正确认识器官捐献。
19﹡船  长
教材简析
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同名短篇小说。文中讲述了“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使船上所有的人获救,而他自己却随着轮船沉入大海,以身殉职。表现了船长哈尔威果敢、沉着、镇定,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赞扬了他面对死亡临危不惧,无私无谓的崇高精神。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三部分:一、被撞遇险。二、指挥援救。三、以身殉职。
选编本文的目的,使学生了解雨果这篇感人的小说,感受船长哈尔威果敢、沉着、镇定,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和临危不惧,无私无谓的崇高精神。
设计理念:
“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在本课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教师给予适当的“读”的引导,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内进行更有效的阅读对话,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开展救援的。通过对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无私无谓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嘈、遣、渊”,读读记记“嘈杂、调遣、深渊、井然有序、巍然屹立、忠于职守”等词语,激励学生从中选用常用词写话,还可进行场面描写练习。激励学生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船长哈尔威在轮船被撞即将沉没的时候,是怎样井然有序开展救援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知道船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读通读顺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新词,试着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质疑。
【关注学生预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自能读书而努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初识船长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人物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板书:船长
2、出示词语:读词语,想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画面)。
嘈杂   井然有序   巍然屹立   调遣  
犹如铁铸   纹丝不动   深渊   忠于职守
二、细读课文,再识船长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我们介绍了三个场面:一、被撞遇险。二、指挥援救。三、以身殉职。请按下面要求自学课文:
(1)、“被撞遇险”部分:从哪些词句看出险情的严重性?当时的场面你能用一些什么词语来形容?(千钧一发 危在旦夕……)
(2)“指挥援救”部分:哈尔威船长做了哪些事?从中你发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文中的哪些词句向你传递了这些信息,请圈画出来。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适当的引导,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有力保证。学生是阅读文本的主人,教学中给学生阅读文本的时空,关注学生阅读能力、习惯的培养。】
2、交流收获,共享资源。
(1)“被撞遇险”部分:学生交流自己研读中的“发现”,教师给予肯定、鼓励,并通过朗读想象危急画面。
【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把朗读与想象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指挥援救”部分:
a、哈尔威船长做的事:命令放艇,布置有序;了解船况,明确时间;救援有序,安全撤离。
b、在交流从词句中所获得的有关船长人物特点的信息时,适时渗透读的训练,加深理解感悟。如第3自然段可用齐读;5、6自然段可教师读,对话部分师生分角色读等。
【合理应用“读”的形式,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c、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3)齐读本段。
3、“以身殉职”部分:
“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画面,感受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读”的形式:第29自然段可男女生分开读,最后一段齐读等,变换形式反复进行三到四遍;读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以身殉职”部分,教学选用不同形式的读,去盘活教材中的文字,去激活教材中的人物形象,领会教材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交流收获,个性解读
读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想要交流的?(在学生交流中,教师适当进行引导。)
【引导学生对于“人生观”的再次解读。】
四、课后练习
1、激励学生从“嘈杂  调遣  深渊  井然有序  巍然屹立  忠于职守”等词语中自选词语应用写话。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有积累价值的语句。
3、选做:观察一个场境,进行场面描写练笔。
板书设计:
                          

19﹡船  长 —— 哈尔威 →
                  ↓

补充建议:
这篇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崇高精神。特别感人,可以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通过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
指导学生精读时,应抓住重点把能够展现船长风采的部分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因此,教学时可直奔中心,谈话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用文中句子回答: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指名用自己的话初步说说“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义。你怎样理解句中的“又”?朗读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范读、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质疑过渡: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以此辐射全篇,带动全文的学习。
语文百花园四
教材简析:
“语文百花园四”包括“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个栏目。
一、“温故知新”栏目有三项内容
1、“句式变换”的训练,编排的是把“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的练习。
2、“拓展与交流”,编排的是本单元课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典型例句,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对于刻画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好处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拓展与交流”中集中呈现,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这一方面的意识。
3、“积少成多”编排的是一首古诗。诗题《赠汪伦》,作者(唐)李白。这首送别诗,表现了作者与汪伦之间淳朴而深厚的友情。
二、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编排的内容是“辩论会”,辩题是“是冷漠还是真爱”。教材呈现的情境是:年幼的孩子摔倒了,哭喊着让妈妈抱;妈妈则让孩子自己站起来。正反双方的观点是“这个妈妈对孩子真冷漠!”“这才是真正的爱!”
三、习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习作”编排的是“写一个人物群体”,这是一个给范围的习作。教材的呈现是: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这样或那样的一个个人物群体,比如在学校,与小伙伴们一起学习、玩耍;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家务、看电视……请把你熟悉的一个人物群体介绍给大家,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双基”能力的培养,积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本“百花园”教学预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把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让学生“双基”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与提高。
教学目标:
1、“温故知新”教学目标
(1)通过“句式变换”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把“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感受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2)通过“拓展与交流”内容的学习引导,强化学生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作用的认识,引导学生不但在阅读中给予关注,同时在描写人物时也能从这几方面进行刻画。
(3)通过“积少成多”中《赠汪伦》古诗的诵读,初步了解诗意,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同时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文明交际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乐于交际的良好品质。
(3)让学生学会交际:培养学生听、记、表达(应对)等能力。
3、习作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收集、整理、应用习作素材的能力。
(2)通过练笔,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培养表达真情实感的文风。
教学重点:
1、“温故知新”——句式变换。“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如何正确改变“人称”。
2、“口语交际”——辩论会。课前指导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课内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有针对性、有理有据地反驳。
3、习作——写一个人物群体。表现人物群体特点素材的收集。
教学难点:
1、“温故知新”——句式变换。“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如何正确改变“人称”是个难点。
2、“口语交际”——辩论会。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有针对性、有理有据地反驳。
3、习作——写一个人物群体。表现人物群体特点素材的收集。如果素材不鲜活,无法很好表现人物群体特点。
教学准备:
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见课时中的“课前任务”)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温故知新”栏目中“句式变换”“拓展与交流”两项内容。
课前任务:
在课内与课外阅读中,收集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典型语句,体会这些句子对表现人物特点,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好处。
一、句式变换——“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
1、学生自读例句,注意书上“学习伙伴”身边的泡泡,分析每组里两句话(“直接转述”人物语言与“间接转述”)之间的不同。
2、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应用书上的两个例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发现。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关注学生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的要点:
(1)改什么——改“人称”和“标点”。
a、“标点”——把“:”改成“,”把“”去掉。
b、“人称”——首先确定转述对象(由谁转述),转述给谁听,再根据句子具体的语言环境确定改换的人称等。
如: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a、转述的人是句中的“我”,句子可改为:温迪告诉我,她真为我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b、转述的人是第三者(温迪和“妈妈”之外的人),句子可改为:温迪告诉妈妈,她真为妈妈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4、让学生改写书上的三个句子。
(1)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改为: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他们那里是不算偷的。
(2)李东高兴地说:“我 从网上查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拉曼的资料了。”
改为:李东高兴地说 ,他 从网上查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拉曼的资料了。
(3)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  你们  是在长身体呀!”
改为: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我们 是在长身体呀!
5、教师补充二个句子巩固练习。
(1)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我的忙。”
(2)妈妈对我说:“告诉你爸爸,我要带你外婆去看病,中午你们自己煮饭吃。”
【通过再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的方法。】
6、让学生谈谈改写句子的感受。
【感受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体验运用驾驭语言的乐趣。】
二、拓展与交流—— 体会写好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好处
1、请学生读一读“拓展与交流”中的句子,感受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2、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摘抄的句子,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3、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
三、课后练习
1、注意观察生活中人物的表现,进行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
2、在课内与课外阅读中,注意收集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经典语句。
第二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20: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