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3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4: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体会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体会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过春节的不同之处,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歌曲:《恭喜恭喜》、关于春节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恭喜恭喜》,幻灯片播放与春节有关的图片,让学生们重新回味过年的喜庆的氛围,问同学们除了上述在图片中展示的事物外,还有什么与过春节有关的事物?
2.在大家谈了自己家乡过春节的情况之后,那么大家是不是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呢。
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过春节?为什么我们把春节称为“年”?我们在过年,那么其他地方、其他民族的人们是不是也在过年呢?
(老师和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一些关于春节的一些资料。)
3.在我们回味了年的感觉,了解了年的来历之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老舍爷爷笔下的老北京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
二、疏通全文,整体感知
1.请13位学生轮流大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给每段做标记,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易读错的词和句进行指导和纠正。)
2.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板书呈现本文重点要学习的和易错的新字词,如“旬、熬、蒜、醋、翡、榛、栗、筝、鞭、逛、腊八粥、蜜饯、掺和、黏、通宵、娴熟”,个别新词的意思可以用PPT加文字或图片解释。
3.在疏通完文字之后,让学生再快速地浏览课文一遍,同时让学生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对北京的春节进行描写的,并找出具体的词语来说明,老北京的春节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整体印象。
4.对所提问题进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时间顺序: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并引导学生据此进行分段。
5.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分组讨论、体会年味
1.“在初步感受了老北京春节的气氛之后,让我们来具体地用心地体会下老舍爷爷笔下的北京人过年的味道吧!”
好,我们发扬下团结合作的精神,我们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各选一个过年的时间段,然后找一找在这些时间段中哪些东西让你感受到的年的味道,一起来充实一下下面这个表格:
日子年的感觉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2.好,我们通过许许多多的事物体会了年的味道,那么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一下自己对年的味道的理解,好不好?
(做以下示例:年的味道是鞭炮的味道,鞭炮声声,辞旧迎新;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年的味道是快乐的味道……年的味道是热闹的味道……)
3.在体会好年的味道之后,我们用眼睛一起来看看过年的一幅幅图画,大家一起再仔细看看全文,然后挑选一两幅你最喜欢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和大家交流,然后再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类似经历,和大家分享你过年时的感觉。
四、回想你从小到大最难忘的过年的几件事,下节课进行交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4: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教材简析:《老北京的春节》选自现、当代作家老舍先生的《老北京的春节》。
这一单元编排了一首古诗、一篇散文和一篇故事,反映了我国人民热过年的节日习俗,表达自古至今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小学教学设计网
《老北京的春节》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进行了介绍。全文共7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点出了老北京过春节开始的日子是腊月初。第2自然段写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腊八酸色味双美。第3自然段写腊月十九,学生们买爆竹和玩具,赶集买年画。第4自然段写除夕真热闹。准备年饭、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爆竹、吃团圆饭、守岁,这些都是除夕的风俗。第5自然段写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不同。人们拜年、逛庙会。第6自然段写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的高潮。人们看灯、吃元宵,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最后一段写正月十九是出借结束的日子。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
本篇文章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线索清晰,简洁、平实的语言中蕴涵浓浓的京味,散发着节日的喜庆之气。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总以为精致的教学便是细腻,便是对于几个语段进行反思的感悟。谈到感悟,便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进行反复的说。然而,现在终于感觉到自己的错了。精致的教学需要的不仅是这些,至少它还需要拥有大局的目光;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精准的策略。
前几天,我就人教课标六下的《北京的春节》一课,经过了一轮有意义的磨课。之所以觉着有意义,原因便在于上面所述。
一、拥有大局的目光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的一个层次。这时候的孩子已经不再是一个个毛头小儿,他们已经拥有了比较强的语感,能对文章进行前后贯通的理解。于是,我们的教学便更应该着眼于整个篇章,而不应该只是一个段落。
然而,反观我的教学过程,却发现整体的教学还是纠缠于一个个独立的段的教学。“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个片断之间没能进行整体的了解与梳理。其实三个部分的写作,是有着它们的共同点的。除夕重在一个“忙”字,正月初一重在一个“逛”字,元宵重在一个“闹”字或 “灯”字,为什么分别选这个特点进行描写?因为这是它的显著特色,除夕也挂灯,可是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较之除夕自然是无法比拟的了。正因为这样,在教学“元宵”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大可以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老舍是选取了它们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的。而元宵的典型特点便是“灯”,再来体会灯,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之后再让学生来体会人山人海的情形,也就不会像我的现实课堂中那么淡而无味了。于是,这灯也就活了,不再是静止的,没有生气的了。
二、摆正教学的详略
刚拿到这篇文章,总觉得这也不舍,那也不弃。老舍的语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蕴要讲,春节的传统文化也要说……教学活动俨然也了“熬腊八粥”。
特别是六个特别的日子的教学不知道取舍。在初次试教的时候,连什么是“腊八粥”“腊八蒜”也让学生去读,去了解。实际上这些内容,学生读一遍早就可以明白了,教师根本不用花什么功夫去让他们讨论。可是自己就是那么傻,总不敢放手。腊八如此,就更不用说其他日子了。于是,教学便也了小脚走路,蹑手蹑脚了。现在想来,甚是可笑。所幸的是,经过一次次的磨课探讨,终于明白,写作有详略之分,教学亦有详略之分。该舍的时候,还是得大舍,切不可像佛家所云般“过于执著”。
处理重点语段,我的“策略”往往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地想象来展开。方法单一,效果自然也就不甚理想了。更何况这些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的能力,于是教学便演变成了少数学生的舞台。
比如教“除夕”这一部分。我的过程是先让学生读这一段,然后说一说看到了哪些画面,体会老舍一句一景的写作方法,之后再通过自己的引说,让学生体会到这热闹是“家家”“人人”“处处”“时时”的热闹。
所以关键是,对于重点段的教学,我们需要可行的策略,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在这个环节,我还是应该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老舍写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通过关键词的加红,也可以通过关键词的隐藏等方法,让学生去比较着读,来体会这些词背后所隐含的意义所在。这样教学的效果定然能够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 07: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