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 说学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成长环境千差万别,影响因素也错综复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因材施教,张扬个性,也能尽可能避免课堂上的喋喋说教,同时它也是一种通用的认知轨道,它必须借助一个基本的平台帮助学生踏上这条轨道,那就是朗读。学生只有产生了一定的体验才能说明我们的朗读时有效的。这样,这两个看似平常的学法将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 说教学过程
1、在导课环节,我利用猜谜语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方面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借以导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2、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找出“山谷中的谜底”是什么?读后交流。紧接着,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围绕“为什么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呢?”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当学生们回答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将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接下来,我顺势出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回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我要求学生用两个词语概括出雪松的特殊本领,为了理解“弹性”“反弹”等词语,我将通过学生来演示,使学生更地理解雪松的有弹性,能弯曲,会反弹的特点。接着,我会出示“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无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这一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从四个“反复”以及“积、弯、落、弹”这些重点字词着手,从而使学生理解:“反复地落:雪大,狂;反复地弯:雪松承受的压力大,且作出了适当的让步;反复地落,退让成功;反复地弹:雪松不屈不挠。不论……始终……雪松是个胜利者”等内涵,加深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因为有了理解作依托,学生一定会读出真正的感情,读出对雪松的敬佩和赞美。
在学习课文最后一个段落,这一奇特的景观给两位旅行者的启示的时候,我重点放在理解第二位旅行者所说的话,和最后一小节的句子。“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两句话,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因此,也是本课的难点之所在。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首先,我用“卧薪尝胆”的故事和“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太大时,应该怎么办?”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紧接着,我利用搜集到的有关能解释这两句话的成语,俗语,或者故事,为深入而形象的理解这两句话作了辅垫。在此基础上,我出示巩固练习,通过这一练习,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3、总结文本,拓展练习
在小结时,我将特别强调“正面抗争”的重要,要学生懂得,面对困难,挫折甚至打击的时候,首先应该做的不是弯曲一下,而是“正面抗争”,要尽最大的可能去承受,去主动挑战,但当困难已经大到你无法承受的地步的时候,就要学会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以求反弹的机会。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路线图,它不仅包含着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更要能突出教学的重点,文章的主题。在我的板书设计中,我用文字呈现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的追求学生的积极参与,进一步扮好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结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力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我参加工作的时间比较短,希望大家能直言不讳地提出意见,能让我更快地成长。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