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老师关于“希望杯”课堂教学初赛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7 21: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时近一个月的“希望杯”课堂教学比赛中心校级的初赛选拔终于落下了帷幕,12月22日早上第一节录完课堂教学视频之后,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回顾这一月的心路历程,太多的艰辛与磨砺,但也有着太多的收获与成长。
从接到参加希望杯初赛通知的那天开始,我便潜心做起了准备。首先是选课,这是挺关键的一个环节,这类课堂教学比赛就要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文章。虽然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毕竟从教近十年了,我对自己的教学方式与习惯还是了如指掌的。我一眼就看中了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几篇文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接近期末,可选的文章不多,再者说写人记事的文章我还是有一定的把握的。前一段看过一个电影——《钱学森》,深深感动之余也被钱学森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定了!就执教这一课!
确定课题之后,我便开始了艰难的备课之旅。之所以说艰难,是因为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最终的教学方案是很难迅速产生的。我将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朗读课文不下数十遍,这种做法我是在一本叫《小学语文教师》的杂志上,看到了于永正老师的关于如何备课的一文中收到了启发,一遍遍的阅读教材,文章的结构脉络、语句表述、作者的情感等在我眼前逐渐清晰起来,接下来我就要自主先来完成教学设计的初稿,历时两天,我终于按照文章的表达顺序将每一段的处理方式进行粗略的构思,这个设计比较原始,没有公开课所必需的所谓“亮点”。但我觉得至少自己对文章的重难点有了初步的把握,对每个环节的设置、各个环节间的过渡与衔接有了自己的初步思考,接下来我上网浏览了大量的优秀教学设计,其中特级教师陈建先的课让我深受启发,尤其是他在执教过程中大胆舍弃,直奔重点即文中的语言描写,来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逐渐深入的朗读训练,让我拍案叫绝。但这种完全放手,大大拓宽学生思路的做法,于我于我班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不可照搬!我又有幸在网上看了云南合跃金老师在2011年参加全国素养大赛的课堂教学视频,合老师将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引入课堂并作为线索将文中的三段语言描写串联起来,我觉得这样可以采取,但还远远不够,因为合老师从第一课时上起,无暇深入理解,更缺乏高年级学生所缺乏的对文章表达顺序与表达方法的领悟,在借鉴了两位老师的课例之后,我对本课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受此启发,我将文章的重点还放在文中的三段对话上,由钱学森归国的急切心情入手,品语言,悟深情。然后深入品读钱学森的话语,倾听他的心声,结合当时的背景,适时地补充相关的资料,意在使学生对钱学森的印象逐渐立体起来,除此之外,我还关注到文章多次运用反衬的写法,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文章的另一特色是运用了倒叙的写法,如何使学生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并能运用于日后的习作中,是个不小的难题。通过反复思考我确定了最终的教学实施方案,心里的一块石头即将落地,最终的结局如何呢?做好了自己该做的,成败的另一半则取决于学生了。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12月1日我进行了第一次试课,六(4)班的学生思维活跃,我们的配合还算默契,一节课下来我们彼此感觉都很舒服。但我发现学生和我对钱学森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面,只是对钱学森有了粗略的了解。课下评课,办公室的几位老师,孙校长以及教导处的宋主任都给我提出了很多切实而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使我心中的困惑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回到家,我专门又观看了《钱学森》这部电影,上网查阅了关于他的大量资料,内心深处深深折服于这位伟大爱国科学家的人格魅力,这样我对钱学森首先做到了深深的敬佩,也被她的爱国热情所感染。12月6日第二次试课,六(6)班的学生习惯极好,个个训练有素,课堂上的表现很出色,但我有些拘束了,隔了几天懒于熟读教案,觉得不如第一次那样顺畅自然了。其实试课的过程极其枯燥乏味,唯一的乐趣在于可以看到不同的学生,它们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表达习惯,和学生对话其实是一件有趣的事。
通过磨课的过程,我认识到:教师适时的“导”,可以使学生亲近文本,走近人物,学生的朗读水平、感悟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提高,教师要用本真、有效、引发学生情感的手段进行教学,用质朴、直接、触动孩子的语言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学生才会爱上语文,进而逐步提高语文水平。我一直崇尚朴实的教学,这样一个大写了的钱学森就耕耘在了孩子幼嫩的心坎上。我想起了作家郁达夫的一句名言:“一个没有伟大人物产生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邦。一个有了伟大人物,却不知道尊敬、拥戴和纪念的民族,则是一个没了希望的堕落之邦。”我想要是在最后的时候引用肯定会有更好的效果。
初赛已经结束,但学习永不停止。课堂教学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孙校长说的没有深入文本,学生交流的次数不多,学生交流时没有抓住关键词去谈,教师的引导还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依然存在。但这也是磨课的一种收获吧,如果没有参与这次活动,这些问题我可能永远都不知道,那样对学生来说不就成了最大的遗憾了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 07: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