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你有不同的意见吗?”、“他哪些地方说得好?”……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倾听别人的发言。在倾听中产生思维的碰撞、能力的提高。 3、约定实验开始和结束的信号。 实验是科学课堂的重要特征。实验开始后学生往往处于精神亢奋的状态,教师的口令与话语往往淹没在学生嘈杂的交流中。因此为了控制实验的收放我常和学生约定几种简单有效的声音载体。比如我上《奇妙的声音王国》一单元,就和学生约定铜锣发出的声音,作为实验的信号声,取得很好的效果。敲一下表示实验开始,二下表示实验暂停,三下表示实验结束。这比教师扯着嗓门喊的效果来得强多了,学生在约定的声音信号下,听课的注意力集中多了。 4、多给予倾听者鼓励表扬。 正确适当的语言激励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课堂倾听”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多给予倾听者鼓励表扬,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比如,“你连这个小问题都注意到了,真不错!”、“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就会逐渐愿意倾听。 二、养成倾听学生的习惯。 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自身也要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为学生做好榜样。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所有发言都应成为我们倾听的对象。教师应本着洗耳恭听的态度,积极热情、耐心真诚地倾听。用鼓励的期待的眼神、微笑的专注的神情,让学生大胆、大方地表达,自由、平等地言说。不能因为原定的教学计划被破坏而不满;或是对学生不成熟的甚至浅薄的见解的不屑轻视;或是对学生不甚流畅的表述的不耐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养成倾听学生的习惯。 1、倾听学生的回答。 倾听学生的回答,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及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程度,这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能否在这个基础上及时对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环节等作出合理的取舍和调整,是衡量一次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比如《进化》那一单元,在提到生命是如何产生的这一话题时,有学生说人是上帝造的,有学生说是女娲造的,还有学生说是外星人创造的……本想简单的打住,授以标准的“科学观”,但转念一想,这种强制的灌输不会使学生真正信服生命是从原始海洋起源的,也不会从心理上认可人是从类人猿进化的。因此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我就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索性先听听他们怎么讲,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疑惑以及他们所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与准确度,并把握好介入讨论的时机,然后针对一些神话加以分析,比如女娲造人,上帝造人的荒谬。 2、倾听学生的讨论。 科学课堂上学生的讨论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讨论是学生相互表达见解,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讨论有利于学生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在倾听学生讨论时可以及时地了解他们的认知程度和思维方法,及时根据他们的讨论情况相机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对学生提出的有创意的见解及时给与充分的褒奖,为他们明确讨论的方向。比如在教学《认识液体》一课时,在出示各种容器装的水后,让学生讨论“水是什么形状的?”在倾听过程中,发现答案很多“水是长的”、“圆形的”、“三角形的”、“没有形状的”……这个时候就要在小组里明确水究竟有没有形状?在此基础上引导水的形状是千变万化的。在集体交流时其他小组就会对老师引导过的小组产生敬佩之情,这个小组也会感到非常高兴,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倾听学生的质疑。 有时候,学生会对教师、其他学生的见解或结论产生质疑。有些质疑是由于学生听课的疏忽产生的,有些质疑是学生思维碰撞的体现,极富意义。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真诚地倾听,并对这些见解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以便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地纳入自己原先的教学计划,从而调整、补充、拓展教学内容。比如《空气中有什么》一课,我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给同学们演示二氧化碳使烧杯中高低两根蜡烛熄灭的实验,顺利得出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结果。这时有一个学生突然说:“老师把烧杯倒扣在蜡烛上就是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我小时玩过”。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同学们面面相觑。我迟疑了一下,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素材,没有批评这个学生在老师讲课时随意“插嘴”,而是面带微笑地说:“那就请你上讲台再给同学们做一次吧。”提出问题的学生非常开心地走到台前进行操作。其他同学也特别集中注意力进行观察。结果烧杯中的蜡烛自上而下的熄灭了。学生诧异了:刚才老师的演示证明二氧化碳的比空气重呀,这个实验怎么长蜡烛先灭了?于是我马上要求同学们展开讨论:为什么会自上而下的熄灭?学生的想法很多但是都不能回答到点子上,于是我稍加提示,从热空气冷空气的角度去考虑。学生自然就想到了蜡烛燃烧要放热,二氧化碳气体温度升高往上升聚集在烧杯顶部,蜡烛就会自上而下熄灭。因此当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结论获见解时,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并以一种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完。有时候,课堂上学生的质疑声中,往往就埋藏着创新的种子,而教师的欣赏、赞许和微笑,都有可能使这颗种子生根发芽。 4、倾听学生的提问。 科学课堂上,我们常能看到教师让学生对某一事物“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等等。提问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开始,也是他们思维走向敏捷,思想走向深刻的过程。虽然这些问题可能毫无价值,但也有可能意思深远。学生的提问深浅、高低、价值不一,有的浅薄幼稚缺、片面偏激,有的却闪现着学生的灵感和智慧。教师要善于倾听并且筛选出其中有代表性的,充分利用、整合为独特的教学资源。对于学生提出的知识性问题,一般只需进行知识层面的释疑解惑。涉及教学内容理解的问题,就要求我们相机灵活对待,或适当补充材料,或课内外合理迁移,或设置前后勾连的系列问题启发。比如我在上《摆》这一课,刚开始没确定摆线的长短和摆角的大小,只是测试不同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这时学生会发现不同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同的。学生马上会提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呢?这与摆线的长短是否有关系?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重量是否有关系?这样学生不断产生的疑问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有效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总之,我认为在科学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亲善的师生、生生关系,教师善于倾听、学生乐于倾听。师生间也要学会欣赏,学会倾听。不但学生说得好时教师给予表扬、赞赏,教师讲述得精彩时学生也会情不自禁地给予鼓掌。学会倾听,是搭建有效科学课堂的完美桥梁。 【参考文献】 余文森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年4月 赵国忠 《听课最需要听什么》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