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810|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年级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0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学习导引

重点和难点

本节学习内容的重点是认识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难点是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鱼类的特征

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关于名字中有“鱼”的水中动物

许多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名称中都有“鱼”字,如甲鱼、娃娃鱼、章鱼和鲨鱼等,但是它们并不都属于鱼类。鲨鱼拥有鱼类的特征,是鱼类大家庭中的一员;甲鱼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娃娃鱼是大鲵的俗名,属于两栖动物;章鱼身体柔软,是软体动物。

关于“鳃”

汉字“鳃”是鱼字旁,似乎表明只有鱼才有鳃。实际上鳃并不是鱼类所特有的,许多水生动物都用鳃呼吸,如庞大的软体动物群,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类,低等脊索动物(如海鞘、文昌鱼),还有两栖类的幼体,当然最完善的还是鱼类的鳃。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鱼的鳃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多而细的鳃丝构成。当鱼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当鱼离开水时,鳃丝会相互黏结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加上空气干燥,鱼会因为不能得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关于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之前,许多同学都会认为鱼游泳的器官是鳍,因为平时鱼鳍的摆动给我们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会发现即使将所有鱼鳍都捆扎束缚住,鱼仍然可以游动,只是不能正常游动,会出现身体不平衡、不能转弯等情况,这说明各种鳍只是起到辅助运动的作用。自然界中大多数鱼类的运动主要靠躯体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运动的动力。只有极少数鱼,如海马靠背鳍的摆动而向前运动。在做实验时,要注意爱护实验动物,同时可以尝试用模拟实验来研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与实验法相比,模拟实验的优点是:(1)可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方法解决的难题;(2)模拟实验是将模拟的实验结果类推到实验对象,以揭示有关的事实或规律,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大大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但模拟实验的研究结果易受模型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可靠。一般来说模拟与实验对象的相似程度越高,实验的效果越好。

知识闯关

1.草鱼是一种味美可口的淡水鱼。下列有关草鱼的特征中,属于鱼类主要特征的是:

A.身体呈长梭形;B.身体内有鳔; C.体内有脊柱; D.有鳍,用鳃呼吸。答〔 〕

2.下面三种水生动物,虽然它们形态各异,但是却有共同之处:



A.都有脊柱;B.都用鳍游泳; C.都能适应水中生活;D.都没有脊柱。答〔 〕

3.下列水生动物中,哪一种是脊椎动物?

A.海蜇;B.虾; C.螃蟹;D.海马。答〔 〕

4.在完成观察鱼鳍的实验后,小明同学对鱼鳍有了以下几种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A.研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B.鱼鳍有奇鳍和偶鳍之分;

C.鱼的运动只能依靠鳍进行;

D.鱼在游泳时,胸鳍、腹鳍和尾鳍的作用不完全一样。答〔 〕

5.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下列特点中最关键的是:

A.鱼用鳃呼吸,用鳍辅助游泳;B.鱼必须在水中繁殖;

C.鱼的体形与水中生活相适应;D.鱼有鳞片。答〔 〕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水中生活的动物都用鳃呼吸。( )

(2)水中生活的动物既有无脊椎动物,也有脊椎动物。( )

(3)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容易受伤,所以一定要用贝壳保护身体。( )

7.暑假里,小刚和其他几位同学一起去水族馆参观。他们在水族馆中观察并记录了下面这些动物,请尝试将这些水生动物进行归类,并简单说明各类群动物的主要特征。

①海葵;②章鱼;③扇贝;④中华鲟;⑤鲨鱼;⑥对虾;⑦水母;⑧螃蟹。

水生动物类群
动物代号
主要特征
鱼类


腔肠动物


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




8.右图是一种常见的金鱼。金鱼有许多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请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金鱼的体形有利于在时减少。

(2)体表覆盖,有 作用。皮肤能分泌,有利于。

(3)金鱼用呼吸,金鱼的 有协助 和维持身体的作用。

探究乐园


1.小李、小王、小张三位同学都很喜欢金鱼。他们一起去鱼市各买了几条金鱼,并比赛看谁能把鱼养得最好。小李回家后,特意把金鱼放在凉开水中,因为他觉得水烧开后,水中有些致病物质会被去除,这样有利于金鱼的生存;小王则把金鱼放在已经晒过一段时间的自来水中;小张直接把金鱼放在未经处理过的自来水中。请你利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推测,在其他生存条件都适合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

(1)小李同学养的金鱼出现的情况是       ,原因是        

(2)小王同学养的金鱼出现的情况是        ,原因是        

(3)小张同学养的金鱼出现的情况是        ,原因是        

2. 2005年11月13日,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发生爆炸,爆炸的车间距离松花江只有数百米,有害物硝基苯进入松花江,使松花江受到严重污染,导致哈尔滨市停止供应自来水四天。请阅读下面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松花江的苯类污染物,总量在100 t左右。苯类污染物是高毒性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有害物质硝基苯不易被微生物分解,且水溶性低,容易在松花江底泥土沉淀积聚,并顺水流入其他江河。

中国松花江受严重化学污染的事故,上升为国际事件。松花江吉林段流出的污水团经过哈尔滨市700公里后,将汇入位于中俄边界的黑龙江,黑龙江是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区150万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

(1)硝基苯污染松花江后会对松花江里的生物带来怎样的影响?


(2)硝基苯污染江河后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



(3)中国松花江受严重化学污染的事故,为什么会上升为国际事件?



(4)谈谈这次松花江污染事件给你的启示。

课堂延伸

1.课堂上同学们在讨论鱼的呼吸器官时,许多同学都认为鱼的呼吸器官就是鳃,但是一位班里的“生物小博士”提出了疑问。他知道有一种鱼,叫弹涂鱼(右图),它在干涸的泥塘中通过膨大的鳃腔贮藏空气,并可在泥沙上活动相当长的时间。当缺氧时,只要把尾巴插入水中便可以通过尾巴的表皮直接从水中获得氧气。这种呼吸方式非常有意思。他的发言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虽然“鱼儿离不开水”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但是也有些鱼除了用鳃呼吸外还能用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呼吸。请你利用已有知识或收集资料,举出鱼利用身体其他部位进行呼吸的例子(至少两例),并谈谈它们的呼吸方式有什么适应意义。



2.暑假的海滨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可是人们在某一海边发现了一具壮年男子的尸体,尸体表面并没有明显的伤痕,但表情很恐惧、很痛苦。在确定死者的身份后,警方经过了多方调查,排除了他杀的可能,最后警方将目光重点放在这一海域经常出现的一种水母身上。请阅读资料,分析水母是哪一类动物。为什么会把它作为重大嫌疑对象?

资料:在澳大利亚北部广阔无垠的大海中,生活着一种箱形水母,也被称为海黄蜂,它的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种水母的身体长着一根根类似手臂的触手,触手的数量可达60根之多,每根触手又长达4.6 m。每根触手上都含有5 000个刺细胞和足够让60人丧命的毒素,因此它们也被科学家称为海洋中的透明杀手。一些动物若不幸碰到了箱形水母的触手,就会因它立刻喷射出的毒液而死亡,并成为箱形水母的口中之物。最可怕的是,据说这种致命的水母还会主动攻击人类。若人类遭遇箱形水母,也会有同样的厄运,一个碰到箱形水母触手的人4分内就会因毒液阻断呼吸而丧命。因此,有着柔软迷人外表的箱形水母,却拥有世界上毒性最大的毒液。在这种情况下,惟一能避免受攻击的方法就是不在这种水母出没的海域中游泳。事实上,很多水母、海蜇等动物都能释放毒液,一定要小心噢!




  参考答案

知识闯关

1. D  2. C  3. D  4. C  5. A

6.(1)×(2)√(3)×

7.

水生动物类群
动物代号
主要特征
鱼类
④⑤
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腔肠动物
①⑦
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软体动物
②③
身体柔软
甲壳动物
⑥⑧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表面包着坚韧的头胸甲;有两对触角;大多生活在水中,一般用鳃呼吸


8.(1)游泳,水的阻力;(2)鳞片,保护,黏液,减小阻力;(3)鳃,鳍,运动,平衡。

探究乐园

1.死亡水烧开后,水里溶解的氧气被赶了出去,所以凉开水中缺少氧,鱼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就容易死亡;正常已经晒过一段时间的自来水,其中的漂白粉释放的氯气已经挥发,而且氧气比较充足,适合鱼生活;死亡未经处理过的自来水中,水中的漂白粉释放的氯气能使鱼死亡。

2.(1)有害物硝基苯进入松花江后,会进入水中的生物体内,并在鱼类等水生生物体内积聚,严重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而且由于硝基苯不易分解,水溶性低,容易在松花江底泥土沉淀积聚,长期残留于江水,所以对水中生物的危害是长期的。(2)有害物硝基苯对人类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人们食用含有硝基苯的水或吃被污染的鱼后会损害身体健康。专家指出居民至少半年内不能食用江鱼,今后的江水在作为饮用水源之前也要严格检测。(3)被污染的松花江水可以流到附近国家,进而给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带来灾害,所以上升为国际事件。(4)由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在一个地方制造的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会给其他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灾难,人类应意识到自身活动对生物圈的巨大影响,努力保护生物圈,保护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意思对即可)

课堂延伸

1.如泥鳅能吞气入肠进行肠呼吸;黄鳝能进行口咽腔表皮呼吸;肺鱼、雀鳝能在河水干涸时,用鳔呼吸;鳗鲡能用皮肤呼吸等,它们的呼吸特点都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符合题意就行)

2.腔肠动物把箱形水母作为重大嫌疑对象的原因是:它身体有刺细胞,能释放刺丝和毒液,使人中毒致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0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学习导引

重点和难点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分析各种陆地生活的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难点是探究蚯蚓和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是如何与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陆地生活的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一般多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特征

环节动物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比如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生活的蚯蚓、在海边泥沙中穴居的沙蚕和在水中生活的水蛭都是常见的环节动物。

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体温恒定、用肺呼吸等特征。

蚯蚓的呼吸

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我们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原因是蚯蚓没有呼吸系统,它的呼吸要靠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可以携带氧气。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中,然后渗入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完成正常呼吸。

体温恒定对于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意义

  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通过自身的相应结构和生理调节来实现的。陆地环境多变,温差变化大,温度影响动物的分布、生理和繁殖。催化动物体内多种化学反应的酶,也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体温恒定则有利于代谢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动物的区域分布、生存和繁殖。

知识闯关


1.同学们熟悉的家兔、宠物狗等哺乳动物的体表一般都具有发达的体毛,其主要作用是:



A.防御;B.保温;C.保护;D.伪装。答〔〕

2.小静同学很喜欢蛇,于是在家里养了两条。她注意到蛇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有利于:

A.减少体内水分蒸发;B.自由运动;C.适应水中生活;D.皮肤呼吸。答〔 〕

3.狼、虎和狮都是同学们熟悉的食肉动物。它们的牙齿的特点是:

A.臼齿发达;B.门齿发达; C.犬齿发达;D.犬齿退化。答〔 〕

4.体温恒定有利于动物的区域分布、生存和繁衍,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一组是:

A.梅花鹿和蚯蚓;B.朱鹮和海豹;C.麻雀和螳螂;D.家鸽和蜥蜴。答〔 〕

5.许多同学都饲养过家兔。你认为家兔的身体中肌肉最发达的部位是:

A.前肢;B.后肢;C.躯干部;D.颈部。答〔〕

6.小雪同学在做完观察蚯蚓的实验后,忘记将一只蚯蚓放回土中,而是将它留在了干燥的环境中。不久就发现蚯蚓死去了。造成这只蚯蚓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蚯蚓饥饿而死;B.是地下穴居动物,怕光;C.无法呼吸,窒息而死;D.蚯蚓干渴而死。答〔 〕

7.下列都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 〕

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陆地生活的动物体温恒定。(  )

(2)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鳃和肺。(  )

(3)为了对多变的陆地环境及时做出反应,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

(4)身体分节是环节动物特有的特点。(  )

(5)大熊猫是世界闻名的“活化石”。现在大熊猫的栖息地急剧减少,这主要是因为人类的活动对其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

探究乐园
1.电影《可可西里》展示了人与藏羚羊的感人故事,同时也让我们更加关注藏羚羊及其生存状态。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它的羊绒比金子还贵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请你在阅读下面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藏羚羊生活在海拔5 000左右的高原,群居生活,食草为生,能耐严寒,天性机警,听觉和视觉发达,体态轻盈,一听到异常声音便放蹄疾奔,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极难接近。由于有强健匀称的四肢,藏羚羊具有善奔跑的特点,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70公里,即使是妊娠期满临产的雌藏羚羊,也会以较快的速度疾奔,这在其他草食动物中是少见的。藏羚羊出生两小时以后,就可以快速奔跑。除了奔跑外,藏羚羊还有其他逃避敌害的方法。在雌藏羚羊分娩后的初期,如果遇到敌害或其他异常情况,它们会立即将还不会走动的新生儿叼到一个隐蔽的地方,然后慢慢地从比较显眼的地方离开,以吸引天敌的注意力,直到它认为安全了,才匆忙回到隐蔽处寻找新生儿。而初生的幼仔在这期间一动不动,不易被天敌发现。
  
    藏羚羊血液中红细胞含量高。
几种动物的心脏比较表

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
0.42
家鸽
1.71
蜂鸟
2.37
藏羚羊
大于3
     
    请你简要总结藏羚羊有哪些适合在高原生活的特点。

  2.一位科学家选了两块土质一样的地进行实验。对其中一块地未加任何处理,而在附近的另一块地上则喷洒了某种杀虫剂。他在两块地上各划了5块面积相同的样地,并从每块样地中各取1立方米的泥土,统计其中所含的蚯蚓数目。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未经任何处理的土地
喷洒过某种杀虫剂的土地
样地
每立方米所含
的蚯蚓数
样地
每立方米所含
的蚯蚓数
A
618
F
261
B
893
G
726
C
715
H
449
D
824
I
337
E
581
J
412
  
  请根据上表回答:

  (1)未经任何处理的土地和喷洒过某种杀虫剂的土地中平均每立方米所含的蚯蚓数各是多少?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杀虫剂对土地中蚯蚓的数量有怎样的影响?

  (3)如果杀虫剂杀死了农田中的蚯蚓,对农田中的其他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


  课堂延伸



1.在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小强班里有许多同学都觉得蚯蚓样子不好看,因而不喜欢蚯蚓,甚至有些同学还觉得蚯蚓很恶心。可是他们所收集的有关蚯蚓的资料,却让他们大吃一惊:原来不讨同学喜欢的蚯蚓,却有着非凡的作用。你知道蚯蚓有哪些作用吗?






2.请阅读下面资料后,谈谈你的想法——应如何解决“黑猩猩捕食儿童”的问题?


  资料: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从前乌干达的森林中生活着数百万只黑猩猩,然而在过去的15年中,随着森林面积减少了86%,乌干达的黑猩猩目前只剩下不到5 000只。在非洲国家的内战中,许多黑猩猩被残忍地烧死,成了士兵的盘中餐,再加上埃博拉等致命病毒的攻击和森林面积的大规模缩小,整个非洲的黑猩猩数量从过去的数百万只锐减到了如今的15万只左右。一些自然保护主义者称,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黑猩猩将在50年之内灭绝。


  由于居住的森林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一向与人为善的黑猩猩突然开始性情大变,竟捕猎儿童。在过去的数年中,仅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就有至少8名儿童死在黑猩猩的袭击下,另外8名被侥幸救回的儿童成了残疾人。动物专家称,正是当地人滥伐森林,使黑猩猩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小,它们才不得不出来捕猎一切可以果腹的东西,包括小孩。也有人认为这是黑猩猩对人类的报复!


  参考答案

知识闯关

1. B  2. A  3. C  4. B  5. B  6. C  7. C

8.(1)×(2)×(3)√(4)×(5)√

探究乐园

1.藏羚羊的心脏很大,占自身体重的3%以上,比许多飞行的鸟类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还要大,因此推动血液循环的能力强;而且血液中红细胞含量高,所以携氧量比平原上的动物大得多,适合生活在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另外,藏羚羊天性机警,听觉和视觉发达,善于奔跑的特点,也有利于逃避敌害。雌藏羚羊遇到敌害或其他异常情况,会隐蔽初生的幼仔,引开天敌,而初生的幼仔在这期间一动不动不易被发觉,这些都是藏羚羊适合在高原生活的特点。

2.(1)726;437;(2)杀虫剂使土地中的蚯蚓死亡,数量减少;(3)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强土壤团粒结构,把酸性或碱性土壤改变为中性土壤,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适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生长。若杀虫剂杀死了蚯蚓,蚯蚓的上述作用将无法实现,会给农田中的植物带来负面影响。除了蚯蚓受害,农田中的其他动物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进而影响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课堂延伸

1.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强土壤团粒结构,把酸性或碱性土壤改变为中性土壤,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适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生长。由于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因此,用来饲养畜、禽和发展水产养殖业,都能取得增产的极好效果。蚯蚓在药物学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是常见的中药材,有解热、镇痉、活络、平喘、降压和利尿等作用。蚯蚓体内可分泌出能分解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纤维的特殊的酶,因此,树叶、稻草、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造纸、食品工业的下脚料等,都可以是它的食料。蚯蚓能够在一定程度内消除环境污染,因此,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成立了蚯蚓养殖工厂,并把蚯蚓养殖工厂称为“环境净化装置”。由于蚯蚓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汞、铅和镉等微量重金属,这类金属元素在蚯蚓体内的聚集量可以为外界含量的10倍。因此,有些科学家认为蚯蚓可作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动物。人工饲养蚯蚓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事业,目前我国也正在积极开展这项研究工作。

2.人们要及时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尽可能地保护黑猩猩的栖息地——森林,减少对森林的破坏,给黑猩猩一个美好的家园,使包括黑猩猩在内的动物们能与人类和睦共处;人类如果只顾眼前利益,那就是自掘坟墓,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意思对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0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学习导引

重点和难点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鸟和昆虫等动物适于飞行的特点,难点是认识鸟类身体中气囊的作用。

昆虫和鸟类的特征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足和触角分节;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骨骼轻而坚固;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胸肌发达;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以及排出粪便都很迅速;体温高而恒定。

昆虫翅与鸟翼的共同点

昆虫的翅与鸟的翼虽然在形态和大小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在适于飞行方面却有一些共同特点:都有用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动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在空气中都可以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于自身身体的大小来说,都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通过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

鸟类的双重呼吸以及气囊的作用

鸟类在飞行时需要大量的氧气,它的呼吸系统很发达,呼吸方式也很独特。鸟类不仅有发达的肺,还有与肺相通的一些气囊,这些气囊位于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当鸟类飞行时,两翼上下扇动,这样就促使气囊扩张和收缩。当两翼举起时,气囊扩张,外界的空气就进入肺里,其中大量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也有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空气又经过肺排出体外。这样,每呼吸一次,空气就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显然,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可以供给鸟类充足的氧气。此外,气囊还可以减轻身体比重,有利于鸟类的飞行。气囊里的气体排出时,可以带走体内的热量,帮助鸟类散热降温,维持体温的恒定。

两栖动物的特征

许多同学认为两栖动物就是水陆两栖动物,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这不是很准确、很科学的。判断一种动物属于哪个类群,主要不是根据它的生活环境,而是根据它的结构特征。两栖动物一般为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体温不恒定。青蛙、蟾蜍等是常见的两栖动物,而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鳄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海豹则属于哺乳动物。

知识闯关


1.麻雀是一种常见的鸟,其身体最发达的肌肉应该是:

A.翼和腿上的肌肉;B.胸肌;C.后肢肌肉;D.两翼肌肉。答〔 〕

2.美丽的蝴蝶是常见的昆虫,小赵同学观察了蝴蝶后做了下面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有两对翅;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C.有三对足;D.具有内骨骼。答〔 〕

3.下列哪一组是鸟类所特有的特征?

①体表有羽毛;②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③体温恒定;④体内受精;⑤有发达的神经系统;⑥前肢变成翼

A. ②⑤⑥;B. ①②⑥;C. ①③⑥;D. ①②③。答〔 〕

4.在鸟类频繁出没的地方,人们常常发现鸟类随时随地将粪便排出体外,其原因是:

A.直肠很短;B.肛门很大;C.没有膀胱;D.小肠很短。答〔 〕

5.能够飞行的节肢动物是:

A.蜘蛛;B.蝗虫;C.虾;D.寄居蟹。答〔 〕

6.下列是同学们熟悉的一些空中飞行的动物,其中不属于鸟类的是:

A.家鸽;B.家燕;C.蝙蝠;D.麻雀。答〔 〕

7.请根据“两栖动物”的定义,分析下面这些动物中,哪个是真正的两栖动物?

A.海豹;B.乌龟;C.扬子鳄;D.青蛙。答〔 〕

8.某小组的同学在讨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时,提出下列看法,其中错误的是:

A.体温恒定,适应性强;B.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C.直肠很短,不存粪便;D.鸟的骨骼很轻,胸骨发达,胸肌发达。答〔 〕

9.在百鸟园中,通过对一些鸟的观察,小丽同学发现鸟的食量普遍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B.为繁殖做准备;C.飞行的快;D.为了维持体温。答〔 〕

1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世界上的鸟类有9 000多种,它们都能够飞行。( )

2)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

3)两栖动物就是水陆两栖生活的动物,包括我们熟悉的青蛙、鳄、乌龟等。( )

4)蜻蜓、蝴蝶、蜜蜂、蚂蚁和蜘蛛都是我们常见的昆虫。( )

5)空中飞行的动物是不会在水中活动的。( )

11.在调查身边生物的活动中,小敏和同组的三位同学一起来到了学校旁边的社区花园进行调查。他们在两棵树之间发现了一张很大的蜘蛛网,一只大蜘蛛正趴在它那几乎无形的蛛网上,虎视眈眈地等待着。正在这时,一只苍蝇不小心落入了蛛网中。黏黏的蛛丝缠住了苍蝇,蜘蛛迅速朝它奔去,眨眼间,苍蝇成了蜘蛛的一顿美餐。小敏他们都看呆了,蜘蛛好厉害啊!

1)蜘蛛和苍蝇都属于       A.昆虫;B.节肢动物)。

2)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请至少举出两种生活中常见的其他节肢动物,并说明“节肢”是什么意思,以及“节肢”对动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探究乐园

1.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取两只活蝗虫甲与乙,分别放进两个盛满水的试管里,把蝗虫甲的头部浸没在水里,把蝗虫乙的胸腹完全浸没在水里,而只露出头部(如右图所示),实验结果:甲活着,乙死亡。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做出一个假设,并设计一个实验去验证你的假设。

假设:

设计实验:



2.新年联欢会上许多同学都积极参加了猜谜语活动,这些谜语都是关于动物的,请你也一起参加,看看你能猜出几个。

谜语1:不走光跳,吵吵闹闹,吃虫吃粮,功大过小。

谜语2: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欢它,捕虫最著名。

谜语3:鸟儿当中数它小,针状嘴巴舌尖巧,身子只有野蜂大,飞行本领却很高。

谜语4:头上两根须,身穿花衣衫,飞进花朵里,传粉又吃蜜。

谜语5: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动,捕捉蚊子本领高。

1)五个谜语的谜底依次是                        

2)这五种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属于鸟类的是       ;既不属于昆虫,也不属于鸟类,而属于       


课堂延伸

1.当小鸟张嘴放声歌唱或吃食时,你若注意观察,就会发现鸟竟然没有牙齿。鸟为什么没有牙齿呢?请你尝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2.寒冷的冬天来了,羽绒服成了大家防寒的重要装备。小强同学与父母一起去商店买羽绒服,在挑选羽绒服时,他注意到羽绒服的标签上有“含绒量”这一项,而且“含绒量”越高,一般价钱也越贵。为什么是这样呢?这里的“绒”指的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鸟类具有什么样的羽毛?这些羽毛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并查阅资料解答这些问题。

参考答案

知识闯关

1. B 2. D 3. B 4. A 5. B 6. C 7. D 8. A 9. A

10.(1)×(2)√(3)×(4)×(5)×

11.(1)B;(2)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3)蜜蜂、螃蟹等(符合题意即可),附肢(足和触角)分节;“节肢”对动物生活的意义:使身体活动更加灵活、精巧,从而增强了生存能力。

探究乐园

1.假设:蝗虫的呼吸器官可能在腹部。设计实验:将甲蝗虫的腹部同乙蝗虫一样处理,观察其现象;如果像乙一样,甲蝗虫不久后也死亡了,说明假设成立,如果仍然活着,说明假设不成立。(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2.(1)麻雀、七星瓢虫、蜂鸟、蝴蝶、蝙蝠;(2)七星瓢虫和蝴蝶、麻雀和蜂鸟、蝙蝠、哺乳动物。

课堂延伸

1.通常认为鸟类没有牙齿,减轻了体重,是对飞行生活的适应。

2.“含绒量”高保暖性好,所以贵。“绒”指的是鸟的绒羽,细小柔软,它的作用是保温。此外,鸟类还有正羽,位于身体表面,两翼最多,主要用于飞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0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内容梳理







本章内容涉及许多动物,又有不少探究活动,似乎有些杂乱。其实,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本章内容始终是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的:



(1)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分别是怎样适应各自的环境的?



(2)动物各主要类群的特征是什么?



(3)环境的变迁对动物的生存有怎样的影响?



第一个问题是本章各节的核心问题。我们一节一节地看一下。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重点是探究鱼怎样适应水中生活。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鱼的游泳是靠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完成的,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推动力,各种鳍的协调配合使身体保持平衡并且控制运动的方向;呼吸是靠鳃来完成的。鳃之所以能完成呼吸功能,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以及其他与呼吸功能相适应的结构。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重点探究陆生动物怎样适应陆地生活。基本思路是通过将陆地环境同水域环境相比较,来分析动物在陆地上生活所面临的挑战,再分析动物是怎样适应陆地环境的。例如,陆地气候相对干燥,动物面临着体内水分散失的威胁,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的体表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在对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做了总体分析后,教材又以蚯蚓和兔为代表作进一步分析。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重点探究鸟和昆虫怎样适应空中飞行生活。关于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要求进行较全面的探究。关于昆虫,则重点观察各种形态的翅。



第二个问题涉及动物的许多类群,因此需要弄清重点。重点是了解五大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表1),这五大动物类群是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



五大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动物类群
  主要特征



无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节肢动物
  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脊椎动物


  鱼类
  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鸟类
  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哺乳动物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除上述五个类群外,本章还介绍了不少其他类群的动物,如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等,对这些类群有大致了解即可。



第三个问题包括第一节中“水域环境的保护”和第二节中“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两部分内容,在课本中占的分量不重。应该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认识到保护动物栖息环境的重要意义。



关于本章内容还应该注意避免两个误区。第一,不要误认为动物可以严格分为水中的、陆上的和空中的三大类,课本中这三节的标题并不是动物类群的名称。第二,这三节标题只是就动物的生存环境和活动范围所作的大致划分,实际上,许多动物的活动并不局限于某一种环境,而是跨越多种环境,如两栖动物,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则营水陆两栖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0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综合测评


1.下列这些水中生活的动物中,哪一组都是无脊椎动物?

A.海龟、鱿鱼;B.海蜇、青蛙;C.蜘蛛蟹、章鱼;D.鲤鱼、河蚌。答〔 〕

2.鱼的呼吸器官是:

A.鼻孔;B.鳃;C.口;D.鳔。答〔 〕

3.观察了蚯蚓的外部形态后,小青同学对蚯蚓的外部形态做了下列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身体分节;B.身体前端有口;

C.身体腹面粗糙,有刚毛;D.体表干燥。答〔 〕

4.蝗虫是比较常见的昆虫,它危害玉米、高粱和水稻等多种农作物,是有名的农业害虫。蝗虫的呼吸是靠:

A.气管;B.肺;C.体表;D.头部。答〔 〕

5.属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类群是:

A.节肢动物;B.环节动物;C.爬行动物;D.两栖动物。答〔 〕

6.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不但可以疏松土壤,还可以:

A.是常见的中药材;B.处理垃圾;C.增加土壤的肥性;D.前三项都对。答〔 〕

7.家鸽是同学们熟悉的一种鸟,它适于飞行的外形特点是:

A.扁圆形;B.流线型;C.长柱形;D.扇形;答〔 〕

8.下列哪一组动物都是恒温动物?

A.蜥蜴和大猩猩;B.喜鹊和斑马;C.海龟和虎;D.眼镜蛇和狮。答〔 〕

9.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这些气囊的作用是:

A.可减轻身体比重;B.有利于双重呼吸;

C.有利于散热降温;D. ABC全对。答〔 〕

10.课堂上,许多同学对鸟类体温恒定的原因做了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鸟类所生活的环境温差不大;

B.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热量较多;

C.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

D.羽毛的保温作用。答〔 〕

11.小春同学在公园看到了一些动物,其中属于昆虫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B. ①②③④;C. ②④;D. ①②④。答〔 〕

12.小孙同学家养了五条漂亮的金鱼。在观察金鱼时,他注意到金鱼的口在水中有节奏的张开、闭合,鳃盖也一张一合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你帮小孙同学解释,鱼不停地用口吞水,再从鳃孔排水的意义是:

A.进行呼吸;B.排出废物;C.交换体内外的水分;D.摄取食物。答〔 〕

1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很多种类的软体动物都可以食用;

B.软体动物有水生的也有陆生的;

C.软体动物的身体比较柔软,所以体外都有贝壳保护;

D.软体动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答〔 〕

14.下列哪项不是海虾和大闸蟹的共同特征?

A.水中生活的无脊椎动物;B.腹部折贴在头胸部的下面;

C.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D.用鳃呼吸。答〔 〕

15.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同学们发现蚯蚓的体表是有黏液的,这有利于蚯蚓:

A.吸收营养;B.保持水分;C.进行呼吸;D.在土壤中运动。答〔 〕

16.下列动物中,不都属于哺乳动物的一组是:

A.鲸和家兔;B.家鸽和虎;C.猫和狗;D.狮和家鼠。答〔 〕

17.人类的哪些活动会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

A.向水域中排放生活污水;       B.向水域中排放各种工厂污染物;

C.农田中农药和化肥随雨水流进水体;  D.以上三项都是。答〔 〕

1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

2)只有鸟类和昆虫可以在空中飞行。( )

3)生物圈中的许多动物都可以跨越多种环境生活。( )

4)青蛙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

5)长有牙齿的动物,它们的牙齿都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

19.下面这些动物形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20.下面是鸟体内部分结构分布示意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指结构的名称:

a       b       c       

2)鸟的呼吸器官是       ,但是鸟的呼吸方式很特别,原因是它还具有发达的       ,可以辅助呼吸。

21.科学家在某处发现了一些动物的化石,其中有三种动物的头部化石保存比较完整。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三种动物的食性各不相同,有食虫的、有食肉的、还有食草的,请回答:


化石A化石B化石C1)形成化石A的动物的食性应是    ,判断的依据是:

                       

2)形成化石B的动物的食性应是    ,判断的依据是:

                            

3)形成化石C的动物的食性应是    ,判断的依据是:

                             

22.请仔细观察鱼的头部结构图,回答下面问鱼的头部结构图题。

1)鱼的呼吸器官是   ,是由又多又细的   组成的,它的颜色是   色,因为含有大量的   

2)水是如何进入鱼体,又是从什么地方流出来的?怎样用简单的方法来证明?



3)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请根据以下提示设计实验,证明这一点。(提示:BTB是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短时间内使用对鱼无毒害,当BTB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



4)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主要原因是什么?



23.请你在阅读下面的资料后回答问题:

渔业水域环境是水产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据20世纪90年代对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29条江河的不完全统计,有2.5×104千米河段的水质达不到渔业水质的标准,2 800千米长的河段鱼类基本绝迹。全国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死鱼现象严重,死鱼最多的年份甚至达到5×107千克


      人类活动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

据调查统计,从2001年到2004年,全国共发生水污染事故3 988起,平均每年近1 000起。黄河流域自1993年以来,发生较大的水污染事故40多起。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经济损失很大。

1)从这些资料分析,造成我国鱼类数量急剧减少、有些种类快速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以上资料,请你谈谈怎样更好地保护渔业资源。



3)作为中学生,为了保护珍贵的水资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4.小敏同学养了一只可爱的鹦鹉,这只鹦鹉给她带来了很多快乐,不过也有让小敏不满意的地方:关在笼子里的鹦鹉,总是很快就使笼子积满了粪便,而且她还发现鹦鹉不撒尿,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你试着解释原因。



25.请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图,回答问题。(注意:[ ]内填数字,  上填名称)


1)蝗虫是常见的昆虫,它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其中有发达肌肉的是[ ]。

2)图中[ ]是它的飞行器官,它有对足,跳跃时主要靠图中[ ],运动器官都着生在。

3)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4)蝗虫的哪些特点使其适应陆地及空中生活?


26.观察家兔的内部结构图(下图),并与人体内部结构相比较后,回答问题:家兔的内部结构图


1)家兔的呼吸器官是。

2)人的盲肠长约6~8厘米,家兔的盲肠长约45厘米,人和兔的盲肠长短差异很大,这是为什么呢?



3)家兔的心脏结构与人的一样,分为个腔,分别是、、和。它的血液循环也包括和两条循环途径,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并有助于维持体温。

参考答案
1. C  2. B  3. D  4. A  5. C  6. D  7. B  8. B  9. D  10. A  11. A

12. A  13. C  14. B  15. C  16. B  17. D

18.(1)√(2)×(3)√(4)√(5)×

19.都属于无脊椎动物类群中的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0.(1)气管、气囊、肺;(2)肺、气囊。

21.(1)食肉的  除了有门齿和臼齿外,还有发达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

(2)食虫的  门齿尖锐,犬齿不发达,臼齿上有锐利的齿尖,用于吃虫;

(3)食草的  只有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这是与它的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的。

22.(1)鳃,鳃丝,红,毛细血管(2)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证明方法:可以用吸管吸取一些带颜色的墨水,把墨水慢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水流动的情况,看看这些墨水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3)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鱼体的水流与由口流入鱼体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可以设计实验证明:把鱼放在BTB液中,BTB是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短时间内使用对鱼无毒害。由于BTB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所以注意观察BTB液的颜色变化,若颜色变黄,则说明鱼呼出了二氧化碳,若没发生这样的改变,则说明鱼没有呼出二氧化碳(意思对即可)。(4)鱼的鳃是鲜红的,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鱼在水中呼吸。当鱼离开水时,鳃丝则相互黏结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并且容易干燥,这样鱼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就会窒息死亡。

23.(1)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鱼类栖息环境的严重破坏;(2)不向水域中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和各种工厂污染物,禁止乱捕滥捞等;(3)不向水中乱扔垃圾,不用含磷洗衣粉,节约用水,做好保护水环境的宣传等(意思对即可)。

24.鹦鹉是一种鸟,鸟的直肠很短,不存粪便,粪便可以随时排出体外,有利于减轻体重。鸟的体内有形成尿和排尿的器官,但是没有贮存尿的器官——膀胱,所以尿不在体内贮存。由于鸟的尿总是和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而尿液又浓又少,因此,排出的尿液就显得不那么明显了,容易给人“鸟没有尿”的感觉。

25.(1)头、胸、腹,11胸部;(2)9翅,3,7,胸部;(3)气管;(4)蝗虫适应陆地及空中生活的特点是: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蝗虫具有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牵引运动器官完成跳跃、飞行等多种运动,有利于觅食和避敌。蝗虫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气管。蝗虫还具有比较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蝗虫的翅是适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这种结构的运动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在空气中都可以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于自身身体的大小来说,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通过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使蝗虫能自由飞行。

26.(1)肺;(2)家兔以植物为食,在家兔的盲肠中生活着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对于植物纤维素的消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人是杂食性动物,不需要消化很多的植物纤维素,所以家兔的盲肠比人的要长一些;(3)四,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体循环、肺循环,恒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0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与植物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就是动物能够自由运动,有着各种各样的行为。研究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弄清动物行为的形成、发生、发展规律,可以为动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0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动物的运动


学习导引

重点和难点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以及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难点是认识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关于动物的运动

动物的运动必须有运动系统的参与,但是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动物的运动是身体各系统协调配合的结果。骨、关节和肌肉是动物运动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同学们可以在超市或农贸市场上购买整只鸡(已收拾好的)、猪的大棒骨(有关节的)等进行观察,效果不错。

动物的骨骼

哺乳动物等脊椎动物都是有骨骼的,而且骨骼位于身体内部,也称内骨骼。内骨骼可与身体一起生长,它的作用是支持身体并提供肌肉运动的附着点,参与运动的完成。许多无脊椎动物,比如节肢动物,无内骨骼,而在身体外部有外骨骼,从外部支持身体,同时肌肉附着在外骨骼的内部,进行伸缩时,形成运动。外骨骼由柔性连接的若干板片构成,不能扩大,在动物生长过程中必须蜕皮,每次蜕皮后,再长出一个更大的外骨骼。

知识闯关

1.下面关于哺乳动物关节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关节窝和关节腔组成;B.由关节头和关节腔组成;

C.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D. A、B、C都不全面。答〔

2.哺乳动物的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很好完成的,还需要:

A.神经系统;

B.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

C.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

D.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答〔

3.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

A.骨和关节; B.骨和肌肉;

C.骨骼和肌肉;D.肌肉和关节。答〔

4.当我们做屈肘动作时,其相关肌肉的舒缩是:

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答〔

5.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运动、保护和支持;B.运动、营养和保护;

C.运动、调节和支持;D.运动、调节和保护。答〔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2)家蚕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3)并不是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4)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5)骨骼肌不仅可以收缩牵拉骨,而且可以推开骨。(

7.右图是人体的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脱臼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经历,脱臼是指〔
     从〔
     中脱落出来的现象。当我们做运动时,关节腔中的液体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关节软骨可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力。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注意:〔
〕内填结构代号,  上填结构名称)。

(2)骨的运动要靠     的牵拉;当     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          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探究乐园

1.每天课间,许多同学都要通过做广播操来锻炼身体。

(1)在做广播操时,你觉得身体的哪些关节参与了运动,请举例说明。



(2)小英同学做广播操时非常认真,动作很到位,而小鹏同学不认真做操,应付了事,动作不到位。他们运动系统的活动程度是否相同?长此以往,可能会有怎样的情况发生?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2.小王同学酷爱运动,体育课上他非常认真地完成各种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他惊喜地发现多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身体更加强壮和健康了,而且头脑也比以前更加灵活了。

(1)你认为体育运动可以使头脑更加灵活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你认为体育运动还能使身心哪些方面发生变化?

课堂延伸

一提到“轮椅上的总统”,许多同学就会想到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他39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瘫痪。但他却没有放弃理想和信念,以惊人的毅力进行锻炼,终于战胜了疾病,靠拐杖与轮椅重返政坛,51岁当选美国总统,并且成为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位连续任期4届的总统。在他的领导下,美国人克服了罕遇的经济和社会大危机,并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既然是小儿麻痹症,为什么罗斯福39岁了还得此病呢?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后回答问题。

小儿麻痹症,在医学上称为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85%在6个月至3岁之间发病,成年人比较少见。
脊髓灰质炎病毒经过口腔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而影响全身,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灰质的运动神经细胞,有的表现为肌肉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生病后患儿瘫痪者与无瘫痪者的比例是1∶1 000,成人是1∶95。像罗斯福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也可以影响脑干、脑膜等神经组织,但智力不会受到影响。

(1)为什么脊髓灰质炎病毒损害的是脊髓前角灰质的运动神经细胞,而表现出来的却是肌肉瘫痪呢?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个问题。



(2)罗斯福的经历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知识闯关

1. D  2. B  3. C  4. D  5. A

6.(1)×(2)√(3)×(4)√(5)×

7.(1)a关节头  d关节窝  b关节囊;(2)骨骼肌  骨骼肌  收缩  骨  关节

探究乐园

1.(1)肩关节、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等关节都参与了运动;(2)不同。小英的关节和肌肉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小鹏却没有。做操应动作到位,使各关节、肌肉都得到很好地运动,锻炼效果才好。

2.(1)体育运动可以使头脑更加灵活。因为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使神经系统得到锻炼,所以头脑更加灵活;(2)体育运动还能使肌肉发达强壮、肺活量增大、心脏功能增强,增强自信心。一些集体运动,如篮球运动,还可以提高合作意识等,这些对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

课堂延伸

(1)人体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当脊髓灰质炎病毒损害脊髓前角灰质的运动神经细胞后,运动神经就无法控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肌肉也就瘫痪了。(2)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3 19: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