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l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复制链接]
43#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潜心钻研适应课改

──《新目标英语》教学调查与思考

银川市金凤区教育局教研室 马丽玲



2003 年 8 月银川市开始在中学使用《新目标英语》,通过广大一线教师近两年的实践,以及平时的教研活动和最近一次对6所中学 27 名承担《新目标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和 2848 名(占学生总数的 80%)七、八年级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教师与学生对该教材的看法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余凤区共有六所中学,其中目前有两所城市中学,两所城乡结合处的中学,两所农村中学。)

一、调查基本情况

1. 教师问卷调查情况:

(1)有 84% 的被调查教师都比较喜欢这套教材。他们认为该套教材编排理念新颖,单元话题趣味性浓,话题的实用性也比较突出,学生在完成各种真实任务的过程中有助于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

(2)85% 的教师认为该教材任务设计的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大部分任务实施起来比较可行,符合《英语课程标准》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要求。

2.教师的疑惑与建议:

(1)有 82% 的教师认为该套教材词汇量大,总体教学难度也比较大。每册书都有 500 多个单词,与原版初中教材相比词汇量增加很大,教师一时很难适应;

(2)教师普遍反映,虽然有些学生在小学己经学过英语,但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新目标》作为一套非零起点的教材,在起始阶段就使从没接触过英语或程度一般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按照要求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方法,课堂活了起来,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72%的教师都认为一般;

(4)语法教学部分教师反映最强烈。57% 的教师认为《新目标》不利于学生形成清晰而全面的语法体系;

(5) 语音知识对初学者来说很重要,掌握了音标和必备的语音知识可降低学生记忆单词的难度。92%的教师都认为应增加语音知识的学习。

3. 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1)有 85% 的学生比较喜欢《新目标英语》,他们认为该套教材话题有趣也比 较实用;78%的学生反映课堂上教师讲的比较少,小组活动多,他们比较喜欢这种方式;

(2)有 80% 的学生认为该套教材词汇量大,难度也比较大;

(3)城市中学中有 76% 的学生每天听、读英语 20 分钟左右,24% 的学生既不听也不读;农村学生有 54% 每天听、读英语 20 分钟左右,46% 的学生既不听也不读;

(4)城市中学中有 8% 的学生每天用于完成作业的时间少于 10 分钟,农村学生有 12% 的学生也属于这种情况;

(5)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 41.6% 的学生认为听力最难,27.7% 的学生认为写最难,20.6% 认为说最难,11.1% 认为读最难。

仔细阅读以上数据,可以看出80%的教师对这套教材持肯定态度,随着教师培训工作的大力开展,新的教学理念己在教学过程中普遍贯穿。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存在一些疑问,需要解决。从学生问卷情况看,学生良好学习策略的培养仍要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我区城市学生有24%,农村学生有46%的学生每天既不听也不读,如何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保证学生每天学习的连贯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思考

一套教材在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编排体例的前提下,评价它是否成熟的最直接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目标》较好地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疑惑,除加大教师培训工作外,面对新的教材,我们广大教师应敢于开拓创新。

1. 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安排好起始阶段的教学

初中起始阶段英语教学是学生整个中学阶段英语学习,乃至他们的终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俗语都指出“起始”是决定“全过程”成功的关键。据我了解有些教师在开始阶段,没有花时间调查了解班里学生学英语的状况,为了节约时间,想当然地砍掉《新目标》预备单元的教学内容,致使部分从未接触过英语的学生在起步阶段就步履艰难,之后一直处于“缺氧”状态,这是很危险的。英语教学专家刘兆义老师指出,各地各校要研制、确定符合实际的起始阶段教学目标,并指出一定要“以人为本”,采取理性教学的态度,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控教学内容和计划。如果盲目地把学生带入学习的“高原”,只会造成“缺氧”或“窒息”,减缓学生的“高原反应”,最好的途径就是:先慢后快,搭建学生前进的坡度。“慢”或“减缓”并不意味着增加课时,减少单元学习内容,而是要求为学生正常起步做好“体能”准备,即情感态度、学习习惯,奠定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准备。

2. 灵活多样,讲求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词汇难关

(1)音标记忆

在入门阶段,学生在字母熟练掌握之后,教师可考虑教会学生认读音标。在短时间内会使学生形成单词到发音的自动化反应,帮助学生找到单词在结构上的内部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破了词汇记忆上的难关。如一位教师,为解决学生词汇记忆的问题可是没少花费工夫,但结果事与愿违,部分学生还是记不住词汇。后来,在不断思考学习之后,她把音标制成小卡片贴在黑板上方,利用早读时间教学生认读音标,学生逐步掌握了拼读规则,记单词再也不那么吃力了。

(2)循环记忆

词汇量大,当堂要求学生会读会用,部分学生在输入与输出时会感到有些困难。如果采用超前学习词汇的方式,效果会好一些。超前学习词汇为本节课的大容量输入与输出提供了可能。针对学生记得快忘得快的特点,根据遗忘规律,每周安排几次单词听写,内容包括本周学过的所有单词及前几周听写时错误率较高的词汇。听写时尽可能词不离短语,短语不离句子。超前学习词汇和反复循环式的听写有助于学生整体记忆词汇。

(3)以写促练

针对课堂上学生说时间多,写的较少的问题。建议教师每周至少安排2-3篇习作练习。围绕本单元的话题,变换各种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用到学过的词汇完成文章。在班用专门开辟一块“优秀习作”栏,以鼓励学生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3. 用中学、学中用,把握教材的语法编排体系

很多年以来,英语教师已习惯于把语法规则讲明讲透的教学模式。以前的英语教材也是按照出简单到复杂的语法体系编排的。目前在语法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在沿用旧的教学模式解决语法部分。于是就出现了要讲的内容太多,课时不够,学生掌握的情况总是不理想等问题。教师有必要了解《新目标》的语法编排体系,主教材的语法编排体系是按照语言习得的规律,集中呈现,让学生在运用中获得感受,再通过逐步的学习习得语言,使语法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教材中的语法是以目标语的形式出现的。这种目标语在整个单元被再循环,并在随后的单元中得到巩固。对广大教师来说,抛弃已习惯的教学模式固然很难,但尝试与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才是大势所趋。

4. 选准角度、精心安排、增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英语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按照任务型的教学理念和要求设计每一个任务,可以按照教材提供的任务项目,或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任务。在教师授课过程中,新的理念己有所体现。但教师在布置任务和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语言输入量不足

教学中存在严重语言输入的量小,节奏缓慢的问题。有些教师仅仅是按部就班把课本上的内容搬家。造成学生在输出时困难重重。我们知道,英语学习是在前进中提高,在提高中不断穷实基础。英语学习决不可能离开数量讲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课下做充分的准备,在教材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补充相关的丰富的语言材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课堂上尽可能创设高密度、快节奏、大容量的互动式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2)对任务缺乏深刻的理解

① 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定义还有待进一步理解和实践。其重点首先是领会任务型教学的理念“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②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根据教材中任务的安排,照搬照做。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时间等综合情况,来设计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学生感兴趣、易于操作,有助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形成的任务活动。

(3)小组合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①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只有部分学生参与,部分学生只是旁观者。教师要合理安排小组成员,使各小组实力相当,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多元性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使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教师对互帮互助较好的小组应给予赞赏,有助于形成班级合作的整体气氛,自然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也会体现出来。

② 合作过程中学生为了抢时间完成任务,大量用汉语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遇到不知如何表达时,借助汉语提示是可以的,但大量使用汉语,就连背了完成任务的初衷。所以,教师要不断鼓励和监督学生使用英语交流。

③ 用于完成任务的时间不足。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的时间,尽可能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完成任务的时间。

④ 缺少反馈环节。教师如不安排对任务的反馈,长此以往,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多方面的问题,以保证其效果,同时教师必须对各小组任务完成的质量给出明确的评价。

《新目标》是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编制的一套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尤其是农村中学的教师,将会面对更多的挑战。《新目标英语》编写组也在不断征求各地教师的意见与建议,教材修订工作也在加紧进行。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教师,要主动地、积极地研究《英语课程标准》,并不断加强学习,相信疑惑会越来越少,经验会越来越丰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试论素质教育下的后进生转变



湖北省长阳县鸭子口中心学校 毛晓清



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教育者必须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后进生转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不辱使命。

一、素质教育呼唤关注、重视后进生转化教育

21 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现代社会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全面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建设人才的教育,要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扬长补短,使每个受教育者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可见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战略举措。

素质教育目标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进步,得到提高。在素质教育要求下,转化后进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更是为了对学生的一辈子负责,对社会的整体素质负责。素质教育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可以这样说:没有后进生的全面进步,就没有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所以我们就应更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二、对后进生转化的几点探讨

转变后进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教育者要舍得花精力,舍得花感情,托后进生一把,使他们迎难而上 。

1. 要辩证地看待后进生

全面正确地看待后进生是教育工作的起点。后进生的缺点和不足是显而易见的,但后进生身上也有金子般的闪光点,教师就应该更好的去发现学生身上容易被忽视、掩盖的可贵之处,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精神宝藏。比如,自尊心强渴望得到信任,重友谊讲感情,生活知识较多,实践能力强,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等。只有全面正确地认识后进生,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才可收到良好效果。

2. 给后进生多一份真情实爱

后进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一般较重,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理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艺术,能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3. 使用赏识教育,重塑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每个人都渴望自尊。自尊心对于后进生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对外界的刺激更加敏感。同时,成功学告诉我们:自信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力量,是成功的基石。要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尊重、理解他们,增强其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 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 80%-90%,“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老师就要使用赏识教育,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等正常的心理需要,增强其信心,为转化创造契机。

4. 帮助制定学习目标,改进学法,促使其提高学习成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后进生的求知欲一般不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上时常犯冷热病。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制定学习目标,知道如何对待学习。引导帮助他们将主要精力和聪明才智运用到创造性学习中来,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要优化其学法。对于找不到好的学法的学生,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给他们提供一些好的学习经验与方法。教师要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多矫正、勤表扬”,让他们的成绩逐步提高,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5. 扎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形成优良的行为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巨大,后进生一般来讲良好行为习惯的尚未养成。因此,在转化后进生时,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

6. 对后进生的批评要讲究方法

批评是引起人们的警觉和制止错误的一种强化教育手段,和表扬互为补充。为了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采用批评这种教育手段,一定要以尊重、关爱为核心,让学生读懂老师眼中的诚意和友善,且不易滥用。

此外,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整合资源,使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形成合力。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只有真正为其营造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关心后进生,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那么,他们就会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去追求、去拼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情感因素对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的作用



河北邯郸武安小屯中学 孔令芳



一、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1.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人际关系和谐。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3.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二、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这固然有外部客观环境,如长期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教师自身对积极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视不够和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曾有学生在贺卡中写道:“希望老师多笑,多与我们交流。”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感情,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境。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自信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反之,教师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发泄在学生身上,势必给学生造成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被动消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荡然无存,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阻,怎么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三、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互动中保持关注也是构建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

现在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忙于教学,比较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这个情况应引起教师的注意。

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说英语的勇气。对因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简单的英语说起,由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

教师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困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生,要充分予以关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视。如果漠视这些后进生,不仅会打击他们的主动性和进取心,还会引起他们对教师的不满和对优秀学生的排斥,他们变得既不愿意与教师交流,也不愿和别的同学交流。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后进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新课改环境下英语教学面临问题及继续教育对策



唐山市路南区教师进修学校 马元华



一、面临的问题

1. 理念与现实的矛盾。由于体制管理和评价的影响,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足够进行课改的时间和空间,尤其是夹在应试成绩与素质教育二者中间,造成课改口号喊得响,却时不时“穿新鞋走老路”。

2. 过分依赖多媒体。有“滥用”趋势。多媒体具有使文本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兴趣和想象力、增强理解力的作用。但有的教师不考虑用多媒体贯穿课堂是否适合,大量堆砌材料、展示图片,冲淡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不但劳神费力还达不到理想效果。还有的教师把多媒体当成了“习题展示台”,使学生、教师身心疲惫,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熟本熟末,值得思考。

3. 课堂活动设计形式化。新课改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要求对语言实践活动作精心组织、巧妙设计和具体指导。教师对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把握不好,往往会造成以下几种情况:(1)片面追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撇开教学目标,把一课时任务用了三课时完成,使教学失去了真实性和魅力。(2)活动设计过多,冲淡了教学内容和目的,师生台上台下满堂转,令人眼花缭乱,学生太累,给人以作秀、表演之嫌。(3)课堂活动表演化,质疑问题显得苍白,不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质疑问题应当赋有科学性、启迪性。如提问语“是不是”、“对不对”就很老套,如改成“为什么”、“比较 A 与 B 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想的?”,效果就会好些。

4. 未处理好继承与创新。部分教师要搞新课改,就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扬长避短,把传统教法与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很好地统一。

5. 教师自身水平问题。由于教师平时疲于教学任务,缺少英语实践和交流的机会,缺少相应的培训,造成教师综合能力较差,英语思维也被禁锢。

面对这样的问题,要在有限的时间、固定的教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下完成英语教学,难度是相当大的。英语教师迫切要求拥有浓厚、宽松的学术氛围,也希望能通过各种形式和类别的培训,提高英语综合素质,使自己顺利地完成英语教学工作,做到教学相长。这也是我们搞好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为此,可以采取以下的相应的措施:

一、做好继续教育课程的科学设置。针对英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我们应该坚持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方针,适时开设一些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加大听力、口语、阅读、教法研究的课程比例。如开设《中小学英语课堂分析与研究》、《英语学习方法研究》、《英语课外活动指导艺术》、《语言与文化》、《英语语言学概论》、《国外英语教学流派和国内教学动态与研究》等课程,提高教师语言基本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为教师个人成长需要提供平台。

二、强化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继续教育强化口语、听说训练,就是为了帮助英语教师真正实现用流利英语进行课堂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个人素质,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目的。

三、经常进行听课、说课和教法研讨讲座活动。这一类活动能够为教师们解惑答疑,帮助他们解决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在活动中要打破校与校、镇与镇、区与区的界限,进行充分的交流,互通有无。有条件也可请名师、专家进行辅导,以开阔眼界,拓宽思路。

四、经常进行骨干教师培训工作。骨干教师是各校教学实践的精英和带头人,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提高培训,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逐步扩大影响范围。使中小学英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进修学校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要充分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从新课改实际出发,采用有效合理的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培训,进行多方面的教研讨论,才能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把握好评价的方向和尺度才能切实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和理论水平,又能解决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让我们为之共同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浅谈“任务型”教学在初一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重庆市城口中学 叶芳 邓韶龙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以学生“能做某事”为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合理采取“任务型”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以下是笔者通过对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探索,结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和有关教学资料,联系实际教学,谈谈关于“任务型”教学在初一英语课堂中的运用的看法和认识。

一、以人为本,贴近生活

Go For It! 为教师提供了每单元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式和行为。“以人为本”,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教师本身和环境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造运用英语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重视体验参与,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重视语言运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完成任务,使课堂语言活动近似于习得过程。所以,我们要改变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以单词的记背、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的反复讲解和强化训练为重点;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字斟句酌,惟恐“超纲 ”,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浪费。课堂千篇一律,教师“唱独角”,学生做听众,课后抄抄写写,“题海战术”,这样使得教师讲得累,学生更是学得身心疲惫。

任务型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贴切生活,只有教师尽量创造了较为真实的情境,才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兴趣去学,去完成任务。

例如:我在教 numbers( one—nine)之前,要求学生收集身边的数字,如生日,电话号码,车牌号,幸运数字等。在课堂上,学习完 one—nine 后,要求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数字告诉同学,并记录下同学告知的数字,比一比谁记得多而准。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一任务非常感兴趣,课上积极主动地做“事情”,有的学生还把班上同学的电话号码制做成通讯录。又如在学习 Unit 3 Is that your sister? 时,让学生把家庭相片带到课堂上,互相介绍家庭成员。巧妙的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层层递进,人人参与

任务的设计, 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情景的真实性以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们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学生只有在经过战胜困难后取得成功时,才会感受到真正的成就感,才能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也可以把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给不同学生,共同执行一个大任务。执行过程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优差结合,团队成员各尽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例如,我在新授 Unit 4 Do you like bananas? 后,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项总任务:写一份饮食调查报告。他们的分工是:由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制作调查表

____/ people

hamburgers bread eggs broccoli tomatoes

breakfast

lunch

dinner

这一过程中,他们巩固并运用了词汇;由中等生去进行调查,他们就运用到了句型:

Do you like... for breakfast /lunch /dinner?

Does A like... for breakfast /lunch /dinner?

然后由基础较好的同学把调查结果汇总,小组成员再共同讨论,最后,由基础较好的同学把讨论结果用文字表述出来。例如:

We eat lots of healthy food every day. For breakfast, we like bread, noodles, eggs and milk. For lunch, we like rice, meat, broccoli, tomatoes and so on. For dinner, we like carrots, chicken and some vegetables...

这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

三、创设情境,注重交际

任务型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即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那么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境、语言形式等要符合交际的功能和规律,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如在 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这一课,为了让学生掌握询问价格的表达方法,我把教室设置成“服装交易会”设六个厂商展览柜,由每组成员提供的服装作为商品,以两人为一组充当客商对商品进行咨询价格,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clothes jacket sweater hat...

Price __ dollar/per

最后选择四样满意商品,并简单说说理由(如:It is nice. /They are cheap. /I think people will like them.)。在这一任务的设计中,任务贯穿始终,情景也贯穿始终,一场生动的“服装交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语感的生成。使学生在任务设置的情景中,进行语言综合能力的训练,真实地使用他们掌握的语言知识和其他手段进行交流,以达到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外拓展,语言习得

在任务型教学中,语言形式的呈现没有了,练习也不重要了,但表达突出了。活动越多,学生可理解性的输入越多,语言习得就越多,“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不仅在课内,也可以把教学内容的需要将任务延伸到课外。教师结合学生实际,丰富教学内容,创造运用英语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展现学习成果的机会。如,制作 School ID card,Lost and Found,Christmas card,calendar,Time table 等,把它们展览出来,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成功感。

五、更新评价,过程激励

新课程评价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评价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最突出的是引入形成性评价的机制与方法。正视个体差异,倡导过程激励,以多层次、多角度、多主体的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方式激励进步。教师更应该及时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这样他们才会反思自己的成功与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善于鼓励和表扬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更自信、更积极。用一张考卷、一次表现来评价一切是非常片面的。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总之,任务型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2005年陕西省中考英语阅卷分析







周民清  王光荣  魏鸿

陕西省咸阳市教研室  王光荣

2005 年中考英语试卷分I卷和Ⅱ卷两部分,I卷是选择性试题,答卷均为机读卡,由省上统一来阅卷的。Ⅱ卷为非选择性试题,采用人工阅卷,由各地自行阅卷。今年的试卷总体上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 Ⅰ卷得分率高于Ⅱ卷得分率,Ⅰ卷是选择性试题,Ⅰ卷平均得分 37.73 分(总分 70 分),得分率 53.9%。Ⅱ卷为非选择性试题,各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综合性较强,Ⅱ卷平均得分 20.25 分(总分 50 分),得分率 40.5%。

2. 各个大题得分差异大,得分率最高的是完成句子,平均分 8.48 分,得分率最低的是短文填空,平均分 3.60 分,满分题最多的是完成句子,0 分题最多的是补全对话。

3. 各县区差别较大,咸阳市区内秦都区平均分 51.29 分;渭城区 49.80 分;企校 71.20 分,三原县 65.11 分,兴平县 59.80 分,其余各县平均就50多分。

4. 学生中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在Ⅱ卷中表现比较明显。在我们对 11977 份试卷的抽象分析中,零分人数比满分人数分别是:第Ⅳ大题 292 人/802 人;第Ⅴ大题 2411 人/374人;第Ⅵ大题 4409 人/189 人;第Ⅶ大题 2115 人/116 人。在书面表达中表现的更为明显,有些学生表达时文笔流畅,驾驶英语语言的能力极强,而有些几乎写不出一个完整的正确句子。

下面我将按大题顺序谈谈学生的答卷情况。

(一)听力部分

听力部分突出了对学生理解信息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听力材料多为口语材料,测试形成为选择题,选项为3个选项,减轻了对学生阅读文字选项的负担,也提高了听力理解部分的总体得分率。

听力部分分三道大题组成,占25分,占总分的28.3%,三部分的平均得分为2.78、6.43、5.49分,本大题20分,平均14.7分,得分率51%,是得分较高的一个部分,这说明各县区的一线老师近两年更加重视了对学生的听力训练,有些学校还开设了专门的听力课,在期中期末的统考中加上了听力试题,当然除了在课堂坚持多用英语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听力和语感,还要进行专门的听力训练,以及教会学生必要的答题技巧。

(二)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汇、语法、习惯用语和常用表达法的掌握情况,还有的试题考查公共场所英文标识。本大题平均得分 5.62 分,得分率 56.2%,也是得分率较高的一个题。2005 年的语言知识题涉及到的考点有代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习惯用语、宾语从句、动词辨析、被动语态、动词时态和日常用语表达等。从统计结果看,第 23 小题得分率最低 0.37%,23 题如下:

— Conld you tell me how long the book?

— Three days.

(A、I can keep   B、Can I borrow   C、I can borrow   D、Can I keep)

第 24 小题得分率最高85%,24题如下:

— Why hasn't Mr Li come to work today?

— he has gone to Beijing to have a meeting.

(A、If B、Until C、Though D、Because)

从此大题的得分情况看,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仍然要坚持抓好双基的训练对于语法复习是完全有必要的,不能漏掉的。

(三)完型填空

完型填空既考查学生对词语搭配、习惯用法和语法结构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005 年的完型填空是一封贺信,赞扬了一位平凡普通的父亲,倡导人与人之间的水乳交融,使学生感悟到关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此题的教育意义远远超出了试题本身知识测试的内涵。此大题平均得分 4.63 分,得分率 46.3%。今年的完型填空考查了介词、名词、副词、形容词、形容词短语、连词、动词和习惯用法。其中第 33 小题得分率最低,仅为 22%,33 题如下:

But in my heart, you are one of the greatest in the world.

( A、man   B、men   C、 worker   D、businessmen)

第 40 小题得分率最高,为 66%,40 题如下:

And I feel happy that now I can let you how much I love you.

( A、to know   B、know   C、knew   D、knowing)

(四)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特别是信息的获取能力(包括图文转换能力和处理能力)。2005 年阅读理解(A)篇介绍了“餐桌礼仪”,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礼仪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强了跨文化意识。(A)篇文章较容易,试题设计成判断正误,平均得分 3.31 分(共5分)。(B)篇的阅读材料是一篇科普文章“海豚”, 通过阅读,使学生对大自然有了进一步了解,从而教育学生热爱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本题涉及到生物学科的知识,注意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B 篇平均得分 4.57 分(共 10 分)。其中第49小题出错最多,平均分仅为 0.22 分,49 题如下:

The dolphin guided the ships for about

(A、32 years   B、9 years   C、41 years   D、23 years)

此小题有一定难度,要求看懂理解文章后,才能计算出正确的时间。

(C)篇讲述了一个“The Power of Kindness”的小故事,通过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揭示了“一句话能激励人一生成功”的哲理,突出了关爱、和谐共处的主题,对学生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本题平均得分 4.78 分(共 10 分)。

其中第 51 小题做的最不好,平均分 0.61 分,51 题如下:

The boy repeated the words “Thank you, dear! You are a nice little boy!” because .(A)

A、he was thinking about the words   B、he didn't understand the words

C、he wanted to talk to his dog      D、he liked talking to himself

其中第 54 小题答的最好,平均分 1.30 分,54 题如下: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ight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C)

A、He never took good care of his friend, Tige.

B、He usually had many friends around him.

C、He helped a young lady when her bag dropped.

D、He often washed his dirty face in the lake.

(五)完成句子

第Ⅳ大题完成句子的题型是 2005 年中考出现的新题型,它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句子的能力。第IV大题完成句子,分 A,B 两部分,共 15 分。平均得分 8.48 分。

A 部分是根据括号里的汉语和首字母提示完成句子,该部分既给了首字母提示,又给了汉语注释,相对比较简单考生容易做答。A部分的平均得分 4.54 分。

B 部分是根据英文释义及首字母提示来完成句子,该部分较 A 部分有一定的难度,答题时考生不仅要理解括号中的英文释义的意思,而且还要写出相对应的同义词,从考生的答题结果看,B 部分失分较多。部分的平均得分 3.94 分。

本道大题总的来说起点较低,而且所涉及的考点,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但是要求考生注意细节,认真考虑,否则很容易出错。

如本题第 3 小题 Mike often _______(踢足球) with his classmates after school. 其中第一空应填 plays,但相当多的考生没有顾及到前后的关系,只考虑语意写出了 play 一词,导致失分。

本题第 8 小题:Lian Zhan a _______ (get to ) in Xian in April,2005. 考生知道 get to 等于 arrive 但做题时没有注意到后面的时间状语,写成了 arrive 。第 10 小题英文释义 the fifth day of the week 将 Thursday 写成 Tuesday. 第 5 小题“第三封信”the third letter,部分考生将基数词和序数词混用。

(六)短文填空

第Ⅴ大题短文填空,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基础语法的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述能力,特别是在语篇中正确使用单词和短语的能力。该题是一篇关于南丁格尔生平的一篇短文故事,命题把人文精神寓德育教育其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本大题也是一个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此题满分 10 分,平均得分 4.24 分,及格率 30%。此题从表面看难度不大,但从我们的抽样结果看学生的答卷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该会的单词记忆模糊。单词拼写错误。如第 5 小题中 come true 写成 ture. 如第 6 小题中 medicine,漏掉一个I,或第一个 e 写成 a。如第 10 小题中 ninety 好多学生 ninety 中 的 e 丢掉等。

2.对短语词汇的运用和区别不准确。如:第 3 小题 agree /agree with her。许多考生在答题时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写成 agree with,却没有注意到其后并未带宾语。第 7 小题“在晚上”at night/in the night /during the night /in the evening,部分考生出现介词用错,漏掉冠词的现象。另外,第4小题 change 对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比较生僻,写不出的较多。第 8 小题 called,许多学生不知道过去分词作定语,用成了原形。

(七)补全对话

第Ⅵ大题补全对话。补全对话是以书面形式考查学生英语口头运用交际用语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该题给出了三段对话,要求考生根据对话情景和上下文的意思,在空白处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使对话恢复完整。

今年的补全对话的话题涉及到邀请,提出建议,打电话以及看病等。05 年的试题与 04 年相比,难度稍有提高,在前两年的补全对话中每段对话对某一个话题进行纯粹考察,而今年是在对话中将几个话题揉和在一起,综合性强,增加了考生答题的难度,致使部分考生思维混乱,造成失分。

如,第 9 小题本应说 I'm sorry to hear that. 许多考生却写成 Have you seen the doctor? /Have you taken him to see the doctor? 第 10 小题根据语境应该 I hope /am sure he will be better /all right soon. 而部分考生却出现 I will give him two day's sick leave. 这种汉语式英语表达,不符合西方人的说话习惯。

另外,此大题是开发性试题,考生可以根据提示的情景以及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写出表达自己意图的句子。有好几处有 6-8 种答案。体现了语言使用的灵活性。

补全对话题满分 15 分,人均得分 6.17 分,0 分卷较多,从答卷中显示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及语言功能较差,句子的实际运用把握不够准确。不仔细审题,不注重上下句的理解,用汉语的思维方式答题。说汉语式英语。

(八)书面表达

第Ⅶ大题书面表达。此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直接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今年的书面表达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信息内容,写一篇短文。所给信息涉及到描述人物的年龄,外貌,性格,爱好等要点。从抽样检查的试卷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考生能用一般先在时对身边的人物进行描述,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不够熟练,导致失分。 还有少部分学生根本就不会写作,有的甚至照抄第I 卷中的短文,所以0分卷不少。

今年的书面表达从表面看并不难,但从抽样结果看平均得分只有 3.88 分 , 及格率 38.8%。从卷面上看造成失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考生审题能力较差,不符合要求。例如,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用第一人称叙述,不符合题意。

2. 文章结构不完整,遗漏信息点。

3. 句子支离破碎,不成句子结构,只是单词的罗列,字母的堆积。

4.单词拼写错误百出。

5.中国式的英语仍然存在。汉语化句子出现较多。He favorite is football. He is listen to music every day. 类似的句子频繁出现。

6.书写不够规范。有些考生书写潦草,龙飞凤舞的字体使阅卷老师无法看清其句意,容易造成误判。

通过以上述评卷情况的分析,我想对今后的中学英语教学提几点建议:

1. 加强双基,夯实基础

加强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因为一切语言能力都建立在扎实的语言基础之上。没有了语言基础,培养语言能力则是空中楼阁。做为教师应在双基上花大力气,切实落实《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加大学生语言的 输入量,丰富他们的语言经验,培养他们的语言意识,提高他们的语言反应能力和交际运用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2. 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

《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是平时的教学和复习的指导性文件,同时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测试内容及难度要求都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来进行.所以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认真落实《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中指出的要求必须心中有数,切勿随意改变。

3.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是《课程标准》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帮助每一个学生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要关爱那些“学困生”。多关心他们,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和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都有所提高。如2005年正题中,开始考试时听力的第一句话,使学生听起来感到亲切、被受鼓舞。教师应鼓励学生打消畏惧心理,树立信心,全力以赴备考,胆大细心备考,争取成为最后的赢家。

4. 关注社会热点,收听(看)英语节目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英语试卷,信息量大,内容涉及范围广,选用的材料新,具有时代特征,越来越贴近生活,突出社会热点。如2005年语言知识大题中22小题涉及到郭越,张怡宁在世乒赛中的出色表现,第28小题提到今年流行的贺岁片《天下无贼》的观后感,以及完成句子的第8小题连占访问西安等等,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能多接触时事新闻,多收听、收看英语节目,订阅英文报刊,阅读和听力一定数量的材料之后就能具备一定的语感。通过听与读来巩固语感,保持对英语听力的敏感性。

5. 重视书写练习

有不少学生平时不注意书写,字迹潦草。考试时仍我行我素,龙飞凤舞,这对于学生试卷的得分十分不利的。所以,在考前更应重视书写练习。

最后预祝 2006 年的考生满载而归,预祝我们的老师硕果累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选

英语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 顾建芳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呈现非明确状态,因而其学习兴趣就显示出波动性。这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使其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朱熹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说,晓之以“理”,使学生“愿”学,从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应然”;动之以“情”,使学生“爱”学,从而感悟到学习是一种“诚然”;授之以“渔”,使学生“会”学,从而实践到学习是一种“必然”;那么,激之以“趣”,则使学生“乐”学,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一种“果然”。

本文立足中学英语学科,谈谈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一、辩证关系的调整──学生兴趣形成的前提

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教学效率的提高,只凭教师单方不行,强行灌输或强化训练也行不通。新课改要求我们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增强内容的趣味性。我在教学中切实处理好以下的辩证关系:

教与学

“教”与“学”,重在“学”,要化“教”为“学”。这是教育思想的调整。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往往事倍而功半。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变老师要他学为他自己要学,并努力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英语。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学。每教一篇课文,一定要学生先自我阅读,将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再与同学讨论解决,如果还不能解决,则上课时集体讨论解决,老师略加点拨。这样学生学得牢固、踏实。

死与活

“死”与“活”,重在“活”,要化“死”为“活”。这是教育目的的调整。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知识的掌握,死记硬背,不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切合生活的实际,学习的效果也不好。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是现代交际的重要工具之一,如果忽视它的实用性,那是教学目的的偏离。我在教学中,注重运用,让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掌握知识。每教一篇课文,或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或让学生演示课文情境,或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际训练。这样,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效果好。

外与内

“外”与“内”,重在“内”,要化“外”为“内”。这是教育内容的调整。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外在的表面的知识,忽略了内在的素质培养,许多学生一毕业,就把所学的所谓知识忘个一干二净,并没有转化为自身的内功。我在教学中,注重启蒙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或引外助内,外为内用,或内外结合,相得益彰。讲课中,以课外生活为引例,帮助消化课内知识。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掌握规律,迁移能力。

苦与乐

“苦”与“乐”,重在“乐”,要化“苦”为“乐”。这是教育方法的转变。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强调学习的刻苦,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乐趣的引诱。应该讲,那是良药,但却苦口。我们要给学生以良药,但可以以糖衣片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乐于接受。我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多样、知识的实用、内容的趣味、氛围的热烈,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也学得好。

可以肯定的说,教学中切实处理好以上的辩证关系,是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二、愉快氛围的创设──学生兴趣形成的条件

人的认知与情感密不可分。不同的情感对学习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人在愉快时感知较敏锐,记忆较牢固,想象较活跃。愉快教学正是适应了这个特点,能够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智商、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的多变时期,往往表现出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愿意表现、争强好胜等特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教育者只能采取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因势利导。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趣味导课,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风趣的开场白,生动的故事,再配以投影片、录音机等所承载的视听材料、影视歌曲、电影录音剪辑等,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现在进行时态时,我制做了投影片:一只孤独的小船在海上漂流,同时播放英文歌曲Sailing。歌词中反复出现的是:I'm sailing.这苍凉、低沉的曲调一下子就攫取了学生的心。听完后,我在黑板上板书:I'm sailing.这个句子,学生很快就进入状态,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就接受了现在进行时态。

又如,在讲现在完成时的时候,我制作了这样的影片:画面 1 是一匪徒正在向银行走去,画面2是那匪徒已在银行里。再配上警察 A 和警察 B 的对话──画面 1 是“The thief is walking to the bank.”,画面 2 是“The thief has been in the bank.”这样既复习了现在进行时,又导入了现在完成时。由于学生对警匪片的强烈兴趣,尤其对警察的崇拜,就在不知不觉中模拟了警察的语言,也就掌握了两种时态及其区别。

教唱歌曲,兴味盎然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唱的特点,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创造快乐的学习方法。唱歌曲可以满足学生好奇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保持稳定、持久,思维活跃。

有些短语、句型结构不容易掌握,例如 one...the other,学生会依据汉语的思维把它们记成 one...other。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来思维,我教学生唱 Two Little Black Birds。歌词是:

Two 1ittle black birds sitting on the hill.

One named Jack and the other named Jill.

Come back Jack,come back Jill.

通过学唱这支歌,学生轻而易举地就掌握了这一短语。

编顺口溜、记忆犹新

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以期达至“余音绕梁三日未绝”的境地。我利用学生爱说的特点,教学生说顺口溜。

例如,在练习元音//时,学说:

Rain,fain,go away.

Come again another day.

All the children went to play.

显而易见,愉快教学注意发挥情感作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带来快乐和满足。这应该说是学生兴趣形成的一个条件,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三、交际手法的运用──学生兴趣形成的途径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我们中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然而以往的教学状况却并不尽然。广大师生由于受到升学考试的压力,操作的是“应试教育”的陈旧模式,过分强调书面表达而忽视口头表达,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能应付书面题型,成了“哑巴英语”。因此,加强英语的口语教学,用听、说的方法,培养听、说的能力,尤其显得必要。中学英语“交际法”,以语言的实际意义为出发点,进行实际交流和模拟实践。从教学角度看,“交际法”就是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而非单纯地学习语言。简言之,“交际法”教学要让学生最为直观地接受知识,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中学英语“交际法”大致可以从这样一些方面着手:

挂图展示

这是最简单、最朴素的方法,它把学生由毫无寄托的空想引到了实在的画面上。我们可以将所授的单词或语句制作成相应的挂图,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话,要求将单词或语句运用其间。例如:讲 capital 这个单词,可张挂北京、伦敦、堪培拉等地的风景名胜图片,让学生诵读: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London is the capital of England. Canberra is the capital of Australia. 这样,学生掌握的程度令人满意,既欣赏到各地的美丽风光,又学会了相关的语言运用。

实物呈示

如果说挂图帮助了学生的理解,但还是“可望不可及”,那么呈现实物,则可让学生有更切实的感受。当讲授到一些实物名词时,不是“纸上谈兵”,空空焉无所依托,而是“真枪实弹”,切切然有物可触。例如:讲 bag pen watch,pencil-box,pear,banana 等,则呈示书包、钢笔、手表、文具盒、梨子、香蕉等实物,并指示实物让学生读出相应的英语单词来。这样,寻常之物发挥了不寻常的作用,教学的效果也好得多。

简笔图示

教材内容的丰富多彩,决定了现成的挂图和实物是远不够使用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去即兴描绘,于是课堂简笔画应运而生。这种画不要求仔细的临摹写实,也不同于精美的艺术创作,它只是配合教学需要的一种达意传神的简单图示,虽寥寥数笔,却敌过千言万语。以旧版课文“The Blind Men and the Elephant”为例:教师讲述课文时,绘出六幅六个盲人摸象不同部位的简笔画,然后一边指着盲人听摸大象部位,一边启发学生用英语讲述盲人的心理活动及与其他盲人的对话。

情境演示

教具是死的,人是活的。在课堂上,或由执教者充当示范表演者,或由学生配合形成灵活的直观“教具”,再运用适当的身势语,传授或巩固有关知识。例如:复习 have(has) been to...(去过某地方)和 have(has) gone to...(到某地方去了)这两句极易混淆的句型时,可将教室前边的适当的处所分别假设成 Shanghai,Beijing, Hong Kong, New Yerk, Canada 等地,执教者作走向 Hong Kong(香港)状,让学生 A 说,Our teacher has gone to Hong Kong. 执教者又作从香港走向 New York(纽约)状,让学生 B 说,Our teacher has been to Hong Kong, but now he has gone to New York. 再用其它地点表演表述。这样,在相似的情境中运用和理解了句型。

对话表演

英语是表音文字,通过模拟对话,让学生读出语感。可根据课文实际,扮演文中人物,或改编课文内容、假设人物,然后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例:讲“The Lion and the Mouse”一课时,可让学生 A 戴上 Lion(狮子)面具,学生 B 戴上 Mouse(老鼠)面具,学生 C、D 打扮成 Hunter(猎人)模样,然后根据课文,进行情节性对话。这样,学生学会语言的具体运用。

电化显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收录机、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乃至多媒体已逐步被教育者作为辅助手段而加以合理利用。例如训练学生关于介词 on, over, above(在……上)的用法辨析时,便可借助电教设备,制作成活动投影片。如果以“在课桌上有盏灯”为内容,则可先制三张图文灯片:(1) There is a light on the desk. (2) There is a light over the desk. (3) There is a light above the desk. 然后组合显示给学生看,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其用法区别。

以上举隅种种,仅就课堂而言,我们还可以走出课堂,如英语实地采访、英语文娱汇演、英语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等。毋庸置疑,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兴趣形成的很好途径。

总之,“激趣”艺术抓住中学生好动好奇爱表现的心理特点,优化课堂结构,改变那种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材转的呆板格局,加速课堂双边活动的实现,增强师生间的信息反馈,活跃气氛,融洽情感,有利于身心发展和能力培养。“激趣”艺术的美学特征就是化抽象为形象,变枯涩为生动,这是它为深得广大教育者亲睐的原因所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学生不是作为旁观者或等待者,而是作为活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时,在他们身上就会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这话是颇有见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9 21: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