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化学获奖论文浏览

[复制链接]
8#
发表于 2008-9-14 0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初中化学获奖论文浏览

九年级化学学习评价的实践研究



湖北省宜昌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刘永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吹进我市。化学与其他初中起始学科一起闻风而动,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半年。半年来,在教育观念、教与学的方式、评价与管理、师生的成长与发展等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评价方面尤为突出。新的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化学课程如何转变呢?特别是对学生学习化学的评价如何转变,这是我们必须作出回答的重要问题。现结合我们在实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上册)中的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树立全新的化学学习评价理念

实施化学课程,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那种评价,即只关注选拔、只关注结果、只关注少数、只关注智育的倾向,树立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价是与教学活动共生共存,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教育、激励、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从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终身的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努力实现了以下几个转变,从而逐步树立了发展性的全新的评价理念。

1.认识评价目的,注意从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

以往的学习评价在于甄别与选拔,通过评价给学生分等,借用分数给学生排队,用以挑选出“适合教育的学生”,这就严重违背了教育及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实践中,化学教师正逐步树立评价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的理念,按照新课程评价改革的要求,淡化其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发挥教育、改进与激励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成功,通过评价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最终使我们的化学教育适合学生,让他们得到越来越好的教育和发展。

2.明确评价内容,从单纯重视知识的向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转变。

以往的评价只注重学生对化学初步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这是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格格不入的。因此在实践中,化学教师通过学习,逐步明确评价的内容应该与课程目标一致,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半年来,化学教师以学生的全面素质为评价内容,初步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了学生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3.改进评价方式,从单纯重视笔试向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转变。

在以往的评价中,注重笔试和量化,强调相对评价,评价方式单一。而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在实践中化学教师能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如采用学生学习成长记录袋、项目调查、活动观察、实践操作、情景测验等方式,同时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评价的有效性。

4.改变评价主体,将学生由被动评价的客体向积极参与评价的主体转变。

在以往的评价中,主要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新的化学课程评价要求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在实践中化学教师改变了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倾向,将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建立了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使学生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化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个人和小组进行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自觉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二、确定全新的化学学习评价目标和内容

由于化学学习的评价与学生化学学习过程是共存共生的,而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是动态的,因此其评价的目标与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仅受到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育人目标(教育方针、政策)、学科的学业目标(课程标准)以及学生个体年龄心理特征这三个因素的制约,也要受到教学进度、学情和情境的制约。

初中化学学习评价目标和内容,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我们认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依据国家对中学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国家对初中化学教育的期待,把学生个体的和谐进步放在首位,培养有觉悟、有文化的“四有”新人,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初中化学学习总体评价目标可以表述为: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健康的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等方面,在已有水平上获得长足的进步;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能够文明地交际,有良好的团队素质。

第二个层次;知识与技能目标:具有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包括最基本的化学概念,物质的微观构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初步认识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能运用这些知识去认识身边的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地去探索新的化学知识,能识别和收集、筛选相关的化学信息。

能根据实验课题选择化学药品和常用仪器装置,会使用它们进行基本实验,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包括设计表格记录、使用化学术语和简单图示来描述,能写简单的报告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认真参与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化学现象,能提出问题和猜想,拟订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初步学会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和讨论,清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结果有一定的评估能力,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与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亲近感和探究欲,乐于探究化学问题,乐于参加化学探究活动,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高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绿色化学观念。具有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第三层次:这一层次与教学活动密切关联,所以它是具体的、动态的。这一层次的每一个目标的确立,都取决于具体的学情,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而非完全的形而上的预设。但正是这个建构的过程,才使得化学教学目标—一实现,学生个体的心智得以健康的发展,因此,这一层次的评价目标也是具体的、动态的,同时也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

三个层次的目标把人的塑造凸显在十分显著的位置,是理想的现实化。而人是具体的、有差异的,因此在对目标达成度的认同,也有个差异性问题。只有这样,个性发展才有可能。

三、运用积极的化学学习评价策略

初中化学学习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指出,改革评价是为了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初中化学学习评价的多种策略要从是否能起到催化智慧、净化心灵、发展个性、提升品质、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作用来选取。在化学学习评价的实践中,我们的实施积极评价的策略大致有如下几条:

1.注重过程评价

由于化学学习评价与化学学习共同生存,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教与学,推进学生发展,因此要注意加强过程评价。通过过程中的改进和不断改进的行为过程来收获良好的习惯,播种习惯收获素质,最终发展个性。其方式主要有:①全程式,通过改进的学生学习记录本,师生一天一交流来进行。②专题式,每个单元的学习结束时,结合新编教材的要求,让学生就自己的“见、闻、思、惑、悟、得、苦、乐”,自主立意,选题表现,也可结合单元探究实践作业来进行。③集体小组式,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对他们在课堂学习活动、课外调查或访问和科学探究活动中等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往往针对小组集体来进行,学生个体只是小组的代表。

2.建立激励机制

①挖掘闪光点。初中学生是一个有着多种需要、有多种文化背景影响其需求的特殊群体。由于个体心理素质和智能的差异,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认知状态。有的学生可能基础学业不太好,有的可能其他学科成绩差,但在化学课特别是实验课中的表现尚佳。例如,积极学习化学,对某一个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在某一次实验中大胆创新、有明显的进步;或某次实践调查中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等等,这些闪光点都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把它们挖掘出来,表彰他们的闪光点。

②设置创新奖。这里的“创新”是指自己同过去比较,有新的发现和进步即为创新。并不要求其原创性。根据新课程的观念,老师与学生都只是意义建构者之一,老师是与学生平等地参与到化学学习活动的建构之中,共同走进化学课程。由于评价强调过程性,平时化学学习探究活动与日常的作业即纳入了评价的视野。课堂教学中采取探究讨论教学:作业安排大量的开放性练习,给学生提供展示创新的机会。在实践中,我们逐渐形成:只要你的意见与大多数不同、是正确的;你的看法与书上的不同。是正确的;你的实验设计与老师的不同是正确;你的调查有独到之处、一次有亮点的课堂发言……等等都可以授予“创新奖”。总之,只要你有创新就给予“创新奖”,并记录在成长档案中。实践证明,它尊重学生的体验,有利于鼓励学生的独创,是培养批判精神、创造精神,发展个性的好方法。

③构建“表现场”。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把这种积极性转化为一种持久的人生趣味的,就是成就感。因此,在化学学习评价中,我们十分重视通过构建“表现场”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对学生来说,你的自信要通过“表现场”来强化,你的能力要通过“表现场”来锤炼,创新奖的获取,要通过“表现场”来实现。在实践中,我们化学课堂上开放讲台,讨论采取群言堂,作业自主选择,学习采取能者为师、多种热线相助,问题创设真实情境,实验自主进行,开辟《化学论坛》、编撰《化学苑地》……等,这些都为学生才能的张扬,构造了多维“表现场”。

我们要继续探讨这三种激励的“物化”和制度化方式,不断提高评价效果。

3.运用多种方式

①强调测试的诊断性。测试与练习是学生每天都要进行的评价。为了有利于改进与改善学习化学的状况,我们注意强调测试评价的诊断性。诊断性评价是这样一种评价:不断地反馈给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它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中屡犯错误深层原因的调查。”(《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这样在认知教学的过程中就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通过对一个单元、一个学习探究过程进行诊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行为的变化,是化学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任务。

②注意评价形式的灵活性。由于评价内容的具有多元、动态、综合的特点,其关键在于着眼于学生发展,因此对化学学习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如测试的开卷──闭卷一一开卷的历程:平时开卷,单元闭卷,大型测试开卷。实验考查开卷,笔试闭卷。这次期末测试我们在部分学生进行开卷与闭卷对比测试,对期末测试的开卷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

③加强化学学习评价的激励性。

由于评价的对象九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师生赞许与期望,可以强化其优良行为,进而养成习惯,从而提升品质,因此我们从发展性目标出发,在各种学习评价中十分注意加强其评价的激励性。如引导思考、期待成功常用信任性激励;掀起思维波涛,深化认识,推进探究,常用激发性激励;对于化学学习活动小结提出了挑战性问题,则注重激励的及时性;即使是有意无意的过失或答题欠佳,也找出闪光点,予以肯定,同时注意根据学生的,个性、学情,是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激励性评价。

④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化学学习评价中,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都是重要的评价方式。用数字精确地描述被评价的对象,是定量评价的特点。定量测试主要在期末考试中采用等。而定性描述则是对被评价对象的性质、特点、状态的描述,具有模糊性。

定性评价所依据在的材料主要是来自观察和学生的成长袋。在自然实验状态下,观察是重要的研究方法,所以,观察必然是定性评价的重要前提。观察要求做到:客观、周到、积极;连续性与典型性的统—。对观察的结果要进行记载、整理,为书面的定性评价做准备。据期末对化学教师给学生的质性评价结果的抽查、大多富有个性色彩,饱含激情的期待,与学生进行一次有效的心灵沟通。

在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化学教师及时召开了座谈会,或进行个别谈话、家访等,来收集信息。

多种评价手段的组合,就会形成—个整合信息的网络,这是高质量教学评价活动的重要依托。

4.建构学生评价机制

①自我反思。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总是以一定的价值尺度为基础的。自我分析就是把自身的行动及其结果,与一定的价值尺度相比较的过程。自我分析是个体认识自我的有并行手段之一。通过社会尺度与他人尺度的比照,对自己进行理性分析,获得个体言行、社会形象的解释,这是个体良性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一是要培养他们的积极态度,二是要教技术,三是要养成自我分析的习惯,四是要有评价措施。

②同学评价。同学评价是认识自我的又一条路子。人总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反映中去认识自己。虽然这种认识有危险(也许别人的认识是偏见,也许别人的标准与自己的不尽相同,等等),但人总是有社会角色期待心理的,如果别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好的,他就会按着这个期待去行动。因此如果老师能够善于利用这个心理特点去引导学生的行为,那么不仅教学质量会更上一层楼,就学生而言,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也会上一个台阶。

③家长评价。这可以通过问卷、访谈、对话等形式来进行,这是促使家长关注孩子的重要举措。

学习生活的丰富性、学习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评价手段的多元化,而整合评价手段,科学地分配权重,对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构建化学学习评价的板块结构

初中化学学习的整体性,化学素质的综合性,决定了化学评价系统具有多个板块。初中化学学习评价系统,“由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技能、化学学习成长袋和化学学习质性评价四个子系统构成。化学基础知识板块,重在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打好基础,偏向理论与常识上,往往要通过笔试的方式来评价。化学实验技能,侧重在动手实践上,往往是通过现场情景测试的方式来评价。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特点,我们在每单元的教学中都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性作业。期末考试中则安排有“化学实验”的操作考查。在考前一个月宣布,采取自主选择和延时评价的方法,通过现场表演的方式进行。第三个板块为学生学习成长袋,采取定性的短语进行评定,不给等级,只对其特色进行褒奖。第四个板块为师、生共同撰写的质性评价。评语要从三维目标出发,正面肯定,客观公正,张扬个性,饱含期待,心灵沟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9-14 0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初中化学获奖论文浏览

下面是化学学习评价的表样。

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习评价表

  学生
  
学校
  
班级
  
教师
  

测试成绩
实验操作考核
(优、良、中)
学生成长袋
笔试成绩


  
  

过程评价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家长评价
  



化学学习评价强调在“过程中”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在“过程中”发展化学能力及其情感、态度,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它始终把学生与教师的活动看成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始终把学生视为独立的生命个体,而不是抽象层面上的“学生”。通过化学学习评价,推运学生改善化学学习、发展个性、开启智慧,化学学习评价的整体性、系统性、多维性和评价策略的灵活性,无疑会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9-14 0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初中化学获奖论文浏览

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湖北省宜昌市六中 罗 红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以下简称人教版化学课标教材) 在我市的使用,我市的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实验已如火如荼进行了半年了。在实验过程中, 我们感到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新的课程的要求,甚至成了课程改革的拦路虎。为了顺利进行课程改革,我们在评价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突出评价的发展性

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册。发展性评价为学生确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教师通过不断收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一个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提倡进行质性描述,并通过评定,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有所提高,以利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利用口头评价或书面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地促使学生朝向既定的学习目标。通过经常性评价,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2.利用成长记录的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我们为学生建立了化学学习成长记录袋,其中收集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各次的作业和测试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3.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这使得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发展性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如在期中考试中出了“二张卷子”──A卷(基础或较低要求)、B卷(较高要求),并由学生自主选择,这样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又如,在单元测试或实践作业考试中,给予学生多次考试机会,只要学生觉得考试结果不理想,就可以申请重考,使考试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二、体现评价的过程性

突出评价的发展性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即通过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通过有目的的评价来改进教与学,不断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的过程性应具体体现在收集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而不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下一个结论,无论这个结论是等级还是分数。例如,在一个单元的教学或完成某项探究活动后,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基础,指出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8-9-14 0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初中化学获奖论文浏览

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湖北省宜昌市花艳中学 张洪波
──人教版化学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教学有感
课程改革如一阵春风于2002年秋吹到了湖北宜昌实验区,经过通识性培训和学科培训,广大实验教师带着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理解,走进了新课堂。作为九年级起始学科之一的化学,笔者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观摩、实验和探索感到新课程的主渠道是课堂,只有让新课标下的大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新课程的理念才能得以充分体现。那么如何使学生主动地学,会学、乐学,并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呢?我在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在欣赏、参与和展示中和学生一道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
化学是九年级起始学科,当学生第一次拿到新教材时,早就被书中的斑斓的色彩,并茂的图文,有趣的实验,远古的化学工艺,最新的高科技深深地吸引着。结合新教材趣味强,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和学生感兴趣的特点,在上第一节化学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搜集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商标、说明书及现代高科技的有关信息资料。课堂教学中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推出以下场境:蓝蓝的天空下白云朵朵,河水晶莹剔透,草原碧绿如洗,森林郁郁葱葱。城市里摩天大楼高耸入云,汽车川流不息,火车在原野上奔驰,飞机翱翔,卫星上天,城乡人民衣着华丽。基因解谜,克隆技术,试管婴儿,纳米技术,三峡工程,西气东输,绿色奥运等镜头伴着美妙的音乐在银屏上频频闪动。从学生专注的神态上可以看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亲近。接着让学生自由地在全班展示和介绍他们搜集到的与化学有关的实物、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商品药物的商标及说明书,一为学生搭建自由表现的舞台。学生的展示从食盐、味精、醋等到人造革、化纤,从学习用品的纸、墨、橡皮到涂改液、自动铅笔,从自然界中的空气、水到土壤、岩石,从矿泉水、汇源果汁到果冻、方便面,从中国到外国,从古代到现代……学生尽情展示纷纷参与,表现欲望空前高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点拨、协助、控制作用。最后,结合化学课的特点,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在一个烧杯中加入半杯无色液体(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滴加第二种无色液体(酚酞),烧杯中的液体立即变红,再逐滴加入第三种无色液体(稀盐酸),液体的红色逐渐变淡,最后突然变成无色,再滴加第一种液体,液体又突然变成红色,滴加第三种液体,红色又消失……如此循环数次,颜色反复变化,看到这种变化,全班学生个个称奇……就在学生很想知道产生这种变化的奥秘时,下课铃响了。这犹如一部精彩的电视连续剧突然结束一样,学生遗憾不已,希望继续上课……表明学生对化学“一见钟情”。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我将学生带入一个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
二、在活动探究中体验方法与过程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实验。新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活动与探究”栏目。这实际上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知识的发展与形成,体验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和技能。活动与探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例如:在学习CO2制取的实验时,先让学生罗列出有关生成CO2的一些方法,方法越多越好。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准上,罗列出了下列能得到CO2的方法,如:
等,然后让学生分析讨论。学生经过七嘴八舌的补充完善;终于得出制取CO2必须从操作方便、条件简便上来考虑,于是排除了上述的前5种方法,对于6、7、8、三种方法又选用哪一个呢?学生仅从方程式和条件上无法选择,于是我让学生实验探索。仅从学生探究实验的装置的设计上看就各具形态。方法一是:取3支试管分别先加入Na2CO3、CaCO3固体、CaCO3固体,各加入少许稀盐酸、稀盐酸和稀硫酸。方法二是:直接在制取CO2的装置中分别进行上述6、7、8三个实验。结果发现6比较容易收集,而7由于速度太快,CO2“夺口而出”来不及收集,而8中开始有少许气体后来始越来越慢,以致于最后没有气体了,由此学生找到了实验室制取CO2一定选用CaCO3和稀盐酸,而不选用其他方法的原因,这也为灭火器中的药品为什么是Na2CO3和HCl,以及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用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作了经验积累和知识铺垫。再如在学习CO2会产生“温室效应”时,带着学生到郊区蔬菜大棚里去感受,同时测出空旷地段和大棚中的CO2含量并作对比。这种体验过程与方法的探究活动比老师空讲一百遍还要强得多。
三、在参观调查中感受化学就在我身边
新课程强调教材内容要回归生活,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僵硬的知识,“知识形态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生活化的知识”,“有生命力的知识”,使学生懂得教材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因此我在教学中一方面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已有的与化学相联系的知识。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调查工厂、社区,让他们感受到“化学就在我身边”,感受到化学知识的价值。有的学生家里沼气池,我就组织学生到他家里参观并请该学生讲解沼气的产生原理,使用沼气注意事项和好处。课后,我请学生查找有关沼气的相关知识。我还组织学生参观了宜昌市第三水厂和炼焦制气厂。参观后,学生画出了工厂生产的流程图。有的学生还对煤气公司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也作了采访调查,还有的学生发现教材中的自来水的生产流程与实际生产有一些不同之处,如:氯气在水厂实际生产中有两次使用,一次是在水源刚进入沉淀池时通人,另一次是水被完全净化后压入高压水泵前通入的,而教材中只出现了在水净化后通入氯气这一次,此时氯气起杀菌消毒的作用。而实际生产中为什么是两次通入氯气呢?第一次通入氯气起什么作用?学生带着一团迷惑采访了工人师傅。参观中有的学生还请工人师傅给他们在笔记本上画图、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有的嫌记笔记太慢,干脆用事先准备好的录音机录音,以便回校后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走出校门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化学知识,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既愉悦又充实,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巩固了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感受到化学就在我身边,觉得学化学有用。
四、在讨论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龄伙伴的影响大大超过成人对他们的影响。中学生天性喜好伙伴间的交流,他们十分欢迎用讨论与合作的方式学习,同时从当今社会发展来看,要完成重要的事业需要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带动、相互激励、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碰撞出的智慧的鲜花开放在集体学习的土壤中。在探究性实验:用蜡烛代替红磷来测量空气中CO2的含量时,左边集气瓶中的燃烧匙放蜡烛,右边通过导气管吸入石灰水,结果石灰水没有上升到左边集气瓶的五分之一处,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原因,某一个学生很难分析完整,通过学生讨论七嘴八舌的交流补充,很容易找出以下原因。1.石灰水没有与CO2充分接触,CO2有剩余。2.蜡烛占有体积。3.导气管内原先有空气。4.集气瓶气密性不好。5.集气瓶未完全冷却。6.集气瓶中的O2消耗到一定程度时(O2并没有消耗完)蜡烛熄灭了等,上述结论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合作与讨论使学生思想与思想得到充分交流、行为与行为相互影响,从而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行为和新的智慧。
五、在查阅资料中自主学习
新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资料”、“化学·技术·社会”、“拓展性课题”等栏目,有的栏目还配备了精美的插图。我在教学中总是要求学生去阅读和理解这些栏目,并要求学生写出阅读笔记,谈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材上没有的内容还让学生查找其他相关资料。例如:让学生查找沼气的主要成分、沼气的发展史,比较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的优缺点。有的学生就从《楚天都市报》(2002年12月20日)上查到了有关宜昌天然气的资料,并向全班公布。
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半年来我发现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思维和见识更加开阔了。学生自主学习,养成了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化学史料、联系生产实际的知识及有关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习惯,从而缩小了学生在校学习的相对稳定的基础知识与社会生产、人们生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之间的距离。为此,我在教学中也将收集的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化学史料和最新科研成果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这样更增强了知识的时效性。
其次,通过查阅资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查找资料给学生提供了自学的机会,把学生从原来被动的听课、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变为主动研究来猎取知识。经过学生自己阅读、理解,把不甚了解,不甚清楚的知识得以重新认知,从而使学生感到新鲜好奇,学有余味,学有兴趣,改变了化学课主要是贮存知识,验证知识,机械记忆的局面。
再次,查找资料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查找阅读,这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使每位学生关注社会,体验人生
通过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材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到只要按照《化学课程标准》去实施,就可以帮助学生观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就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就能初步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就能使学生在面对与化学有关的问题的挑战时,做出更理智科学的决策。它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未来发展所需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实施、落实新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的蓝本。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就能弃传统教学之弊端,立新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方法,取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出一代新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9-15 0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初中化学获奖论文浏览

初中化学新课程中教师、学生角色再定位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一中学 周妮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 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

一、教师角色为何需要发生变化

当人类跨入21世纪之时,知识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未来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 其结果必然是重视教育,重视人才。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对本国的教育系统作重大改革,“研究性学习”正被国际教育界普遍推崇。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和现有的学科教学相比有很大的差异:

1.以“问题”为载体;注重调查。研究性学习以研究问题为目的,没有教材和大纲,这给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更多的创造空间。

2.呈开放性态势,注重实践。从研究问题的提出,资料的获得,到研究结果的得出,都突破了原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3.由学生自己完成,注重能力培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学习的内容,自由组合小组,制定实施计划,设计方案。直至完成学习任务。

4.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注重研究过程。可见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它的出现改变以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他将同时成为学习者、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

二、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改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面对新教材,我们的化学教师再也不是昔日知识的主宰者了,因为新教材决不是让教师唱独角戏的剧本。

一位教师在课程改革实验体会中写到:“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索素质教育问题,而素质教育在我们的学科的突破口到底在哪儿?课程改革从目标上为教师提供了具体做法和指导,教师仅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还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教知识为教方法,变重知识的掌握为重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变重学习成绩为重学生的发展。”这位教师的体会较为典型地反映了教师的思想转变过程,这些“变”的背后说明了什么呢?不言而喻,恰恰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通过课程改革实验,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就是要由原来化学知识的代言人、教学内容的传递者、知识生产线的操作工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角倾变,为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实施铺平了道路。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深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二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过去,教师偏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重理论轻实践,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把精力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而教材抛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

过去的课堂,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俨然是化学的绝对权威,为了应对考试,让学生死记那些所谓的重点知识,再加上大量的反复地训练、课程改革后教师改变了过去的做法。我校的一位教师在课程改革研讨中发自肺腑地说:“我一直以为和学生关系是平等、和谐的,但反思以前的教学,对一些考试中常考的所谓重点知识,一味地强化训练,毫不顾及学生的感受”。而课程改革教师深深体会到,教师再也不能用“一言堂”的方式独霸讲坛,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训练模式、一种标准答案去所谓“培养”学生了。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时,学生设计出十多种方案,研究各个方案是否可行一座学生感受到了民主、平等。又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到合作学习的快乐。这样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交往,更多地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交流融为一体。现在,化学教师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富于朝气、有个性、有自己思维的个体。

那么,促进者的角色如何扮演?据专家分析,促进者的角色有几个特点。一是积极地旁 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三、学生的转变

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学生最大的变化就是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主体性得到真正发挥。外在的表现就是对化学课产生了空前的兴趣。现在,学生普遍反映,他们比从前更喜欢化学课了。

1.学习方式的变化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由、多向交流和探究性为方的方向转变。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变了过去“听、记、背、练”的被动状态。由于探究学习更具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在探究面粉爆炸实验中,学生探究了诸如面粉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面粉可燃吗?为什么要把面粉吹起来等问题。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品质。

在探究性学习中,广大教师还注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这一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在教学中,教师十分注意按不同层次设计问题、分组,既注意组内之间的配合,更注意小组之间的合作,互相关注,共同感受探索的焦急,承受失败的失望,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2.学习形式的转变

在学习形式上,课程改革打破了一本书一本作业的多年一贯的僵化模式,变生动活泼、 灵活多样。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 的新理念。有的教师设计“家庭化学小实验”,有的教师密切结合现实,让学生考察周围环境在近几年所发生的变化,调查10年来家乡长江资源的变化,让学生分组去污水处理厂考察,撰写化学小论文。在这一开放的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公民素质。

学生的学习形式丰富多彩,改变了过去作业的千篇一律。取而代之的是以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学生对知识章节总结或图、或文、或诗、或小报,种类繁多,即使是作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有趣的小插图,这些得益于新教材新颖形式的启发。

有的学生的档案中,收集了近四十份材料,有实验设计,有对某一节课的感受,有实验报告,有搜集的资料,有科普文章,有调查报告,有自我评价,有个人总结经验,有讨论材料,有章节知识整理与归纳等。

综合以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转变,可以概括为“五多五少”:教师讲的少了,学生活动多了:教师照本宣科的少了,设计实验、备课的多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少了,课外实践多了;学生作业少了,作业形式多了;教师批评少了,鼓励、表现多了。总之,教师的指导应该渗透到研究性学习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学得主动,并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9-15 0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初中化学获奖论文浏览

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江西省宜丰县芳溪中学 李发贤



随着时代的进步,基础教育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各实验区辅开。新课程的实验对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本学期起在我市各初中正式展开。一方面,这一全新的教学实践给学校带来了新观点、新气象、新变化,给学校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也产生了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条件较落后的农村初中更困难不少,一些矛盾更加突出。我是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有幸亲身体会新的实验教学带来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同进也处处感受到压力和困难,对实验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感触很多。我感到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地处理好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将影响到整个实验教学的成败,须银起上上下下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宣传力度不够,学校管理理念滞后

本学期开始的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在宣传和准备工作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的地方。首先是宣传不到位,造成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对既将开始的化学新课程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对困难认识不足。仍然认为跟以前多次进行的新教材培训一样,教材内容大同小异,虽然有新思路、新提法,但只是小打小闹,而没有想到此次改革的力度如此之大,因此从教学人员的安排到日常课时安排完全照旧,既没有新思路更没有具体实施方案。第二,新教材发行滞后,新教材到8月底才到达一线教师手中,直到上学期结束教师还不知道化学下册将有什么内容,使教师失去了钻研研究的时间;再加上初三毕业班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对象,教学任务繁重众所周知,这样就必然使教师处在一个穷于应付的境地,对教学的全面研究也不甚了了,难以做到准确到位;第三,有些学校的领导对新课程的实验,支持的力度明显不够,也使教师失去了原本就很少的学习机会,其结果是:领导认识老一套,老师上课老框框,不能按新教材的理念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深层次的功能,新的师生互动模式难以实施,探究式教与学成为一句空话,拿着新教材,走着老路子。总之,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和教师钻研教学法的深入与否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前提。处理不到位,实验教学的效果就成了问题。

二、教学手段落后,教师素质偏低

化学新课程教材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教材不仅色彩艳丽,图文并茂,而且贴近生活实际,同时也到处体现出现代高科技的最新成果,令人振奋不已,但是新的教学要求也常常令我们这样的山区学校的教师感到束手无策,比如课文中的调查与研究往往就很难进行。莫说是上网获取信息,就是从广播电视报纸等方面搜集资料,绝大多数学生是难以做到的。既使是教师也不容易完成,因为很多农村学校的电脑并没有接入互联网,且不说还有相当多的教师跟本不会上网,学生中更是只有极少数学生进过网吧,玩过游戏而已(一般学校是禁止学生进网吧),甚至还有不少学校连“古老”的幻灯机都进不了教室,落后的教学手段可想而知。另外,大部分的初中教师,特别是工作年限较长的化学教师,由于长期脱离高中知识(绝大部分初中都是独立的),不了解最新的知识动态,每天接触只是一些一看就知道答案的知识,或非常简单的实验操作,以及一些本来就不甚准确的概念,造成知识陈旧老化,教师的科学素质呈下降趋势,很显然教学设施的完善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基础,否则新课程的实验就成为新的肥皂泡,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三、教学资料匾乏,教学习惯落后

化学新课程中很多问题呈现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样化,很多答案是开放性的。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如:空气成分测定中的讨论,二氧化碳实验的设计,以及一些实验不成功原因分析是很好的探究性问题,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非常有好处,当然教师在教学中把握起来无疑增大了难度。一方面,相关的教学法辅助资料几乎为零,简单的教师用书几乎排不上用场。另一方面教材中的有些实验很难完成,如面粉爆炸实验。有些实验团仪器设备有欠缺而难以完成,如,电解水实验,CO还原CuO的实验,CO的燃烧实验等,实验的可信度大大减弱,有些结论仅凭教师的猜测得出,其结果是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毫无探究方法可言,又如知识的深浅和范围,教师只能凭一本省教研室的练习册来推断,很容易在教学中迷失方向,而且仔细一看,其中内容与原教材如出一辙,与新课程出入很大,使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再就是新教学实践中学生多年来形成的学习习惯往往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掌握到哪里,教师好不容易使学生参与进来,上课也热闹起来了,可成绩往往是下降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随意拓宽,更容易使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无形中加大教学压力,这在如今还是以成绩论胜负的时候,又有哪位教师敢把学生前途当儿戏?学校不乐意,家长不会答应,所以教学实践与学生升学压力的矛盾必须在教学中认真处理好,才有利于改革的全面深入开展。

四、教材安排不尽合理

新课程教材编排存在着先天不足,首先教材编排与学校课时安排存在矛盾,上课只能是四十五分钟一节课,而有不少内容教学中不知如何安排课时才好,讲少了造成教材很难顺利完成,讲多了很难给学生思考探究的余地;第二,把教材分成上下两册,特别是下册内容过多,更是难为了师生,如今中考复习都是赶进度抢时间,升学看成绩,这样把教材分成上下册,更是加剧了矛盾,教学中造成前松后紧,教学效果严重受到影响,既使是全国的初中化学竞赛也是4月份进行,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在3月底到4月初完成教学,而要在短短几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学完下册内容谈何容易,何况还要出成绩,这样的难度可想而知;第三,教材的编排思路明显有利于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相当多的内容非常适合于边讲边实验的模式,而广大农村中学简陋的教学条件,只能望洋兴叹,这样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学校的差距;而且不少内容对农村学生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般的遥远,很难有切身的体会,这容易使学生感到化学只是一门科学而与现实生活毫不相干,学习的兴趣也必然下降。第四,教材有些改编包括实验的选择是非常好的,但也有不少内容的安排过于零散,难以把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如:酸、碱、盐的性质,学生也不易掌握。总之,新教材存在的缺陷很容易影响到新教学思路的全面实施。

五、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升学考试的矛盾,教师的教学研究与考评考核的矛盾

化学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切入点的,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深入广泛的科学探究,不仅使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更重要的是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使人终身受益,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但是社会,学校,包括学生本身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目的。往往是以为能考上高一级学校为目标,所以,如果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感兴趣的问题上必将影响学习成绩,也容易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这无疑会引起学校、家长、其他教师的反对。现在有很多学生,对中考不考的科目几乎放弃,学校的制度也完全向中考科目倾斜。如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减少或不设非考试科目的课时,有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为了中考有个好成绩,连学科竞赛都失去了兴趣,所以只要中考方法不变,内容又大同小异,教师和学生都必然会只是围绕知识点,考点转,而不愿意去搞课外的课题研究,否则消费了时间,教师就只能靠加班加点 高学生的成绩了。虽然中考有些地区开始了考实验操作,但实际对学校、学生的触动并不大,因为既要考虑可操作性也要考虑各地条件的差别,否则又是新的不公平考试了。另外教师的评价考核与学生的成绩是习习相关的,教师们谁也不愿意干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没有新的评价制度,没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教师的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就成了一句空话。总之,考试的大方向没有质的改革,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就存有隐患,甚至可以说这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

六、一些建议

新教材总体来说,是非常好的。第一,有些实验的设计非常巧妙。如:人呼出气体与空气的对比实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酸雨的实验,金属活动性实验,几种氮肥的鉴别实验等等,都比以前的教材有很大的改进。但也有些实验有待商榷。首先,材料和仪器对农村学校来说不好找,如铝箔、电解水的电极、储气瓶等,更不要说通风橱之类,所以相关实验就无法完成;第二,有些实验在教参上应有相关的建议,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少走弯路。如二氧化硫的制取,初中学校只能用硫磺在空气中燃烧或硫在氧气中燃烧制取,而二种方法的实验效果相差很大,又如做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的对比实验,人呼出的气体用排水法和向上排气法收集的气体实验的效果也有很大差异;第三,教材中各种单位改用符号表示缺乏补充说明。如:分钟用时min表示等,师生都有感到很陌生,再就是建议教材附录中增加上网的有关知识,使师生更容易掌握这一获取最新信息的方法;第四,在不发达地区,中考的竞争是非常觎的,比如我们县每年有4千多名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只录取几百人,难怪有人说中考比高考的竞争都更剧烈,中考只有一次机会,而高考可以反复地考。所以各个学校都在上学期就把下学期的大部分内容提前完成,以争取到充足的时间进行复习。过去只有一本书,还好处理,现在分成上、下两册,新书未到,老师也没有书,学生更无邮,这就给一些不法的书商、印刷厂家带来了机会,仅仅第八、九两单元的复印件,就收一元多,既加重了学生的经济负担,也无法跟正式的课本相提并论。今年的实验区赚钱,明年的市场前景更是可观。望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总之,实施新课程是大势所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改革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我坚信有全社会的广泛支持,新一轮的改革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以上观点是笔者的一点浅见,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9-15 0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初中化学获奖论文浏览

明确课改目标更新教育理念



江西省樟树市第二中学 雷国生



──使用新教材的一点体会

这一次课程改革,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l年6月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以下简称新课标化学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以)2001年初审通过。我市2002年秋季使用,我认为该教材改革目标明确,教育理念全新。

一、充分体现启蒙性、基础性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领悟化学变化及物质的奥秘。如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从学生普遍熟悉关心的蓝天碧水到丰富多彩的日用品,治病救人的药品,再到新材料、新能源。很适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过程,开始就感觉到化学其实早就天天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认识到。为了今后的学习、生存必须去认识。接着从历史讲到现在乃至将来,展现在学生面前的都是基础的、诱人的化学世界。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感觉学习化学的愉快,发现探究过程的趣味性,体验成功的喜悦。并进一步认识探究活动应该关注什么;体会出科学的态度、合理的步骤、正确的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第一次接触化学,由好奇心引发求知欲望,虽然教师生动的讲解,诱人的描述必不可少。但教师应早作准备。如在探究蜡烛燃烧及人呼出、吸入气体这一现象中,不应过分强调标准、规范,而应注重态度、情感。指导学生关注些什么,使学生求知活动目的明确,愿意探究。不应过分注重结果,而应指导学生如何观察。由于9月初南方气温还较高,罩在烛焰上方的烧杯及对着玻璃片呼气都很难看见水珠,可启发学生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办法可看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让学生回家从冰箱中拿出干燥玻璃片、烧杯进行实验,现象很明显,还有的学生进而去探究家里液化石油气的燃烧,这样学生能逐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二、新课标化学教材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

为未来生存和发展具备必要科学素养的理念。如元素概念的形成,一改过先严格定义,再进述后应用的教材编排程序。而是根据当代学生接触物品丰富,媒体信息来源广泛的特点,先让学生领会各种补剂时(补钙、锌、铁、硒等)就是指元素,了解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一段感性认识以后,再讲述元素概念,符合一般认知规律。化学用语也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渐渐认识、使用,到系统讲述时,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这些使学生终身学习化学必需的知识在学生积极认识物质世界及变化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方式,符合循序渐进的基本教学规律。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同时,也学习最基本的知识。如第三单元课题1 水的组成 水电解实验产生氢气和氧气,学习检验反应产物,H2纯度等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同时进行安全教育。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维方法,应用元素概念,渗透守恒思想。同时学习水、氧气等常见物质化学式的书写,继而引出单质化合物概念。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实验过程中科学态度和安全意识的培养,还应注重由产物反推反应物的思维方法,以及元素、化学式的教学活动。我体会到,在该课题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新课标化学教材充分注意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逐步学习用化学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如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和热量。学生先探究化石燃料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还有一个罐装液化石油气瓶,学生仿佛回到自家厨房里,感受到燃料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认真探究,分析又发现使用液化石油气应特别注意安全问题。(瓶内气压强大,泄漏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燃烧不充分产生CO使人中毒)。特别是探究后的讨论:①石油可直接作燃料吗?石油产品中哪些是常用燃料?②煤气泄漏会造成什么危害?使用罐装液化气在安全上应注意些什么?在教学中,第1题让学生假想,如果现在突然没有了石油,世界是什么样子?学生争着发言:“交通中断”“许多工厂停产”“家庭生活困难”等等,继而讨论石油直接作燃料又有何问题。学生积极思考,石油是复杂的混合物,直接作燃料不仅污染严重而且不能适用于各种热机、燃具。第2题的讨论更加热烈,学生自然将CO的性质(可燃性、毒性),物理知识(气压大、钢瓶必须能承受很大压力),控制反应条件(防止产生CO)等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分析安全上应注意的事项就深深地扎根头脑中了。

四、让学生有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想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标化学教材这一教育理念尤为突出。如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在空气组成的实验中,实事求是,不放过(减少的体积稍小于1/5)实际与理论的小小差距,诱导学生分析原因。这样的编写是有意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实验后让学生描述现象,粗心学生可能发现不了这小小的差距,而细心的学生发现了,但又不敢说,我就启发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一说真话、实话。这无疑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做科学”的态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有如第六单元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不只是传授怎样制二氧化碳的知识,而是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制取气体的方法,使学生在今后的制气过程中,从装置的选择到实验操作都形成较强的能力。增强了再学习,终身学习的信心。

五、新课标化学教材使学生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学科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教材开篇就明确指出,化学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上、下册的许单元始终把资源、环保、生命科学意识贯穿其中。从空气、水资源、化石燃料、金属矿物的利用和保护到新的合成材料及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无一不将化学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如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与热量,在讲述化石燃料重要性之后,紧接着由学生计算和图示后,深感能源危机就在眼前、自然发问:“我们该怎么办?”教师因势利导,增强学生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培养关心社会的情感态度也就很自然了,还有第七单元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从酸雨危害的探究到汽车尾气污染的认识及防治,通过探究讨论,使学生认识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并激发求知欲,如何开发新能源,使人类未来生活得更美好。

六、新课标化学教材还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反思与自我评价

如探究活动,学习小结,小论文的反思及自我评价等。

总之,新课标化学教材改革的目标明确,教育理念全新,使学生在学知识、基本技能时充分注重过程和方法,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开始接触教材时,感觉有些零乱、不系统,后来通过教学发现,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更新,还是以学科为中心而不是以社会为中心。所以只有明确课改目标,更新教育理念,才能使用好新教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12: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