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1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粉刷匠》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0:2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粉刷匠》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粉刷匠》的内容
2、能力目标:在共唱共演中交流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能够按照图形谱,准确地朗读歌词,能够听音模唱旋律,并了解其组成音,并能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粉刷匠》,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领悟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树立爱劳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粉刷匠》,并参与表演。
2、教学难点:感受劳动的愉快,发挥想象创编歌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2/4   12 34 5-∣ⅰ5ⅰ5∣54 32 1∣
二、导入新课(三分钟)
讲故事(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粉刷匠的故事:(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片)
有一个粉刷匠,他的粉刷本领很强,一天,他来到一间小房子,看到这房子还没有装修,就说:“我要把这新房子刷一下,让它变的更漂亮。于是他开始动手刷了,他先刷了房顶,再刷了墙壁,刷好了,新房子真的变样了变的更漂亮了。可是啊,他一照镜子,发现小鼻子变样了,哈哈。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啊?(学生回答略),你们平时有没有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干过活呢?学生回答略),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做过哪些劳动的小能手呢?(学生自由回答)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劳动者们在劳动时的场景(介绍图片内容)劳动虽然辛苦,但是我们会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成果的快乐,要想做一个勤劳的人,就必须爱劳动!(这美好的一切都是人们用双手通过劳动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能去破坏)   
三、聆听歌曲(八分钟)
现在,老师要给你们听一首劳动歌曲《粉刷匠》,小朋友们一定要竖起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听哦,因为在听完了之后,老师要提几个问题,看哪位小朋友最棒能回答出来。
(一)提问填词
1、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怎么样。      强
2、我要做一件什么事。                    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更漂亮
3、我先刷了哪里再刷了哪里。              刷了房顶又刷墙
4、结果,我的小鼻子怎么啦。              变啊变了样
老师要再问小朋友们一个问题,我们平时在劳动的时候会发出哪些声音呢?(学生回答)好的,那我们今天就把这些声音带到我们这首歌的节奏中来吧!
(二)展示节奏
1.请各别学生将自己如何刷房子的动作配以一种形象的声音模仿出来。老师出示节奏卡,请同学从中选出相应的节奏。
(板示):刷、擦、砰、咚  
请全体同学模仿演示同学的声音,按相应的节奏读一读。
2、 从新组合,引出歌曲节奏。(处理难点)
(板示):  一        二          一二
          刷刷       刷刷         刷   
          擦擦       擦擦         擦
让学生将各节奏卡上的节奏分别用象声词读出,从而熟悉歌曲节奏。
3、将以上读出的两条节奏,请学生从挂谱上找出来,并按其节奏读出歌词。(用不同的图形代表不同的节奏进行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训练学生对节奏的反应能力,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歌曲节奏。)
小朋友们真聪明一学就会了,现在老师要给你们一个“爱的鼓励” 12 123 1234 12你们要不要学这“爱的鼓励”呢?(要)好,那拿出你们的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做这个鼓励的手势吧。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当你遇到一个人很棒的时候你也可以用这手势来鼓励他。在学这首歌之前,先跟着老师来发声练习。
四、学唱新歌(十二分钟)
1=C 2∕4                粉刷匠
5 3 5 3∣5 3 1∣2 4 3 2∣5-∣5 3 5 3∣5 3 1∣2 4 3 2∣1-∣
我是一个粉刷匠 粉刷本领 强,我要把那 新房子 刷得很漂亮。
2 2 4 4∣3 1 5∣2 4 3 2∣5-∣5 3 5 3∣5 3 1∣2 4 3 2∣1-∣∣
刷了房顶又刷墙 刷子飞舞忙,哎呀我的 小鼻子 变呀变了样。
a、带领学生发声练习  例: 1 2 3 4 5-∣ 5 5 5-∣ 5 4 3 2 1-∣∣
                         小猫怎么叫  喵喵喵  喵喵喵喵喵
b、学生先欣赏一遍歌曲。欣赏配有歌词的课件演示歌曲,使学生完整的感受歌曲,直观的理解歌词。
师:同学们歌曲好听吗?屏幕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好听、他们在劳动在刷房子。
师:你能体会这个勤劳的小朋友在劳动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很高兴、很愉快、、、、、、
师:如果在上学的路上妈妈对你说:书包这么重我来帮你拿吧?你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人帮忙也行的、、、、、
(从感知出发,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师生交流,从情感、态度、感知和内容上为本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c、再次欣赏。学生用鼻随之哼唱,用"la"随着唱。要求:声音短促、轻快,稍有跳跃感,进一步体会歌曲,并达到声的目的。
d、老师有感情的范唱。要求:学生体会不同句子在演唱时的不同语气。
e、教师有节奏地领读歌词学生跟读并板书出学生不会的字
粉(fen)刷(shua) 匠(jiang)
f、学唱曲谱
g、学生随琴完整地演唱一遍。
歌曲艺术处理
1)导言:现在我们同学已经会唱歌曲了,为了让大家把歌曲唱得更好,我们来一句一句的唱一唱。
2)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句:“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怎么样?(强)请你边唱边做动作。那小粉刷匠的心情如何?请你用自豪的心情边做动作边唱一唱第一句。
3)听了你们的演唱,老师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小粉刷匠的自豪心情。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句:“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请你们想想,粉刷匠把房子刷得很漂亮心情怎么样呢?那老师听听你们唱得美不美,请你们边唱边做动作。
4)你们唱得真美!我们现在来看看第三句和第四句,你们想象一下,小粉刷匠在粉刷房子的过程中小鼻子变成了什么样?(学生自由回答)那为了突出粉刷匠的小鼻子,我们的声音应该怎样?(强)那我们在唱第三句时,为了能够把第四句中的小鼻子突出出来,我们的声音应该是弱还是强呢?(弱)我们现在来唱一唱,注意声音的强弱变化。
5)你们唱得真好听,老师也想唱一唱,现在就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老师唱得和你们有什么不同?(教师演唱“哎呀我的小鼻子”时做一个渐慢的处理)
6)你们觉得在唱这句时,你们最喜欢那一种演唱?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非常俏皮、可爱)那现在我们就来唱唱这句。
7)其实,在演唱歌曲时,只要你们发自内心的演唱,那我们的表情自然就会在歌曲中流露出来,你们是不是这样做的呢?请你们用歌声和动作告诉老师。(完整演唱歌曲)
老师提问:你们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老师最喜欢歌风最后一句。因为最后一句旋律风趣,表现了“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
师提问:如果将来同学们长大了,其中有的同学当上了粉刷匠,你会为他感到自豪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我会感到自豪。因为粉刷匠会把我们的生活环境创造得更加美丽。 
师提问:我们用怎样的表情来演唱这首歌曲?
生:自豪的,很愉快,很高兴。
师提问:你能用你喜欢的动作来表现高兴的心情吗?(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粉刷匠刷房子的动作和高兴心情)
生:全体学生随着音乐自唱自导自娱自乐。
h、分组演唱,各组比赛。指导学生将粉刷匠劳动时愉快的心情和幽默、诙谐的情绪表现出来。
i、学生随伴奏带唱歌。可边唱边随意做动作,老师带学生边唱边做律动(拍手、拍腿、拍手、捻指)。更进一步体会歌曲欢快的情绪,并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及协调性。
师:哇,你们真是太厉害了,唱了几遍就会唱了,那老师又要考考你们了,既然小粉刷匠把他的房子刷了这么漂亮,他的心情怎么样?(开心、自豪)
师:你们的歌声真美,歌曲中小粉刷匠不停的刷房子,结果不知不觉他的鼻子变了样,你猜,他的鼻子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生自由回答)
师:为什么他的鼻子会变了样呢?怎么他自己没有发觉呀?
(生自由回答)
师:那你从粉刷匠身上发现了什么值得学习的优点?
(小粉刷匠在劳动过程中不怕脏,不怕累,热爱劳动等)
师:说的真好,现在,让我们带这粉刷匠这种爱劳动的精神再一起来把歌曲唱一遍。
师:真好听,能让老师也加入吗?我们来合作一下。第一段老师唱第一句小朋友唱第二句,第二段小朋友唱第一句老师唱第二句,让我们开始吧。
师生合作演唱歌曲。
五、音乐小游戏:(十分钟)
师:小朋友会唱粉刷匠了,接着让我们动动手,做一回真正的粉刷匠吧!小粉刷匠在刷房子时怕累、怕脏吗?(不怕)他爱劳动吗?(爱)是啊,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是人类的另一需要,不劳动什么也没有。要想做一个勤劳的人,就必须爱劳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劳动吧!
1、学生戴上纸帽,精神抖擞。
2、盖房子:将凳子围成两个大圆圈当作房子,将学生分成两组站在房子里。
3、开始游戏,
师:孩子们,准备好了吗?比一比,看谁最爱劳动!(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动起来。)表演完后,师大惊:哎呀!你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哎呀!你的小脸蛋变了样,你的衣服变了样。。。。。。
擦干净你们的鼻子、脸蛋,换一间房子刷,好吗?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劳动。(小组交换刷房子)
4、师:孩子们,高兴吗?快乐吗?(生:高兴、快乐)你们不怕脏,不怕累吗?(不怕)你们真是能干的小粉刷匠!好,谢谢你们,请迅速的回到你们的座位上。
师:小朋友们,这就是你们这双巧手的劳动成果,你觉的没劳动之前与现在比,哪座房子更漂亮?(生回答略)对啊,由此可见,劳动可以创造美!
六、创编歌曲(十分钟)
(一)示范创编歌曲
师:其实老师觉得不止粉刷匠才是劳动小能手,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还有裁缝,司机,搬运工等等,我觉得他们也都是劳动的能手,我们是否能仿照《粉刷匠》的歌词再创编一首描写劳动情景的新歌词呢?下面老师建议我们大家共同为我们其中的一位劳动者——裁缝师编配一首曲子怎么样?(学生回答略),啊!小朋友们真棒,一首新的曲子出炉啦!看到我们一起编的曲子高兴吗?(高兴)老师也希望小朋友们回去继续为其他可爱的劳动者们编配更美更好的曲子。
例如:
我是一个裁缝师,裁缝本领强。
我要把那新衣服,裁得很漂亮。
裁完领口又裁袖,剪刀飞舞忙。
你看我的新衣服,是否很漂亮。
(二)布置作业:
1.让学生回去创编歌词
2.根据自己所创的歌词配上相应的动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0:21:50 | 只看该作者
《粉刷匠》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体现为审美价值,而美包括直观的形态美,内涵丰富的情态美,以及内蕴于音乐形态深层的意态美,更有由于地域、民族差异而产生的风格美。在《粉刷匠》这一课中,我通过律动让学生感受了活泼欢快的波兰风格的音乐旋律美,富有动感的节奏美;在游戏式的二声部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领略和谐、对比而又变化统一的和声美;又在学生的自我总结中提炼“爱劳动”的情感美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能通过自身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而获得情感审美上的升华,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教材分析:
《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四二拍,一段体,大调。全曲音域仅在五度以内,有五个唱名组成短小严整的四个乐句,多使用重复,简单而易唱易记。第一、第二、第四乐句曲调基本相同,第三乐句曲调稍有变化。曲风轻松风趣,语言活泼而幽默,生动的描绘了“小粉刷匠”愉快劳动的情景。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快乐的歌声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2.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二声部练习,提高自己与他人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能力。
3.能够发挥想象与创造力改编歌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帮家人干过活吗?你最拿手的是什么劳动?
(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
(意图)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劳动的主题,引起共鸣,初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律动《洗手绢》
师:那你们洗过手绢吗?让我们一起来吧!
(师生共同律动)
(意图)在律动中初步体验劳动的快乐,提高学生参与集体艺术活动的积极性。
三.学习新歌
1. 引题
师:呀,你们的手绢洗的可真干净,真像一群能干的劳动小能手------劳动真快乐,老师也来当一会劳动小能手,你们看,我准备干什么?(老师装扮成粉刷匠)是啊,我要做个粉刷匠去粉刷房子呢。
2.律动《粉刷匠》
提示:看清楚老师是怎样粉刷匠的?
①老师随乐律动后,请学生回忆动作并模仿。
(引入节奏XX∣XXX∣)
②老师带着学生练习“0 0∣刷刷 刷∣”,要求声音高位置 ,轻声,跳跃的进行。
③全体和着琴声进行二声部练习
④分组练习
(意图)用老师扮演粉刷匠让学生自己总结理解“粉刷匠”的含义,更贴近学生,也更能引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3.学习歌词
师:小粉刷匠第一次来我们这儿,你猜猜他会怎样介绍自己?
①教师按节奏范念歌词。
②学生齐读
4.学唱歌曲
师:粉刷匠的介绍太有意思了,有个作曲家干脆把他编成歌,你听听-----
①全体随乐律动模唱
②分组演唱
(意图)以“小粉刷匠会怎样介绍自己”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入歌词教学。
5.歌曲处理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快乐,小刷子也想来凑个热闹呢!
①师生配合二声部演唱
②学生分声部练习
③为结尾加上笑声演唱。
(意图)两声部以及结尾的笑声处理使歌曲更具快乐、幽默和诙谐。
6.组织学生小结
师:你从粉刷匠身上发现了什么值得学习的优点?(不怕脏,
不怕累,爱劳动等等)
(意图)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给学生更多表达、表现的机会
四.创编歌词
师:你能把自己最拿手的劳动也编成一首歌吗?
(意图)培养、发挥学生创造想象力,改编歌词。
五.结束
老师根据《粉刷匠》旋律即兴创编结束歌,学生用“0 0∣ 再见 啦|”形成二声部,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意图)经过以上环节的努力,师生共同完成两声部的结束歌已是水到渠成,更是突出了本课“两声部”的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3 19: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