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6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老师十月份工作总结整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24 04:0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月是一个令人翘首企盼的月份,因为每年的国庆小长假是漫长的暑假后迎来的第一个假期。刚开学的工作总是千头万绪,送走忙碌的九月急切盼望金秋十月的到来。对于它的殷切期望还不仅仅是它能给人们带来几天难得的清闲,还因为在这个月份里,天气总是那么的惬意。不冷不热,天高气爽,它是深秋向初冬过渡的美好日子,总是那么令人依依不舍。

十月份的后半月还是一如既往的忙碌。开学后的第一个家长会,为了家长会的成功举行班主任又是加班加点准备发言稿,课件,班里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每次的家长会都还算成功,也许因为准备的充足,每次过后总感觉还有那么一点点遗憾,家长会后的反思也成了必修课。接着就是紧锣密鼓的月考,备考,复习,教研常考的知识点儿,给孩子们做好考前的复习工作,利用好每一次的补差时间,分秒必争。特别是六年级的几位老师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大复习应考的工作中。老师的辛勤付出没有白费,孩子们还算争气,语文成绩能平均到八十多分也算不低。但仔细翻翻孩子的卷子却发现有的孩子不该考那么差,分析原因是接下来的工作。

忙碌的教学工作的同时,当然老师们的教研工作也必不可少。各个教研组的讲课活动搞得如火如荼,常规工作的检查老师们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忙碌是十月份眼看就要过去了,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反思还是满满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0-8-24 04:01:54 | 只看该作者
葫芦丝吹起来



第一次听过王校长的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美妙的音乐如屡屡轻烟萦绕耳畔。从此一改对乐器的看法:小小的葫芦丝竟能吹奏出如此动听的曲子。

葫芦丝是我们学校的主打乐器,就是它走进了孩子们的课堂,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音乐课上每人拿起自己心爱的葫芦丝,端正姿势,有板有眼地跟老师从1、2、3、4开始学起。一学期下来有的孩子能吹出好几首像样的曲子,如《粉刷匠》,《祝你生日快乐》、《龙的传人》。每逢重大的节日,那些葫芦丝小能手的乐曲演奏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学校特色吸引了不少外校学生和父母羡慕的眼光,当然得到领导们的一致好评也是必须的。

葫芦丝乐器要想吹奏得熟练,吹得有声有色必须经常练习。为此领导们想出了一个妙招。每个周五的午托时间都是孩子们专门练乐器的时间。在这个规定的时间内,各班班主任带领自己班级的孩子进行练习。班主任老师可以免费领到一个葫芦丝,跟着孩子们练习。

这个周五我早早拿上自己的葫芦丝走进教室,准备和孩子们一起练习。但是在音乐方面我简直就是个“白痴”,所以我一直没敢把葫芦丝拿在手上,因为指法我都不会。但我先让吹得好的同学先给大家表演自己最拿手的曲子。我们班的肖刘同学很是音乐人才,不看乐谱能吹奏好多曲子,所以肖刘就是最佳人选了。肖刘同学站在讲台上大大方方地吹起来。一曲独奏听着很不过瘾,我就让他领着同学们一起吹。很不错,多人齐奏真比一曲独奏动听得多,但是真不乏滥竽充数者。当我叫到三四个同学一起吹奏时,才发现有的孩子竟然连最基本的音符都不会。这些平时文化课不好的孩子音乐学得也是一塌糊涂。

同学们吹得热闹的时候,我偷偷拿出自己的葫芦丝问一个吹奏技艺好的同学最简单的音符怎么吹。他告诉我5,6,7这几个最简单,然后交给我这几个音符怎么吹奏。在那位同学的耐心教授下,我竟然学会了这几个音符,但是我吹得太难听了。怎么听怎么不像葫芦丝的声音,放开脸皮和孩子们一起吹吧。周五中午的午托成了老师和孩子们齐奏的音乐演出,尽管音调不是那么和谐,但开心是不可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0-8-24 04:01:43 | 只看该作者
我如何让儿子爱上阅读作文书

孩子从上幼儿园起,我每天晚上给他读一些睡前小故事。《数星星的孩子》,《少儿儿歌》······成了孩子每天晚上的精神食粮。随着年龄增长,儿子步入小学低年级阶段,晚上的讲书内容也难度逐渐增加,《刻舟求剑》、《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这些经典的成语故事又成了儿子的最爱。升入中年级,我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我们一起走,迪克》放在他面前时,他一发而不可收地爱上了动物小说。他的爱好十分鲜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从来不碰。我个人认为曹文轩的《根鸟》很不错,就自作主张地买了一本拿回家去,可是这个个性十足的男孩子连翻都不翻一下,至于我买给他的作文书,也是从来不看。为了进一步提高他的作文水平 ,作文书是必须多看。文学作品能够开阔他的眼界,作文书更直观地让他明白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模式。为了让他爱上阅读作文书,我想了一个妙招。

     我就把买好的那本作文书放在床头边,每天晚上睡觉前拿起作文书给他读上两篇。我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给他读着作文,遇到好词好句会停下来一起分析,看看这些好词好句妙在哪里,这篇文章美在哪里。每天晚上不多,只读两到三篇。这个习惯已经成了每天晚上的必修课,儿子也很期待晚上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听到我读作文的美好时光。有一次,因为他的作业完成不够好,我就惩罚他,用什么惩罚他呢,晚上就少读一篇作文。如果作业完成较好明天晚上就奖励他多读一篇文章。结果这个惩罚措施让他很是恼火,刷地一下自己抢过书,生气地说了一句:“你不给我读,我自己读。”

我的目的达到了,孩子自己爱读作文才是我的目的。爱上读作文的儿子写作水平提高很快。作为老师如果我能让整个班级的孩子都爱上读课外书,不仅仅是作文书,我想我们班的写作水平一定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也会试着把这样的方法用在班里孩子的身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0-8-24 04:01:33 | 只看该作者
家长会背后的思考

这是升入六年级的第一次家长会,一个班级六十四个学生,来了四十多个家长,不齐但也不少。有一部分是新面孔,也许上次是妈妈这次是爸爸,或者是奶奶,姐姐······

     每次家长会总有那么十几个家长从来不参加,不知道这些家长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也许真的是工作繁忙分不开身,但仔细想想:在中国这样一个一切为了孩子的社会里还有什么比孩子的成长更重要呢?这些不参会的家长也是为了孩子在拼命地工作,挣钱,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物质环境而努力,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而奋斗,其实则不然,学习最不自觉的往往就是这些孩子。家长们整天在外奔波,晚上八九点还没有看到孩子,哪有足够的时间跟孩子交流沟通,孩子的学习,思想,表现,他们从哪里知道?无从知道。更不用说主动跟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咨询孩子的学习情况,当孩子的作业没按时完成,想跟家长了解情况时,电话不是打不通就是无人接听。对于这样的孩子和家长老师们很是无奈。

     这些家长也许还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学习需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同样需要父母的关爱,不仅仅是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就万事大吉了。那么如何让这些家长意识到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行呢?连家长会都不参加的他们,这真是一个令我头疼的问题。

    可是有些家长却做得很好,能主动打电话咨询孩子的表现,配合老师的工作,重视孩子的教育,针对孩子的功课不平衡现象在校外的辅导班及时辅导,精神上的鼓励,前进道路上的引导,这样家庭中的孩子进步相当明显。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关心爱护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真的相对那些不参会的家长们说一声:家长们,孩子的成长需要您精神上关心,不仅仅是充裕的物质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8-24 04:01:23 | 只看该作者
月考总结

第一次月考已经过去了,回头看这次的月考成绩整体不错。如果作一个纵向的比较,我们班的语文成绩处于稳步上升的时期,但跟其它的班级作一个横向比较,我们不占明显的优势,反而处于略势状态。尽管几个班级平均分都在八十分以上,相差只有一分或者零点几分,可我们和第一名的差距还有将近一分。单单看学生的分数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同时和别班的比较又让我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也找到了这次考试存在的问题。

因为这次考试的内容仅限于前两个单元,知识点较少,试题紧贴课本内容,简单,量少,所以平时不及格的同学这次能考到七十分甚至八十分左右。但还有个别原来中等成绩的孩子反而考了六十分左右,比如我们班的张金超,张志浩同学。仔细查看他们的试卷,我发现他们失分的原因主要是作文写作跑题太远,基本上作文得零分。鉴于这种情况,我准备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每天晚上回去看半个小时的课外书,并摘抄好词好句,利用摘抄的好词好句写一段话,天长日久坚持练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考前的复习工作做得不够好,别的三个班级都把前两单元知识点打印出来,并且熟读,默写,由于我看到知识点的时间比较晚,所以没有来得及让学生打印。造成基础知识的四处填空失分严重,每空一分,共四分,每人四分,这样算起来也是不小的数字。这个知识点不是我没有讲到,而是我只让学生读、记、并没有要求每个学生默写,所以有些学生能口头会表达,却不能正确地写到试卷上。学生的书写能力还是很有限,眼高手低,导致他们会说不会写。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同样会注重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

一次考试,一次收获;一次考试,一次成长。这次考试后,我会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书写能力作为以后工作的重点,希望下一次考试时不再留下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8-24 04:01:1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提高课堂实效和教学成绩发言稿

  各位老师好:

     我虽然从教时间比较长,但是却没有完整的提高课堂实效和教学成绩的经验理论。或者说我仅有的这些心得还上升不到理论的高度,今天拿出来仅供大家参考。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都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培养孩子抓住课堂四十分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在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里,如果说能让每一个学生全神贯注倾听四十分钟,这一点我做不到,但是我能让95%的学生自觉地认真听讲。剩余的那一部分学生怎么办呢?平时我经常会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倾听的重要性,不厌其烦。有时举例子,让同学们自己观察成绩好的同学上课时的听课状态,结果他们会发现成绩好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认真听讲,上课能紧跟老师的思维,和老师的思维保持同步。有时会用一些理论教育他们,其中不乏名人名言,比如给他们讲古希腊先哲的话:“上帝赋予我们每个人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看而少言。”这句话对他们来说有点深奥,我会解释给他们听,他们能听懂的。课堂上,我又用目光或者用语言提醒的方式提醒他们把注意力收回到课堂内容上。这样,课堂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这一点比较适合高年级的教学。

2、         让教学慢下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学。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聪明的孩子一点就过,但是对于那些慢节奏和基础差的孩子就需要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所学的知识。不求速度,只求差生不要掉队太远,好学生走得更坚实。把课堂上讲的基础知识,比如生字词的书写,段落的背诵,多音字形近字的辨析这些最基本的知识一定要夯实基础。我采取的措施就是很普通的小组合作的方式,组长检查组员,组员检查组长,互相检查。组长对组员要求严格,组员对组长要求更严格。比如写生字时,组员写错了,要求重新写三遍,那么组长写错了就要重新写五遍,谁让你是组长呢,组长就应该保证全部正确才配得上组长的资格。采用这样互相检查,反复检查的方式,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的同学就作为补差的对象留下来,进行再复习。

3、         把知识化模糊为清晰,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反复复习。

俗话说“烤红薯一生二不熟”,学习也是类似的。有的学生写字时,笔顺,间架结构能从一年级错到六年级会,一错到底,反复纠正还是错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口”的书写,我们班有近一半的学生都是一笔下来。(不过这不怪我们一年级的老师)没有按照正确的先竖后横折,再横的笔顺写,反复纠正,没有多大效果,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一种错误的书写习惯。一旦学错的知识真的很难纠正,先入为主的印象很重要,所以在学生接触到新知识时,一定要是正确的,清晰的,把这个清晰的知识植入到学生的脑海中,经过反复复习才会记得牢固,记得永久。针对每一课中的易错生字词,我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把这些知识点挑出来,针对易错的地方重点提醒。我在讲课之前要做到对这节课的重难点心中有数,重点的知识重点讲,难点的知识剖开将,把知识化繁为简,化模糊为清晰。不要求死记硬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复习就能牢固掌握。

     这就是我平时的教学方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和各位老师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谢谢各位的聆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8-24 04:00:57 | 只看该作者
嫁出去的男儿泼出去的水

      我们北方有一个俗语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是这句话在广西省的苗、瑶、侗这样的少数民族来说是行不通的,因为那是一个重男轻女的社会。

今年的桂林之行我有幸了解到这些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广西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整个桂林市就居住有31个少数民族。苗、瑶、侗、壮是桂林主要的四大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都喜欢以歌传情,山歌之王“刘三姐”的歌享誉后世。山涧桥头,劳作休息,空闲之余阿牛哥和阿姐阿妹们都用嘹亮的歌声表达自己的感情,甚至饭店的服务员报菜名时高亢的声调和沙沙的嗓音也像唱山歌。

导游姓周,让我们称他为“周狗肉”。“狗肉”在当地是对好朋友的称呼。周狗肉是一个瑶族小伙子,个子不高,瘦长脸,典型的广西人。他家里弟兄四个,一个妹妹。按照当地风俗,弟兄四个全部嫁出去了。用他的话说“嫁出去的男儿泼出去的水”,家里只留一个妹妹在家找了一个上门女婿,当地叫作“入赘”。听他的介绍,我们半信半疑。

接下来,导游带我们去了一个古村寨------龙潭古镇。这是一个保留着侗族老式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古村落,狭窄的石板小路由一块块方形石头拼成的,每个石板表面都是光洁明亮,历经岁月的洗礼,低矮的石头房屋古色古香。我们跟随村里的二号导游进入他们家里做客,当地的女子个子普遍不高,瘦瘦的,很单薄。没有汉族女子的高大和强壮,但是在他们的民族里却承担着整个寨子里所有的责任。他们现在依旧是母系氏族社会,重女轻男的习俗一直传承着。哪家要是生个女儿那是要杀猪宰羊放鞭炮的,如果生个儿子那就关起门来不见人。男人在他们那里称为“赔钱货”,因为每个男人出嫁时父母要陪送很多的嫁妆,比如:一亩田,两亩地,两筐银子,再加两头猪,并且嫁出去的男儿不能再回去奉养父母。年迈的父母由留在家中的女儿和女婿来养老,没有女儿的人家被评为“五保户”由政府养老。在那样一个重女轻男的社会里,男人是很有福气的。男人们都是每天打打麻将,喝喝茶,睡睡觉,女人来养家。如果谁家的男人出去打工挣钱,那么这家的女人就会被人笑话。

他们侗族的姑娘们很愿意娶一个汉族小伙子,汉族的男子高大,生出来的孩子也是体格强壮。当地的那个导游阿嫂开玩笑说“有没有愿意留下来的汉族阿哥当女婿?”心想:如果有来世自己托生成一个男子嫁到那里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少数民族生活的简单,风俗的淳朴,生活的悠闲自得,是这些长期生活在快节奏生活里的人们所向往的美好境界,我也不例外。桂林之行,满怀期待的桂林山水给了我太多遗憾,但是这些少数民族的风俗特点给我带来了新鲜感,刚好填补了那份山水带来的遗憾。桂林,我不虚此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2 05: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