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316|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下载WORD(第十二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资源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文字版可以直接观看,如果需要下载此套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下载WORD(第十二册)的附件,请直接拉到本帖子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帖链接中下载DOC附件即可!如只是浏览参考一下该资源,则无需下载附件!


六年级第二学期教案
第一单元   春天来了        2
一、春        3
二   春  风        5
三  暖雨   (岛崎藤村)        7
七、春夜喜雨  (杜 甫)        7
四  花的话        9
五  系在风筝线上的……        11
六  春的胡话        13
八  钱塘江春行  (白居易)        16
九  江南春      (杜牧)        16
春天,春天在哪里?        18
第二单元   平凡人生        19
一0   长妈妈        20
一一、七个铜板        22
一二、邮差先生        24
一三   雪地贺卡        26
一四   刷子李        28
一五  哦!冬夜的灯光        30
综合学习        33
一日生活全记录        33
第三单元  为生命喝彩        34
一六 清   贫        35
一七    生命的意义        38
一八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41
一九  “诺曼底”号遇难记        44
二十   百合花开        46
二一   启  示        48
第六单元   生活中的科学        51
三O  屋内旅行记        52
三一  巨伞下的城市        54
三二   西墙        56
三三 统筹方法        58
三四  一百个问号之后        60
三五  水中石兽真会向上游吗        63
三六   数字杂说        65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67
第七单元   域外风情        68
三七   牛仔小镇记趣        69
三八 布鲁塞尔大广场        71
三九  马来的雨        73
四十  在埃及数骆驼        76
四一 韩国的泡菜        79
第八单元   先哲智慧        81
四二 《论语》八则        82
四三  天时不如地利        85
四四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88
四五 《吕氏春秋》两则        91
四六 树谷、树木、树人(外一则)        94
四七  橘逾淮为枳        97
四八  螳 螂 捕 蝉        100
漫游成语世界        104
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第一单元   春天来了


单元目标
知    识:
1、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2、        学习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        了解短句的特点机器表现力;
4、        了解童话的特点;
5、        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6、        了解想象和联想及对比手法的艺术表现力。

能    力:
1、        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匆匆》、《绿》等散文,选择一篇,写一段话点评赏析;
2、        尝试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描写上海的春风,上海的人;
3、        设计几种花的话;
4、        写一篇回忆儿时的文章。

情    感:
1、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        懂得热爱生活是发现生活之美的前提。
3、        培养谦虚的品格;
4、        感受童年的美好,珍惜纯真的生活;
5、        学习释放自己的热情,让思绪轻舞飞扬,让生活充满情趣;
6、        感受春夜雨景的特征和西湖特别的韵致和情趣;
7、        感受七律读来琅琅上口的语言魅力;
8、        感受江南春天的景色和它所展示的深远、广阔而迷蒙的特有风情。






一、春
朱自清

教学目标:
知  识:
1、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认识作者在写景中抒发感情的手法。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能  力:
1、品味重点句子的神韵。
   2、阅读朱自清先生《匆匆》、《绿》、《威尼斯》等散文。选择一篇,写一段点评析。
情  感: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2、习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
教学准备:
1、作者朱自清的相关材料。
2、朱自清先生的《匆匆》、《绿》、《威尼斯》等散文

教学内容        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媒体出示        1、        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文章或古诗?
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        简介作者        学生交流

齐读课题        激发兴趣;
帮助学生积累名家名篇
二、初步了解课文                1、        范读课文
2、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3、读了课文,你的心中涌起怎样的感受?       
1、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划边思考。
2、学生交流       
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引发想象
三、品析重点词句       





媒体出示        1、        细读课文,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
2、        品读你最欣赏的语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        重点语句交流。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3)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4)桃树、杏树、梨树,……
(5)“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6)看,像牛毛,……。
4、仿照课文中“春天像……”的句式,你也来说几句。        1、        小组讨论

2、大组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说出喜欢的理由。

4、积累词句       




积累语句
培养语感






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
四、回归整体                1、文章可分几部分,各写了什么?
2、作者在写景中抒发了什么感情?
3、质疑问难。        小组讨论
大组交流
自由想象        帮助理清课文层次,帮助记忆
五、课外延伸        媒体出示        1、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匆匆》、《绿》、《威尼斯》等散文,选择一篇,写一段话点评赏析。        小组讨论
大组交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06:00 | 只看该作者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集DOC(第十二册)DOC版下载地址http://www.lspjy.com/showtopic-100893.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42:00 | 只看该作者
同学们都学过《晏子使楚》的故事,这对理解文章大有帮助。在学习本文时,主要抓住文中几个关键词来把握各个人物的不同性格、心理。如楚王,当左右为他出谋划策后,他肯定觉得胜券在握,所以抓住“酒酣”时,进行演一出戏,因此对“酒酣”一词进行重点理解。又如晏子面对羞辱,内心十分气愤,但为了显示出“君子风度”,故“避席对曰”,这里又抓住一个“避席”,来体现晏子的足智多谋。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来体味古文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喜爱读古文。








四八  螳 螂 捕 蝉
刘向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阐述的道理。
2熟读背诵课文,并能联系生活实例理解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阐述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联系生活实例理解故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        揭示课题,初知道理        1板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谁来说说这成语的意思?
2告知本课学习内容。
        1自由阐述        唤起学生已有知识,激起学习兴趣。
二、        学习课文,理解道理        1过渡: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呢?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自读课文,感知理解。
2学生反映学习情况。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课文。



2集体交流。

        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        比较学习,加深理解        1推荐《初中文言文读本》中的《螳螂捕蝉》。
2检查自学情况。        1自己学习并完成“读读背背”。

2集体交流。
        从比较中加深理解故事所阐述的道理。
四、        联系实际,解释故事        1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故事?
2议一议:他告诉人们为人处世应守什么原则?

        1自由交流。


2讨论交流。        旨在使学生学以致用,懂得为人处世的原则。
五送你一句话        板书孔子名言:
人无近虑,必有远忧。
        抄录背诵。        增加学生文化积累。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课文及补充的名人名言。

2把这故事生动形象地讲给家人听。
        增加学生文化积淀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教后感:
学古文,善辞令

    古人很讲究辞令,往往喜欢使用暗语来说出想要说的意思,很少有“直谏”的人,这大概和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有关,君主金口玉语,还有谁敢违抗,所以那般大臣们只好舍近求远,动足脑子说话。《螳螂捕蝉》的故事,也正是如此,“少孺子”想劝说吴王伐荆,又苦于吴王的一句话“敢有谏者死!”所以“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终于引起吴王注意,于是向吴王讲述《螳螂捕蝉》故事,终于使吴王明白其中之意,而“乃罢其兵”。多么曲折的一个故事,而这样的故事,在古文中是很多的,又例举《一鸣惊人》的故事,使同学明白讲话要讲究策略,在当今社会中,也要学一点说话的艺术。这也许是学习古文的另一收获吧!




综合学习
漫游成语世界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成语犹如烟海数量众多。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1设疑激趣,明确学习任务。        1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成语?中国成语共有多少条呢?
2告知本课学习内容。        1自由交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填数字        1激趣;说出以数字开头的成语,理解这些成语。
2拓展:含有数字的成语还有哪些?        自由交流。
指定回答。
集体交流。        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三、找动物        1提问你的属相是什么?能说出有生肖的成语吗?
2想一想:你还知道那些有生肖的成语?
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集体交流。
自由抢答。       
四、查字典        1比一比:看谁查得快?
2说一说:这些成语的来历。        1各自查找出处。
2自主交流。        检查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五、接长龙        1赛一赛:哪一组为优胜?        每组以“一“、”二“三”四“为开头,自主成语接龙,最多组为优胜。        既调节课堂气氛,又能检查学生成语积累量。
六、 作业                任选自己理解的成语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       

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42:00 | 只看该作者
2思考: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板书“循表夜涉”:时间变了,法令如果不变——思。        1齐读。


2自由交流。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识,让其知道“察今”篇中共讲了三则寓言故事。
五、作业                兴趣题:
选择三则寓言故事中的一则,创作一集动画短篇或创作有连读几个画面的连环画。       

教后感:
学古文也可培养学生想像力

    这是两则古代寓言故事,由于是古文,所以给了我们更大的想像空间。一则故事,就用那么几十个字来叙述,这就是古文的一种魅力所在。因此,教学本文,不仅也给学生介绍“篇今”篇中的别一则古文《循衣夜涉》,还请同学们挑选其中一则进行想像。一般的同学仅要求把寓言故事想像具体。有兴趣的同学则可以选择其中一则分明作一幕动画短片,可几个同学为一组,进行创作想像,怎样叙述故事情节?怎样描写故事的自然环境?怎样设计人物的对话?怎样描摹人物肖像?旨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四六 树谷、树木、树人(外一则)  
教学目标:
1、学习比喻说理的表达方法。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品尝语句整齐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前查阅涉及本课的有关文学常识。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学习《树谷、树木、树人》






















二、学习《欲致鱼,先通水》

        1板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你们是怎样理解这成语的?

2板书:树谷、树木、树人。
提问:这篇文章会讲什么呢?

3读了此文,你懂得了什么?

4推荐《初中文言读本》中《奇货可居》比比两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说说语句整齐的作用。






1过渡:任何一件事想办成功,必须有一定的条件。《欲致鱼,先通水》就讲了这一道理,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篇文章的内容?
2指明学生复述,有错及时纠正。

3表达训练:根据本文所给道理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各自的感受体会。
        1齐读成语。
自由交流。



2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再集体交流。


3交流个人想法。


4自渎两篇文章,划出相似句子,交流语句整齐的作用。


5试背《树谷、树木、树人》。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学懂课文。





2积极参与,敢于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3自由阐述各自心得体会。


        考察学生常用成 语的掌握情况,并过渡到本课学习内容。
增加学生阅读量,在比较中体会语句整齐的作用。



















使学生明白不必拘泥一字一绎,只要意思正确关键字译出即可。








三、交流旧知        1提问:本课所涉及的资料你们查到了哪些?
2.我们以前学过相关人物的文章吗?你能说说吗?         1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2回忆交流(管仲:老马识途)。         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兴趣题:课余阅读《淮南子?览冥州》中的《女娟怪》。
         

教后感:
学古文,学句式

    古文之所以读起来浪浪上口,有节奏感,有韵味,是因为古文讲究句式,或三言或四言,更有五言七律等。当然更主要的是古人讲究韵律,注重押韵,讲究声调。古文也因为这种内在的美而流传至今,广为后人传诵。因此,在现代不会,如果有人能吟上那么一两句古诗文,那么这个人也就显得有内涵,而如果在文章中引用上哪能么一两句古诗文,那么这篇文章也就更有文采了。所以,在学习古文时,我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会根据需要恰当地使用长、短句,使文章不仅有一种节奏美,更有一种句式美。



四七  橘逾淮为枳
《淮南子》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理解故事。
3、        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学习把故事改写成一个能供同学表演的“独幕剧”。

教学重点:
会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在读懂课文基础上, 排演“独幕剧”。

教学准备:
了解晏子其人。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晏子使楚
谁来说说我们学过的这个故事?
2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1齐读。讲述故事。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唤起学生已有的记忆帮助此课的学习任务顺利完成。
二、学习古文        1过渡:《橘逾淮为枳》讲了相同的故事。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内容。
2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讲故事(以一节换一人)。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



2积极参与。        使学生能用已有经验学习古文,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理解古文。
三借助想象
感情朗读。        1文言文人物神态,心理的描写非常简要,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想一下当时 人的神态及心理活动。
2分角色朗读对话。
        1各自想像后集体交流。





2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        为写“独幕剧”作准备。
四、扩展阅读        1推荐《初中文言读本》上《晏子》一文。
2检查自学的情况。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

2集体交流。        加深对晏子的人物了解。
五、作业                1把故事改写成一“独幕剧”。
2背诵积累晏子反驳楚王的一段话。
        旨在通过各种形式感悟人物形象,并增加古文的积累。


教后感:
学会把握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42:00 | 只看该作者
1设疑:人究竟做到怎样才算大丈夫?推荐《初中文言读本》中《富贵不能淫》。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自学,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激发学习兴趣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背诵积累两篇课文中的名言。
2提交题:选孟子的其他文章(一篇)读一读。        旨在使全体学生积累名人名言,并使部分对文言文有兴趣的学生增加阅读量。



教后感:
读古文增积累

    本文是一篇说理性及强的古文,因此,文中许多语句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广为运用的至理名言。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世人皆知的。事实上,通过反复地诵读,品体觉得其中还有许多话也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言简意骇,结构工整,很易记诵。所以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等句子,都满含哲理。通过反复读同学们也很快地记住了这些名言,懂得了其中的道理。所以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名句,在写作中、在口头表达中能灵活地运用。





四四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荀子
教学目标:
1、        熟悉、背诵课文。
2、        简单了解荀子生平。
3、        学习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课文阐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生活实例,用语言表达对人的启发中“言”与“行”的看法。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荀子的生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        交流信息
揭示课题。        1板书:言行一致,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
2引出中国古代有个名叫荀沅的人就在《口能言之,身能行之》中提出类似的现象。
板书: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1齐读板书。
交流各自理解。

2齐读课题后交流有关作者的资料。        用成语作引子导入本课的主题。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
二、        学习课文
理解内容        1过渡:那么荀子是怎样说的?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提问:荀子根据什么标准,把人分成几个阶段?对这几种人分别采取什么态度?
3思考题:假如你是一个广纳人才的人,面对“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和“口能言之,身不能行”,这两种人,你会作出如何的选择?为什么?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课文。

2集体交流。




3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        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独立阅读浅显文章的能力。



创新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悟。
三、        熟读背诵
增加积累        1谁能看着板书,把课文背出来?
2请各学生尝试。        1准备试背。

2积极参与。        设置铺垫、降低难度,使学生参与,应当完全背诵积累。
四、送你两句话        板书荀子的两句话: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抄录。
2齐读并试背。        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

教后感:
旁征博引学古文

    本文是一篇极为短小却很有通理的古文。文章根据人的“言”和“行”,把人分成四类:国宝、国器、国用、国妖。并立场鲜明地表明了自己对这四种人的态度:敬、爱、任、除。如何让学生更真切地理解这四种人?在教学中,我请同学们回顾历史,根据这四类人的特点,进行“大搜索”,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找几个典型人物进行对号入座。如:和坤,那只能是国妖,而诸葛亮是不折不扣的国用等。通过例举一些典型人物,同学们就有了较直观的感受。而在学习荀子对“国器”、“国用”这两种人的态度时,又结合我们现今的生活,对那些虽有一方面之“短”,但又有一方面之“长”的人,我们该怎么办?假如你是一个招纳人才的人,面对“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和“口能言之,身不能行”的人,你会怎样做呢?使学生感悟到,对这种人应发挥他们的才干,也要“爱”和“任”。荀子的这种观点,到今天仍是积极可取的。所以,仅管是学了一篇很短的古文,却使学生学到了许多。



四五 《吕氏春秋》两则
教学目标:
1、        简单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2、        学会用现代汉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故事分别是从哪个角度阐述道理的。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吕氏春秋》的资料。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        交流信息
明了主旨        1提问:关于《吕氏春秋》你们知道些什么呢?
2小结:《吕氏春秋》是“杂家”的代表作,秦朝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撰写,结合百家,总结历史,为秦王提一个长治久安的治国方案。        1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使学生知道此书是秦王治国之用。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过渡:教材中所选的两则到底讲了什么呢?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你读懂了哪则故事?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随时纠正讲错的地方。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学课文。


2自由选择一则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形式来检查对文言文的理解。
二、        了解寓言特点
领会故事内容        1提问:什么是寓言?
2本文两则寓言故事讲了什么道理?
板书:“引婴投江”:对象变了,法令如果不变——悖。
“刻舟求剑“:地点变了,法令如果不变——惑。        1自由回答.

2集体交流        复习旧知识以引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三、        补充内容
加强理解        1出示:“察今”篇中另一则寓言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42:00 | 只看该作者
你还了解韩国的哪些民俗风情?
2、        交流信息       
交流收集的信息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域外风情的资料                               

教后感:
泡菜与文化

    韩国泡菜算得上是朝国的“国菜”,它不只是一道菜,它已经成为“民族感情在日常网络中的一个标记”。然而读了此文后,我们的同学也深深感到,在我们的生活中,特别在农村,像韩国泡菜这样能体现民族风情的东西何其多!然而我们却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是多么可懂,所以学习了本文,也唤起了同学们对本土风情文化的珍惜,激发他们去探究自己身边的文化。因而双休日同学们通过寻访在农村的爷爷奶奶,通过回忆过年过节的农村习俗,也模仿本文进行习作,有《酒酿》、《青团》《拜祖宗》等充满乡土风情的文章。这不也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吗?









第八单元   先哲智慧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管仲、晏子等先哲们的生平大概,了解《论语》、《吕氏春秋》、《淮南子》、《晏子春秋》等著作的内容概要。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理解课文所阐述的道理。
3品味选文的艺术特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起母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4背诵积累经典的片段。
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单元学习重点:
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理解课文所阐述的道理。
2、        背诵积累经典的片段。

单元学习难点:
品味选文的艺术特色。




四二 《论语》八则
学习目标:
1详细了解孔子的生平大概和《论语》产生的社会背景。
2品味孔子语录的艺术特色。(排比的语言气势,比喻的形象意义,对偶的整齐形式)
3懂得语录所阐述的道理。
学习重点:
品味孔子语录的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
懂得语录所阐述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孔子和《论语》的资料。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揭示主题
导入新课。        1板书:先哲智慧
  “先哲”指什么?你是如何理解“先哲智慧”的?
2提问:你能说出几个先哲的例子呢?        1齐读板书。阐述各自观点。



2交流所知。        使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内容。
检查学生的感悟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
二、信息交流,
语文激发兴趣。        1过渡:这节课熟悉一位先哲。
板书:孔子
2关于孔子,你们知道些什么呢?
3他与他弟子的智慧在哪本书中集中体现?板书:《论语》八则。
4谁对《论语》有所了解?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信息。

2自由回答。

3齐读课题。



4自主交流。        加强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旨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检验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自读语录,
整理哲理。        1《论语》八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自己学习。

2你们懂了哪些语录,注意朗读,最喜欢哪则,结合生活谈它给你的启示。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八则语录,小小组交流讨论准备小组发言。
2自主朗读,集体交流。

        通过自学交流朗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又养成合作学习习惯,感悟语录中的哲理。使学生懂得学习要举一反三,并积累优秀文化遗产。
四、拓展学习,
增加积累。        1《论语》中语录有上千条,推荐《初中文言读本》。
2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学习《子罕三则》,完成读读背背。

2同桌交流。

3课后另选几则《论语》加以背诵积累。
        增加学生的积累量,不断加强他们的文化底蕴。

教后感:
积淀与迁移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以学习本文,有必要使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大概,以及《论语》,这就是一种文化的积淀。通过种种途径学生收集到了许多关于孔子、关于《论语》的资料,使学生对孔子了解更多。在此基础上,学习这几则《论语》,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孔子的思想。教学中,我不满足于此,又请同学收集几则孔子弟子们的话,进行迁移学习。如曾子曰:“吾曰三省吾身……”,回曰:“……。”这些话也同样富有哲理,与孔子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学习《论语》八则,事实上又何止八则?,从“子曰”到“曾子曰”到“子路曰”到“回曰”,这不是一种文化迁移和积淀的过程吗?




四三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
教学目标:
1、        了解孟子的生平。
2、        懂得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教学重点:
积累并理解名言。

教学难点:
结合现实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孟子的资料。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        揭示课题
交流信息        1复习引出:孔孟之道。
2板书:天时不如地利
3询问:你熟悉课题吗?你如何理解它?        1交流收集的孟子资料。
2齐读课题。

3自由交流        了解对文化名人孟子的熟悉度。
二、        学习课文
理解大意        1提问:孟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课文。
2自读课文,感知理解。
3小小组交流讨论准备小组发言。
4集体交流,朗读。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        结合现实,
品析各句。        1文中哪几句是千古名句?
2请结合现实说说你对这些名句的理解。
3请大家学习名言   的理解。        1划出交流并齐背。
2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来交流对它的理解。
3任选一句名言学一段话        检查学生利用已知感悟名言的能力。

四、拓展学习,
增加积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42:00 | 只看该作者
(1)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马来西亚的雨的特点?
(2)作者是怎样表现不同的感受的?       
1、        自主学习课文


2、        交流读书情况


3、提出问题       

旨在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反复朗读  积累语句       



媒体演示        1、        围绕问题,再读课文
2、        小组讨论
3、        大组解决问题
4、        积累重点词句:
(重点积累优美的描写马来雨的语句)        1、再读课文,仔细品味。

2、朗读语句
   交流体会       

旨在让学生积累优美的描写雨的语句       


       
四、思维训练                1、思考:文章第二自然段并不直接写马来雨,而是先写中国“江南雨”,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你还看到过哪些与雨亲近的描写?与马来雨有何不同?        1、小组讨论


2、交流材料
       

交流并积累材料               
五、写作训练                作者描写了听雨、淋雨和看雨,你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与雨接触?写一段雨中的经历。        各自准备写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教后感:
学一点描写

    尽管新教材注重的是学生的感悟、积累,对概念化的知识比较淡化,但我认为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因此在阅读教学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一些写作指导。本课作者分别写了听觉中的马来雨、触觉中的马来雨和视觉中的马来雨,以细腻的笔调从听觉、触觉、视觉三个方面将自己对雨的不同感受惟妙惟肖地传达了出来。这样的描写手法当然得使学生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点拨,当然不能很公式化地灌输,而是通过朗读感悟,在不知不觉中感到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在自己的写作中自然而然地运用。





四十  在埃及数骆驼
周轶君

教学目标:
知  识:了解骆驼与埃及等阿拉伯民族的生活与文化的关系。
能  力:1、查找资料,了解骆驼与沙漠的关系。
        2、查找资料,为骆驼写一段介绍文字。
情  感:养成关注异域世界的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 :
1、了解骆驼与埃及等阿拉伯民族的生活与文化的关系。
2、养成关注异域世界的文化意识。
教学难点:了解骆驼与沙漠的关系,为骆驼写一段介绍文字。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教学内容        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交流材料        媒体出示        1、小组交流:
交流收集的有关埃及与骆驼的材料。
2、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向大家介绍。
3、揭示课题        1、小组活动


2、介绍材料        旨在让学生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力。

二、整体把握课文                1、默读课文,看看骆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小组讨论        1、默读思考

2、讨论交流        初步了解
有关骆驼的知识。               
三、了解骆驼在阿拉伯的地位       
媒体演示        1、再读课文,思考:
(1)骆驼与埃及等阿拉伯民族的生活与文化有何关系?
(2)文章说骆驼的气味是“纯正的阿拉伯乡土味”,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骆驼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少,可骆驼的生意依然不蟀,这说明了什么?
2、小组交流        1、读文思考








2、小组学习       



通过骆驼,让学生了解到埃及民俗风情的一个侧面。
               
四、拓展学习       
出示有关资料        交流有关材料:
(1)骆驼与沙漠有何关系?
(2)埃及还有哪些民俗风情?
       
交流材料       
资源共享;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写作训练                运用有关收集的材料,为骆驼写一段介绍文字。
                               

教后感:
语文学习中的探究性学习

    我们经常在影视里看到骆驼,可是真正接触和了解骆驼的人可能不多;对于埃及可能也是这样。本文以朴实的文字和身临其境的口吻介绍了骆驼,通过骆驼我们也了解到埃及风情的一个侧面。鉴于学生对骆驼知识的欠缺,请同学们查找骆驼的资料,并结合资料,写一段介绍骆驼的文字,这样不仅加深对骆驼的了解,有助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也进一步延伸了课文学习的内容,掌握了一种新的写作方法,也提高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其实骆驼与埃及文化也完成可以成为一个探究的课题,而这一介绍性文字也可成为课题报告的一个部分。真是一举多得。




四一 韩国的泡菜
陈思和

教学目标:
知  识:1、了解韩国泡菜,了解饮食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2、了解韩国的民俗风情。
能  力:1、学习引用与比较的说明方法;
2、查找资料

教学重点  :
1、了解韩国泡菜,了解饮食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2、学习引用与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引用与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教学内容        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激趣揭题                1、启发谈话
   你吃过泡菜吗?交流一下你的感觉。
2、揭示课题       
1、交流品尝后的感觉。
2、读题        从亲身谈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说明方法                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介绍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方法?
2、交流:运用引用和比较的说明有什么作用?
3、文章两次引用诗歌,读读这些引用的诗歌,看看两次引用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1、读文思考

2、交流体会        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方法。               
三、了解韩国泡菜的特点       
媒体演示        1、细读课文;
2、思考:
(1)韩国泡菜有哪些特点?
(2)作者在介绍韩国泡菜的口味、色泽的时候,打了哪些比方?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组讨论交流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阅读,了解韩国泡菜的做法、历史以及由此形成的一些风俗。               
四、拓展学习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 15: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